丛沓藏书

卷八百三十九

○总录部 文章第三

梁谢フ庄第二子。初仕齐为吴兴太守。世祖尝问王俭:「当今谁能为五言诗?」俭对曰:「谢フ得父膏腴」。

江淹有所著,文章并行于世。位至金紫光禄大夫。

谢瀹,フ弟也。为侍中世祖起禅灵寺,敕瀹撰碑文。

柳心炎好学,雅善制文。初预齐武烽火楼宴,帝善其诗,谓豫章王嶷曰:「心炎非徒,风韵清爽」。亦属文遒丽。心炎著《仁政传》及诸诗赋,粗有辞义。位至尚书左仆射。

沈约博通坟集,能属文。谢元晖善为诗,任彦罟れ侗试,技娑有之,然不能过也。立宅东田,瞩望郊阜,尝为《郊居赋》以见意。著《文章志》三十卷,文集一百卷。以为在昔词人累千载而不悟,而独得胸襟,穷其妙趣,自诣入神之作。高祖雅不好焉。位至左光禄大夫、侍中。

任鹧派剖粑挠,瘸れ侗什潘嘉耷畹笔劳豕,表奏莫不请焉。鹌鸩菁闯刹,患拥闶笊蛟家淮词,宗深所推揖梁台建禅让文诰,多鹚具也」。所著文章三十三卷,数十万言,盛行于世。位至宁朔将军、新安太守。

范闵《剖粑奈恢辽惺橛移蜕溆屑》三十卷

庾肩吾,八岁能赋诗,时为兄于陵所友爱。文集行于世。位至度支尚书。

周兴嗣。高祖革命,兴嗣奏《休平赋》,其文甚美,高祖嘉之。为散骑侍郎,集直文德、寿光省。是时,高祖以三桥旧宅为光泽寺,敕兴嗣与陆人垂各制寺碑,及成俱奏。高祖用兴嗣所制者,自是《铜表铭》、《栅塘碣》、《北伐檄》、《次韵王羲之书千字,并使兴嗣为文。每奏,高祖跞〕粕萍哟徒鸩。

吴均,字叔庠,吴兴故鄣人也。家世寒贱,至均好学有俊才,沈约尝见均文,颇赏叹之。均文体清拔,有古气,好事者或效之,谓为「吴体」。建安王伟镇杨州,引为记室。

袁峻,天监初为鄱阳王参军。高祖雅好辞赋,时献文于南阙者相望,其藻丽可观,或见赏擢,峻乃拟扬雄官箴》奏之。高祖嘉焉,赐束帛,除员外散骑侍郎,直文德学士省。又奉敕与陆人垂各制新阙铭。

高爽于齐永明中赠卫军王俭诗,为俭所赏。及领丹阳尹,举爽郡孝廉。天监初,为晋阳令。坐事系治,作《镬鱼赋》以自况,其文甚工。后遇赦获免,顷之,卒。先是,济阳江洪、会稽虞骞与爽并工属文,洪为建阳令,坐事死。骞官至王国侍郎。并有文集。

柳恽,天监初为相国长史、兼侍中。以贵公子早有令名,少工篇什,始为诗曰:「亭皋木叶下陇首,秋惴衫。喷鹜踉,长见而嗟赏」,因书斋壁。高祖曲宴,必被诏赋诗。尝奉和高祖《登景阳楼》中篇云:「太液沧波起,长杨宫树秋。翠华承汉远,雕辇逐风游」。深为高祖所美。

陆人垂,少勤学,善属文,文集二十卷,行于世。官至太常卿。

到洽,天监中为国子博士,奉敕撰太学碑。

张缵为湘州刺史,述职经途,乃作《南征赋》四千馀言,著《鸿宝》一百卷,文集二十卷。

傅映《泛涉记传有文才,以篇什自命,少时与刘绘、萧琛友善。绘之为南康相,映时为府丞,文教多令具草。王筠为殿中郎,为文能压︹韵,每公宴并作,词必妍美。尚书令沈约深所推奖,尝启高祖曰:「晚来名家,唯见王筠独步。约于郊居宅造阁斋,筠为草木十咏,书之于壁,皆直写文词,不加篇题。约谓人云:「此诗指物呈形,无假题署。约制《郊居赋》,构思积时,犹未都毕。乃要筠示其草筠,读至雌霓五激切,连镌几д,菩棱碓唬,浩统⒖秩。撕粑霓五鸡切次至坠石糇沸,羌氨悬平ǘ带坻筠,皆击节称赞。约曰:「知音者希,真赏殆绝,可以相要。正在此数句耳」。筠又尝为诗呈约,即报书云:「览所示诗,实为丽则,声和被纸,光影盈字。夔牙接响,顾有馀惭。孔翠群翔,岂不多愧。古情拙目,每伫新奇。烂然总至,权舆已尽。会昌昭发,兰挥玉振。克谐之义,宁止笙簧。思力所该,一至于此。叹服吟研,周流忘念。昔时幼壮,颇爱斯文,含咀之间,倏焉疲暮。不及后进,诚非一人。擅美推能,实归吾子。迟比闲日,清觏乃申」。为中书郎,奏敕制开善寺宝志大师碑文,辞甚丽逸。又敕撰中书表奏》三十卷,及所上赋颂,都为一集。昭明太子薨,敕为哀策文,复见嗟赏。筠终光禄大夫、司徒左长史。筠自撰其文章,以一官为一集,自洗马、中书、中庶吏、部佐、临海、太府各十卷,尚书三十卷,凡一百卷。

鲍行卿以博学大才称,位后军临川王录事,兼中书舍人,迁步兵校尉。上玉璧铭,武帝发诏褒之。尝好韵语,及拜步兵校尉,面谢帝曰:「作舍人不免,贫得五校实大尉」。例皆如此。有集二十卷,撰皇室仪十三卷、乘舆龙兴记三卷。

王僧孺少笃志精力,于书无所不睹。其文丽逸,多用新事,人所未见者,世重其富。为御史中丞高祖制《春景明志诗》五百字,敕在朝之人沈约以下同作,高祖以僧孺诗为最。迁少府卿。

张率少好属文,而《七略》及《艺文志》所载诗赋,今亡其文者,并补作之。所著《文衡》十五卷,文集三十卷。有虞讷者,见而诋之,率乃一旦焚毁,更为诗示焉。⒃疲荷蛟稼,便句句嗟称无字不善率曰:「此吾作也」。讷惭而退。率为司徒掾,直文德省,作《待诏赋》奏之,甚见称赏。高祖手敕答曰:「省赋殊佳,相如工而不敏,枚皋速而不工,卿可谓兼二子于金马矣」。又侍宴赋诗,高祖乃别赐率诗曰:「东南有才子,故能服官政。馀虽惭古昔,得人今为盛」。率奉敕往返数首。

谢览,天监初为中书侍郎,掌吏部事,顷之即真。览为人美风神,善辞令,高祖深器之。尝侍座受敕,与侍中王骷砦诗答赠,其文甚工。高祖善之,仍使重作,复合旨,乃赐诗云:「双文既后进,二少实名家。岂伊尔栋隆,信乃俱国华」。

江革举秀才,累迁度支尚书。有文集二十卷,行于世。子行敏,好学有才俊,官至通直郎,早卒。有集五卷。子从简,少有文情,年十七,作采荷调以刺何敬容,为当时所赏。官至司徒从事郎中。

刘孝绰为秘书监,辞藻为后进所宗,世重其文。每作一篇,朝成暮遍。好事者咸诵传写,流闻绝域。文集数十万言,行于世。孝威、孝仪皆其弟孝威为太子中舍人、庶子,率更令,掌馆记。大通九年,白雀集东宫,孝威上颂,其辞甚美。孝仪幼孤,与兄弟相励勤学,并工属文。兄孝绰尝曰:「三笔六诗,三即孝仪,六即孝威」。孝仪为尚书殿中郎,敕令制雍州平等金像碑》,文甚宏丽。有文集二十卷行于世。

王规为太子洗马。天监十二年,改构太极殿,功毕,规献《新殿赋》,其辞甚工。

萧介,少颖悟,有器识,博涉经史,兼善属文,位至都官尚书。

萧洽,字宏称。幼敏悟。及长,好学博涉,亦善属文。高祖令制同泰大爱敬二寺刹下铭,其文甚美。又敕撰《当涂堰碑》,辞亦《赡丽集》二十卷,行于世。官至司徒左长史。

康几字德玄,齐曲江公遥欣之子。湘州刺史杨公,则是曲江之故吏也。每见几,谓人曰:「康公此子,谓桓灵宝复出」。灵宝,桓玄小字。及公则卒,几为之诔,时年十五。沈约见而奇之,谓其舅蔡樽曰:「昨见贤甥杨平南诔文,不减希逸之作,始验康公积善之庆」。终新安太守。

江子一,为中书侍郎,卒。有文笔数十篇行于世。

何逊弱冠州,举秀才,南乡范慵其对策,大相称赏,因结忘年交好,自是一文一咏。泾跞∴瞪臀剿,亲曰:「顷观文人,质则过儒,丽则伤俗,其能含清浊,中今古,见之何生矣」。沈约亦爱其文,尝谓逊曰:「吾每读卿诗,一日三复,犹不能已」。其为名流所称如此。后为仁威庐陵王记室,复随江州,未几卒。东海王僧孺集其文为八卷。初,逊文章与刘孝绰并见称于世,世谓之「何、刘」。世祖著论论之云:「诗多而能者沈约少而能者谢」。眺时有会稽虞骞工为五言诗,名与逊相埒。官至王国侍郎。其后又有会稽孔翁归、济阳江避,并为南平王大司马府记室。翁归亦工为诗,避博学有思理。二人并有文集。

褚修善尺牍,颇解文章。初为湘东王国侍郎谢蔺,累迁外兵记室参军。时甘露降士林馆,蔺献颂,高祖嘉之,因有诏使制《北兖州刺史萧楷德政碑》,又奉令制宣成王奉述《中庸颂》所制诗赋碑颂凡数十篇。

谢几卿好学,博涉有文彩。起家豫章王国常侍。

陆愎好学,有才思,先制《太伯庙碑》。吴兴太守张缵罢郡经途,读其文叹曰:「今之蔡伯喈也」。缵至都掌选,言之于高祖,召兼尚书仪曹郎。

王籍好学,博涉有骨气,乐安任鸺而奇之。尝于沈约坐赋,得《咏烛,甚为约赏。后为湘东王谘议参军,随府会稽郡。境有忝盘溜山,籍尝游之,或累月不反。至若耶溪赋诗有云:「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当时以为文外独绝为诗,慕谢灵运。至其合也,殆无愧色。时人咸谓康乐之有王籍,如仲尼之有丘明、老蚺之有严周。

何思澄为安成王参军,兼记室,随府江州,游庐山诗,沈约见之,大相称赏,自以为弗逮。游郊居宅,新构阁斋,因命工书人题此诗于壁。傅昭尝请思澄制释奠,辞辞,文典丽。思澄子助尝为《败家赋》,拟庄周马,捶其文甚工。世人记曰:「人中爽爽何子朗」。终国山令。

刘杳工属文,沈约郊居宅新构阁斋,杳为赞二首,并以所撰文章示约,即命工书人题其赞于壁,仍报杳书曰:「平生爱惜,不在人中。林壑之心,喽嘤胧露。崛漳和块,榇诵耐矣,犹复少存。言段⒒城蹇,跬赜疃郊,匪云止息。正复颇寄夙心,时得休偃。仲长游居之地,休延所述之美。望慕空深,何敢仿佛?君爱素情多,惠以二赞,辞采研富,事义毕举。句韵之间,光影相侗。阋源说刈匀皇倍,故知丽辞之益。其事宏多,跞〉敝弥阁,上坐卧嗟览,别卷上篇,并为名制。又山寺既为警策,赠言,时复高奇,解顺愈疾,兼乎此美。迟此叙会,更共申析」。其为约所赏如此。著林廷赋,王僧孺见之,叹曰:「郊居以后,无复此作」。普通中,迁尚书吏部郎,署仪曹仆射徐勉以台阁文议专委焉。

刘显以五官掾兼吏部,尝为上朝诗,沈约美之,约郊居宅新成,因令工书人题于壁。

谢徵为临汝侯,渊猷制《放生文,见赏于世。大同二年卒。友人琅琊王籍集其文为二十卷。终尚书左丞。臧严初为安成王侍郎,转常侍。从叔为江夏郡,携严之官,于涂作屯游赋》,任鸺而称之。又作七算,辞亦富丽。

伏挺有才思,好属文,为五言诗,善效谢康乐体。父友乐安任鹣膆叹异,尝曰:「此子目下无双」。著《迩说》十卷,文集二十卷。

丘迟年八岁,便能属文。高祖平京邑,时引为骠骑主簿,劝进梁王及殊礼,皆迟文也。迁中书侍郎。高祖著《连珠》,诏群臣继作者数十人,迟文最美,所著诗赋行于世。迟辞采丽,逸时有锺嵘,乃著诗评云:「范阃褡清便,如流,风回雪邱迟,点缀映媚,似落花依草」。其见称如此。

到溉为建安太守,任鹨允赠之。求二衫逶疲禾钱两当一百易代,名实为惠。当及时,无待凉秋日」。溉答云:「馀衣本百结,闽中徒八蚕,假令金如粟,讵使廉夫贪?」

刘昭,勤学善属文。外兄江淹早称赏,起家奉朝请。诸葛璩举秀才,不就。所著文章二十卷,门人刘凹而录之。

刘之遴举茂才,为太学博士,中丞乐蔼即之遴舅,宪台奏弹,皆之遴草焉。

朱异为太学博士,有文集百馀篇。司马饰晋安王长史卒,王命记室庾肩吾集其文为十卷。

萧子显好学属文,尝著《鸿序赋》,尚书令沈约见而称曰:「可谓得其明道之高致,盖幽通之流也。有文集二十卷。终仁威将军、吴兴太守。

萧子晖为员外散骑侍郎,尝预重愕钐制,讲《三惠经》,退为讲赋奏之,甚见称赏。

到荩,左民尚书溉之孙,早慧,历尚书殿中郎。尝从高祖幸京口,登北顾楼赋诗,荩受诏便就,帝览以示溉曰:「荩定是才子,翻恐卿从来文章假手于荩」。因赐溉《连珠》曰:「研磨墨以腾文,笔飞毫以书信。如飞蛾之赴火,岂焚身之可氡。仉D昶、湟、鸭翱杉僦于少荩」。

王训为侍中,美容仪,善进止文章之美,为后进领袖。刘苞字孝常,少好学,能属文,为太子洗马,掌书记,侍讲寿光殿。自高祖即位,引后进文学之事。苞及从兄孝绰、从弟孺、同郡到溉、溉弟洽、从弟沆、吴郡陆人垂、张率并以文藻见知,多预宴坐。

庾于陵清警博学,有才思。为荆州大中正,卒。有文集十卷。

锺嵘,字仲伟。衡阳王元简出守会稽,引嵘为宁朔记室,专掌文翰。时居士何胤筑室若耶,山山发洪水,漂拔树石室独存。元简命嵘作《瑞室颂》以旌表之,辞甚典丽。嵘尝品古今五言诗,论其优劣,名为《诗评》。

刘峻,字孝标。安成王季好峻学。季迁荆州,引为户曹参军。后以疾去,因游东阳紫岩山,筑室居焉。为《山栖志》,其文甚美。高祖招文学之士,有高才,多被引进,迁以不次,峻率性而动,不能随众沉浮,高祖颇嫌之,故不任用,乃著《知命论》以寄其怀。

刘勰,字彦和。撰《文心雕龙》五十篇,论古今文也。勰自重其文,欲取定于沈约,约取读大重之,谓为深得文理。勰为文长于佛理,京师寺塔及名师碑志,必请勰制文。终步兵校尉。

庾仲容精专笃学,为黝县令,卒。有文集二十卷行于世。

任孝恭为司文侍郎,敕遣制建陵寺刹下铭,又自撰高祖集序,文并富丽。自是专掌公家笔翰。

萧子范为秘书监,有文集三十卷。二子:滂、艋舨⑸儆、形恼录》。蛭脑、诙宫时,尝与郡王数诣萧文士,滂艋「粢迸ぱ纱蟊Τ踉峒,蚧屎笫棺,臃队胝喷,诰阒瓢,Р呶募蛭」。《睦蓝林曰:「今葬礼虽阙,此文犹不减于旧。

后梁蔡太宝自宣帝为岳阳王,特署记室。及即位,以为侍中、尚书令。太宝文辞赡速,帝之章表、书记、叙令、诏册,并太宝专掌之。所著文集十卷行于世。

傅准,有文才,善辞赋,官至度支尚书。所著文集二十卷。

范迪,顺阳人。少机辩,善属文。历中书黄门侍郎、尚书右丞、散骑常侍。有文集十卷。

沈君游,吴兴人。博学有辞采,位至散骑常侍。天保十二年卒。有文集十卷。

陈沈众起,家梁镇卫南平王法曹参军、太子舍人。武帝制《千字诗》,众为之注解。与陈郡谢景同时召见于文德殿,帝令众为《竹赋》成奏,帝善之。寻除镇南湘东王参军。

何修之为尚书左丞,卒。所著文章礼义》百馀篇。

虞寄少聪敏,及长好学,善属文。性冲静,有栖遁之志。弱冠举秀才,对策高第。起家梁宣城王国左常侍。大同中,尝骤雨,殿前往往有杂色宝珠,武帝观之,甚有喜色,寄因上《瑞雨颂》。帝谓寄兄荔曰:「此颂典裁清拔,卿之士龙也,将如何擢用?」寄闻之叹曰:「美盛德之形容,以申击壤之情,吾岂买名求仕者乎!」乃闭门称疾,惟以书籍自娱。

杜之伟幼精敏,有逸才,为太学限内博士。皇太子释奠于国学,时乐府无孔子、颜子登歌词,尚书参议令之伟制其文,令人传习,以为故事。刘陟等钞撰群书,各为题目,所撰《富民》、《政教》二篇,皆之伟序。

虞荔,美风仪,博览坟籍,善属文。释褐梁西中郎行参军,寻署法曹外兵参军,兼丹阳诏狱正。梁武帝于城西置士林馆,荔乃制碑。奏上,帝命勒之于馆,仍用荔为士林学士。

沈初明为吴令,侯景将宋子仙据吴兴,使召初明,委以书记之任。初明固辞,子仙怒,命斩之,或救获免。子仙爱其才,终逼之,令掌书记。及子仙为王僧辩所败,僧辩素闻其名于军中购得之,酬所获者铁钱十万。自是羽檄军事,皆出于初明。及简文遇害,四方岳牧皆上表于江陵劝进,僧辩令初明制表甚工,当时莫有逮者。高祖南下,与僧辩会于白茅湾,登坛设盟,初明为其文。

徐陵八岁能属文,既长,博涉史籍,纵横有才辩。梁简文在东宫,掌长春殿义记,使陵为序。元帝遣使北齐,累求复命,终留不遣,乃致书于齐仆射杨遵彦,遵彦不报。齐送贞阳侯渊明为梁嗣,乃遣陵随还。太尉王僧辩初拒境不纳,渊明往复致书,皆陵辞也。入陈为侍中、太子少傅。自有陈创业,文檄军书及受禅诏策,皆陵所制,而九锡尤美,为一代文宗,亦不以此矜物,未尝诋诃作者。其于后进文徒,接引无倦。世祖、高宗之世,国家有大手笔,皆陵草之。其文颇变旧体,缉裁巧密,多有新意。每一文出手,好事者已传写成诵,遂被之华夷,家藏其本。后逢丧乱,多散失,存者仅三十卷。

徐俭,陵之子,勤学有志操。侯景乱,陵使魏未反,俭时年二十一,携老幼避于江陵。梁元帝闻名,召为尚书金部郎中。尝侍宴赋诗,元帝叹赏曰:「徐氏之子,复有文焉」。

蔡景历为度支尚书,景历属文,不尚雕靡,而长于叙事,应机敏速,为当世所称。

姚察,武帝永定初为始兴王府记室参军。吏部尚书徐陵领著作,复引为史佐、致仕等表,并请察制焉。陵见叹曰:「吾弗逮也!」察每有制述,多用新奇,专志著书,白首不倦。徐陵名高一代,每见察制述,尤所推重。尝谓子俭曰:「姚学士德学无前,汝可师之也」。尚书令江手与察尤笃厚,每有制作,必先以简察,然后施用。手为詹事时,尝制登宫城五百字诗,当时副君及徐陵已下诸名贤,并同此作。徐公后谓江曰:「我所和第五十韵,当入弟集内」。及江编次文章,无复察所和本」。江述徐此意,谓察曰:「高才硕学,庶光拙文,今须公所和五百字,用偶徐仆射也」。察谦逊未付,江曰:「若不得公此制,仆诗亦须弃本,复乖徐公所寄,岂得见令两失?」察不获已,乃写本付之。为通人推挹,例皆如此。

颜晃少孤贫,好学,有词采。初为文帝记室参军。高祖永定二年,幸大庄严寺,其夜甘露降,晃献《甘露颂》,词义该典,高祖大奇之。

陆琰,字温玉。累迁始兴王外兵参军,直嘉德殿学士。文帝听览馀暇,颇留心史籍,以琰博学,善占诵,引置左右。尝使制《刀铭》,琰援笔即成,无所点窜。世祖嗟赏久之,赐衣一袭。

傅绎在湘州,王琳闻其名,引为记室。琳败,随琳将孙骰苟际蔽,牡窞寡栈未桐髟游铹鳜⒁锲粜淮,抢碛徘⑽,奈藜拥慊,位寡灾」。文帝寻召为撰史学士,除司空府记室参军。

阴铿幼聪慧,五岁能诵数千言。及长,博涉史传,尤善五言诗,为当时所重。为始兴王府中录事参军。文帝尝宴群臣赋诗,徐陵言之于帝,即日召铿预宴,使赋新成安乐宫。铿援笔便就,帝甚叹赏之。

褚卧缬、辛钣先达,多以才器许之。及长,美风仪,善占对,博学能属文,词义典实,不好丽靡。嗡制章奏杂文二百馀篇,皆切事理,繇是见重于时。位终御史中丞。陆琛少警俊,文帝为会稽太守。琛年十八,上《善政颂》,甚有词采,繇此知名。举秀才,赴京衡阳王主簿,兼东宫管记。

徐伯阳为侯安都司空参军。宣帝大建初,与中记室李爽、记室张正见、尚书郎贺彻、学士阮卓、黄门郎萧诠、三公郎王繇、礼、处士马枢、记室祖孙登、比部贺循、长史刘删等,为文会之友。后有蔡凝、刘助、陈暄、孔范亦预焉,皆一时之士也。游宴赋诗,遂勒成卷轴。伯阳为其集序,盛传于世。伯阳为新安王记室,时鄱阳王为江州刺史,伯阳尝奉使造焉。王率府僚与伯阳登匡庐岭置宴,酒酣,命笔赋杂韵二十,伯阳与祖孙登共成王,赐以奴婢及杂物。皇太子幸太学,诏新安王于辟雍发《论语》题,仍命伯阳为《辟雍颂》,甚见嗟赏。陆瑜少笃学,美词藻,为东宫学士。宣帝大建二年,太子释奠于太学,宫臣并赋诗,命瑜为序,文甚赡丽。

谢贞为南平王友,加招远将军,掌记室事。府长史河南周艋粜鲁都官尚书,请贞为让表,后主览而奇之。尝因宴席,问「艋粼唬呵浔碜灾菩包艋舳,栽唬撼急硇,徽晁作后主。因敕舍人施文庆曰:「谢贞在王处,未有禄秩,可赐米百石」。

江手好学,能属文,于五言七言尤善,然伤于浮艳,故为后主所爱幸。多有艳篇,有好事者,相传讽玩,于今不绝。至隋,为上开府,卒于江都。有文集三十卷行于世。

陆从典为太子舍人,后主赐仆射江手并其父琼诗,手令从典为谢启,俄顷便就,文华理畅,手甚异焉。

萧允为鄱阳王长史,王出镇会稽,允行经延陵季子庙,设驹逯荐⑽异代之交,为诗以叙意,词理清典。后主尝问蔡徵曰:「卿世与萧允相知,此公志操何如?」徵曰:「其清阈远,殆不可测,至于文章,可得而言」。因诵允诗以对,后主嗟赏久之。其年,拜光禄大夫。

沈不害为通直散骑,兼尚书左丞,不害治经术,善属文,虽博综坟典,而家无卷轴。每制文,操笔立成,曾无寻简。仆射汝南周宏正尝称之曰:「沈生可谓意圣人乎?」著文集十四卷。初不害为衡阳王记室参军,兼嘉德殿学士。表改定乐章。文帝诏使制三朝乐歌八首,合二十八曲,行之乐府。

张正见,幼好学有才,累迁通直散骑侍郎。有集十四卷,其五言诗尤善,大行于世。

江德操好学,善属文,位终新渝令。所著文章十五卷。庾特笃志好学,尤善书记,每属辞,好为奇字,有集十卷。位终步兵校尉。

后魏张衮好学有文才。道武为代王选,衮为左长史。从太子破贺纳,遂命群官登勿居山,游宴终日。从官及诸部大人请聚石为峰,以记功德,命衮为文。

邓颖为中书侍郎,驾幸漠南,高车莫弗库若干率骑数万馀,驱鹿百万诣行在所。诏颖为文,铭于漠南,以纪功德。

袁跃,字景腾,博学有隽才。为员外散骑常侍,将立明堂,跃乃上议,当时称其博洽。蠕蠕主阿那瑰之破来奔,朝廷矜之,送复其国。既而每使朝贡,辞旨颇不尽礼。跃为朝臣书,与瑰陈以祸福,言词甚美。后迁太傅、清河王怿文学,怿之文表,多出于跃。

崔玄伯少有隽才,因苻坚乱,欲避地江南,于泰山为张愿所获。本图不遂,乃作诗以自伤,而不行于时,盖惧罪也。及父浩诛,中书侍郎高允受敕收浩家,始见此诗。允知其意,允孙绰录于允集。玄伯位至天部大人。玄伯自非朝廷文诰,四方书檄,初不染翰,故世无遗文。

封轨为廷尉少卿。沉谨好学,博通经传,以务德慎言、修身之本,奸回谗佞,世之巨害。乃为《务德》、《慎言》、《远佞》、《防奸》四戒,文多不载。

陆嗄饧本推为《悟蒙章》及《七诱》、《十醉、章表》数十篇,位至伏波将军。

高允作《塞上公诗》,有混欣戚,遗得丧之致,为太常卿,《上代都赋》,因以讽规,亦二京之流也。初允太武、神壑杏肼玄等俱被徵,拜中书博士,再迁中书令。献文初以昔岁同徵,零落将尽,感逝怀人,作《徵士颂》。盖止于应命者,其有命而不至,则阙焉。群贤之行,举其梗酢。

高和仁为殿中侍御史,少清简,有文才,为五言诗赠太尉属卢仲宣,仲宣深所叹重。

李籍之性谨正,粗涉文史,为大中大夫,著《忠诰》一篇,文多不载。

胡叟少聪慧,好属文,既善为典雅之词,又工为鄙俗之句。初入长安,京兆韦祖思召而见之,待叟不足叟,拂衣而出。至主人家,赋韦、杜二族,一宿而成,年十有八矣,具述前载,无违旧美。叙中世,有协时事,而末及鄙冫卖人皆奇其才,畏其笔,世犹传诵之,以为笑狎。归后为武威将军,家于密惚,会缰列欢《鞑⑾资》一篇。文成时,召叟及金城宗舒并使作檄刘骏蠕蠕之文。舒劣于叟,舒寻归家。

游雅为秘书监,文成诏为太华殿赋。

高闾为中书侍郎,奉诏造《鹿野苑颂北伐碑》,献文善之。位至光禄大夫。好为文章,军国书檄诏令碑颂铭赞百有馀篇,集为二卷。其文亦高允之流。二高为当时所服。

赵逸好学夙成,为中书侍郎,凡所著述,诗赋铭颂五十篇。

卢道将,秘书监,渊子颇有文才,为一家后来之冠,位至司徒司马,卒。所遗文笔数十篇。

刘懋,字仲华。博综经史,位至太尉司马。所著诗诔赋颂及诸文笔见称于世。

游肇以文雅见称,为诗赋表启凡七十五篇,皆传于世。位至骠骑将军。

崔纂,字叔则。博学有文才。为散骑侍郎,既不为时知,乃著《无谈子论》。

李彪为御史中尉,所著诗赋诔颂章奏杂笔百馀篇,别有集。

李谐博学有文辩,当时俊才,咸相钦赏。所著文集,别有集录,行于世。位至秘书监。

邢产,字士宝。好学善属文,少时作《孤蓬赋》,为时所称。举秀才,除著作佐郎。

崔光,本名孝伯,字长仁。迁中书侍郎、给事黄门侍郎,甚为孝文所知待。尝曰:「孝伯之才,浩浩如黄河东注,固今日之文宗也」。太和中,依宫商角徵羽本著而为五韵诗,以赠李彪,彪为十二次韵以报光,光又为三百郡国诗以答之。凡所为诗赋铭赞及表记、启数百篇,五十馀卷。

甄密,字叔雍,侍中琛从父弟也。太和中,为奉朝请。密疾世俗贪竞,乾没荣宠,曾作《风赋》以见意。

甄琛为侍中,所著《家诲》二十篇,《笃学文》一卷,又著磔四声,姓族废兴,会通缁素三论,颇行于世。袁翻少以才学擅美,一时自廷尉少卿出为平阳太守,颇有不平之论。及之任不自得,遂作《恶归赋》。累迁度支尚书。所著文笔百馀篇行于世。

常景少聪敏,长有才思。为太常博士。宣武季舅护军将军高显卒,其兄右仆射肇私记景及尚书邢峦、并州刺史高聪、通直郎徐纥各作碑铭,并以呈御宣武,悉付侍中崔光,以景所造为最,乃奏曰:「常景名位乃处诸人之下,文出诸人之上」。遂以景文刻石。正光中,除景龙骧将军、孝明于国子寺行释奠之礼,并召百官作释奠诗,时以景作为美。初平齐之后,光禄大夫高聪徙于北京,中书高允为之聘妻,给其资宅。聪后为允立碑,每云:「吾此文报德足矣」。豫州刺史常绰以未尽其美。景尚允才器,先为《遗德颂》,司徒崔光闻而观之,寻味良久,乃云:「高光禄平日每矜其文,自许报允之德。今见常生此颂,高氏不得独擅其美也」。寻进号冠军将军。时尚书令季崇等追讨蠕蠕不及,诏景出塞,经瓮山,临瀚海,宣敕勒众而返。景经山水怅然,怀古乃拟刘琨《扶风歌》十二首。景性温和恭慎,每读书,见韦弦之事,深薄之危,乃图古昔可以鉴戒,指事为相,赞而述之。所著数百篇行于世。

邢臧,字子良,博学有藻思。为太学博士。孝明、正光中,议立明堂,臧为裴咭皇抑议,当时称其理。博有文笔,凡百馀篇。

裴景融虽才不称学,而敏缀无倦,文辞泛溢,理会处寡。所作文章,别有集录。又造《邺都晋都赋》,云孝庄时为谏议大夫,领著作。

柳玄达曾著《大夫论》,备陈裴叔业背逆归顺、契阔危难之旨,又著《丧服,约》而《易》。寻官至司徒谘议参军。

杨固为治书侍御史,尉王显奏固剩请米麦免官,既无事役,遂阖门自守,著《演顺赋》,以明幽微通塞之事。张烈为家诫》千馀言,并自叙志行及所历之官,位至瀛州刺史。

高谦之有学艺,所著文章百馀篇,别有集录,官至御史。

冯元兴博通《礼传》,有文才,为中书舍人,有文集百馀篇。

封肃,字元邕。早有文思,博涉经史,修起居注,兼廷尉监,为《圜园赋》,其词甚美。孝明正光中,京兆王西征,引为大行台郎中。委以书记,撰古来文章并序,作者氏族,号曰《文谱》,未就,病卒,时贤良惜之。其文笔凡百馀篇。

邢虬为光禄少卿,明经有文思,所作碑颂杂笔三十馀篇。

梁祚为中书博士,作《代都赋》,颇行于世。

夏侯道迁为豫州刺史。虽学不周洽,而历览书史,闲习尺牍,札翰往来,甚有意理。

裴敬宪学博才清,为太学博士,五言之作,独擅于时,名声甚重,后进咸共宗慕之。中山、镇部、朝贤送于河梁,赋诗言别,皆以敬宪为最。其文不能赡逸,而有清丽之美。

温子畈├腊偌椅恼虑逋裎、广阳王渊贱客,在马坊教诸奴子,书作侯山祠堂碑文。给事中常景见而善之,故诣渊谢之。景曰:「顷见温生」。渊怪问之,景曰:「温生是大才士」。渊由是稍知之。累迁中书舍人、散骑常侍,领本州大中正。梁武使张皋、写子钗谋蚀于江外,梁武称之曰:「曹植、陆机复生于北土,恨我辞人,数穷百六。阳夏太守傅标使吐谷浑,见其国主,床头有书数卷,乃是子钗囊。病<靡,跬蹶鸵党⒃疲航左文人宋有颜延之、谢灵运。梁有沈约任鹞,易盈钭阋。粤暄臻鲂缓任吐沈。杨遵彦作《文德论》,以为古今辞人,皆负才遗行。浇薄险忌,惟邢子才、王元景。温子畋虮,蛴械滤亍。

梁涛,大中大夫,从容风雅,好为诗咏。

李仲尚仪貌甚美,少以文学知名。二十著《前汉功臣序赞》,及季父《司空冲诔》。时兼侍中高聪、尚书邢峦见而叹曰:「后生可畏,非虚言也」。起家京兆王参军。

祖莹历散骑黄门侍郎,以文学见重。尝语人云:「文章须自出机杼,成一家风骨,何能共人同生活也?」盖讥世人好窃他文以为己用。而莹之笔札,亦无乏天才,但不能均调,玉石兼有制裁之体,不减于袁常焉。裴伯茂学涉群书,文藻富赡,为中军大将军。伯茂好饮酒,颇涉疏傲,久不徙官,曾为《豁情赋》。东魏天平初迁邺,又为《迁都赋》。

邢昕好学,蚤有才情。为平东将军、光禄大夫。时言冒窃官级,为中尉所劾,免官,乃为《述躬赋》。

北齐邢邵,字子才,臧之弟也。十岁能属文,文章典丽,既赡且速,年未二十,名动衣冠。后为著作佐郎,深为领军元滤礼滦鲁尚书令。尚书李神俊与陈郡袁翻在席铝钌圩,餍槐硇媵,П阋允局,畋錾窨≡,唬盒仙鄞,吮碜闶,乖公变色。魏孝昌与黄门侍郎李琰之对典朝仪,自孝明之后,文雅大盛,邵雕虫之美,独步当时。每有一文初出,京师为之纸贵,读诵俄遍远近。

荀士逊,好学有思理,为文清典。为中书侍郎,撰《典言》行于世。

祖葑中⑨,缟袂榛悟,词藻遒逸。尝为冀州刺史万俟受雒制《清德颂》,其文典丽,繇是神武闻之。时文宣为州刺史,署菘府仓曹参军。神武送魏兰陵公主出塞嫁蠕蠕,魏收赋《出塞》及《公主远嫁诗》二首,萁院椭大,为时人传咏。葆嵛秘书丞,领舍人事。文襄与令史等作晋州启,请粟二千石,代功曹赵彦深。宣神武教,给城局参军事过典签高景略疑其不实,密以问彦深,彦深答都无此事,遂被推简。菁匆伏,神武大怒,决鞭二百,配甲坊,加钳其媳夺缥醇、翱苹岵⒅荻。ü寺成神武」,谓:「陈元康、温子钤唬何糇髅,⑸剿卤文,时称妙绝。今定国寺碑当使谁作辞也?」元康因荐莶叛。Р⒔庀时坝,锬烁笔札,就禁所具,二日内成,其文甚丽。神武以其工而且速,特恕不问,然犹免官,散参相府。

祖鸿勋,涿郡范阳人。神武曾徵至并州,作《晋祠记》,好事者玩其文。位至高阳太守。

颜之推博览群书,辞情典丽,有文三十卷,并行于世。曾撰《观我生赋》,文致清远。入隋,为太子学士。

郑元礼字文规,少好学,爱文藻,名望文襄,引为馆客,历太子舍人。崔昂后妻,即元礼之妹也。魏收又昂之姊夫,尝持元礼数篇诗示卢思道,乃谓思道云:「看元礼此来诗咏,亦当不减魏收」。答云:「未觉元礼贤于魏收,但知姊夫疏于妇弟」。终台州别驾。

杨首盅遄穹缍壬蠲,羲著诗赋表奏书论甚多。及诛后散失,门生鸠集所得者万馀言。位至骠骑大将军、开封王。

北齐裴诹之字士正。少有儒学,杨抒孛旁,峒勤林顿,作十馀墓志,文皆可观。入周,为文帝大行台仓曹郎中,卒。

陆印,字憔陨。倩悟善属文,所著文章十四卷行于世。齐之郊庙诸歌,多印所制。位终吏部郎中。

王昕,字元景,少笃学,雅好清言。有集二十卷。位至银青光禄大夫,判祠部尚书。

王谧质謇,屎醚Р痪胛男。天保初,行太原郡事。尝诣晋祠,赋诗曰:「日落应归去,鱼鸟见留连」。

刘逖,字子长,留心文藻,颇工诗咏。所制诗赋及杂文笔二十卷,位至散骑常侍。

荀仲举为义宁太守,仲举与赵郡李踅、挥苇跛乐倬僖蛑疗,湔为五言诗十六韵以伤之,辞甚悲切,世称其美。

萧悫工于诗,咏曾秋夜赋诗两句云:「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为知音所赏。官为田曹参军。

李广博涉群书,有才思文义之美。少与赵郡李謇齐名,为邢、魏之亚。兼侍御史、南台文奏,多其辞也。曾荐毕义沆、洞掊嗄,阕溽幄慵。其文章十卷,⑽菏瘴之序。其族人子道亦有文章。

樊逊寓居邺中,为临漳小史。县令裴鉴莅官清苦,致白雀等瑞,上《清德颂》十首。鉴大加赏重,擢为主簿。

 {{ anno.na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