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沓藏书

卷六百

○学校部 师道

夫师严道尊,民乃贵学,束修受业,人知向方。是故传先圣之训,有在三之重焉。若乃列徒著籍,而博喻不倦,升堂窥奥,而请益弥坚。心志既通,行业增广,道之所在,义亦至焉。故有庐墓尽哀,去官行服,或咏叹其至德,或撰集其绪,言或罔避,严刑上章,以讼其枉。或不敢受爵让封以归其功。或藐是孤遗,窜身以全受,或罹于刑辟,冒禁以收瘗。是皆诚发于衷,义形于外,足以报师资之德,敦风教之本,诚士大夫之懿行哉!孔子之丧,门人疑所服。无丧师之礼。子贡曰:昔者夫子之丧,颜渊若丧子而无服,丧子路亦然。请丧夫子若丧父而无服,二三子皆径出。尊,师也。出,谓有所之谩。H辉蚍,驳醴加麻者,出则变服。群居则境觯ㄈ何、狡呤二弟子相为朋,友服,子夏曰:吾离群而索,居)则否。孔子葬鲁城北泗上孔子蒙去城一里,蒙茔百亩,冢南北广十步,东西十三步,高一丈二尺。冢前以瓦甓为祠,坛方六尺,与地平。本无祠堂冢茔,中树以百数,皆异种,鲁人世世莫能名其树者,民传言孔子弟子异国,人各持其方树来种之。孔子茔中不生荆棘及刺人草。弟子皆服三年、三年。心丧毕,相诀而去则哭,各复尽哀,或复留。唯子贡庐于冢,凡六年然后去。弟子及鲁人往从冢而家者百有馀室,因命曰:「孔里世世相传,以岁时奉祀孔子冢。而诸儒亦讲礼乡饮,大射于孔子冢。

颜渊,字子渊,鲁人,孔子弟子也。渊喟然叹曰:喟,叹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言不可穷尽。瞻之在前,忽焉在后。言恍惚不可为象。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循循,次序貌。诱,进也。言夫子正以此道进劝,人有次序。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繇也已。言夫子既以文章开博,我又以礼节节约我,使欲罢而不能已,极我才矣。其有所立,则又卓然不可及言,已蒙夫子之善诱,犹不能及夫子之所。

冉求鲁人,孔子弟子为季氏宰将,师与齐战于郎克之。季康子曰:「子之于军旅,学之乎,性之乎?」冉有曰:「学之于孔子季」。康子曰:「孔子何如人哉?」对曰:「用之有名,播之百姓,质诸鬼神而不惑,求之至于此道,虽累千社夫,子不利也」。康子曰:「我欲召之,可乎?」对曰:「欲召之,则毋以小人间之则可矣」。

端木赐,字子贡。卫人,孔子弟子也。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章,明也。文彩形质见,可以耳目闻。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性者,人之所受以生也。天道者,元亨、日新之道深奥,故不可得而闻也。公孙朝公孙,朝卫大夫,问于子贡,曰:「仲尼焉学?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学文、武之道未坠落于地,贤与不贤,各有所识。夫子无所不从学,而亦何常师之有无师不从,故无常师?」

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鲁大夫叔孙州,雠武谥」,曰:「子贡贤于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贡,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人刃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七尺曰人刃。夫子之云,不亦宜乎夫子谓武叔?叔孙武叔毁仲尼,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邱,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言人虽自绝弃于日月,其何能可伤之乎?米阕,约其不知量也」。陈子禽谓子贡曰:「子为恭也,仲尼岂贤于子乎?」子贡曰:「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夫子之得邦家者谓为诸侯若卿大夫。所谓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绥之斯来,动之斯和。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绥,安也。言孔子为政,故其立教则无不立,道之则莫不兴行,安之则远者来至,动之则莫不和睦,故能生则荣显,死则哀恸

孟尝君请学于闵子,使车往迎。闵子曰:「礼有来学无往教。致师而学则不能礼,往教则不能化君,所谓不能化君也,臣所谓不能化臣也」。于是孟尝君曰:「敬闻命矣」。明日嘁,虑胧芤怠。

汉于定国为廷尉,乃迎师学《春秋》,身执经,北面,备弟子礼。

孙宝,字子严,颍川鄢陵人也。鄢,音偃。以明经为郡吏。御史大夫张忠辟宝为属,欲令授子,经更为除舍除,谓修饰扫除也设储人待谓豫备器物也。人待,音丈纪反。宝自劾去。忠固还之,固者,谓再三留之。心内不平。恨其去也。后署宝主簿,宝徙入舍祭灶,请比邻忠,阴察怪之,使所亲问宝:「前大夫为君,设除大舍子,自劾去者,欲为高节也。今两府高士俗不为主簿,子既为之徙舍,甚悦,何前后不相副也?」宝曰:「高士不为主簿,而大夫君以宝为可,一府莫言非,言大夫以为宝,每晌主簿,其府中之人不以为不当也。士安得独自高!前日君男欲学文而移宝自近,文,谓书也。礼有来学,义无往教,道不可诎,身诎何伤!且不遭者可无不为,况主簿乎!」言士不遇知己,则当屈辱无所不为也。忠闻之,甚惭。

扬雄,字子云,蜀郡成都人。为郎父,次转为大夫。雄少从严君平游,学成而仕京师,显名数为朝廷在位,贤者称君平德。

侯芭,钜鹿人,尝从扬雄居,受其《太玄》法。言雄卒,芭为起坟,丧之三年。

许商从周堪受《尚书》,四至九卿,号其门人沛唐林子高为德行平陵,吴章伟君为言语重泉王吉少音为政事,齐炔钦幼卿为文学依孔子弟子颜回以下为四科也。炔音桂王莽时,林吉为九卿,自表上师,蒙大夫、博士、郎吏为许氏学者,各从门人,会车数百两。儒者荣之。钦章皆为博士,徒众尤盛。

云敞,平陵人。师事同县吴章,治尚书博士章,坐王莽子宇腰斩。初,章为当世名儒,教授尤盛,弟子千馀人,莽以为恶人党,皆当禁锢,不得仕宦,门人尽更名他师。敞时为大司徒掾,自劾吴章弟子,收抱章尸归棺,敛之,京师称焉。车骑将军王舜高其志节,比之。栾布表奏,以为掾,荐为中郎、谏大夫。

后汉孔奋,字君鱼,少从刘歆受《春秋左氏传》,歆称之,谓门人曰:「吾已从君鱼受道矣。言君鱼之道已过于己也」。位至武都太守。

杜林,扶风茂陵人。初为郡吏,光武徵拜侍御史。林少好学,时称通儒京师,士大夫咸推其博洽。河南郑兴、东海卫宏等皆长于古学。兴尝师事刘歆,林既遇之,欣然言曰:「林得兴等固谐矣,使宏得林,且有以益之」。及宏见林,ウ然而服济南徐。巡始师事宏,后皆更受林学林。前于西州得漆书古文尚书》一卷。尝宝爱之,虽遭艰困,握持不离身。出示宏等曰:「林流离兵乱,尝恐斯经将绝,何意东海卫子济南徐生复能传之,是道竟不坠于地也。古文虽不合时务,然愿诸生无悔所学」。宏巡益重之,于是古文遂行。又曰:卫宏少与河南郑兴俱好古学。初,九江谢曼卿善《毛诗》,乃为其训。宏从曼卿受学,因作《毛诗序》,善得风雅之旨,今传于世。后从大司空杜林,更受古文《尚书》,为作训旨。时济南徐巡师事宏,后从林受学,亦以儒显,繇是古学大兴于世。

桓荣少习欧阳尚书事博士朱普,至王莽篡位,乃归。会朱普卒,荣奔丧九江,负土成坟,荣门徒尝四百馀人。何汤为高弟,明帝始立为皇太子,选求明经。乃擢荣弟子豫章何汤为虎贲中郎将,以尚书授太子。光武从容问汤从音七容反,「本师为谁?」汤对曰:「事沛国桓荣」。帝即召荣,令说尚书,甚善之,拜为议郎桓荣门徒何汤,字仲弓,以明经尝授太子推荐,荣荣拜五更封关内侯。荣尝言曰:「此何仲弓之力也!」

欧阳歙,字正思。传伏生尚书。为汝南太守,在郡教数百人。徵为司徒,坐赃千万,下狱。

汝南高获,字敬公,与光武有素旧。师事歙、歙,下狱当断,获冠铁冠带,恳桡谇,腱āS种钌守阙,为歙求哀者千馀人,至有自髡剔者。平原震礼年十七,闻狱当断,驰之京师,行到河内,获嘉县自系,上书求代。歙死,书奏而歙已死。

杨政,字子行,京兆人,从博士范升受《易》。光武时,升尝为出妇所告,坐系狱,政乃肉袒以箭贯耳,抱升子潜伏道傍,候车驾,而持章叩头大言曰:「范升三娶,惟有一子,今萌岁孤之,可哀武骑!虎贲惧惊,乘舆引弓射之,犹不肯去。旄头又以戟义政伤胸,政犹不退,哀泣辞请,有感帝心。诏曰:「乞生师!」乞,读曰气。即尺一出」。升政繇是显名。

锺兴,汝南人。少从丁恭受《严氏春秋》。为左中郎将。光武诏定《春秋》章句,以授皇太子及宗室诸侯,从兴受章句,封关内侯。兴自以为无功,不敢受爵。光武曰:「生教训太子及诸王侯,非大功邪?」兴曰:「臣师丁恭」。于是复封恭,而兴遂固辞不受爵。

任末,蜀郡繁人。少习《齐诗》,为郡功曹。后奔师,丧于道物,故临命敕兄子造曰:「必致我尸于师门,使死而有知,魂灵不惭。如其无知,得土而已」。造从之。

郑弘,会稽人。为郡督邮,举孝廉弘师同郡。河东太守焦贶、楚王英谋反,发觉,以疏引贶。疏,书也。贶被收捕疾病,于道亡没,妻子闭系诏狱,掠考连年。诸生故人惧相连及,皆改变姓名以逃其祸。弘髡头负铁锁,诣阙上章,为贶讼罪。明帝觉悟,即赦其家属。弘躬送贶丧及妻子还乡里,弘繇是显名,拜为驺令。

乐恢,字伯奇,京兆人。为尚书仆射,数上疏言窦宪兄弟称疾,乞骸骨归乡里。宪风厉州郡,迫胁恢饮药,死。弟子六峻趺、庹呤百人,庶众痛伤之。

赵康,字叔盛,南阳人,隐于武当山。清静不仕,以经传教授。同郡朱穆为侍御史,时年五十,乃奉书称弟子。及康没,丧之如师穆,尊德重道,为当时所服。

延笃字叔坚,南阳人。为平阳侯相,以师丧弃官奔赴,五府并辟,不就。

姜肱,字伯淮。博通《五经》,兼明星纬,士之远来,就学者三千馀人,再徵不就。及终,弟子陈留刘操追慕肱德,共刊石颂之。

张霸,字伯饶,蜀郡人。就长水校尉樊受严氏《公羊春秋》,遂博览《五经》,诸生孙林、刘固、段著等慕之,各市宅其傍,以就学焉。

廉,范京兆人,受业事博士薛汉。后辟公府。会汉坐楚王英事诛故人,门生莫敢视,独范往收敛之。吏以闻。明帝大怒,诏范入诘责曰:「薛汉与楚王同谋乱天下,范公府掾不与朝廷同心而反,收敛罪人,何也?」范叩头曰:「臣无状愚戆,以为汉等皆已伏诛,不胜师资之情,罪当万坐」。帝怒稍解,问范曰:「卿廉颇后邪?与右将军褒、大司马丹有亲属乎?」范对曰:「褒,臣之曾祖,丹臣之祖也」。帝曰:「怪卿志胆敢尔」。因贳之,繇是显名。

孙期少为诸生,习《京氏《易》、古文、《尚书》。远人从其学者,皆执经陇畔以追之。司徒黄琬特辟不行,终于家。

谢夷吾为会稽督邮太守,第五伦甚重其道德,转署主簿,使子从受《春秋》,夷吾待之,如师弟子之礼。时或游戏,不肯读书,便白伦行罚,遂成其业。

廖扶,汝南平舆人。习《韩诗》、欧阳尚书》,教授数百人,公府辟召,皆不应。太守谒焕先为诸生,从扶学,后临郡未到,先遣吏修门人之礼,又欲擢扶子弟,固不肯当人,因号为「北郭先生」。

李ぷ置辖谖司,空卒,门人上党冯胄独制服,心丧三年,时人异之。

孔昱,字元世,鲁国人。为议郎,补雒阳令,以师丧弃官,卒于家。

刘套植祖,中山人,学严氏《春秋小戴礼》,古文。《尚书》仕郡为主簿,郡将少子尝出钱付之,令市买果实,滔ひ月虮,适榫哂胫,因白郡将言:「郎君年幼,可入小学,而但傲狠远近,谓明府无过庭之教」。请出授书:郡将为使子,就淌芫,五日一试。不满呈,限白决罚,遂成学业。

李固,字子坚,官至太尉,为梁冀所诛,露尸于四衢,令有敢临者,加其罪。固弟子。汝南郭亮,年始成童,游学雒阳,乃左提章钺。章,谓所上章也。钺,斧也。右秉恳桡,谏鲜槠蚴,展淌不许,因往临哭,陈辞于前,遂守丧不去。夏门亭长呵之曰:「李、杜二公为大臣,不能安上纳忠而兴造无端,卿曹何等腐生!公犯诏书,干试有司乎?」亮曰:「亮含阴阳以生,戴乾履坤,义之所动,岂知性命,何为以死相惧!」亭长叹曰:「居非命之世,天高不敢不械睾癫桓也。机耳目靡耸,犹口不可以妄言也」。梁太后闻而不诛。董班,南阳人,少游太学,宗事固闻固死,乃星行奔赴,哭泣尽哀,遂守尸积十日不去。梁太后、桓帝怜其义烈,听许送丧,到汉中,赴葬毕而还。二人繇此显名,三公并辟,班遂隐身,莫知所归。又弟子赵承等悲叹不已,乃共论固言,迹以为《德行》一篇。固所授弟子颍川杜访、汝南郑遂、河内赵承等七十二人,相与哀叹悲愤,以为眼不复瞻,固形容耳,不复闻固嘉训,乃共论集《德行》一篇。王成为李固门生,固诛,下郡收、固二子皆受害。少子燮年十三,其姊文姬乃告成曰:「君执义先公,有古人之节,今委君以六尺之孤,李氏存灭,其在君矣」。成感其义,乃将燮乘江东下,入徐州界内,令变名姓为酒家佣,而成卖卜于市,各为异人,阴相往来。燮从受学酒,家异之意非常,人以女妻燮。燮专精经学十馀年,闻梁冀既诛,而灾眚屡见。明年,史官上书,「宜有赦令,又当存录大臣冤死者子孙。于是大赦天下,并求固后嗣。燮乃以本末告酒家酒家,具车重遣之,皆不受。遂还乡里,追服后成卒。燮以礼葬之,感伤旧恩,每四节为设上宾之位而祠焉。

荀淑,字季和,颍川人。为当涂长,去职还乡里。当世名贤,李固、李膺等皆师宗之。淑卒,李膺时为尚书,自表师丧,二县皆为立祠又云:淑有高才,王易、李膺皆以为师。

刘焉,江夏竟陵人也,鲁恭王后也。少任州郡,以宗室拜郎中,以师祝公。丧去官司徒,祝恬也

羊弼为博士,何休师之。先是,博士李育作《难左氏》四十事,又以《公羊》义难,贾逵往返,皆有理证。育卒,休与弼追述育意,以难二传作。公羊墨守左,氏膏肓狭,悍霞病S中,葑⒐羊云:「何氏学有不解者,或曰:「休辞受于师,乃宣此义,不出于已。此言为允也」。

包咸,会稽人。习《鲁诗》、《论语》。太守黄谠署户曹史,欲召咸入授其子咸曰:「礼有来学,而无往教」。礼闻来学,不闻往教也。谠遂遣子师之。

楼望字次子。少习《严氏春秋》。为左中郎将,诸生著录九千馀人。及卒,门生会葬者数千人,儒家以为荣。郑玄字康成,北海人。西入关,因涿郡卢植事扶风马融,融门徒四百馀人,升堂进者五十馀生。融素骄贵,玄在门下三年不得见,乃使高业弟子传受于玄。玄日夜寻诵,未尝怠倦。会融集诸生考论图纬,闻玄善筹,乃召见于楼上。玄因从质诸疑义问,毕辞归。融喟然谓门人曰:「郑生今去,吾道东矣」。玄自游学十馀年,乃归乡里。家贫,佣耕东莱,学徒相随已数千人,党锢解。时玄年六十,弟子河内赵商等自远方至者数千。及卒,遗令薄葬。自郡守以下尝受业者六:靖盎崆р湃嗣,湃讼嘤胱玄,阒畹茏游饰。寰依《论语》,作《郑志八篇。其门人山阳却虑,至御史大夫东莱王基、清河崔琰,并著名于世。玄位大司徒。

魏王朗,字景兴,东海郯人。以通经拜郎中,除昵癯なμ尉。杨赐赐薨,弃官行服。

夏侯杜婀人,年十四就师,学人有辱其师者,渡敝,繇是以烈气闻。后终大将军。

王肃,字子雍。为中领军、散骑常侍,薨。门生六局:琳咭园偈。

蜀谯周,字允南,巴西人。以门人文立为颜回、陈寿、李密为游夏,罗宪为子贡。至晋文王为魏相国,封周为阳城亭侯。晋室践祚,拜骑都尉。

晋王裒,字伟元,咸阳人。隐居教授,三徵七辟,皆不就。门人为本县所役告,裒求属令。裒曰:「卿学不足以庇身,吾德薄不足以荫卿,属之何益?且吾不执笔,已四十年矣」。乃步担乾饭,儿负盐豉,草履送所役生。到县,门徒随从者千馀人。安邱令以为诣已,整衣出迎之。裒乃下道,至土牛傍,罄折而立云:「门生为县所役,故来送别」。因执手涕泣而去,令即放之,一县以为耻。

霍原,字休明,燕国人。以贤良徵,不到山。居积年,门徒百数。后为王浚所害,悬其首。诸生悲哭,夜窃尸共埋殡之,远近骇愕,莫不冤痛之。

孔冲,会稽人,为豫章太守。东阳人许孜年二十,师事冲,受《诗》、《书》、《礼》、《易》及《孝经》、《论语》。学竟还乡里。冲在郡丧亡,孜闻问尽哀,负担奔赴,送丧还会稽,蔬食执役,制服三年。

祁嘉,酒泉人。博通经传,精究大义。西游海渚,教授门生千馀人。张重华徵为儒林祭酒。性和裕,教授不倦,依《孝经》作《二九神经》。在朝卿士,郡县守令彭和正等受业,独拜床下者二千馀人。张天锡谓为先生而不名之,竟以寿终。

郭孀衷瑜,敦煌人。少有超俗之操,东游张掖,师事郭荷,尽传其业。精通经义,雅辩谈论,多才艺,善属文。荷卒嬉,晕父生之,师成之,君爵之,而五服之制,师不服重,盖圣人谦也。遂服斩衰,庐墓三年。嬉于临松薤谷,太守辛章遣书生三百人就受业焉。

南齐刘┳,肿欲峙婀人,少笃学,聚徒教授。除步兵校尉,不拜。姿状纤小,儒学冠于当时,京师士子贵游,莫不下席受业。性谦率,不以高名自居,之诣于人,惟一门生持胡床随后。主人未通,便坐问阕≡。谔辞:「磐呶菔间,上皆穿漏,学徒敬慕,不敢指斥,呼为青焉。竟陵王子良亲往修谒表,武帝为┝⒐、菀、匝、盍仪殴手,鞯诟之生,徒皆贺┰唬菏颐榔裎人哉!此华宇岂吾宅邪?幸可诏作讲堂,犹恐见害也」。未及徙居,遇病。子良遣从┭д吲沓橇趸嫠,逞舴剁墙厨于┱营斋。及卒,门人受学,并吊服临送。

梁张充,武帝时为国子祭酒,长于义理。登堂讲说,皇太子以下皆至时王侯多在学,执经以拜,充朝服而立,不敢当也。

诸葛璩,字幼玫,琅邪阳都人,世居京口。璩幼事徵士关康之,博涉经史。复师徵士臧荣绪,著书称璩有发摘功方之壶。遂后举秀才,不就。

严植之,为骑兵参军事。高祖天监四年,初置《五经》博士,各开馆教授,以植之为《五经》博士。植之馆在潮沟,生徒尝百数植之讲,五馆生必至,听者千馀人。六年,迁中抚军记室参军,犹兼博士。七年,卒于馆。植之自疾后不受廪俸,妻子困乏。既卒,丧无所寄,生徒为市宅,得成丧焉。

后魏刘献之,博陵饶阳人,善《春秋》、《毛诗》。每讲《左氏》,尽隐公八年,便云:「义例已了,不复须解」。繇是弟子不能究竟其说。孝文诏以典内校书徵之,固以疾辞。时中山张吾贵与献之齐名,海内皆曰儒宗。吾贵,每一讲唱,门徒千数。其行业可称者寡,献之著录数百而已,皆通经之士。于是有识者辨其优劣。

尝爽,字仕明,河内人。宣武时,戎车屡驾,征伐为事。贵游子弟,未遑学术,爽置馆温泉之右,教授门徒七百馀人,京师学业,翕然复兴。爽立训,甚有劝罚之科,弟子事若严君焉。尚书左仆射元赞、平原太守司马真安、著作郎程灵虬皆是爽教所就,崔浩、高允并称爽之严教,奖厉有方。允曰:「文翁柔胜,先生刚克,立教虽殊,成人一也」。其为通识叹服如此。爽不仕,时人号为儒林先生」。

徐遵明字子判,讲《孝经》、《论语》、《毛诗》、《尚书》、《三礼》,不出门,凡经六年,又撰《春秋义章》。是后教授门徒,盖寡父之为盛。每临讲坐,必持经执疏,然后敷陈。其学徒至今浸以成俗。遵明讲学于外,二十馀年,海内莫不宗仰。孝庄永安中,遵明为乱兵所害。出帝永熙二年,遵明弟子通直散骑常侍李业兴表曰:「臣闻行道树德,非求利于当年。服义履仁,岂邀恩于没世。但天爵所存,果致式闾之礼。民望攸属,终有祠墓之荣。伏见故处士兖州徐遵明,生在衡泌,弗因世族之基。长于原野,匪乘雕镂之地。而⑿脑旷,置情恬雅,处静无闷,居约不忧。故能垂帘自精,下帷独得,钻经纬之微言,研圣贤之妙旨,莫不入其门户,践其堂奥,信以称大儒于海内,擅明师于日下矣。是故眇眇四方,知音之类,延首慕德,眭嘁婪缑烤庐,暂辟杖策,不远千里。束修受业,编录,将逾万人。固已企盛烈于西河,拟高踪于北海。慕奇好古,爱客尊贤,罢吏游梁,纷而成列。遵明以硕德重名,首蒙礼命,曳裾雅步,养同置醴黄门李郁具所知明,方申荐奏之恩,遽全守壑之志,潜居乐道,遂往不归。故北海王入雒之初,率土风靡。遵明确然守志,忠洁不渝。遂与太守李湛将诛叛逆。时有邂逅,受毙凶险。至诚高节,湮没无闻,朝野之士,相与嗟悼。伏惟陛下远应龙序,俯执天衷,每端听而忘昃,尝坐思而候晓。虽微功小善,片言一行,莫不衣裳加室,玉帛在门。况遵明冠盖一时,师表当世,溘焉宜没,旌纪寂寥。逝者长辞,无论荣价。文明叙物,敦厉斯在。臣⒓V钌,亲承顾ツ。惟伏膺之义,感在三之重。是以越分陈愚上,言宣幄座。特乞加以显谥,追以好爵。仰申朝廷尚德之风,下示学徒稽古之利。若宸鉴昭回,曲垂矜采,则荒坟千载,式贡生平」。卒无赠。

李谥涿,郡人。博通诸经,周览百氏。初师事小学博士孔沂,年后一咕挖浊胍得派,为之语曰:「青成蓝,蓝谢青,师何常在明经」。

隋萧该,兰陵人。尤精《汉书》,撰《汉书音义》。包恺,东海人。兄愉,明《五经,恺传其业。又从王仲通受《史记》、《汉书》,尤称精究。大业中,为国子助教。于时《汉书》学者,以萧、包二人为宗匠,聚徒教授,著录者数千人。恺卒,门人为起坟立碣焉。

唐王义方,泗州涟水人。博通《五经》。为侍御史,坐弹中书侍郎李义府,左迁莱州司户。秩满,家于昌乐,聚徒教授。母终,遂不复求仕。及卒,门人何彦先员半千制师服三年,丧毕而去。

阳城为国子司业,有薛约者,尝学于城,狂躁以言事得罪,窜连州,客无根蒂,吏踪迹求得之城家城,坐吏于门,与约饮食,诀别涕泣,送上郊外。德宗闻之,以城为党罪人。出为道州刺史。太学生鲁郡李赏等二百七十人诣阙乞留,经数日,吏遮止之,疏不得上。

 {{ anno.na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