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闰位部 崇儒
昔鲁哀公闻仲尼之对,终身不敢戏儒言,加信行加义,故以区区小国与周升降,盖能重圣人之教,而保世延祚者也。彼孙刘而下,咸裂壤分王,历世绵久,非独山川之阻,甲兵之利,诚亦典刑不忘,风教可尚也。至若崇建学馆,绍封圣绪,增严祀奠,申禁丘陇。以至详延国胄,优其课试,精选鸿儒,职兹讲授。其或亲临阅听,推之宴赐,皆所以敦尚素业,润色政典,考之遗籍,斯可举矣。
蜀先主初定成都,于时丧乱历纪,学业衰废,乃鸠合典籍,沙汰众学,以许慈、胡潜并为博士,与孟等典掌旧文。
吴大帝权黄龙二年正月,诏立都讲祭酒,以教诸子。景帝休永安元年十二月,诏曰:「古者建国,教学为先,所以道世治性,为时养器也。自建兴以来,时事多故,吏民可以目前趋务,去本就末,不循古道。夫所尚不淳,则伤化败俗。其按古置学官,立《五经》博士,核取应选,加其宠禄。科见吏之中及将吏子弟有志好者,各令就业。一岁课试,差其品等,加以位赏,使见之者乐其荣,闻之者羡其誉,以敦王化,以隆风俗」。
宋高祖初镇京口,与镇南将军臧焘书曰:「顷学尚废弛,后进颓业,衡门之内,清风辍响。良繇戎车屡警,礼乐中息,水┓蝽е,厩橛胧氯荆,岂可不敷崇坟籍,敦励风尚!此境人士,子侄如林,明发搜访,想闻令轨。然荆玉含宝,要俟开莹,幽兰怀馨,事资扇发,独习寡悟,义著周典。今京师不远,而赴业无闻,非唯志学者鲜,或是劝诱未至耶?想复弘之」。
永初三年正月,诏曰:「古之建国,教学为先,弘风训世,莫尚于此。发蒙启滞,咸必繇之。故爰自盛王,迄于近代,莫不敦崇学艺,修建庠序。自昔多故,戎马在郊,ユ旗卷舒,日不暇给。遂令学校荒废,讲诵蔑闻,军旅日陈,俎豆藏器,训诱之风,将堕于地。后生大惧于墙面,故老窃叹于子衿,此《国风》所以永思,《小雅》所以怀古。今王略远届,华域载清,仰风之士,日月以冀。便宜博延胄子,陶奖童蒙,选备儒官,弘振国学。主者考详旧典,以时施行。
文帝元嘉十五年,徵雷次宗至京师,开馆于鸡笼山,聚徒教授,置生百馀人。会稽朱膺之、颍川庾蔚之并以儒学监总诸生。时国学未立,帝留心艺术,使丹阳何尚之立玄素学,太子率更令何承天立史学,司徒曳军谢,元立文学,凡四学并建,各聚门徒,多就业者。江左风俗,于斯为美,后言政化称元嘉焉。又车驾数幸次宗学馆,资给甚厚。
十九年正月,诏曰:「夫所因者本,圣哲之远教。本立化成,教学之为贵。故诏以三德,崇以四术,用能纳诸义方,致之轨度。盛王祖世,咸必繇之。永初受命,宪章弘远,将陶均庶品,混一殊风。有诏典司,大启庠序,而频遘屯夷,未及修建,永瞻前猷,思敷鸿烈。今方隅履戎,夏慕乡广,训胄子实维时务,便可式遵成规,阐扬景业。
十二月丙申,诏曰:「胄子始集,学业方兴,自微言冫民绝逝,将千祀感事思,人意有慨。然奉圣之后,可速议继袭。于先庙地特为营造,依旧给祠,直令四时飨祀。阙里往经寇乱,黉校残毁,并下鲁郡,修学舍,采召生徒。昔之贤哲及一介之善,犹或卫其丘垄,禁其刍牧。况尼父德表生民,功被百代,而坟茔荒芜,荆棘弗翦。可蠲墓侧数户,以掌洒扫。鲁郡上民孔景等五户,居近孔子墓侧,蠲其课役,供给洒扫,并种松柏六百株。
二十三年九月,车驾幸国子学,策试诸生,阄史参迨九人。十月诏曰:「庠序兴立累载,胄子肄业有成。近亲策试,睹济济之美,缅想洙泗,永怀在昔。诸生答问,多可采览。教授之官,并宜沾赉,赐帛各有差。
孝武帝孝建元年十月,诏曰:「仲尼体天降德,维周兴汉,经纬三极,冠冕百王。爰自前代,咸加褒述,典司失人,用阙宗祀。先朝远存遗范,有诏缮立,世故妨道,事未克就。国难频深,忠勇奋厉,实冯圣义,大教所敦,永惟兼怀,无忘待旦。可开建庙制,同诸侯之礼,详择爽垲,厚给祭秩」。
大明五年八月,诏曰:「自灵命初基,圣图重远,藻正乐职,感神明之应。崇殖礼囿,奋至德之光。声实同和,文以均节,化调其俗,物惟其情。故临经释奠,焕乎炳发。道丧世屯,学落年永,狱讼微衰息之术,百姓忘退素之方。今息警夷嶂,恬波河渚,栈山航海,乡风慕义,化民成俗,兹焉时矣。来岁可修葺庠序,旌延国胄」。是岁,豫章王子尚领稽太守,帝使子尚上表立左学,召生徒,置儒林祭酒一人。学生即敬,位比州治中。文学祭酒一人,比西曹。劝学从事二人,比祭酒从事。
明帝好读书,爱文义,才学之士,多蒙引进。弘侍文集,应对左右。于华林园讲《周易》,尝自临听。
泰始六年九月,立总明观,徵学士以充之。置东观祭酒、访举各一人,学士二十人,分为儒、道、文、史、阴阳五部学,言五部阴阳者,遂无其人。
南齐太祖建元四年正月,诏曰:「夫胶庠之典,彝伦攸先,所以招振才端,启发性绪,弘字氓庶,纳之轨仪。是故五礼之迹可传,六乐之容不泯。朕自膺历受图,志阐经训,且有司群僚,奏议咸集。盖以戎车时警,文教未宣,思乐泮宫,永言多慨。今关燧无虞,时和岁稔,远迩同风,华夷慕义。便可式遵前准,修建学杈选儒官,广延国胄时立国学,置学生百五十人,其有位乐入者五十生,年十五以上、二十以下,还取王公以下至三著作郎、廷尉正、太子舍人、领护诸府司马谘议,经除敕者、诸州别驾治中等见居官及罢散者子孙,悉取家去都三千里为限
。
武帝永明三年正月,诏曰:「诏宣尼诞敷文德,峻极自天,发挥七代,陶钧万品。英风独举,素王谁匹?功隐于当年,道深于日月。感麟厌世,缅邈千祀,川竭谷虚,丘夷渊塞。非但洙泗湮沦,至乃响尝乏主。前王敬仰,崇修寝庙,岁月亟流,鞠为茂草。今学栊肆,⑹蒂骱楣,娓事,怀人弥增,钦属可改。筑宗示方,务在爽垲,量给祭秩,礼同诸侯。奉圣之爵,以时绍继」。四年三月,国子学讲《孝经》车驾幸学,赐祭酒、博士、助教绢各有差。
七年正月,《春秋》《国语》云:「生民之有,学栌淌髂,局有枝叶,果行育德,咸必繇兹。在昔开运,光宅华夏,方弘典谟,克隆教思。命彼有司,崇建庠塾。甫就经始,仍罹屯故,仰瞻徽猷,岁月弥远。今遐迩一体,车轨同文,宜高选学官,广延胄子」。
明帝建武四年正月,诏曰:「嘉肴停俎,定芳旨于必甘。良玉在攻表,骤办都染褪。且蕴站万品,务本为先。经纬九区,学栉大往。因时康崇,建庠序屯。虞荐有权,从省废。讴诵寂寥,企移年稔,永言古昔,无忘旰昃。今华夏掳惨,荒慕乡缔,修《东》序卦,失檬北憧。墒揭谰烧,鹿阊庸胄。弘敷景业,光被后昆。
永泰元年三月,诏曰:「仲尼明圣在躬,允光上哲,弘厥雅道,大训生民,师范百王,轨仪千载。立人斯仰,忠孝攸出,玄功潜被,至德弥阐。虽春秋遐旷,而祧荐靡阙,时祭旧品,秩比诸侯。顷岁以来,祀典陵替,俎豆寂寥,牲奠莫举,岂所以克昭盛烈,永隆风教者哉!可式循旧典,详覆祭秩,使牢饩备礼,钦飨兼申」。
梁高祖天监四年六月,立孔子庙。又诏曰:「二汉登贤,莫非经术,服膺雅道,名行立成。魏、晋浮荡,儒教沦歇,风节罔树,职此之繇。朕日昃罢朝,思闻俊异,收士得人,实惟酬奖。可置《五经》博士各一人,广开馆宇,招纳后进」。乃以平原明山宾、吴兴沈峻、建平严植之会稽贺策补博士,各主一馆,馆有数百生,给其饩禀。其射策通明者,即除为吏。十数年间,怀经负笈者,慊峋┦ΑS盅,∏惭生如会稽。忝派绞芤奠,堵江何裔,分遣博士祭酒到州郡立学。初裔。退居东山,帝以右光禄大夫徵之,不就。乃诏之曰:「顷者学业沦废,儒术将尽,闾阎缙绅,戡闻好事,吾每思弘奖其风,兴言为叹。本欲屈卿壮,隹导后生,既属废业,此怀未遂,延伫之劳,载盈梦想。理舟虚席,须候来秋,所望贲然,申其宿抱耳。卿门徒中,经明行修,厥数有几?且欲瞻彼堂堂,畲酥苄斜憧,删呙以闻,副其劳望」。又曰:「比议学者殊为寡少,良繇无复聚徒,故明经斯废。每一念此,为之慨然。卿居儒宗,加以德素,当敕后进,有意向者,就卿受业。想深思诲诱,使斯文载兴」。于是遣裔子朗、孔寿等六人于东山受学。
七年正月,诏曰:「建国君民,立教为首,不学将落,嘉植靡繇。朕肇基明命,光宅区宇,虽耕耘雅业,傍阐艺文,而成器未广,志本犹阙,非所以璺豆笥,文芍罟于人加,式敦让齿,自家刑国。今声训所渐,戎夏同风,宜大启庠教,博延胄子,务彼十伦,弘此三德,使陶钧远被,微言载表」。又云:是年,诏皇太子、宗室王侯始就学受业,武帝屈舆驾于先师,先圣,申之以谦语,劳之以束帛,济济焉洋洋焉。大道之行也如此。
九年三月,车驾幸国子学,临讲,赐祭酒已下帛各有差。
十二月,再幸国子学策,试胄子。
大同七年十二月,于宫城西立士林馆,领军朱异、太府卿贺琛、舍人孔子祛等递相讲述。皇太子、宣城王亦于东宫宣猷堂及扬州廨开讲。于是四方郡国,趋学向风,慵于京师。
元帝初,为荆州刺史,起州学宣尼庙。尝置儒林曳军一人,劝学从事二人,生三十人,加禀饩。帝工书善画,自图宣尼像,为之替而书之,时人谓之三绝。
敬帝太平二年正月,诏曰:「夫子降灵体肪,仁纬义,允光素业,载阐玄功,仰之者弥高,诲之者不倦。立忠立孝,德被蒸民,制礼作乐,道冠群后。虽泰山颓峻,一篑不遗,而泗水馀波,千载犹在。自国图屯阻,祀荐不修,奉圣之门,嗣续歼灭,敬神之寝矬寂寥,永言声烈⼂媲,这肟伤丫,俾彻之族,以为奉圣侯。并缮庙堂,备祀典,四时荐秩,一皆遵守。
陈废帝光大元年十二月,以兼从事中郎孔英为奉圣亭侯,奉孔子祀。
后主至德三年十一月,诏曰:「宣尼诞膺上哲,体资至圣,祖述宪章之典,并天地而合德,乐正雅颂之奥,与日月而偕明,垂后昆之训范,开生民之耳目。而梁季湮微,灵寝忘处,鞠为茂草,三十馀年,敬仰如在,永惟忾息。今《雅》道雍熙,繇庚》得所,断琴故履,零落不追,阅笥开书,无因修复。可详之礼典,改筑旧庙,药房桂栋,咸使维新,芳蘩洁潦,以时飨奠。
十二月辛丑,释奠于先师,礼毕,设金石之乐,会宴王公卿士。
东魏孝静帝武定四年八月,移雒阳。汉魏《石经》于邺。北齐文宣帝天保元年六月,诏封崇圣侯邑一百户,以奉孔子之祀,并下鲁郡,以时修治庙宇,务尽褒崇之至。
八月,诏郡国修立黉序,广延髦隽,敦述儒风。其国子学生,亦仰依旧铨补,服膺师说,研习《礼经》。往者文襄皇帝所运蔡邕石经五十二板,即宜移置学馆,依次修立。
孝昭帝皇建元年八月,诏:国子寺可备立官属,依旧置生,讲习经典,岁时考试。其文襄帝所运石经,宜即施立于学馆。外州太学,亦典司勤加督课。
梁太祖开平元年十月,山南东道节度杨师厚进纳赵匡凝东第书籍。先是,收复襄、汉,帝阅其图书,至是,命师厚进焉。
三年十二月,国子监奏:「创造文宣王庙,仍请率在朝及天下见任官僚俸钱,每贯每月克一十五文,充土木之直」。允之。是岁,以所率官僚俸钱修文宣王庙。
○闰位部 崇释老
司马迁之序六家,谈大道之要,其论详矣。自竺乾之典,流于中夏,述苦空之旨,显悲济之用,奏其教者,又岂胜道哉!江表之世,崇尚斯笃,乃至增建净刹,讲求梵译,度桑门之众,申血食之业,营斋造像,极其信向。而玄元之训,亦资演畅。东魏、北齐,暨于朱氏,何莫繇斯也已?其或冥符玄,感神期吻合兮嶂应,非可度思。若乃殖众德之本,以济于仁恕,洞无为之妙,以臻于清净,斯固有于于治者也。
吴大帝赤乌十年,西域康僧会入境,置经行所,朝夕礼念。有司以闻。帝曰:「昔汉明感梦,金人使往西方求之,得摩腾空竺法兰来中国,立经行教。今无乃是遗类乎?」因引见僧会,具言佛教灭度已久,唯有舍利可以求请。遂于大内立坛,结静三七日得之。帝崇佛道,于是江东初有佛法。
宋文帝元嘉十二年,丹阳尹萧摹之奏曰:「佛化被于中国,已历四代,而自顷以来,更以奢竞为重。请自今以后,有欲铸铜像者,悉诣台自闻。兴造塔寺精舍,皆先列言,须许报然后就功」。诏可。又沙汰沙门罢道者数百人。
孝武帝孝建元年,率群臣于中兴寺八关斋中食。会侍中袁愍孙即袁粲旧名
,与黄门郎张淹更进鱼肉。尚书令何尚之奉法素谨,密以白帝,帝使御史中丞王谦之糸奏并免官。
大明二年,有昙标道人与羌人高漳狈,吹垡蚴窍,纶所在精加沙汰,后有违犯,严其诛坐。于是设诸条禁,自非戒行精苦,并使还俗。而诸寺尼出入宫掖,交关妃后,此制竟不能行。
明帝以宅起湘宫寺,费极奢侈。以孝武帝庄严刹七层,帝欲起十层,不可分立为两刹,各五层。新安太守巢尚之罢郡还,见帝曰:「卿至湘宫寺未?我起此寺,是大功德」。通直散骑侍郎虞愿在侧曰:「陛下起此寺,皆是百姓卖儿贴妇钱,佛若有知,当悲哭哀愍,有何功德」。尚书令袁粲在坐,为之失色。帝大怒,使人驱下殿,愿徐去无异容以旧恩。俄复召入。帝颇好玄理,以周胗写,且逡入殿内,亲近宿直。帝所为惨毒之事,氩桓蚁在。砷诵经中,因缘罪福事,帝亦为之小止。
南齐武帝时,王奂为将军,欲请车驾幸府。帝晚信佛法,御膳不宰牲,使王晏谓奂曰:「吾前去年为断杀事,不复幸诣大臣已判,无容讯也」。
梁高祖天监十六年四月,初去宗庙牲。诏曰:「夫神无常飨,飨于克诚,所以西邻示龠祭,实受其福。宗庙祭祀,犹存牲牢,无益至诚,有累冥道。自今四时瞥⑼,饪闪看八座,议以脯代一元、大武」。八座」又奏:「既停宰杀,无复省牲之事,请立省馔仪。其众官陪列,并同省牲」。帝从之。
十月,诏曰:「今虽无复牲腥,犹有脯分类,即之幽明,义为未尽。可更详定,悉荐时蔬」。左丞司马钧等参议:「大饼代大脯,馀悉用蔬菜」。帝从之。又舍人朱异议:「二庙祀相承,止有一饼羹。盖祭祀之礼,应有两羹,相承止于一饼,即礼为乖。请加熬油莼羹一饼」。帝从之。于是起至敬殿、景阳台,立七庙座,月中再设清净馔。自是讫于台城诸庙,遂不血食。
中大通元年九月癸巳,舆驾幸同泰寺,设四部无遮大会。上释御服,披法衣,行清净大舍,以便省为房,素床瓦器,乘小车,私人执役。甲午,升讲堂法座为四部,大众开涅骶题。
十月己酉,设四部无遮大会僧道五万馀人。会毕,帝御金辂还宫。
二年四月,幸同泰寺,设平等会。
三年冬十月己酉,行幸同泰寺,高祖升法座,为四部众说《大涅骶义,迄于乙卯。
十一月乙未,行幸同泰寺,高祖升法座,为四部众说《摩诃般若波罗密经》义,迄于十二月辛丑。
五年二月癸未,幸同泰寺,设四部大会,升法座,发金字《般若经》题,迄于己丑。
大同元年三月丙寅,幸同泰寺,设无遮大会。
四月,幸同泰寺铸十方银像,并设无碍会。
二年三月戊寅,幸同泰寺,设平等法会。
九月辛亥,幸同泰寺,设四部无碍法会。
十月壬午,幸同泰寺,设无碍大会。
三年五月癸未,幸同泰寺,铸十方金像,设无碍大会。
八月辛卯,舆驾幸阿育王寺,大赦天下。
四年五月癸亥,诏以东治徒李裔之降如来真形舍利,大赦天下。
五年,扶南国王遣使贡献,又言其国有佛涑ひ、徽啥尺,诏遣沙门释惚λ媸雇迎之。先是月,高祖改造阿育王寺塔,出旧塔下舍利及佛爪洧淝塞ど,众僧以手伸之,随手长短,放之则旋屈为蠡形。按僧伽经云:佛淝喽,细犹如藕,茎丝,佛三时。经云:我昔在宫沐头,以尺量涑ひ徽啥尺,故能右旋,还成蠡文」,则与高祖所得同也。阿育王即铁轮王,王阎浮提一天下,佛灭度后,一日一夜,役鬼神造八万四千塔,此即其一也。吴时有尼居其地为小精舍,孙檠盎俪之塔亦同冫民。吴平俊诸道人,复于旧处建立焉。晋中宗初渡江,更封幌V至。简文咸安中,使沙门安法师程造小塔,未及成而亡,弟子僧显继而妨⒅列。⑽涮元九年,上金相轮及承露。其后西河离石县有胡人刘萨何遇疾暴亡,而心下犹暖,其家未敢便殡,经七日更苏。说云:有两吏见录,向西北行,不测远近。至十八重地狱,随报重轻,受诸楚毒。见观世音语云:汝缘未尽第得活,可作沙门、雒下、齐城、丹阳、会稽并有阿育王塔,可往礼拜。若寿终,则不堕地。狱语竟如堕高撕。鋈恍彦灰,虼顺黾颐惠远游行礼塔,次至丹阳,未知塔处,乃登越城四望,见长千里有异气色,因就礼拜,果是育王塔所,屡放光明。繇是定知必有舍利,乃集众就掘入一丈,得三石碑,并长六尺,中有一碑,有铁函,函中又有银函,函中有金函,盛三舍,利及爪涓饕恢Β涑な尺即迁舍利近北,对简文所造塔西造一层塔。十六年,又使沙门僧尚伽为三层,即高祖所开者也。初穿土四尺,得龙骨及昔人所舍金银环钏钗镊等诸杂宝物,可深九尺许。方至石碑,碑下有石函,函内有铁壶以盛银坩,坩内有金镂罂,盛三舍利,如粟粒大,圆正光洁。函内又有琉璃碗,碗内得四舍利。及渥ψτ,兴拿恫⑽,沉香色。至其月二十七日,高祖到寺礼拜,设无遮大会,大赦天下。是日,以金钵盛水泛舍利,其最小者隐钵不出,高祖礼数十拜,舍利乃于钵内放光。旋回久之,乃当钵中止。高祖问大僧,正惠令曰:「见不可思,议事不惠。令阍唬悍ㄉ沓W≌咳徊欢。高祖曰:「弟子欲请一舍利归台供养」。至九月五日,又于寺设无遮大会,遣皇太子王侯朝贵等奉迎。是日风景明和,京师倾瞩,观者百数十万人。所设金银供具等物,并留寺供养,并施钱一千万为寺基业。至四年九月十五日,高祖又至寺,设无遮大会,竖二舍利塔,各以金罂,次玉罂,重盛舍利。及爪淠谄弑λ中。又以石函盛宝塔,分下两塔下及王侯妃主百姓富室所舍金银钏等珍宝充积。十一年十一月二日,寺僧又请高祖于寺发般若经》题,尔夕二塔俱放光明,敕镇东将军邵陵王纶制寺大功德碑》文。先是,二年改造会稽鄞县塔,开旧塔,出舍利,遣光宅寺释敬脱等四僧及舍人孙赈子还台。高祖礼拜竟,即送还县,入新塔下。此县塔亦是刘萨何所得也。晋咸和中,丹阳尹高悝行至张侯桥,见浦中五色光长数尺,不知何怪,令人于光处适又得金像,未有光趺。悝乃下车载像还至长千巷首,牛不肯进。悝乃令驭人任牛所之。牛竟,牵车至寺,悝因留像至寺付寺僧,每至中夜,常放光明,又闻空中有金石之响。经一岁,临海渔人张系世于海口忽见有铜花趺浮出水上,系世取送县,县以送台,乃施像足,宛然会合。简文咸安元年,交州合浦人董宗之采珠没水,于底得佛光艳,交州押送台以施像,又合焉。自咸和中得像至咸安,历二十馀年,光趺始具。初,高悝得像,后有西域胡僧五人来诣悝曰:「昔于天竺得阿育王造像,来至邺下,值胡乱,埋像于河边,今寻觅失所在」。五人当其夜,俱梦见像已出江东,为悝所得,乃送此五僧至寺。惠邃欲模写像形,寺主僧尚虑亏损金色,谓惠邃曰:「若能令像放光,回身西向,乃可相许」。惠邃便恳祷拜请。其夜像即转座放光,回身西向,且便许模之边跌。光有外国书,莫有识者。后有三藏舟阜,永跋摩识之,云是育王为第四女所造也。及大同中,出旧塔舍利,敕市寺侧数百家以广寺域,造诸堂殿并瑞像周回阁等,穷于轮奂焉。其图诸经变,并吴人张僧繇运手繇丹青之工,一时冠冕。
中大同元年三月庚戌,法驾出同泰寺省讲《金字三会经》。
夏四月丙戌,于同泰寺解讲设会。
太清元年三月庚子,帝幸同泰寺,设无遮大会,帝升光严殿讲堂,坐师子座,讲金字三会经。帝素归心释教,每发誓愿,尝云:「若有众生应受诸苦,悉朕身代当」帝尤长释典》,制涅鞔、笃肪、幻、惠、会诸义记,复数百卷听览,馀鸭挫吨丌愕。罴巴泰寺讲说,名僧、愿学四部,听众尝万馀人。
元帝承圣三年九月辛卯,于龙光殿述《老子》义,尚书左仆射王褒为执经。
后梁宣帝骱醚善属文,尤长于佛义,著《内典华严》、《般若法华、金光明义疏》三十六卷,遂行于世。初,饕栽姥敉跽蚓V菡,缧成为髦,屑鞘也。尉掌书记,颇参政事。后以江陵甲兵殷盛,遂怀二心,密与元帝具申诚款。或有得其书者,送之于鳟魃钸欧鸱ǔ⒃覆簧彼蟹ɑ经人,云玄成素诵法华」,遂以此获免鞲。醇之尝曰:「甄公得《法华经》力」。
陈高祖永定元年十月,诏出佛牙于杜姥宅,集四部设无遮大会,高祖亲出阙前礼拜。初,齐故僧统法献于乌缠。国得佛牙尝在定林上寺,梁天监末,为摄山庆闼,律趁呕菪怂得惠兴,将终,以属弟惠志。及承圣末,惠志密送于帝,至是乃出。
二年十月,舆驾幸庄严寺,发金光明经题。
十二月甲子,舆驾幸庄严寺,设无遮大会舍,乘舆法物,群臣备法驾奉迎,即日还宫。
文帝天嘉四年四月,设无遮大会于太极前殿。
后主太建十四年九月丙午,设无遮大会。
东魏孝静帝时,杜弼为通直散骑常侍,从高欢于晋阳。欢命弼奉使诣阙,帝见之于九龙殿,曰:「朕始读《庄子》,便值奏名,定是体道得真,玄同齐物。闻卿释学,聊有所问。经中佛性法性,为一为二」。弼对曰:「佛性法性,止是一理」。诏又问曰:「佛性既非法性,何得为一?」对曰:「性无不在,故不说二」。诏又问曰:「说者皆言法性宽,佛性惬,宽惬既别,非二而何?」弼又对曰:「在宽成宽,在惬成惬。若论性体,非宽非惬」。诏又问曰:「既言成宽成惬,何得,非宽非惬,若定是惬,亦不能成」。宽对曰:「以非宽惬,故能成宽惬。所成虽异,能成常一」。帝悦称善。乃引入经书库,赐《地持经》一部,帛一百匹。后四月八日,帝集名僧于显杨殿讲说佛理。弼与吏部尚书杨手惺榱钸仙勖厥榧辔、菏盏炔⑹谭筵,敕弼升师子座,当众敷演。诏玄都、僧达及僧道顺并缁林之英,问难锋至,往复数十番,莫有能屈。帝曰:「此贤若生孔门,则何如之!」
兴和二年春,诏以邺城旧宫为天下平寺。世宗以来,至武定末,沙门知名者有惠猛、惠辨、惠深、僧暹、道银、僧献、道谏、深惠、光惠、敕ü、道长,并见重于当世。自魏有天下,至于禅让,佛经流通,大集中国,凡有四百一十五部,合一千九百一十九卷。正光已后,天下多虞,工役犹甚,于是所在编民,相与入道,假慕沙门,实避调役。猥滥之极,自中兴之有佛法,未之有也。略而计之,僧尼大众二百馀万矣,其寺三万有馀。
北齐文宣帝天保九年,起大庄严寺。
武成帝河清二年五月,诏以城南双堂之菀建造大总持寺。
八月,诏以三台宫为大兴圣寺。
后主天统二年,太上皇帝诏以三台施兴圣寺,以赦降囚徒。
五年正月,诏以金凤等三台未入寺者施大兴圣寺。四月,诏以并州尚书省为大基圣寺,晋祠为寺。
梁太祖开平元年五月,废雍州太清宫,改西都太清宫、亳州太清宫皆为观,诸州紫极宫皆为老。泉州寺僧智宣自西域回,进辟支佛骨及梵甲经律。此僧自壮岁西游,及还,已耄矣。既遇新朝,又传佛教,亦圣德之所感契。
六月,改耀州报恩禅院为兴国寺。
九月,浙西奏,道门威仪郑章、道士夏隐言,焚修精志,妙达希夷,推诸辈流,实有道业。郑章宜赐号贞一大师」,仍名玄章隐言」,赐紫衣。
二年六月,邕州奏镆金耶山僧法通道有道行,各赐紫衣。
八月,两浙钱Α奏,改管内紫极宫为真圣观。
三年,福建节度使王审知奏舍钱造寺一所,请赐寺额敕,名大梁、万岁之寺,仍许度僧四十九人。
四年正月,赐湖南开元寺禅长老可复号惠光大师,仍赐紫衣。
五年二月,泌州置善护寺。
乾化元年六月,诏修天宫佛寺。又湖南奏:「潭州僧法思、桂州僧归真并乞赐紫衣」。可之。
二年夏,文武官并诣佛寺,为皇帝设斋,命ト门使李元持香合赐之。又中书奏为皇帝于长寿寺启消灾道场。
末帝龙德初,祠部员外郎李枢上言:「请禁天下私度僧尼,及不许妄求师号紫衣,如愿出家受戒者,皆须赴阙比试艺术施行,愿归俗者,一听自便」。诏曰:「两都左右街赐紫衣及师号僧,委功德使具名奏闻。今后有阙,方得奏荐,仍须道行精至,夏葛高深,方得补填。每遇明圣节,两街各许官坛度七人。诸道如要度僧,亦仰就京官坛,仍令祠部给牒。今后只两街置僧录,诸道僧正并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