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沓藏书

卷三百七十九

○将帅部 褒异第五

宋檀道济为扬武将军,从刘道规讨桓谦、荀林等,率厉文武,身先士卒,所向摧破。及徐道覆来逼,道规亲出拒战,道济战功居多。迁安远护军、武陵内史。复为太尉参军,拜中书侍郎,转宁朔将军,参太尉军事。以前后功,封作唐县男,食邑四百户。补太尉主簿、谘议参军、豫章公。迁征虏将军、宋国侍中。高祖受命,转护军,加散骑常侍,领石头戍事,听直入殿省。以佐命功,改封永修县公,食邑二千户。及讨平谢晦,迁都督江州江夏、豫州之西阳、新蔡、晋熙四郡诸军事、征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江州刺史,持节、常侍如故,赠封千户。

谢晦自宋台初建,为右卫将军,寻加侍中。高祖受命,于石头登坛,备法驾入宫,晦领游军为警备,迁中领军,侍中如故。以佐命功,封武昌县公,食邑二千户。

王镇恶为高祖前部,破贼曹,拒卢循于查浦,累战有功,封博陆县五等子。高祖谋讨刘毅,加镇恶振武将军。以讨毅功,封汉寿县子,食邑五百户。后为征虏将军,领安西司马、冯翊太守,遇害。高祖受命,追封龙阳县侯,食邑千五百户,配食高祖庙庭。

檀韶,字令孙。行参高祖建武将军事。都邑既平,为镇军将军,加宁远将军、东海太守,进号建武将军,迁龙骧将军、秦郡太守、北陈留内史。以平桓玄功,封巴江县侯,食邑五百户。又加宁朔将军。从征广固,攻临朐城,克之。又领北琅邪太守。进号宁朔将军、琅邪内史。从讨卢循于左里,又有战功。并论广固功,更封宜阳侯,食邑七百户。高祖受命,以佐命功,增八百户,并前千五百户。及卒,追赠安南将军,加散骑常侍。

向弥为宁远将军,征破桓石等,及攻寿阳,克之。迁建武将军、秦郡太守、北陈留内史,戍堂邑。以平京城功,封山阳县五等侯。又迁龙骧将军、梁国内史,戍寿阳。以平广固、卢循功,封安南县男,食邑五百户。迁冠军将军。高祖受命,以佐命功,封曲江县侯,食邑千户。

刘怀慎,为振威将军、彭城内史。从高祖拒卢循于石头,屡战克捷,加辅国将军。晋安帝义熙八年,以本号监北徐州诸军事,镇彭城,寻加徐州刺史。九年,亡命王灵秀为寇,讨平之。十一年,进北中郎将。以平广固、卢循功,封南城县男,食邑五百户。十三年,高祖北伐,以为中领军、征虏将军。高祖迁都寿春,留怀慎督北徐、兖、青淮北诸军事、前将军、征虏将军、徐州刺史。永初元年,以佐命功,进爵为侯,增邑千户,进号平虏将军。

刘荣祖者,怀慎之庶长子也。荣祖领偏师,追蹑卢循,累有战功,参太尉军。从讨司马休之,会贼破走,加振威将军。寻参世子征虏军事。高祖北伐,转镇西中兵参军、宁远将军。与朱超石大破魏军于半城,又攻刘度垒,克之。高祖大享战士,谓荣祖曰:「卿以寡克众,攻无坚城,虽古名将,何以过此」。转为太尉中兵参军,加建威将军。后转右军将军。时居父艰,起为辅国将军。追论半城之功,赐爵都乡侯。

刘孙登,为巴陵王镇兵参军,北伐南征,功冠诸将,封顺阳县侯,食邑六百户。

刘粹,为车骑中军参军,从高祖征广固,战功居多。以建义功,封西安县五等侯。后迁左卫将军。以佐命功臣,封建安县侯,食邑千户。

孟怀玉为建武司马,高祖东伐,豫义旗从平京城,进定京邑。以功封鄱阳县侯,食邑千户。又转辅国将军,镇丹阳府兵,戍石头。卢循逼京邑,怀玉于石头南岸连战有功,为中军谘议参军。及循平,封阳丰县男,食邑三百五十户。

孟龙符为高祖建武参军,于江乘、罗落、覆舟三战,并有功。参镇军事,封平昌县五等子,加宁远将军。

刘敬宣为宁朔将军,大败吴贼,进平会稽,加临淮太守,迁后军从事中郎。

檀祗为振武将军,追讨桓玄,每战克捷,又徵亡命桓道儿、张靖、苻嗣等,皆悉平之。除龙骧将军。

朱龄石为辅国将军、巴西梓潼宕渠、南汉中、秦州之安固、怀宁六郡诸军事。以平蜀功,封丰城县侯,食邑千户。

毛修之为右司马、南河河内二郡太守,行西州事,戍雒阳,修治城垒。高祖既至,案行善之,赐衣服玩好,当时评直二千万。

孙处字季高,为振武将军。高祖广固之役,先登有功,又破卢循所杀万人。及卒,追赠龙骧将军、南海太守,封侯官县侯,食邑千户。

蒯恩为宁远将军,击破应城贼张坚,封都亭侯。又为太尉长史,兼行参军。随朱龄石伐蜀破贼,进平成都,擢为参军,改封北至县五等男。恩自从征讨,每有危急,辄率先诸将。常舀坚破阵,高祖录其前后功劳,封新宁县男,食邑五百户。

刘锺为镇军参军,时桓歆备历阳,高祖遣锺助豫州刺史魏咏之讨之,歆即奔迸。除南齐国内史,封安县五等侯。自陈情事,改葬父祖及亲属十丧。高祖厚加资给,转骑长史。又从征广固。时孟龙符舀没,锺率左右直入,取其尸而反。除振武将军中兵参军,代龙符领广川太守。又随刘藩追徐道覆于始兴,斩之。补太尉行参军、宁朔将军、下邳太守,代孟怀玉领石头戍事。后随朱龄石伐蜀为前锋,平成都。又以徵广固功,封永新县男,食邑五百户。迁给事中、太尉参军事、龙骧将军、高阳伯。高祖北伐,留锺居守,增其兵力,又命府置佐吏。荆州刺史刘道怜献名马三匹,并精丽乘具,高祖悉以赐锺三子。

虞丘进,初随谢玄讨苻坚有功,封关内侯。从高祖征孙恩,频战有功。又从平京城,定京邑,除燕国内史。又从征刘毅。事平,补太尉行参军,寻加龙骧将军。高祖以其前后功,封望蔡县男,食邑五百户,加振威将军。讨司马休之,又有战功。军还,除辅国将军。及卒,追论讨休之功,进爵为子,增邑三百户。

胡藩初参高祖军事,讨卢循于左里,频战有功,封吴平县五等子,除正员郎。后为宁朔将军。以平司马休之及广固功,封阳山县男,食邑五百户。

庾登之为高祖镇军参军,以预讨桓玄功,封曲江县五等男。

王淮之参高祖车骑中军事,预讨卢循功,封都亭侯。沈叔任初为高祖太尉参军。朱龄石之伐蜀,为龄石建威府司马,加建威将军。平蜀之功,亚于元帅。蜀平,即本号为西夷校尉、巴西梓潼郡太守。高祖讨司马休之,龄石遣叔任率军来会。时高祖领镇西将军,命为司马。及军还,以为扬州别驾从事史。以平蜀全涪之功,封宁新县男,食邑四百四十户。

柳叔仁为梁州刺史、黄门郎。以破臧质功,封宜阳侯,食邑八百户。

沈璞为宣威将军,守饔陧翎嵛汗。ブ璞坚守拒退,太祖嘉璞功效,遣中使褒美。诏曰:「近者险急,老弱殊当忧迫。念卿尔时,难为心想,百姓转已还退,此部运寻至,委卿赡济也」。

刘道锡为广威将军、巴西、梓潼二郡太守,为氐、羌所攻,道锡保城固守。太祖下诏曰:「前者兵寇攻逼,边情波骇。道锡奖率文武,尽心固守,保全之绩,厥效可书。可冠军谘议参军」。

萧思话为宁朔将军。太祖元嘉十四年,迁使持节、临川王义庆平西长史、南蛮校尉。太祖赐以弓琴,手敕曰:「前得此琴,云是旧物,亦有名京邑,今以相借,因是戴胍忪兜抚,响韵殊胜,直尔嘉也。并往桑弓一张,材理乃快。先所常用,既久废射,又多病,略不能制之,便成老公,令人叹息。良材美器,宜在尽用之地,丈人真无所与让也」。及元凶弑立,以为徐、兖二州刺史,思话即率部曲还彭城起义,以应世祖。及即位,徵为散骑常侍、尚书左仆射,固辞不受。改为中书令、丹阳尹,常侍如故。

赵伦之为雍州刺史,世祖北伐,伦之遣顺阳太守傅弘之等破姚泫于蓝田。及帝受命,以佐命功,封霄城县侯。

王谦之,世祖初。历骁骑将军、御史中丞、吴兴太守。以南下之功,封石阳县子,食邑五百户。

柳元景,河东人,为冠军司马。世祖讨元凶,加冠军将军,为前锋。世祖至新亭即位,以元景为侍中,领左卫将军,转使持节、监雍、梁、南北秦四州、荆州之竟陵、随二郡诸军事、前将军、宁蛮校尉、雍州刺史。帝在巴口,问元景:「事平何所欲?」对曰:「若有过恩,愿还乡里」。故有此授。

张兴世为南中郎参军,督护入讨,元凶为前锋。事定,转员外将军,领从队。南郡王义宣反,又随王玄谟出梁山,有战功,除建平王中军行参军,领长刀。

颜师伯为宁远将军、东阳太守。臧质反,领兵以备东道。事宁,领步兵校尉,领前军将军,从御史中丞,迁侍中。世祖以其伐逆宁乱,复下诏封平都县子,迁右卫将军。又为持节、督青冀二州、徐州之东安、东莞、兖州之济北三郡诸军事、辅国将军。击魏师,大破之。进号征虏将军。

刘延孙为镇军将军、南徐州刺史。延孙遣中兵参军杜幼文率军渡江,受沈庆之节度,讨竟陵王诞,进号车骑将军,加散骑常侍,给鼓吹一部。

卜天生为西阳王子尚抚军参军,加龙骧将军,隶沈庆之攻广陵城,天生推车塞堑,率数百人先登西北角,径至城上。贼为重栅断攻道,苦战移日,不拔,乃还。世祖诏曰:「天生始受戎任,甫造寇垒,而投轮越堑,率果先腾,骁壮之气,嘉叹无已。可且赐布千疋,以厉众校」。

刘秀之为宁远将军、西戎校尉。元凶弑逆,秀之闻问,即日起兵。事宁,迁宁朔将军、益州刺史。及南谯王义宣据荆州为逆,秀之遣中兵参军韦山松袭江陵,进号征虏将军。以起义功,封康乐县侯,食邑六百户。

顾彬之为宁朔将军,世祖入讨元凶劭,彬之受竟陵王诞节度,诞遣参军刘季之与彬之并势,自顿西陵,以为后继。劭遣将军华钦、庾导东讨,与彬之弟相逢于曲阿之奔牛塘,路甚狭,左右皆悉入菰葑彬之,军人多赍蓝屐于葑中夹射之,钦等大败。事平,彬之封阳新县侯,食邑千户,季之零阳县侯,食邑五百户。

沈庆之为步兵校尉,自太祖北伐时,亡命司马黑石、庐江叛吏夏侯方进在西阳五水,诳动群蛮,自淮、汝至于江沔,咸罹其患。帝遣庆之督诸将讨之。及世祖践阼,以庆之为领军将军,加散骑常侍。寻出为南兖州刺史。镇饔诿鸬鄯ツ娑乱,思将帅之功,下诏封庆之南阳县公,食邑三千户。又鲁爽反,庆之讨平之。进号镇北大将军,督青、冀、幽三州,给鼓吹一部。及竟陵王诞据广陵反,以庆之为车骑大将军。既平诞,进司空,固让。于是与柳元景并依晋密陵侯郑褒故事朝会。庆之位次司空,元景在从公之上,给卫吏五十人,门施行马。庆之以郡公就第,每从游幸及校猎,据鞍陵厉,不异少壮。太子妃上世祖金镂七箸及杆杓,帝以赐庆之曰:「卿辛勤匪殊,欢宴宜等,且觞酌之赐,宜以大夫为先也」。前废帝即位,赐庆之几杖,给三望车一乘。

刘π为宁远将军,自太祖元嘉末,萧简据广州为乱,π讨之,以功封大亭侯。世祖大明初,刘道隆请为宁朔司马。竟陵王诞据广陵为逆,π随道隆受沈庆之节度。事平,封金城县五等侯,除西阳王子尚抚军。先是遣费沈伐陈檀不克,乃除π为龙骧将军。既至进讨,随宜翦定。还除新安王子鸾抚军中兵参军。太宗即位,加宁朔将军。及江州刺史晋安王子勋为逆,四方响应。豫州刺史殷琰反叛,徵π还都,假辅国将军,率众讨破琰。除辅国将军、广州刺史。

柳光世,为左将军、直阁。太宗定乱,以参谋功为右卫将军,封开国县侯,食邑千户。

殷孝祖为积射将军。世祖初,累与魏军战,频大破之。还授太子旅贲中郎将,加龙骧将军。又竟陵王诞据广陵为逆。孝祖攻诞,有战功,迁西阳王子尚抚军、宁朔将军。废帝景和初,以本将军督兖州诸军事、兖州刺史。太宗即位,四方反叛,徵之。孝祖弃妻子,率文武还都,进号冠军,假节、督前锋诸军事。因遣向虎槛拒对南贼御仗先有诸葛亮列漕帽二十五石,弩射之不能入,帝悉以赐孝祖。

吴喜,假建武将军。时太宗初即位,四方反叛,喜所至克捷。迁步兵校尉,封竟陵县侯,食邑千户。又迁辅国将军。平定荆州,迁前军将军,增邑三百户。

沈攸之为宁朔将军、寻阳太守,破南贼于赭圻。太宗寻假攸之节,进号辅国将军,代殷孝祖督前锋诸军事。寻克赭圻,迁使持节、督雍、梁、南北秦四州郢州之竟陵诸军事、冠军将军、领宁蛮校尉、雍州刺史。又进平寻阳,徙监郢州诸军事、前将军、郢州刺史,持节如故。不拜,迁中领军,封贞阳县公,食邑二千户。

王玄谟为领军将军。太宗即位,四方反叛,以玄谟为大统,领水军南讨,以脚疾听乘舆出入平寻阳。除大将军、江州刺史,副司徒建安王于赭圻,赐以诸葛亮列漕。

黄回为龙骧将军,攻合肥,破之。太宗以其功,封葛阳县男,食邑二百户。后废帝时,以屯骑校尉讨桂阳王休范,事平,转骁骑将军,加辅师将军,进爵为侯,封闻喜县。后迁冠军将军,率军前讨。建平王景素,平之,增邑五百户,进号征虏将军,加散骑常侍。

彭文之为龙骧将军,以讨建平王景素功,封葛阳县男,食邑三百户。

任农夫,为︹弩将军。太宗初,以东讨功,封广普县子,食邑五百户。东土平定,又南讨,增邑二百户。为左将军,讨桂阳王休范,以战功改封孱陵县侯,增邑千户,并前千七百户。

高道庆以军校平桂阳王休范功封乐安县男,食邑三百户。

南齐萧赤斧,宋孝武时为军主。竟陵王诞反广陵,隶沈庆之围广陵城,攻战有勋。事宁,封永安亭侯,食邑三百七十户。至世祖时,为左卫将军,亲遇与宁朔将军萧景先相比。封南丰县伯,邑四百户。

王广之,宋明帝泰始初为宁朔将军,北征沈文秀,其长广太守刘桃根弃城走。军还,封安蛮县子,邑三百户。后为冠军将军,讨宋建平,先登京口,改封宁都县子,邑五百户。太祖即位,进爵为侯,食邑千户。

张瑰为骁骑将军。沈攸之事起,刘秉弟遐聚众治攻具,瑰部曲斩遐,献捷。太祖即授辅国将军、吴郡太守,封瑰义成县侯,邑千户。建元元年,增邑二百户。寻改封平都,迁侍中,加领步兵校尉。

垣崇祖为游击将军、使持节、监豫司二州诸军事。魏军寇寿春,崇祖召文武,议当用谋以制之。堰淝水为险,魏众攻城,人马溺死数千,大众皆退走。初,崇祖在淮阴,见太祖自比韩信、白起,咸不信,唯太祖独许之,崇祖再拜奉旨。及破虏启至,太祖谓朝臣曰:「崇祖许为我制虏」。果如其言。且尝自拟韩、白,今真其人也。进为都督,号平西将军,增封千五百户。崇祖闻陈显达、李安民皆增给军仪,启上求鼓吹横吹。太祖敕曰:「韩、白何可不与众异?」乃给鼓吹一部。

张敬儿为辅国将军、持节、都督雍梁二州、郢司二郡军事。沈攸之事起,敬儿遣使告变,太祖大喜,进号镇军将军,加散骑常侍,改为都督,给鼓吹一部。

王敬则为冠军将军。沈攸之事起,太祖入守朝堂,袁粲起兵夕,领军刘韫、直阁将军卜伯兴等于宫内相应,戒严将发,敬则开关掩袭,皆杀之。殿内窃发尽平,敬则之力也。迁右卫将军,增封为二千五百户,寻又加五百户。齐辶家建,为中领军。建元元年,出为使持节、散骑常侍、都督南充兖徐青冀五州军事、平北将军、南兖州刺史,封寻阳郡公,邑三千户。加敬则妻怀氏爵为寻阳国夫人。迁护军,常侍如故。以家为府,以改葬去职。诏赠敬则母寻阳国公太夫人,改授侍中、抚军将军。太祖遣诏敬则以本官领丹阳郡尹。寻迁为使持节、散骑常侍、都督会稽东阳新安临海永嘉五郡军事、会稽太守。世祖永明二年,给鼓吹一部。

陈显达为冠军将军。沈攸之事起,显达遣军援台。攸之平,除左卫将军,转前将军、太祖太尉左司马。齐建为散骑常侍、左卫将军,领卫尉。太祖即位,迁中护军,增邑千六百户,转护军将军。显达启让帝曰:「朝廷爵人,以序卿忠,调发万里,信誓如期,虽屠城殄国之勋,无以相加,此而不赏,典章何在。若未必宜尔,吾终不忘,授于卿数士,意同家人,岂止于君臣耶!」世祖永明八年,迁侍中、镇军将军,寻加中领军。出为使持节、散骑常侍、都督江州诸军事、征南大将军、江州刺史,给鼓吹一部。后迁车骑将军、开府。预废郁林之勋为司空,进爵为公,甲仗五十人入殿。明帝即位,进太尉,侍中如故,改封鄱阳郡公,加兵二百人,给油络车。刘怀珍为左将军。沈攸之围郢城,怀珍遣建宁太守张谟等破贼前锋,进平南将军,增督南豫、北徐二州,增邑为千户。

李安民为冠军将军、南兖州刺史。沈攸之反,太祖召安民以本官镇白下,治城隍,加征虏将军。进军西讨,又进前将军。行至湓城,沈攸之平,仍授督郢州司州之义阳诸军事、郢州刺史。又迁左卫将军,领卫尉。太祖即位,为中领军,封康乐侯,邑千户。寻为领军将军。魏兵寇寿春,至马头,诏安民出征,加鼓吹一部。垣荣祖为骁骑将军,太祖以预佐命勋,封将乐县子,邑三百户。

周山图,宋明帝时,为殿中将军。时四方反叛,仆射王>偕酵冀领明帝,呼与语,甚悦,使领百舸为前驱,举军主佼长生等攻破贼湖白、赭圻二城。除员外郎,加振武将军。预平浓湖,追贼至西阳,还。明帝赏之,赐苑西宅一区。沈攸之事起,世祖为西讨都督,启山图为军副。山图断取行旅船板以造楼橹,立水栅,旬日皆办。世祖甚嘉之,授前将军,加宁朔将军,进号辅国将军。攸之攻城,世祖令山图量其形势。攸之既败,太祖遣山图领部曲镇京城,镇戍悉受节度。迁游击将军。太祖建元元年,封晋兴县男,邑三百户。后转黄门郎,领羽林四厢直卫。及疾,帝手敕参问,遣医给药。以世祖永明元年卒,召赐朝服一具,衣一袭。

吕安国为建威将军,宋明帝泰始中,征殷琰于寿春,安国与辅国将军桓闳屯据城南,于是众军继至安国勋第一,封彭泽县男。未拜,改封锺武县,加邑为四百户。后为征虏将军。沈攸之事起,太祖以安国为湘州刺史。时任候伯,行湘州事,候伯与黄回、袁粲谋石头事。太祖令安国至镇,收候伯诛之。寻进号前将军。建元元年,进爵增邑六百户。

薛渊为辅国将军,沈攸之之难,太祖入朝堂,渊率军赴难。及太祖即位,增邑为二千五百户,加宁朔将军。

戴僧静为游击将军。预平沈攸之,太祖论封诸将,以僧静为兴平县侯,邑千户。及即位,增邑千二百户。

桓康为冠军将军。太祖时,康于淮阳大破魏军,以康持节督青冀二州东徐之东莞琅邪二郡朐山戍北徐之东海涟口戍诸军事。世祖即位,转骁骑将军,卒。诏曰:「康昔预南勋,倍深恻怆,凶事所须,厚加料理」。曹虎为屯骑校尉,预平石头功,封罗江县男,除前军将军。太祖受禅,增邑为四百户。

萧景先为世祖征虏府司马,领新蔡太守,随镇湓城。沈攸之事平,还都,除宁朔将军。太祖即位,迁太子左卫率,封新吴县伯,邑五百户。出为持节、督司州军事、宁朔将军。时魏军出淮、泗,景先断塞关隘,魏军退进,号辅国将军。后为征虏将军、丹阳尹。卒,诏赙钱十万、布二百疋,赠侍中、征北将军、南徐州刺史,给鼓吹一部。

崔慧景为西戎校尉、梁、南秦二州刺史,攻击乌奴,大败之。世祖以慧景进号冠军将军。

裴叔业为宁朔将军。时魏军围徐州,叔业攻魏栅外二城,克之。明帝以叔业有勋劳,封武昌县伯,五百户。萧坦之为右卫将军,督徐州征讨军事。魏军围锺离,坦之击破之。还迁领军将军。后加右将军,督众军讨始安王遥光,屯湘宫寺。事平,迁尚书右仆射、丹阳尹,进爵为公,增邑千户。

沈文季为冠军将军,督吴钱塘军事。沈攸之反,文季收杀攸之宗族。太祖加文季持节,进号征虏将军,封略阳县侯,邑千户。至明帝时,加散骑常侍。建武二年,魏军寇寿春,诏文季领兵镇寿春。魏军寻退,增封为千九百户,寻加护军将军。

张冲为冠军将军、都督青、冀二州北讨诸军事。东昏时,魏军攻司州,冲遣军主杜僧护力战,大破之。迁庐陵王北中郎将、司马,加冠军将军。

 {{ anno.na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