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部 巡幸第二
后周明帝以闵帝元年九月即位。
二年六月辛未,辛昆明池。九月丁未,幸同州,过故宅,赋诗曰:「玉烛调,秋气,金舆历旧宫。还如过白水,更似入新丰。霜潭渍晚菊,寒井落疏桐。举杯延故老,令闻歌大风」。十月辛酉,还宫。
武帝保定三年七月戊辰,行幸原州。丁丑,幸津门,问百年,赐钱帛,又赐高年板职有差。九月甲子,登陇山。丙戌,幸同州。十二月辛卯,至自同州。
四年十月丁卯,幸沙苑劳师。癸酉,还宫。
五年二月壬申,行幸岐州。七月庚寅,行幸秦州。八月丙子,至自秦州。
天和元年十一月丙戌,行幸武功等新城。十二月庚申,时未建年纪时,遣师伐齐,还宫。
三年二月丁卯,幸武功。丁亥,还宫。五月庚申,行幸醴泉宫。七月戊午,至自醴泉宫。十一月甲辰,行幸岐阳。十二月丁丑,至自岐阳。
四年五月戊戌,行幸醴泉宫。七月辛亥,至自醴泉宫。五年四月甲寅,行幸醴泉宫。七月乙卯,至自醴泉宫。六年十一月丁巳,行幸散关。十二月己丑,还宫。
建德元年十一月庚戌,行幸羌桥,集京城以东诸军都督以上,颁赐有差。乙卯,还宫。十二月壬申,行幸斜谷,集京城以西诸军都督已上,颁赐有差。丙戌,还宫。三年二月乙卯,行幸阊艄。三月辛酉,至自阊艄。七月庚申,行幸阊艄。戊子,至自阊艄。八月丙申,行幸阊艄。九月庚申,幸同州。十月甲寅,行幸蒲州。丙辰,行幸同州。十一月己巳,大阅于城东。甲戌,至自同州。
四年正月癸酉,行幸同州。三月丙寅,至自同州。七月丙辰,行幸阊艄。丁卯,至自阊艄。十月甲午,行幸同州。十二月庚午,至自同州。
五年正月癸未,行幸同州。辛卯,行幸河东涑川。甲午,还同州。三月壬寅,至自同州。四月乙卯,行幸同州。五月壬辰,至自同州。六月丁巳,行幸阊艄。八月乙卯,至自阊艄。
六年五月癸巳,行幸阊艄。六月丁未,至自阊艄。甲子,帝东巡。七月丙戌,行幸雒州。十月戊申,行幸邺宫。十二月庚申,行幸并州宫。
宣政元年正月壬午,行幸邺宫。辛卯,行幸怀州,置宫。二月丁巳,帝至自东巡。
宣帝宣政元年六月,即位。八月壬申,行幸同州。十月癸酉,至自同州。
大象元年正月甲辰,东巡狩。戊午,行幸雒阳。二月乙亥,行幸邺。辛巳,诏传位于太子,自称大元皇帝。三月庚申,至自东巡,大陈军伍。帝亲擐甲胄,入自青门。皇帝衍备法驾从入,百官迎于青门外。其时骤雨,仪卫失容,自此以后。八月庚申,行幸同州。壬申,还宫。十一月乙未,行幸同州。壬寅,还宫。十二月乙丑,行幸雒阳。帝亲御驿马,日行三百里。四皇后及文武侍卫数百人,并驿以从。仍令四后方驾齐驱,或有先后,便加谴责,人马顿仆相属。
二年二月辛卯,行幸同州,增候正、前驱式道为三百六十重,自应门至于赤岸泽,数十里间,幡旗相蔽,鼓乐俱作。又令武贲持肼砩,铣凭跸,以至同州。
隋文帝开皇元年十月壬辰,行幸岐州。十二月庚子,至自岐州。
二年正月癸丑,幸上柱国王谊第。庚申,幸安成长公主第。二月辛卯,幸赵国公独孤陀第。
三年六月乙未,幸安成长公主第。九月壬子,幸城东观稼。
四年二月庚戌,幸陇州。九月甲子,幸襄国公主第。乙丑,幸灞水观漕渠,赐督役者帛各有差。甲戌,以关内饥,幸雒阳。
五年四月戊申,至自雒阳。八月己酉,幸栗园。九月丁巳,至自栗园。
七年二月壬申,幸醴泉宫。四月己酉,幸晋王第。十月庚申,行幸同州,以先帝所居,降囚徒。癸亥,幸蒲州。丙寅,宴父老,上极欢曰:「此间人物,衣服鲜丽,容止闲雅,良繇仕宦之乡,陶染成俗也」。十一月甲午,幸冯翊,亲祠故社。父老对诏失上,帝大怒,免其县官而去。戊戌,至自冯翊。
八年十一月乙亥,行幸定城,陈师誓众。丙子,幸河东。十二月庚子,至自河东。
九年四月己亥,幸骊山,劳旋师也。
十年二月庚申,幸并州。四月辛酉,至自并州。十一月辛卯,幸国学,颁赐各有差。
十一年八月壬申,幸栗园。乙亥,至自栗园。
十二年七月壬戌,幸昆明池,其日还宫。八月乙亥,幸龙首池。
十三年正月壬戌,行幸岐州。二月丁亥,至自岐州。七月,时遣师伐陈。丁巳,幸昆明池。
十四年十二月乙未,东巡狩。
十五年正月壬戌,次齐州,亲问疾苦。三月己未,至自东巡狩。丁亥,幸仁寿宫。九月,至自仁寿宫。十一月辛酉,幸温汤。乙丑,至自温汤。
十六年十月己丑,幸长春宫。十一月壬子,至自长春宫。
十七年二月庚寅,幸仁寿宫。九月甲申,至自仁寿宫。
十八年二月甲辰,幸仁寿宫。九月辛卯,至自仁寿宫。
十二月,自京师至仁寿宫,置行宫十有二所。
十九年二月甲寅,幸仁寿宫。
二十年九月丁未,至自仁寿宫。
仁寿二年三月己亥,幸仁寿宫。九月丙戌,至自仁寿宫。
四年正月甲子,幸仁寿宫。
炀帝以仁寿四年即位,十一月乙未,幸雒阳。
大业元年八月壬寅,帝御龙舟幸江都,以左武侯大将军郭衍为前军,李景为后军。文武官五品已上给楼船,九品以上给黄篾舟,舳舻相接二百馀里。
二年三月庚午,发江都。四月庚戌,帝自伊阙,陈法驾,备千乘万骑,入于东京。
三年三月辛亥,自东京还京师。四月庚辰,诏曰:「古者帝王,观风问俗,皆所以忧勤兆庶,安集遐荒。自蕃夷内附,未遑亲抚,山东经乱,须加存恤。今欲安辑河北,巡省赵、魏,所司依式」。丙申,车驾北巡狩。戊戌,敕百司不得践暴禾稼,其有须开为路者,有司计地所收,即以近仓酬赐,务从优厚。己亥,次赤岸泽。戊午,发河北十馀郡丁男凿太行山,达于弁州,以通驰道。六月戊子,次榆林郡。甲辰,帝御北楼,观渔于河,以宴百僚。八月壬午,车驾发榆林,启民可汗饰庐清道,以候乘舆。帝幸其帐,启民奉觞上寿,宴赐极厚。皇后亦幸义成公主帐。癸巳,入楼烦关。壬寅,次太原,营晋阳宫。九月乙未,次济源。幸御史大夫张衡宅,宴享极欢。己巳,至于东都。
四年三月己亥,幸大原,因出塞巡长城。八月辛酉,亲祀恒岳,河北道牧守毕集。大赦天下,凡经县免一年租调。
五年正月,帝自东都还京师。二月戊戌,次阌乡。诏祭古帝王陵及开皇功臣墓。戊申,至京师。三月己巳,西巡河右。乙亥,幸扶风旧宅。四月癸亥,出临关,渡黄河,至西平,陈兵讲武。五月庚辰,入长宁谷度星岭。甲申,宴群臣于金山之上。丙戌,梁浩居马渡而桥坏,斩朝散大夫黄亘及督役者九人。六月癸卯,经大斗拔谷,山路隘险,鱼贯而出,风霰晦,宜与从官相失,士卒冻死者大半。丙午,次张掖。丙辰,御观风行殿,盛陈文物,奏九部乐,设鱼龙曼延,宴高昌王、吐屯设于殿上,以宠异之。蛮夷陪列者三十馀国。九月,入长安。十一月丙子,幸东都。
六年三月癸亥,幸江都宫。
七年二月己未,升钓台,临杨子津,大宴百寮。乙亥,自江都御龙舟入通济渠,遂幸涿郡。诏征高丽。四月庚午,至涿郡之临朔宫。
八年正月辛巳,大军集于涿郡。三月辛巳,御师。戊子,临上音阁下音门水,名戎于辽水。甲午,渡辽。七月,军败,班师。九月庚寅,至东都。
九年三月戊寅,幸辽东。以越王侗、民部尚书樊子盖留守东都。四月庚午,车驾度辽。六月庚午,以杨玄感反于黎阳,遂班师。闰九月己巳,幸博陵。庚午,谓侍臣曰:「朕昔从先朝,周旋于此,年甫八岁,日月不居,倏经三纪,追惟平昔,不可复希」。言未卒,流涕呜咽,侍卫者皆泣下г襟。
十年二月,诏亲征高丽。三月壬子,行幸涿郡。癸亥,次临渝宫。甲午,次北平。七月癸丑,次怀远镇。甲子,高丽遣使降,帝大悦。八月己巳,班师。十月丁卯,至东都。己丑,还京师。十二月壬申,如东都。戊子,入东都。
十一年三月,幸太原,避暑汾阳宫。八月乙卯,巡北塞。戊辰,突厥始毕可汗率骑数十万谋袭乘舆,义成公主遣使告变。壬申,驰幸雁门。癸酉,突厥围城,官军频战不利。帝大惧,欲溃围而出,民部尚书樊子盖固谏,乃止。九月甲辰,突厥解围而去。十月壬戌,至于东都。自此以后,事迹具帝王亲征门。
十二年七月甲子,幸江都宫,以越王侗、光禄大夫宕锾府卿元文都、检校民部尚书韦津、右武卫将军皇甫无逸、右司郎卢楚等总留后事。奉信郎崔民象以盗贼充斥,于建国门上表,谏不宜巡幸。帝大怒,先解其顺,乃斩之。己巳,车驾次淝,奉信郎王爱仁谏帝,请还西京,又斩之而行。
唐高祖武德元年十二月乙酉,幸周氏陂,过故庄,置酒高会,极欢而罢。丁亥,至自周氏陂。
三年十月乙卯,以秦王世民东伐王世充,车驾幸华阴,送出师也。
三年正月癸巳,至自华阴。二月庚子,幸华阴。四月壬寅,至自华阴。六月癸丑,幸昆明池。
四年正月乙酉,幸山堰,即日还宫。闰十月乙卯,幸稷州。己未,次于武功旧庄。庚申,召父老故吏男女数百人,置酒高会,赐帛有差。辛未,幸周氏陂。壬申,还京师。
六年二月庚戌,幸温汤。甲寅,至自温汤。三月乙未,幸昆明池,宴从官,极欢而罢。四月乙未,幸故宅,改名通义宫。祭元皇帝于旧寝,以贞皇后配享。高祖哽咽悲不自胜,侍卫莫不垤ぃ。于是置酒高会,赐从臣帛有差。十月乙未,幸华阴。十一月,迎劳秦王于忘武顿。十二月甲寅,至自华阴。
七年正月庚子,幸月陂。六月辛丑,幸仁智宫。戊申,幸秦王第。七月甲午,至自仁智宫。壬子,幸东宫,宴从官,下至胥徒,颁赐有差。甲寅,幸齐王元吉第。十月丁卯,幸庆善宫。癸酉,幸终南。丙子,幸楼观,谒老子庙。十二月丁卯,幸跃龙宫。庚午,至自庆善宫。
八年正月甲寅,幸秦王第,谓群臣曰:「朕以秦王有大功于宫中,立第以异之焉」。甲子,幸月陂。六月庚子,幸太和宫。七月丙子,至自太和宫。十月辛巳,幸周氏陂。壬午,幸跃龙宫。十一月辛卯,幸宜州。十二月辛酉,至自宜州。
九年正月己未,幸月陂。三月丙午,幸周氏陂。乙夕,⼙至自周氏陂。
太宗贞观四年二月己亥,幸温汤。丙午,至自温汤。九月乙卯,幸陇州。十一月甲子,至自陇州。
五年十二月壬寅,幸温汤。戊申,至自温汤。
六年三月戊辰,幸九成宫发使,存问高年鳏寡。十月乙卯,至自九成宫。
七年五月癸未,幸九成宫。十月庚申,至自九成宫。十一月甲寅,幸芙蓉园。
八年三月庚辰,幸九成宫。十月甲子,至自九成宫。
十一年二月甲子,幸雒阳宫。三月戊子,引五品以上射于仪鸾殿。庚子,宴三品以上于西苑,帝御龙舟,沈于积翠池。六月丁巳,幸明德宫。十一月辛卯,幸怀州。丙午,还雒阳。
十二年二月癸亥,自雒阳幸河北县,观砥柱,因勒铭于其上,以陈盛德。庚午,幸蒲州。甲戌,幸长春宫。闰二月丁未,至自雒阳宫。
十三年四月,幸九成宫。十一月甲申,至自九成宫。
十四年二月壬午,幸温汤。辛卯,至自温汤。
十五年正月辛巳,如雒阳,次温汤。卫士崔卿、刁文懿惮于行役,冀銮舆惊扰而停。遂夜射行宫,矢及寝院者五,皆以大逆论。己丑,诏从行士卒,家贫亲老者并放还。二月癸丑,宴从官及山东宗姓、雒阳年高于贞观殿。三月戊辰,如襄城宫。庚午,发襄成宫,分赐百姓。
十月壬辰,幸嵩阳。辛丑,还宫。十一月壬申,还京。十二月戊子,至自雒阳。
十六年十一月丙辰,西狩于武功。甲子,幸庆善宫。庚午,还宫。十二月癸卯,行幸温汤。乙巳,还宫。
十七年十月壬戌,幸芙蓉园。十二月庚申,幸温汤。庚午,还宫。
十八年正月乙未,幸锺官城。庚子,幸合厝梢,幸温汤。二月己酉,幸灵口村落Τ侧,问其受田丁三十亩,遂夜分而寝,忧其不给。诏雍州录尤少田者并给,复移之于宽乡。乙卯,还宫。四月辛亥,幸九成宫。壬子,次太平宫。八月甲子,至自九成宫。十月甲寅,幸雒阳宫。十一月壬申,至雒阳宫。戊寅,亲录囚徒,多所降免。庚辰,遣使赍玺书诣郑、汝、怀、泽四州巡问高年,宴赐各有差。壬午,宴父老一百九十人于仪銮殿,班赐有差。是月,征辽之兵大聚于幽州,帝将亲征。
十九年二月庚戌,发雒阳宫。辛亥,次河阳。女子吕,年百七十岁,太宗幸其宅,存问之。癸丑,次绥德。太宗将飞骑历北山行,遇猛虎,引弓射之,应弦而殪。戊午,次汲县,女子翟、张并年百岁。太宗幸其宅,存问之。壬戌,次安阳。癸亥,次于邺。三月壬申,次平棘。幸张道鸿之庐,赐以衣服,礼高年也。道鸿饵金膏,时一百四十六岁。丁丑,幸定州。壬辰,发定州。四月丁未,发幽州。丁巳,次北平。登临海戍,降望大壑。五月庚午,次辽泽。壬申,渡泽。丁丑,渡辽。六月丁未,发辽东。丙辰,次安市城。九月癸未,太宗以季秋草枯辽寒冽,即命班师。十月丙申,次蒲沟。丙午,次营州。丙辰,次围山。戊午,次汉武台十一。自发幽州后督职纳降事迹,并见帝王亲征门。月辛未,次幽州。庚辰,次易州。丙戌,幸定州。壬辰,发定州。戊戌,幸并州。
二十年二月乙未,幸并州。三月己巳,至自辽东。八月己巳,幸灵州。壬申,幸汉故、甘泉宫。庚辰,至泾州。丙戌,逾陇山阙,次西瓦亭。十一月丙戌,至自灵州。
二十一年五月戊子,幸翠微宫。七月庚戌,还宫。
二十二年正月戊戌,幸温汤。癸卯,御制《温汤碑》以示群臣。戊申,还宫。二月乙亥,行幸玉华宫。三月丙戌,至玉华宫。
高宗永徽四年十月庚子,幸温汤。乙巳,至自温汤。
五年二月戊午,幸万年宫。乙丑,次凤泉,幸温汤。己巳,至万年宫。辛未,诏曰:「朕躬膺宝命,嗣奉瑶图,居万乘之尊,当四海之贵,遐观往烈,详求前古,每希踪于哲后,尝劳心于庶物,兢惧弗宁,忧勤若厉。属天下无事,区宇有截仰高风于汾射浊,迨铎读秩。朕昔在震宫,侍游兹壤,山川如旧,岁月不追。今既俗阜年和,华夷胥悦,缅怀徽范,情兼感慰。宜遵省方之义,且顺阳和之序,曲申惠泽,式彰宽宥。行幸所经诸县及岐州囚徒行人犯罪者流降,徒徒以下并免之。
显庆二年闰正月壬寅,发京师。二月辛酉,入雒阳宫。五月丙申,幸明德宫以避暑。七月丁亥,还雒阳宫。十月戊戌,幸许州。十二月乙卯,还雒阳宫。
三年二月丁巳,发东都,还京师。甲戌,至自东都。
四年闰十月戊寅,发京师,幸东都。戊戌,至自东都。
五年正月甲子,发东都,幸并州,诏所经州县供顿,务从俭约。己巳,至泽州之长平顿。二月辛巳,至并州。三月甲寅,幸童子寺,赋诗而还。四月戊寅,发并州。癸巳,至东都。五月壬戌,幸合璧宫。六月甲午,还东都。十一月甲寅,发东都,幸许州。十二月己卯,至东都。
龙朔元年三月壬戌,幸合璧宫。七月癸卯,还东都。九月甲辰,幸河南县妇人张氏第张,年一百三岁,嘉其老也。又幸李沟谔酒。浞用俭素,恩赐极厚。是日,又幸天宫寺,高祖龙潜第也。又至许园师第。癸酉,还宫。二年三月甲午,发东都,还京师。乙巳,幸河北。辛亥,幸蒲州。夏四月庚申朔,至京师。十月丁酉,驾幸温汤,皇太子监国。丁未,至自温汤。
麟德元年二月戊子,发京师,幸福阳宫。癸卯,至万年宫。八月丙子,至自万年宫,便幸旧宅,停七日。壬午,还蓬莱宫。
二年二月壬午,自京师幸东都。闰三月壬申朔,至自东都。十月丁卯,发东都,赴东岳。十一月己卯,至荥阳。丁亥,至卫南幸。司空李咕删又宅。戊子,至濮阳。十二月,至齐州,停十日。丙辰,发灵岩顿,至于泰岳之下。乾封元年正月戊辰朔,有事于泰山。事具帝对禅门。
丙戌,发自泰山。甲午,次曲阜县。二月己未,次亳州,谒老君庙。三月丁丑,至东都。甲申,发东都,还京师,幸合璧宫。四月甲辰,还京师。
总章元年三月戊寅,幸九成宫。八月癸酉,至自九成宫。事具帝王封禅门。
二年四月乙酉朔,幸九成宫。九月己亥,发自九成宫还京师。十月丁巳,至自九成宫。
咸亨元年四月庚午,幸九成宫。八月丁巳,还京师。九月丁丑,以京师久旱,诏:「来年正月幸东都在路供顿所须,并令司稼自供,不得令州县差科所经道路修理开拓,水可涉渡,不烦造桥筑宫。又拟置御营之驿,并不敢擅加修补,在路不得妄有进献」。
二年正月甲子,至东都。十一月庚戌,发东都,幸许、汝等州。十二月丙戌,还东都。
三年四月戊寅,幸合璧宫。十月壬戌,发东都,还京师。十一月甲辰,至京师。
四年四月丙子,发京师,幸九成宫。十月庚子,发九成宫。乙巳,至京师。
上元元年十月丙午朔,发京师,幸东都。戊申,至东都。三年二月丁亥,发东都,幸汝州之温汤。三月甲辰,发温汤,还东都。闰月庚寅,发东都,还京师。四月,幸九成宫。十月,还京师。
仪凤二年正月庚辰,幸司竹园,即日还宫。
三年五月壬戌,发京师,幸九成宫。丙戌,至自九成宫。是日,山中霖雨大寒,行从兵士有冻死者,各赐绢三疋,给棺嗄傥埋殡。又九月丁巳,车驾发九成宫。辛酉,至京师。十月,诏曰:「咸京天府,地隘人繁,百役所归,五方胥萃。虽获登秋之积,犹亏水存岁之资。眷言于此,思蠲徭赋。夫以交风奥壤,测景神州身,只贡所均,水陆辐辏。今兹丰熟,特倍常时。事贵从宜,匚┤ǖ兰,匆岳茨暾,月幸东都。关内百姓,宜免一年庸调及租并地子税草。其当道诸县,特免二年。剑南、陇右诸军,每供进物,一二年且停」。
调露元年正月己酉,幸东都。
永隆元年二月癸丑,发东都,幸汝州之温汤。丁巳,至少室山。戊午,帝亲谒少姨庙,又幸岳山东丫铀录耙士田游岩所居。己未,幸嵩阳观及启毋庙,并命树碑。又幸道士潘师正所居之谷。甲子,发温汤。乙丑,至东都。四月乙丑,幸紫桂宫。八月乙巳,发紫桂宫。丁未,至东都。十月己酉,发东都,还京师。
永淳元年四月丙寅,发京师,幸东都,皇太子于京师监国、刘仁范、裴炎、薛元超等并留辅。皇太子以关中发贵,遽出诏东幸,扈从兵马,特令减数。其百官欲将家口往东都者,官为出船,任于渭漕东下。时士庶皆遽出关,在路有饿死者。戊寅,至渑池之紫桂宫。乙酉,至东都。
二年正月甲午朔,发东都。庚子,至奉天宫。四月己巳,还东都。五月庚寅,幸芳桂宫,至合璧宫属,大雨,却还东都。九月癸亥,幸奉天宫。十一月丁未,自奉天宫至东都,文武百官见于天津桥南路左。
中宗神龙元年八月丁丑,御雒城南门以观斗象。十月癸亥,幸龙门香山寺。乙丑,幸新安,畋游而还。十一月己丑,御雒城门楼观泼胡王戏。
景隆二年二月辛未,幸左金吾大将军陆颂宅。九月丁卯,幸慈恩寺。十二月甲寅,幸汉故未央宫旧基,引从臣赐宴,有群鹿经于御前,羽林骑士获之以献,帝皆命放之。
三年正月癸酉,幸荐福寺。乙亥,宴侍臣及近亲于梨园亭。十二月甲子,幸新丰之温汤。庚子,幸兵部韦嗣立庄舍,宴赐甚厚,特封谷为幽栖谷。是月,幸骊山。乙巳,至自温汤。
四年正月己卯,幸始平县,送金城公主出降吐蕃。二月癸未,至自金城县。三月甲寅,幸临渭亭祓禊。是日,还宫。
玄宗先天元年十一月,睿宗命帝巡边。诰曰:「先王省方,所以观风设教。圣人顺动,所以刑清史。故协时同律,虞典之常道。乔岳翕河,《周诗》之盛德。自王风不竞,兹礼遂亡。两汉本朝,有时于迈,三国以降,日不暇给。我皇家开元首出,十代重光,寰宇大宁,车书无外。文祖神宗之德,洽于人心,考祥展义之规,昭于国典。朕祗若丕构,寅奉庆灵,夙怀箕、颍之心,耿遂汾阳之志。皇帝天锡英武,神与聪明,纯孝极于安亲,大功深于济代。自陟元后,实总朕师,时政益明,彝伦攸叙。而边叔谧璺服悠旷,式苏之怀卦什氛髦意。加以顷年边将授任,或乖师旅,以亏军威不振。今盛德在水,玄冥御辰,天道成于积阴,王制崇于大阅。皇帝宜顺时巡狩,亲幸边陲,掌图修考事之仪,典乐具陈诗之礼。西泊河塞,东逾燕朔,望秩名山,肆觐群后。休农问老,誓师训卒。其有牧州典郡,功施于人,杖节拥旄,隐若敌国者,当崇进律之赏,加以分麾之命。若郡政不举,军令莫修,聚敛苛细,侵削战士者,宜明兹典宪,肃以天诛。然后七萃腾,装三军,按节合符。釜山之典,览轩帝之馀风,勒骑单于之台,践汉皇之故事,使阴山罢,檀竽无尘。其供帐所资储拟之费,皆令有司支备,不得烦人」。甲午,帝以北巡之故,慎选良将,乃以幽州防御使、幽州都督宋肝、左军大总管、和戎等军大使、并州长史薛讷为中军大总管,朔方大总管、兵部尚书郭元振为右军大总管,既而竟不行。二年八月癸卯,制曰:「咸、雒京师,建都惟旧,乃眷时迈,卜御斯在。朕承天纂历,恭已临人。鼎俎虽甘念疲手,不足宫室,信美浮户之未安,事内攒于千虑,心外周于万物,则知帝业初起崤、函乃金汤之地,天下大定,河雒为会同之府。周公测景,卦唬和林,凶芰气之所交,均万方之来贡。引鱼盐于淮海,通税红段庠秸。氨琐螟莱。の拮杓⒆。灾凶谌牍。仂督癜嗽厥街典久而莫修。遂使水漕陆趺,夥酱翰幌,⒗腿硕崤,┳渌旰瓮。关东嗟怨,朕实闻焉。思欲宁人,而休转运馆,隙就敖庾。如以暑雨作害,灾拂秦川。岁星有福,祥归豫野。朕情深救弊,身岂怀安。博考灵心,审听舆语,上奉天以为孝,下利人以为忠,顺时而动,从众之愿。宜以今年十一月行幸东都,凡厥有司,各恭乃事。至于行从兵马,供顿贮积,务在樽节,勿使烦劳。考使选人,咸令都集东都宫殿,须理量加补葺,不得烦人。朕本为人而行,非拟劳人自奉,所过州县,无费黎元,亦不得辄有差科,旁求进献。宣布遐迩,知朕意焉」。十月己亥,幸新丰之温汤。乙巳,至自温汤。
开元二年九月戊申,幸新丰之温汤。十一月甲辰,敕曰:「惟此新丰,是出古之顺豫,义兼巡省。顷者观风数临兹地,以冤滞询于故老,闾里欢康,田畴垦辟。况冬降积雪,春期有年,夏谚王游,果符时迈。虽千乘万骑,咸给于主司,而累月再来,颇勤于除扫。宜下复蠲之,令其望幸之心。新丰县百姓免一年,杂差科。县官及温泉监官经两度祗承者,与一中上考」。
二年十月癸亥,幸ハ刂凤泉汤。甲戌,制曰:「诗人赋田,以备坩髦,义王者顺时,式展畋游之礼。顷者,筑场神甸,清道子来,经上林之苑囿,指扶风之薮泽。虽猎将提鼓,虞人植旗,仍悯Ё寒之节,不行肃杀之命。岂惟虞舜之典咸秩,山川所┆,周文之风,及于鸟兽。繇是罢还士卒,非重盘游,养彼吏人,致有烦扰。所谓行者幸也,后来其苏,宜申恩惠,用符古者。所经州县,供承顿官百姓,并告营幕桥道等事,宜令所司勘会奏闻。其缘御路及顿场麦苗有损者,亦令具实奏闻」。十一月乙卯,至凤泉汤。是月,诏曰:「陈诗展义,问俗,观风乃王者之所务也。顷属农事皆隙,岁功有成。近历酆、镐,左连岐、雍。见江山秀丽,沟塍绮错,长杨憾胖,间竹林果园之富,相望于道。家给人足,谓之时迈,颇慰予怀思,所以问耆老,恤淹滞,举逸人,旌贤士,庶协巡游之典。以符行在之恩,驾所过之县见禁。囚徒以下,咸宜放免。流以上罪,具犯状奏听进止。古者亲问高年,存养孤老。其年九十以上,并笃疾,各赐物四段,绵布各一屯。
四年二月甲辰,幸温泉汤。丁卯,至自温泉汤。十二月乙卯,幸新丰之温汤。乙丑,至自温汤。是月,帝将幸东都,以京兆尹萧映渲枚倩Р渴汤纱摒ㄎ,副太常少卿崔子赋淝诺朗棺曰州,东北趋同州,于渭水造一浮桥。
五年正月辛亥,幸东都。庚申,敕曰:「行幸所经州,宜令紫微令黄门平章事苏姆貌齑淌飞献粽,术定作三等奏闻」。二月甲戌,至东都。
六年七月辛酉,诏曰:「观俗省方,所以爱人治国,崇尊庙貌,所以事神享亲,钦若昔典,此惟大义。朕祗膺鸿业,积稔咸泰。去岁欲幸,雒京已发,成命旋属,重营太庙。因将中止,未即展趿。钸Ъ菪鸥,タ晌ブ账陵,铎抖方当载驰于西土。流晷不驻,通丧永毕,象居始成,如在增慕。朕之前志,日夜匪遑。故可以诗陈肃雍,礼极潇肟,錾衩髦奥,时惟雍州。稼穑有年,莫若关辅。王假用吉,后来其苏,实获我心,俾从人欲。可以今年十月取北路幸长安,所司准式,务在节省,无得劳费」。甲寅,复诏曰:「两京来去,乃是寻常,缘顿所须,皆用官物。至于百姓,纵暂祗承。处置有条,不合辛苦。其中侵扰,莫非横乾。或渔猎畜养,以将进献。驱使役徒,以犬旬声名,实由纲纪未树,教令不行。去年从京向都,尝亦处分。蒲州刺史程行谌、同州刺史李朝隐、陕州姜师度至其州界,咸有进奉。惜其能善政故,乃屈法收。情忆至于今,岂能无怪。中冬西幸,不可踵前。其有辄进送及饷遗从官,并别有烦扰者,必科以法。御史明加纠察,随事奏闻」。九月辛卯,以将作大匠韦溱为东都留守。十月甲寅,还京。十一月辛未,至自东都。
七年十月辛卯,幸新丰之温汤。癸卯,至自温汤。
八年十月辛巳,幸长春宫。壬午,畋于华州之下わ。庚寅,遂幸温泉。十一月乙丑,至自长春宫。
九年正月丙寅,幸新丰之温汤。乙亥,至自温汤。九月甲戌,诏曰:「王者观俗以赋政,考祥以省方,必将协于人和而奉若天命。朕祗承鸿业,用康黎庶,思振德以惠物,岂劳人以尊已。顷年关辅之地,转输实烦,重以河塞之役,兵戎屡动,千金有费,九载未储,怀此劳轸,以增旰昃。且夫苟利于物,可随方而变通,将渺度斯室,蚴币匝残也。扶猛蚍街奥,维嵩五岳之中,风雨之所交,舟车之所会。流通江汴之漕,控引河淇之运,利俗阜财,于是乎在。今欲省其费务,以实关中,即彼敖庾,少留河邑,乘岁阳之吉,展游顺之仪。岂惟龟筮不违,故亦询谋是协,修五礼,问百年,车舆动而不劳,玉帛会而胥悦,所谓先天以弘道,因人以为利也。宜以明年正月十五日幸东都」。十二月乙酉,幸新丰之温汤。壬辰,至自温汤。
十年正月丁巳,幸东都。二月戊寅,至东都。八月壬子,制曰:「朕顷自镐京,省方于雒,本以息转输之费,即河芍殷。今属宗庙改修,礼崇昭事。永言配享,必在躬亲。又眷彼晋阳,是称重镇。将陈诗以问俗,式安边而训武。虽来往祗供,颇有烦役,而国之大事,不可云劳。宜以明年正月三日发雒,幸并州,取便路还京,应须支计所留准式。缘顿祗承一事已上,并用当处官物,不许科敛百姓。其递运及从兵马官寮等,务从减省。所在公私,并不得辄有进献。违者,所由州县官及进献人,各量事贬罚。布告遐迩,咸使闻知」。
十一年正月己巳,发东都,北巡狩。庚辰,幸潞州。二月辛未,归京师。十月丁酉,幸新丰之温汤,置温泉宫。甲寅,至温泉宫。十二月甲午,幸凤泉汤。诏有司万事自备,不得干扰百姓。戊申,至自凤泉汤。
十二年十一月庚午,幸东都。戊寅,至东都。
十三年二月戊午,幸龙门,即日还宫。十月辛酉,帝发东都巡狩。十一月丙戌,至泰山之下,去山趾五里。己丑,日南至,帝与宰臣及外坛行事之官登于岳上齐宫之所。庚寅,祀昊天上帝于山上。辛卯,祀皇地祗于社首之泰拆事见《帝王封禅门》
坛。丙申,幸孔子宅,设奠祭。十二月己巳,至东都。
十四年十月庚申,幸汝州之温汤。辛酉,至温汤之行宫。时属雨雪,帝亲赋《喜雪诗》以示群臣。己巳,至自汝州之温汤。十一月丁巳,幸宁王宪宅,与诸王宴,探韵赋诗,即日还宫。十二月己丑,幸寿安、安定,方秀州时狩故也。
十五年六月乙巳,西京父老诣阙上表请幸,帝手诏许之。甲寅,制曰:「朕粤自镐酆,省方肾檬,艟欧宁晏,四时顺成,殊徵庞殷,景福纷委,遂荷灵卷,登于介丘。先天成功,允答休祜,盖敬天知命,不敢以宁也。我来于东,岁亦数稔,而西土耆老,涤瓒迸箍,龉馗ㄖ地,顷则有年。宜叶卜征之祥,式展时巡之义。可以今年闰九月十日取事,见帝王封禅门,北路幸长安。所司准式,缘顿支供。一事已上,并用当处官物,不须科敛百姓其运及行从官寮等,物从减省,所在公私,不得辄有进献。宣布遐迩,知朕意焉」。七月戊戌,幸宁王之第,是日宪诞辰也。八月己巳,制曰:「朕君临区宇,子育黎元,每怀勤恤,不欲劳烦。而镐京之地,陵寝所在,自展义河雒,已历岁年。所以式遵卜征,有事时迈,抑惟常典,宁敢惮劳。将欲西巡,元取北路。今同州有暴水,浸于邑居,载怀忧惕,无忘鉴寐。且从南路幸长安,所司准式」。闰九月庚申,发东都,幸京师。十月己卯,至京师。十一月丙寅,幸宁王宪之第。
十六年十月己卯,幸温泉宫。乙丑,至自温泉宫。十二月戊申,幸宁王第留宿。丁卯,幸温泉宫。
十七年十二月辛酉,幸温泉宫。壬申,至自温泉宫。
十八年四月乙巳,幸温泉宫。丁未,至自温泉宫。壬戌,幸宁亲公主第。七月庚辰,幸宁王宪第。八月辛亥,幸永穆公主宅。十月庚寅,幸岐州之凤泉汤。癸卯,至自凤泉汤。十一月丁卯,幸新丰温泉汤。
十九年六月丁卯,制曰:「三秦九雒,咸曰帝京,五载一巡,时惟邦典。上腴多饶衍之美,仍劳于转输中壤。均舟车之凑,颇闻于殷积。朕所以相时度,宜期于利物者也。况河汴频稔,江、淮屡登,二周驰望幸之诚,三川勤涤柚请,然犹未便顺动。且念人劳期,以来年方议时迈,而顷京辅近甸,膏泽未均,陕、雒之交,稼穑亦盛。固不可俟于今日,庶用协乎光天,岂肆心于宴安,期顺人而从幸。两京供帐,宿有储拟,十月涤场,是因暇隙。信可备法驾,整勾陈清跸崤、潼,观风河、雒。宜以今年十月四日幸东都,所司准式」。十月丙中,幸东都,敕供顿州县百姓所缘料及充木匠杂祗供人等,宜放今年地租,自馀户等,免今年地税半,应定供顿县官各与一中上考。庚辰,至东都。
二十年七月甲辰,制曰:「昔之握皇纲、执大象者,或省方以肆观,或巡狩以观风。故轩辕至崆峒之野,夏禹列涂山之会,虽往古遗事,先王高迹,观其出豫,稍涉遐远。朕自临驭天下,底绥人极,法驾罕顺动之仪苍生多道粗叹,每欲时迈,因而布和,惮于人劳,必也中止。惟彼尧俗,古风犹远,方于谯郡,王业是同。西汉高皇永怀于沛邑。东京数帝,每幸于舂陵,岂不远思乔木,无忘敬梓。况境乃近,壤城,惟列都,既行幸,是尝亦情礼兼遂。又嵩郡天险,方位土中,而陵寝地遥,攀望增感。且布政而行化,实展怀于志思。宜取今年十月十二日幸北都,便还西京,所司准式」。十月壬午,驾发东都北巡。辛丑,至北都。庚申,祀后土于隹上。十二月辛未,至京师。
二十一年正月丁巳,幸温泉宫。丁亥,还京。十月庚戌,幸温泉宫。己未,还京。
二十二年正月己巳,幸东都。己丑,至东都。
二十三年十月,诏曰:「朕所时迈皆犬,旬物情属,关辅无年,遽尔东顾,幸非为己,将以息人。今百霞鹊鞘事皆省,而五陵所奉,诚在京师,安可更留周南有阙时荐,宜以来年正月七日,取南路幸西京所司准式,缘行幸所须,务从节减。所司明为条例,勿使劳烦」。
二十四年正月,敕:以「前议西幸,属岁不登,关辅之间且欲无扰。今稼渐熟,漕运复多,而陵寝久违蒸尝,永感农隙顺动,得非其时。前取今年十月幸西京者,以其月三日发东都取南路,应缘顿所要务从节减。所司明为条例,勿有烦劳」。十月戊申,发东都,幸京师。甲子,至陕州。丁亥,至京。
二十五年十一月壬申,幸温泉宫。乙酉,至自温泉宫。十二月戊午,幸宁王宅。
二十六年五月庚寅,幸咸宜公主宅。十月戊寅,幸温泉宫。庚辰,至自温泉宫。
二十七年十月甲戌,幸温泉宫。十一月辛丑,至自温泉宫。
二十八年正月癸巳,幸温泉宫。庚子,至自温泉宫。十月甲子,幸温泉宫。辛巳,至自温泉宫。
二十九年正月癸亥,幸温泉宫。庚子,至自温泉宫。十月丙申,幸温泉宫。十一月辛酉,至自温泉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