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沓藏书

卷五百六十五

○掌礼部 作乐

《易》曰:「先王以作乐崇德,殷荐之上帝」。《传》曰:「功成作乐」。又云:「移风易俗,莫善于乐」。盖古之应期运改,正朔一统,类协群志,未有不正金石之声,定缀兆之容,以象乎功德,以和乎人神者也。三五而降,因革殊制,曷尝不参考锺律,推本天理,和声而通乎政成文而协于雅,以共祀事以导物情,与德音,而共流偕礼,容而为盛。至于干戚羽旄之物,铿锵鼓舞之变,损益云异,水公袭不同。若乃宣畅乎郁堙祓饰乎宴喜,以节百事,以行八风。法象之所存,治道之所出,非可以暂废者也。朱襄氏之治天下也朱襄氏,古天子炎帝之别号,多风阳气,畜积万物散解果实不成解,落也,有镌唬汗。故士达作为五弦之瑟,以和阴阳,以定群生士达,朱襄氏臣

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葛天氏,古帝名也。投足犹娮沣,字找病#┮,辉辉。孛穸曰玄鸟,三曰遂草木,四曰奋,五曰敬天常,六曰达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总,禽兽之极,《(乐》之八篇,名也

伏羲乐名《扶来》,亦曰《立基》一云伏羲有《网罟之咏》

神农乐,名《扶持》,亦曰《下谋》一云神农有五弦。

黄帝令伶伦作为律伶伦,黄帝臣也,伶伦自大夏之西大夏,西方之山,乃之阮俞之阴阮俞,山名也。山北曰阴,取竹于谷,以生空窍厚钧者断两节间竹生谷者,取钧断两节间以为锺律。管也或作ㄍ,其长三寸九分而吹之,以为黄锺之宫断竹长三寸九分吹之,音中黄锺之宫,日舍少次制十二筒六律、六吕各有管,故曰十二筒。舍或作含,以之阮俞之下,听凤鸟之鸣以别十二律,其雄鸣为六,雌鸣亦六,以比黄锺之宫。煤、希ê虾、托骋病#┗骑,裰宫皆可以生之,故曰黄锺之宫,律吕之本也法凤之雌雄,故律有阴阳。上下相生,故曰黄锺之宫,皆可以生之也。黄帝又令伶伦与荣将铸十二锺,和五音,以施英、韶,以仲春之月,乙卯之日,日在奎,始奏之,命曰《咸池》奏十二锺乐名,谓之《咸池》。。是时岐伯作鼓吹,盖短箫铙歌蔡邕曰:「军,乐也,所以扬德建威,劝士讽敌也」。,少昊作《大渊》。

颛顼生自若水,实处空桑处,居也。空,桑邑也,乃登为帝。惟天之合,正风乃行惟天之合德与天合也。风,化也。其音若凄凄锵锵。帝颛顼好其音,乃令飞龙效八风之音八风,八封之风也,命之曰承云一云颛顼作六英,以祭上帝上帝,昊天上帝。乃命蟮ハ任乐倡倡,始也,蟮ツ速惹,抟云湮补。钠涓梗ü幕饕病#┢湟粲⒂ⅲㄓ⒂⒑,褪⒚玻┑阪,访咸黑作,为唐歌《九招》,六列六英有人垂作为击鼓锺磬,吹苓管,埙篪跽。僮碉竦阪,纺肆钊她。ⅲ两手相击曰:「ⅲ┗蚬,能被黠,尚啻弟,哒构荏,因令凤鸟天翟舞。帝喾大喜,乃以康帝德康乐,安也

帝尧立,乃命质为乐质,乃效山之音以歌质当为夔,乃以麇革,各宜缶而鼓之鼓击,乃付石击石,以象上帝玉磬之音,以舞百兽。瞽叟乃拌五弦之瑟拌,犹分,作为十五弦之瑟,命之曰:「大常以祭上帝一云尧作大章。又以阴多滞伏而湛积,水道壅塞,不行其序有洪水之灾,民气郁阏阏,遏止也,筋骨瑟缩不达,故作为舞以宣道之。

帝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一云尧有十五弦之瑟,舜益以八弦为二十三弦之瑟。又命伯禹为司空,四海之内,咸戴帝舜之功,于是《禹兴》、《九韶》之乐韶,继也。言舜能继尧之德,致异物。凤凰来翔,又命夔曰:「汝典乐教胄,子声依永律和声声,谓五声,宫、商、角、徵、羽也。律,谓六律六吕、中十二月之音气也,言当依声律以和乐。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夔曰:「戛击鸣球,抟拊琴瑟以咏,祖考来格戛击,所以作乐也。抟拊以韦为之,实所以节乐。球、玉磬,此舜庙之乐,民悦其化,神歆其祀,礼备乐和,故以祖考来至明之。虞宾在位,群后德让丹朱为王者后,故称宾,言与诸侯助祭年爵同,推先有德,下管鼗鼓,合止ǎㄌ孟,吕忠病I舷,赂饔欣,郑笙镛以间,鸟兽跄跄镛,大钟间缺也。吹笙击钟,鸟兽化德,相率而舞,跄跄然。箫韶九成,凤凰来仪《韶》,舜乐名,言箫见细乐之备。雄曰凤,雌曰凰,灵鸟也。仪有容仪,备乐九奏而致凤凰,则馀鸟不待九而率舞。夔曰:「于!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庶尹允谐尹,正也。象,正官之长。信皆和谐,言神人洽,始于任贤,治立以礼,治成以乐,所以太平」。又云:夔始作乐以赏诸侯。

夏禹命,皋陶作夏。窬懦梢哉哑涔Γㄒ辉,凭畔模。

殷汤命伊尹作大歌,晨露》循《九招》六列,以见其善《大晨露》、《九招》、六列,皆乐名也

周文王始居岐山之阳,躬行《召南》之教,以成王业。至三分天下,乃宣周南、召南之化,本其德之初,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故谓之乡乐,用之房中。

武王作《大武》武王以功定天下也,又奏《象舞》《象》用《兵》时刺伐之舞,故作《维清》之诗焉。成王始作乐而合乎祖,作《有瞽》之诗王者,《治定制礼》,功成作乐,合者大合诸乐而除之,诸侯助祭遣于庙,作《臣工之诗。

周公居摄,既成雒邑,朝诸侯,率以祀文王,作《清庙》之诗以歌焉。又作《勺》言勺先祖之道也。又有《房中》之乐》,以歌后妃之德。《春官》大司乐教国子公卿,大夫之子弟也,舞《云门》、《大卷》、《大咸》、《大韶》、《大夏》、《大大武》此周所以存六代之乐,黄帝曰《云门》、《大卷》,黄帝能成名万物,以明民共财,言其德如云之所自出,民得以有族类也。以六律、六同、五声、八音、六舞,大合乐以致鬼神,示以和邦国,以谐万民,以安宾客,以悦远人,以作动物六律,合阳声者六,同合阴声者。此十二者,以铜为管,转而相生,黄锺为首,其律长九寸,各因而三之。上生者三分益一分,下生者三分去一分焉。《国语》曰:「律所以立均出度也。古之神瞽考中声而量之以制度,律均锺吕,以中声定律,以律立锺之均也。大合乐者,谓遍作六代之乐也。以冬日至作之,致天神人鬼,以夏日至作之,致地祗物,鬼彡动物,羽羸之属。《虞书》曰:夔曰:戛击鸣球,抟拊琴瑟以咏,祖考来格。虞宾在位,群侯德让,下管鼗鼓,合止于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庶尹允谐。此其于宗庙九奏效应之也。。乃分乐而序之,以祭,以享,以祀分,谓各用一代之乐。乃奏黄锺,歌大吕,舞《云门》,以祀天神以黄锺之锺,大吕声为之均也。黄锺,阳声之首,大吕为之合奏之,以祀天神导之也。天神五帝及日月星辰,王者又各以夏正月祀其所受命之帝于南郊,尊之也。《孝经说》曰王者祀天于南郊就阳位是也。。乃奏太蔟,歌应锺,舞《咸池》,以祭地祗太蔟,阳声第二者,应锺为之合。《咸池》,《大咸》,地祗所祭于北郊,谓神州之神及社稷也。乃奏姑洗,歌南吕,舞《大韶》,以祀四望姑洗,阳声第三者,南吕为之合。四望,王之四镇四渎,此言祀者,司中、司命、风师、雨师,或亦用此乐也欤。乃奏蕤宾,歌函锺,舞《大夏》,以祭山川蕤宾,阳声第四者,函锺为之,合函锺,一名林锺。乃奏夷则,歌小吕,舞大以享先妣夷则阳声第五者,小吕为之合。小吕一名中吕。先妣姜裨履大人迹感神灵而生后稷,是周之先毋也。周立庙自后稷为始祖,姜裨无所妃,是以特立庙而祭之,谓之宫,神之也。乃奏无射,歌夹锺,舞《大武》,以享先祖无射,阳声之下也。夹锺为之合夹锺,一名圜锺。先祖,谓先公先王也。王出入则令奏《王夏》,尸出入则令奏《肆夏》,牲出入则令奏《昭夏》三、夏皆乐章名。凡日、月食,四镇、五岳摧,大傀异灾,诸侯薨,令去乐四镇,山之重大者,谓扬州之会稽、青州之沂山,幽州之医无闾,冀州之霍山。五岳岱在兖州,礼衡在荆州,嵩在豫州。华在雍州,恒在并州。傀,犹怪也,大怪之,异灾,谓天地之奇变。若星辰奔讣、暗、卣鹆盐害者,去乐藏之也。《春秋传》曰:「壬午犹绎万入去。裢蜓,匀朐。蛉フ,吓蝗,氩刂可知也。大札,大灾,大凶,大臣死,凡国之大忧,令弛悬札,疫厉也。凶,年也。灾,水火弛释下之,若今休兵鼓之为也

秦始皇更周房中乐,名曰《寿人》,又更周舞,名曰《五行舞》。

汉高祖时,叔孙通因秦乐人制宗庙大祝迎神于庙门,奏《嘉至》嘉,善也。善神之至也。皇帝入庙门,奏《永至》,以为行步之节,犹古《采齐》、《肆夏》歌乐在逸诗。乾豆上奏,登歌,独上歌不以弦乱人声,欲在位者遍闻之,犹古《清庙》之歌也。《登歌》再终,下奏《休成》之乐叔孙通所奏作也。美神明既享也。皇帝就酒东厢,坐定,奏《永安》之乐,美礼已成也。又有《房中祠乐歌》,高祖唐山夫人所作也唐山,姓也。周有《房中乐》,至秦名曰《寿人》。凡乐,乐其所自生,礼不总其本。高祖乐,楚声,故《房中乐》楚声也

四年,作《武德舞》,以象天下,乐已行武以除乱也高祖初奏。六年,更舜《韶舞》曰:「文始》以示不相袭也」。又作《昭容乐》、《礼容乐》、《昭容》者,犹古之《昭夏》,主出《武德舞》言《昭容乐》生于《武德舞》。《礼容》者,主出《文始》、《五行舞》舞入无乐者,将至至尊之前,不敢以乐也。出用乐者,言舞不失节,能以乐终也。大抵皆因秦旧事焉

十一年,高祖破英布军,还过沛,置酒沛宫,与故人父老相乐,醉酒欢哀,作《风起》之诗,令沛中僮儿一百二十人习而歌之。

惠帝二年,使乐府令夏侯宽备其箫管,更房中乐为《安世乐》。

文帝时,乐人窦公桓谭《新论》云:「窦公年八十岁,两目皆昏,文帝奇之,问曰:「何至此?」对曰:「臣年十三失明,父母哀其不及众,教鼓琴,臣导引,无所服饵」。。献其书,乃《周官》大宗伯之《大司乐章也。帝自造《四时舞》,以示天下之安和也。

景帝元年十月,诏高庙酎、《武德》、《文始》、《五行》之舞。孝惠庙酎,奏《文始》、《五行》之舞,孝文庙奏《昭德之舞昭,明也,以明休德

武帝定郊祀之礼,乃立乐府始置之也。乐府之名盖于此起,采诗夜诵采诗,采取百姓讴歌,以知政教得失也。夜诵者,其言辞或秘不可宣露,故于夜中歌诵也,有赵、代、秦、楚之讴。初,李延年以好音见,帝善之,下公卿议曰:「民间祀有鼓舞乐,今郊祀而无乐,岂称乎?」公卿曰:「古者祠天地皆有乐,而神祗可得而礼。或曰:泰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泰帝一谓泰吴也。不止,谓不能自止也,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于是塞南越,祷祠泰一后土,始用乐舞,益召歌儿,作二十五弦及坎篌瑟。自此起延年为协律都尉,多举司马相如等数十人,迭为诗赋,略论律吕,以合八音之调,作十九章之歌,以正月上辛用事甘泉圜丘,使童男女七十人俱歌,昏祠至明十九章:歌练时日,一帝临,二青阳,三朱明,四西颢,五玄冥,六维泰,七天地,八日出入九天马,十天门,十一景星,十二斋房,十三,后皇十四,华烨烨十五五神,十六朝陇首,十七象载瑜十八,赤蛟十九。又作《安世房中歌》十七章。是时,河间献王德有雅材,亦以为治道非礼乐不成,因献所集雅乐一云:河间献王好儒,与毛生等共采《周官》及诸子言乐事者,以作《乐记》。八佾之舞,与所制不相远。天子下大乐官尝存肄之肄,习也,岁时以备数,然不常御,常御及郊庙皆非雅声郊庙诗歌未有祖宗之事,八音调均又不协于锺律,而内有掖庭才人,外有上林乐府,皆以郑声施于朝廷

宣帝本始二年六月,尊孝武庙为世宗庙,奏《盛德》、《文始》、《五行》之舞。

成帝建始元年,丞相匡衡奏罢鸾路龙鳞」,更定诗曰:「涓选休成」涓,除也。除恶,选美成者也。又奏罢黻绣。周张更定。诗曰「肃若旧典」。是时谒者常山王禹世受河间乐,能说其义,其弟子宋晔等上书言之,下大夫博士平当等考试,当以为:「汉承秦灭道之后,赖先帝圣德,博受兼听,修废官,立太学,河间献王聘求幽隐,修兴雅乐以助化。时大儒公孙弘、董仲舒等皆以为音中正雅,立之太乐。春秋乡射作于学官,希阔不讲讲谓论习也。故曰:公卿大夫观听者,但闻铿锵,不晓其意,而欲以风谕众庶,其道无由风,化也。是以行之百有馀年,德化至今未成。华等守习孤学,大指归于兴助教化,衰微之学,兴废在人。宜领属雅乐,以继绝表微表,显也。孔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论语》中孔子之言。河间区区小国藩臣区,区小貌,以好学修古,能有所存存意于礼,民到于今称之,况于圣主广被之资乐被,犹覆也菲,鹁晌,姆胖=雅述而不作,信而好古,于以风示海内,扬名后世,诚非小功小美也。事下公卿,以为迂远难分明,当议复寝。是时郑声尤甚,黄门名倡,丙疆、景武之属,富显于世,贵戚、五侯、定陵、富平、外戚之家五侯,王凤以下也。定陵,淳于畏也。富平,张放也,水┏薰度,至与人主争女乐。

哀帝自为定陶王时,性不好音,及即位,下诏曰:「惟世俗奢泰,文巧而郑、卫之声兴。夫奢泰则下不孙而国贫,文巧则趋末,背本者众。郑、卫之声兴,则水┍僦化流,而欲黎庶敦朴,家给人足,犹浊其源而求其清流,岂不难哉!孔子不云乎:放郑声,郑声水┢。浒绽指官郊祭乐及古兵法武乐在经,非郑卫之乐者,条奏别属他官。丞相孔光、大司马何武奏:「郊祭乐人员六十二人,给祠南、北郊大乐鼓员六人,嘉至鼓员十人,邯郸鼓员二人,骑吹鼓员三人,江南鼓员二人,淮南鼓员四人,巴俞鼓员三十六人巴,巴人也。俞,俞人也。当高祖初为汉王,得巴俞人,并し犍善舞,与定三秦灭楚,因存其武乐也。巴俞之乐,因此始也。巴即今之巴州,俞即今之俞州。歌鼓员二十四人,楚严鼓员一人,梁皇鼓员四人,临淮鼓员三十五人,兹邡鼓员三人,凡鼓十二,员百二十八人。朝贺置酒陈殿下,应古兵法外,郊祭员十三人,诸族乐人兼云招给祠南郊用六十七人招读与翘同。兼给事雅乐用四人,夜诵员五人,刚别拊员二人给盛德刚及别拊,皆鼓名也,主调篪员二人篪以竹为之,七孔亦笛之类也。听工以律知日,冬夏至一人,钟工、磬工、箫工员各一人,仆射二人主领诸乐人,皆不可罢。竽工员三人,一人可罢竽,笙类也,三十六簧。琴工员五人,三人可罢。柱工员二人,一人可罢柱工主筝瑟之柱者,绳弦工员六人,四人可罢弦,琴瑟之弦。绳,言主纠合作之也。郑四弦员六十二人,一人给事雅乐,六十一人可罢。张瑟员八人,七人可罢。安世乐,鼓员二十人,十九人可罢。沛吹鼓员十二人,族歌鼓员二十七人,陈吹鼓员十三人,商乐鼓员十四人,东海鼓员十六人,长乐鼓员十三人,缦乐鼓员十三人缦乐,杂乐也。凡鼓八员百二十八人,朝贺置酒陈前殿,房中不应经法。治竽员五人,楚鼓员六人,常从倡三十人,常从象人四人象人,若今戏虾鱼师子者也,诏随常从倡十六人,秦倡员二十九人,秦倡象人员三人,诏随秦倡一人,雅大人员九人,朝贺置酒为乐。楚四会员十七人,巴四会员十二人,铫四会员十二人,齐四会员十九人,秦讴员三人,蔡讴员六人,竽、瑟、钟、磬员五人,皆郑声可罢。师学百四十二人,其七十二人给大官桐马酒桐音动,以马乳为酒,撞桐乃成也。马骆味如酒而饮之亦可醉,故呼马酒也,其七十人可罢。大凡八百二十九人,其三百八十八人不可罢,可领属大乐,其四百四十一人不应经法成,郑、卫之声皆可罢」。奏可。

后汉光武建武十三年四月,平公孙述传,送述瞽师、郊庙乐器、葆车、舆辇,于是法物始备瞽,无目之人也。为乐师,取其无所见,于声审也。郊庙之器,囊椭属也。乐器,钟磬之属。葆车,谓上建羽葆也。合聚五采羽名为葆。舆者,车之总名也。辇者,驾人以行。法物,谓大驾卤簿仪式也。时草创未暇,今得之始备,增广郊祀。高皇帝配食,乐奏《青阳》、《朱明》、《西皓》、《玄冥》、《云翘》、《育命》舞。北郊及祀明堂,并奏乐如南郊。迎时五郊,春歌《青阳》,夏歌《朱明》,并舞《云翘》之舞,秋歌《西皓,冬歌《玄冥》,并舞《育命》之舞。季夏,歌《朱明》,兼舞二舞。

明帝永平三年八月戊辰,改太乐官曰《大予乐》,歌诗曲,操铫国名,以俟君子。初,帝即位,博士曹嫔涎院涸偈苊,仍有封禅之事,而礼乐衰坏,不可为后嗣法,五帝不相水,公乐三王不相袭礼,大汉自制礼以示百世。帝问制礼乐云何,充对曰:「《河图。括地象》曰:「有汉世礼乐文雅出。《尚书璇玑钤》曰:有帝汉出,德洽》作乐名予」。帝善之。是岁,公卿奏议世祖庙登歌,八佾舞功名。东平王苍以为「汉制旧典,宗庙各奏其乐,皆不相袭,以明功德。秦为无道,残贼百姓,高帝受命诛暴,元元各得其所,万国咸熙,作《武德之舞。孝文皇帝躬行节俭,除诽谤,去肉刑,泽施四海,孝景皇帝制《昭德之舞》。孝武皇帝功德茂盛,威震海外,开地置郡,传之无穷,孝宣帝制《盛德之舞》。光武皇帝受命中兴,拨乱反正,武畅方外,震服百蛮,戎狄奉贡,宇内治平,登封告成,修建三雍,肃穆典祀,功德巍巍,比隆前代,以兵平乱,武功盛大。歌所以咏德,舞所以象功。世祖庙乐名曰《大武之舞。《元命苞》曰:缘天地之所杂,乐为之文典。文王之时,民乐其兴师征伐,而诗人称有武功,《枢玑钤》曰:有帝汉出,德洽》作乐名。与《虞韶》禹、夏汤、周武无异,不宜以名舞叶图。徵曰:大乐必易。诗传曰:颂言成也。一章成篇宜列德,故登歌清庙》一章也。《汉书百官颂》所登御者一章十四句,依书《文始》、《五行》、《武德、昭、真修》之舞,节损益前后之宜。六十四节为舞曲,副八佾之数。十月萍烙闷湮氖,夹兄舞如故,勿进《武德舞》歌诗曰:于穆世庙,肃雍显清。俊乱硪聿文之成,越序上帝,骏奔来宁。建立三雍,封禅泰山。章明图谶,放唐之文。休矣惟德,罔射协同。本支百世,永保厥功。诏书曰:骠骑将军议可进《武德》之舞》如故也。十月,萍拦囊涿恚ǘ祭曰:泣,浦谝病,6物毕成,可祭者众。)初奏《文始》、《五行》、《武德》之舞《文始舞》者,本舜《韶舞》也,高祖六年更名曰《文始》。其舞人执羽裎逍姓弑局,芪湮枰病,G厥蓟识,十六年更名曰五行。其舞人冠冕衣服法五行色武德者,高祖四年作五行武以除乱也。其舞人干戚,光武草创礼乐未备,今始奏之,故云初也。永平末,散骑常侍刘劭著《乐论》十四篇,事成未上,会帝即位,不施行

章帝以永平十八年八月即位。十二月,有司奏尊明帝庙曰显宗。其四时偈踌豆囊,渲堂间祀,悉还更衣,共进《武德》之舞,如孝文皇帝偌栏,呙砉适轮圃,唬嚎山ǔ醵。年七月,太常丞鲍邺上乐事,下车骑将军马防防,奏言:「邺上言,王者饮食必须四时五味,故有食举之乐,所以顺天地,养神明,求福应也。移风易俗,莫善于乐者,天地之和,不可久废。今官乐但有太蔟,皆不应月律作,可十二月均,各应其月气,乃能感天地,和气宜应。明帝始造灵台六律候,而未设其间。《乐经》曰:「十二月行之,所以宣气丰物也。月开斗建之门而奏歌,其律诚宜施行,须与待诏严崇及能作乐器者共作治之。考工给所直,诏下太常。太常上言,作乐器直钱百四十六万,请太人业作成。上之奏:「寝今明诏下臣,防辄问邺及待诏知音律者,皆言圣人作乐,所以宣气致和,顺阴阳也。臣愚以为可顺上天之明,待因岁首发太簇之律,奏雅、颂之音,以立太平,以迎和气」。其条贯甚备,诏书以防言下三公也五年冬,始行《月令迎气乐

元和元年,玄武司马班固奏:「《籍田歌》用《周颂》《载芟》,祠先农。

二年,改宗庙乐。

三年,帝自作诗四篇:一曰《思齐皇姚》,二曰《六骐ら》,三曰《竭肃雍》,三四曰《陟叱根》,合前六曲故事食举有《鹿鸣承元气》二曲,合帝作四篇也,以为宗庙食举、《重来》、《上陵》二曲,合八曲为上陵食举,减宗庙食举《承元气》一曲加《惟天之命》、《天之历数》二曲,合七曲为殿中御食饭举。又汉大乐食举十三曲:一曰《鹿鸣》,二曰《重来》,三曰《初造》,四曰《来安》,五曰《归来》,六曰《远期》,七曰《有所思》,八曰《明星》,九曰《清凉》,十曰《涉大海》,十一曰《大置》,十二曰《承元气》,十三曰《海淡淡》。魏氏及荀勖、傅玄并为歌辞。魏时以《远期》、《承元气》、《海淡淡》三曲多不通利之者。

和帝以章和二年二月即位,三月,有司奏章帝庙号曰肃宗,共进《武德之舞》,制曰「可」汉自东京大乱,绝无金石之乐,乐章亡缺,不可复知,故光武而下,庙乐不可记

顺帝阳嘉二年十月庚午,行礼辟雍,奏应锺,始复黄锺作乐器,随月律子为黄锺律,长九寸声,有轻重、长短、度量,皆出黄锺随。月律,谓《月令》正月,律中太蔟二月。

灵帝熹平四年正月中,出云台十二门新诗,下《大予乐》,官习诵被之声音。西园鼓吹》有李坚者,能な舞舞,末详所起,然汉代已施于燕享矣。傅毅、张衡所赋,皆其事也。旧曲有五篇:一、《关东有贤女》。二,《章和二年中》,三、《乐久长》。四、《四方皇》,五、《殿前生桂树》。

献帝建安八年十月己巳,公卿初迎冬于北郊。(斯礼久废,故曰初。糸章始复备八佾舞《袁宏纪》云:「迎气北郊,始用八佾。佾列也」,谓舞者之行列,往因乱废,今始备之。糸章,乐官名,古之《安世乐》。

魏太祖以后,汉建安十八年,魏国初建,侍中王粲作登歌《安世诗》。先是,太祖平荆州,获汉雅乐郎河南杜夔,能识旧法,以为军谋祭酒,使创定雅乐。时又有散骑郎邓静、尹齐善训雅乐,歌师尹胡能歌宗庙郊祀之曲,舞师冯肃服养晓知先代诸舞,夔悉手领之。远详经籍,近采故事,考会古乐,始设轩县钟磬,律中夹锺。三月律中姑洗。四月律中仲吕,五月律中宾。六月,律中林锺。七月,律中夷则。八月律中南吕。九月,律中无射。十月,律中应锺。十一月,律中黄锺。十二月,律中大吕东观记用元和已来音度不调,犯慈、缇、傻、洹。

文帝黄初元年,公卿奏曰:「臣闻德盛而化隆者,则乐舞足以象其形容,音声足以发其歌咏,故荐之郊庙,而鬼神享其和。用之朝廷,则君臣乐其美。使四海之内,遍知至德之盛而光辉日新者,礼乐之谓也。故先王殷荐上帝,以配祖考,盖当其时而制之矣。周之末世,上去唐虞乐二千年,《韶Ω》、南裎湎笾,乐正声遗烈,皆可得而论也。由斯言之,礼乐之事,弗可以己。今太祖武皇帝乐宜曰《咸熙》之舞。咸,皆也。熙,兴也,言应受命之运,天下由之皆兴也。至于群臣述德论功,建定烈祖之称,而未制乐舞,非所以昭德纪功。夫歌以咏德,舞以象事,于文为文,于武为武,兼乎文、武圣德所章明也。臣等谨制乐名《章斌》之舞。昔《箫韶》九奏,亲于虞帝之庭,《武》、《象》、《大武》亦振于《文》、《武》之作,特以显其德教,著其成功,天下被服其光辉,习咏其风声者也。自汉高祖、文帝各逮其时,而为武德因时之宜,以当今成业之美,播扬弘烈,莫盛于《章斌》焉。《乐志》曰:钟磬干戚,所以祭先王之庙,又所献笫乇酢也。在宗庙之中,君臣莫不致敬。族长之中,长幼无不从和,故仲尼惚。瞿布种问》曰:周道四达,礼乐交通。《传》云有乩,直黾览翊笙,硗ㄓ檬⒗,种明文也。今事于天地宗庙,此三舞之,然后乃合古制。事神训民之道,开于万代,其义益明。又臣等思惟,三舞宜有手名,可名《大钧之乐》。钧,平也,言大魏三世同功,以至隆平也。于名为美,于义为当」。尚书奏:「宜如所上」。帝初不许,制《章斌之乐》,三请,乃许之。

三年,改汉《巴渝舞》曰《昭武舞》汉高祖自蜀汉将定三秦,阆中范因率ク人以从帝为前锋。及定秦中,封因为阆中侯,复窦人七姓。其俗喜舞,高祖乐其猛锐,数观其舞,后使乐人习之。阆中有渝水,因其所居,故名曰《巴渝舞》。曲曲有《矛渝本歌曲》、《安弩渝本歌曲》、《安台本歌曲》、《行辞本歌曲手四篇,其辞既古,莫能晓其句度。魏初,乃使军谋祭酒王粲改创其词,巴渝师李管仲王歌曲章,试使听之,以考较歌曲而为之,改为《矛渝新福歌曲》、《弩渝新福歌曲》、《安台新福歌曲、行辞新福歌曲、行辞以述魏德,至是改名曰《昭武》。改宗庙《安世乐》曰《嘉止乐》,《嘉至乐》曰《迎灵乐》,《招容乐》曰《昭业乐》,《云翘舞》曰《凤翔舞》,《育命舞》曰《灵应舞》,《武德舞》曰《武烦舞》,《文始舞》曰《大韶舞》,《五行舞》曰《大武舞》。其众歌诗,多即前代之旧。唯魏国初建,如王粲改作,所以类物表庸而不忘其本者也。凡音乐以舞为主,自黄帝《云门》以下至于周文、武,皆大庙舞名也。然则其所司之官,皆曰大乐,所以手领诸物,不可以物名。武皇帝庙乐未称,其议定庙乐及乐舞,舞者所执缀旒之制,声歌之诗,务令详备,乐官自如故为大乐」。大乐,汉旧名,后汉依改《大予乐》官,至是改复旧。

明帝太和中,左延年改杜夔三曲,更自作声节。《初,夔传旧雅乐四曲:一曰《鹿鸣》,二曰《驺虞》,三曰《伐檀》,四曰《文王》,皆古声。辞,延年改之,其名虽存,而声实异。唯因夔《鹿鸣》,全不改易。每正旦大会,太尉奉璧,群后行礼,东厢雅乐郎作者是也后赂《娜篇》之行礼、诗第一曰《于赫篇》,咏武帝,声节与古《鹿鸣》同。第二曰《巍巍篇》,咏文帝,用延年所改《驺虞》声。第三曰《洋洋篇》,咏明帝,用延年所改文王声。第四曰复用《鹿鸣》。《鹿鸣》之声重用,而除古《伐檀》

齐王景初元年,尚书奏:「考览三代礼乐遗曲,据功象德,奏作《武始》、《咸熙》。章斌》三舞,皆执羽裎浠,实鄄β。曳凑为魏太祖,乐用《武始》之舞。文皇帝应天受命》为魏高祖,用《咸熙》之舞。明帝制作《兴治》为魏烈祖,乐用《章斌》之舞。三祖之庙,万世不毁。是时尚书奏祀圆丘以下,《武始舞》者,冕黑介帻、玄衣裳、白领袖、绛领袖中衣,绛合幅路戽朱黑韦、诚涛跷枵嗄谖貌,其馀服如前章。斌舞》者,与《武始》、《咸熙》舞者同服,奏于朝廷。则武始舞》者,武冠,赤介帻,生绛袍单衣,绛领袖,皂领袖中衣,虎文画合幅,掳撞兼末,黑韦诚涛跷枵、呓贤冠,黑介帻,生黄袍单衣,白合幅缕,溻欧如前。奏可。史臣案《武始》、《咸熙》二舞,冠制不同,而云《章斌》与《武始》、《咸熙》同服,不知何冠也。侍中缪袭又奏:「《安世歌》本汉时歌名,今诗歌舞往诗之文,则宜变改。案《周礼》注云《安世乐》,犹周房中之乐也。是以往昔议者,以《房中歌》后妃之德,所以风天下,正夫妇,宜改《安世》之名曰《正始之乐。自魏国初建,故侍中王粲所作登歌《安世诗》,专以思咏神灵,及说神灵鉴享之意袭。后又依歌省读汉安世歌诗,亦说高、张四县,神来燕享,嘉荐合仪,永受厥福,毋有《二南》后妃风化天下之言。今思惟往者谓房中为后妃之歌者,恐失其意。方祭祀娱神,登堂歌先祖功德,下堂歌咏,燕享无事,歌后妃之化也。自宜依其事以名其乐歌,改《安世歌》曰《享神歌》」。奏可。是年,尚书又奏曰:「文昭皇后庙置四县之乐,当铭显,其均族次第,依太祖庙之名,号曰昭庙之具乐」。尚书奏曰:「礼,妇人继夫之爵,同牢配食者,乐不异文。昭皇后今虽别庙,至于宫悬乐器音均,宜如袭议」。奏可。散骑常侍王肃议曰:「王者以其礼制事天地,今说者据《周官》单文为经国大体,惧其局而不知弘也。汉武帝东巡封禅还,祠太乙于甘泉,祭后土于汾阴,皆尽用其乐。说者为尽用宫县之乐也。天地之性贵质者,盖谓其器之不文耳,不谓庶物当复减之也。礼,天子宫县,舞八佾。今祀圆丘方泽,宜以天子制,设宫县之乐,八佾之舞。卫臻、缪袭、左延年等咸同肃议。奏可。肃又议曰:「说者以为周家祀天,唯舞云门祭地,唯舞《咸池》。宗庙,唯舞《大武》,似失其义矣。周礼宾客皆作备乐。《左传》:王子颓享五大夫,乐及遍舞,六代之乐也。然则一会之日,具作六代之乐矣。天地宗庙,事之大者,宾客燕会,比之为细。《王制》曰:庶羞不逾牲,燕衣不逾祭服,可以燕乐而逾天地宗庙之乐乎?《周官》以六律、六同、五声、八音、六舞大合乐,以致鬼神,以和邦国,以谐万民,以安宾客,以悦远人。夫六律、六同、五声、八音,皆一时而作之,至于六舞独分擘而用之,所以不厌人心也。又《周官》攀φ平摊爬旨漓朐,蛩其属而舞之,大享亦如之,哦夷之乐也。又畅娱险扑囊闹乐与其声歌,祭祀则次而歌之,燕亦如之。四夷之乐乃入宗庙,先代之典,独不得用。大享及燕日如之者,明古今夷夏之乐,皆主之于宗庙,而后播及其馀也。夫作先王乐者,贵能包而用之。纳夷之乐者,美、德、广之所及也。高皇大皇帝、高祖、太祖、文昭庙,皆宜兼用先代及《武始》、《大均》之舞」。有司奏:「宜如肃议」。奏可。肃私造宗庙诗颂十二篇,不歌。先是,汉时有《短箫铙歌》之乐,其曲有《朱鹭》、《思悲翁》、《艾如张》、《上之回》、《雍离》、《战城南》、《巫山高》、《上陵》、《将进酒》、《君马黄》、《芳树》、《有所思》、《雉子班》、《圣人出》、《上邪》、《临高台》、《远如期》、《石留》、《务成》、《玄云》、《黄爵行》、《钓竿》等曲,列于鼓吹,多序战阵之事。及魏受命,改其十二曲,使缪袭为词述,以功德代汉。改《朱鹭》为《楚之平》,言魏也。改《思悲翁》为《战荥阳》,言曹公也。改《艾如张》为《获吕布》,言曹公东围临淮,擒吕布也。改《上之回》为《克官渡》,言曹公与袁绍战,破之于官渡也。改《雍离》为《旧邦》,言曹公胜袁绍于官渡,还谯收藏死亡士卒也。改《战城南》为《定武功》,言曹公初破邺,武功之定,始乎此也。改《巫山高》为《屠柳城》,言曹公越北塞,历白檀,破三郡乌桓于柳城也。改《上陵》为《平南荆》,言曹公平荆州也。改《将进酒》为《平关中》,言曹公征马超,定关中也。改《有所思》为《应帝期》,言文帝以圣德受命,应运期也。改《芳树》为《邕邦》,言魏氏临其国,君臣邕穆,庶绩咸熙也。改上邪为太和,言明帝继体承统,太和改元,德泽流布也。其馀并同旧名。

吴大帝使韦昭制十二曲名,以述功德受命,改《朱鹭》为《炎精缺》,言汉室衰,孙坚奋迅猛志,念在拯救,王迹始乎此也。改《思悲翁》为《汉之季》,言坚悼汉之微,痛董卓之乱,兴兵奋击,功盖海内也。改《艾如张》为《摅武师》,言大帝卒父之业而征伐也。改《上之回》为《乌林》,言魏武既破荆州,顺流东下,欲来争锋。大帝命将周瑜逆击之于乌林而破走也,改《战城南》为《克皖城》,言魏武志图并兼,而大帝亲征破之于皖也。改《巫山高》为《关背德》,言蜀将关侯背弃吴德,大帝引师浮江而擒之也。改《上陵曲》为《通荆州》,言大帝与蜀交好齐盟,中有关侯自失之,樦崭闯鹾靡病8,《慕进酒》为《章洪德》,言大帝章其大德,而远方来附也。改《有所思》为《顺历数》,言大帝顺硗贾符而建大号也。改《芳树》为《承天命》,言其时主圣德践位,道化至盛也。改《上邪曲》为《玄化》,言其时主修文武,则天而行,仁泽流洽,天下喜乐也。其馀亦用旧名不改。

 {{ anno.na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