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部 诞圣
夫帝王之生,必有休应,岂非天命所属,历数斯在,警生灵之耳目,为天飞之兆朕者乎!故神庞脑蘖,槲锉宀具
符梦感,昭启圣迹,纷纶杂沓,触类而长,谅不可谈悉矣。历代而下,质文斯变,缘情之礼,随时而作。亦以极臣子之诚,显邦家之庆。纪乃诞日,崇乎美名,繇是陈宴享之礼,洽鱼藻之欢。设桑门之馔,犯L镏事,公卿士庶,为节物以相遗。诸侯牧守,奉贡珍而来觐。斯亦一时之盛观,百王之所不易者矣。
伏羲氏母曰华胥。燧人之世,有大人之迹。出雷泽、华、胥履之,生帝于成纪。
神农氏母曰女登,为少典。妃游华阳,有神人身龙首感女,登于尝阳而生帝。
黄帝母曰附宝,见大电光绕北斗。枢星督家案,懈奖Χ。孕二十月而生帝于寿丘。
少昊母曰女节。黄帝时,有大星如虹,下流华渚。女节梦接,感而生帝。
颛顼母曰女枢。少昊之末,瑶光之星贯月如虹,感女枢于幽房之宫,生帝于若水。
高辛不见其母,生而神灵,自言其名曰「妗」。
尧母曰:「庆都观于三河,尝有龙随之」。既而阴风四合,赤龙感之。孕十四月而生帝于丹陵。
舜母曰:「握登见大虹,意感,而生帝于姚墟。
夏禹母曰,匪壬叫屑。流星贯昴,梦接意感。又吞神珠,背剖而生禹于石一云「胸折而生」
。
启母曰:涂山氏初,禹治洪水,通に辕,山化为熊,谓涂山氏曰:欲饷闻鼓声乃来。禹跳石误中鼓。涂山氏往见禹,方作熊而去,至嵩高山下,化为石。方生启禹曰:「归我子石,破北方而启生」。
汤母曰扶都,见白气贯月,意感,以乙日生汤,故号天乙。
周文王母曰:「太任梦长人感已溲于豕牢而生文王」。汉高祖以秦昭王五十一年生于丰臣钦若等曰:「自此以下,有年无月及无年月者。史阙」。
。初,母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时雷电晦,宀具
,父太公往视,则见交龙于上,已而有娠,遂产高祖一云母名含,始游于雒池,有玉鸡御赤珠,刻曰「玉英。吞此者,王含始取而吞之
。
惠帝以秦始皇三十七年生于丰。
文帝以汉王四年生。初,帝母薄姬,高祖召欲幸之。对曰:「昨暮梦龙据妾胸」。高祖曰:「是实贵徵也,吾为汝成之」。遂幸有身。岁中,生帝于河南。
景帝以孝惠七年生于代宫。
武帝以孝景前元年生于长安。初,帝母王夫人内太子宫臣钦若等曰:太子,即景帝也
。太子幸爱之,生三女、一男。男方娠,梦日入其怀,以告太子。太子曰:「是贵徵也」。遂生武帝。
昭帝以太始三年生于钩弋宫,母曰赵癔,髫橛。瑁,ǘ字或从女。)本以有奇异幸谓望气者,言有奇女天子气
,生帝亦奇异十四月乃生
。
宣帝以征和二年生于太子宫。
元帝以元平元年生于长安尚冠里。
成帝以甘露三年生于甲观画堂甲观甲乙丙之次也,画堂画以为饰
。
哀帝以河平四年生于定陶。
平帝以元延四年生于中山。
孺子以元始四年生于广戚。
后汉光武以建平元年十二月甲子夜生于济阳县舍,有赤光照室中。
明帝以建武四年五月甲申生于尝山元氏。
章帝以中元二年生于雒阳。
和帝以建初四年生于雒阳。
殇帝以元兴元年秋生于雒阳。
安帝以永元六年生于清河邸。
顺帝以元初元年生于雒阳。
冲帝以汉安二年生于雒阳。
质帝以永和三年生于渤海。
桓帝以阳嘉元年生于蠡吾。
灵帝以永寿三年生于河间饶阳解渎亭。
弦农王以熹平二年八月丙寅生于雒阳宫。
献帝以光和四年三月癸巳生于雒阳宫。帝母王美人初袢紊镂泛魏蠓药,欲除之而胎安不动,数梦负日而行。
魏文帝以后汉中平四年冬,生于谯,时有闫青色而圜如车,盖当其上终日。望气者以为至贵之证,非人臣之气。
高贵乡公以正始三年九月二十五日生,其日天气晴朗,堂上黄惬兑,久之乃散。
晋元帝以咸宁二年生雒阳,有神光之异,一室尽明,所藉槁如始刈。
后魏道武母贺氏,因迁徙游于阍笄廾稳,粘鍪夷阱,欢见光自牖属天,讶挥懈幸。越ü三十四年七月七日,生帝于参合陂北,其夜复有光明。
明元以登国七年生于阒泄。
太武以天赐五年生于东宫。
文成以太平真君元年六月生于东宫。
献文以兴光元年七月生于阴山之北。
孝文以皇兴元年八月戊申生于平城宫,神光照室,天地氤氲,和气充塞。
宣武母高夫人,初梦为日所逐,避于床下,日化为龙,绕己数匝,寤而惊,遂有娠。以太和七年闰四月,生帝于平城宫。
孝明以永平三年三月丙戌生于宣化殿之东北,有光照于庭中。
后周太祖母王氏,初孕五月,梦抱子钐觳恢炼止寤,以告德皇帝太祖,父也
,帝喜曰:「虽不至天,贵亦极矣」。及太祖生,有黑气如盖,下覆其身。
孝闵帝以西魏大统八年生于同州。
明帝以永熙三年生于统万城。
武帝以大统九年生于同州,有神光照室。
宣帝以武成元年生于同州。
静帝以建德二年六月生于东宫。
隋高祖以西魏大统七年六月癸丑夜,生于冯翊般若寺,紫气充庭。
唐高祖以后,周天和元年十一月丁酉,生于长安。是日紫气充庭,神光照室。
太宗以隋开皇十八年十二月戊午生于武功之别馆,时有二龙戏于馆门之外,三日而去。
高宗以贞观二年六月生于东宫之丽正殿。
中宗以显庆元年十一月乙丑生于长安。
睿宗以龙朔二年六月己未生于长安。
玄宗以垂拱元年八月五日生于东都。
开元十七年八月癸亥,以降诞之日,大置酒张乐,宴百寮于花萼楼下,终宴。尚书左丞相源乾曜、右丞相张说率文武百官等上表曰:「臣闻圣人出则日月记其初,王泽深则风俗传其后。故少昊著流虹之感,商汤本玄鸟之命,孟夏有佛生之供,仲春修道祖之碜肥祭衷,其义一也。伏惟开元神武皇帝陛下,二气合神,九龙浴圣,清明总于玉露,爽朗冠于金天,月惟仲秋,日在端午,常星不见之夜,祥光照室之期,群臣相贺曰:诞圣之辰也,焉可不以为嘉节乎?比夫曲水禊亭,重阳射圃,五日采线,七夕粉筵,岂同年而语也?臣等不胜大愿,请以八月五日为千秋节臣钦若等曰:诞圣节名始于此
,著之甲令,布于天下,咸令宴乐,休假三日。群臣以是日献甘露醇酎,上万岁寿酒臣钦若等曰:上寿自此始
。王公戚里进金镜绶带,士庶以丝结承露囊,更相遗,问村社,作寿酒宴,乐名为赛白。帝报田神上明玄天,光启大圣,下彰皇化,垂傥耷钜煊蛘挤,缤见美俗。帝手诏报曰:凡是节日,或以天气推移,或因人事表记,八月五日,当朕生辰,感先圣之庆灵,荷皇天之眷命。卿等请为令节,上献嘉名胜地,良游清秋,高兴百戏,绞焱虮σ,猿勺晕易鞁啪,傥拊嚼癯野同欢,是为美事。依卿来请,宣付所司。
十八年六月,礼部奏请千秋节休假三日及村闾社会,并就千秋节先赛白帝,报田祖,然后坐饮。从之。
八月丁亥,御花萼楼,以千秋节百官献贺,赐四品已上金镜、珠囊、缣采,赐五品以下束帛有差。上赋八韵诗,又制秋景诗》。臣钦若等曰:自此已后,或连年不书,皆史氏阙文。
二十三年八月五日千秋节,御花萼楼宴群臣,御制《千秋节诗序》。时小旱,是日大厨雨,百官等咸上表贺。二十四年八月五日千秋节,帝御广达楼宴群臣,奏《九部乐》,内出舞人绳伎,颁赐有差。下制曰:「自古风俗所传,岁时相乐,亦合因事,大小在人。朕生于仲秋,厥日惟五,遂为嘉节,感庆诚深。今属时和气清,年辖ナ溜、型囊、奘鲁野掳膊,灰虼耸焙,卧疲貉咧,睬涞燃匆俗饮,相与尽欢」。又召京兆父老等宴之,宣敕曰:「今兹节日,霞谟谐汕昴暌,岳床患敖,袼臧傩占茸汶奘刀嗷豆熟洞耸,庇敫咐贤宴。自朝及野,福庆同之。并宜坐食,食讫,乐饮兼赐少物,宴讫领取
。
天宝七载七月,文武百官刑部尚书兼京兆尹萧照等及宗子咸上表,请改千秋节为天长节。从之。
肃宗以景愣年九月三日乙亥生于东宫之别殿,祥光照室。至德元年七月即位,二年九月戊寅,以降诞日,王公已下咸有进献。帝以行在不受臣钦若等曰:「时安禄山盗据两京,故曰行在」。
。
乾元元年八月甲辰,上皇降诞日于金明楼,宴百官,赐采五百疋。二年九月丙寅,帝降诞日,宴百官于宣政殿前,赐绢三千疋。
上元二年九月,天成地平节于臣钦若等曰:「史不书,置节年月」。
,三殿置道场。
代宗以开元十四年十月十三日生于东都上阳宫之别殿。时玄宗幸汝州之温阳,有望气者云:「宫中有天子气」。玄宗即日还宫。是夜,帝降诞。宝应元年四月,即位。十月,宰臣等上言:「今月十三日,皇帝降诞日,望准天长节休假三日」。帝以山陵未毕,不许。宰臣又上言休假一日。从之。
永泰二年十月,降诞日,诸道节度使进献珍玩、衣服、名马二十馀万计,以陈上寿。自是岁以为常。
大历二年十月降诞日,宰臣及常参官率钱修斋,度僧、尼、道士凡数百人。
三年十月,降诞日,诸道节度使上寿,各献衣服、名马及绫绢凡百馀万。
四年十月,降诞日,百僚于章敬寺修斋行香,陈乐大会。
六年十月,降诞日分,谏斋于资圣寺,百僚行香,诸道使各献方物上寿。
八年十月,降诞日于资圣寺,修一千僧,斋度僧尼,凡二百馀人。
九年十月,降诞日,百僚分寺观行香,颁赐茶药。
德宗以天宝元年四月癸巳,生长安东宫别殿,大历十四年五月即位。贞元六年四月乙酉,帝降诞日,京师诸司百官多于佛寺斋会。
十二年四月庚辰,帝降诞之日,近岁常以其日会沙门道士于麟德殿讲论,帝每谓三教与儒教所归不殊,但内外迹用有异尔。是日,兼召儒官给事中徐岱、兵部郎中赵需、礼部郎中许孟容、四门博士韦渠牟与沙门谈延、道士万参成等数十人迭罱。沧论:三教初如矛戟,森然相向,后类江河,同归于海。帝大悦,颁赐有差是岁,昭义节度使王虞休上表曰:「臣闻于师,夫君子为能知乐,是故审音以知声,审乐以知政,则治道备矣。清明广大,终始周旋,与天地同其和,与四时合其序,岂止于钟鼓管磬云乎哉!伏见开元天长节著于甲令,每于是日海宇心嘤槌仆,蚴僦无疆,乐一人之有庆,故追尧接舜,迈禹逾汤,自周已后,不能议矣。今陛下降诞之辰,未有惟新之典,无乃臣子之分或有所阙。愚臣不揆顽昧,敢思祖述之私歌,窃忭忘寝,与食久矣。糜占兄音者,与臣论其章乐,探微致奥,穷理尽情。臣乃追造《继天诞圣乐》一曲,大抵八宫为调,表五音之奉君也。以土为德,知五运之居中也。凡二十五篇,法二十四气而足成一岁也。每篇一十六,拍象八元、八恺,登庸于朝也,冀与忝畔坛赜来于律吕,空桑丝竹合荐于宫县,不闻┎滞之声,长作中和之乐。可使九方之人,顿忘于肉味。四夷之俗,皆审于薰风。与唐惟休,终古尽善。臣不胜恳款屏营之至,谨昧死陈献以闻。其所造曲谱,谨同封进」。先时有太常乐人刘瘟髀渲谅褐萦菪菀蛄钤斓,圣乐起于此也。
顺宗以上元二年正月十二日生。
宪宗以大历十三年二月十四日生,永贞元年八月即位,十二月太常奏:太上皇正月十二日降诞,皇帝二月十四日降诞,并请休假一日。诏可。
元和七年二月降诞日,宰臣举旧制例,进衣一副。李吉甫独进马二匹,赐通天犀带一条、金石凌一合。
九年二月降诞日,御麟德殿垂帘,命沙门道士三百五十人斋会于殿内,食毕,较论于高座,晡而罢,颁赐有差。
穆宗以贞元十一年七月六日生于大明宫之别殿,元和十五年正月即位。闰正月辛亥,太常礼院奏:「准玄宗降诞为千秋节。
肃宗降诞为天成地平节,并假一日,自后累圣降诞,虽不别置节名,其休假献食鬼如旧。今皇帝七月六日降诞,准故事,合休假上礼」。从之。
七月乙巳,诏曰:「昔者圣王之法,以孝理天下也。广爱敬之心,推于四海,尽奉养之志,示于兆人,然后自诚之化,有情思感。朕以眇身藕珊枰祷侍后,就安长乐,朝夕承颜,慈训所加,庆感兼极。伏以今月六日,是载诞之辰,奉迎皇太后宫中上寿,朕既获申欢慰,亦欲公卿大夫同之。宜以今月六日平明于光顺门集百寮及外命妇,进名贺皇太后。朕御光顺门内殿,与百寮相见,永为常式」。又诏御麟德殿观僧道讲论,颁赐有差。先是,尚书左丞韦绶以东朝旧恩,多所陈奏,请降诞日,诏百官诣光顺门先贺皇太后,然后上皇帝寿,书之史册,光示万古,帝忻然纳焉。其后竟以降诞受贺礼无所据,罢之。
长庆元年七月庚子,降诞日,百寮于紫宸殿称贺毕,诣昭德门外,命妇诣光顺门并进门奉贺皇太后。去年降诞称贺,百寮与命妇并集于光顺门,群情以为非便,故改其仪。
二年七月甲午,降诞日,宰臣率百寮入阁奉贺讫,又诣光顺门进名贺皇太后。
敬宗以元和四年六月九日生。长庆四年正月即位。四月庚辰朔,中书门下奏:「皇帝六月九日降诞,伏准故事,休假一日」。从之。其日,帝御三殿,命浮图、道士讲论内官及翰林学士、诸军士、驸马皆从。既罢,赏赐有差。
宝历元年六月,敕:「降诞日,文武百寮于紫宸殿称贺,及诣光顺门奉贺皇太后。自今已后,宜停。国朝本无降诞日贺」仪盖。长庆初,尚书左丞韦绶率情上疏行此礼,至是方罢。
二年六月,降诞日,御三殿,命兵部侍郎丁公著、太常少卿陆亘、前随州刺史李繁与浮图、道士讲论内官、翰林学士及诸军使、公主、驸马皆从。既罢,赏赐有差。文宗以元和四年十月十日生。太和元年十月降诞日,召秘书监白居易等与僧惟应、道士赵常盈于麟德殿讲论,赐锦采有差。
二年十月壬戌,以降诞日,召吏部侍郎杨嗣复、吏部郎中崔戎等赴麟德殿讲论,赐锦采、银器有差。
四年十月辛亥,降诞日,命道士、僧徒讲论于麟德殿。是月,盐铁使王涯进降诞绫罗、锦采等共一万四千八百匹、银器一百事,判度支王起进绫绢夹缬杂采等共一万四千三百匹,御衣一副,镜一面,诸方镇称是。
五年十月甲戌,降诞日,命沙门、道士讲论于麟德殿。七年八月,中书门下奏:「臣闻帝王有必著之符,神灵无虚应之兆,所以电绕枢极,气感虹流,玄鸟祚商,赤光启汉,考验今古,章焯图书。伏惟皇帝陛下,驭三统之元,膺千年之运,当诞圣之日,为河清之祥。玄律应期,乾宫以之定位。开冬戒节,水德表其灵长,道若合符,事光载籍。臣等伏见前史称汉宣之德,则曰修武帝故事,并以汉之隆平,莫如武帝,后之为理,无及孝宣,举此二主,以为极盛。今陛下功济天下,道覆寰中,威统百灵,宰御群品,纷孀谥德,莫如贞观开元。且太宗幸庆善之宫,即降诞之所,赋诗赐宴,播为乐章。玄宗降圣之辰,为《千秋》之节,王公上寿,士庶交欢,流于管弦,书之甲令。此时张说、宋咐恳献章,二臣之心,必无违礼,国史所载,昭然可徵。近者广集缁黄,多为法会,诚有资于景福,且未叶于旧仪。夫四时成,岁百铣墒,当卦谑锥,用成神化。今臣等不胜大愿,请以十月十日为庆成节,著在令式,以示四方。是日,陛下于宫中奉迎太皇太后与昆弟诸王盛陈宴乐,群臣诣延英门,奉觞上千万岁寿。天下州府置宴一日,积嘉祚于元命,庆延洪于昌期,上表中兴之耿光,次复开元之盛典。臣等无任氙肟铱钪至制曰:省表具知。朕以诞生之日,延集缁黄,式遵常仪,用宏二教。卿等启心辅德,叶志纳忠,稽贞观、开元之旧章,述庆善千秋之令范,爰崇诞日,请号庆成,顾予寡昧,惧忝彝典。今以同欢心于万国,申盛礼于两宫,深嘉诚勤,是用依允。十月甲午,延英对宰臣因谓曰:降诞设斋,起自近代,朕缘相承已久,未可便革。虽置斋会,唯对源中等暂入殿(臣。钦若等曰:源中姓王,为翰林学士。至僧道,讲论时,尽不临听」。宰臣等奏曰:「伏以诞圣之辰,普天同庆,陛下只合侍皇太后与诸王盛陈宴乐,以奉慈颜斋会诚资景福,且非中国教化。伏自开元十七年张说、宋盖胍越档为千秋节,事颇得宜。今若修祖宗故事,至是日奉迎两宫太后欢宴,实为盛美」。帝深然之。
八年九月,敕:「庆成节宜令百寮诣延英上寿,仍令太常寺具仪注闻奏,仍准上已重阳例,于曲江锡宴」。
九年十月庆成节,诏宰臣及文武百官庆成节赴延英殿庭奉觞称贺。礼毕,锡宴于曲江亭。
开成元年十月庆成节,宴于延英殿。太常进《闵乩衷》,壮技昂擦,盅士赴宴,又锡百寮宴于曲江。
二年九月,诏曰:「庆成节朕之生辰,天下赐宴,庶同欢泰。不欲屠宰,用表好生,非是。信尚空门,将希无妄之福。恐中外臣庶不谕朕怀,广置斋筵,大集僧众,非独凋耗物力,兼恐致惑生灵。自今宴会蔬食,任陈脯醢,永为常例,咸使闻知」。又诏:「庆成节宜令京兆府准上已重阳于曲江宴会,文武百寮奉觞宜权停」。又诏:「庆成节假,宜依上元日休假三日」。十月,降诞日,帝幸十六宅,与诸王宴乐。是日,赐宴百寮于曲江。
三年十月庆成节,命中人以酒脯并仙韶乐,锡中书门下及文武百寮宴于曲江亭。
四年十月庆成节,宴中书门下及文武百寮于曲江亭,命中人以酒脯及仙韶乐宣锡之。
武宗以元和九年六月十一日生,开成五年正月即位,五月,中书奏,请以六月十一日帝载诞日为庆阳节。从之。
会昌元年五月辛未,敕庆阳节,百官率醵外别赐钱三百贯文,以素食合宴,仍委京兆府量事陈设,不用追集方市歌舞。
宣宗以元和五年六月二十二日生。会昌六年三月即位,号寿昌节。
懿宗以太和七年十一月十四日生。大中十三年八月即位,号延庆节。
僖宗以咸通三年五月八日生于东内,十四年七月即位,号应天节。
昭宗以咸通八年三月二十二日生于长安东内,文德元年三月即位。龙纪元年三月,帝载诞之日,宰臣等表为嘉会节,从之。群臣上表贺曰:「臣闻圣人受命,天必降其殊灵。王者应生,国必蒙其介祉。故华渚有流虹之异,玄枢呈大电之祥。而皆近感神明,远符乾象,叶千年而启运,契六合以居尊。伏惟皇帝陛下,德迈方圆,道融三五,因社鸣而正位,逢井聚以乐推,膺彼昌期,宏斯丕构。今者,发生司律,历数在躬,值清明驭气之时,当仁寿悦随之始,固可年同鹤算,岁比山呼,永符垂拱之风,长保后天之庆。
哀帝以景福元年九月三日生天淘,年八月即位。是月中书门下奏:「皇帝九月三日降诞,伏以电曜绕枢轩。顼乃降天之日,光辉照室,明元实命代之辰,爰自我朝,乃崇令节,著为故事,抑播前文。伏惟皇帝陛下,九五飞龙,四三应运,国称利见,天表殊休。当诞圣之时,感真人以卫室,居在藩之际,实羽客以献符,是以克绍丕图,光膺宝祚。敢循故典,爰定美文。臣等商量,以降诞日,为《乾和》节。《易》曰乾健也,盖乾以自强,不息和则众汇皆同,远徵易文,实谐圣德。请依令式,休假献贺」。从之。诏:「文武百寮、诸军、诸使、诸道进奉官,准故事于寺观设斋,不得宰杀,只许酒果脯醢」。
后唐庄宗以光启元年十月癸亥生于晋阳宫。在妊时,太后尝梦神人黑衣拥扇,夹侍左右。载诞之辰,紫气出于窗户。同光元年十月壬辰,万寿节,百官斋会于开封府。
二年十月丁亥,万寿节,宴群臣于长春殿。
三年十月辛巳,万寿节,宴长春殿,赐百官分物。
明宗以咸通八年九月生于代北之金凤城。
天成元年六月,中书奏:「九月九日皇帝降诞之辰,旧例特置节名,以其日为应圣节,休假三日,仍令京都天下设乐,以申祝寿」。从之。
九月九日应圣节,百寮于敬爱寺设僧斋,召缁黄众于中兴殿,论难经义。
二年九月九日应圣节,四方诸侯并有进献。丁巳,百官奉为应圣节,于敬爱寺行香,设斋宣教坊伎宴乐之,宰臣、枢密使以下咸进寿酒,各赐锦衣,召两街僧道于中兴殿讲论。
三年九月九日应圣节,召两街僧道谈经于崇元殿。宰相进寿酒,百官行香,修斋于相国寺,宣教坊乐及左右厢百戏以宴乐之。又僧道虚受等赐紫衣、师号共六十人。
四年九月九日应圣节,百官于敬爱寺斋设,赐宰臣锦袍、香囊、手帕。酒乐,帝御广寿殿,近臣献寿,各颁锦袍,复御中兴殿,听僧道讲论。
长兴元年九月九日应圣节,百官于敬爱寺斋设,帝御广寿殿,听僧道讲论。
二年九月九日应圣节,帝御中兴殿观僧道讲论,赐物有差。
闵帝以天淌一年十一月二十八日庚申生于晋阳旧第。
末帝以光启元年正月二十三日己卯生于平山。
清泰元年九月壬申,宰臣李愚等奏:「臣览国史,开元十七年宰臣张说源乾曜奏:改朔体元,固圣主之能事。良辰嘉会,亦俗化之大端。盖周人有合宴之仪,汉代有赐兄律,所以歌咏皇德,启迪人情。至若泛菊高台,遂号重阳之节。流杯曲水,永为上已之游。在昔偶行,于今不改。岂足比君临四海,运应千年,画油级,敬授民时,秉玉烛而节宣和气,身为律度,德合乾坤。仰惟枢电之祥,最是寰区之乐。愿从人欲特创节名封函寻示于允俞,自此永编,于令式旧章,斯在列圣尝行,将有拟伦,预惭肤浅。伏惟皇帝陛下,动遵典法,克叶祖宗。方今玉镜高悬,邮喙阍烁,娉晒于朝社,正大礼于宫闱,是以舞干率服于三苗,班瑞雍熙于万国。臣等以献岁元正之月,是猗兰降圣之辰,梅花映雪于上林,椒酒迎春于秘殿。江边野老,愿銮辂之时,巡陌上游,童醉尧樽。而献祝,谓于是月特举节名,副与人共乐之言,致率土交欢之义。臣等谨案,玄宗皇帝以八月五日载诞,张说等请以其日为千秋节。臣等不揆庸暗,辄体宪章,请以来年正月降圣日为千春节」。从之。
二年正月乙巳,中书门下奏:「遇千春节,凡刑狱公事奏覆,候次月施行。今后请重系者即俟次月,轻系者即诞圣节前奏覆决遣」。从之。戊戌,于佛寺供僧张乐。甲子,宴群臣于长春殿。
晋高祖以唐景福元年二月二十八日生于太原汾阳里,时有白气充庭。
天福元年十二月,宰臣冯道等奏曰:「臣闻惟睿作圣,千年乃契于贞期。大德曰生,万国咸思于令节。将诠懿号,仰庆休辰,倾心未出于常名,近意有尘于嘉会。伏惟皇帝陛下,应天顺人,握图御日,寰瀛于否极,俾动植以泰来,允符鸣社之祥,方显绕枢之瑞。而况斗柄正卯,律吹仲春,当帝王出震之方,是天地同和之月。斯辰诞圣,众灵咸归,顾前代而罕同,在旧章而宜举。垂诸不朽,简编既溢于徽猷。必也正名称谓,须符于景贶。伏愿以来年二月二十八日为天和节,庶夫觞称万寿,稍申将顺之心。节配四时,永洽好生之德」。从之。
二年二月辛亥,天和节,帝御长春殿,召左右街僧录威仪,入内谈经。
十月,两浙钱元辖天和节、大排方龙座、金腰带一、御衣十二事。
三年二月乙巳,天和节,岳牧玉帛皆至。是日,宴近臣于广政殿,召僧道讲论,各赐有差。
四年二月庚子,以天和节,宴群臣于广政殿,赐物有差。臣钦若等曰:五年事,史臣不书。
。
六年二月戊午,天和节,宴群臣于广政殿,赐道释、紫衣、师号并寺额。
十月,福州进天和节银一千两。
七年二月壬子,天和节,帝御武德殿,宰臣率文武百官上寿如仪,退就佛寺行香,宴乐而罢。其年,诏天下郡县,不得以天和节禁屠宰,辄滞刑狱。
少帝以天淌一年六月二十七日生于太原汾阳里,天福七年六月即位。八年六月,宰臣冯道以诞辰,率文武百官上表曰:「臣等闻大电绕枢,哲后继牺农之运。五星聚井,真人启文景之基。昌图允洽于千年,嘉号宜光于载诞。不有称述,曷显休明。伏惟皇帝陛下,玉律调元,金华启旦,上帝锡九龄之梦,遒人闻《下武》之诗,德协无为,民知有庆。当大雨时行之日,乃常星不见之辰,将欢认刂心,窃效华封之祝。臣等不胜大愿,望以六月二十七日为启圣节,著于甲令,告彼万方,使地角天涯,望南山而祝寿。九州四海,仰北极以倾心。诚乖致主之功,辄敢称君之美」。从之。
汉高祖以唐乾宁二年二月四日生于太原,以晋开运四年即位于太原宫,复称天福十二年。是年八月,文武百寮上表,请以二月四日降诞日为圣寿节,从之。
隐帝以唐长兴二年三月九日生于邺都之旧第,乾淘年十二月辛卯,百寮上表曰:「色变长澜,肇皇灵之宝,构光流华渚。开圣绪于瑶图,莫不庆洽。同文光昭,大象刻玉,波水公于凤纪,鸣金飙振于洪猷。所以颢气凝空,编为令典,神光烛夜,允叶昌期。皇帝陛下,守位以仁,继明以德,化敷有感,庆洽无疆。当九龙洽圣之辰,是五纬联光之夕,凡蒙地载,共祝天长。皇帝三月九日诞圣,请以其日为嘉庆节,休假三日,群臣宴乐上寿」。从之。
二年三月壬子,嘉庆节,群臣诣佛寺斋设祝寿。
三年三月丙子,嘉庆节,御广政殿,文武百寮上寿。酒初,举乐,将相大臣献金宝鞍马为寿。礼毕,群臣入相国寺斋设,赐教坊乐。
周太祖以唐天碳鬃铀昶咴露,十八日庚寅之夕,生于尧山之旧宅。载诞之夕,赤光照室,初有声如炉炭之裂,星火四迸。母王氏惧,戒使者曰:「勿外言」。
广顺元年六月甲午,宰臣率百官上表曰:「恭以少昊乘乾,曳祥虹于华渚。轩辕出震,流瑞电于枢星。所以玉牒表天地之贞,金策纂皇王之异。仰惟圣德,允叶昌期。伏惟圣帝陛下,德辉三五,道焕古今,开阶成周室之昌,启运得尧基之典,岂可使方浊澄明之状未显,洪名图清,灿烂之文,不章懿号。臣等倾诚紫禁,都庆丹丘,愿隆百代之基,冀正万年之祚。臣等请以七月二十八日皇帝降圣日为永寿节,群臣上寿,内外宴乐」。从之。
七月戊子,永寿节,帝御广政殿,百寮进酒上寿,班退,赐衣服,分物有差。群臣赴相国寺斋设。
二年四月癸丑,敕:「永寿节每年诸道节度、防御、团练等使、刺史,奏荐僧尼、道士、紫衣师号等,今后见任节度使带使相、僧尼、道士、紫衣师号,可共奏三人,见任节度使、不带使相共二人。见任防御、团练、刺史等,髫底嘁蝗嗽诔,文武臣寮及前任官,今后更不得奏荐」。七月丙辰,敕:「内外文武臣寮,遇永寿节辰,皆于寺观起置道场,便为斋供访闻,皆是率醵,不唯牵费,兼且劳烦。念忠节以可嘉,在诚抱而增愧,所宜减损,以便公私。今后中书、门下与文武百寮共设一斋,枢密使与内诸司使、副使等共设一斋,侍卫亲军马步都指挥使已下共设一斋,其馀前任官员及诸司职掌,并不得更请开置道场及设斋」。
壬午,永寿节,群臣诣广政殿上寿毕,赴相国寺斋,设宰臣、学士、内诸司使、前任节度使、防御、团练等使、侍御、诸军都将、刺史等,赐衣各一袭。
三年七月,京城居民晁绪等言:「以永寿节各于门首斋燃灯三昼夜」。从之。乙巳,永寿节,太祖御永福殿,群臣上寿,赐将相大臣、禁军大将等衣有差,群臣赴僧寺斋会。
世宗以唐天淌八年九月二十四日丙午生于邢台之别墅。
顺德元年七月壬辰,文武百寮上表曰:「伏以寿丘降迹,爰符出震之期,里社应祥,式契乘乾之运。顷观旧史,抑有彝章,幸当载诞之辰,仰奉延洪之称。伏惟皇帝陛下,道超九圣,祚启千龄,绍文武之耿光,比成康之迪哲。自登天宝,益显圣功,运龙韬而亲御戎车,仗金钺而立平贼。寇破幽、并之妖孽,救泽、潞之生灵。观兵而直抵晋阳,奋武而远临代北。元凶假息,杂虏摧锋。还京阙而契人心,谒园陵而伸孝道。饮至才逾于旬日,覃恩已被于八方。四塞关山,渐息烟尘之警。万邦臣妾,咸登仁寿之乡。今则候属澄河,时当降圣是甲观悬弧之日,乃铜律御户之时,蟑缢鹣林。望尧愣献祝桓圭翔登饔砘。嵋钥ケ汲,嫉冗队鲂。菝骶愠韭晃,缓删父巍巍之德。伸臣子氙胫诚怕实溱幼鸱铄芳。臣等不胜大愿。谨以九月二十四日降诞日,奉上节名,为天清节。所冀。金相玉振贞宝历以弥新。地久天长,焕青编而不朽从。
之九月乙未,天清节,帝御广政殿,宰臣率文武百寮上寿如仪,颁赉有差。
二年九月己丑,天清节,帝御广政殿,文武百寮上寿。
三年九月癸丑,天清节,赐文武臣寮衣有差,宰臣率百官诣广政殿上寿,如仪。
四年九月丁未,天清节,百辟上寿如仪,赐内外臣寮衣有差。
五年九月壬子,天清节,赐文武臣寮衣有差。既而诣广德殿上寿,江南进奉使商崇义代李景捧寿觞以献。既罢,百官诣相国寺修斋。
恭帝以广顺三年八月四日生于澶州之府第,显德六年即位。其年,文武臣寮上表,请以八月四日为天寿节,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