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部 年号
传曰:「履端于始,序则不愆」。自三代之际,五行更王,虽三统循环,迭举岁首。至于纪年В历,未闻他制。逮汉之文景,始有前后之称。施及孝武,肇创建元之号,厥后或章述德美,昭著祥异。或弭灾厌胜,计功称伐,或一号而不易,或一岁而屡改。其有矫时遵古,但纪岁历者,亦不远而复。斯乃前王因时立制,后代水公袭而不可易者也。
汉文帝即位十七年,改元后元年新垣平,候日再晕,以为吉祥,故改元以来延年之祚也,尽七年
。
景帝前元年尽七年
中元年尽六年
后元年尽三年
武帝即位建元元年尽五年
。
元光元年,以长星见,故为元光尽六年。
元朔元年,朔,始也,言更为初始也,尽六年
元狩元年,获白麟,因改元曰元狩。
有司言:「元宜以天瑞命,不宜以一二数得诸瑞以名年
,一元曰建建元元年是
,二元以长星曰光以有长星之光,故曰元光元年
。今郊得一角兽,曰狩云尽六年
。
元鼎元年,得宝鼎,故因是改元,尽六年。
元封元年,始封泰山,故改元尽六年。
太初元年,初用夏正,以正月为岁首,故改元为太初,尽四年。
天汉元年,时频年苦旱,故改元为天汉,以祈甘雨,《大雅》有《愫褐诗,周大夫仍叔所作也。以美宣王遇旱灾,修德勤政而能致雨,故依以为年号,尽四年。
太始元年,言荡涤天下,与民更始,故以冠元,尽四年。
征和元年,言征伐四夷而天下和平也,尽四年。
后元年尽二年
昭帝始元元年,尽其年
元凤元年三年,中凤凰比下东海、海西乐乡,于是以冠元焉,尽六年
。
元平元年,尽六年
宣帝本始元年尽四年
地节元年以先者地震,山崩水出,于是改年曰地节,欲令地得其节尽四年
。
元康元年尽四年
神雀元年,帝幸河东,祠后土,有神雀集改元尽四年
。
五凤元年,先者凤凰五至,因以改元尽四年
甘露元年,尽四年
黄龙元年,《汉仪注》云:此年二月,黄龙见广汉郡,故改元,尽六年。
元帝初元元年尽五年
永光元年,尽五年
建昭元年,尽五年
。
竟宁元年,呼韩邪单于愿保塞边,竟得以安宁,故以冠元尽其年。
成帝建始元年尽四年
河平元年三月,诏曰:「河决东郡,流漂二州兖州、豫州之地
、手交尉王延世,是塞辄平。其改元为河平,赐天下吏民爵各有差」。尽四年五月
。
阳朔元年,六月,以山阳火,生石中,改元。言阳气之始,尽四年。
鸿嘉元年,尽四年
永始元年,尽四年
元延元年,尽四年
绥和元年,尽二年
哀帝建平元年尽四年
元寿元年,尽二年
平帝元始元年,尽五年
孺子婴,居摄元年。王莽鸩平帝立之,年二岁,尽三年,为莽所篡。
后汉光武建武元年六月己未,即皇帝位于高阜,大赦,改元尽三十二年三月
。
中元元年二月,柴望岱。宗登封泰山,禅于梁父。四月,改元,尽二年。
明帝永平元年尽十八年
。
章帝建初元年尽八年
元和元年尽三年
章和元年七月,诏曰:「朕闻明君之德启迪鸿化,缉熙康鹿庹樟幽缉熙,光明也。六幽,谓六合幽隐之处
。讫惟人面,靡不率俾,仁风翔于海表,威霆行乎鬼区鬼区即鬼方
。然后敬恭明祀,膺五福之庆,获来仪之贶。朕以不德,受祖宗弘烈,乃者凤凰仍集,麒麟并臻,甘露宵降,嘉献躺芝草之类,岁月不绝。朕夙夜祗畏上天,无以彰于先功。今改元和四年为章和元年尽二年
」。
和帝永元元年,尽十六年
元兴元年,四月庚午,大赦,改元,尽其年。
殇帝延平元年尽其年
安帝永初元年尽七年
元初元年,正月甲子,改元,尽六年。
永宁元年,四月丙寅,立皇太子,改元,尽其年。
建光元年,尽其年
延光元年,二月丙午,大赦,改元,尽四年。
顺帝永建元年延光四年十一月,中黄门孙程等十九人斩江京等,迎立帝。自济阴王即皇帝位。明年正月,改元,尽六年。
阳嘉元年,三月庚寅,帝临辟雍,飨射,大赦,改元,尽四年。
永和元年正月己巳,宗祀明堂,登闾ù笊飧脑,尽六年
。
汉安元年,正月癸巳,宗祀明堂,大赦,改元,尽二年。
建康元年,四月辛巳,立皇太子,大赦,改元,尽其年。
冲帝永嘉元年,建康元年八月庚午,自皇太子即位。明年正月,改元,尽其年
。
质帝本初元年,永嘉元年正月丁巳,封建平侯,其月即皇帝位。明年正月,改元,尽其年。
桓帝建和元年本初元年闰六月庚寅,自蠡吾侯即皇帝位。明年正月,改元,尽三年。
和平元年,正月甲子,大赦,改元,尽其年。
元嘉元年,正月癸酉,大赦,改元,尽二年。
永兴元年,五月丙申,大赦,改元,尽二年。
永寿元年,正月戊申,大赦,改元,尽三年。
延熹元年,正月庚戌,大赦天下,改元,尽九年。
永康元年,六月庚申,大赦,改元,尽其年。
灵帝建宁元年永康二年正月,自解渎亭侯即皇帝位,改元尽四年。
熹平元年,正月己巳,大赦,改元,尽六年。
光和元年,尽六年
中平元年,是年破黄巾贼,十二月,改元,尽六年。
弘农王,光熹元年中平六年四月即位改元,尽其年七月
。
昭宁元年,八月改元,尽其年。
献帝永汉元年昭宁元年九月即位,改元。是年十二月,诏除光熹、昭宁、永汉三号,还复中平六年
初平元年尽四年
兴平元年,正月辛酉,大赦,改元,尽二年。
建安元年,正月癸酉,郊祀上帝于安邑,大赦,改元,尽二十四年。
延康元年,三月改元,尽其年十月禅于魏。按甲子世祖建武元年乙酉,岁中兴,尽庚子,合一百九十六年。
。
魏文帝黄初元年十一月庚午,帝自魏王登坛即阼,百官陪位。事讫,降坛视燎,成礼而反。改延康为黄初尽七年
。
明帝太和元年尽六年
青龙元年,正月甲申,青龙见郏之摩陂井中。二月丁酉,幸摩陂观龙。于是改元,尽五年。
景初元年正月壬辰,山荏县言黄龙见。于是有司奏,以为魏得地统,宜以建丑之月为正。三月定历改年为孟夏四月。初,文皇帝即位,以受禅于汉正,因循汉正朔弗改。帝在东宫,若论以为五帝三王,蝣客气共祖,礼不相袭,正朔自宜改变,以明受命之运。及即位,优ヵ者久之,史官复著言宜改。乃诏三公、特进、九卿、中郎将、大夫、博士、议郎、千石、六百石博议,议者或不同。帝据古典,甲子,诏曰:「夫太极运三辰五星于上元,气转三统,五行于下,登降周旋,终则又始。故仲尼作《春秋》于三微之月,每月称王,以明三正迭相为首。今推三统之次,魏得地统,当以建丑之月为正月。考之群议,厥义章矣。其改青龙五年三月为景初元年四月,尽三年」。
齐王以景初三年正月丁亥即位。十二月,诏曰:「烈祖明皇帝以正月弃背天下,臣子永惟忌日之哀,其复用夏正。虽违先帝通三统之义,斯亦礼制所繇变改也。又夏正于数,为得天正,其以建寅之月为正始元年正月,以建丑月为后十二月尽九年
」。
嘉平元年,四月乙丑改元,尽六年九月。
高贵乡公正元元年嘉平六年十月,司马昭废齐王,迎立即皇帝位。是月改元,尽三年五月。
甘露元年,五月,邺及上谷并言甘露降下。八月丙申改元,尽五年五月。
陈留王,景元元年甘露五年五月己丑,司马昭使成济弑高贵乡公。六月甲寅,自安次县尝道乡公即位,大赦,改元,尽四年
。
咸熙元年,尽二年十二月,禅于晋。按甲子,魏自庚子岁建国至乙酉,合四十六年。
晋武帝泰始元年十二月丙寅,设坛于南郊,帝升坛受禅,礼毕,即雒阳宫幸太极前殿,大赦,改元尽十年
。
咸宁元年,正月戊午朔,大赦,改元,尽五年。
太康元年,二月平吴,大赦,改元,尽十年。
太熙元年,正月辛酉朔,改元,尽其年三月。
惠帝永熙元年,太熙元年四月,自太子即位,大赦,改元,尽其年
。
永平元年春正月乙酉朔,临朝不设乐。诏曰:「朕夙遭不造,淹恤在疚。赖祖宗遗灵,宰辅忠贤,得以眇身,⒂谌汉笾。上昧于大道,不明于训,战战兢兢,夕惕若厉。乃者哀迷之际,三事股肱,惟社稷之重,率遵翼室之典,犹欲长奉先皇之制,是以有永熙之号。然日月逾迈,已涉新年,开元易纪,礼之旧章。其改永熙二年为永平元年」,尽其年二月。
元康元年永平元年二月,诛太傅杨骏,大赦,改元,尽九年
。
永康元年,正月癸亥朔,大赦,改元,尽其年。
永宁元年,四月,乘舆反正,大赦改元,尽其年十一月。
太安元年,十二月大赦,改元,尽二年。
永兴元年,正月,大赦,改元永安。七月,大赦,改元建武。十一月,大赦,改元复为永安。十二月,大赦,改元永兴,尽二年。
光熙元年,六月辛未,大赦,改元,尽其年。
怀帝永嘉元年,光熙元年十一月,自太弟即位。明年正月癸丑朔,大赦,改元,尽七年正月。
愍帝建兴元年,永嘉七年正月,怀帝为刘聪所弑。四月壬申,即位,大赦,改元,尽五年。
元帝建武元年三月辛卯,即晋王位,大赦,改元,尽其年
。
太兴元年,三月癸丑,即皇帝位,大赦,改元,尽四年。
永昌元年,正月己卯,大赦,改元,尽其年。
明帝太宁元年尽三年
成帝咸和元年,二月丁亥,大赦,改元,尽九年。
咸康元年,正月庚午朔,帝加元服,大赦,改元,尽八年。
康帝建元元年尽二年
穆帝永和元年正月甲戌朔,皇太后设白纱帷于太极殿,抱帝临轩,改元尽十二年。
升平元年,正月壬戌朔,帝加元服,大赦,改元,尽五年。
哀帝隆和元年,正月壬子,大赦,改元,尽其年。
兴宁元年,二月己亥,大赦,改元,尽三年。
废帝太和元年尽六年
简文帝咸安元年十一月己酉,即皇帝位。乙卯,改元,尽二年
。
孝武帝宁康元年,正月己丑朔,改元,尽三年。
太元元年,正月壬寅朔,帝加元服,大赦,改元,尽二十一年。
安帝隆安元年,正月己亥朔,帝加元服,改元,尽五年。
元兴元年,正月庚午朔,大赦,改元,尽三年。
义熙元年,正月,帝在江陵,大赦,改元。二月反正,尽十四年。
恭帝元熙元年,正月壬辰朔,改元,尽二年九月,禅于宋。
后魏道武登国元年正月戊申,即代王位,郊天建元,大赦于牛川。四月,改称魏王,尽十年。
皇始元年,七月,左司马许谦上书劝进尊号,始建天子旌旗,出入警跸,于是改元,尽二年。
天兴元年十二月己丑,临天文殿,司徒进玺绶,百官咸称贺,大赦改元,尽六年
。
天赐元年尽六年十月
明元帝永兴元年十月即位,大赦,改元,尽五年
。
神瑞元年,正月辛酉,以祥瑞频集,大赦,改元,尽二年。
泰常元年,四月,大赦,改元,尽八年。
太武帝始光元年泰常八年十月,自泰平王监国,即位尽四年
。
神墼年》二月改元,尽四年。先是,定州献白猛埂S旨于乐陵,因以改元立皇太子。
延和元年,正月丙午,谒于太庙,大赦,改元,尽三年。
太延元年,正月甲申,大赦,改元,尽五年。
太平真君元年,六月丁丑,皇孙生,大赦,改元,尽十一年。
正平元年,六月壬戌,改元,尽二年。
文成帝兴安元年正平二年十月戊申即位,大赦,改元,尽二年
。
兴光元年,七月庚子,皇子生,辛丑,大赦,改元,尽其年。
太安元年,六月壬戌,曲赦京城,改元,尽五年。
和平元年,正月甲子朔,大赦,改元,尽六年。
献文帝天安元年,和平六年五月甲辰即位。逾年改元,尽其年
。
皇兴元年,八月戊申,皇子生,大赦改元,尽五年八月。
孝文帝延兴元年,皇兴五年八月丙午,即位,大赦,改元,尽五年。
承明元年,六月辛未,上皇终。壬申,大赦,改元,尽其年。
太和元年正月乙酉,诏曰:「朕夙承宝业,惧不堪荷,而天贶具臻,地瑞并应,风和气δ,天人交协,岂朕冲昧所能致哉?实赖神祗七庙降福之助。今三正告初,祗感交切,宜因阳始,令协典章。其改今号为太和元年」。尽二十三年。
宣武帝景明元年,太和二十三年四月,自皇太子即帝位。明年正月,大赦,改元,尽四年。
正始元年,二月丙寅,大赦,改元,尽四年。
永平元年,八月丁卯,大赦,改元,尽四年。
延昌元年,四月乙酉,大赦,改元,尽四年。
孝明帝熙平元年,延昌四年正月丁巳即位,逾年,改元,尽二年。
神龟元年,二月己酉,诏以神龟表瑞,大赦,改元,尽二年。
正光元年,七月辛卯,帝加元服,大赦,改元,尽五年。
孝昌元年,六月癸未,大赦,改元,尽三年。
武泰元年,正月丙寅,大赦,改元,尽其年二月。
孝庄帝永安元年,四月即位,改建义。元年九月乙亥,以平葛荣,大赦天下,改为永安元年,尽三年
。
长广王建明元年永安二年十月,自太原太守行并州刺史为尔朱世隆等推立改元,尽二年二月,禅于前废帝。
前废帝亦谓之节闵
,普泰元年建明二年二月己巳即位,改元,尽其年
。
后废帝中兴元年建明二年十月,即位信都,升坛焚燎,大赦改元,尽二年四月,逊位于出帝
西魏武帝亦谓之出帝
永熙元年中兴二年四月戊子,即位,大赦,改元。太昌元年十二月丁亥,大赦天下,改太昌为永兴,又以太宗年号,寻改元永熙,尽三年
。
文帝大统元年永熙三年闰十二月,自南阳王为宇文泰所推立,明年改元,尽十七年
废帝元年,大统十七年三月,自皇太子即位。明年去年号称元年,尽三年正月,为宇文泰所废。
恭帝元年,废帝三月正月,自齐王为宇文泰所立,尽三年十二月庚子,禅位于周。
后周闵帝元年,正月辛丑,即天王位,称元年,尽二年。
明帝元年,闵帝元年九月,自岐州刺史宁都郡公即天王位,称元年,尽二年
武成元年,八月己亥,改天王称皇帝,追尊文王为帝,大赦改元,尽二年,自武成以前不立年号
武帝保定元年正月戊申,诏曰:「寒暑亟周,奄及徂岁,改元命始,国之典章。朕承宝图,宜遵故实,可改武成三年为保定元年」。帝自武成二年四月即位,逾年改元,尽五年。
天和元年,正月癸未,大赦,改元,尽六年。
宣政元年,三月丙辰,大赦,改元,尽六年三月壬辰改元,尽其年。初改宣政梁主萧岿离合其字为「宇文亡日」。其年六月终。
宣帝大成元年,宣政元年六月即位,正月朔,受朝于露门,大赦,改元,尽其月。
大象元年,二月,传位太子,大赦,改元,尽二年,初改大象,梁王萧岿又离合其字曰「太子冢,明年而终」。
静帝大定元年正月壬午,诏曰:「朕以不天,夙遭殛罚,光阴遄速,遽及此辰。穷慕缠绵,言增号绝,逾祀革号,宪章前典,可改大象三年为大定元年」。尽其年二月逊位于隋。
隋高祖以后,周大定元年二月甲子,自相国受禅即位,改元开皇元年尽二十年
。
仁寿元年,正月乙酉朔,大赦,改元,尽四年。
建德元年三月,诛大蒙宰宇文言,獯笊飧脑,尽六年」
。
炀帝大业元年以仁寿四年七月即位,明年正月改元,尽十三年初改大业。识者恶之,曰:「于字离合为大苦,未也」。寻而天下丧乱,率土遭涂炭之酷焉。
。
恭帝义宁元年,大业十三年十一月壬戌,自代王为唐公所立,大赦改元,尽二年五月,禅于唐。
唐高祖武德元年五月甲子,即皇帝位于太极殿,大赦天下,改隋义宁二年为唐武德元年尽九年
。
太宗以武德九年八月即位,明年正月乙酉诏曰:「朕遐观方册,历选前圣,大道既隐,至公斯革,莫不思树风声,用隆龟鼎。太皇膺硎芡脊,Τ芍味ū墒,ト酥馀事,顾天下而然。永言俗累,高居物表。爰以大宝,俯授微躬,自肃奉神器,亟移灰律。三正在旦,万国来庭。长世之术既弘,惟新之命方始,体元居正,今则其时可改。武德十年为贞观元年尽二十二年
。
高宗以贞观二十三年五月即位,明年正月辛丑诏曰:「比者恭膺宝位,乃叶天时,继奉休命,必因正朔。太宗文皇帝龚行天罚,宁一区夏,宏功无外,盛烈难名,攀望徽猷,哀盈园寝。朕以寡德,守兹神器,仰凭堂构,俯畅生灵,酌彼彝伦,道兼文武。方今孟陬献冻R秦历,三元首事,万国来庭,宜遵经国之典,以叶《阳秋》之义。可改贞观二十四年为永徽元年尽六年
」。
显庆元年,正月辛未,立代王弘为皇太子。壬申,大赦,改元,尽六年二月。
龙朔元年,二月乙未晦,以百济初平,又益、绵等五州皆言龙见,于是改元,尽三年。
麟德元年,正月,以绛州麟见于介山含元殿前银台阁内,并睹麟趾改元尽二年。
乾封元年,正月戊辰朔,有事于泰山。壬申,御朝观坛受贺。大赦,改元,尽三年二月。
糸总章元年三月,明堂成,大赦,改元,尽三年三月。
咸亨元年,三月,京师旱,大赦改元,尽五年七月。
上元元年,八月,追尊高祖。太宗大赦,改元,尽三年十月。
仪凤元年十一月,陈州上言,凤凰见于宛丘县,大赦改元,尽四年六月。三年四月戊申,以旱大赦天下,改来年正月一日为通乾元年二月。又诏停明年通乾之号,以反语不善故也。
调露元年,六月,大赦改元,尽二年七月。
永隆元年,八月乙丑,立英王哲为太子,大赦改元,尽二年九月。
开耀元年,十月乙丑,曲赦,定襄军改元,尽二年正月。
永淳元年,二月癸未,以皇太子诞皇孙满月,大赦改元,尽二年十一月。
弘道元年,十二月丁巳,大赦,改元,尽其月。
中宗以弘道元年十二月甲子,自皇太子即位,明年正月,改元嗣圣是年二月,则天皇后废帝为庐陵王,立豫王旦,大赦,改元文明元年。其年九月甲寅,大赦,改元光宅。元年二年正月丁未朔,以徐敬业平,大赦,改元。垂拱元年五年正月乙卯朔,飨祀明堂,大赦,改为永昌元年。二年十一月庚辰朔,日南至,飨明堂,大赦,改为载初元年,用周正朔,以十一月为正月,十二月为腊月,正月为一月,十月为年终。其年九月壬午,则天革命称周,废豫王为皇嗣,赐姓武,大赦,改为天授元年。三年四月丙申,大赦,改为如意元年。九月庚子,大赦,改为长寿元年。三年五月,则天僭号越古金轮圣神皇帝,大赦,改元为延载元年。二年正月辛巳朔,则天僭加号慈氏大赦,改为证圣元年。是年九月甲寅,则天加号天册大赦,改为天册。万岁元年二年三月,重造明堂成,号为通天宫,大赦,改为万岁。通天元年二年九月,大享天宫,大赦,改为神功元年。二年正月壬戌,大赦,改为圣历元年。三年五月癸丑,大赦,改为久视。元年二年正月丁丑,以成州有佛迹见,改为大足元年。其年十月,则天幸长安,大赦,改为长安元年,尽四年。
神龙元年,正月壬午朔,大赦,改元。是月甲戌,则天归政于中宗,尽三年八月。
景龙元年,九月庚申,御太极殿,受神龙皇帝尊号,大赦,改元,尽四年五月。
温王,唐隆元年六月即位,大赦,改元。韦庶人临朝,尽其月,逊位于睿宗
睿宗景阍年,十月,册玄宗为皇子,是日,有景阒瑞,改元,尽二年。
太极元年,正月戊子,幸露亲籍田。己丑,大赦,改元,尽其年四月。
延和元年,五月戊寅,有事于北郊。辛巳,大赦,改元,尽其年四月。
玄宗先天元年八月,自皇太子受太上皇传位,大赦,改元尽二年十一月
。
开元元年,十一月,上尊号为开元神武皇帝。十二月庚寅,大赦,改元,尽二十九年。
天宝元年,正月丁未朔,御勤政楼受朝贺,大赦,改元。三年,改年为载,尽十五载。
肃宗以天宝十五载七月甲子,即位于灵武,改元至德尽二年
。
乾元元年,正月乙巳,帝于兴庆殿奉太上皇尊号曰太上至道大圣皇帝,礼毕,大赦,改元,尽三年四月。
上元元年,闰四月己卯,御鸣凤门,大赦改元,尽其年八月。
元年九月壬寅,制曰:「钦若昊天,定时成岁,春秋五始,义在体元,惟以纪年,更无润色。至于汉武,饰以浮华,非前王之茂典,岂永代而为!则三代受命,正朔皆殊。宗周之王,实得天统。阳生元气之本,律首黄锺之尊,制度可存,叶用斯在。自今已后,朕号唯称皇帝,其年号但称元年上元之号,其以今年十一月为岁首,便数建丑,建寅每月,以所建为数」。尽其年三月。
宝应元年四月,诏曰:「上天降宝,献自楚州。神明生历数之符,合璧定妖灾之气,糸总集瑞气,祗承鸿休,因以体元,叶乎五纪。其元年改为宝应元年,建巳月为四月,依旧以正月一日为岁首。受兹福应,伫以升平是月,太子即位
」。
代宗以宝应元年四月即位,二年七月壬寅,群臣上尊号。壬子,大赦,改元为广德尽二年
。
永泰元年,正月癸巳朔,御含元殿受朝贺,下制改元,尽二年十月。
大历元年,十一月甲子,日长至,御含元殿,大赦,改元,尽十四年。
德宗以大历十四年五月即位,明年正月丁夕阜朔御含元殿受朝贺,下诏改为建中尽四年
。
兴元元年,正月癸酉朔,御含元殿受朝贺,大赦,改元,尽一年。
贞元元年,正月丁酉朔,御含元殿受朝贺,大赦,改元,尽二十一年七月。
顺宗以贞元二十一年正月即位,八月庚子,传位于皇太子,大赦,改元永贞尽其年
。
宪宗以永贞元年八月即位,明年正月改元元和元年尽十五年
。
穆宗以元和十五年正月丙午即位。明年正月辛丑,郊祀礼毕,大赦,改元为长庆尽四年
。
敬宗以长庆四年正月癸酉即位。明年正月辛亥,亲祀昊天上帝,礼毕,御丹凤楼,大赦,改元宝历。
文宗以宝历二年十二月乙巳即位,明年二月乙巳,御宣政殿,大赦,改元太和尽十年
。
开成元年,正月辛丑朔,帝常服御宣政殿受贺,遂大赦,改元,尽五年。
武宗以开成五年正月即位,明年正月庚戌,郊庙礼毕,大赦,改元会昌尽六年
。
宣宗以会昌六年十月即位,明年正月戊申,郊庙礼毕,大赦,改元大中尽十三年
。
懿宗以大中十三年八月十三日即位,明年十一月丁未郊庙礼毕,大赦,改元咸通尽十四年
。
僖宗以咸通十四年七月二十日即位,明年十一月庚寅郊庙礼毕,大赦,改元乾符尽七年
。
广明元年,正月,帝御宣政殿改元,尽二年六月。
中和元年,七月,帝至蜀,改广明二年为中和元年,议者以去年改元广明,咸谓广在唐脚之下,而有日月,非其祥也,故至是改曰中和塞浮议焉。尽五年二月。
光启元年三月丁卯,车驾至京师。己巳,御宣政殿,大赦,改元。识者曰:「启字口戴,戈乱未息也」。尽四年正月。
文德元年,二月戊子,御承天门,大赦,改元,尽其年。
昭宗以文德元年三月八日即位,明年正月御武德殿受朝贺,宣制大赦,改元龙纪尽其年
。
大顺元年正月戊子朔,御武德殿受朝贺,宰臣百官上徽号。礼毕,大赦,改元,尽二年。
景福元年,正月丙午朔,御武德殿受朝贺,大赦,改元,尽二年。
乾宁元年,正月乙丑朔,御武德殿受朝贺,大赦,改元,尽五年四月。
光化元年,正月己巳朔,以立后改元,尽四年二月。
天复元年三月甲戌,有事于宗庙,是日御长乐门,大赦,改元,尽四年
。
天淘年闰四月,谒太庙,礼毕,御光政门,大赦,改元。
哀帝以天淘年八月即位,不改元尽四年三月
。
后唐庄宗以天潭十年四月己巳即位唐自天趟哪觎于梁,至是十八年帝在太原,只称天蹋└耐光二年,(尽四年
。
明宗以同光四年四月即位,改元天成尽四年
。
长兴元年,二月乙卯,祀圜丘,礼毕,大赦,改元,尽四年。
闵帝以长兴四年十二月即位,明年正月戊寅,御明堂殿,大赦,改元。应顺尽其年
。
末帝以应顺元年四月即位,改元清泰尽三年
。
晋高祖以清泰三年十一月即位,改元天福尽七年
。
少帝以天福七年六月十三日即位,九年七月辛未朔,御崇元殿,大赦,改元,开运尽三年,是日宣赦未毕,会大雷雨,匆遽而罢,都下震死者数百人,明德门内震落石龙之首,识者以为石乃国姓,盖不祥之甚
。
汉高祖以开运四年二月即位于晋阳,谓群僚曰:「帝王称谓孤已迫于群情,而逊避无所。其国号正朔,未忍遽改」。繇是降制,以少帝开运四年,叙天福十二年行事,盖以心奉前朝,执至义也尽其年
。
乾淘年》,正月乙卯,大赦,改元,尽其年。
隐帝讳承桃郧淘,年二月即位。初,高祖欲改年号,中书门下进拟「乾和」二字,高祖改为乾讨,潦怯氲勖相符,帝亦不改尽三年
。
周太祖以乾趟哪暾月即位,改元广顺尽四年
显德元年,春正月乙未,祀圜丘。礼毕,御明德殿,大赦,改元。
世宗以显德元年正月丙申即位,不改元。
恭帝以显德六年六月甲午即位,不改元尽其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