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沓藏书

卷六百一

○学校部 辩博,恩奖辩博。

《易》曰:「学以聚之,问以辩之」。《传》曰:「强学以待问」。盖夫六艺之富,九流之广,有先圣之微旨,有群儒之精义,非穷理尽性,覃思研几,不能臻其阈,非原始要终,闻一知十不能阐其流,故有摄抵以升,抵掌而论。俾夫前训洞开,诸生景附,诚儒门之标表,士林之规矩也。然则词有枝叶,垂诫礼经,学无师法,见嗤先哲。苟辩而不违于道,博而无陷于野,则可以传道驾说为缝掖之所宗矣。

汉朱云,字游,鲁人也。年四十,从博士白子友受《易》。又事将军萧望之,受《论语》,皆能传其业。是时少府五鹿充宗贵幸,为《梁丘易》,自宣帝时善梁丘氏,说元帝好之,欲考其异同,令充宗与易家论。充宗乘贵辩口乘,因也,言因藉贵尊之权,诸儒莫能与抗,皆称疾不敢会。有荐云者,召入摄齐登堂齐衣之下裳,抗首而请,音动左右抗,举也。既论难,连柱五鹿君柱,刺也,距也故诸儒为之语曰:「五鹿岳岳,朱云折其角」。岳岳,长角之貌,繇是为博士。

后汉戴凭汝,南平舆人。光武时,郡举明经,徵试博士,徵拜郎中。公卿大会,群臣就席,凭独立。世祖问之,对曰:「博士说经,皆不如臣坐居臣上,是以不得就席」。帝即召上殿,令与诸儒难说,凭多所解释,帝善之。迁侍中。后正旦朝贺,百寮毕会,帝令群臣能说经者,更相难诘,义有不通跞崞湎以益通者,凭遂重坐五十馀席。故经师为之语曰:「解经不穷戴侍中」。

贾逵字伯通。能诵《左传》及《五经》本文,以大、小夏侯、尚书教授自为儿童。常在太学,不通人事,诸儒为之语曰:「问事不休贾长头」。明帝时为郎,与班固并校秘书,李育为博士。章帝诏与诸儒论《五经》于虎观,育以《公羊》义难、贾逵往返,皆有理证,最为通儒也。

郑玄,字康成,受业于马融。献帝时,大将军袁绍手绫,冀州遣使要玄,大会宾客。玄最后至,乃延升上坐。玄身长八尺,饮酒一斛,秀眉明目,容仪温伟。绍客多豪俊,见玄儒者,未以通人,许之。竞设异端,百家互起。玄依方辩对,咸出问表,皆得所未闻,莫不嗟服。绍举玄茂才,表为左中郎将。

魏乐详高祖黄初徵拜博士十馀人,学多褊,又不熟悉,惟详五业并受。其或难质不解,详无愠色,以杖画地,牵譬引类,至忘寝食。

严惶厣拼,呵锕羊」。《司隶「锺繇不好《公羊而好《左氏》,谓左氏为大官,而谓《公羊》为卖饼家,故数与还脖绯ざ挑砦人机捷,善持论而荒趴。诹偈鼻无以应繇,谓辉唬汗,羊高竟为左丘明服矣。辉唬褐惫世,粑、明使君服耳,公羊未肯也。

晋贺循为太常,朝廷疑滞,皆谘之于循,循跞∫谰礼而对,为当世儒宗。

宋周续之,字道祖,高祖召之,为开馆东郭外,招集生徒,乘舆降幸,并见诸生,问续之《礼记》「傲不可长」、「与我九龄」「射」「于矍相圃」三义,辩析精奥,称为该通。

颜延之为太子舍人,雁门人周续之隐居庐山,儒学著称。永初中,徵诣京师,开馆以居之。高祖亲幸,朝彦毕至,延之馆列犹卑,引升上席。帝使问续之三义,续之雅仗辞辩,延之每折以简要。既连挫续之,帝又使还自敷释,言约理畅,莫不称善。

南齐陆澄为度支尚书令,国子博士、尚书令王俭自以博闻多识,读书过澄。澄曰:「仆年少来无事,惟以读书为业,且年以倍今。君少,便鞅掌王务,虽复一览便谙,然见卷轴未必多仆」。俭集学士何宪等盛自商略,澄待俭语毕,然后谈所遗数百千条,皆俭所未睹,俭乃叹服。俭在尚书省,出巾箱几案杂服,令学士隶事,事多者与之,人人各得一两物。澄后来,更出诸人所不知,事复各数件,并夺物将去。寻领国子祭酒。竟陵王子良得器小口方腹,而底平可容七八升,以问澄。澄曰:「此名服匿,单于以与苏武」。子良后详视器底有字,仿佛可识,如澄所言。

梁周舍初,仕齐为太学博士,迁后军行参军。明帝建武中,魏人吴包南归有儒学,尚书仆射江陶邪讲舍造坐累折,辞理遒逸,由是为口辩。

谢举为吏部尚书。初,北渡人卢广有儒术,为国子博士,于学发讲,仆射徐勉以下毕至。坐举造坐,屡折广辞理通迈广深服,仍以所执麈尾荐之,以况重席焉。刘杳为太学博士,宣惠豫章王行参军。杳少好学,博综群书,沈约、任鹨、韵旅坑幸,磐皆访问焉。常于约坐语及宗庙牺樽,约云:「郑玄答张,谓为画凤凰尾娑婆焉。今无复此器,则不依古」。杳曰:「此言未可必安。古者樽彝皆刻木为鸟兽,凿顶及背以出内顶。魏世鲁郡地中得齐大夫子尾送女器,有牺樽作牺牛,形皆永嘉。贼曹嶷于青州发齐景公蒙又得此二樽,形亦为牛象。二处皆古之遗器,知非虚也」。约大以为然。约又云:「何承天纂文奇博,其书载张仲师及长颈王事,此何出?」杳曰:「仲师长尺二寸,惟出《论衡》。长颈是毗骞王,宋建安以南扶南记》曰:古来至今不死」。约即取二书寻简,一如杳言。

纪少瑜年十九岁,游太学,备探《六经》博士东海鲍把畔嗲赵檬,炳坝屑睬欠勹ご。讲少瑜既妙玄言,善谈吐,辩捷如流。

陈戚衮为太学博士,梁简文在东宫,召衮讲论,又常置宴集。玄儒之士,先命道学,互相质难,次令中庶子徐ゼ驰骋大义,岩跃缏。邾即亲莺,崮岩源鹂,怪钊松迤,皆失次序,衮时骋义,ゼ与往复。衮精采自若,对答如流,简文深加叹贺。

萧济,字孝康,东海兰陵人。少好学,博通经史。论武帝《左氏疑义三十馀条。尚书仆射范阳张缵、太常卿南阳刘之遴并与济讨论,缵等莫能抗对。

后魏封伟伯为太学博士,孝明时,将访魈霉慵,学士议其制度,九五之论,久而不定。伟伯乃披简经纬,上明堂图说六卷。

北齐邢邵,字子才,为中书监、国子祭酒。博览坟籍,无不通晓。晚年尤以《五经》章句为意,穷其指要,吉凶仪礼,公私谘禀,质去疑惑,为世指南。

后周吕思礼,性温润,不杂交游。年十四,受学于徐遵明,长于论难,诸生为之语曰:「讲书论易,其锋难敌」。十九,举秀才,对策高第,除相州功曹参军。

樊深行下わ县,事太祖,置学东馆,教诸将子弟,以深为博士。深经学通赡,每解书,常多引汉魏以来诸家义而说之。故后生听其言者,不能晓悟,皆背而讥之曰:「樊生讲书,多门户,不可解」。然儒者推其博物。

隋何妥初仕周,为太学博士。周武帝初,欲立五后,以问儒者。辛彦之,对曰:「后与天子匹体齐尊,不宜有五」。妥驳曰:「帝喾四妃,舜又二妃,亦何常数」。

杨汪为国子祭酒,帝令百僚就学,与汪讲论,天下通儒硕学多萃焉。论难锋起,皆不能屈。

马光为大学博士,常因释奠。高祖亲幸国子学,王公以下毕集,光升坐讲礼,启发章问。已而诸儒生以次论难者十馀人,皆当时硕学。光剖析疑滞,虽辞非俊辩,而理义弘赡,论者莫测其浅深,咸共推服。帝嘉而劳焉。

房晖远,国子博士。开皇中,帝令国子生通一经者,并悉荐举,将擢用之。既策问讫,博士不能时定臧否。祭酒元善怪问之,晖远曰:「江南、河北义利不同,博士不能遍涉,学生皆持其所短,称已所长。博士各各自疑,所以久而不决也」。祭酒因令晖远考定之,晖远览笔便下,初无疑滞。或有不服者,晖远问其所传义疏,跞∥始末诵之,然后出其所短。自是无敢饰非者。所试四五百人,数日便决。诸儒莫不推其通博,皆自以为不能测也。高祖常谓群臣曰:「自古天子有女乐乎?」杨素以下莫知所出,遂言无女乐。晖远进曰:「臣闻窈窕淑女,钟鼓乐之,此即王者房中之乐,著于雅颂,不得言无」。高祖大悦。

刘焯以儒学知名,为员外将军,与左仆射杨素、吏部尚书牛弘、国子祭酒苏威、国子祭酒元善、博士萧该、何妥、大学博士房晖远、崔崇德、晋王文学崔牍等,于国子共论古今滞义,前贤所不通者,每钭论难锋起,皆不能屈,杨素等莫不服其精博。

王颇,字景文,为著作佐郎,寻令于国子讲授。会高祖亲临释奠,国子祭酒元善讲《孝经》,颇与相论难,词义锋起,善往往见屈。高祖大奇之,超授国子博士。褚辉字高明,吴郡人。炀帝徵天下儒术之士,悉集内史省,相次讲论,无能屈晖者。

唐陆德明受学于周弘正,梁国子祭酒徐孝克开讲,恃贵纵辩,众莫敢当,德明便与之抗对,合朝赏叹。隋炀帝嗣位,以为秘书学士。大业中,广招明经之士,四方至者甚众。遣德明与鲁达、孔褒俱会门下省,共相驳难,无出其右。后为太学博士。高祖亲临释奠,徐文远讲《孝经》,沙门惠乘讲《般若经》,道士刘喜讲《老子》,德明难此三人,各因其宗指,随端立义,众皆为之屈。徐文远博览《五经》,尤精《春秋左氏传》。后周时,有大儒沈重讲于太学,文远就质问,数日便去。人或问之,答曰:「观其所说,悉是纸上语耳,仆先已诵之,至于奥赜之境,此君翻似未见」。有以其言告重者,重与论议十馀反,甚叹服之。隋开皇中,累迁太学博士。至唐,为国子博士。高祖常幸国子学,遣文远讲《孝经》,诸儒论难锋起,文远随方辩折,言如涌泉,听者忘倦焉。

孔[A13C]达,初仕齐,为河内郡博士。时炀帝徵天下儒生,集于东都论讲,令礼部尚书杨玄感主其事。[A13C]达与诸儒论难锋起,咸为之屈。后为国子司业,与诸儒议历及明堂,皆[A13C]达之说。

颜师古为中书侍郎,太宗以经籍去圣久远,文字讹春,诏师古开正之。及成,又诏尚书左仆射房玄龄集诸儒讨论得失,诸儒传习师说,舛谬已久,皆窃议非之。于是异端锋起,师古一一辩答,取晋、宋古本以相发明,所立援据,咸出其意表,诸儒皆惊所未闻,叹服而去也。

虞世南为秘书监。贞观八年七月,陇右山摧,大蛇屡见,山东、河南、淮海之地多大水。太宗以问世南曰:「是何祥也?修何术可以禳之?」对曰:「春秋时,梁山摧,晋侯召宗伯而问焉。宗伯曰:国主山川,故山摧川竭。君为之不举乐,降服、乘缦、祝币以礼焉。梁,晋所主也,晋侯从之,故得无害。汉文帝元年四月,齐、楚地二十九山同日摧水大出,令郡国无来献,施惠于天下,远近欢洽,亦不为灾也。汉灵帝时,青蛇见御座。晋惠帝时,大蛇长三百步,见齐地,经市入庙中。按蛇宜在草莽而入市朝,所以可为怪。今蛇见山泽,盖深山大泽必有龙蛇,亦不足怪也。又山东足雨,虽则其常,然阴惨过久,恐有冤狱。伏愿科省系囚,庶几或当天意。且妖不胜德,惟修德可以消变」。太宗然之,遣使者分道赈恤饿人,申理狱讼,多所原免。

王元感为四门博士,表上所撰《尚书纠谬》十卷、《春秋振滞》二十卷、《礼记绳愆》三十卷,并所注《孝经》、《史记》槁草。诏令弘文、崇贤两馆学士及成均博士详其可否。学士祝钦明、郭山恽、李宪等皆专守先儒章句,深讥元感,掎摭旧义。元感随方应憔共豢锨。凤阁舍人魏知古、司封郎中徐坚、左史刘知几、右史张思敬雅好异闻,每为元感申理其义。

陈少游,幼聪辩,初习庄、列等道经崇玄馆学生,众推引讲经。时同列有私习经义者,期钭日相问答。及公会,少游摄齐登堂,音韵清辨,观者属目所引文句,悉问他义,诸生不能对,甚为大学士陈希列所叹赏。王起为翰林侍讲学士,文宗尢好儒术,每御长生殿对起,访以疑事,至于郊祀刑法之间,起尽能质之,以开悟焉。

郑水晃翰林侍讲学士,文宗以十九书语类亲自发问,水挥Χ晕拗汀。

○学校部 恩奖

王者修国经,立民纪,将使风化归厚,德礼,肚⑽从胁槐眷斗⼂始于学校者焉。良以开物成务,垂教作程,为先哲之极轨,致治之要道也。乃有被儒服,究圣言,或研几一经,或该通群典,达前人之阃奥,为诸生之师法。剖析疑论,导宣奥旨,启发后生,成就学者以致膺问难于帝右,参讲授于储邸。入傅严掖,专诲宗室,谨官常以宿业,形言巽次而垂训,道义兼精,望实增茂。故当世之君,隆其体貌,异其名数,或亲临于庠序,或召见于清闻,或旌以章绶,或厚于赐予,待遇殊特,褒扬备至,虽复沦逝,益加追奖。诚以化民成俗,实本于儒术,厉世摩钝,无越于常典。岂独宠异乎老成,固将敦劝乎礼俗者矣。

汉梁丘贺受京房《易》,宣帝时,待诏黄门数入说教。侍中以召贺贺入说。帝善之,以贺为郎。后汉桓荣为博士。建武中,光武幸太学,会诸博士论难于前。桓荣被服儒衣,温恭有蕴藉蕴藉犹言宽博有馀也辩明经义,每以礼让相厌,不以辞长胜人,儒者莫之及,特加赏赐。又诏诸生雅吹击磬,尽日乃罢。

戴凭为侍中,正旦朝贺,百寮毕会,光武令群臣能说经者更相难诘,义有不通跞崞湎以益通者,凭遂重。坐为诸侍中,说经为教,授厌服也五十馀席,故京师为之语曰:「解经不穷,戴侍中」。在职十八年,卒于官。诏赐东园梓器钱二十万。

高诩世传鲁诗,徵为博士,建武十一年,拜大司农,在朝以方正称。十三年,卒官,赐钱及冢田。

刘昆,受施氏《易》于沛人戴宾。建武二十二年,入授皇太子及诸王小侯五十馀人。二十七年,拜骑都尉。三十年,以老乞骸骨,诏赐雒阳第舍,以千石禄终其身。锺兴字次文,汝南汝阳人也。少从少府丁恭受《严氏春秋》。恭荐兴学行高明,光武召见,问以经义,对甚明。帝善之,拜郎中。

张凶置虾钌,俅幼娓赋涫苌,惺椤S质绿,常桓荣聚徒以百数。明帝为四姓小侯,置《五经》,师幸陨惺榻淌,谑讲于御前。以论难当意,除为郎,赐车马衣裳,遂令入授皇太子。

魏应以建初四年,拜五官中郎,将经明行,返茏幼、栽斗、街林,录数千人。章帝甚重之,数进见,论难于前,特受赏赐。

召驯习《韩诗》,博通书传。为左中郎,将入授诸王章,帝嘉其义学,恩宠甚崇。出拜陈留太守,赐刀剑、钱物,贾逵为郎。章帝好《古文尚书》、《左氏传》,诏逵入讲北宫白虎观、南宫云台,帝善逵说,使逵会出《左氏传》大义长于二《传》者,于是具条奏之。帝嘉之,赐布五百疋、衣一袭。逵母常有疾,帝欲加赐以校书例,多特以钱二十万,使[A13C]阳侯马房与之,谓房曰:「贾逵母病,此子无人事,于外屡空,则从孤竹之子于首阳山矣」。

鲁丕为中散大夫,和帝因朝会召见诸儒,时与侍中贾逵、尚书令黄香等相难数事。帝善丕说罢朝,特赐冠帻履袜衣一袭。

宋登少传欧阳尚书。顺帝时,为尚书仆射。帝以登明识礼乐,使持节临太学,奏定典律,拜侍中。

晋陈寿以儒学徵为陈留内史,累迁燕王师傅。撰《周礼评》,甚有条贯,行于世。武帝泰始中,诏曰:「燕王师陈寿,清贞洁静,行著邦族,笃志好古,博通六籍,耽悦典诰,老而不倦,宜在左右,以笃儒教。可为给事中」。

杜夷为国子祭酒,辞疾未尝朝谒。元帝建武中,令曰:「国子祭酒杜夷,安贫乐道,静志衡门,日不暇给,虽原宪无以加也。其赐隙百斛」。皇太子三至夷第,执经问义。夷虽逼时命,亦未尝朝谒,国有大政,常就夷谘访焉。明帝即位,夷自表请退。诏曰:「先王之道,将坠于地,君下帷研思,今之刘、杨。缙绅之徒,景仰轨训,岂得高退,而朕靡所取则」。大宁元年卒,年六十六,赠大鸿胪,谥曰贞。

梁伏曼容,字公仪。初仕宋为骠骑行参军。明帝好《周易》,集朝臣于清暑殿讲,诏曼容执经。曼容素美风采,帝以方嵇叔夜,使吴人陆探微画叔夜像以赐之。朱异年二十一,为扬州议曹从事史。《五经博士明山宾表荐之,武帝召见,使说孝经、周易》义,甚悦之,谓左右曰:「朱异实异」。后见明山宾,谓曰:「卿所举殊得其人」。仍召异直西省。

顾越为安西湘东王府参军,越遍该经艺,深明毛诗,旁通异义。特善《庄》、《老》。武帝常于重云殿自讲老子,仆射徐勉举越论义,越抗首而请,音响若钟,容止可观。帝深赞美之,由是擢为中军宣成王记室参军。

陈、张讥梁大同中,召补国子。正言生。梁武帝,常于文德殿释《乾》、《坤》文言,讥与陈郡袁宪等预焉。敕令论议,诸儒莫敢先出,讥乃整容而进,谘审循环,辞令温雅。梁武帝甚异之,赐裙襦绢等,仍云「表卿稽古之力讥」。累迁士林馆学士。简文在东宫,出士林馆发《孝经,题经讥论义往复,甚见嗟赏。自是每有讲集,必遣使召讥。后魏李先明,元帝即位,为博士召,先读韩子连珠论》二十二篇、《太公兵法》十一事。诏有司曰:「先所知者,皆军国大事,自今常宿于内」。赐先绢五十疋、绵五十斤、杂采五十疋、御马一疋。拜安东将军、寿春侯,赐隶户二十二。

孙惠蔚,为皇宗博士,侍讲东宫,迁国子祭酒、秘书监,仍知史事。宣武延昌二年,追赏侍讲之劳,封枣强县开国男,食邑二百户。

崔逸,孝文时为国子博士,每有公事,逸常被诏独进,博士特命自逸始。

王神贵为符玺郎,时太学博士房景光作《五经疑问》百馀篇,神贵答之,名《辨》疑。前废帝时,奏上之。帝亲自执卷,与神贵往复,嘉其用心,特除神贵。子鸿彦为奉朝请。

北齐张雕,遍通五经,尤明三传。高祖召入霸府,令与诸子讲。后为琅琊王博士。未几,拜散骑常侍。值武成侍讲马敬德卒,乃入授经书。帝甚重之,以为侍读,与张景仁并被尊礼,同入华光殿,共读《春秋》。加国子祭酒、假仪同三司,待诏文林馆。寻除侍中,开府,奏度支事,大被委任,言多见从,特敕奏事不趋,呼为博士。

李铉为国子博士。废帝之在东宫,文帝诏铉以经入授,甚见优礼。数年病卒,特赐廷尉少卿。及还,葬故郡,太子致祭奠之礼,并使王人将送,儒者荣之。

张景仁以学书为业,工草隶。后主在东宫时,令侍书,历太子门大夫、员外散骑常侍、谏议大夫。后主登祚,除通直散骑常侍。及奏,御笔点出「通」字,遂正常侍在左右。与语,犹称博士。

后周熊安生为国子博士,时高祖入邺,安生遽令扫门。家人怪而问之,安生曰:「周帝重道尊儒,必将见我矣」。俄而高祖幸其第,诏不听拜,亲执其手,引与同坐,谓之曰:「朕未能去兵,以此为愧」。安生曰:「黄帝尚阪泉之战,况陛下恭行天讨乎?」高祖又曰:「齐民赋役繁兴,竭民财力。朕救焚拯溺,思革其弊,欲以府库及三台杂物散之百姓,公以为何如?」安生曰:「昔武王克商,散鹿台之财,发钜桥之粟,陛下此诏,异代同美」。高祖又曰:「朕何如武王?」安生曰:「武王伐纣,悬首白旗。陛下平齐,兵不血刃,愚谓圣略为优」。高祖大悦,赐帛三百疋、米三百石、宅一区,并赐象笏及九榻鸫,自馀什物称是。

隋杨尚希,年十一入太学,专精不倦。周太祖常亲临释奠,尚希时年十八,令讲孝经,词旨可观。太祖奇之,赐姓普六茹氏,擢为国子博士。

房晖,世传儒学,为国子博士。仁寿中卒官,时年七十二。朝廷嗟惜焉,赙赐甚厚,赠散骑常侍。

杨汪为国子祭酒,炀帝令百寮就学,与汪讲论,皆不能屈。帝令御史书其问,答奏之,省而大悦,赐良马一匹。

元善为国子祭酒,高祖常亲临释奠,命讲《孝经》。于是敷陈义理,兼之以讽谏。帝大悦曰:「闻江阳之说,更起朕心」。赉绢百疋,衣一袭。

唐魏徵为秘书监,撰《群书政要》。贞观五年,奏上,太宗览之称善。敕皇子、诸王各傅一本,赐徵帛二百疋。

孔[A13C]达为国子祭酒。太宗幸国学,亲释奠,命[A13C]达讲孝经。既毕,[A13C]达上《释奠颂》,手诏答曰:「省所上颂,殊为佳作。循题发函,情辞烂其盈目。启封申纸,逸气飘以凌云。骊龙九重,不足方斯绮丽。威凤五彩,无以比其鲜华。杨雄L,旄咦俸卧痘。葡闳障,旅轨犹存。寻读周环,弥觉欣玩。卿夙挺骤霸,绫炅钣网罗百氏,包括六经》思涌珠。元善爵为江阳县,公泉情抽蕙圃,关西孔子更起乎?方今济南伏生,重兴乎兹日。庶令引四科于缣帙,阐百遍于青襟。翰苑词林卿其首之也。

贞观十五年十月,左仆射申国公高士廉等撰《文思博要》一千二百卷,上之。太宗有诏,藏之秘府,士廉以下加级颁赐,各有差。

陆德明为国子博士,撰《经典释文》,太宗悦而甚重之。时德明已卒,赐其家布帛二百濉。

颜师古为中书侍郎,受诏刊正经籍,太宗善之,赐帛五十疋。

颜扬庭为符玺郎。永徽三年,上其父故秘书监师古所撰《匡谬正俗》八卷,高宗令付秘阁,仍赐帛五十疋。长孙无忌为太尉,显庆三年,沸吕癯哨中外颁行焉。无忌等加爵、赐帛等各有差。

张大安为太子左庶子。初,皇太子贤招集当时学者大安及洗马刘讷言、雒州司户参军格希玄等注范晔《后汉书》,表上之,赐物三万段,仍以其书付秘阁。

王元感,濮州鄄城人。则天长安三年,上表进其所撰《尚书纠谬》十卷、《春秋振滞》二十卷,《礼记绳愆》三十卷,并所注《孝经》、《史记》槁草,请官给纸笔,写上秘阁。诏曰:「王元感质性温敏,博闻强记,手不释卷,老而弥笃。掎前达之失,究先圣之旨,是谓儒宗不可多得。可授太子司议郎」。

褚无量,为国子员外司业、兼修文馆学士。玄宗在春宫,授国子司业,兼皇太子侍读。睿宗太极元年,皇太子幸国,学观释奠,令无量讲《孝经》、《礼记》,各随端立礼,博而且辨,观者叹服焉。既毕,进授银青光禄大夫,兼赐以章服,并采绢百段。至玄宗开元三年,迁右散骑常侍,兼国子祭酒。无量之母死,赠物一百段,以无量文儒之,宗宠之也,申命杭州刺史薛莹,就其家吊焉。服阕,召拜左散骑常侍,复为侍读。以其年老,每随使出入,特许缓步。又为造腰辇,令内给事舁于内殿。无量频上书陈时政得失,多见纳用。又尝手敕褒美,赐物二百。迤吣贲太子就国子监行齿胄之礼,无量登座说经,百寮并集,行礼讫,赏赐甚厚。及卒,赠礼部尚书,赐物四百段、米粟四百石。

徐坚为集贤院学士,开元中,敕坚等纂经史要事及历代文章,以类相从,欲令皇子简事缀文,玄宗自定名为《初学记》,撰成以献。帝称善,赐坚等绢百疋。

穆元休以文学著称,常撰《洪范外传》十篇,开元中献之。玄宗赐帛,授偃师丞。

沈浩隐居四明山。肃宗乾元二年,进《广孝经》十卷,授秘书郎、集贤殿待诏,仍赐绿袍、牙笏。

袁颐,为国子博士,贞元十二年卒。德宗谓宰臣曰:「袁会深于《六经》,今之硕儒,良可惜也」。特赠国子司业,令中使赍告身及绢五十疋就宅宣赐,并给传令达故里。

韦公肃为秘书著作郎,注《太宗帝范》一十二篇上献。德宗有诏付集贤,仍令别写一本进内,赐公肃锦采一百疋。

李渤为左拾遗,罢官闲居东雒,撰《御戎新录》二十卷以献。宪宗元和九年四月壬午,诏曰:「前左拾遗内供奉李渤,隐居求志,殚见洽闻,常致弓旌之招,尚怀林壑之恋。而闻肄其素业,成此新书,词章典雅,谋议深远,献于阙下,良所嘉焉。故洽今恩,用清旧议。可授秘书省著作郎」。

韦处厚、路随并为翰林侍讲学士。穆宗长庆三年,撰《六经法言》二十卷,表献之。帝览其书,称善者久之。赐处厚随锦采二百疋、银器二事,随自司勋郎中为谏议大夫,依前充侍讲学士。处厚赐紫金鱼袋,锡服迁官,皆以撰《六经》法言》奖之。

郑水晃,翰林侍讲学士。文宗命撰《经史要录》十二卷。书成,帝嘉其精博,因以十九书语类。帝亲自发问,水挥Χ晕拗痛,鸵越获稀。

严厚本为国子监《周易》博士,太和八年七月,召本对于浴堂门,赐其锦器。

李宗闵为集贤大学,太和九年五月进《五常传》,赐宗闵等九人锦采、银器有差。

周田敏为国子祭酒。广顺三年,献印版《九经》,书《五经》文字,太祖优诏嘉之,赐袭衣、缯采、银器,又赐司业赵铢袭衣缯采。

 {{ anno.na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