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邦计部 俸禄
国非贤,不孪头,呛蟛皇彻畔日。芡豕偕杈,臃奖叵日,位位定,然后制禄。三代相水,公官倍于古。《周官》太宰以八柄驭群官,其二曰禄。秦、汉而下,命秩尤众,差定名数以月受,俸下足以代耕,上足以行义,斯经世之令典,官人之达道,虽百代孰能易哉?若乃上无虚授,下无虚受,赏之以礼,报之以功,使贤者无家食之叹,居官绝素餐之讥。《传》曰:「行爵出禄,必当其位」。斯之谓至治矣。
周武王初定天下,更立公、侯、伯、子、男凡五等。诸侯之上大夫卿下大夫、上士、中士、下士,凡五等。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不能五十者不达于天子,附于诸侯,曰附庸。天子之三公之田视公侯,天子之卿视伯,天子之大夫视子、男,天子之元士视附庸皆象星辰之大小也。不达,谓不列朝会也。附庸者,以国事附于大国,未能以其名通也。视,犹比也。元,善也。善士,谓命士也。此比殷所因夏爵三等之制也
,制农田百亩。百亩之分,上农夫食九人,其次食八人,其次食七人,其次食六人。下农夫食五人。庶人在官者,其禄以是为差农夫皆受田于公田,肥硗有五等,收入不同也。庶人在官者,谓府史之属官长所除,不命于天子国君者。分或为粪
。诸侯之下士视上农夫,禄足以代耕也。中士倍下士,上士倍中士,下大夫倍上士,卿四大夫禄,君十卿禄。次国之卿三大夫,禄君十卿禄。小国之卿倍大夫,禄君十卿禄此班禄尊卑之差
。诸侯之下士禄食九人,中士食十八人,上士食三十六人,下大夫食七十二人,卿食二百八十八人,君食二千八百八十人。次国之卿食二百一十六人,君食二千一百六十人。小国之卿食百四十四人,君食千四百四十人。次国之卿命于其君者,如小国之卿天子之大夫为三监,监于诸侯之国者,其禄视诸侯之卿,其爵视次国之君,其禄取之于方伯之地。方伯为朝天子皆有汤沐之邑于天子之县内视元士给斋,戒自洁清之用,汤沐用燔
。
汉高帝时,因秦官号有御史大夫,秩中二千石有两丞,秩千石。博士秩比六百石。廷尉有正左右监,秩皆千石。太子门大夫、庶子秩皆六百石,先先或作洗
,马秩比谒者。是时三公号称万石,其奉月各三百五十斛。中二千石者,月各百八十斛,二千石者百二十斛。比二千石者百斛,千石者八十斛,六百石者七十斛,比六百石者六十斛,四百石者五十斛,比四百石者四十五斛,三百石者四十斛,比三百石者三十七斛,二百石者三十斛,比二百石者二十七斛。百石者十六斛,斗食十一斛。佐史奉八斛。
文帝二年,置一丞相,有两长史,秩千石。
武帝建元三年,置期门仆射,秩比千石。
元狩五年,置部刺史,秩六百石。
太初元年,更名中大夫为光禄大夫,秩比二千石,太中大夫秩比千石。又更名郎中令为光禄勋,大行令为大鸿胪,大农中尉为执金吾。自太常、光禄、卫尉、太仆、太理、鸿胪、宗正、司农、少府、执金吾皆中二千石,丞皆千石。又更右内史为京兆尹,左内史为左冯翊,都尉为右扶风。自太子太傅、将作、少府、詹事将行皇后卿即大长秋也
,典属国水衡都尉、左冯翊、右扶风,皆秩二千石。丞,六百石。是时司隶、城门、中垒、屯骑、步兵、越骑、长水、胡骑、射声、虎贲、射士、校尉,秩皆二千石,奉车都尉、驸马都尉秩比二千石,前后左右将军长史秩千石。又有议郎、中郎、侍郎、郎中,皆无员,多至千人。议郎、中郎秩比六百石。侍郎比四百石,郎中比三百石。中郎有五官、左右三将,秩皆二千石。郎中有车、户、骑三将主车曰车郎,主户卫曰户郎。《汉仪注》,郎中令主郎中,左右车将主左右车郎。左右户将主左右户郎也
,秩皆比千石。谒者秩比六百石,有仆射谒,请也,白也。仆,主也
,秩比千石。郡守秩二千石,有丞。边郡又有长史,秩皆六百石。郡尉秩比二千石,有丞,秩皆六百石。县令、长万户以上为令,秩千石至六百石。减万户为长秩,五百户至三百石皆有丞、尉,秩四百石至二百石,是为长吏吏,理也。主理其县内
,百石以下有斗食《汉官名秩簿》云:「斗食月俸十一斛,佐史月奉八斛。一说,斗食者,岁俸不满百,而计日而食一斗二升,故云斗食也。
宣帝地节二年,置西域都护,有副校尉,秩比二千石。帝又令中郎将、骑都尉监羽林,比二千石。
三年,置左右廷尉,平秩皆六百石。
神爵三年八月,诏曰:「吏不廉平,则治道衰。今小吏皆勤事而奉禄薄,欲其毋侵渔百姓,难矣。其益吏。百石以下奉十五若食一斛则益五斗
。
元帝初元元年置。戊巳校尉有丞、司马各一人,候五人,秩比六百石。
成帝阳朔二年,除八百石、五百石秩除八百,就六百,除五百,就四百也
。
绥和元年,大司马、大司空禄比丞相、更部刺史名牧,秩二千石。二年,益吏三百石以下俸。凡比二千石以上年老致仕者,参分故禄与之,终其身参,音三。其时亦有俸钱之差,但本史不具耳。故元帝时,贡禹上书曰:「臣为谏大夫,秩八百石,俸钱月九千二百,廪食太官。又拜为光禄大夫,秩二千石,俸钱月万二千,禄赐愈多,家日以益富」。
。
哀帝元寿二年,大司马有长史,秩千石。
平帝元始元年,更名虎贲郎,置郎中将,秩比二千石。后汉光武建武二十六年,增百官俸,有千石以下减于西京。旧制,六百石以下增于旧秩。是时太傅太尉府长史一人千石,东西曹掾比四百石,馀掾比三百石,属比二百石,故曰公府掾,比古元士三命者也。或曰:汉初掾史辟,皆上言之,故有秩比命士。其所不言,则为百石属。其后皆自辟除,故通为百石《汉旧注》曰:「公令史百石,自中兴以后,注不说石数」。
。司徒、司空府长史、千石、大将军府长史、司马,皆千石。从事中郎,六百石。其领军皆有部曲。大将军营五部,部校尉比二千石,军司马比千石。部下有曲,曲有军候,比六百石。曲下有屯
屯
,长比百石。太史令六百石,丞三百石。博士祭酒六百石,博士比六百石。太祝令、太宰令、太子令、高庙令、世祖庙令、陵园令、每陵食官令、太卜令皆六百石。五官中郎将及左右中郎将、虎贲中郎将、羽林中郎将皆比二千石。五官及左右虎贲中郎比六百石。五官左右虎贲侍郎比四百石,五官左右虎贲郎中比三百石,左右仆射左右陛长比六百石,节从虎贲,比二百石。羽林郎比三百石。羽林左右监、六百石、奉车都尉、驸马都尉比二千石,骑都尉、二千石,光禄大夫比二千石,太中大夫、千石、中散大夫、谏议大夫、议郎、常侍谒者皆六百石,谒者仆射比千石。其给事谒者四百石、灌谒者郎中,皆三百石,公车司马令、南北宫卫士令、左右都候、左右式道中候、左右较令,百军中候考功令、车府令、未央厩令六厩令同
。廷尉正、左监、右平鸿胪、大行令公、主家令、太仓令、平准令、道官令、廪牺令、太医令、太官令、守宫令、上林苑令、黄门及黄门令、掖庭。今永巷令、御府令、祠祀令、钩盾令、中藏府令、内谒者令、尚方黄门穴从仆射、符节令、武库令,皆六百石。公主家丞、三百石、濯龙监、直里监、宦者丞、从、丞、黄门署长、玉堂署长丙署长,皆四百石。永巷长比四百石,宦者比三百石,永巷郎中、三百石,中黄门比百石。侍中比二千石,中常侍、千石宦者无员,后增秩比三千石
。黄门侍郎,六百石。尚书令、御史中丞、千石尚书、治书侍御史、六百石,左右丞、侍郎、四百石。尚书令史、符节令史,二百石。兰台令史,六百石。执金吾、太子太傅、太常、光禄、卫尉、太仆、廷尉、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诸卿,皆中二千石丞,千石。太子少傅、将作大匠、二千石、太子家令、太子仆千石、太子门大夫、中庶子仓令、食官令,六百石。洗马比六百石。太子厩长、中盾比二千石,丞比六百石。令、相千石。丞、尉四百石,其六百石。丞、尉三百石。长相四百石及三百石,丞、尉皆二百石。诸侯、公主家丞秩皆比二百石。诸边鄣塞尉、诸陵校尉、长皆二百石。有常例者不署秩。司隶校尉比二千石,京都尹、郡太守、二千石属国都尉、使、匈奴中郎将、护乌桓校尉、护羌校尉比二千石,州刺史六百石。每县邑道大者,置令千石。其次六百石,其次置长四百石,其次三百石。侯国之相亦如之前汉雒阳令秩千石丞及孝廉左右尉四百石
,乡三老、游徼百石乡户五千则置有秩
。皇子封王,其郡为国王,传相皆二千石。
殇帝延平元年中,二千石俸月钱九千,米七十二斛,二千石,钱六千五百,米三十六斛,比二千石,钱五千,米三十四斛,千石,钱四千,米三十斛,六百石,钱三千五百,米二十二斛,四百石,钱二千五百,米十五斛,三百石,钱二千,米十二斛。二百石,钱一千,米九斛百石,钱八百,米四斛八斗。大将军、三公,腊赐钱各二十万,牛肉二百斤,粳米百斛将进侯以下各有差
。立春之日,遣使者赐文官司徒、司空帛三十疋,九卿十五疋,武官太尉、大将军各六十疋,执金吾、诸校尉各三十疋。武官,倍文官也。
桓帝延熹三年九月,诏无事之官,权约俸丰年如故。献帝建安八年,颁赐三公下金帛,繇是三年一赐,以为常例。
晋武帝泰始三年九月,诏曰:「古者以德诏爵,以庸制禄,虽下士犹食上农,外足以奉公忘私,内足以养亲施惠。今在位者禄不代耕,非所以崇化之本也。其议增吏俸」。
太康元年平吴之后,定官品第一至第九,各以贵贱占田,品第一者占五十顷,第二品四十五顷,第三品四十顷,第四品三十五顷,第五品三十顷,第六品二十五顷,第七品二十顷,第八品十五顷,第九品十顷。又得荫人以为衣食客及佃客,品第六以上得衣食客三人,第七、第八品二人,第九品及举辇、迹禽、前驱、繇基、强弩、司马、羽林郎、殿中穴从虎贲、殿中虎贲、推持斧、武骑、虎贲、持胙ù踊㈥诿中虎贲武士一人。其应有佃客者,官品第一第二者佃客无过四十户。第三品三十五户,第四品三十户,第五品二十五户,第六品二十户,第七品十五户,第八品十户。第九品五户。其佃、憬、杂氪、蠹伊、糠帧。
简文帝咸安二年三月,诏曰:「往者事故之后,百度未充,群僚常俸,并皆寡约,盖随时之义也。然退食在朝,而禄不代耕,非经通之制。今资储渐丰,可筹量增俸」。宋高祖永初元年六月,诏曰:「百官事殷俸薄,禄不代耕,虽国储未丰,要令公私周济。诸供给等减半者,可悉复旧。六军见禄租,可不在此例。其馀官僚,或自本俸素少者,亦畴量增之」。
二年二月,制中二千石加公田一顷。
文帝元嘉二十七年正月,制:「交、宁二州假收郡县俸禄,听依台除。
二月,以军兴,减百官俸三分之一。
三月,淮南太守诸葛阐求减俸禄同内百官,于是州及郡县丞尉并悉同减。
孝武大明二年正月,复郡县田秩并九亲俸禄。
四年十月,制郡县减禄,并先充公限。
五年五月,制帝室期亲,官非禄官者,月给钱十万。
八月,制:方镇所假白,收郡县年限,依台除禄三分之一,不给送。
六年二月,复百官禄。
前废帝永光元年二月,减州郡县田禄之半。
明帝泰始五年六月,以军兴已来,百官断俸,并给坐食。
南齐武帝永明元年正月,诏:「经邦之寄,刈瘦懊袷,卦踪郝桓,怯谐W纪,以边虞告警,故沿时损益。今区饶晏,庶绩咸熙,忠勤简能,宜加优奖。郡丞尉可还田秩又云:齐氏众官有僮恢役,而不详其制」。
。
七年正月,诏曰:「诸大夫年秩隆重,禄力殊薄,岂所谓下车惟旧,趋桥敬老?可增俸评给见役」。
八年十二月,诏:「尚书丞郎职事繁剧,┰俸未优,可量增赐禄」。
十年正月,诏增内外有务众官禄俸。
明帝建武三年闰十二月,诏:「今岁不须光新,可以见钱为百官供给」。
东昏侯永元元年正月,诏三品清资以应食禄者,二亲或祖父母年登七十,并给见钱。
梁高祖天监初,定九品令。帝于品下注:一品秩为万石,第二、第三品为中二千石,第四、第五品为二千石。大通元年正月,诏曰:「朕思利兆民,惟日不足,气象环周,每弘优简。百官俸禄,本有定数。前代以来,皆多评准。顷者因循,未遑改革。自今以后,可长给见钱,依时放出,勿令逋缓」。
太清末,侯景之乱,国用尝褊,京官文武月别唯得廪食,多遥带一郡县官而取其禄秩焉。扬、徐等大州比令、仆州督王畿理在建康,徐州督重镇京口,并外官刺史最重者,尚书令、仆射官品第三
,宁、桂等小州比参军班宁州理建宁,今隳峡す,鹬堇硎及步,窨げ⒂胪夤俅淌纷钋吒参军官品第六
,丹阳郡、吴郡、会稽等大郡同太子詹事、尚书班丹阳理建康、吴郡、会稽即今郡,并列郡重者,詹事、尚书官品第三
,高源、晋康等小郡王班而已高源、晋康即今郡,并列郡军轻者。梁武帝定九品后,其内官吏为十班,以班多者为贵。同班者即以居下为劣,则兴品第高下不论,当是其时更以清浊为差耳。本史既略,不可详焉
,大郡六班,小县两转,方至一班。其州郡禄米绢布丝绵,当处转台传仓库,若给刺史令等,先准其所部文武,名物多少,繇敕而裁。凡如禄秩,既通所部兵士给之,其家得盖少。诸王诸主出阁就第,婚冠所须,及衣裳服食,希并酒米鱼鲜香油纸烛等,并定官给之。王主固阃,饴徽吓桓,解任还京,仍亦公给。
后魏孝文太和八年六月,诏曰:「置官班禄,行之尚矣。周扬礼有食禄之典,二汉著受俸之秩。逮于魏、晋,不聿稽往宪,以经纶治道。自中原丧乱,兹制中绝,朝政因循,未遑鸶碾,抻兰四方求民之瘼,夙兴昧旦,至于忧勤。故宪章旧典,以班俸禄,罢诸商人以简民事。户增调三疋,愣斛九斗,以为官司之禄。均预调为二疋之赋,即兼商用,虽有一时之烦,终克永逸之益。禄行之后,赃满一疋者死。变法改度,宜为更始。其赦天下,与之惟新」。初临淮王他奏求,依旧断禄。文明太后令召群臣议之。中书监高闾表曰:「天生蒸民,树之以君。明君不能独理,必须臣以作辅。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故车服有等差,爵命有分秩。德高者则位尊,任广者则禄重。下者禄足以代耕,上者俸足以行义。庶民均其赋,以展奉上之心。君王聚其财,以供事业之用。君班其俸,垂惠则厚,臣受其禄,感恩则深。于是贪钱之心止,竭效之诚笃。兆庶无侵削之烦,百辟备礼容之美。斯则经世之明典,为治之至术。自尧、舜已来,逮至三季,虽优劣不同,而斯兹弗改。自中原运否,天下幅裂,海内未一,民数耗减,国用不充,俸禄遂废。此则事出临时之宜,良非长久之道。大魏应期绍祚,昭临万方,九服既和,八表咸谧。二圣钦明文思,道冠百代,动遵礼式,稽考旧章,准百王不易之胜法,述前圣利世之高轨。置立邻党,颁宣俸禄,事设令行,于今已久。苛慝不生,上下无怨。奸巧革虑,耜炀心,利润之厚,同于天地。以斯观之,如何可革?又洪波奔激,则堤防宜厚。奸悖充斥,则禁网须严。且饥寒切身,慈母不保其子。家给人足,礼让可得而生。但廉清之人,不必皆富,丰财之士,未必悉贫。今始其俸,则清者足以息其滥窃,贪者足以感而劝善。若不班禄,则贪者肆其奸情,清者不能自保。难易之验,灼然可知。如何一朝便欲去俸?淮南之议,不亦谬乎?」帝从闾议。
十月,诏曰:「俸制已立,宜时班行。其以十月为首,每季一请」。于是内外百官受禄有差。
九年二月,制皇子封王者皇孙及皇曾孙绍封者、皇女封者岁禄各有差。
十月,诏均给天下民田。诸宰人之官,各随近给公田,刺史十五顷,太守十顷,治中、别驾各八顷,县令、郡丞六顷,更代相付,卖者坐如律。
十年十一月,议定民依户给俸。
十八年十二月,诏:「王、公、侯、伯、子、男开国食邑者,王食半,公三分食一,侯、伯四分食一,子、男五分食一。
十九年五月,减压俾灰、造瓯熬国之用。
孝明以延昌四年即位,先是孝文时,以军国多事,用度不足,百官之禄,四分减一。及帝即位,侍中、领军将军于忠既擅权,欲以惠泽自固,乃悉复所减之禄。
东魏孝静天平二年十二月,诏文武百官量事各给禄。
北齐文宣天保七年十一月,制刺史,今尽行兼不给晃、锸、鞘、惫,僦纫黄、访克臧。税、亳猓ǘ百疋为一秩。)从一品,七百疋百七十五疋为一秩
,二品六百疋百五十疋为一秩
。从二品五百疋百二十五疋为一秩
,三品四百疋百疋为一秩
。从三品、三百疋七十五疋为一秩
,四品二百四十疋六十疋为一秩
。从四品、二百疋五十疋为一秩
,五品百六十疋四十疋为一秩
。从五品百二十疋三十疋为一秩
,六品百疋二十五疋为一秩
。从六品八十疋二十疋为一秩
,七品六十疋十五疋为一秩
,从七品四十疋十疋为一秩
,八品三十六疋九疋为一秩
,从八品三十二疋八疋为一秩
,九品二十八疋七疋为一秩
,从九品二十四疋六疋为一秩
。禄率一分,帛一分以粟一分钱事繁者优一秩平者守本秩,闲者降一秩。长兼、试守者,亦降一秩。非执事不朝拜者,皆不给禄。州郡制禄之法,刺史、守令下车,各前取一时之秩。上上州刺史岁秩八十疋,与司州牧同。上中、上下各五十疋为差。中上降上下百疋,中中及中下亦以五十疋为差。下上降中下百疋,下中下下亦各五十疋为差。上郡太守岁秩五百疋,降清都尹五十疋,上中上下各以五十疋为差。中上降上下四十疋,中中及中下各以三十疋为差。下上降中下四十疋,下中下下各以三十疋为差。上上县岁百五十疋,与邺,临漳、成安三县同。上中上下各以十疋为差。中上降上下三十疋,中中及中下各以五疋为差。下上降中下二十疋,下中下下各以十疋为差。州自长史下逮于史吏,郡县自丞以下逮于掾佐,亦皆以帛为秩。郡有尉,减丞之半,皆以其所出尝调课给之。自一品以下至流外勋品,各给事力,一品至三十人。流外勋品或以五人为等,或以四人、三人、二人、一人为等,繁者加一等,平者守本。力颜、呓、狄、坏戎、钪荽淌肥亓钜、韵慢患傲皆听敕,乃给其怀。鏊部之人,一皇渚钍八疋,簧、矸、胖则白直充。
武成河清四年,以年悴坏,勤减百官食廪各有差。后周太祖为西魏相,创制六官禄秩,下士百二十五石,中士以上至于上大夫各倍之。上大夫是为四千石。卿二分,孤三分,公四分,各益其一。公因盈数为万石。其元秩百二十石,八秩至于七秩,每二秩六分而下各去其一,二秩一秩,俱为四十石。釜颁禄,亲年之上,下亩至四。凡为上年,上年颁其正。三釜为中年,中年颁其半。二釜为下年,下年颁其一。无年凶荒不颁禄。
武帝保定二年四月,诏曰:「比以寇难犹梗,九州未一,文武之官立功效者,虽锡以茅土,而未给租赋。诸柱国等勋德隆重,宜有优崇,各准别制,邑户听寄食他县」。
隋高祖开皇元年十月,颁新令,自诸王已下,至于都督,比给永业田各有差,多者至一顷,少者至四十亩。京官又给职分田,一品给五顷,每品以五十亩为差,至五品则为田三顷,六品二顷。其下每品以五十亩为差,至九品为一顷。县官亦各有职分田。是时京官正一品禄九百石,其下每以百石为差,至正四品是三百石。从四品二百五十石,其下每以五十石为差,至正六品,是为百石。从六品九十石以下,每以十石为差,至从八品,是为五十石。食封及官不判事者,并九品,皆不给禄,其给皆以春秋二季。刺史、太守、县令则计户而给禄,各以户数为九等之差。大州六百二十石,其下每以四十石为差,至于下下,则三百石。大郡三百四十石,其下每以三十石为差。至于下下,则百石大县一百四十石,其下每以十石为差,至于下下,则六十石,其禄唯及刺史二佐及郡守、县令。
八年五月,仆射高ψ嘀钪菸蘅蔚骷坝锌蔚髦莨芑,数少者官人禄力,乘前已来,尝出附近之州,但判官本为收人,役力理出所部,请于所管户内计户徵税。从之。
唐高祖初为隋相国,罢外官给禄,每十斛给地二十亩。
武德元年十二月,因隋制,文武官给禄正一品七百石,从一品六百石,正二品五百石,从二品四百六十石,正三品四百石,从三品三百六十石,正四品三百石,从四品二百六十石,正五品二百石,从五品一百六十石,正六品一百石,从六品九十石,正七品八十石,从七品七十石,正八品六十石,从八品五十石,正九品四十石,从九品三十石并每年给
。诸给禄者,三师、三公及太子三师三少,若在京诸司文武官职事九品以上并左右千牛备身左右太子千牛,并依官给。其春夏二季春给,秋冬二季秋给凡京文武官,每岁绐禄总五千万一千五百三十三石二斗,自至德之后不给
。其在外武官九品以上,准官皆降京官一等给。其文武官在京官上者则不降诸给禄应给等者,正、从一品各以五十石为一等,二品、三品皆以三十石为一等,四品、五品皆以二十石为一等,六品、七品皆以五石为一等,八品、九品皆以二石五斗为一等
。其俸钱之制,京司诸官初置公廨,令行署及番官兴易以充俸。又制内外官各给职分田:京官一品十二顷,二品一十顷,三品九顷,四品七顷,五品六顷,六品四顷,七品三顷五十亩,八品二顷五十亩,九品二顷。雍州及外州官二品十二顷,三品十顷,四品八顷,五品七顷,六品五顷,七品四顷,八品三顷,九品二顷五十亩。其统军府及镇戍、关津之官,又节给量减京司及州县。又各公廨田课其营种,以供公私之费。
太宗贞观二年二月,诏官人得上考给一季禄。
六月,制官人出使,皆廪食妻子。
十二月,诏:「外官新到任多有匮乏,准品计日给粮」。
三年正月,诏官人得上下考,给一年禄。
八年,中书舍人高季辅上表曰:「仕以应务,亦以代耕,外官卑品,犹未得禄,既离乡井,理必贫煎。但妻子之恋贤,达其犹累怀。饥寒之加,夷惠罕全其行。为政之道,期于易从。若不恤其匮乏,难欲俾其清俭,几在末品。中庸者多,正恐巡察岁出切继轨,不能肃其侵渔,何以求其政术?今户口渐殷,仓廪已实,斟量给禄,使得养亲。然后督以严科,责其报效,则庶官毕力,物议斯免。
十年正月,诏有司收内外职田,除公廨田园外,并官收,先给逃还贫下户及欠丁田户,其职田以正仓粟亩率二升给之。
十一年三月,敕:「内外官职田,恐侵百姓,先令官收,虑其禄薄家贫,所以别给地子。去岁缘有水旱,遂令总停。如闻卑官颇难支济,事须优恤,使得自资。宜准元敕,给其地子」。
十二年三月,谏议大夫褚遂良以武德已后,国家仓库犹属虚,应京官料钱并给公廨本,令当司令史、番官兴易给利,计官员多少分给。乃上疏曰:「为政之本,在于择人,不正其源,遂差千里。汉家以明经拜职,或四科辟召,必择器任使,量才命官。然则市井子孙,不居官吏。大唐制令,宪章古昔商估之人,亦不居官位。陛下近许诸司令史捉公廨本钱,诸司取此色人,号为捉钱令史。不简性识,宁论书艺,但令身能估贩家足赀财,录牒吏部,即依补拟。大率人捉五十贯已下四十贯已上,任居市肆,恣其贩易,每月纳利四千一百年,凡输五万,送利不违,年满受职。有国家者,尝笑汉代卖官。今开此路,颇类于彼。在今七十馀司,大率司引九人,更一二载,后年别即有六百馀人输利受职。伏惟陛下理致升平,任贤为政,或文学高第,或诸州进士,皆策同片玉,经若悬河。奉先圣之格言,慕昔贤之廉耻,拔十取五,量能授官。然犯禁违公,辄罗刑法,况乎捉钱令史,主于估贩,志意分毫之末,耳目厘肆之闻,输钱于官,以获品秩,荏苒年岁,陛下能不用之乎?此人习于性成,惯于求利,苟得无耻,莫蹈廉隅,使其居职,从何而可?将来之弊,宜绝本源。臣每周游人间,为国视听,京司僚庶,爰及外官,异口同辞,皆言不便。伏愿敕朝臣遣其详议」。帝纳之。是月,敕并停改署胥士七千人,以诸州上户充准防ト例,输课二年一替,计官员多少分给。
十八年三月,复京官职田,以京兆及岐、同、华、朔、万等州空闲地及陂泽堪佃食者充之。
二十一年二月,令在京诸司依旧置公廨,给钱充本,置令史、士等,令回易纳利,以充官人俸。
二十三年九月,敕诸王并宜食一千户封。
高宗永徽元年四月,废京官诸司捉钱士,其官人俸料,以诸州租脚充。
八月,诏文武五品以上解官充侍者,宜准致仕例,每给以半禄,并赐缣帛。
麟德二年八月,诏文官五品已上,同武职班给仗身,以掌闲幕士充之。咸亨元年四月十二日停给。
乾封元年八月,诏:「京文武官应给防阁、庶仆俸料,始依职事品,其课及赐,各依本品。凡京文武正官,每岁供给俸食等钱总十五万二千七百二十贯,员外官不在此数。外官则以公廨田收及息钱等尝食公用之外充月料,先以长官定数。其州县少尹、长史、司马及丞,各减长之半。大都督府长史、副都督、别驾及判司准上佐,以职田数为加减。其参军及博士、判试,判司、主簿、县尉、丞各三分之一。诸内外员同正员者,禄料赐会食料,一事以上并同正员。其不以同正员者,禄赐食料亦同正员,馀各给半。职田并不给。自乾元之后,以常赋不给,内外官俸禄各减其半矣。内供俸及里行不带本官者,禄俸食料。防ト、庶仆一事以上,并同正官。带官者,听从多处给。若带外官者,依京官给。诸简较及判试、知试等官不带内外者,料度一事以上,准员外官同正员例给。若简较及判试之处,正官见阙者,兼给杂用。其职田不应入正官者亦给。其侍御史、殿中及监察御史、知、试,并同供俸里行例。仪凤三年八月,诏:「廪食为费,同资于上农。岁俸所颁,并课于编户。因地出赋,则沃瘠未均。据丁收物则劳逸不等,俾之富教,其可得乎?永念于斯,裁怀鸫慈,缥盼奈淠,谕夤、儆Ω、俸料课钱及公廨、料度、封户、租调等,远近不均,贵贱有异,输纳简选,事甚艰难。运送脚钱,损费实广,公廨出举,回易典吏,因此侵渔。抚字之方,岂合如此?宜令王公已下百姓已上,率口出钱,以充防ト、庶仆、邑士、白直、折冲府仗身,并封户内官人俸食等料,既依户次,贫富有殊,载详职务繁简,不类率钱给用,须有等差,宜具条例,并各逐便」。
中宗神龙二年七月,制功臣逯拘、屈突通、萧胬罹盖厥灞Τに、锼车铝、鹾牖、宇文士及钱九陇、程知节、庞卿恽、窦琮、苑君稣、吕钭雍、驼牌礁哒殴、瑾、梁雒仁安啡是匦、惺Χ、拦虑、洧闼、斩ǚ嚼畎苍吨H侍┒啪、绰、李孟尝等二十六家所食实封,并依旧给。景龙二年九月,敕:「诸色应食实封家户,一定已后,不得辄有移改」。
三年十月,敕:「应食封邑者一百四十馀家,应出封户凡五十四州,皆天下膏腴物产。其安乐、太平公主封,又取富户,不在捐免限,百姓著封户,甚于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