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沓藏书

卷五十四

○帝王部 尚黄老第二

唐玄宗天宝元年正月甲寅,陈王府参军田文秀上言曰:「玄元皇帝降见于丹凤门之通衢,告锡灵符,在尹喜故宅,帝遣使旁求于函谷故关令尹喜台西一百三十步发之而得。时文武百官及宗子僧道咸上表,以符瑞感通,韫匮真宝,潜应年号,先天不违,愿崇徽号,光昭典礼。累表入帝,固辞不受。壬申,乃下制曰:「神之降休,礼无不阌。姥札潇氡,卦诠亲朕。粤自君临,载弘道教,崇清净之化,畅玄元之风,庶乎泽及苍生,时臻寿域,积以岁月,未尝懈怠。岂谓微诚感通,烈祖降见,乃昭灵命,是袭宝符,因而求之,应言而获,亦既至止,果表殊徵,谅惟秘词,不可详说。然邦国大庆,何以过焉。是知神仙所缄,造化同固。爰初有待,经韫匮而多时。潜应改元,若符契之相合。景福攸介,祗畏良深。而群官宗室,抗疏于外,元良诸子,屡请于中,逮夫缁黄,兼彼耆老,以至恳诚不已,前后相仍。愿加天宝之名,用易开元之号,顾惟菲薄,曷以当之。然则玄元在乎钦承,人心难以推拒,顺天从众,义协至公,敬依所请,实用多愧。斯盖上玄厚载,爰及百神,孚佑效灵,协于睿祖,幽赞惟新之历,克彰永代之祥。宜遵记典,式陈昭报,以来月十五日谛元皇帝庙。

二月乙酉,置玄元皇帝庙。辛卯,亲享玄元皇帝于新庙,京城断屠宰。是月,诏史记古今人表,玄元皇帝升入上圣。

三月丙申,追号庄子为南华真人,所著书为《南华真经》。庚子,帝曰:「庄子号曰南华真人,其文列庚桑,宜令中书门下更讨论闻奏」。宰臣李林甫等奏曰:「庄子既号南华真人,文子请号通玄真人,列子号冲虚真人,庚桑号洞虚真人,其数子并望,随号称经」。从之。门下侍郎陈希烈奏曰:「臣伏见今年二十日,恩制以庄子号南华真人书曰南华真经。然真经所说,皆理身之要,发明奥义,有十万玄言。祖述道经,含五千微旨。昔常侍讲,跪演经文,至于七篇。陛下顾谓臣曰:其篇有养生主,已悟长年之术。其次有德充符,岂无非常之应?臣稽首对曰:陛下德充于内,符应于外,发言之后,必有大庆以应之。后篇之中,所谓应帝王之篇是也。今玄元皇帝果降灵符,彰宝祚无疆之福,含真人知来之旨,尊以称谓,陈其象设,希代之礼,旷古未闻。臣于此经宿愿,深重受持,读诵三十馀年,作礼焚香,庶俾神化,获逢殊庆,倍百常情。特望宣付史官,以昭灵应」。许之。

四月戊寅,诏曰:「化之原者曰道,道之用者为德,其义至大,非圣人孰能章之。昔有周季年代,与道丧我。烈祖玄元皇帝乃发明妙本,汲引生灵,遂著玄经五千言,用救时弊,义高象系,理贯希夷,非百代之能俦,岂六经之所拟承。前习业人等,以其卷数非多,列在小经之目,抽言奥旨,称谓殊乖。自今已后,天下应举,除崇玄学士外,自馀所试《道德经》宜并停。仍令所司更详,择一小经代之。其道经为上,经德为《下经。庶乎道尊德贵,是崇是奉,凡在遐迩,知朕意焉」。戊子,命有司定玄元庙告享所奏乐。太常奏降神用《混成》之乐。从之。

六月,制曰:「大道先于两仪,天地生于万物,是以圣哲之后,咸竭其诚。今后应缘国家致命表疏、簿书及所试制策文章一事已上语指道教之词,及天地乾坤之字者,并一切半阙,宜宣示中外」。

九月,诏两京玄元庙改为太上玄元庙,天下准此。

十月,诏曰:「善利万物,莫先乎大道。孚陶资实,赖于尊经。朕每念黎庶,无忘惠养,常冀尽登富寿之域,永无冻馁之虞。所以去年具有处分,令天下诸观转本际仙经。逮至今秋,果闻有岁,自非大圣昭应,孰臻于此。宜令天下道士及女道士等,待至今岁转经讫,各于当观设斋庆赞,仍取来年正月一日至年终已来,依前转本际经,兼令讲说。其所设斋度庆,亦宜准此。庶使远近蒙福,如朕意焉」。

二年正月,追尊玄元皇帝为大圣祖玄元皇帝,两京崇玄学改为崇玄馆,博士为学士,助教为直学士,更置大学士员。又义阳郡筑玄元皇帝宫,获玉石真人献之。

三月,亲祠玄元皇帝庙,追尊远祖。制曰:「庇生人者必崇于大道,受成命者实赖于前烈。恭惟大圣祖玄元皇帝,道光太极,首出混元,弘敷妙门,广运真化。虽乘时御气,既超铎渡,锨宥储祉,发祥每孚,天独匆犰,裎冶υ烁,劳痘侍欤?爰自创业,迨于兹岁,频彰嘉贶,屡睹真容,使夫天清地宁,物阜人庶,六气时若,四夷来王,皆圣祖之感也,至道之应也。成功不宰,岂假于强名。降福无疆,敢忘于昭报。是用荐徽号,增礼册,蠲洁以尽敬,躬亲以致诚。意既昭格,良深感庆,宜因展事,更广扬名。夫圣人之生,乃先天地,应变无体,其德犹龙。虽宜宜之中,初不知谁之子,而诞灵之后,亦必有先。圣祖父母著在图谍母益寿氏已崇徽,号曰先天太后父。周正御大夫敬追尊为先天太皇,仍于谯郡置庙。自馀事已上,准先天太后庙例。且圣祖所理,本在诸天,将欲降灵,固宜取象。况惟帝号,岂可名宫?其玄元宫宜为太清宫,西京改为太清宫,东京改为太微宫,天下诸郡改为紫极宫。两京宫内道士,取先抽有道行者一七人,自馀于新度人中简择取添,满三七人为定额,仍各赐近城、庄园各一所,并量赐奴婢等。其道士女道士,先令司封检校,不须更隶宗正寺。所置崇玄署宜停。古人制礼,祭用质明,义既取于尚幽,情实缘于既殁。我圣祖湛然常在,为道之宗既殊有尽之期,须展事生之礼。自今已后,每圣祖宫有昭告,宜改用卯时已前行礼。朕深惟复朴,将致无为。常恐至理难明,玄风未畅,不有时习,焉能化成。自今已后,每至三元日,宜令崇玄馆学士讲道德、南华等诸经,群公百辟,咸就观礼,庶使轩冕之士,尽弘南郭之风。寰海之内,咸为大庭之俗。其崇玄馆大学士宜赐物一百疋,学士赐六十疋,直学士四十疋,宫内先配住道士各二十疋,宣布中外,令识朕怀。初,太清宫咸命工人于太白山采白石为玄元圣容,与玄宗圣容侍立于玄元右,皆依王者衮冕之服,绘采珠玉为之。

五月,苏州刺史郑长裕奏:「新作玄元皇帝宫有九井,自然罗列,在宫院内,差池阶宇,洞彻常盈,汲用不竭,宛合谯宫九井之数。望宣付史馆,颁示天下」。从之。

九月,谯郡紫极宫宜准西京为太清宫,先天太皇及太后庙亦并改为宫。

三载三月,两京及天下诸郡于开元观、开元寺以金铜铸,帝等身天尊及佛各一。

四载正月甲子,帝于内道场为兆庶祈福。亲撰黄素文登坛,其文腾空,自飞上天。空中有言曰:「圣寿延长」。丁卯,皇太子诸王上表贺曰:「今月六日,伏见陛下昭告上帝,阴骘下民,勤恤苍生,克成黄素。况灵丹神合,秘药天成,聿修增坛,奉以行事,肃恭展礼,飞章腾踊而入阈榭。沼醒允,ナ倭槌ざ,象岳休塘,楦锌豕盼。次欧望宣示朝廷,录付史馆,手诏报曰:顷以献岁亲祠百灵,岂精至之上昭,而祯祥之屡应,神言报休徵之庆,黄素飞愫褐间,皆宗社降灵,福流寰宇,岂予微感,独能致之所请宣示朝廷,光于史册者依。

二月辛未,中书门下奏曰:「臣等昨十二日因奏事亲奉德音。朕以正月甲子日为万姓祈福,初登坛时,疾风甚劲,及行事之际,则恬然清谧。又朕亲撰黄素文,置坛所案上,竭诚陈请,须臾腾空,飞上空中,忽闻有言,报朕休徵,论苍生福庆,及行礼事毕,又风起如初。朕近于嵩山所炼药成,其时亦置于坛侧。及夜左右方欲收药,又空中闻语。诸灵官虽已赴大同殿,其药且未须收,此自监守言声甚厉,其左右祗承及道士等闻者莫不惊悚,以达曙之后,乃收其药。朕为苍生,祈福有此,殊应与卿等同庆者。臣闻上天之载,虽曰无声,圣人所感,必将有应。陛下精诚契道,深仁被物,亲祈介福,用济群生。法事既陈,疾风旋止。圣词上告,秘录腾飞,遂降神言,屡呈昭应。始则孚滔峦帘,ㄇ庶之和平,终乃垂言,饬榈け砘,势陟锻蛞。谌、颂所接,神休莫逾。希微之地,屡有昌言感应之功。不惟幽赞,殊祥,特异振古未闻,谅天意之合符,岂山声之足比。无疆之庆,万国同欢,况在微臣,实倍常品。伏望编诸简策,宣示中外」。帝手诏报曰:「朕精修道源,为人祈福,虽则每多昭应,若此之殊祥。岂圣祖揆予之无私,灵真贶我之诚感?遂得休徵之应,出自神言勤请之词,上飞空境,永惟虚薄,何以当兹!然福逮苍生,深为慰也。所请者依。

甲午,崇玄馆学士、门下侍郎陈希烈奏曰:「伏见太清宫道士萧从一云:今日五更,欲于殿上焚香,行至三清门,忽有一片紫愦涌障,录嬗幸斐R衾趾鋈蝗缑,紊硇木,骇见空中,有异人兼仙童玉女,谓从者曰:我是玄元皇帝可报吾孙,汝是上界真人,令侍吾左右。吾潦固旖尘,椭成就讫。长卫言馊晔苊无疆,灾害自除,天下安乐。言讫,随闫便入殿门。谨案,诸道士、学生皆称:今日凌晨于三清门外,见道士萧从一,鞠恭唱喏。三四声有紫慵耙衾,忠剖辈簧⒎。惟陛下处诚奉道福趟,归置玉石真容侍圣祖左右仙药下庆天将助成紫闩腔,惨剖辈簧⒖,罩杏杏锼,报非常言,圣寿之延长,亿万载之无极。伏望宣付史官。帝手诏报曰:缵承丕业,遵修玄训。精诚之至,冀在希夷。寡昧之德,宁期昭应。恭惟圣祖,屡降真容,仙卫接于慵溘凹莼仂短炻贰,S执鸵晕藿之寿,且欣以助成之言。严奉神休,良深祗庆。所请者依。

四月癸巳,诏曰:「尊祖奉先,必在于崇敬。辨仪正礼,所贵于缘情。伏以大圣祖玄元皇帝御气升天,长生久视,体重玄而不测,与元化以无穷,真容屡见,宝符仍集。恭惟孚淌,当沓4姹、忍清宫,行事官,皆具冕服。爰及奏乐,未易旧名。并告献之时,人陈曜<。确鞘律之礼,皆是降生之仪。且真俗殊伦,幽明异数,理有非便,亦在从宜。自今后每于太清宫行礼官,宜改用朝服,兼停祝版。其告献辞及所奏乐章,朕当别自修撰。仍令所司具仪注文奏」。

七月丁巳,蜀郡上言:「道士邓紫虚投龙设醮于江潭,有大蛞病3,ひ、徽、勺、蕴队,纬鑫牟晌,迳有异常,蛞病F渖,稀S钟,星膦惴子敉编诸史册」。从之。乙卯,诏曰:「王者天其祖学,者父其师。义有尊崇,情归孝敬。况我玄宗,道要无名,象先犹龙,莫测昔常。问《礼》烹鲜,有论历代攸尊。永惟重玄众教之父者也。朕缵承圣绪,祗服玄言,乙夜观书,将求于道。虽理归绝学,信无取于筌蹄。然垂代作程,义必存乎文字,俾之大顺,亦合礼经。其坟籍中有载玄元皇帝、南华等真人,犹称旧号者,并宜改正。其馀编录经义等书,亦宜以《道德经》列诸经之首。其南华经》等,不须编在子书,仍即令集贤院审详改定。应旧号并科目讫,具宣付所司,仍颁示中外。

五载正月,太清宫使、门下侍郎陈希烈奏:「昨二日,缘告献大圣祖宿斋,时日抱戴。又今日告限后,有紫愦拥钌掀,鹣蚨南飞,光昭清宫,色盖仙宇,久而不散。

二月,太清宫使、门下侍郎陈希烈奏曰:「谨案高上本纪》,大圣祖玄元皇帝以二月十五日降生,既是吉辰,即大斋之日,请同四月八日佛生日,准令休假一日」。从之。

十二月,巴东郡兴山县之巴东公山有石自开,其中有石堂及天尊仪像,幢盖侍童,皆自然具足。

六载正月,诏曰:「崇我祖训,其惟道门,将以福助生灵,弘拯天下诸观道士等。如闻人数全少,修行多阙,其欠少人处,度满七人,并取三十以上,灼然有道行经业者充。仍令所繇长官精加试练,采访重覆,勿使逾滥度讫,挟名奏闻。其诸观有绝无人处,亦度三两人准此简试」。

七载三月,诏曰:「朕刻意真经,处诚至道。既凭玄逃,牢黔黎,每朝礼三清,则宵衣忘寝。或斋戒一室,则蔬食精专。不以勤躬为俭,务以徇物为心,况于宰杀,尤加恻隐。自今已后,每月十斋日,不得辄有宰杀。又闻闾阎之间,例有私社,皆杀生命,以资宴集。仁者之心,有所不忍,亦宜禁断」。又诏曰:「朕每以道原有属,思竭精诚,经教所在,岂忘崇奉。且宗其道者师其人,行其教者尊其礼。晋琅琊王公府舍人杨真人、言苓军长史许真人、丹阳上计掾许真人,皆道著妙门,感通玄阙,降高真之迹,为上清之宗。后汉张天师教达元和,德宗太上正一之道,幽赞生灵。梁中散大夫贞,白陶先生,高尚尘表,博达玄微,综缉真经,俾傅后学,并令有司审定,子孙将有封植以嗣真也。天师册为太师,贞白册赠太保。其天下有洞宫山,各置坛祠宇。每处度道士五人,并取近山三十户,蠲免租税,差科永供。洒扫诸郡,有自古得道升仙之处。虽先令醮祭,犹虑未周,每处度道士二人。其灵迹殊尤、功应远大者,度三人,永修香火。其茅山紫阳观取侧近百户,太平、崇元二观各一百户,并蠲免租税,差科长充,修葺洒扫。应天下灵山仙迹,并宜禁断。樵采弋猎。如闻山林学道之士,每被搜括。且法之防邪,本有所以,至于宿处妖讹,亡命聚众,诱陷愚人,故令禁断郡县,遂一跗戎鹗,怪恋乐士,不得安居。自今已后,审之清洁,更不得恐动,以废修行。

十二月戊戌,圣神玄元皇帝降见于华清宫之朝元阁,乃改为降圣阁。改会昌县为昭应县,会昌山为昭应山,封山神为玄德公,仍立祠宇,以时祭享。

八载六月,玉芝产于大同殿。先是,太白山人李浑称于金星洞仙人见语老君云,「有玉板石记符,圣上长生久视」。令御史中丞王金共入山洞求而得之。制曰:「握乾图者必禀于元命,宗道本者,允属于强名。是知顺物承天,谅通昭感之德。报功尊祖,贵叶崇高之义。朕祗荷丕业,恭临大宝,何尝不宵衣涤虑,菲食斋心,奉玄圣之垂范,为苍生以祈福。自顷昊穹眷命,至道降休,玉芝再产,真容屡见,嘉应荐来,罔知攸闫。裎叫记阴骘秘牒混成悬,徵造化之源密,纪灵仙之洞庆。崇庆碚盐,朕躬初验,神傅竟彰,天授幽深,异吐既殊于人代朴略,其象固绝于名言。缅觌皇图,钦承道宝,微旨有属,寅畏增深,思申严敬之诚,以崇久大之业。谨上玄元皇帝号曰圣祖大道玄元皇帝,仍以来月五日朕亲奉册礼」。

闰六月丙寅,帝亲谒太清宫,上圣祖玄元皇帝尊号为圣祖大道玄元皇帝。丙辰,诏:「玄宗妙本,实备微言,垂范傅学,将弘治化。朕所以发求道之使,远令搜访,因听政之馀,亲加寻阅,既刊讹谬,爰正简编,必在阐扬,以敦劝道。今内出一切道经,宜令崇玄馆即缮写,分道送诸道采访使,令管内诸郡,转写其官,本便留,采访郡一,大观持诵。圣人垂训,盖先于道。学者宗本必有其师,文宣王与圣祖同时,俱为教首。虽考言比德,理在难名,而问礼叙经,迹彰亲授,恩广在三之义,用崇得一之尊。宜于太微宫圣祖前更立文宣王仪象,与四真人列侍左右。且道降真符,天有成命,藏之于密,则取固名山。彰之以类,则发祥星洞。况灵仙所集,宜表殊休,太白山可封为神应山所繇,四时祭祀。其金星洞改为嘉祥洞,所管华阳县,仍一洞置一祠宇,仙人台下置一观,两京并十道于一大郡,亦宜置一观,并以真符、玉芝为名。每观度道士七人,修持香火。户部侍郎兼御史中丞王金共以才受委以忠,奉上顷命,精求石记,克协神心,宜旌乃诚,俾正章绶,特与三品。其李浑等三人,既亲傅真诰,因获元符,当有甄命,用旌福应。宜令中书门下量其所能,具状奏闻」。是日大赦。制曰:「⼃僦礼以存序位,质文之变,盖取随时。国家系本仙宗,业承圣祖,重熙累盛,既锡无疆之休。合享登神,思弘不易之典。自今已后,每⼃俨㈧短清宫圣祖前设位序正,上以明陟配之礼。钦若玄宗,下以尽处恭之诚,无违至道。比来每缘⼃偈毕,碓蛲J滤,洄渺洞右,死窕蚩黛,侗乇敢厌,崦吭弹⼃,倨涑O硪,运剽腿焚香以代三献。

十二月,启圣宫琢玉造圣祖大道玄元皇帝、真容及帝真容。

九载正月,东京留守上言:「清河郡人崔以清,今载元日平明,于天津桥上忽见紫阄,盖五色阒星,坝幸衾轴。嵊、邢扈笃渲杏幸蝗俗呕,埔鲁饲嗯谠疲。何沂翘上李老君有天应云:三玄在汝本,望白马河南紫微山上得鼎处南一百五十步,火急发取汝。帝得之,有同三光有四句,异言莫傅于人,汝自见帝乃可得。

二月甲戌,吴郡太守林祥上言:「所部造真符、玉芝,观于李树下,发得圣祖尊容,不胜大庆,请宣付史馆」。许之。壬寅,华阴郡奏:白鹤见于西岳五福峰,甘露降大罗峰之醮坛,白鹿见于大罗东南峰驾鹤岭,卫叔卿之得仙处,请付史官。从之。

三月丁未,诏曰:「宜于丹阳郡江宁县简择形胜处创置一观度道士七人,委太守精择灼然有行道者,具名录奏」。

十月,太白山人王玄翼上言:「玄元皇帝降见,言宝仙洞中有妙宝真符」。诏刑部尚书王人垂等获之。

十一月,制曰:「自今已后,每亲告献太微宫,改为朝献,有司行事为荐献」。

十载正月,有事于南郊,于坛所大赦。自今已后,摄祭南郊,荐献太清宫,荐享太庙。其太尉行事,前一日,于致斋具羽仪卤簿,公卿引入,亲受祝板,乃还清斋所。四月,帝于内道场亲教诸道士步虚声韵。道士玄辨等谢曰:「臣自凡愚,生逢大圣,服膺真教,庇影玄门,谬得侍奉禁闱,恭承侍问,夙夜兢惕,将何克堪。伏见陛下亲教步虚及诸声赞,以至明之独览,断历代之傅疑,定ら骥于海陛,分景镜于真伪。平上去入,则备体于正声。吟讽抑扬,则宛仍于旧韵。使咏之者审分明之旨,闻之者无言为舛之嫌,妙协钧天,克谐仙唱。伏以灵章本趣,理固如然,但为流传人间,讹谬滋久,非应道之主,孰能正之?是可以振畅玄风,发挥圣作。臣忝趋仙禁,预听正声,欣戴之诚,倍万常品。特赐编诸史册,宣示中外」。帝曰:「一时之事,何足言焉。所请者依」。

六月戊辰,中书门下奏曰:「臣等昨于勤政楼下叙立恭闻德音。今日又道门威仪王虚真奉宣圣意。伏承陛下奉为五圣写一切《道德经》五本,于太清宫、兴唐、东明龙兴观各置一本,仍各赐绢五百疋,以申庆斋。臣等伏以至理本乎无为,乃隐言以演教,孝思存乎追远,必精意以报亲。陛下钦崇道元,处奉先圣,更抒睿思,刊定真经。玉轴琼轮,既悬之于日月。玄宗奥旨,方下济于阆鲐杓之情,因心知至,无疆之福,有感必通,式明孝经之诚,更阐上皇之化。即知北极之字,期悟俗于群迷。南薰之风,思跻人于寿域。凡在士庶,孰不欢欣!臣等谬列台司,幸叨宫使感悦之极,实万常情,无任忭跃之至。望宣示朝廷,编诸史册」。手诏报曰:「朕躬承丕业,禀训玄宗,霜露永怀,感思罔极。伏以三清设教,五圣在天,克奉先灵,同心荐福。今玉版琼章,传之洞府,隳溢梧列,在仙宗庶,以展永慕之心,兼以播淳风之化。编于简册,实用愧焉」。乙亥,中书门下奏曰:「臣等今日因奏事,伏承昨日辰时,大同殿前钟楼上忽闻钟声,其殿院常扃闭内,更无人即令捡覆。其钟楼门及殿院门皆闭,须臾其钟又鸣。如此者三度,闻钟声响六十下,其声清彻,特异人间。左右侍臣及女道士等,皆闻伏以至顺,通微蕴虚,无以为用。处诚上达,应精感以交符。陛下端拱清穆,钦崇道宝,尊玉皇之像未明而朝谒,写群经之字乙夜而玄览。虽高居于紫极,常属念于群生。故得契协希夷,迹多灵异。虽仙楼未启,而神钟自鸣,不俟鲸鱼之击,彻响于愫和。鹜鸾凤之音,谐韵于金石。实表群仙效祉玄祖呈祥,遍图牒而罕傅,贯古今而未有。臣等幸参近侍,窃听休徵欣跃之诚,实万常品,无任庆忭之至。谨奉状陈贺以闻」。仍请宣示中外,编诸史册」。帝手诏曰:「朕斋心大同,缅觌真迹,岂精诚远感,而休应荐臻。今九华之钟,三清彻响,声闻金石,气含虚无。是知紫宸之宫,沔榻导清童之府,烟景来游,将合律于泾敖,表同和于阴则,灵仙坐接,福寿昭然。永惟嘉祥,良深庆慰。所请依八月黔中郡上言紫极宫庆慵」。蕲春郡上言:天长观圣容玉石莲座上产紫芝一本七茎。

十三载二月,亲献太清宫,上圣祖玄元皇帝尊号曰大圣祖高上大道金阙玄元天皇大帝。又诏:「太清宫阙,圣祖仙居,频告休徵,屡贻启迪,不有优异,岂表殊常。其本宫道士,宜各赐物三十段,道门威仪王虚真赐物五十段,陪位、大德各赐物二十段」。

十四载四月,道士王虚真卒,赠洞微先生。虚真东明观道士。以淼眉帝方崇玄言,颇重之,俾为道门威仪、翰林供奉,赐紫帔,监领诸道士。及卒,帝甚悼之。

十月,御注《道德经》并《义疏分示十道,各令巡内傅写,以付宫观。

十五载九月,帝在蜀,令道士于丈人庙修醮坛。有蛞病<,于庙前头有两角,山上明灯,自然明照。

肃宗至德二年庚午,通化郡上言,玄元皇帝真容见。十二月,诏天柱山老君庙改为启圣宫。

乾元元年二月,旱于曲江池投龙祈雨。又令道士何智通于尚书省都堂醮土神,用特牲,设五十馀座。右仆射裴冕及尚书侍郎官并就位,如朝仪。

四月丁未,内出皇帝写真图,自光顺门送太清宫,诸观道士、都人皆以棚车、幡花鼓乐迎送。

二年十一月,殿中监、成国公李辅国奏大明宫三殿前设河图罗天大醮。其夜及晨,有龙见于御座褥,宛转鳞甲,脚迹遍于褥上,以其褥示朝臣。

上元二年七月癸巳,于景龙观设高座,讲论道、释二教。丁酉,遣公卿百寮,悉就观设醮讲论,自宰臣以下赐钱有差。

九月,诏曰:「国之大事,郊祀为先,贵其至诚,不美名品。黍稷虽设,犹或非馨,牲牢空多,未为能享。今以玄元孚,讨恋牢心,将臻太和,不欲多杀,礼乐殊制,孝敬同归。圆丘方泽,任依常享。荐宗庙祭祀,但临时献熟,用怀明德之馨,庶合西邻之祭」。

代宗宝应二年七月壬寅,群臣上尊号。壬子,大赦,改元。制河南、河北伪度僧尼、道士、女冠并与正度。

大历三年七月,增置崇玄生员满百员。

七年二月,光天观道士、检校殿中监、冲虚先生申甫上言:「请下制诫天下道士,增修道法」。许之。四月,申甫又上言:「玄真观、开元观、望天观并载先帝圣谥,请至讳日,各于其观行香」。从之。

八年正月乙未,敕「天下寺观僧、尼、道士不满七人者,宜度满七人,三十以上者更度一七人,二七以下者更度三人。

九年四月丙戌,肃宗忌日,度尼僧、道士凡二百馀人。十一月,润州上元县石头城新置大历太乙之观,选道士七人住持。

十二年十二月,诏天下仙洞灵迹之处禁樵苏。

十三年乙巳,新作乾元观,置道士四十九人,以追远祈福,上资肃宗也。其地在皇城南长兴里,本泾原节度使马之宅,初创建是宅,重价募天下,巧工营缮,屋宇宏丽,冠绝当时,将卒抗表献之。帝方轸怀罔极,钦崇道福,以其当皇城形胜之地,墙宇新洁,遂命为观,加乾元名焉。先皇,尊号也,仍遣道门威仪申甫司其事德。

宗贞元五年三月,诏曰:「释、道二教,福利群生,馆宇经行,必资严洁。自今州府寺观,不得俗客居住,屋宇破坏,各随事修葺」。

宪宗元和二年正月己酉朔,亲荐献于太清宫。

八年七月,命中尉彭忠献帅徒三百人修兴唐观,赐钱十万,使壮其旧制。其观北距禁城,因是开衣复道,为行幸之所。又以内库绢千疋、茶千斤为兴唐观城衣,复道夫役之赐。又以庄宅钱五十万、杂锨石充修道教之费。

九年二月,内出《道教神仙图》,像经法九恳源,托颂乒邸。

穆宗长庆三年十二月,以内库钱一百贯赐太清宫道士,人一千。

敬宗宝历元年七月,命左仆射、平章事李逢吉摄太尉,充孟秋荐献大圣祖于太清宫。

八月癸丑,幸蓬莱殿,会沙门道士共四百人,赐食,兼给茶绢有差。己巳,以道士刘从政为检校光禄少卿,赐紫,并号钸先生。

十月,命中书侍郎、平章事李程摄太尉,充孟冬荐献大圣祖于太清宫。

十二月,命中书侍郎、平章事窦易直摄太尉,充季冬奏祥瑞于太清宫。

二年三月戊辰,命兴唐观道士孙准入翰林。

五月,赐浙江送到绝粒女道士、施子微紫衣一袭、绢六百疋、银器二百事,命中使却送归本州。帝前后累访贞隐,唯子微粗有修养之术,故其去也,获厚赐焉。癸未,命内宫张士清押领光顺门进状。山人杜景先赴淮南、浙西、江东、湖南、岭南等道访求药术之士,仍送景先衣一袭、绢三十疋。甲午,赐兴唐观钱二万贯,充道士刘从政吩骸。

九月庚午,命两街供奉道士赵尝盈等四十人于三清殿修罗天大醮道场。

十月丙寅,以太清宫道士赵归真充两街道门都教授博士。

文宗太和七年八月戊子,诏曰:「圣人立极,教本奉先,王者配天,义惟尊祖。我太祖玄元皇帝肇开宝运,垂祚有唐,致六合于大同,跻群生于寿域,保兹鸿业,实赖贻谋。如闻亳州太清宫频经水潦,颇以摧毁,永惟诞圣之地,敢忘崇本之诚。宜令宣武军节度使李程兼充亳州太清宫使,仍委渐加修葺,以时致敬,称朕意焉」。

开成二年正月,召麻姑山女道士庞德祖自录台门,留止玉晨观。

武宗以开成五年正月即位,二月敕「三月十五日玄元皇帝降生日,宜为降圣节,休假三日」。

会昌六年,中书门下奏:「东都太微宫初成,玄元皇帝玉圣容,玄宗肃宗皇帝玉真容已令移就位,请差右散骑常侍裴泰、章充使陈荐维新之意」。

哀帝天潭年四月,太清宫使柳璨奏修上清宫毕,请改为太清宫。从之。诏曰:「玄元皇帝肇基圣绪,敷躺袼稂。鱼嗄狭槌,す睬坤而莫极。瑶图贞固,与日月而无穷。是以我朝追崇,奕叶昭祀。礼因尊祖,爰陈恭敬之文。事匪求真,且异虚无之旨。比者尝如九庙,别置一宫,东迁以来,欲修奉而未暇。北观之内,遂荐享以从宜。每备粢盛,靡稽故实,祝史正辞而追远,虽属犹龙,宰臣肃拜于当阳,如求罔象,徒陈玉悄,对琼仪璨,练达旧章,振举重职。爰思改作,颇谓协宜,庶不愆而不忘,致来格而来享。又寻玄圃,如得濑乡,古殿密清,乔木荫翳,可以仰规紫府,便号清宫。舍短从长,斯为智士。寻源正始,实赖贤臣,合议允俞,殊可嘉奖。

十月,司天台奏星文变见,请于太清宫建黄淼莱〈。又

三年六月辛卯,太微宫使柳璨奏:「前使裴枢充宫使日,权奏请玄元观改为太清观。又别奏在京弘道观改为太清宫,至今未有制置。伏以今年十月九日陛下亲事郊礼,先谒圣祖庙、弘道观既未修葺,玄元观又在北山,若车驾出城,礼非便稳。今欲只留北邙山老君庙一所。其玄元观请折入都城,于清化坊内建置太微宫,则车驾行事得礼」。从之。

后唐庄宗同光三年五月,帝出师北门,请雨于圣祖玄元庙。

明宗天成二年八月,左补阙赵明吉上言曰:「窃见天下宫观,久失崇修。盖自朱温篡逆以来,例多毁废。请下诸道,应本朝旧置宫观,近经毁折者,皆勒修增,以奉祖宗,以弘孝治。光陛下中兴之业,显国家大道之源,复我真宗,贞兹永世。其两京宫观有公田,乞免科索,俾充斋粮,以给正名道。士庶恳志焚修香火,期上玄之福獭。

九月,宗政卿李宝上言:「四方凡有玄元皇帝宫殿处,请依修食希」。从之。

三年正月,中书奏:「假宁令二月十五日玄元皇帝降圣节,休假三日,准会昌元年二月敕,休假一日,伏请准近敕」。从之。

四年十二月壬子,敕:「尊崇圣祖修饰,道宫既复,其名固难无额,宜令所司依旧造上清宫牌额悬挂。兼京城内金真观仍改名崇道观,亦准上给换牌额」。以老君庙久无牌额故也。

长兴四年七月,帝违和小康,召道士二十人于中兴殿,为金眭雌呷斩罢。

末帝清泰元年七月,诏河中修五老观。

晋高祖天福四年五月庚辰,废华清观为灵泉观。

九月辛卯,召道士崇真大师张荐明,锡以缯帛。荐明,燕人也。少为儒,游学河朔,渔猎庄老,故性与道俱。其后阋滦枪诜、钭匀、恢教。帝素尚玄元御极之初,数数召见,帝问曰:「道可以治世乎?」荐明对曰:「道也者,妙万物而为言,手总两仪而称德得之。上者为道,得之中者为仁,义得之外者为礼,智信外而失之,非人也。得其极者,尸居衽席之间以治天下,岂止乎世者也」。帝遂延入内殿,讲《老氏道德经》,召宰臣冯道授卷而听。道曰:「道士讲《老子》,僧人受戒,令文有之,不可轻也」。帝遂礼之,为师益加崇重。尝闻宫中奏时鼓,乃曰:「陛下闻鼓声乎?守一而已。夫弦匏、金石,其声十二,其黄锺也,唯合于黄锺,其不应者五十有九,出乎多门也。鼓之为音也,奚其间?然无宫商,无角徵,无羽无变,和而契之,其一故也。人能混成于心,则天地俱矣,何患世之不淳哉!」帝繇是虚心致静,尊道贵德,故每一召见,多所颁赐。

五年十一月,赐张荐明号通玄先生,令以《道》、《德》二经雕上印板,命学士和凝别撰新序,冠于卷首,俾颁行天下。

汉隐帝乾倘年,右补阙苏德潜上言:「臣闻道以至真为本,自然为宗,若不离嗜欲之源,则安奏虚无之理。况两京道宫是国家崇福之地,窃见道场所设斋醮,无非蠲洁净筵,盖表其精处也。访闻道士皆有妻孥携在道宫居止,不独伤于教法,其实戊肚逍橥,特行禁止」。敕:「宜令御史台严加告谕,不得更然。

周世宗显德三年十一月,命送华州道士陈抟复归本州。帝好黄白术,有人以抟名奏者,命华州送至阙下,馆于内庭。居月馀,凡所咨询,靡闻于外,内放还所止,仍令本州以时存省。

五年六月,内出御衣六百馀事,钱四十万,罗、惆、亳、夥执土浇稚道,令增修寺观。

六年二月,幸太清观,观所赐钟焉。先是,于乾明门外新修太清观,既成,帝闻濮州有一钟,其声甚手瓠,每击之,闻数十里,乃命徙之以赐是观。至是,故往观焉。

 {{ anno.na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