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闰位部 绍位
夫《易》著继明之义,传有世及之文,皆所以绍祖考而保成基也。其或叔世艰虞,庶邦离析,或专制饶诨蜓,倬菀挥缍。宋纂戎传,世承祀,或正位储副,用礼而升,或入继大宗,以恩而立。或克平多难,嗣守家邦,或始因顾⑶,蓖即鄱岷,纬⒉坏傅,勒叻昙长,恶者终凶。斯以见天无常亲,民无常心,鬼神飨于有德,亿兆归于至仁者矣。
秦二世皇帝胡亥,始皇帝之少子王钦若等曰:「始皇事迹悉具闰位勋业门,蜀吴以下皆仿此」。三十七年十月,行出游会稽,并海上,北抵琅琊。丞相李斯、中、军府令赵高兼行符玺令事皆从。始皇有二十馀子,长子扶苏,以数直谏。始皇始皇使监兵上郡,蒙恬为将,唯胡亥爱请从,始皇许之,馀子莫从。(辩上隐姓名,遗秦将章邯书曰:「李斯为秦王,死废十七兄而立今王,然则二世是始皇第八子也」。
」。其年七月,始皇帝至沙丘,病甚,令赵高为书赐公子扶。苏曰:「以兵属蒙恬舆,丧会咸阳而葬。书已封,未授。使者书及玺皆在赵高所。独子胡亥、丞相李斯、赵高及幸宦者五六人知,馀群臣皆莫知也。李斯以为:始皇在外晏驾,无真太子,故秘之。置始皇居,せ蹙┏,抵校ㄒ蛔麝⒊担┌,俟僮嗍食如故。宦者輙从せ蹙┏抵锌、芍钭嗍。抡愿咭蛄。羲赐扶苏玺书与丞相李斯谋,诈为受始皇诏丞相立子胡亥为太子,更为书,赐扶苏死。至咸阳发丧,太子立为二世皇帝。
子婴,二世之兄子。赵高杀二世而立子婴为秦王,蜀后主禅先主子。章武元年,立为太子。三年四月,先主殂于永安宫。五月,后主袭位于成都,时年十七。
吴废帝会稽王亮,大帝之子。赤乌十三年,立为太子。太元元年,大帝寝疾,大将军诸葛恪为太子稽太守,滕裔为太常,并受诏辅太子。明年四月,帝薨,太子即尊号。
景帝,休大帝第六子。太元二年封琅琊王,居虎林,后徙会稽。太平三年九月戊午,休从弟大将军橐员召大臣会宫门,黜亮为会稽王,使宗正孙楷与中书郎董朝迎休。十月戊寅,及布寨亭,武卫将军孙恩行丞相率百僚,以乘舆法驾迎于永昌亭。筑宫,以武帐为便殿。止住使孙楷先见恩楷。还,休乘辇进,群臣再拜称臣。休升殿,谦不即御坐,止东厢。户曹尚书前即阶下赞,丞相奉玺符,休三让。群臣三请休,曰:「将相诸侯咸推寡人,寡人敢不承受玺符」。群臣以次奉引。休就乘舆,百官陪位,橐员千人迎于半野,拜于道侧,休下车答拜,即日御正殿。
后主皓,大帝孙,废太子和之子。初封乌程侯,就国。永安七年七月,景帝休殂,是时蜀初亡而交孕叛,国内震惧,贪得长君左典军万N、粑乌程令与皓相善,称皓才识明断,是长沙桓王之畴也。又加之好学,奉遵法度,屡言之于丞相濮阳兴左将军张布。说休妃、太后朱氏,欲以皓为嗣。朱曰:「我寡妇人,安知社稷之虑。苟吴国无陨,宗庙有赖可矣」。于是遂迎立皓,时年二十三。
宋少帝,义符武帝长子。永初元年,武帝受禅,立为皇太子。三年五月癸亥,武帝晏驾。是日,太子即皇帝位。文帝义隆武帝第三子。永初元年,封宜都王。景平二年五月,江州刺史檀道济、扬州刺史王弘入朝。乙酉,宣太后令废少帝为荥阳王,立义隆令曰:「宜都王仁明孝弟,著自幼辰,德业冲粹,识心明允。宜纂洪统,光临亿兆。主者详依典故,以时奉迎。未亡人婴此百罹,虽存若殒,永悼情事,抚心摧塞」。是日,檀道济入守朝堂。六月,傅亮率行台迎义隆于江陵。八月丁酉,于中堂即皇帝位。以徐羡之为司徒,傅亮为尚书令。时有司奏车驾依旧临华林园听讼。诏曰:「政刑多所未悉,可先二公推讯」。元嘉二年,羡之与亮上表归政,曰:「臣闻元首司契,运枢成务,臣道代终,事尽宣翼。冕旒之道,理绝于上皇。拱已之事,不行于中古。故高宗不言,以三龄为断。蒙宰听政,以再期为节,百王以降,罔或不然。陛下圣德绍兴,负荷洪业,亿兆朦东继帐⒒而圣旨谦挹,委成群司。自大礼告终,钻燧三改,大明伫照,远迩倾属。臣等虽率诚屡闻,未能仰感,敢藉品物之情,谨因苍生之志。伏愿陛下远存周文日昃之道。近思皇室缔构之艰,时览万机,躬亲朝政,广辟四聪,博询庶业,则雍熙可臻,有生幸甚」。帝未许。羡之等重曰:「近陈写下情,言为心罄,奉被还诏,览许未回。岂惟愚臣,秉心有在,询之朝野,人无异议。何者?形风四方,实系主德。一国之事,本之一人。虽世代不同,时殊风异。至于主运臣赞,古今一揆,未有浑心委任,而休明可期,此之非宜,布自遐迩。臣等荷遇二世,休戚以均,情为国至,岂容顺默,重披丹心,冒昧以请」。帝犹辞。羡之等又固谏曰:「此表披陈,辞诚俱尽,诏旨冲远,未垂听纳,三复屏营,伏增忧叹。臣闻克隆先构,还浦盛业,昧旦丕显,帝王之高义。自皇宋创运,英圣有造,殷忧未阕,艰患仍缠。赖天命有底,圣明承业,时屯国故,犹在民心,泰山之安,未易可保。昏明隆替,系在圣躬。斯诚周诗夙兴之辰,殷王待旦之日,岂得无为拱已复玄古之风,逡巡虚挹,询匹夫之事?伏愿以宗庙为重,百姓为心,弘大业以嗣先轨,隆圣道以增前烈。愚瞽所献,情尽于此」。乃许之。
孝武皇帝骏,文帝第三子。元嘉十二年封武陵王,累迁都督江州荆州之江夏、豫州之西阳晋熙、新蔡四郡诸军事。三十年,元凶劭弑逆,帝率众入讨,荆州刺史南谯王义宣、雍州刺史臧质并举义兵。四月丙寅,次江宁。丁卯,大将军江夏王义恭来奔,奉表上尊号。戊辰,至于新亭。己巳,即皇帝位。改新亭为中兴亭。五月甲戌,辅国将军申坦克京城。乙亥,辅国将军朱分克东府。丙申,克定京邑,劭及始兴王鲋钔逆,并伏诛。
前废帝子业,武帝长子。孝建元年,立为皇太子。八年闰五月庚午,即皇帝位,年十三。以太宰江夏王义恭录尚书事。
明帝N,牡鄣谑一子。元嘉二十五年,封淮阳王。二十九年,改封湘东王。永光元年,出为豫州刺史、都督南豫、豫、司、江四州、扬州之宣城诸军事。景和末,入朝,被留。时废帝疑畏诸父,将加祸害,帝与腹心阮佃夫、李道儿等密谋弑废帝于后堂,升西堂登御座,召见诸大臣,虽未即位,凡众事悉称令书施行。十二月丙寅,即皇帝位。
后废帝昱,明帝长子。泰始二年,立为皇太子。泰豫元年四月庚子,即皇帝位。
顺帝准,明帝第三子。泰始七年,封安成王为抚军将军。前废帝即位,初为扬州刺史。元徽二年,加车骑将军、都督扬、南豫二州诸军事。四年,进号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班剑三十五人。是年七月戊子夜,后废帝殂,奉迎入居朝堂。壬辰,即皇帝位。
南齐武帝赜,太祖长子。建元元年,立为皇太子。四年三月壬戌,即皇帝位。
郁林王昭业,武帝子,文惠太子长懋之长子也。永明
十一年正月,长懋薨。四月,立为皇太孙,居东宫。七月戊寅,即皇帝位。
海陵王昭文,郁林王弟也。永明四年封临汝公。十一年,封新安王。隆昌元年七月丁酉,明帝为大将军,废郁林王,立昭文为帝。宣皇太后令曰:「新安王体自文皇,碚、芴煨阋巳,东煤枰涤滥四海」。即以礼奉迎。是日,即皇帝位,以明帝为大将军、录尚书事。
明帝鸾,太祖兄始安王道生之子。永明十一年七月,武帝遗诏为侍中、尚书令。隆昌元年,加镇军大将军、太傅、宣城王。是年七月,废郁林王,立海陵王。十月,又废之。宣皇太后令曰:「太傅、宣城王遗体宣皇锺慈太祖,识冠生民,功高造物,符表夙著,讴颂有在。宜入承宝命,式宁宗┙」。癸亥,即皇帝位。
东昏侯宝卷,明帝第二子。建武元年立为皇太子。永泰元年七月乙酉即位。
和帝宝融,明帝第八子。建武元年封隋郡王。永元元年,改封南康王,持节、督荆雍益宁梁南北秦七州军事、西中郎将、荆州刺史。二年十一月甲寅,长史萧[A13C]胄杀辅国将军、巴西梓潼二郡太守刘山阳,奉雍州刺史萧衍举义兵,以衍为持节、都督前锋诸军事、左将军,[A13C]胄为右将军、都督行台诸军事。十二月壬辰,骁骑将军夏侯プ跃┦χ两陵,称宣德太后令曰:「西中郎将南康王宜纂承皇祚,光临亿兆。方俟清宫,未即大号,可且封宣城、南琅琊、南东海、东阳、临安、新安、寻阳、南郡、竟陵、宜都十郡为宣城王、相国、荆州牧,加黄钺,置僚属,选百官,西中郎将、南康国并如故。须军次近路,主者详依旧典,法驾奉迎」。三年正月,建牙于城南。二月,群僚上尊号,立宗庙及南北郊。三月乙巳,即皇帝位。十二月丙寅,雍州刺史王国珍、侍中张楞废东昏侯,建康城平,封东昏侯为涪陵王。
梁简文帝纲,高祖第三子,昭明太子统母弟。天监五年,封晋安王。大通三年,立为皇太子。太清三年五月辛巳,即皇帝位。
元帝绎,高祖第七子。天监十三年,封湘东王。太清元年,为荆州刺史、都督荆、雍九州诸军事。三年三月,侯景寇建业,高祖密诏帝为侍中、假黄钺、都督中外诸军事、司徒、承制,徵兵讨景。是年,简文帝为景立。明年,改元太宝。又明年,逼禅于豫章王栋,改元天正,而帝在江陵,只称太清五年。又明年三月,王僧辨等平侯景,传其首至江陵。十一月丙子,即帝位。
敬帝方智,元帝第九子。承圣二年,以晋安王出为江州刺史。三年十一月,江陵为西魏所陷,太尉扬州刺史王僧辨、司空南徐州刺史陈霸先等定议,以帝为太宰、承制,奉迎还京师。四年二月,入居朝堂。三月,北齐遣其上党王高涣送贞阳侯萧渊明来主梁嗣,至东关,吴兴太守裴之横与战,败绩。僧辨率众出屯姑熟。七月辛丑,僧辨纳渊明,自采石济江。甲辰,入于京师,以帝为皇太子。九月甲辰,霸先举义,袭杀僧辨,黜渊明。丙午,即皇帝位。陈高祖纪》云:初,北齐之请贞阳也,高祖以为不可,遣使诣僧辨苦争之,反复数四,僧辨竟不从。高祖居尝愤叹,密谓所亲曰:「武虽盘石之宗,远布四海,至于克雪雠耻,宁济艰难。惟孝元而己,功业之盛,前代未闻。我与王公俱受重寄,语未绝音,声犹在耳,岂期一旦乃有异图!嗣主,高祖之孙,元皇之子,海内属目,天下宅心,竟有何辜,坐致废黜,远求夷狄,假立非次,观其此情,亦可知矣」。乃密赐其袍数千领及锦采金银,以为赏赐之具。九月壬寅,高祖诏徐度、侯安都、周文育等谋之,仍部署将士,分赏金银采帛,水陆俱进。是夜,发南徐州讨王僧辨。甲辰,高祖参军至石头前,遣勇士自城北逾入。时僧辨方视事,外白有兵,俄而兵自内出,僧辨遽走,与其第三子镇相遇,俱出阁右,尚数千人苦战。高祖大兵寻至,僧辨众寡不敌,走登城南门楼。高祖因风纵火,僧辨穷迫,乃就擒。是夜,缢僧辨及镇。丙午,贞阳逊位,百寮奉晋安王上表劝进。十月己酉,晋安即位。
后梁宣帝髡衙魈子,统第三子。中大通三年,封岳阳郡王。大同元年,出为雍州刺史。太清三年,高祖以餍纸东王誉为湘州刺史,徙湘州刺史张赞为雍州,以代魇艉罹翱芙ㄒ。诞鞑皇艽。西魏恭帝元年后,周太祖辅政,令柱国于谨平江陵立魑,梁主居江陵东城,资以江陵一州之地。其襄阳所统,东归于魏,轿苹实垤镀涔。
孝明帝岿,宣帝太子鏖闾子嗣位。
后王琮,明帝岿之子。初封东阳王,寻立为太子。岿殂,太子嗣位,后归于隋。
陈世祖文帝じ咦嫘质,夹苏蚜彝踔长子。永定初,封临川郡王。三年,率兵城南皖。是年六月丙午,高祖遗诏徵入纂位。甲寅,至自南皖,入居中书省。皇后令曰:「昊天不吊,上玄降祸。大行皇帝奄捐万国,率土哀号,普天如丧,穷酷烦冤,无所迨及。诸孤藐尔,反国无期,须立长主,以宁认厥讨邪?捕将军临川王ぬ遄跃盎适粑┯套,咏ㄊ夤于牧野,敷盛业于戡黎,纳麓时叙之辰。负粘嘶之日,并佐时雍。是同草创,祧┙所系。遐迩宅心,宜奉天宗。嗣膺宝,硎蛊呙碛。蟹钫酌衲,晏未亡人。假延馀息,婴此百罹。寻经缠绵,兴言感绝」。帝固让,至于再三,群公卿士固请,其日即皇帝位于太极前殿。
废帝伯宗,文帝嫡长子。永定二年,立为临川王世子。文帝嗣位,立为皇太子。天康元年四月癸酉,即皇帝位于太极前殿。诏曰:「上天降祸,大行皇帝奄捐万国,攀号靡及,五内摧殒。朕以凉德,嗣膺宝命,茕在疚,惧其缀旒,方赖宰辅救其不逮。其令内外文武各复其职,远方悉停奔赴」。
高宗皇帝顼,始兴昭烈王第二子。文帝嗣位,封安城王。废帝光大二年,累加太傅,领司徒。十一月甲寅,慈训太后令降废帝为临海郡王,以帝入纂令曰:「太傅安成王固天生德,齐圣广渊,二后锺心,三灵伫眷。自前朝不涅,任总邦家,威惠相宣,刑礼兼设,指挥啸叱,湘、郢廓清,辟地开疆,荆益风靡。若太戊之承殷历,中宗之奉汉嗣,较以功名,曾何仿佛?且地彰玉玺,天表长彗,王钦若等曰:「是岁五月,帝为太傅,献玉玺,六月彗星见。
,布新除旧,祯祥咸显。文皇知子之监,事帝尧传弟之怀,又符大伯。今可还申曩志,崇立贤君,方固宗祧,载贞辰象。中外宜依旧典,奉迎舆驾。未亡人不幸,属此殷忧,不有崇替,容危社稷,何以拜祠高寝,归附武园?揽笔水林然,兼怀悲庆」。三年正月甲午,即皇帝位于太极前殿。
后主叔宝,宣帝嫡长子。天嘉三年,封成安王。大建元年,立为皇太子。十四年正月丁巳,即皇帝位于太极前殿。
东魏孝静帝、清河王ナ雷佑牢跞年八月,孝武帝既入关,十月,大将军高欢乃与百寮会议,推帝以奉明帝之后,即皇帝位于雒城。是月,东北迁于邺。
北齐废帝殷,文宣帝长子。天保元年,立为皇太子。十年十月癸卯,即帝位于晋阳宣德殿。
孝昭帝演,字延安,文宣母弟也。天保元年,封常山王。十年十一月,废帝嗣位,乃即朝班,除太傅、录尚书事,朝政皆决于帝。月馀,乃居藩邸,自是诏敕多不关帝。客或言于帝曰:「鸷鸟舍巢,必有探卵之患,今日之地,何宜屡出」。乾明元年,从废帝赴邺,居于领军府。时杨恃嘧、酉锥、朱浑天和、宋钦道、郑子默等以帝望既重,内惧权逼,请以帝为太师、司州牧、录尚书事。长广王湛为大司马、录并省尚书事,解京畿大都督。帝以尊亲而见猜斥,乃与长广王期猎,谋之于野。三月甲戌,帝初上省,旦发领军府,大风暴起,坏所御车幔,帝甚恶之。及至省,朝士咸集。坐定酒数行于坐执尚书令杨视移蜕溲嘧酉、琢炀尔朱浑天和、侍中宋钦道等于座。帝戎服与平原王段韶、平秦王高归彦、领军刘洪徽入自懔门,于中书省前遇散骑常侍郑子默,又执之,同斩于御府之内。帝至东ト门,都督成休宁抽刃呵帝。帝令高归彦喻之,休宁厉声大呼不从。归彦既为领军,素为兵士所服,悉皆弛仗,休宁方叹息而罢。帝入至昭阳殿,幼主、太皇太后、皇太后并出临御坐,帝奏实茸锴蠓专擅之罪。时庭中及两廊下卫内二千馀人,皆披甲待诏。武卫娥永乐武力绝伦,被文宣重遇,抚刃思效。废帝性吃,讷兼仓卒,不知所言。太皇太后又为皇太后誓,言帝无异志,唯去逼而已。高归、彦宣敕劳卫士解严,永乐乃内刃而泣。帝乃令归彦引侍卫之士向华林园,以京畿军入守门ト,斩娥永乐于园。诏以帝为大丞相、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帝寻入晋阳,有诏军国大政咸谘决焉。帝既当大位,知无不为。乾明元年八月壬午,宣太后令降废帝为济南王。是日,即位于晋阳宣德殿。
武成帝湛,孝昭帝母弟。天保元年,封长广王。皇建元年,为右丞相。孝昭幸晋阳,留帝守邺。二年十一月甲辰,孝昭诏曰:「朕婴此暴疾,奄忽无逮。今嗣子冲眇,未闻政术,社稷业重,理归上德。右丞相长广王研几测化,体道居宗,人雄之望,海内瞻仰,同胞共气,家国所冯。可遣尚书左仆射赵郡王碛髦坚缤跬。玄玄大宝手书云:「宜将吾妻子置一好处,勿学前人也」。帝乃自邺至晋阳宫,发丧于崇德殿。皇太后令所司宣遗诏,左丞相斛律金率百僚敦劝,三奏,乃许之。癸丑,即皇帝位于南宫。
后主纬,武成帝长子。大宁二年,立为皇太子。河清四年四月,太史奏天文有变,其占当有易主。丙子,乃使太宰韶兼太尉,持节奉皇帝玺绶,传位于皇太子。于是群公上尊号为太上皇帝,军国大事咸以奏闻初将传政,使内参乘子尚乘驿送诏书于邺。子尚出晋阳城,见孑骑随后,忽失之子尚未至邺,而其言已布矣。
梁末帝,太祖第三子。开平元年,封均王。四年,出为东京马步军都指挥使。乾化二年六月三日,庶人友治逆,遂即伪位。明年,改元凤历。是年二月,侍卫亲军使袁象先引禁兵诛友智舱匝谊。宕国宝至东京,请帝即位于雒阳。帝报之曰:「夷门,太祖创业之地,公等如坚推戴,册礼宜在东京,贼平之日,即谒雒阳陵庙」。是月,帝即位于东京,乃去凤历之号,复称乾化三年。
○闰位部 年号
自汉武纪元立号,而后代因之。逮于鼎国,以至江左,亦皆建正朔,备制度,或В瑞应之日,或取休美之称,或宣纪德化,或章明功烈,纪年颁历,于是乎在。今考于旧史,洎东魏、北齐以及朱梁,条次比叙,咸可见矣。蜀先主以后汉建安二十六年四月,即皇帝位于成都是岁,魏黄初三年,先主犹称建安
,大赦,改元章武尽三年四月
。
后主以章武三年四月即位,改元建兴尽二十年
。
延熙元年正月,大赦,改元。尽十五年
。
景耀元年,史官言景星见,于是大赦,改元尽六年夏
。
炎兴元年夏,大赦,改元。其年降于晋,王钦若等曰:「自此以下,不书月者,皆史阙文」。
。
吴大帝初为吴王,以魏黄初三年九月改元黄武尽七年三月
。
黄龙元年四月,夏口、武昌并言黄龙、凤凰见。丙申,南郊,即皇帝位,大赦,改元尽三年
。
嘉禾元年,黄龙三年十月,会稽南始平言嘉禾生。十二月丁卯,大赦,改元,尽七年七月。
赤乌元年八月,武昌言麒麟见。有司奏言:「麒麟者,太平之应,宜改年号」。诏曰:「间者赤乌集于前殿,若神灵以为嘉祥者改年宜以赤乌为元」。群臣奏曰:「昔武王伐纣,有赤乌之祥,君臣观之,遂有天下圣书策载述最祥者,以为近事既嘉,亲见文明也」。于是改元尽十四年四月
。
太元元年五月,立皇后潘氏,大赦,改元尽明年正月
。
神凤元年二月,大赦,改元尽其年三月
。
废帝亮以神凤元年四月即位,大赦,改元建兴尽二年
。
五凤元年建兴二年十一月,有大鸟五见于春申,明年改元,尽三年十月
。
太平元年十一月己酉,大赦,改元。尽三年九月
。
景帝以太平三年九月即位,大赦,改元永安尽七年七月
。
后主以永安七年七月即位,大赦,改元。元兴尽其年
甘露元年四月,蒋陵言蚵督担。于是大赦,改元尽二年七月
。
宝鼎元年八月,所在言得大鼎,于是大赦,改元尽四年九月
。
建衡元年八月,大赦,改元尽三年
。
凤凰元年建衡三年,西苑言凤凰集,改元,尽三年。
天册元年,吴郡言掘地得银,长一尺,广三分,刻上有年月」字。于是大赦,改元尽其年
。
天玺元年,吴郡言:「临平湖自汉末草秽壅塞,今更开通。长老相传,此湖塞,天下乱。此湖开,天下平」。又于湖边得石函,中有小石,青白色,长四寸,广二寸馀,刻上作「皇帝」字。于是大赦,改元尽其年
。
天纪元年,鄱阳言:「历阳山石,文理成字。又吴兴阳羡山有空石,长十馀丈,名曰石室,所在表为大瑞」。乃遣兼司徒董朝、兼太常周处至阳羡县封禅国山,改元大赦,以协石文尽四年三月降于晋
。
宋高祖以晋元熙二年六月受禅,改元永初尽三年
。
少帝以永初三年五月即位,明年正月己亥朔,大赦,改元景平尽二年七月
。
文帝以景平二年七月,自宜都王即位,大赦,改元元嘉尽三十年
。
孝武帝以元嘉三十年四月即位。明年正月,亲祠南郊,大赦,改元孝建尽三年
。
大明元年正月辛亥朔,大赦,改元。尽八年
。
前废帝以大明八年闰五月即位。明年正月乙未朔,大赦天下,改元永光尽其年八月
。
景和元年八月,诛太宰江夏王义恭等,改元尽其年
。
明帝以景和元年十二月丙寅,自湘东王即位,大赦,改元泰始尽七年
。
泰豫元年正月甲寅朔,帝有疾,不朝会,以疾患未痊,故改元泰豫尽其年
。
后废帝以泰豫元年四月即位。明年正月戊寅朔,大赦,改元元徽尽五年七月
。
顺帝以元徽五年七月即位,大赦,改元,蠲鳎。ň∪年四月,)南齐太祖以宋蠲魅,年四月受禅,大赦,改元建元尽四年二月
。
世祖武皇帝以建元四年三月即位,改元永明尽十一年
。郁林王以永明十一年七月即位,明年正月丁未大赦,改元隆昌尽其年七月
。
海陵王以隆昌元年七月即位,改元延兴尽其年十月
。
明帝以延兴元年十月即位,大赦,改元建武尽四年
。
永泰元年四月甲寅,赦三署囚,改元尽其年
。
东昏侯以永泰元年七月即位,明年正月大赦,改元永元尽二年三月
。
和帝以永元三年三月即位于江陵,大赦,改元中兴尽二年四月
。
梁高祖天监元年,以齐中兴二年四月受禅,改元天监尽十八年
。
普通元年正月乙亥,大赦,改元。尽七年
。
大通元年三月,大赦,改元尽二年
。
中大通元年十月己酉,大赦,改元尽六年
。
大同元年正月戊申朔,大赦,改元尽十一年
。
中大同元年四月,大赦,改元尽其年
。
太清元年四月丁亥,大赦,改元尽三年
。
简文帝以太清三年五月即位,明年正月辛亥朔,大赦,改元大宝尽二年七月,侯景逼禅于豫章王,改元天正
。
元帝以太清六年十一月即位改元,诏曰:「昔虞、夏、商、周,年无嘉号,汉、魏、晋、宋,因循以久。朕虽云拨乱,自非创业,思得上系宗祧,下惠亿兆。可改太清六年为承圣元年尽三年
」。
敬宗绍泰元年,以承圣三年十一月,元帝都江陵,陷于长安。陈霸先等定议以帝为皇太子。明年九月,霸先袭杀王僧辨,黜萧渊明。十月,帝即皇帝位,大赦,改元尽二年八月
。
太平元年九月壬寅,改元二年十月,禅于陈
。
后梁宣帝以后魏恭帝、元后为后,周太祖所立,居江陵。
东城称皇帝于其国,年号大定尽八年
。
明帝以大定八年嗣位,改元天保。
后主以太子嗣位,改元广运尽二年归于隋
陈高祖以梁太平二年十月受禅,大赦,改元永定尽三年
。
文帝以永定三年六月即位,明年正月癸丑大赦,改元天嘉尽六年
。
天康元年三月,大赦,改元尽其年
。
废帝以天康元年四月癸酉,自太子即位。明年正月,大赦,改元光大尽二年
。
宣帝以光大二年十一月,自太傅入纂位。明年正月甲午即位,改元大建尽十四年
。
后主以大建十四年正月即位,明年正月壬寅大赦,改元至德尽四年
。
祯明元年正月戊寅,大赦,改元。尽三年正月,为隋所灭。
东魏孝静帝以后魏永熙三年十月,为高欢所立,即皇帝位于邺城东北,大赦,改元天平尽四年
。
元象元年正月,有巨象自至砀郡陂中,南兖州获送于邺,大赦,改元尽其年
。
兴和元年十月癸亥,以邺都新宫成,大赦,改元尽四年
。
武定元年正月壬戌朔,大赦,改元。尽八年五月,禅于北齐
。
北齐文宣以东魏武定八年五月受禅,南郊禅毕,大赦,改元天保尽十年,初,帝改年,识者曰:「天保之字,一大人,共十帝,其不过十年乎」
。
废帝以天保十年十月即位,明年正月癸丑朔,大赦,改元乾明尽其年八月
。
孝昭帝以乾明元年八月即位于晋阳宣德殿,大赦,改元皇建尽二年十月
。
武成帝以皇建二年十一月癸丑即位于南宫,大赦,改元大宁尽二年三月
。
河清元年四月,以河、济清,改元尽三年四月
。
后主以河清四年四月即位,大赦,改元天统尽五年
武平元年正月乙酉朔,大赦,改元。尽七年十月
。
隆化元年十二月丁巳,大赦,改元尽其年
。
少帝以隆化二年正月乙亥即位,大赦,改元。
承光元年,在位十八日以后,俱奏青州为后周所灭。梁太祖以唐天趟哪晁脑率莒,改元开平尽五年四月
。乾化元年五月甲申朔,御朝元殿,大赦,改元尽六年六月
。末帝以乾化三年二月即位于大梁,五年十一月改元贞明尽七年四月,先是乾化二年六月,庶人诌蹦婷髂暾,月改元凤历。是年二月,诛友,值鄹闯魄,化至是改焉
。
龙德元年五月丙戌朔,改元。尽三年十月,为后唐所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