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录部 世官
传曰:「世不失职」。又曰:「世济其美,不陨其名」。盖古之守官者,修其方而垂裕,宿其业以延嗣,义训攸笃,轨迹弥劭,故能介象贤之祉,成善继之名,复治先职,以载名誉。至有官守无改,故吏多在,规度斯觌,流风相接,出处更践,德声宣闻,系绪积累,庆灵绵久。自非恪居之绩可述惟肖之质,无忝茂昭前烈,以塞群望者,又曷能免世禄之议哉!至有代诸父之任,踵伯仲之武,皆可类举,亦并而叙焉重。
黎帝喾时居火正,甚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喾命曰「祝融祝,火也,始也。融,明也
,共工氏作乱,黎诛之而不尽」。帝乃以庚寅日诛重黎,而以其弟吴回为重。黎后复居火正为祝融。
周造父为缪王御西巡狩,见西王,母乐之,忘归。而徐偃王反,缪王日驰千里,马攻徐偃王,大破之。乃赐造父,以赵城自造。父下六世至奄父曰公仲,宣王时伐戎为御。
郑桓公、武公父子并为周司徒,善于其职,国人宜之。故美其德,赋《缁衣》之诗,以明有国善善之功焉。
观从楚大夫也,平王立,平王,名弃疾。
召观从,曰:「惟尔所欲」。观从初教王比杀,弃疾弃疾,明在君为君之义。
对曰:「臣之先佐开卜,乃使为卜尹」。佐,卜人,开龟兆。
汉周勃以将军从高帝,迁为太尉,后以列侯事惠帝。惠帝六年,置太尉官,以勃为太尉。文帝即位,以勃为右丞相。居十馀月,请归相印,许之。十馀岁,丞相陈平卒,复用勃为相子,亚夫为中尉。景帝三年,吴、楚反,亚夫为太尉,东击吴。楚破,平归,复置太尉官。五岁,迁为丞相。
金日┳,治淌宸恻髡侯有忠勤之节,七叶为侍中。石奋,官至大中大夫、东阳侯。张相如为太子太傅,免选可为傅者,皆推奋为太子太傅。武帝元狩元年,立太子,选群臣可为傅者,奋子庆自沛守为太子太傅。汲黯字长孺,其先有宠于古之卫君,至黯十世,世为卿大夫。
杜周,武帝时为御史大夫。子延年,宣帝五凤中,徵为御史大夫,居父官府不敢当旧位,坐卧皆易其处。韦贤为丞相,子玄成复以明经历,位至丞相。故邹鲁谚曰:「遗子黄金满ぷ,不如一经」。
平当为丞相,当子晏以明经历位大司徒。汉兴,惟韦平父子至宰相汉安帝更名丞相,为大司徒
。
刘德,长乐卫尉辟疆之子也。德昭帝初,为宗正丞,杂治刘泽诏狱杂,谓以他官共治之也。刘泽,孝齐王之孙,谋欲叛,杀青州刺史者也。
父为徙大鸿胪丞,迁大中大夫。后复为宗正杂案上官氏,盖主事德。子向,本名更生,元帝即位,前将军萧望之诸吏、光禄大夫周堪荐,更生宗室。忠直明经有行,擢为散骑宗正、给事中。又德传爵至孙庆忌,复为宗正、太常薨,子岑嗣,为法曹中郎将,列校尉。至太常,六国时卫弱,但称君也。史高为侍中贵幸,子丹以父位为中庶子。元帝即位,为驸马都尉、侍中。九男,皆以丹任为侍中。
冯野王与弟立相,代为上郡太守,吏民嘉美,歌之曰:「大冯君,小冯君兄弟,继踵相因循聪明贤智惠。吏民政如鲁、卫。德化均周公,康叔犹二君。
后汉鲍永,建武中,为司隶校尉。其子昱,中元初拜司隶校尉,诏昱诣尚书使封胡降檄。光武遣小黄门问昱有所怪不。对曰:「臣闻故事,通官文书不著姓。今司徒露布,怪使司隶下书而著姓也」。帝报曰:「吾固欲令天下知忠臣之子,复为司隶也」。昱在职奉法,守正有父风。
冯鲂,字孝孙。父子兄弟并带青紫,三代侍中。
郭躬为廷尉,家世掌法,弟子镇又为廷尉。镇子贺复至廷尉。贺弟祯亦以能法律至廷尉。镇弟子少明习家业,兼好儒学,有名誉,亦为廷尉。
廉,范赵将廉颇之后也。汉兴,以廉氏豪宗,自苦陉徙焉。世为边郡守。
陈宠为尚书,子忠辟司徒府,三迁廷尉正。司徒刘恺举忠明习法律,宜备机密,于是擢尚书,使居三公曹。赵兴为司隶校尉,子峻为太傅,以才器称。孙安世、鲁相三叶,皆为司隶,时称其盛。
袁安,章帝元和三年,代第五伦为司空。章和元年,代桓虞为司徒。安子京,京子汤,桓帝初为司空,累迁司徒、太尉。汤子逢,灵帝立,为司空,又安子敞。安帝元初三年,代刘恺为司徒。
王龚,字伯宗。安帝建光初,为司隶校尉,累迁太常。顺帝永建四年,为司空。子畅字叔茂,少以清实见称。为齐相,徵拜司隶校尉。灵帝建宁初,为司空。
杨震,安帝永初四年徵入为太仆,迁太常。永宁元年,代刘恺为司徒。延光二年,又代恺为太尉。中子秉,桓帝时为光禄大夫。梁冀专权,秉称病。六年,冀诛,后乃拜太仆,迁太常。后代刘矩为太尉。秉子赐,灵帝熹平二年,代唐珍为司空。五年,代袁隗为司徒,免。光和元年为太常。五年冬,为太尉,免。中平二年,复代张温为司空。子彪,中平六年,代董卓为司空。其冬,代黄琬为司徒,免从入关,为太常,免。又代淳于嘉为司空,免,复拜太常。献帝兴平元年,代朱隽为太尉、录尚书事。
魏刘馥为扬州刺史。馥子靖,文帝黄初中,从黄门侍郎,迁庐江太守。诏:「卿父昔任彼州,今卿复据此郡,可谓克负荷者也」。
韦端从凉州牧,徵为太仆。子康代为凉州刺史,时人荣之。
杜畿为河东太守,子恕复为太守,恕所在务存大体而已,其树惠爱益得,百姓欢心,不及于畿。
辛毗为卫尉,子敞,官至卫尉。
卢毓为仆射,典选举。子钦为尚书仆射,领选。
蜀,吕祥子及孙。世为永昌太守。
吴孙邻,字公达。雅性精敏,幼有令誉。九岁,代父贲领豫章。
朱才为校尉,领兵后,弟亦以校尉领兵。
周瑜,字公瑾。从祖父景,景子忠,皆为汉太尉。
顾潭祖父雍,为丞相,平尚书事,卒。数月,拜潭太常,代雍平尚书。
晋山涛,武帝咸宁中,除尚书仆射,领吏部。子简,怀帝永嘉初为尚书左仆射,领吏部。
何曾子劭,为侍中、尚书,劭庶兄遵为侍中。遵子绥,为侍中、尚书。
虞悝与弟望并有士操,孝悌廉信,为乡党所称,而俱好臧否,以人伦为己任。少仕州郡,兄弟更为治中别驾。
杜轸,成都人。为犍为太守,甚有声誉,当迁,会病卒。弟烈,明政事察孝廉,历平康、安阳令,所居有异绩。迁衡阳太守。闻轸亡,因自表兄子幼弱,求去官,诏转犍为太守,蜀士荣之。
谢奕从兄尚,为豫州刺史,尚有德政,既卒,为西藩所思。朝议以奕立行有素,必能嗣尚事,乃迁都督豫司冀并四州军事、安西将军、豫州刺史。
滕修为安南将军、广州牧。后修孙含为平南将军、广州刺史。在任积年,甚有威惠。
袁猷,少与兄瑰齐名,代瑰为吕令,复相继为江都令,繇是俱渡江。
陶璜父基为吴交州刺史,璜复为交州牧,在州三十年,威恩著于殊俗。后璜子威领刺史,在职甚得百姓心。三年卒。威弟淑子绥,后并为交州,自基至绥四世,为交州者五人。
薛兼,字令长。清素有器宇资望故如上国,不似吴人。历位二宫丞相长史。元帝践祚,累迁太子少傅。自综至兼,三世傅东宫。
周访为南中郎将、督梁州诸军、梁州刺史,卒。子抚,后为益州刺史。穆帝永和初,进督梁州之汉中巴西梓ㄅ阴平四郡军事。升平中,进镇西将军。在州三十馀年,哀帝兴宁三年卒。子楚,起家参征西将军事。从父入蜀,拜鹰扬将军、犍为太守。父卒,以楚监梁、益二州假节,袭爵建城公。世世在梁,甚得物情。抚弟光少有父风。光子仲孙,兴宁初,为宁州刺史。桓温以梁、益多寇,周氏世有威称,复除仲孙监益州,梁州之三郡,自访以下,三世为益州。
枣据善文辞,为太子中庶子。子嵩,字台产,才艺尤美,为太子中庶子。
祖约,逖之弟也。逖有功于谯、沛,约渐见任遇。逖卒,自侍中代逖为平西将军、豫州刺史,领逖之众。
庾阐能属文,为给事中,领著作。其子肃之,亦有文藻著称,历给事中。
徐苗,字叔胄,累世相承,皆以博士为郡守。
邓岳,字伯山。督交广二州军事、建武将军、平越中郎将、广州刺史、假节,加平南将军,卒。岳弟逸,字茂山,亦有武辉、雷、溽、嵋、砸、菁、嘟,还愣州、建威将军、平越中郎将、广州刺史、假节。
孔愉为会稽内史,卒于山阴之私第。后其子孔国、孙静,并再为会稽内史。
王氏父洽,尝为中书令,至氏复居之,时人以为奕世令望。
孔严为吴兴太守,善于宰牧,甚得人和。后从侄锂、镒、恿、罩,并为吴兴太守。
丁潭为散骑常侍,子话后亦至散骑侍郎。
桓石秀代叔父冲为宁远将军、江州刺史、领镇蛮参军、西阳太守。在州五年,以疾去职。其弟石民为梁郡太守,时叔父冲镇荆州。及冲薨,诏以石民监荆州军事、西中郎将、荆州刺史。桓氏世莅荆土,石民兼以才望,甚为人情所仰。
宋陆仲元者,晋太尉玩曾孙。以事用见知,历吏部郎、右卫将军、侍中、吴郡太守。自玩洎仲元,四世为侍中,时人方之金、张二族。
殷淳、曾祖融,祖元,并为晋太常。淳历中书黄门侍郎。淳弟冲,亦历中书黄门吏部郎。冲弟淡,亦历黄门吏部郎。
张畅为侍中,子淹代领太子右卫率。
毛虎生及子璩,并为益州刺史。
王淮之任,宋台御史中丞为僚友所惮。淮之父纳之、祖临之、曾祖彪之,自彪之至淮之四世,并居此职。何偃为吏部尚书,父尚之去选未五载,偃复袭其职,世以为荣。
杜骥为冀州刺史,徵拜左军将军。兄坦代为刺史,北土以为荣。
杜弘文,交州刺史慧度子也。弘文初,为九真太守,及继父为刺史,亦以宽和得众,袭爵龙编侯。
朱修之为司徒从事中郎,文帝谓之曰:「卿曾祖昔为王导丞相中郎,卿今又为王宏中郎,可谓不忝尔祖矣」。
南齐柳世隆,元景弟之子也。出为虎威将军、上庸太守。帝谓元景曰:「卿昔以虎威之号为隋郡,今复以授世隆,使卿门世不绝公也」。
沈淡与弟渊、冲并历御史中丞。又云:中丞案裁之职,被宪者多结怨。母孔氏在东,邻家失火,疑为人所焚。护大呼曰:「我三皆作御史中丞,与人岂有善者!」
顾宪之为给事中、黄门侍郎,兼尚书吏部郎中。宋世,其祖觊之尝为吏部,庭植嘉树,谓人曰:「吾为宪之种耳」。至是,宪之果为此职。
傅琰,字季稚。揭趿钌套右病K蚊鞯厶┦。剂年,琰又为山阴东土大县,难为官长。僧淘谙赜谐歧,尤以明察著名。琰父子并著奇绩,江左鲜有匹云。诸傅有《治县谱》,子孙相传,不以示人。
梁谢览为吏部尚书,览自祖至孙,三世居选部,当世以为荣。
刘季连为辅国将军、益州刺史。季连父宋世为益州,贪鄙无政绩,州人犹以义故,故善待季连。季连下车,存问故老,抚纳新旧,见父时故吏故吏,皆对之流涕。萧昂字子明,景之第三弟也。武帝天监初,为轻车将军、监南兖州。初,景再为兖州,德惠在人,及昂来代,时人方之冯氏。
夏侯夔为豫州刺史,夔兄ハ染此任,至是夔居焉。兄弟并有恩惠于乡里,百姓歌之曰:「我之有州,频仍夏侯,前兄后弟,布政优优」。夔在州七年,甚有声绩,远近多附之。
谢举为五兵尚书,迁掌吏部。举祖庄,宋世再典选,至举又三为此职,前代未有也。又迁侍中、中书监,未拜,迁太子詹事、翊左将军。举父草沦
,齐世终此官,累表乞改授,敕不许。久之,受职。
到沆为洗马、管东宫书记,散骑省。天监三年,诏尚书郎在职清能或人才高妙者为侍郎,以沆为殿中曹侍郎。沆从父兄溉、洽,并有才名,时皆相代为殿中,当世荣之。
王承除国子祭酒,承祖俭及父骷沓⑽此职三世为国师,前代未之有也」。当世以为荣。
孔佥历官国子助教,三为《五经》博士。子元素,颇涉文学,官至太学博士。
沈峻为《五经》博士,卒。子文阿传父业,尤明《左氏传》。太清中,繇国子助教为《五经》博士。
陈袁宪为左仆射,参掌选事。先是宪长兄枢为左仆射,至是为右仆射,台省目枢为大仆射,宪为小仆射,朝廷荣之。
贺德基字承业,世传《礼》学。祖文发,父淹,仕梁,俱为祠部,并有名当世。德基于礼记》称为精明,累迁尚书祠部。德基虽不至大官,而三世儒学俱为祠部,时论美其不坠焉。
樊毅,南阳人也。隶王僧辩,讨河东王萧誉,以功除假节、威戎将军、右中郎将。代兄俊为梁兴太守。
后魏庾业延父及兄和辰,世典畜牧。
司马楚之为侍中、镇西大将军、开府,阒姓虼蠼,朔州刺史、琅琊王楚之尚魏诸女河内公主,生子金龙。后袭爵,拜侍中、镇西大将军、开府。阒写蠼朔州刺史。金龙弟跃,字宝龙,尚赵郡公主,拜驸马都尉。代兄为阒姓,蚪朔州刺史。楚之父子相继镇,阒兴吠练其威德。
辛穆与其子馥并为平原相,吏民怀安之。
韦フ为荆、郢和籴大使、南郢州刺史。丑夷启称「フ父珍往任荆州,恩洽夷、夏,乞フ充南道将,别领荆州骁勇,共为腹背」。诏从之。
皮,豹子为都督秦、雍、荆、梁、益五州诸军事、开府、仇池镇将。豹子子喜,高祖初,拜侍中、都督秦雍荆梁益五州诸军事、开府、仇池镇将,以其父豹子昔镇仇池,有威信故也。
杨津,华阴人。为右将军、华州刺史,与兄播前后皆牧本州,当世荣之。
毕众敬为兖州刺史,子元宾后亦为兖州刺史,父子相代为本州,当世荣之。
邢碳僭蓖馍⑵琉J淌褂,谒吸套硬,复假员外散骑常侍,使于南齐。仍世将命,时人美之。
傅敬和,竖眼长子也。竖眼前为益州刺史。敬和,孝庄时复为益州刺史,朝廷以其父有遗惠故也。
江文遥为汝州刺史,卒,于州长史许思祖等以文遥遗爱在民,复推其子果行州事。既摄州任,乃遣使奉表,庄帝嘉之,除果通直散骑侍郎、假节、龙骧将军,行汝州事。
北齐郑述祖为兖州刺吏。初,其父道昭为兖州,于彭城南小山起斋亭,刻石为记。述祖时年九岁。及为刺史,往寻旧迹,得一破石,有铭云:「中岳先生郑道昭之白闾檬鲎,娑灾呜咽,悲动群寮」。
后周泉企上,雒丰阳人。曾祖景言,任魏假宜阳郡守,世袭本县令。父安志,复为宜阳郡守,领本县令。企年十二,乡人皇平陈合等三百人诣州请企为县令。州为申上,时吏部尚书郭祚以企年少,未堪宰民,请别选遣,终此一限,令企代之。宣武诏曰:「企向成立,且为本乡所乐,何为舍此世袭,更求一限」。遂依所请。
李旭为黄门侍郎,太祖尝谓旭曰:「卿祖昔在中朝,为御史中尉。卿操尚贞固,理应不坠家风。但孤以中尉弹劾之官,爱憎所在,故未即授耳。然此职久旷,无以易卿」。乃奏旭为御史中尉。
裴文举,遂之子也。武帝保定三年,迁绛州刺史。遂之莅正平也,以廉约自守,每行春省俗,单车而已。及文举临州,一遵其法,百姓美而化之。
奚达武为大宗伯,父震尝为此职,时论荣之。
于翼为渭州刺史,翼兄实尝莅此州,颇有惠政。翼又推诚布信,事存宽简,夷夏感悦,比之大小冯君焉。隋田式字显标,冯翼下わ人也。祖安兴,父长乐,仕魏,俱为本郡太守。式仕周,又为本郡太守,亲故屏迹请⒉,恍形涞畚哦善之。
庾季才为大中大夫艺术精通。子质复为太史令。质子俭,亦传父业,兼有学识。仕历襄武令,元德太子学士。义宁初,为太子令。
唐汉阳王瑰,高祖武德中,代兄孝恭为荆州都督。
温彦博历中书侍郎,时弟彦将亦为中书侍郎。
赵道兴,贞观中为左武侯中郎将。隋武侯,大将军才之子也。明闲宿卫,号为称职。太宗尝谓曰:「卿父为隋武侯,将军甚有当官之誉,卿今克传弓冶,可谓不坠家声」。因擢授右武侯将军。其父时廨宇仍旧不改,时人以为荣。
卢承庆,博学有才,徽旯壑欣雍州别驾、尚书左丞。弟承业,亦有才挥,氤星煜啻挝尚书左丞、雍州刺史,时人荣之。
李百药,德林子也。百药,贞观元年为中书舍人。子安期,高祖永徽中为中书舍人。自德林至安期三世,皆掌制诰。安期孙万冲,又为中书舍人。
戴胄,贞观中为民部尚书,以本官参预朝政。胄兄子至德,乾封中累迁西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转户部尚书,依旧知政事。父子十数年间相继为尚书,皆预知国政,时以为荣。
崔仁师,贞观中为中书舍人,累迁中书侍郎、平章事。子中宗,景龙中为中书舍人,再为中书侍郎、平章事。
萧均,贞观中为中书舍人,有名于时。均曾侄孙嵩,开元初为中书舍人。嵩子华,肃宗上元初,拜中书侍郎、平章事。华孙复,建中末吏部尚书、平章事。华子恒,恒子人,免。穆宗初,为中书侍郎、平章事,寻转门下侍郎。尝弟悟子仿,懿宗咸通末,为兵部侍郎、平章事。
阎立本,工部尚书立德之弟也。高宗显庆中,立本自将作大匠迁拜工部尚书,兄弟相代,时人荣之。
薛元超,隋内史侍郎道衡孙也。元超,高宗朝为中书舍人。中书省有一盘石,初,道衡为内史侍郎,尝踞而草制,元超每见此石,未尝不泫然流涕。肃宗上元三年,复为中书侍郎。元超从子稷,睿宗景阒小S,治中书侍郎。
韩休伯父大敏,则天初为凤阁舍人。休历迁中书舍人、礼部工部侍郎、知制诰。休子法,亦历知制诰。休孙皋,德宗朝为考功郎中、知制诰,迁中书舍人。皋父纱宗,大历中为尚书左丞。皋,德宗贞元末为尚书右丞。傻茕,兴元初为京兆尹。皋,贞元十四年为京兆尹。
张说,则天初为凤阁舍人。子均,玄宗朝为中书舍人。姚与弟班,数年间俱为定州刺史、户部尚书,时人荣之。
房[A13C],叔则天圣历中为天官侍郎。自其高祖景伯至[A13C]叔,四代咸居选部,时论荣之。
韦承庆弟嗣立。长寿中,代承庆为凤阁舍人。长安三年,承庆又代嗣立为天官侍郎。顷之,又代嗣立知政事,当时以为荣。
刘知几,长安中,累迁左史,修国史。开元初,迁左散骑常侍。子贶食,束示失贶。终于起居郎,修国史食束。累为给事中、尚书左丞、左散骑常侍,示失给事中、尚书右丞。
李景伯,中宗景龙中为给事中。子彭年,玄宗开元中,又迁给事中。
王维与弟缙,以词学齐名。玄宗开元初,缙为监察御史。天宝初,维亦为监察御史。
贾曾初为中书舍人,以父名忠,固辞,乃拜谏议大夫、知制诰。开元初,复拜中书舍人。子至天宝末为中书舍人。玄宗幸蜀,肃宗即位于灵武,玄宗遣至为传位册文,玄宗叹曰:「昔先帝逊位于朕,册文则卿之先父所为。今朕以神器付储君,卿又当演诰,可谓继美矣」。韦斌,天宝中拜中书舍人,其兄陟先为中书舍人,而斌又继迁,时人美之。
韦见素,天宝五年,为谏议大夫,充江西、山南、黔中、岭南黜陟使。还,拜给事中,改尚书左丞、吏部侍郎。子倜、谔皆至。给事中孙ダ以荫补千牛,累迁给事中、尚书左丞、吏部侍郎。
于休烈嗣子益,次子肃,相继为翰林学士。
孙成父逖,兄宿,继掌纶言。三十年间,更番西掖,时论荣之。
卢奕,怀慎之少子也。天宝十一年,为御史中丞。始怀慎及奂并为此官,父子三人为中丞,清节不易,时人美之。
郭英侣び医诙仁怪运之季子也。少以父业习知武艺,策名河、陇间。以军功累迁诸卫员外将军。至德初,肃宗兴师朔野,英乱,越门子特见任用,迁陇右节度使。
崔涣,乾元中累迁御史大夫。子纵,德宗建中中为大理少卿、魏州都粮料使,与李怀光同赴奉天,拜京兆尹。怀光反,德宗行幸梁州,或曰:「纵素善怀光,今不来矣」。帝曰:「纵吾能保其心」。不数日纵至。拜御史大夫。张守肿窒壮鲜、佧值、苁罔、な罔,ぷ酉坠Р⑽,山南西道节度使。
李岘,肃宗幸灵武,应召至行在,拜扶风太守、兼御史大夫。既收京师,拜礼部尚书,守京兆尹,复兼御史大夫。时岘兄亘为户部尚书,兼成都尹。乾元初,玄宗还京,自蜀至,又兼御史大夫,兄弟俱判台事。国初已来,兄弟并拜大夫,未有其比。
李希言为礼部侍郎。子纾,代宗。大历中,亦历礼部侍郎。
崔谈Φ伦诔跷,门下侍郎平章事转中书侍郎平章事修国史,谈ψ又材伦诔で斐醢葜惺槭汤善秸率隆
郑钦暝中为起居郎撬。矧懿宗咸通中为起居郎。
李晟,贞元中为凤翔节度子。宪宗元和中,为随、唐、邓节度。既平蔡州,宪宗有意收复河、湟故地,授凤翔节度使。路繇阙下,会李师道再叛,诏徵兵讨之,遂改为徐泗节度,与兄愿交换其城,旬日间再践父兄之任。弟听,文宗开成中,授凤翔节度使。父晟、兄兄愿皆镇凤翔,时人荣之。
郑馀庆,贞元十三年为工部侍郎。子水荒伦诔、で溜、星ㄖ惺樯崛、宋淖谔和。二年,迁礼部侍郎。馀庆,宪宗元和中为山南西道节度观察使、兴元尹。太和中,瀚自左丞出为山南西道节度观察使、兴元尹。馀庆之镇兴元,创儒宫,设学馆,至瀚来复继前。美瀚子处诲,累迁工部、刑部侍郎,又迁宣武军节度使。处诲弟从谠,宣宗大中中,迁中书舍人。懿宗咸通三年,拜礼部侍郎,转刑部,又为宣武军节度使。以兄殁于宣武,讫致政,不于公署举乐。
王纬,字文卿。父之咸,初为长安尉。纬举明经,又书判入等,历长安县尉。
杜佑,再为淮南节度。贞元十九年入朝,拜检校司空、同平章事。顺宗即位初,进检校司徒。宪宗时,再拜司徒、平章事。佑孙挝渥诨岵,中拜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寻出镇西川。俄复入相,加司空,继加司徒,复历淮南节度。
窦常,宪宗元和中为国子祭酒。弟牟,穆宗长庆初亦为国子祭酒。
孔元和中,自华州刺史入为大理卿。穆宗长庆中,自吏部侍郎为右散骑常侍,弟戢自汝州刺史为大理卿,湖南观察为右散骑常侍。
令狐楚,为职方员外郎、知制诰。元和九年,入翰林,迁中书舍人。十二年,罢内职,守中书舍人。十四年,自河阳节度入拜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楚子坌宗,大中二年,考功郎中、知制诰。其年,入翰林,拜中书舍人。四年,拜兵部侍郎、平章事。圩踊廖恢林惺樯崛撕擦盅士。
薛存诚自兵部郎中为给事中。子廷老,自刑部郎中迁给事中。廷老子保逊,位至给事中。
韩充,中书令弘之弟,为河阳昭义衙门将。及弘节制宣武,召归主亲兵,军中奏官,累至御史大夫。元和十五年,代侄公武为环唤诙。仁辜蛹煨9,げ可惺槟伦诔,で煸年,又自郑滑节度充宣武军节度使。
张弘靖,祖加贞为中书舍人相,玄宗为中书令,谥恭肃。父延赏,为中书舍人,相德宗为左仆射、平章事,谥成肃。弘靖亦为中书舍人,复相宪宗。
韦贯之,穆宗长庆初,为河南尹。子澳,咸通中为河南尹。
郑覃,长庆四年,迁御史中丞。文宗太和九年,为右仆射、平章事,加门下侍郎,监修国史。弟朗,武宗会昌中为御史中丞。宣宗大中中,为礼部尚书、平章事,加中书侍郎,监修国史。
高钺,长庆四年,正拜中书舍人,充翰林学士如故。文宗太和三年,授刑部侍郎,迁吏部侍郎。弟铢,开成三年,自江西观察入为刑部侍郎。弟锴,太和七年为中书舍人。开成中,转吏部侍郎。钺子懿宗,咸通中,再为中书舍人。
崔郾为给事中,敬宗即位,选为翰林侍讲学士,转中书舍人,转礼部侍郎。子瑶,累至中书舍人。宣宗大中六年知贡举,旋拜礼部侍郎。瑶弟瑾,懿宗咸通中,拜礼部侍郎。郾弟郸,太和三年,以考功郎中充翰林学士,转中书舍人。
路群,文宗太和四年,为翰林学士。五年,正拜中书舍人。子岩,宣宗大中中,累迁中书舍人。
高元裕,开成三年,为谏议大夫,充翰林侍讲学士。兄少逸,开成四年,迁谏议大夫,代元裕为翰林侍讲学士,兄弟迭处禁密,儒林荣之。
李德裕自淮南节度使授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初,德裕父吉甫年五十一出镇淮南,五十四自淮南复相,德裕镇淮南,复入相,一如父之年,亦为异事。
崔珙,武宗会昌初累迁户部侍郎,充诸道盐铁转运等使。弟ロ,宣宗大中初为兵部侍郎,充诸道盐铁转运使。ロ弟兴,大中七年,权知户部侍郎,转兵部侍郎。张示阂孕宗,大中中,宰相于琮判度支,召为司勋员外郎、判度支。寻用为翰林学士,转郎中、知制诰,拜中书舍人、户部侍郎、学士承旨。子文蔚,昭宗乾宁中,以祠部郎中知制诰,正拜中书舍人。崔胤与文蔚同年进士,尤相善,用为翰林学士、户部侍郎。
王龟,懿宗咸通中为浙东观察使。兄式,宣宗大中时廉问于此,曾破草贼,裘甫亦著善政,至是越人咸喜焉。
后唐赵吞瀑易诠馄糁形陈州刺史。其后偷荜讫ń,韵膆涛陈帅。
封舜卿、庄宗,同光已来,累历清显。封氏自太和以来,世居两制,以文笔称于时。舜卿从子渭,昭宗迁雒时,为翰林学士。舜卿为中书舍人,叔侄对掌内外制。从子翘,于梁贞明中亦为翰林学士。
刘遂清,末帝清太元年,以前兴州刺史为西京副留守,代其兄遂雍为淄州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