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部 教授。
自仲尼反鲁,删定六艺,然后学有所宗,儒术以之振矣。虽复哲人其萎,微言遂绝,而违者斯众,传授浸广。汉氏而下,师训弥盛,素业所守,乃专门而靡杂。禀教殊指,或名家而别出。岐分派散,增华并骛。盖有爵位通显,誉望克治,风咏推美,山林倾慕,徒众辐辏,不远乎千里。名籍包举,或逾于万数。以至肥Т求志,杜门却扫,其于传道诲人,未尝倦也。兹所谓拳拳服,膺循循,善诱达教学之旨,为丘门之驾说者焉。
卜商,字子夏,卫人。孔子既没,居西河,教授为魏文侯师。
澹台灭,明事孔子。既已受业,南游至江,从弟子三百人,设取予去就名,施于诸侯。
商瞿,字子木,鲁人。受《易》孔子商瞿,姓也。瞿音
,以授子庸衢,姓。桥名。庇,字子庸。庇音必
。子庸授江东乾臂子弓寐反。乾,姓也,音韩
。子弓授燕周蠊碜蛹易蛹沂,诙武孙。虞子,乘子乘授齐田何子装。及秦禁学,《易》为筮卜之书,汉独不禁,故传授者不绝。
汉田何以齐田徙杜陵,号杜田生,高祖用娄敬之言,徙关东大族,故何以旧齐田氏见徙时未为杜陵,盖史家本其地追言也。
授东武王同子中、雒阳周王孙丁宽、齐服生皆著《易传》数篇,田生授王同。周王孙丁宽服生四人,而四人皆著《易传》也。子中,王同字也。中,读曰仲。
同授淄川杨何,字叔元。元光中,徵为太中大夫。齐即墨成,至城阳相,姓,即墨,名成。
广川孟但为太子门大夫。鲁周霸莒、衡胡、莒人,姓衡,名胡也。
临淄主父偃皆以《易》至大官。要言:「《易》者,本之田何?
丁姓,字子孙。从鲁荣广,受《诗》、《春秋》,为中山傅。
申章昌,字曼君,楚人申章姓
从丁姓,受学,为长沙太傅。丁宽,字子襄,梁人。从田何受《易》,授同郡砀田王孙,王孙授施雠、孟喜、梁丘贺,繇是《易》有施、孟、梁丘之学。宽,景帝时为梁孝王将军。
王臧,兰陵人。从鲁申公受诗,已通事景帝,为太子少傅。施雠字长卿,沛人。沛与砀相近雠,为童子,从田王孙,受《易》后雠,从徙长陵田王孙为博士。复从卒业,与孟喜、梁邱贺并为门人。谦让尝称学废,不教授。及梁邱贺为少府,事多,乃遣子临分。将门人张禹等从雠问雠,自匿不肯见。贺固请,不得已,乃授临等。于是贺荐雠,结涫率κ十年从结湮童子,即从师学著其早也
贺不能及,诏拜雠为博士,雠授张禹,琅琊鲁伯伯为会稽太守,禹至丞相授淮阳彭、宣、沛、戴崇子平、崇为九卿。宣、大司空禹、宣皆有传,鲁伯授太山毛,莫如少路姓毛,名莫如,字少路。
琅琊邴、丹曼,容著清名,莫如常山守,此其知名者也。繇是施家有张、彭之学。
孟喜,字长卿,东海兰陵人也。父号孟卿卿时人以卿呼之,若言公也
善为礼《春秋》,授后苍,疏广世所传《后氏礼》、疏氏春秋》,皆出孟卿。孟卿以《礼经》多《春秋》烦杂,乃使喜从田王孙受《易》,喜授同郡白光少子沛翟牧子兄兄,读曰况。
皆为博士,繇是有瞿孟白之学。
梁丘贺,字长翁,琅琊诸人也。以能心计为武骑,从太中大夫京房受易房,淄川杨何弟子也。自别一京房,非焦延寿弟子为课吏。法者,或书字误耳,不当为「京房。
房出为齐郡太守。贺更事田王孙贺傅子临亦入说为黄门郎。甘露中,奉使问诸儒于石渠,临学精熟,专行京房法。琅琊王吉通《五经闻,临说喜之。时帝选高才郎十人从临讲,吉乃使其子郎中骏上疏,从临受《易》。五鹿充宗授平陵士孙张仲方、士孙,姓张,名仲方字
沛、邓、彭、祖子夏、齐衡、咸长宾张为博士,至扬州牧,家世传业。彭祖真定太傅,咸王莽讲学大夫,繇是梁丘有士孙、邓衡之学。
京房受易梁人焦延寿延寿其字名赣
延寿云尝从孟喜问《易》,会喜死。房以为延寿《易》即孟氏学,翟牧、白生不肯,皆曰:「非也」。至成帝时,刘向校书考《易说》,以诸《易》家说皆祖田何、杨叔、丁将军大言互略同,惟京氏为异党。焦延寿独得隐士之说党读曰傥
,⒅孟氏不相与同。房授东海殷嘉,河东姚平,河南乘弘乘,姓也,音食证反
,皆为郎博士,繇是易有京氏之学,位至魏郡太守。
费直,东莱人也费,扶味反
。治《易》为郎,长于卦筮,亡章句徒,以《彖》、《象》、《系辞》十篇解说上下经,琅琊王璜能传之。
伏生,名胜,济南人。为秦博士。孝文时,求能治《尚书》者,天下亡,有闻伏生治之。欲召时,伏生年九十馀,老不能行,于是诏太常使掌故朝错往受之卫宏定《古文尚书序》云:生老不能正言,不可晓也。使其女传言教错,齐人语多与[A13C]川异错,所不知者九十二三,略以其意属读而已
。秦时禁书伏生壁藏之。其后大兵起,流亡汉定,伏生求其书,亡数十篇,独得二十九篇,即以教于齐、鲁之间。齐学者繇此颇能言。尚书:山东大师亡,不涉尚书以教伏生教。济南张生及欧阳生是后鲁周霸、雒阳贾嘉颇能言《尚书》嘉者,贾言互之孙也。
孔安国有《孔氏古文尚书》,以今文字读之,因以起其家逸书,得十馀篇,《尚书》兹多」,于是遭巫蛊,未立于学官。安国为谏大夫,授都尉朝朝名都尉姓
,而司马迁亦从安国问故,迁书载《尧典》、《禹贡》、《洪范》、《微子》《金》诸篇,多古文说。都尉朝授胶东庸生,庸生授清河胡,尝少子少子尝字
。
欧阳生,字和伯,千乘人也。事伏生授儿宽,宽又授业。孔安国、欧阳、大、小夏侯氏学,皆出于宽。宽授欧阳生子,世世相传至曾孙高为博士,繇是尚书世有欧阳氏学。
林尊,字长宾,济南人也。事欧阳高为博士,授平陵平当梁陈翁生翁,生家世传业。繇是欧阳有平陈之学。翁生授琅琊殷崇楚国龚胜而平,当授九江朱普公文,上党鲍宣宣为司隶校尉,徒众尤盛知名者也。高相,沛人也。治《易》与费公同时,其学亦亡章句,专说阴阳灾异。自言出于丁将军,传至相相授。子康及兰陵母将永康,以明易为郎,永至豫章都尉。
夏侯胜,其先夏侯都尉从济南张生受《尚书》以传族子始昌。始昌传胜胜,又事同郡简卿简音奸
。简卿者,倪宽门人。胜传从兄子建,又事欧阳高,繇是尚书有大小夏侯之学,建位至太子太傅。
周堪,字少卿,齐人也。与孔霸俱事大夏侯胜,堪授牟卿。及长安许商字长伯牟卿为博士。霸以帝师赐爵,号褒成君。传子光,亦事牟卿,繇是大夏侯有孔、许之学。堪位至光禄勋。
张山拊,字长宾,平陵人也。拊音肤。
事小夏侯建为博士,授同县李寻、郑宽中少君。山阳张无故子儒信都秦恭延君陈留假苍子,骄无故善氛戮湫∠暮,睢端滴摹,饭г鍪Ψㄖ涟偻蜓裕ㄑ。孕∠暮,畋舅说之,文不多,而秦恭又增益,故至百万言也。)申公名培,鲁人也。少与楚元王交,俱事齐人浮丘伯,受诗。汉兴,高祖过鲁,申公以弟子从师入,见于鲁南宫。吕太后时,浮丘伯在长安,楚元王遣子郢与申公俱卒学郢即郢客也
。元王薨,郢嗣位,立为楚王令,申公傅太子。戊戊不好学,病申公病,苦也
。及戊立为王胥靡申公胥靡相系而作役
,申公愧之归,鲁退居家,教终身不出门,复谢宾客身既不出门,非受业弟子,其他宾客来者,又谢遣之,不相见也
,独王命召之,乃往。弟子自远至,受业者千馀人。申公独以《诗经》为训,故以教亡传说其指,不为解说之传
,疑者则阙弗传。兰陵王臧从受诗,申公弟子以百数。申公以《诗》、《春秋》授,而瑕邱江公尽能传之。及鲁许生,免中徐公免中,邑名也
,皆守学教授。
韦贤治诗,事大江公及许生,大江公,即瑕邱江公也,以异下博士。江公,故称大。
又治《礼传》。子玄成及兄子赏,以诗授哀帝,繇是鲁诗》有韦氏学。
王式,东平新桃人,事免。中徐公及许生式为昌邑王师、山阳张长安长安名也
先事式后东平唐长宾。沛褚少孙亦来事式,张生、唐生、褚生皆为博士。繇是鲁诗》有张、唐、褚氏学。
张生兄子游卿为谏大夫,以诗授元帝。其门人琅琊王扶陈留许晏,繇是张家有许氏学。初,薛广德亦事王式以博士论石渠,授龚舍。
辕固,齐人也。以治诗,孝景时为博士。诸齐以诗显贵,皆固之弟子也。昌邑太傅夏侯始昌最知名。
后苍,字近君,东海郯人也。事夏侯始昌,通《五经》。苍亦通《诗》、《礼》,授翼奉萧望之匡衡,衡授琅琊师丹伏理ヵ君[A13C]川满昌君都君都为詹事,治高密。太傅家世传业。繇是齐诗》有翼匡师伏之学,满昌授九江,张邯、琅琊皮容皆至大官,徒众尤盛,苍说礼数万言,号曰《后氏曲台记》。授沛闻人通汉子方,闻人,姓也,名通汉,字子方也。
梁戴德延君戴圣次君,沛庆普孝公,德号大戴,圣号小戴。繇是礼有大戴、小戴庆氏之学,普授鲁夏侯敬。又传族子咸,大戴授琅琊徐良,游卿家世传业,小戴授梁人桥仁季卿,杨荣子孙,子孙,荣之字也。
家世传业,繇是大戴有徐氏小戴,有桥杨氏之学。苍官至少府。
韩婴,燕人也。景帝时为常山王。太傅韩生推诗人之意,而为《内外传》数万言,其语颇与齐、鲁间殊。然其归一也,淮南贲生受之贲,音肥。
自是之后,而赵、燕间言诗者,繇韩生、韩生、孙商为武帝博士。孝宣时,涿郡韩生其后也,以《易》徵待,诏殿中曰:「所受《易》,即先太傅所传也。尝受《韩诗》,不如韩氏《易》深,太傅故专传之」。司隶校尉盖宽饶本受《易》于孟喜,闻涿韩生说《易》而好之,即更从受焉。
赵子,河内人也。王钦若等曰:赵子史不载其名。
事燕韩生,授同郡蔡言,互言互授同郡食子。公与王吉食生授太山栗丰吉,授淄川长孙顺。繇是韩诗有「王食长孙之学,丰授山阳张就东海涓8=灾链蠊偻街谟仁ⅰ。
毛公,赵人也。治诗为河间献王博士,授同国贯长卿,长卿授解延年,延年授徐敖,敖授九江陈侠,繇是言《毛诗》者本之徐敖。
胡母生,字子都,齐人也。治《公羊春秋》,为景帝博士,与董仲舒同业。仲舒著书,称其德年老,归教于齐。齐之言《春秋》者,宗事之,公孙玄亦颇受焉。而董生为江都相,弟子遂之者,兰陵褚大东、平嬴公广川逯傥侣啦绞妫ㄋ糊,矫位成达者。)太至梁相,步舒丞相长史,唯嬴公守学,不失师法。为昭帝谏大夫,授东海孟卿。鲁眭孟孟为符节令,坐说灾异诛。
严彭祖,字公子,东海下邳人也。与颜安乐俱事眭孟孟弟子百馀人,唯彭祖安乐为明质,问疑言互,各持所见。孟曰:「《春秋》之意,在二子矣」。孟死,彭祖、安乐各颛门教授颛与专同门,言各自名家
繇是《公羊春秋》有严颜之学。彭祖授琅琊王中为元帝少府中读为仲
,家世传业。中授同郡公。孙文东门云。
颜安乐,字公孙,鲁国薛人眭孟姊子也。安乐授淮阳泠丰次君泠音零
,淄川任公繇是颜家有泠任之学。始贡禹事,嬴公成于眭孟。疏广事孟卿,广授琅琊路亦「管」字也
,禹授[A13C]川堂惠姓堂也
,惠授太山,宜都都与路,又事颜安乐,故颜氏复有宜之学。路授孙宝为大司农,丰授马宫,琅琊左咸,徒众尤盛。官至齐郡太守丞。
《瑕邱》「江公受狭,捍呵锛笆于鲁,申公传子至孙为博士。武帝时,江公与董仲舒并仲舒通《五经》,能持论善属文。江公呐于口属之欲切。呐,古讷字
,上使与仲舒议不如仲舒,而丞相公孙弘本为公羊学比,辑其议,卒用董生比,次也。辑,合也。比,频寐反。辑与集同
。于是上因尊公羊家,诏太子受《公羊春秋》,繇是《公羊》。大兴太子既通复私问,狭憾善之。其后浸微浸,渐也
,唯鲁荣、广王、孙皓星公二人受焉。广能尽传其诗。《春秋》,高才捷敏,与公羊大师鞁缑系嚷窞困之孟等穷屈也
,故好学者颇复授狭号娌。糖秋少君,梁周庆幼君丁姓子孙姓丁名姓字,子孙
,皆从广受千秋,又事皓星公,为学最笃。千秋、宣帝时,说狭荷仙,讫狭核颠,千秋为谏大夫、给事中,后有过,左迁平陵令。复求能为狭赫吣及千秋。上愍其学且绝,乃以千秋为郎中户,将选郎十人从,受汝南尹更始。翁君本事千秋,会千秋病死,徵江公孙为博士,刘向以故谏大夫通达待诏,受狭河令助之。江博士复死,乃徵周庆丁姓,待诏保宫保宫,少府之属官也,本名居室
,使卒授十人,自元康中始讲。至甘露元年,积十馀岁皆明习。乃召五经名儒太子太傅萧望之等大议。殿中平公羊狭和异,各以经处是非。时公羊博士严彭祖、侍郎申趺猓趺庖敉硪,病#┮镣扑蜗札狭阂,槔梢更始待诏刘向、周庆丁姓,并论公羊家多不见从,愿请内侍郎许广使者亦并内狭杭抑,欣赏鹾ジ,魑迦耍ㄊ。拐呶降笔,壁遣监议者也。内谓引入,议所也。公羊家既请内许广,而使者因并内王亥也。)议三十馀事,望之等十一人各以经言互对,多从狭,呼硎驱狭褐学,大盛、庆姓皆为博士周庆丁姓二人也
、姓授楚申章昌曼君姓申章名昌,字曼君
。尹更始。又受《左氏传》,取其变理,合者以为章句传。子咸及翟方进、琅琊房凤。
朱云为槐里令,后不仕,居禾锝淌谠裰钌然后为弟子。九江严望及望兄子、元、子仲能、传云学,皆为博士。
房凤,字子元,不其人也琅琊之县也,其音基。
为五官中郎将。时光禄勋王龚以外属内卿邛成,太后兄也。内卿,光禄勋,治中宫。
与奉车都尉刘歆共校书,三人皆侍中。歆曰:「《左氏春秋》可立哀」。帝纳之,以问诸儒,皆不对。歆于是数见丞相孔光,为言左氏以求助。光卒不肯,唯凤龚、许、歆遂共移书责让。太常博士、大司空师丹奏歆非毁先帝所立。上于是以龚等补吏。龚为弘农,歆河内凤九江太守。始,江博士授胡,尝尝授梁萧秉君房,繇是狭捍呵镉,幸胡申、章房氏之学,张苍为北平侯。及梁太傅贾言互、京兆尹张敞、太中大夫刘公子皆反,呵铩蹲笫,洗言互为《左氏传训,故授赵人贯公为河间献王博士,子长卿为荡阴令,荡阴河内县也。荡,音汤。
授清河张禹长子非成帝师张禹也
禹与萧望之同时为御史,数为望之言。左氏望之善之,上书数以称说。后望之为太子太傅,荐禹于宣帝,徵禹待诏。未及问,会疾死,授尹更始禹先授更始
,传子咸及翟方进。胡常常授黎阳贾护季君。哀帝时,待诏为郎,授苍梧。陈钦子佚以《左氏》授王莽,至将军,而刘歆从尹咸及翟方进受。繇是言《左氏》者,本之贾护、刘歆、王吉,兼通《五经》,能为《驺氏春秋》,以《诗》、《论语》教授,好梁邱贺说《易》,令子骏受焉。汉兴,传齐论者王吉、少府宋畸居宜切
、御史大夫贡禹、尚书令五鹿充宗胶东庸生,唯王阳名家王吉字子阳,故谓之王阳
传鲁论诗者,常山都尉龚奋、长信少府夏侯胜、丞相韦贤、鲁扶卿、前将军萧望之、安昌侯张禹,皆名家。张氏最后而行于世,吉位至谏大夫。
董仲舒,少治《春秋》。孝景时为博士,下帷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授业,或莫见其面。盖三年不窥园,其精如此。位至胶西相。
薛广德以鲁诗教授楚国,龚胜舍师事焉,位至御史大夫。疏广字仲翁,少好学,明《春秋》家居,教授学者,自远方至,位至太子太傅。
韦贤为人质朴少欲,笃志于学,兼通《尚书》,以诗教授,号「邹鲁大儒」,位至丞相。
后汉刘昆,少好习礼容,平帝时,受施氏《易》,于沛人戴宾、王莽世教授弟子尝五百馀人。每春秋享射,尝备列典仪,以素木瓠叶为俎豆,桑弧蒿矢,以射勉首《诗小雅》瓠叶《诗序》曰:「刺幽王弃礼而不能行,故思古人之不微,薄废礼焉。《诗》曰:幡幡瓠叶,采之亨之。君子有酒,酌言尝之,有斯首,い之燔之。君子有酒,酌言献之。昆惧礼之废,故引以瓠叶为俎。实射,则歌勉首之诗而为节也」。
。每有行礼、县宰跞÷世羰舳观之。王莽以昆多聚徒众,私行大礼,有僭上心,乃系昆及家属于外黄狱,寻莽败,得免。既而天下大乱,昆避难河南,负犊山中《郡国志》河南郡有负犊山」
。建武五年,举孝廉不行,遂逃教授于江陵。光武闻之,即除为笃厚也。江陵令子轶,字君文,传昆业,门徒亦盛。
洼洼,音
丹,字子玉,世传《孟氏易》。至王莽时,尝避世教授,专志不仕,徒众数百人。建武初,为博士,作《易通论》七篇,世号《洼君通》。
角圭阳鸿姓角。圭,阳名,鸿也。
以孟氏易教授,有名称,位少府。
任安,字定祖,广汉绵竹人也。少游太学,受《孟氏易》,兼通数经。又从同郡杨厚学图谶,究极其术。时人称曰:「欲知仲桓问任安」。又曰:「居今行古,任定祖学」。终还家教授诸生,自远而至。除博士,不就。
伏湛更始立,为平原太守,时仓卒兵起,天下惊扰,而湛独晏然教授不废。
伏恭,湛之兄子也。太常试经第一,拜博士,迁常山太守,敦修学校,教授不辍。繇是北州多为伏氏学。
任末,字叔本,蜀郡繁人,繁县故城,在今益州新繁县北。
少习《齐诗》,游京师教授十馀年,为郡功曹,以病免。
薛汉,字公子,淮阳人。世习《韩诗》,教授尝数百人。建武初,为博士。当世言诗者推汉为长。
杜抚字叔和,犍为武阳人也。少有高才,受业于薛汉定韩诗章句,后归乡里教授,沉静乐道,举动必以礼。弟子千馀人,其所作诗,题《约义通》。学者传之曰:「杜君法云」,位至公车令」。
杨仁,建武中诣师学习《韩诗》。数年归,静居教授为阆中令,卒于官。
鲁恭少习鲁诗,后拜鲁诗博士,繇是家法,学者日盛。鲁丕性沉深好学,孳孳不倦,遂杜绝交游,不愫蛭手礼士友尝以此短之,而丕欣然自得,遂兼通《五经》,以《鲁诗尚书教授为当世名儒。后归郡,为督邮功曹,所事之将,无不师友待之。
曹褒父充,持庆氏《礼传》,褒又传《礼记》四十九篇,教授诸生千馀人,庆氏学遂行于世。褒位至侍中。
鲍永少有志操,习欧阳尚书。子昱,少传父学,客授于东平。
冯豹好儒学,以《诗》、《春秋》教丽山下。乡里为之语曰:「道德彬彬冯仲,文」位至尚书」。
桓荣少习欧阳尚书事博士九江朱普。普卒,荣奔丧九江,因留教授,徒众数百人。莽败,天下乱,荣抱其经书,与弟子逃匿山谷,虽尝饥困,而讲论不辍。后复客授江、淮间,位至太常。
范升传》孟氏《易》以授杨政,而陈元、郑众皆传费氏《易》。其后马融亦与其传,融授郑玄,玄作《易注》,荀爽又作《易传》。自是费氏兴而京氏遂衰,位至聊城令。
杨政,字子行,京兆人也。少好学,从代郡范升受梁邱易,善说经书。京师为之语曰:「说经铿铿,杨子行教」。授数百人,官至左中郎将。
张兴,习梁邱,易以教授。建武中,举孝廉为郎,谢病去,复归聚徒。后辟司徒冯勤府,勤举为孝廉,稍迁博士。永平初,迁侍中、祭酒。十年,拜太子少傅。显宗数访问经术,既而声称著闻。弟子自远至者著录。且万人为梁邱家宗著于《南金录》
十四年,卒于官。《子鲂传》兴业,位至张掖属国都尉。
魏满,字叔牙,习京氏,《易》教授。位至弘农太守。
孙期,字仲<。靡醭晌淙艘病。I傥诸生,习京氏《易》、古文《尚书》。家贫,事母至孝,牧豕于大泽中以奉养焉。远人从其学者,皆执经垄畔以追之。司徒黄琬特辟不行。
牟融习大夏侯《尚书》东海王良习小夏侯。《尚书》沛国桓荣习欧阳《尚书》,荣世习,相传授,东京最盛,扶风杜林传《古文尚书》,林同郡贾逵为之作《训》,马融作传,郑玄注解。繇是《古文尚书》遂显于世也。
欧阳歙,字正思,乐安千乘人也。自欧阳生传伏生《尚书》,至歙八世,皆为博士。歙为汝南太守,在郡教授数百人。济阴曹曾字伯山,从歙受尚书门徒三千人,位至谏议大夫。子祉,河南尹。传父业,教授。又陈留陈巫,质迕饕嗍,谂费羯惺橛,谒就蕉琛。
牟长,少习欧阳尚书,拜博士,稍迁河内太守。免长自为博士。及在河内,诸生讲学者尝有千馀人。著录前后万著于籍录人。
宋登少习欧阳尚书》,教授数千人,位至颍川太守。
张驯少游太学,能讲《春秋左氏传》,以大夏侯尚书教授,位至司农。
孔僖字仲和。自安国以下,世传《古文《尚书》、《毛诗》。僖子季彦守其家业,门徒数百人。僖位至临晋令。
郑众传《周官经》,后马融作《周官传授》,郑玄玄作《周官注,玄》本习《小戴礼》,后以古经校之,取其义长者,故为郑氏《学玄》。又注小戴所传《礼记》四十九篇,通为三礼焉。位至大司农。
杨伦少为诸生,师事司徒丁鸿,习古文尚书,为郡文学掾,去职讲授于大泽中。弟子千馀人,位至大中大夫。
杨宝习《欧阳尚书》,哀、平之世,隐居教授。
包咸少为诸生,受业长安,师事博士,右师细君姓右师
习《鲁诗》、《论语》。王莽末,去归乡里,于东海界为赤眉所得,遂见拘执十馀日,咸晨夜诵经自若,贼异而遣之。因住东海,立精舍讲授,位至鸿胪寺卿。
魏应,字君伯,任城人也。少好学。建武初,诣博士受业,习《鲁诗,闭门诵习,不交僚党,京师称之。后归为郡吏,举明经,除济阴王文学。以疾免官,教授山泽中,徒众尝数百人。后拜五官中郎将,应经明行修,弟子自远方至,著录数千人。
卫宏,字敬仲,东海人也。少与河南郑兴俱好古学。初,九江谢曼卿善《毛诗》,乃为其训。宏从曼卿受学,因作《毛诗序》,善得风雅之旨,于今传于世。后从大司空杜林,更受《古文尚书》,为作训旨。时济南徐巡师事宏,后从林受学,亦以儒显。繇是古学大兴,位至议郎。
董春少好学,究极圣旨。后还归,立精舍远方门,徒学者尝数百人。诸生每升堂讲鸣鼓,三通横经,捧手请问,百人追随上堂,难问者百馀人。
董钧,字文伯,犍为资中人也。习庆氏《礼》,事大鸿胪王临,累迁五官中郎将,尝教授百馀人。
丁鸿受欧阳尚书于桓荣,嗣封陵阳侯,开门教授。后代成,封为少府,门下繇是益盛,远方至者数千人,彭城刘恺、北海巴茂、九江朱伥皆至公卿。
樊删定《公羊严氏春秋章句》,世号樊侯学,教授门徒,前后三千馀人。弟子[A13C]川李肪、沤夏勤皆为三公。
丁恭习《公羊》、《严氏春秋》。恭学义精明,教授尝数百人。州郡请召,不应。后为侍中祭酒。
周泽,字飨都,北海安邱人也。少习《公羊》、《严氏春秋》。隐居教授,门徒尝数百人,位至太常。
甄宇,字长文,北海安邱人也。清静少欲,习《严氏春秋》,教授尝数百人。宇传业子普普传子承承,讲授数百人,诸儒以承三世传业,莫不归服之。宇位至太子少傅,楼望少习《严氏春秋》,为左中郎将,教授不倦,世称儒宗。诸生著录九千馀人。
程曾受业长安,习《严氏春秋》。积十馀年,还家讲授。会稽顾奉等数百人尝居门下,著书百馀篇,皆《五经》通难,又作《孟子章句》。为海西令,卒于官。
张玄,字君夏,河内河阳人也。少习《春秋》,颜氏兼通数家法。建武初,举明经,补弘农文学。迁陈仓县丞。清净无欲,专心经书,方其讲问乃不食。终日及有难者,辄为张数家之说,令择从所安,诸儒皆伏其多。通著录千馀人。
李膺为乌桓校尉,以公事免官,还居纶氏,教授尝千人。纶氏县,属颍川郡故城,今阳城县是也。
李育,扶风人也。少习公羊》,《春秋》,州郡请召,育到,辄辞病去。尝避地教授,门徒数百,位尚书令。
[A13C]容,博学多通善。《春秋左氏传》,师事太尉杨赐。初平中,避乱荆州,聚徒千馀人,刘表以为武陵太守,不肯起。
谢该,字文仪,南阳章陵人也。善明,《春秋左氏传》,为世名儒,门徒数百千人。位至议郎。
蔡玄,字叔陵,汝南南顿人也。学通《五经》,门徒尝千人,其著录者万六千人,徵辟并不就。
贾逵,字景伯,尤明左氏。明帝令逵自选公羊、严颜诸生高才者二十人,教以《左氏》严彭祖、颜安乐俱受《公羊春秋》,故曰严颜之学
,与简纸经传各一通竹简及纸也
。逵迁卫士令,建初八年,乃诏诸儒选高才生受左氏狭捍呵锕盼纳惺槊诗,繇是《四经》遂行于世。皆拜逵所选弟子及门生为千乘王国郎,朝夕受业黄门署学者,皆欣欣美慕焉。
张杏榔骄,拍昝鞯畚。四姓小侯,开学南宫。置《五经,师幸陨。惺榻淌谖、恢了就健。
鲁丕拜赵相门生,就学者尝百馀人,关东号之曰「五经」,复兴鲁叔陵。
李恂,少习《韩诗》,教授诸生,尝数百人。位至武威太守。杨康好学,尝在外黄大泽教授门徒。
郅惮理韩诗》、《严氏春秋》,后客居江夏教授。后为芒长,免官,又避地教授。
寒朗好经学,通书传。以尚书教授举孝廉,位至清河太守。
李章习严氏春秋》,经明教授。位至琅琊太守。
刘茂习礼经教授,尝数百人,位至侍中。
索卢放,以尚书教授千馀人,位至谏议大夫。
夏恭习《韩诗》、《孟氏《易》讲授,门徒尝千馀人。举孝廉,早卒。
锺皓世善刑律,以诗律教授门徒千馀人,为郡功曹。后公府辟召,皆不就。
刘淑,少好学,明《五经》,遂隐居立精舍,讲授诸生,尝数百人,位至侍中、虎贲中郎将。
檀敷举孝廉,连辟公府,皆不就。立精舍教授,远方至者尝数百人。桓帝时,博士徵,不就。
王良,字仲子,东海兰陵人也。少好学,习小夏侯尚书》王莽时,寝病不仕,教授诸生千馀人。
吴涛河间相自免归,家不复仕,躬灌园,蔬以经书教授。
郭林宗博通坟籍,以党事起,遂闭门教授弟子以千数。
刘焉居阳城山,积年教授,举贤良方正,辟司徒府。
董扶,字茂安。少从师学,兼通数经,善欧阳尚书,又事聘士。
杨厚究极图谶,遂至京师游览太学,还家讲授。
廖扶博习《韩诗》、欧阳尚书教授尝数百人,州郡公府辟召,皆不应就。
挚、恂以儒术教授,隐于南山,不应徵聘,名重关西。马融从其游学,博通经籍。
马融才高博洽,为世通儒,教养诸生。尝有千数,涿郡卢植、北海郑玄皆其徒也。弟子以次相传,鲜有入其室者。融位议郎。
郑玄,北海人也。造太学受业,师事京兆第五元先,始通京氏《易》、《公羊春秋》。又从东郡张恭祖受《周官》、《礼记》、《左氏春秋》、《韩诗》、《古文尚书》,因涿郡卢植事扶风马融、融门徒四百馀人,升堂进者五十馀生。玄自游学十馀年,乃归乡里。家贫,耕于东莱,学徒相随,已数百人。灵帝末,弟子河内赵商等自远方至者数千,徵大司农,不就。
卢植少与郑玄俱事马融,能通古今,好学研精,而不守章句学。终辞归,阖门教授,位至尚书。
皇甫规拜郎中,⒓裁夤橐,允易教授。门徒三百馀人,积十四年。
贾洪,字叔业,京兆新丰人也。好学,有才,而特精于《春秋左氏传》。建安初,付郡举计掾。应州辟州中,自参军以下百馀,唯洪与冯翊、严苞交通,材学最高。洪历守三县令,所在辄开除厩舍,亲授诸生。
国渊字子尼,师事郑玄,后与邴原、管宁等避乱辽东。渊笃学好古,在辽东尝讲学于山岩,士人多推慕之,繇是知名。
蔡衍,少明经讲授,以礼让化乡里。仕至议郎。
张奂舀党罪,禁锢,时禁锢者不能守静,或死或徙,奂闭门不出,养徒千人。著《尚书记难》三十馀万言,位至太常。
邴原,字根矩,北海人。黄巾之难,避地辽东,积十馀年,自反国土。于是讲述礼乐,吟咏诗书,门徒数百,服道数十。时郑玄以博学洽闻,注解典籍,故儒雅之士集焉。原亦以高远清白,颐志澹泊,口无择言,身无择行,故英伟之士向焉。是时海内清议云:「青州有邴、郑之学。
魏、赵典少,笃行隐约,隐,犹静也,约俭也。
博学经书,弟子自远方至,典学》、《孔子、《七经》、《河图》、《雒书》,内外艺术靡不贯综,受业者百有馀人。
位至尚书令。魏、吴虞翻为骑都尉。翻性疏直,数有酒失,坐徙交州。虽处罪放而讲学不倦,门徒尝数百人。
徵崇河南人,隐于会稽,躬耕以求其志。好尚者从学所教,不过数人辄止,欲令其业,必有成也。
阚泽州里先辈丹阳唐固亦修身积学,称为儒者,著《国语公羊》狭,捍注讲授,尝数十人。位至中书令、侍中、太子太傅。
晋续咸,字孝宗,为刘琨并州从事中郎。性孝谨敦重,履道贞素。好学,师事京兆杜预,专以《春秋》、郑氏易》教授。尝数十人,博览群言,高才善文论。
宋纤敦煌效先艘病R居于酒泉南山,明究图纬,弟子受业三千馀人。后前凉张祚徵为太子太傅。
杜夷博览百家,览图纬,靡不毕究。寓居汝颍之间,十载足不出门。年四十馀,始还乡里,闭门教授,生徒千人,位至国子祭酒。
皇甫谧,字士安。博综典籍,沉静寡欲,有高尚之志,故终身不仕。门人挚虞、张轨、牛综、席纯皆为晋名臣。
刘┥袤蒲Р┩ㄎ。寰聚徒教授,尝有数十,齐武陵王晔为会稽太守,太祖欲令┪晔讲除会稽郡丞,学徒从之,转众┳。俗聪诵∪,逖Ч陟兜笔本┦κ孔庸笥,文不下席受业性谦率通美,不以高名自居。游诣故人,唯一门生持胡床随后。主人未通,便坐问答。住在檀桥,瓦屋数间,上皆穿漏,学徒敬慕,不敢指斥,呼为青溪。竟陵王子良亲往修谒。七年表:「世祖为┝⒐、菀、匝、盍仪殴手,鞯诟之,生徒皆贺┰唬菏颐榔裎人哉!此华宇岂吾宅哉?幸可诏作讲堂,犹恐见害也」。未及徙居,遇病,子良遣从┭д吲沓橇趸嫠,逞舴剁墙厨于┱营斋。及卒,门人受学,并吊服临送。楼幼瑜字季玉,亦聚徒教授,不应徵辟。
吴苞,字天盖,濮阳鄄城人也。儒学,善《三礼》及《老》、《庄》。宋泰始中过江,聚徒教学。冠黄葛巾,竹麈尾,蔬食二十馀年。隆昌元年,诏曰:「处士濮阳吴苞,栖志穷谷,秉操贞固,沉静味古,白首弥厉」。徵太学博士」,不就。始安王遥光右卫江┙,于蒋山南为立馆,学者咸归之。以寿终。
沈麟士,字云祯。隐居馀,不吴差山讲经教授,从学者数十百人,各营屋宇,依止其侧。麟士重陆机连珠,每为诸生讲之。
梁周弘正累迁国子博士。时于城西立士林馆,弘正居以讲授,听者倾朝野焉。
王承为中书门下侍郎,兼国子博士。时膏腴贵游,咸以文学相尚,罕以经术为业,唯承独好之,发言吐论,造次儒者。在学训诸生,述《礼》《易》义。
张绾为豫章内史,绾在郡,述制旨礼记正言》义,四姓衣冠士子,听者尝数百人。入为御史中丞。大同末,城西开士林馆聚学者,绾与右卫朱异、太府卿贺琛递述制旨《礼记中庸》义。
贺瑾为国子博士,于学讲授,生徒尝数百人。
沈峻博通《五经》,传峻业者,有吴郡张及、会稽孔子云,官皆至《五经》博士。
贺魑步兵校尉,领《五经》博士,黛独裼染,馆中生徒尝数百弟子明经对策至数十人。
诸葛璩,琅琊人也,居京口。璩性勤于训诱,后生就学者日至,居宅狭陋,无以容之。太守张友为起讲舍,虞僧诞会稽人,以《左氏》教授,听者亦数百人,其该通义例,当时莫及。
伏曼容,初为宋中散大夫,宅在瓦官寺东,曼容施高,坐于厅事。有宾客辄升高坐为讲说,生徒数十百人。卞华字昭邱,为安成王功曹参军,兼五经博士,聚徒教授。华博涉有机辨,说经析理,为当时之冠。
何佟之为国子博士。永元末,京师兵乱,佟之尝集诸生讲论,孜孜不怠。
孔子喑跷,长沙嗣王侍郎兼国子助教,讲《尚书》四十九篇,听者尝数百人。
皇侃为国子助教,于学讲说,听者数百人。
许懋,字昭哲。少孤好学,为州闾所称。十四入太学,受《毛诗》,旦领师说,晚而覆讲,坐下听者尝数百人。仕至中庶子。
陈袁宪,字德章,尚书左仆射枢之弟也。幼聪敏好学,有雅量。梁武帝修建庠序,别开五馆,其一馆在宪宅西。宪尝招引诸生,与互谈论,每有新义,出人意表,同辈咸嗟服焉。后入隋为晋王府长史。
戚衮年十九,梁武帝敕策孔子正言并周礼、礼记义,衮对高第。仍除扬州祭酒从事史。就国子博士宋怀方质仪礼义。怀方北人,自魏携仪礼、礼记疏,秘惜不传。及将亡,谓家人曰:「吾死后,戚生若赴,便以仪礼、礼记义本付之。若不来,即宜随尸而殡」。为儒者推许如此。
沈德威,为太学博士,转国子助教。每自学还私室以讲授,道俗受业者数百人,率皆如此。
王元规迁南平王府限内参军,王为江州,元规随府之镇,四方学徒不远千里来请道者尝数十百人,为国子助教、东宫学士。自梁代诸儒相传为《左氏》学者,皆以贾逵、服虔之义难驳杜预,凡一百八十条。元规引证通析,无复疑滞。每国家议吉凶大礼常预焉。
孙髡蜊州,尝于山斋设讲肆,集玄儒之士,冬夏资奉,为学者所称。
张讥性恬静,不求荣利。尝慕岩菟、居宅,营山池,植花果,讲《周易》、《老》、《庄》而教授焉。吴郡陆元朗、朱孟博、一乘寺沙门法才、法云寺沙门惠休至贞观道士姚缓,皆传其业。位至东宫学士。
后魏刘模为中书博士,与李彪为寮,并相爱好。至于训导国胄,甄明风范,远不及彪也。
索敞字巨振,以儒学见拔,为中书博士。笃勤训授,肃而有礼。京师大族贵游之子弟,皆敬惮威严,多所成益。位至尚书、牧守者数十人,皆受业于敞。敞遂讲授十馀年。
冯元兴,魏郡肥乡人。学《通礼传》,有文才。年三十三,还乡教授,尝数百人。
李郁为国子博士,自国学之建,诸博士率不讲说,朝夕教授,唯郁而已。谦虚宽雅,甚有儒者之风。
刘弊盅用,鞫鼗腿烁,副σ匀逖С掐鞅。年十四,就博士郭嫜娴茏游灏兮,湃送ň业者八十馀人。
高允博通经史,为征南从事中郎,府解,还家教授,受业者千馀人。
后魏李曾,赵郡人,孝伯之父也。曾少治郑氏《礼》、《左氏春秋》,以教授为业。
刘兰,武邑人。性聪敏,读《左氏》,五日一遍,兼通《五经》。先是,张吾实以聪辩过人,其所解说,不本先儒之旨,唯兰推《经》、《传》之繇本,注者之意,参以纬候及先儒旧事,甚为精悉。自后经义审博,皆繇于兰。兰又明阴阳,博物多识,故为儒者宗。瀛州刺史裴植徵兰讲书于州城南馆,植为学主,故生徒甚盛,海内称焉。又特为中山王英所重。英引在馆,令教其子熙、诱略等。兰学徒前后数千,成业者众。
北齐张思伯,河间乐城人也。善说《左氏传》,为马敬德之次。撰《刊例》十卷,行于时。亦治《毛诗》章句,以二经教授齐安王廓。武平初,为国子博士。
鲍季详从弟长暄,兼通《礼传》。武平末,为任城王水,皆丞相掾。尝在京教授贵游子弟。齐亡后,归乡里讲经,卒于家。张买奴,平原人,经义该博,门徒千馀人,诸儒咸推重之,名声甚盛。历太学博士、国子助教。
后周乐逊为太学博士,治小师氏下大夫。自谯王俭以下,并行束返。茏又礼逊以经术教授,甚有训导之方。武帝保定中,频加赏赐,迁遂伯中大夫。诏鲁公与毕公贤等俱以束修之礼同受业焉。天和中,出为湖州刺史。秩满还朝,拜皇太子谏议,复在露门教授皇子,增邑一百户。
樊深讲习《五经》,为于谨府参军事,令在馆教授子孙。熊安生长乐阜城人,专以《三礼》教授。弟子自远方至者千馀人。乃讨论图纬,捃摭异闻,先儒所未悟者,皆发明之。齐河清中,阳休之特奏为国子博士。安生既学为儒宗,当时受其业擅名于后者,有马荣伯、张黑奴、窦士荣、孔笼、刘焯、刘炫等,皆其门人焉。
隋何妥为国子博士,出为龙州刺史。时有负笈游学者,妥皆为讲说教授之。
房晖远治《三礼》、《春秋》、《三传》、《诗》、《书》、《周易》。尝以教授为务,远方负笈而从者,动以千计。南阳王绰为定州刺史,闻其名,召为博士。
萧该笃学,尤精《汉书》,包恺兄愉明《五经》,恺传其业。又从王仲通受《史记》、《汉书》,尤称精究。大业中,为国子助教。于时《汉书》学者以萧、包二人为宗,聚徒教授,著录者数千人。卒,门人为起坟立碣焉。
为光为太学博士,初教授瀛、博间,门徒千数,至是多负笈从入长安。
刘焯,信都昌亭人。以儒学知名,举秀才,射策甲科,直门下省。俄除员外将军,与杨素、牛弘等于国子共论古今滞义。后因国子释奠,与刘炫二人论议深挫诸儒,诸儒或怀妒恨,遂为飞章所谤,除名为民。于是优游乡里,专以教授著述为务,孜孜不倦。然怀抱不旷,又啬于财,不行束修者,未尝有所教诲,时人以此少之。
刘炫,河间人,与著作郎王邵同修国史。俄直门下省,兼于内史省考定群言。炫虽遍直三省,竟不得官。后除殿内将军,坐事除名,归于家,以教授为务。
王孝籍以博览群言,遍治《五经》。开皇中,召入秘书,助王邵,饭史邵不之礼。在省多年而不免输税,孝籍奏于吏部尚书牛弘,弘亦知其学业,而竟不得调。后归乡里,以教授为业,终于家。
唐秦嘧秩氏,冉陵无锡人也。明《尚书》、《春秋》,兼通史传。隋炀帝召为秘书直学士,后还家,以讲授为务。
王方庆,年十六,为赵王府行参军。尝就记室任希古受《史记》、《汉书》,能尽其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