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守部 能政
自秦氏罢侯置守,汉室之兴,率循无改,垂及中叶,品式备具,故有与我共此之叹。而二千石之著治效者,率加褒赏,以申勉励。史氏所述,循吏为盛焉。东京而下,咸可徵也。自非厉精为治,正身率下,遵道德齐礼之训以变风,美俗推务本明利之术以厚生阜财措枉而击强,兴廉而崇让,先之以条教,济之以仁惠,居之以宽简,辅之以强明,又曷能致政治之清夷,吏人之欢爱。所居民富,所去见思,生有荣号,死见奉祀。斯仲尼所谓既富而教三年有成者,为不诬矣。
汉韩延寿为淮阳太守,治甚有名,徙颍川、颍川,多豪︹难治。国家尝为选良二千。石延寿在郡数年,徙为东郡太守,以黄霸代居颍川,霸因其迹而大治延寿为政事迹,并见牧守《教化门》
。
黄霸为颍川太守,前后八年,郡中愈治。天子以霸治行,诏赐爵关内侯,黄金百斤,秩中二千石。自汉兴言治民,吏以霸为首。入守京兆尹。
赵广汉为京兆尹,奏请令长安游徼狱吏秩百石,其后百石特增其秩以厉其行
,吏皆差自重,不敢枉法,妄系留人。京兆政清,吏民称之不容口。长老传以为自汉兴治京兆者莫能及。
王成为胶东相,治甚有声,宣帝最先褒之,赐爵关内侯,秩中二千石。
翟方进为朔方刺史,居官不烦苛,所察应条跞【偕跤型名。再三奏事刺史岁尽跞∽嗍,戮┦σ病#
召信臣为南阳太守,为民兴利,户口增倍,贼盗讼狱衰止,吏民亲爱信臣,号之曰召父。
薛宣为临淮太守,政教大行,入守左冯翊,宣为吏,赏罚明用,法平而必行,所居皆有条教可纪,多仁恕爱利,(爱人而安利也。
冯野王为陇西太守,以治行高,入为冯翊,京师称其威德。又为上郡太守。
冯逡,野王弟也。为清河都尉、陇西太守,治行廉平。
冯立,逡弟也。为五原太守,徙西河上郡,立居职。公廉,治行略,与野王相似,而多知有恩贷,好为条教,吏民嘉美。立更历五郡,所居有迹。
后汉宋均为河内太守,政化大行。均尝寝病,百姓耆老为祷,请旦夕问起居,其为民爱若此。
冯豹为武威太守,亲事二年,河西称之。
杜诗为南阳太守,性节俭,而政治清平,以诛暴立威,善于计略,省爱民役。视事七年,政化大行。
庆鸿为琅琊、会稽二郡太守,所在有异迹。
曹褒为河内太守,时春夏大旱,粮嫌,还蟀到,乃省吏并职,退去奸残,澍雨数降。其秋大熟,百姓给足,流冗皆还。
郭谖,并州刺史。所过问民病苦,聘求耆德雄俊,设几杖之礼,朝夕与参政事。
谢夷吾迁钜鹿太守,所在爱育人物,有善绩。
欧阳歙为扬州牧,迁汝南太守,推用贤俊,政称异迹。鲁王兴,齐武王糸寅之子,为弘农太守,有善政。
王堂为巴郡太守,吏民生为立祠。永建中为鲁相,政存简一,至数年无辞讼。迁汝南太守,郡内称治。
陆康为武陵太守,转守桂阳、乐安二郡,所在称治。陈宠为广汉太守,西川豪右并兼,吏多奸贪,诉讼日百数,宠到显,用良吏王涣、镡显等以为腹心,讼者日减,郡中清肃。
卫飒为桂阳太守。先是含汪水、贞阳、曲江三县,越之故地。武帝平之,内属桂阳。民居深山,滨溪谷,习其风土,不出田租,去郡远者或且千里。吏事往来,跞⒚癯舜,名曰传役。每一吏出徭及数家,百姓苦之。飒乃凿山通道五百馀里,列亭传置邮驿。于是役省劳息,奸吏杜绝。流民稍还,渐成聚邑,使输租赋,同之平民。凡理┰民事,居官如家,其所施政,莫不合于物宜。视事十年,郡内清理。
宋登为颍川太守,市无二价,道不拾遗。
李膺为蜀郡太守,修庠序,设教条,明法令,恩威并行,蜀之珍玩不入于门。
陈蕃为乐安太守时,李膺为青州刺史,各有威政,属城闻风,皆自引去,蕃独以清绩留焉。
延笃为左冯翊,徙京兆尹。其政用宽仁,忧恤民黎,擢用长者与参政事,郡中欢爱,三辅咨嗟焉。先是,陈留边凤为京兆尹,亦有能名。郡人为之语曰:「前有赵、张二王,后有边延二君」。
景毅为益州太守,讨定叛夷。毅初到郡,米斛万钱,渐以仁恩,少年间米至数十。少年,未多年也。
徐ギ历任城、汝南、东海三郡,所在化行。
公沙穆,为辽东属国都尉。善得吏人欢心。
史敞为京兆尹,化有能名,尤善条教,见称于三辅也。王商益州牧刘焉,以为蜀郡太守,有治声。
骆俊,字孝远,有文武。才晃陈相。值袁术僭号,兄弟忿争,天下鼎沸,群贼并起,陈与比界奸慝,四布俊厉。威武保疆境,贼不敢犯。养济百姓,灾害不生,岁获丰稔。
魏刘靖为河南尹、散骑常侍,应璩书与靖曰:「入作纳言,出临京任,富民之术,日引月长,藩落高峻,绝穿窬之心。五种别出,远水旱之灾,农器必具,无失时之阙。蚕麦充备,无雨湿之虞。封符指期,无流连之吏。鳏寡孤独,蒙廪赈之实,加之以明レ幽微,重之以秉宪不挠。有司供承王命,百里垂拱仰办。虽昔赵、张二王之治,未足以方也」。靖为政类如此。初虽似碎密,终于百姓便之。
司马朗为兖州刺史,政化大行,百姓称之。
杜畿为河东太守,太祖征汉中,遣五千人运运者自率,勉曰:「人生有一死,不可负我府君,终无一人逃亡」。其得人心如此。
梁习为并州刺史,边境肃清,百姓布野,勤劝农桑,令行禁止,贡达名士,咸显于世。太祖嘉之,赐爵关内侯,更拜为真。长老称咏,以为自所闻识,刺史未有及习者。
张既为雍州刺史,后转梁州。既临二州,十馀年,政惠著闻。
仓慈为敦煌太守,民夷称其德惠。后皇甫隆为太守,敦煌人以为隆刚断严毅,不及于慈,至于勤恪爱惠为下兴利可以亚之。
杨阜为武都太守,会蜀先主取汉中以逼下辩。太祖以武都孤远,欲移之,恐吏民恋上。阜威信素著,前后徙民氐使居京兆、扶风、天水界者万馀户,徙郡小槐里,百姓襁负而随之。为政举大纲而已,下不忍欺蜀。马忠为魈守郡丞朱褒反,叛乱之后,忠抚育┰理,甚有威惠。
王祗为犍为太守,后有广汉王离代祗为太守,亦有美绩,虽聪明不及祗,而文采过之也。
吴谢景为豫章太守,在郡有治迹,吏民称之,以为前有顾、邵,其次即景。
周鲂为鄱阳太守,在郡十三年,赏善罚恶,威恩并行。吴彦为交州刺史,在镇二十馀年,威恩宣著,南州宁靖。
晋郑袤为广平太守,以德化为先。善作条教,郡中爱之。
司马芝为河南尹,居官十一年,自魏迄今为河南尹者莫及之。
刘弘为荆州刺史、假节、都督荆交广州诸军事。其在江汉,值王室多难,得专命一方,尽其器能,推诚群下,励以公义,简刑狱,务农桑,每有兴发,手书郡国,丁宁款密,故莫不感悦。颠倒奔赴,咸曰:「得刘公一纸书,贤于十部从事也」。
刘殷为新兴太守,明刑旌善,甚有政能。
范晷为冯翊太守,甚有政能,善于绥抚,百姓爱悦之。邓攸为吴郡太守,攸在郡,刑政清明,百姓欢悦,为中兴良守。
王况为豫州刺史,探寻善政,案贾逵已来法制,禁令诸所施行,择善者而从之。
丁绍,字叔伦,为广平太守,政平讼理,道化大行。于时河北骚扰,靡有完邑,而广平一郡四境掳彩,且越栽闷,浞ǘ从其令。
宋刘义欣,高祖弟道邻子也。为豫州刺史,镇寿阳。于时土境荒毁,人民凋散,城郭颓败,盗贼分行。义欣纲维补缉,随宜经理,劫盗所经,立讨诛之。境内畏服,道不拾遗,城府库藏,并皆完实,遂为盛藩强镇。
孔季恭为会稽相,务存治实,敕止浮华,翦罚游惰。繇是寇盗衰止,境内肃清。
杜慧度为交州刺史,布衣蔬食,俭约质素,能弹琴,颇好《庄》、《老》。禁断淫祀,崇修学校。岁荒民饥,则以私禄赈给。为政纤密,有如治家。繇是威惠沾洽,奸盗不起。乃至城门不夜闭,道不拾遗。
王僧虔,初监吴郡太守,后为湘州刺史,所在以宽惠称。
裴松之为永嘉太守,勤┰百姓,吏民便之。
陆徽为益州刺史,隐┰有方,威惠兼著,寇盗静息,民物殷阜,蜀土安悦。
阮长之历东莞、武昌、临海太守,皆有风政,为后人所思。宋世言善治者咸称之。
吉翰为益州刺史,著美绩,甚得方伯之体,论者称之。臧质为建平太守,甚得蛮楚心。南蛮校尉刘湛还朝,称为良守,迁宁远将军。
申恬为山阳太守,善于治民,所莅有绩。为太山太守,威惠兼著,吏民便之。
杜骥为青、冀二州刺史,在任八年,惠化著于齐土。自义熙至于宋末,刺史唯羊穆之及骥,为吏民所称咏。张岱为益州刺史,数年,益土安其政。
刘损为义兴太守,时东土残饥,太祖遣扬州治中沈演之东入,赈┰以损,绥抚有方,称为良守。
南齐虞愿,宋末为晋平太守,有异政。后王秀之为郡,与朝士书曰:「此郡承虞公之后,善政犹存,遗风易遵,差得无事」。
安陆王缅为吴郡太守,少时大著风绩。竟陵王子良与缅书曰:「窃承下风,数十年来未有此政」。世祖嘉其能,转郢州刺史。
张环为雍州刺史,加都督,徵拜左户尚书。后安陆王缅临雍州行部登蔓山有野老来乞缅,问:「何不事产而行乞耶?」答曰:「张使君临州理物,百姓家得相保。后人政严,故至行乞」。缅繇是深加嗟赏。
傅琰为南郡内史,行荆州事。时长沙太守王沈、新蔡太守刘闻慰、晋平太守丘仲起、长城县令何敬叔、故彰县令丘寂之皆有能名,而不及琰也。
梁永阳王敷,少有学业,仕齐为随郡内史。招怀远近,士庶安之,以为前后之政莫及。齐明。帝谓徐孝嗣曰:「学士旧例不改,理官闻萧随郡唯置酒清言,而路不拾遗,行何风化以至于此?」对曰:「古者修文德以来远人,况止郡境而已」。帝称善。
长沙王懿为晋陵太守,曾未期月,讼理人和,称为善政。
袭吴平侯励为淮南太守,以善政称。迁豫章内史,道不拾遗,男女异路。
孔休源为南郡太守,行州府事,甚有治绩,平心决断,请⒉恍懈,咦嫔罴沃。
衡山县侯恭为雍州刺史。简文少与恭游,特被赏狎,至是手令勖以政事。恭至州,政绩有声,百姓请于城南立碑颂德,诏许焉,名为《德政碑》。
夏侯详为湘州刺史,详善吏事,在州四载,为百姓所称。
王志为宣城内史,清谨有恩惠。郡民张倪、吴庆争田,经年不决。志到官,父老乃相谓曰:「王府君有德政,吾曹乡里乃有此争」。倪因相携请罪,所讼地遂为闲田。夏侯ノ,吴兴太守,有惠政。迁司州刺史,又为边人所悦服。
何敬容为建安内史,清公有美绩,吏民称之。迁吴郡太守。为政勤恤民隐,辩讼如神。视事四年,治为天下第一,世称为何吴郡。后谢举为吴郡太守,声迹略相比。
刘之亨代兄之遴为南郡太守,有异政,荆土怀之恶,斥其名,号为大南郡、小南郡。
王莹为东阳太守,居郡有惠政。迁吴兴太守,频处二郡,皆有能名。
谢览为吴兴太守。初,齐明帝及览父瀹、东海徐孝嗣并为吴兴,号称名守览」,皆欲过之。
刘潜,字孝仪,为临海太守。是时政网疏阔,百姓多不遵禁。孝仪下车,宣布条制,励精绥抚,境内翕然,风俗大革。
何远为宣城太守,郡经寇抄,尽心绥理,复著名迹。后为始兴内史,在官好开途巷,修葺墙屋,民居市里,城隍厩库,所过若营家焉。
陈王励为晋陵太守,在郡甚有威惠,郡人表请立碑,颂励政绩,许之。
陆子隆为荆州刺史,时新置治于公安,城池未固。子隆修建城郭,绥集夷夏,甚得民和,当时号为称职。三年,吏民诣都上表,请立碑颂美功绩,诏许之。
后魏长孙肥,道武时为兖州刺史,抚绥河南,得吏民心,威信著于淮泗。
张恂为广平太守,招集离散,开建学校,优显儒士,吏民歌咏之。于时丧乱之后,罕能克厉,唯恂当官清白,仁恕临下,百姓亲爱之,其治为当时第一。
陈留王虔子崇为并州刺史,有政绩。
淮南王世遵,为北平将军、定州刺史,百姓安之。为豳州刺史。性清和,推诚化导,百姓乐之。
临淮王昌弟孚,为冀州刺史,劝课农桑,境内称为慈父,邻州号曰神君。
任城王澄,为徐州刺史,甚有声绩。
任城王云为冀州刺史,留心政事,甚得下情。
淮阳王孝友为沧州刺史,在郡积年,以法自守,甚著声称。
元子英,为梁州刺史,在仇池六载,甚有威惠之称。
安丰王猛子延明,为豫州刺史,甚有政绩。
崔宽为镇西将军、陕城镇将。弘农土出漆蜡竹木之饶,路与南通,贩贸来往。家产丰富,而百姓乐之,诸镇之中,号为能政。
穆罴为汾州刺史,前刺史刘升在郡甚有威惠,前定阳令吴平仁亦有恩信,罴并为表请之。罴既频荐升等,所部守令,咸自砥砺,威化大行,百姓安之。
元欣为荆州刺史,转齐州刺史。欣在二州,频得人和。张彝为秦州刺史,彝敷政陇右,多所制立,宣布新风,革其旧俗,民庶爱仰之。
张蒲为相州刺史,扶弱抑强,进善黜恶,教化大行。李韶为冀州刺史,清简爱民,甚收名誉。后转定州刺史。二州既连接,百姓素闻风德,州内大治。
陆昕之为兖州刺史,寻进号安东将军,治有名绩,仍除青州刺史,在州著宽平之称。转安北将军、相州刺史。
陆凯为正平太守,在郡七年,号为良吏。
源怀为长安镇将、雍州刺史,清俭有惠政,善于抚恤,劫盗息止,流民皆相率来还。
薛虎子为徐州刺史,孝文曾从容问秘书丞李彪曰:「卿频使江南,徐州刺史政绩何如?」彪曰:「绥边布化,甚得其和」。孝文曰:「朕亦知之」。
窦瑾为长安镇将、都督秦、雍二州诸军事。在镇八年,甚著威惠。
李安世为相州刺史,敦劝农桑,禁断淫祀。
崔挺为光州刺史,威恩并著,风化大行。及散骑常侍张彝兼侍中,巡行风俗,见挺政化之美,谓挺曰:「彝受使省方,采示谣讼,入境观政,实愧清吏之名」。毕元宾为兖州刺史,为政清平,善抚民物,百姓爱乐之。
崔亮为雍州刺史,性公清,敏于断决,三辅服其德政。苏椿为武功郡守,既为本邑,以清俭自居,小大之政,必尽忠恕。
裴宣为司州别驾,明敏有器,蛔苌阒莞,事无疑滞,远近称之。
崔休迁安东将军、青州刺史,青州九郡民单ɡ、李伯徽、刘通等一千人。上书颂休德政,灵太后善之。
张普惠为东豫州刺史,时淮南九戍十三郡犹有梁氏前弊,别郡异县之民,错杂居止。普惠乃依次括比,省减郡县,上表陈状,诏许之。宰守因此绾摄有方,奸盗不起,民以为便。
窦瑗为广宗太守,治有清白之称。广宗民情凶戾,前后累政,咸见告讼,唯瑗一人,终始全洁。转中山太守,声誉甚美,为吏民所怀及。
北齐神武辅政,班书州郡,诫约牧守令长,称瑗政绩,以为劝励。北齐永安王浚为青州刺史,聪明矜恕,上下畏服之。赵郡王子砦定州刺史,加抚军将军、六州大都督,时年七十。留心庶事,纠摘奸非,劝课农桑,接礼名隽,所部大治,称为良牧。
裴让之为清河太守,至郡未几,杨饰、饺弥诸弟曰:「我与贤兄交款,企闻善政。糜腥舜忧,搴永丛疲,杭槔袅布,5猎羟寰。财谠轮期,翻然更速。
宋世良为清河太守,天保中大赦,郡先无一囚,率群吏拜诏而已。狱内橹生桃树,蓬蒿亦满,每日衙门虚寂,无复诉讼。
封子绘为郑州刺史。子绘晓达政事,长于绥抚,历宰州郡,所在安之。
房谟为兖州刺史。先是,当州兵皆寮佐驱使,饥寒死病,动至千数。谟至,皆加简勒,不令烦扰。以休假番代洗沐,督察主司,亲自简视。又使佣赁,令作衣服,终岁还家,无不温饱,全济甚多。时梁、魏和好,使人入其界者,咸称叹之。转徐州刺史。始谟在兖州,彭城慕其德化,及为刺史,合境欣悦。神武与诸州刺史书叙谟及广平太守羊敦、广宗太守许季良等清能,以为劝励许、段阳平太守。时迁都于邺,阳平为畿郡,军国责办,赋敛无准。又勋贵属请,朝夕徵求,恫⒂之以道,上下无怨,政为天下第一。特加赏异,图形于阁,诏颁天下。历魏尹、齐、梁二州刺史,政并有治声。迁大司农。萧祗字敬式,梁武弟南平王伟之子也。在梁为东扬州刺史。于时江左承平,政宽人慢,祗独莅以严切,梁武悦之。迁北兖州刺史。
袁聿修为信州刺史,即其本乡也,时人荣之。为政清静,不言而治,长吏以下,爰逮鳏寡孤幼,皆得其欢心。武平初,御史普出,过诣诸州,梁、郑、兖疆境连接,州之四面,悉有举劾,御史竟不到信州。其见知如此。又为博陵太守,数年,大有声绩,远近称之。
后周独孤信为泰州刺史。先是,守宰ウ弱,政令乖方,民有冤讼,历年不能决信,在州事无拥滞。示以礼教,劝以农桑,数年之中,公私富实,流民愿附者数万家。太祖以其信著遐迩,故赐名为信。
张轨为河北郡守,在郡三年,功绩甚著,临民治术,有循吏之美。大统间,言宰民者多推尚之。
扬雄为洵州刺史,俗杂ク、渝,民多轻猾,雄威惠相济,夷夏安之。
窦炽为大都督、原州刺史,抑挫豪右,申理幽滞,每亲巡垄亩,劝民耕桑,在州十载,甚有政绩。
令狐整为丰州刺史,广布恩威,倾身抚绥。数月之间,化洽州府,丰州旧治,不居民中,赋役参集,劳逸不均。整请移居武当,诏可其奏。奖励抚导,迁者如归,旬月之间,城府周备。席固之迁也,其部曲多愿留为整左右,整谕以朝制,弗之许焉,莫不流涕而去。及整秩满代至,人吏恋之,老送整远近毕集,数日停留,方得出界。其得人心如此。
唐瑾为蔡州刺史,历柘州、硖州,所在皆有德化,人吏称之。
梁台为恢,荽淌沸允,柰ㄋ∫汛物。至于莅民处政,尤以仁爱为心。
韦孝宽除浙阳郡守,时独孤信为新野郡守,同荆州,与孝宽情好款密,政术俱美,荆部吏人号为连璧。宇文神举为并州刺史。州既齐氏别都,控带要重。平定甫尔,民俗浇讹,豪右之家,多为奸猾。神举励精为治,示以威恩,旬月之间,远迩悦服。
留椅同和郡守,先羌降附洮阳、共和二郡羌民,尝越境诣宜侠,硌善、涞禄,为他界所归仰如此。蔡公广时镇陇,右嘉疑普。及迁镇陕州,欲启易运,媲既死,执诱咂、甙偃宋耪吣不叹异。
韩盛为新平郡守,居官清净,严而不残,矜恤孤贫,抑挫豪右,贼盗止息,郡境肃然。
豕广,太祖侄孙。为梁州总管、秦州刺史。性明察,善绥抚,民庶畏而悦之。
席固历丰、湖、昌三州刺史,莅官之处,颇有声绩。
权景宣为南阳郡守,寇盗敛迹,民得肄业,百姓称之,立碑颂德。
辛昂为龙州长史,领龙安郡事。州带山谷,旧俗生梗,昂威惠洽著,吏民畏而爱之。
梁睿为敷州刺史、凉安二州总管,俱有惠政。隋豆卢、故酥芪,渭州刺史,甚有惠政,华、夷悦服,德泽流行。
于玺为汴州刺史,甚有能名。高祖闻而善之,优诏褒扬,赐帛百疋。后历邢、洛、熊州刺史,并有惠政。
梁彦光为岐州刺史,甚有惠政,转相州刺史。下车发摘奸隐,有若神明。又以德化人,吏人感悦,略无争讼。令狐熙为沧州刺史,在职数年,风教大洽,称良二千石。开皇四年,高祖幸雒阳,熙来朝,吏人恐其迁,悲泣于道。及还,百姓出境迎谒,欢叫盈路。及为汴州刺史,下车禁游食,抑工商,人有向街开门者杜之,船客停于郭外,星居者勒为聚落,侨人遂令归本。其有滞狱,并决遣之,令行禁止。高祖闻而嘉之。
辛彦之为随州刺史,迁潞州刺史,前后俱有惠政。慕容三藏为廓州刺史,民歌颂之。高祖闻其能,屡有劳问。又为和州刺史,转淮南郡太守,所在有惠政。
柳俭为广汉太守,甚有能名。高祖以俭仁明著称,擢拜蓬州刺史,狱无系囚。迁汴州刺史,在职十馀年,荆夷悦服。
韦协,字钦仁。历定、息、秦三州刺史,皆有能名。
河间王弘,每晋王广入朝,弘跞×煅镏葑芄芗。敖王归,弘复还蒲州。在官十馀年,风教大洽。
韦寿,字世龄。为常、毛二州刺史,颇有治名。
苏孝慈为浙州刺史,迁洪州总管,俱有惠政。
李谔为通州刺史,甚有惠政,民夷悦服。
辛公义,为岷州刺史,合境之内,呼为「慈母」。后迁牟州刺史。时东山霖潦,自陈、汝至于沧海,皆苦水灾,境内犬牙独无所损。
敬肃为幽州长史,迁卫州司马,俱有异绩。
公孙景茂为汝南太守、息州刺史,法令清静,德化大行。又历伊、道、淄三州刺史,皆有德政,论者称为良牧侯。莫陈颍为桂州总管十七州诸军事。至官大崇恩信人,夷悦服旱,奂次会缁咕,┦︶岚莩,I教守。其年,岭南、闽越多不附。帝以颍前在桂州有惠政,为南方所信,复拜南海太守。
丘和为代州刺史,在郡善抚吏士,甚得欢心。
宇文[A102]、历翔、代、吴三州刺史,皆有能名,除泉州刺史。
薛道衡为简校襄州总管,在任清简,吏民怀其惠。
张源历抚、显、齐三州刺史,俱有能名。
段文振为石、河二州刺史,甚有威惠。迁兰州总管。房彦谦为若阜州司马。时若阜州久无刺史,州务皆归彦谦,多有异政。
柳机为华州刺史,历冀州,前后作牧,俱称宽惠。
贺若谊历灵、邵二州刺史、原信二州总管,俱有能名。柳旦历罗、浙、鲁三州刺史,并有能名。
柳謇之为肃州刺史,转息州,俱有惠政。
杨屏为宁都太守,历吴州总管,甚有能名。
张段,冀州刺史,进位上开府,吏民悦服,称为良二千石。
长孙平,历许、贝二州,俱有善政。邺都俗薄,旧号难治,前后刺史,多不称职。朝廷以平所在有善政,转相州刺史,甚有能名。
赵贤通为冀州刺史,甚有威德。尝有疾,百姓奔驰,争为祈祷,其得民情如此。
唐权万纪,武德中,为西韩州刺史,在州以清恢称。韦仁寿,武德中为隽州都督府长史。时南宁州内附高祖。
令仁寿检校南宁都督,既听政于越隽,法令清肃,人怀心迸谩。
张元济为高阳郡丞,时无郡将,元济独统大郡,吏人畏悦。
武士蔽涞履┪,扬州都督府长史,开辟田畴,示以刑礼。数月之间,歌谣载路。
李桐客,太宗贞观初,累迁通、镇二州刺史。所在清平流誉,百姓呼为慈父。
崔焕宋、幽二州刺史,为下所怀。
刘德威为绵州刺史,以廉平著称,百姓为之立碑。
卢祖尚为蒋州刺史,转寿州都督,又转瀛州。所在之职,皆称政理。
薛大鼎,贞观中为沧州刺史。大鼎与瀛州刺史贾敦颐、冀州刺史郑德本俱有美政,河北号「铛脚刺史」。
党仁弘,为广州都督,有方略,所在皆有称绩。时有扶风强窦质,亦以荒苤挛簧,惺槔纱淌芬檎,咭匀屎胛,羌中之绝,窦质为巴中之绝,繇是历居藩要。
李君球为兴州刺史,迁手褐荽。蠖级。礁长史,政尚严肃,人吏惮之,盗贼屏迹。高宗频降书劳勉。
高智,周总章中为寿州刺史,政存宽慰,百姓安之。田仁会为平州刺史,劝学务农,称为善政。
蒋俨为幽州司马,以善政为巡察使刘祥道所荐,擢为会州刺史,改为蒲州刺史。蒲州户口殷剧,前后刺史,多不称职。俨下车未几,令行禁止,称为良牧。
薛谦光,则天时为常州刺史。先是,李峤等奏人情重内官,轻外职,乃命韦嗣立及杨再思等二十人各以本官检校刺史。其后政绩可称者唯谦光徐州刺史,司马露人而已
。狄仁杰为宁州刺史,抚和戎夏,人得欢心,郡人勒碑颂德。御史郭翰巡察陇右,所至多所按劾。及入宁州境内,耆老歌刺史德美者盈路。翰既授馆,召州吏谓之曰:「入其境,其政可知也。愿成使君之美,无为久留」。州人方散。翰荐名于朝,徵为冬官侍郎。
薛季昶为雍州长史,威名甚著,前后京尹无及之者。又为魏、陕二州刺史、雒州长史,所在皆以严肃为政。杨元琰历蕲蒲晋魏宣许六州刺史、凉梁二郡都督、荆府长史。前后九度,以清白罱,再降玺书褒美。
李鑫润虢、潞三州刺史,又拜益州长史、剑南节度。所历皆以诚信待物,称为良吏。
姚元之为手褐莩な坊茨,习床焓,刮政简肃,人吏立碑纪德。俄除同州刺史。
嗣吴王琨历淄、卫、宋、郑、梁、幽六州刺史,皆有能名。李杰为河南尹,勤于听理,每有诉别,虽衢路当食,无废处断。繇是官无留事,人吏爱之。
苗晋卿,为安康郡太守,岁馀,郡中称理。迁魏郡太守、河北采访使。居职三年,政化大行。
崔隐甫为太原尹,人吏刊石,颂其美政。后为东都留守,为政严肃,甚为吏人之所惮。
崔琳有痪。中宗开元中,历典数州,皆知名。
李岘为河南少尹、魏郡太守,入为金吾将军,迁京兆尹,所莅皆著声绩。
第五琦为朗州刺史,甚有能名。
王茸哉、鄢迨诔街荽淌非ɡ手萁杂姓术。
严郢为京兆尹,专以文学参朝廷,论议前后,请减诸色丁匠数千百人,号为称职。
张延赏为北都副留守、河南尹、江陵尹、成都尹,连统四镇,所至称理,其去也皆刻石纪焉。
吕肃宗上元元年,罢相,授太子宾客,寻为荆州节度。初在庙堂无异称,及理江陵三年,号为良牧。萧复大历中,为歙州池州刺史,以理化著闻,迁常州刺史。
李泌为澧州、杭州刺史,并以理行称。
李惠登为隋州刺史,惠登朴素不知学,居官无枝叶,率心为政,皆与理顺。利人者因行之,病人者因去之。二十年间,田畴辟,户口加,诸州奏吏入其境,无不言,哥谣其能。及于ν为山东道节度,以其绩上闻,加御史大夫,升其州为上。
阎济美自婺州刺史为福建观察,复为润州刺史、浙西观察。所至以简澹为理,两地之人常赋之外,不知其他。
令狐彰为滑州节度使,在职风化大行。初,滑州疮痍未复,城邑为墟,彰以身励下,一志农战,内简军戎,外牧黎庶,法令严酷,人不敢犯。数年间,田畴大辟,廪库充积,岁奉王税及修贡献,未尝暂阙。
李复,德宗建中,贞元间为江陵少尹,历容州、广州刺史。晓于政道,所在称理。
张万福,贞元中历典九郡,皆有惠爱。
于ν为苏州刺史,护沟渎,整街衢,至今赖之。
张敬则为凤翔尹,抚戎理,俗人甚便之。
穆赞为虔常二州刺史、宣州观察使,所莅皆有政声。浑,镐太师第二子,性谦谨,多与士大夫游。历延、邓、唐等州刺史,军政吏职,有可称者。
薛华,为汝州刺史,有能名。又为浙江西道观察使,廉风俗,守法度,人甚安之。
王绍为武宁军节度使,时承张手后,兵骄难理,绍修缉军政,人甚安之。
武元衡代高崇文为剑南西川节度使,高崇文既发城,尽载其军资、金帛器、幕伎、乐工巧以行。元衡至,则庶事节约,务以便人,比三年,公私稍济。
薛戎为衢、湖、常三州刺史,迁浙东观察使,所莅皆以政绩闻。
杨于陵为浙江东道都团练观察等使,政声大闻,入拜户部侍郎。
令狐楚为北都留守,兼太原尹。楚久在并州,练其风俗,因人之利而利之,故封内晏然。
梁王师范,自昭宗龙纪中为青州节度使十五年,甚有殊政。县令、刺史皆奏儒雅之士为之。野无闲田,路无拾遗。
高途,唐末为汴、宋、亳观察判官。僖宗文德初,监宋州军州事。时螟潦之后,编户初复途,克己为政,始定履亩之税,以抑兼并。太祖乃命管内如其制。于是赋无虚额,民无逋负,公庾实而军食羡矣。改天平、宣义两府从事。
赵昶,唐末为陈州节度使。昶以大寇削平之后,益留心于政事,劝课农桑,大布恩惠。景福元年秋,陈、许将吏耆老录其功,诣阙以闻。天子嘉之,命文臣撰德政碑,植于通衢,以旌厥功。
赵凝为襄州节度使,作镇数州,甚有威惠。
李菁嗖苤菔虏苋ゾ。┦舍,吏民豪猾,前后十馀政未有善罢者。菰谌纹谒,昝袷以宁。
后唐何瓒,唐末,代张承业知河东军府,处事明敏,胥吏畏其清而服其能。好会宾友,饮馔精简,谈笑婉洽,外疏内密,事有所执,往复不回。
李存贤权泌州刺史。先是,州当贼境,不能保守,乃于州南五十里据险立栅为治所,已历十馀年矣。存贤至郡,乃移复旧郡,辟荆棘,特立廨舍,州民完集。庄宗嘉之,转检校司空,直拜刺史。
李嗣昭为昭义军节度使,时大兵之后,城中士庶饥死者,半里萧然。嗣昭缓法宽租,劝农务穑,一二年间,军城完辑,三面邻敌,军抄纵横,昭设法枝梧,边鄙不耸。
乌震为深州刺史,尝交儒者,以讲诵为乐。其性纯质,以清直御下,河北诸郡,独有政声。
周知裕历房绛淄三州刺史、宿州团练使。知裕老于军旅,勤于稼穑,凡为郡劝课,皆有政声,朝廷嘉之,迁安州留后。
孙岳,明宗天成初,为颍州刺史。颍久不治,赋敛烦碎,民不聊生。岳至州,召属邑长吏、里闾胥吏,亲问疾苦,除正条赋,率职务外,其馀苛赋名目,一切罢之。颍人以状上闻,加检校太保。后为耀州刺史、阆州团练使,所至称治。
晋刘遂清,初仕后,唐天成,长兴中,历典淄、兴、登三郡,咸有善政。
王传极为宁州刺史,境接蕃部,以前政滋章,民甚苦之,传极自下车,除去弊政数十件,百姓便之。不数月,移刺虢州。为理清静,蒸民爱戴,如宁州焉。
李承约为黔南节度使,数年之间,巴、邛蛮蛋不敢犯境,外劝农桑,内兴学校,凶邪尽去,民皆感之。故父老数辈重茧诣阙,言其政化。又听留周岁,徵为左卫上将军。
符令谦为赵州刺史,下车布政,务从安静,廷无讼狱,无囚。厮养之徒,皆赡于己,无扰于下,不周岁而部内大理。
冯挥为灵州节度使,清岗、土桥之间,皆是氐羌帐族,从来剽掠,行旅须发,援兵挥加以恩惠,质以义信。自是人不带剑,道不拾遗,境无寇盗,市无游惰,狱无枉挠。吏无缁蠹,四民道释,咸得其所。高祖优诏褒之。
刘处让为相、澶、卫等州观察等使,勤于公务,孜孜求理,抚驭吏民,不至苛察,人甚便之。
周边蔚,初仕晋。开运初,为亳州防御使,为政清肃,亳民感其惠,咸设斋以报之。
白延遇,广顺中为兖州防御使。在兖二年,为政有闻,人甚安之,州民数百诣阙,乞立德政碑以颂其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