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闰位部 孝德
夫孝,德之本也。故王者之德,莫大于孝,上所以宁宗庙,下所以教人民。导扬徽声,感励风俗,莫加于此焉。若乃凌晨问安,时刻靡失,逾月侍疾,衣带不解,躬易脂泽,至于感恸,亲临祭享,罔不流涕。所以阄锉洳,删泉涌发,盖天性之所感,故明灵之攸答。传示后叶,美莫大焉。
宋高祖少时家贫,有大志,不治廉隅。事继母以孝谨称。及即大位,春秋已高,每旦入朝,太后未尝失时刻。梁高祖生知淳孝,年六岁,献皇太后终,水浆不入口三日。哭泣哀苦,有过成人。内外亲党,咸皆敬异。及丁文皇帝忧时,为齐随王谘议,随府在荆镇,仿佛奉问,便投劾星驰,不复寝食,倍道就路,愤风惊浪,不淄V垢咦嫘稳荼咀臣盎怪辆┒枷毁骨立,亲表士友,不复识焉。望宅奉讳,气绝之,每哭辄呕血数升。服内不复尝米,唯资大麦,日止二溢。拜扫山陵,涕泪所洒,松草变色。及居帝位,即于锺山造大爱敬寺、青溪边造智度寺。又于台内立至敬等殿。又立七庙堂,月中再过设净馔,每至展拜。尝涕泗滂沱,哀动左右。大同十年三月,谒建陵,有紫阋窳,晟鲜城昴,松⒌弁陵流涕所г草皆变色。陵傍有枯泉,至是而流水香洁,辛丑,哭于妨辍。
简文帝居穆贵嫔忧,哀毁骨立,昼夜号哭不绝声,所坐之席,г湿尽烂。
后梁宣帝性不饮酒,安于俭素,事其母以孝闻。
明帝孝悌慈仁,有人君之量。四时祭享,未尝不悲慕流涕。
北齐孝昭帝性至孝,太后不豫,出居南宫。帝行不正履,容色贬悴,衣不解带,殆将四旬。殿去南宫五百馀只,鸡鸣而去,辰时方还。来去,徒行不乘辇,太后所苦小增,便即寝伏。阁外食饮药物,皆躬亲太后,尝心痛不自堪忍。帝立侍帷前,以爪手舀手心,血流出袖。友爱诸弟,无君臣之隔。
梁太祖性孝,愿奉太后,未尝小失色,朝夕视膳,为士君子之规范。帝严察用法,无纤毫假贷。太后言之,尝颇为省刑。
○闰位部 奉先。
夫有国家者,曷尝不宗祀以本仁,作庙以观德,尊祖以致孝,奉先以尽礼。自秦迁周鼎,颇遵古制。逮于吴蜀建号,江左禅代,莫不追加号谥,充奉园邑,增建庙貌,聿修时祭,亲执卣鬯,躬谒松贾。载籍所记,可得而详也。东魏、北齐以及朱梁,虽国褊运促,日不暇给,而崇荐尊称肃祗尝事,亦未曾阙焉。
秦始皇二十六年,初并天下,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追尊庄襄王为太上皇。
二十八年,为太极庙。
二世元年,下诏增始皇寝庙牺牲,令群臣议尊始皇庙。群臣皆顿首言曰:「古者天子七庙,诸侯五,大夫三,虽万世世不轶毁。今始皇为极庙,四海之内皆献贡职,增牺牲,礼咸备无以加。先王庙或在西雍,或在咸阳,天子仪当独奉酌祠始皇庙。自襄公已下轶毁,所置凡七庙」。群臣以礼进祠,以尊始皇庙为帝者祖庙。蜀先主章武元年四月,即皇帝位于成都,立宗庙偌栏咐实垡、韵拢ㄅ崴。芍云:先王虽云自孝景,而世数悠远,昭穆难明,既绍汉祚,不知以何帝为元祖,以立亲庙。于时英贤作辅,儒生在官,宗制度必有宪章,而载纪阙略,良可恨哉!)
后主以章武三年五月袭位于成都。是月,先主梓宫自永安宫还成都,谥曰昭烈皇帝,追尊母甘皇后曰昭烈皇后。
吴大帝权黄龙元年四月,即皇帝位。追尊父破虏将军乌程侯坚为武烈皇帝,庙曰始祖,墓曰高陵。母吴氏为武烈皇后。张兑云:坡灿衅谱,叨卓扶持汉室之勋,讨逆平定江东,建立大业,宜有记颂,以昭公美。既成,吴大帝省,读悲感曰:君贪识,孤家门」。阀,阅也。
废帝亮建兴元年四月即位,上大帝尊谥曰大皇帝,墓曰蒋陵。五凤二年十二月,作太庙。太平元年正月,为太帝立庙,称太祖庙。
景帝即位,遣使追尊母王夫人曰敬怀皇后,改葬敬陵。
后主皓元兴元年八月即位,谥休曰景皇帝,葬定陵。九月,追谥父和曰文皇帝初尊和为昭献,又改为文皇帝
,改葬明陵,置园邑二百家,令承奉守。
宝鼎元年十月,分吴郡、丹阳九县为吴兴郡,治乌程,置太守,四时奉祠文皇帝庙。
二年,有司奏言文皇帝宜立庙京邑。是年七月,使守大匠薛ㄓ立寝堂,号曰清庙。十二月,遣守丞相孟仁、太常姚信等备官寮中军步骑二千人,以灵舆法驾东迎神于明陵。皓引见仁亲,拜送于庭。一云:比孟仁还,皓手诏日夜相继奉问神灵起居动止。巫觋言见和被服颜色如平生,皓悲喜泪涕,悉召公卿、尚书诣阙门下受赐。
灵舆当至,使丞相陆凯奉三牲祭于近郊,皓于城外露宿,明日,望于东门之外,其翊日拜庙荐祭。垤け感又追尊和母王夫人曰大懿皇后。
宋高祖初为宋王,立庙于彭城,祭高祖以下四世。
永初元年六月,即位,追尊皇考为孝穆皇帝,皇妣为穆皇后。七月戊申,迁神主于太庙,车驾亲奉。
少帝以永初三年五月即位,上武帝谥曰武皇帝,庙号高祖。葬初宁陵。
九月,有司奏武皇帝配南郊。
武敬皇后配北郊。文帝元嘉元年八月丁酉,谒初宁陵,还即位。戊午,拜太庙。甲辰,追尊所生胡婕妤为皇太后,谥曰章皇太后,陵曰熙宁。立庙于京师。
四年二月乙卯,行幸丹徒,谒京陵。
二十六年二月乙亥,车驾陆道幸丹徒,谒京陵。
二十八年三月,拜初宁陵。
孝武帝以元嘉三十年四月即位于新亭,崇改太祖文皇帝号谥。初元,凶劭弑逆,上谥曰景皇帝,庙号中宗,至是改焉。
五月甲午,谒初宁陵。
大明二年正月壬戌,拜初宁陵。
六年正月辛卯,宗祀文皇帝于明堂,以配上帝。
八年正月辛巳,宗祀文皇帝于明堂。
前废帝以大明八年闰五月即位,上孝武皇帝尊谥,庙号世祖。
九月,谠、嵛哪禄侍后于景宁陵。
明帝泰始元年十二月,即位。乙亥,追尊所生沈婕妤曰宣皇太后,陵号崇宪。壬午,车驾谒太庙。
后废帝以泰豫元年四月即位,上明皇帝尊谥,庙号太宗。
顺帝蠲髟年。七月壬辰,即位。癸卯,车驾谒太庙。
南齐太祖高皇帝建元元年四月,即位,追尊皇考曰宣帝,皇妣为孝皇后,陵曰永安。
六月庚辰,法驾奉七庙主于太庙。
十月己卯,车驾殷祠太庙。
武帝以建元四年三月即位,上高皇帝尊谥,庙号太祖。
五月庚申,以高皇帝配南郊,高昭皇后配北郊。
永明五年四月庚午,车驾殷祠太庙。
九月,诏太庙四时祭,宣皇帝荐麦饼,鸭霍孝皇后荐笋、鸭卵、脯酱、炙白肉,高皇帝荐肉脍、菹羹,昭皇后荐茗粽、炙鱼,并平生所嗜也。
十年十月,车驾殷祠太庙。
郁林王以,永明十一年七月即位,上武皇帝尊谥,庙号世祖。
九月辛酉,追尊父文惠太子为世宗文皇帝。
隆昌元年正月戊午,车驾拜崇安陵。
明帝建武元年十月,即位。十一月,追谥父始安贞王道生为景皇妃,江氏为懿皇后,别立寝庙陵。四年八月,追尊景皇所生王氏为恭太后。
东昏侯以永泰元年七月即位,上高宗尊谥曰明皇帝。
梁高祖武帝初,封梁公,立四亲庙。
天监元年四月,即位。追尊皇考为文皇帝,庙号太祖,皇妣为献皇后,陵号建陵。
十一月己未,立小庙。
十二年六月癸巳,新作太庙,增基九尺。
十五年六月丙申,改作小庙毕。
大同十年三月甲午,舆驾幸兰陵,谒建陵,至妨耆梢。诏曰:「朕自违桑梓,五十馀载,乃眷东顾,靡日不思。今四方款关,海外有截,狱讼稍简,国务小咽,蓟裾咕丛傲,甑增感恸。帝尝梦具朝服入太庙,拜伏悲感,且于延务说所梦何?」敬容对曰:「臣闻孝悌之至,通于神明。陛下性与天通,故感应斯梦」。上极然之,便有拜陵之议。
简文帝以太清三年五月辛巳即位,癸未,追尊所生穆贵嫔为皇太后。
十一月,上武皇帝尊谥,庙号高祖,陵号妨暝。帝以承圣元年十一月即位于江陵,追尊所生妣阮啡菸文宣太后。
后梁宣帝鞔蠖ㄔ年,追尊其父统为昭明皇帝,庙号高宗,统妃蔡氏为昭德皇后。
明帝岿,以大定八年二月嗣位,上宣皇帝尊谥,庙号中宗,改元天保。
元年五月,太皇太后龚氏薨,谥曰元太后。
九月,所生母曹太妃薨,谥曰孝皇太妃。
二年,皇太后王氏薨,谥曰宣静皇后。
陈高祖武帝永定元年十月,即位。追尊皇考曰景皇帝,庙号太祖,陵曰瑞陵。皇妣董太夫人曰安皇后,依梁初园陵故事,迁景皇帝神主陟短庙。
二年四月甲子,亲祀太庙。
文帝以永定三年六月即位,上武皇帝尊谥,庙号高祖。
大嘉元年六月辛巳,改谥皇祖妣景安皇后曰景文皇后。甲午,追策故始兴昭烈王妃曰孝妃。(始兴王,文帝父也。二年十二月甲申,立始兴国庙于京师,用王者之礼帝自入祠,而皇考始兴昭烈王庙在始兴,谓之庙,至是徙东庙神主。谟诹褐小庙,故曰国庙,祭用天子仪
。
废帝以天康元年四月即位,六月上文皇帝尊谥,庙号显祖。
十月庚申,亲祠太庙。
光大元年十月甲申,亲祠太庙。
二年七月丙午,亲祠太庙。
九月戊午,亲祠太庙。
宣帝大建元年正月甲午,即位。乙未,谒太庙。戊午,亲祠太庙。
十月壬午,亲祠太庙。
二年春正月丙午,亲祠太庙。
闰四月戊申,谒太庙。
十月乙酉,亲祠太庙。
三年十月甲申,亲祠太庙。
四年正月庚午,亲祠太庙。
十月乙酉,亲祠太庙。
五年正月甲午,亲祠太庙。
六年正月壬午,亲祠太庙。
四月甲午,亲祠太庙。
八年四月乙未,亲祠太庙。
东魏孝静帝以天平元年十月丙寅即位。壬申,享太庙。
四年四月辛未,迁七帝神主入新庙。
北齐文襄帝初为魏相,置王高祖、秦州使君、王曾祖太尉、武贞公、王祖太师、文穆公、王考相国、献武王,凡四庙。
文宣帝天保元年五月,即位。己未,追尊皇祖文穆王为文穆皇帝,皇祖妣为文穆皇后。皇考献武王为献武皇帝,亡兄文襄王为文襄皇帝。甲戌,迁神主于太庙。
三年正月乙丑,有事于太庙。
十月丁卯,文襄皇帝神主入于太庙。文宣帝受禅,置六庙,曰皇祖司空公庙、皇祖吏部尚书庙、皇祖秦州使君庙、皇祖文穆皇帝庙、太祖献武皇帝庙、世宗文襄皇帝庙为太庙。献武已下不毁,已上则递毁,并同庙而别室。既而迁神主于太庙。文襄、文宣,并太祖之子,文宣初疑其昭穆之次,欲别立庙,众议不同。至二年冬,始谔庙、春祠、夏示龠、秋尝、冬蒸,皆以孟月并腊,凡五祭,⼃偈剂。褐制,每祭,室一太牢,始以皇后配祭。至河清定令,四时祭庙⼂兰、霸日庙建,并设庭燎三所。
废帝乾明元年二月,上文宣皇帝尊谥,庙号高祖。
孝昭帝皇建二年正月壬子,赜、谔庙。
武成帝太宁元年十一月,即位,上孝昭皇帝尊谥。
河清元年正月壬午,享太庙。
五月,谠、嵛、涿、骰屎笥、谝、迤、搅、辍。
二年正月,以武明皇后配祭北郊。
后主天统元年十一月己丑,太上皇诏改「太祖献武皇帝」为「神武皇帝」,庙号「高祖」,「献明皇后为「武明皇后」。其「文宣」谥号,委有司议定。
十二月庚午,有司奏改「高祖文宣皇帝」为「威宗景烈皇帝」。
二年正月癸巳偌,漓短庙。
四年十二月,上太上皇尊谥曰成皇帝,庙号世祖。
武平元年十月,改威宗景烈皇帝谥号显祖文宣皇帝。梁太祖初为梁王,以唐乾宁二年二月领亲军,屯于单父。会寒食,帝乃亲拜文穆皇帝陵于砀山县午沟里。
开平元年四月即位,追尊四代庙号高祖妫州府君。上谥曰宣元皇帝,庙号肃祖太庙第一室,陵号兴极。祖妣高平县君范氏追谥宣僖皇后。皇曾祖宣惠王上谥曰光献皇帝,庙号敬祖第二室,陵号永安。祖妣秦国夫人杨氏追谥光孝皇后。皇祖武元王上谥曰昭武皇帝,庙号宪祖。第三室,陵号光天。祖妣吴国夫人刘氏追谥昭懿皇后。皇考文明王上谥曰文穆皇帝,庙号烈祖第四室,陵号咸宁。皇妣晋国太夫人王氏追谥文惠皇后。
五月甲午,诏天下管属及州县官名犯庙讳者,各宜改换。城门郎改为门局郎,茂州改为汶州,桂州慕化县改为归化县,潘州茂名县改为越裳县。癸卯,司天监奏曰:「辰内有戊字,请改为武」。从之。
六月己亥,帝御崇元殿,内出追尊四庙上谥号玉册宝共八副,宰臣文武百官仪仗鼓吹导引至太庙行事。
三年正月己巳,奉迁太庙四室神主赴西京,太常仪仗鼓吹导引齐车,文武百官奉祠于开明门外。甲戌,帝发避烈考讳,避曾祖讳东都。己卯,至西都。庚寅,亲享太庙。
二月丙午,宗正寺请修兴极、永安、光天、咸宁陵,并合添修上下宫殿,栽植松柏。制可。癸亥,敕:「丰沛之基,寝园所在,凄怆动关于情理,充奉自系于国章。宜设陵台,兼升县望。其辉州砀山县宜升为赤县,仍以本县令兼四陵台令」。
七月丙寅,命宰臣杨涉赴西都,以孟秋享太庙。乾化元年十月,有司以立冬太庙荐享上言,诏丞相杜晓赴西都摄祭行事。
二年正月丙戌,有司以孟春太庙荐享上言,命丞相杜晓摄祭行事。
末帝即位,追尊母贤妃张氏为元贞皇太后,谠嵝陵。
贞明三年十二月,幸雒阳,遂幸伊阙,拜宣陵。
○闰位部 尊亲
夫王者之政,不可得而变。革者,尊尊也。亲,亲也,所以宣孝熙之德,崇教化之本。况夫膺馀闰之数,富霸王之资,当创物之初,暨继明之始,莫不采有司之奏,稽历代之典,缘《礼经》之大义,传《春秋》之深旨。尊以懿号,崇以宫名,昭备物之章,极奉亲之意,诚有国者之要道也。虽云角立,其可阙诸。
蜀后主章武三年五月,袭位于成都,尊先主皇后曰皇太后。
吴孙皓元兴元年八月即位。九月,尊母何姬为昭献皇后,称升平宫。月馀,进为皇太后。
宋高祖永初元年,即位。六月,尊王太后萧氏为皇太后。有司奏曰:「臣闻道积者庆流,德洽者礼备,故祗敬表于崇高,嘉号彰于盛典。伏惟太后母仪之德,于穆不已,保翼之训,光被洪业。虽幽明同庆,称谓未穷,稽之前代,礼有常准。宜式遵旧章,允副群望。臣等请上宋王太后号曰皇太后」。
少帝永初三年五月即位,尊皇太后曰太皇太后。景平元年七月,尊所生母张夫人为皇太后。有司奏曰:「臣闻严亲敬始,所因者本,克孝之道,繇中被外。伏惟夫人德并坤元,徽音光绍,发祥兆庆,诞启圣明。宜崇极徽号,永备盛则。从《春秋》母以子贵之义,遵汉、晋推爱之典,谨上尊号为皇太后,宫曰永乐」。
孝武帝元嘉三十年四月,即位,尊所生路淑媛为皇太后。有司奏曰:「历集周邦,徽音克嗣,气淳汉国,沙麓发祥。昔在上代,业隆祚远,未有不敷阴教以阐洪基,膺淑庆以载圣哲者也。伏惟淑媛柔明内服,徽仪外范,含灵初迪,则庶熙仰耀。弘训蕃阃,则家邦被德,民应惟和,神属推祉。故能诞锺睿躬,用集大命,固灵根于既殒,融勋烈乎中兴。载厚化深声,永咏缉宜,式谐旧典,恭享极号。谨奉尊号曰皇太后,宫曰崇宪」。
前废帝大明八年闰五月,即位。崇皇太后曰太皇太后,皇后曰皇太后,宫曰永训。
明帝泰始元年十二月,即位。太皇太后复号崇献皇太后。后废帝泰豫元年四月,即位。七月,尊皇后曰皇太后,宫曰弘训。崇拜所生陈贵妃为皇太妃。有司奏曰:「臣闻河龙启圣,理映明神,郊电基皇,庆烁大地。故资敬之道,粹古铭风,沿贵之谊,眇代凝则。伏惟贵妃含和月晷,表淑星枢,徽音峻古,柔光照世,声华帝掖,轨秀天嫔,景发皇明,祚昌睿命。而备物之章,未焕彝策,远酌前王,允陟鸿典。臣等参议,谨上尊号曰皇太妃,舆服一如晋孝武李太妃故事。宫曰弘化。
顺帝即位,蠲髟年,崇拜帝所生陈昭华为皇太后。南齐郁林王即位,尊母文惠太子妃为皇太后,称宣德宫。
梁敬帝绍泰元年十月,即位,尊所生夏贵妃为皇太后。
后梁宣帝魑,周太祖所立,居江陵东城,称皇帝于其国,尊其所生母龚氏为皇太后。
明帝岿嗣位之元年,尊其祖母龚太后曰太皇太后,嫡母王皇后曰皇太后,所生母曹贵嫔曰皇太妃。
陈文帝永定三年六月,即位。七月,尊皇后章氏为皇太后,宫曰慈训。
废帝天康元年四月,即位。五月,尊皇太后曰太皇太后,皇后沈氏曰皇太后,宫曰安德。
后主大建十四年即位,尊皇后柳氏为皇太后,宫曰弘范。
北齐文宣帝天保元年五月,即位,尊皇太后娄氏为太皇后,宫曰宣训。
废帝天保十年十月,即位,尊皇太后为太皇太后,皇后李氏为皇太后。
孝昭帝皇建元年八月,即位,诏奉太皇太后还称皇太后,皇太后称文宣皇后。
后主天统四年十二月,太上皇帝殂,上太上皇后尊号为皇太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