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沓藏书

卷七百九十八

○总录部 勤学

《书》曰:「业广惟勤」。《传》曰:「民生在勤,勤则不匮」。矧乃服膺素业,讲求善道,时习而悦,日知所亡,稽古之能,进以之干禄,多闻之益,居以之待问。自非研精覃思,探赜索隐,励拳拳之志,罄孜孜之力,又曷以睹圣人之奥,垂没世之名者哉!故尼丘立训诂,殆忘寝食。由兹以来,学者间出。乃有闭关刻意,阅市周览,刺肤以忘其痛,攻苦而安于贫,求师以涉远,遭难而不懈,在戎旅而无废,虽老耄而弥笃。莫不练达古今,该悉元本,磅礴经义,蔚为儒宗。以之水位事而无烦,以之诲人而不倦。上之则宣化而成俗,内之则怀宝而独善。是故大禹之圣,惜乎寸阴,闵子之戒虑其将落者,此之谓乎?孔子晚而学《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又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又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后为鲁司寇颜回,孔子弟子,为人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哀公问:孔子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凡人任情颜回、任道怒喜怒。迁,移也。不迁怒者,怒当其理不移易也。不贰过者,有不尝复行。}}

孔文子为卫大夫,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圉谥文

宁越,中牟之鄙人,苦耕稼之劳,谓其友曰:「何为而可以免此苦也?」其友曰:「莫如学学三十年,则可以达矣」。越曰:「请以十五岁人将休,吾不休,人将卧,吾不卧」。学十五岁而周威公师之。

苏、秦、东周人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踵,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后用此结从、约佩六国相印。

汉孔安国贫无资用,尝为弟子之养都,凡众也,养主给烹炊者也。贫无资用,故供诸弟子时行赁作,带经而Θ休息辄读,其精如此。后为临淮太守。

贾嘉,贾谊之孙。最好学,官至郡守。

董仲舒少治《春秋》,盖三年不窥园,其精如此。为江都相,后复相胶西。去位归居,终不问家产,以肺事后为江都相。

黄霸守丞相长史,坐公卿大议庭中。知长信少府夏侯胜非议:「诏书大不敬,阿从不举劾。皆下廷尉,系狱,当死。霸因从胜受尚书狱中,再逾冬,积三年出(。霸欲从胜受《尚书》,胜辞以罪死。霸曰:「朝闻道,夕死可矣」。胜贤其言,遂授之。系再冬,讲论不怠,后赦得出。后至丞相。

王尊,字子赣。少孤,归诸父使牧羊泽中。尊窃学问,能史书。年十三,求为狱小吏。数岁,给事太守府,问诏书行事,尊无不对。太守奇之,除补书佐,署守属监狱署为守属,令监狱主囚也。久之,尊称病,去事师、郡文学官郡有文学官而尊事之以为师。治《尚书论语》,略通大义。后官至东郡太守。

路温舒,字长君。父为里监门使。温舒牧羊,舒取泽中蒲,截以为牒,编用写书。小简》曰:牒编联次。稍习善求,为狱小吏因学律令,转为狱吏,县中疑事,皆问焉。太守行,县见而异之,署决曹吏,又受《春秋》通大义。举孝廉,为山邑丞,后至临淮太守。

刘向专积思于经术,昼诵书传。夜观星宿,或不寐,达旦后至中垒校尉。

龚舍,字君倩,与龚胜相友,少皆好学明经。楚王入朝,闻舍高名,聘舍为常侍,固辞。愿卒学,复至长安,后徵为谏议大夫。

后汉魏应少好学,光武建武初,诣博士受业,习鲁诗,闭门诵习,不交僚党,京师称之。后为骑都尉。

鲁恭年十五,与母弟俱居太学。习鲁诗,闭户讲诵,绝人间事。兄弟俱为诸儒所称,学士争归之。太尉赵熹慕其志,每岁时遣子问以酒粮,皆辞不受。后至司徒。鲁丕性沉深好学,孜孜不倦,遂杜绝交游,不答候问之,终其经业礼士,友尝以此短之,而丕欣然自得,遂兼通《五经》,以《鲁诗尚书教授为当世名儒。后归郡,为督邮功曹,郡将无不师友待之。后为侍中、左中郎将。

承宫少孤,年八岁,为人牧豕。乡里徐子盛者,以《春秋经》授诸生数百人,宫过盛庐下,弃其业,因就听经,遂请留门下宫过,徐子盛好之,因弃其豕而留听经。牧主怪其不还,求索得官,欲笞之,门下生共止,因留之。为诸生拾薪,执苦数年,勤学不倦。后至侍中祭酒。

桓荣少好学,游长安,习欧阳尚书事。博士九江朱普朱普字公文,受业于平,当为博士,徒众尤盛。贫寠,无资尝客佣以自给,精力不倦,十五年,不窥家园。荣初遭仓卒,与族人桓元卿同饥荣,讲诵不息。元卿嗤荣曰:「但自苦气力,何时复施用乎?」荣笑不应。及为太常,元卿叹曰:「我农家子,岂意学之为利乃若是哉!」后为五更封关内侯。崔瑗年四十馀,始为郡吏,以事系东郡发干狱发干县狱也狱为礼。瑗间考讯时,辄问以礼说。其专心好学,虽颠沛必于是。后为济北相。

窦章遭羌寇,避难东国,家于外黄。居贫,蓬户蔬食,讲读不辍。后为大鸿胪。

高凤少为书生,家以农为业,而专精诵读,昼夜不息。妻尝之,田曝麦于庭,令凤护鸡会。天暴雨,而凤持竿诵经,不觉潦水流麦。妻还怪问,凤方悟之,其后遂为名儒。乃教授业于西唐山中,自言农家子不应为吏侯。瑾少孤贫,依宗人居,性笃学,尝佣作为资,暮还辄鹦,揭远潦楣,车徵不至。

宋均以父任为郎,时年十五。好经书,每伏日,辄诣博士受业。通《诗》、《礼》,善论难。后至河内太守。

王充受业太学,师事扶风。班彪好博览,而不守章句。家贫无书。尝游雒阳市,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后归乡里,屏居教授。

朱穆耽学,锐意讲诵,或时思至,不自知亡失,衣冠颠坠亢岸。其父晖尝以为专愚,几不知数马足,穆愈更精笃,后至尚书。

乐恢长好经,学事博士焦永。永为河东太守,恢随之官,闭庐精诵,不交人物。后永以事被拷,诸家弟子皆以通关被系,恢独皎然不污于法,遂笃志为名儒。后至尚书仆射。

曹褒少笃志,有大度,结浯父充业,博雅疏通,尤好礼士。尝憾朝廷制度未备,慕叔孙通为《汉礼仪,昼夜研精沉吟,专思。寝则怀抱笔札,行则诵习文书,当其念至忘所之冕,嶂潦讨小。

郎ダ明经典隐,居海畔,延致学徒。尝数百人,昼研经义,夜占象度,勤心锐意,朝夕无倦。公车再徵不行。

卫飒家贫,好学问,随师无粮,尝佣以自给。后至桂阳太守。

甄承尤笃学,未尝视家事,卒于梁相。

李固,司徒ぶ子。少好学,尝步行寻师,不远千里又司马彪《续汉书》载,固少有俊才,雅志学,为三公子尝躬步驱驴,负随师后至太尉。

杜乔,累世吏二千石。少好学,治《韩诗、京氏《易》、欧阳《尚书》以孝称,虽二千石子尝步担求师,后至太尉。

陈厣僮飨乩舫。⒏事厮役,后为都亭刺史佐,而有志好学,坐立诵读,县令邓邵试与语,奇之,听受业太学。后令复召为吏,乃避隐阳城山中,后至太丘长。

崔琦尝耕于陌上,怀书一卷,息辄偃而咏之,后至临济长。

荀爽幼好学,耽思经籍,庆吊不行,徵命不应,后至司空。

魏隗禧,字子牙,世单贫,少好学。汉初平中,三辅乱,禧南客荆州,不以荒扰担负经书每以樵采,馀日则诵习之。后至郎中。

董遇,字季直,性质讷而好学。汉兴平中,关中扰乱,与兄季中依参军段煨,遇采酶悍范,常挟持经书,投闲习读,其兄笑之,而遇不改。后为侍中、大司农。

吉茂世为著姓,好书不耻恶,衣恶食而耻一物之不知。汉建安初,关中始平,茂与扶风苏则共入武功南山,隐处精思。数岁,州举茂才,除临汾守。

袁遗,字伯业。曹公称长大而能勤学者,惟吾与袁伯业耳。后为扬州刺史。

赵昱,少时就处士东莞綦毋君,受《公羊传》,兼该群业。至历年,潜志不窥园圃,亲疏希见其面。时入定省,父母须臾即还。后为汉陵太守。

贾逵为诸生,略览大义,取其可用,最好《春秋左传》。及为牧守,常课绩之,月常一遍。后至豫州刺史。

司马孚温厚廉让,博涉经史。汉末丧乱,与兄弟处危亡之中,箪食瓢饮,而披阅不倦。后至太尉。

锺会有才能技艺,而博学精练名理,以夜继昼,由是获声誉。后至镇西将军。

常林少单贫,性好学,为诸生带。经耕Θ,后至光禄大夫。

王象少孤,为人仆隶。年十七,见使牧羊而私读书。后领秘书监。

蜀向朗少时涉猎文学,更乃潜心典籍,孜孜不倦。年逾八十,犹手自校书。后至左将军,位特进。

谯周幼孤,与母兄同居。既长,耽古笃学,家贫,未尝问产业,诵读典籍,忻然独笑,以忘寝食。后至光禄大夫,入晋至散骑常侍。

却正本名纂,少而父死,母嫁,单茕只立而安贫好学,博览坟典,弱冠能属文,后至秘书令。入晋,为巴西太守。

吴步骘,字子山。世乱避难江东,以种瓜自给,昼勤四体,夜诵经传。后至丞相。

鲁肃为人方严,寡于玩食。希虽在军中,手不释卷,后至偏将军。

阚泽,字德润,家世农夫,至泽好学,居贫无资为人佣,书以供纸笔,写书既毕,诵读亦遍。追师谕讲,究览群籍,兼通历数,由是显名。后为太子太傅。

张毒悠豆耕,带经而锄,孜孜汲汲,以夜继日,至于弱冠,无不穷览。后为孙权长史。

晋刘刈杂:「准袄象蒲Р痪东渚,又拔窬砀,ダ胧值苤。钦晁赜行址,缟倨恶烂,扛盒阶愿,读诵不辍,竟以儒行称晋《中兴书》载鼐学不倦,虽居官职,至于皓首,手不释卷。后至太尉。

华谭好学不倦,爽慧有口辨,为邻里所重。后至散骑常侍。

束孀止阄,⑸儆喂学,或问博士曹志曰:「当今好学者谁乎?」志曰:「阳平束广微好学不倦,人莫及也」。后为尚书郎。

皇甫谧耽玩典籍,忘寝与食,时人谓之「书淫」。或有箴其过笃,将损耗精神。谧曰:「朝闻道,夕死可矣,况命之修短,分定悬天乎!」徵议郎,又召补著作郎,并不应。

石崇为阳城太守,在郡虽有职务,好学不倦。

鲁芝字世英,父为郭汜所害。芝襁褓流离,年十七,乃移居雍,耽思坟典。后至光禄大夫。

虞溥,字允源。父秘,为偏参军,镇陇西。溥从父之官,专心坟典。疆场阅武,人争视之,溥未尝寓目,后至鄱阳内史。

董景道,字文博。少而好学,千里追师,所在惟昼夜诵读,略不与人交通。景道,按史无官。

徐苗少家贫,昼执Θ耒,夜则吟诵。弱冠,与弟贾就博士济南宋均受业,遂为儒宗徵辟,并不就。

褚陶尝谓所亲曰:「圣贤备在黄卷中,舍此何求州!」郡辟不就。

孙盛,历秘书监给事中。笃学不倦,自少至老,手不释卷。

荀崧历右光禄大夫,虽衰老而孜孜典籍,世以此嘉之。

范汪,字玄平。少孤贫,六岁过江,依外家庾氏。及长,好学。庾氏家贫,无以资给,汪乃庐于园中,布衣蔬食,燃薪写书,写毕,读诵亦遍。遂博学多通,善谈玄理。后至安北将军。

范宁为豫章太守,既免官,家于丹阳,犹勤学,终年不辍。

葛洪,字稚川。少好学,家贫,躬自伐薪,以买纸墨,夜辄写书诵习,遂以儒学知名。徵散骑常侍,不就。

范宣少尚隐遁,加以好学,手不释卷,以夜继日。遂博综众书,尤善《三礼》,诏徵不就。

徐邈,姿性端雅,勤行励学,博涉名闻。后至骁骑将军。干宝,字令升。少勤学,博览书记。以才器召为著作郎。徐广为秘书监。性好读书,老犹不倦。

谢沉少孤,事母至孝,博学多识,明练经史,耕耨之暇,研精坟典。后至著作郎。

纪瞻性静默,少交游读书,或手自抄写。后至骠骑将军。

王延少孤贫,昼则佣赁,夜则诵书,遂究览经史,皆通大义。后为刘聪金紫光禄大夫。

王欢,字君厚,乐陵人也。安贫乐道,专精耽学,不营产业,尝丐食诵《诗》,虽家无「斗储,意怡如也。其妻患之,或焚毁其书而求改嫁,欢笑而谓之曰:「卿不闻朱买臣妻耶?」时闻者多哂之。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魏咏之家。世贫素,而躬耕为事,好学不倦,后至荆州刺史。

车胤恭勤不倦,博览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日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妒橐挂约,倘蔗嶂晾,舨可惺椤。

刘敏元,字道光。励己修学,不以险难改。以好星历阴阳欢,史不载官术数,潜心易、太玄》,不好读史。尝谓同志曰:「诵书当味义根,何为费功于浮辞之文!《易》者,义之源,《太玄》理之门,能明此者,即吾师也」。

王育,字伯春,少孤贫,为人佣牧羊。每过学,必垤な庇邢炯,凑燮蜒书,遂亡失。羊为羊主所责,育将粥,已以偿之。同郡许子章,敏达之士也,闻而嘉之,为育偿羊,给其衣食,使与子同学,遂博通经史,后至破虏将军。

刘宣,字士则,元海之从祖。朴钝少言,好学修洁。师事乐安孙炎,沉精积思,不舍昼夜,好《毛诗、左氏传》。

刘笔死铥谇ǜб牟尉虽有政务,手不释卷。谠唬呵涫绕籍,以烛继昼,白日且然,夜可休息痹唬撼,闻道夕死可矣。不知老之将至,孔圣称焉。焙稳怂垢也。蝗鞜怂湓,诒难之中,讲诵不废。每儒士在门,尝倒屣出迎,停寝政事,引谈经籍,尤明断决,时事亦无滞也。

张心希,少孤贫,随母长于舅氏,令其牧羊心。希幼而好学,事母以孝闻。每日必于牧暇采樵二束菜,二本一以供母,一以顾人书。昼则折木叶学书,夜则诵所书。前秦苻朗初为镇东参军、青州刺史,封乐安男,不得已起而就官。及为方伯,有若素士。耽玩经籍,手不释卷。每谈虚语,玄不觉日之将夕。

宋刘怀肃,家世贫窭,而躬耕笃学。后至淮南、历阳二郡太守。

郑鲜之祖袭为江乘令,因居县境。鲜之下帷读书,绝交游之务。后至尚书左仆射。

王微,字景玄,琅琊临沂人。少好学,无不通览。尝住门屋一间,寻书玩古,如此者十馀年。后追赠秘书监。王韶之家贫好学,尝三日绝粮,执书不辍。父母家人或谓之曰:「困穷如此,何不耕农为求活乎?」韶之答曰:「我尝以典籍自耕耳」。后至祠部尚书。

殷淳高简寡欲,早有清高,爱好文义,未尝违舍。后至光禄大夫。

沈攸之晚好读书,手不释卷,《史》、《汉》事多所谙忆。尝叹曰:「早知穷达有命,恨不十年读书」。后至郢州,刺史傅隆为光禄大夫,归老在家,手不释卷,博学多通,特精《三礼》,谨于奉公,尝手自写书。

南齐王逡之为大中光禄大夫,加侍中。逡之性率素,衣裳不水患。赴赋,竞谀昀,鲜植皇途硗跫笥子、猩癫首ㄐ捏浦臼植皇褪、獒嵛。尚书令沈鳞士少好学,家贫,织帘诵书,手口不息。及长,隐居,笃学不倦,遭火烧书数千卷,鳞士年过八十,耳目犹聪明,手自抄写,灯下细书,复成二三千卷,满数十箧,人以为养身静默之所致也。

江泌,字士清。少贫,昼日斫さ,夜读书,随月光握卷升屋。后为南中郎行参军。

陆澄,字彦渊。少好学,博览无不知行,坐眠食手不释卷,后至散骑常侍。

顾欢幼聪慧,家贫,父使驱田中雀。欢作《黄雀赋》,雀食稻过半,父怒,欲挞之,见赋乃止。乡中有学舍,欢贫无以受业,于舍壁后倚听,无遗亡者。八岁诵《孝经》、《诗》《论》。及长,笃志好学,夕则然。松节读书,或然糠自照同郡顾ダ之临县,见而异之,遣诸子与游,及孙宪之并受经句。欢年二十馀,更从豫章雷次宗谘玄儒诸义。从徵太学博士,不就。

徐伯珍少孤贫,无纸,以竹叶、甘蕉及地上学书。山水暴出,漂溺宅舍,村邻皆奔走,伯珍累床而止,读书不辍。叔父抑与颜延之友善,还诣蒙山,立精舍讲授,伯珍往从学,积十年,究寻经史,游学者多依之。琅琊王辟议曹从事,不就。

虞少好学,居贫屋漏,恐湿坟典,乃舒被覆书,书获全而被大湿,时人以比高凤。

梁主泰少好学,手所抄写二千馀卷。

傅昭幼孤,为外祖所养。十岁,于朱雀航卖历日。雍州刺史袁ダ尝来昭所,昭读书自若,神色不动。ダ叹曰:「此儿神情不凡,必成佳器」。司徒建安王休仁闻而悦之,因欲致昭,昭以宋氏多故,遂不往。后至散骑常侍。张缵为秘书郎,好学兄缅,有书万馀卷,昼夜披读,殆不辍手。秘书郎有四员,宋、齐以来,为甲族起家之选,待次入补,其居职例,百数十日便迁任。缵固求不徙,欲遍观阁内图籍,帝执四部书目曰:「君读此毕,乃可言优仕矣」。

陶弘景未弱冠,齐高帝作相,引为诸王侍读,除奉朝请。虽在朱门,闭影不交外物,唯以披阅为务。朝仪故事,多取决焉。

沈约笃志好学,昼夜不辍卷。母恐其劳生疾,常遣减油火,而昼之所读,夜辄诵之,遂博通群籍,能属文。后至侍中、丹阳尹、特进。

范愠⒕颓兹嗽堆、е缫共坏,~陡其背曰:「卿精神秀朗而勤于学,卿相才也」。后至右仆射。

江革字休映,谢已畔,嗲罩佧页⒑蚋,锸贝笱┘革,弊絮单席,而耽学不倦,嗟叹久之,乃脱所著襦,并手割半毡与革充卧具而去。后至光禄大夫,领步兵校尉。

韦爱性清介,不妄交游,而笃志好学,每虚室独坐,游心坟索,而埃尘满席,寂若无人。年二十,尝游京师,值天子出游南苑邑里,言宣言华老幼争观,爱独端坐读书,手不释卷,宗族见者,莫不异焉。后至宁蜀太守。

王瞻,字思范。年数岁,尝从师受业,时有伎经其门,同学皆出观,瞻独不视,习诵如初。从父尚书仆射僧达闻而异之,谓瞻父曰:「大宗不衰,寄之此子」。后至侍中、领骑将军。

萧琛尝言:「少壮有三好:音律、书酒。年长以来,二事都废,唯书籍不衰」。后至侍中、特进。

张缅少勤学,自课读书,手不辍卷。后至御史中丞。

陆人垂,字佐公。少勤学,善属文,于家庭内起两间茅屋,杜绝往来,昼夜读书,如此者数载。后至国子博士、中庶子。

褚珍,少孤贫,笃志好学,有才思。

殷芸励精勤学,博洽群书。幼而庐江何宪见之,深相叹赏。后至通直散骑常侍、秘书监。

孔子祛少孤贫好学,耕耘樵采,尝怀书自随,闲则读诵。勤苦自励,遂通经术,尤明《古文尚书》。后至步兵校尉沈峻家世农夫,至峻好学,与舅太史叔明师事宗人沈鳞士门下积年,昼夜自课,时或睡寐,辄以杖自击,其笃志如此。后至中书通事舍人。

司马筠,孤贫好学,师事沛国刘猞,饬ψň深,为馑器异。后至始兴内史。

范缜年未弱冠,闻沛国刘┚弁浇菜,电峭从之,卓越不群,而勤学┥跗,嬷亲为之冠。后至中书郎、国子博士。

何佟之少好《三礼》,师心独学,︹力专精,手不释卷,读礼论》三百篇,略皆上口。齐太尉王俭雅相推重。后至尚书左丞。

王锡幼而警悟,与兄弟受业,至应休散,尝独留不起。年七八岁,犹随母仪兴公主入宫,高祖嘉其聪敏。尝为朝士说之,精力不倦,致损右目。公主每节其业,为饰居室,虽童稚之中,一无所好。后至吏部郎中。

刘霁家贫,与弟杳料呵笃学。既长,博涉多通。累官建康令,不拜。

任孝恭,精力勤学,家贫无书,崎岖从人假借,每诵读一遍,略无所遗。后至兼中书通事舍人。

臧严孤贫,勤学,行止书卷,不离于手。后至镇南谘议参军。

锺嵘与兄ヴ弟屿,并好学,有思理,后至晋安王记室袁峻,字孝高。早孤,笃志好学。家贫无书,每从人假借,必皆抄写,自课日皆五十纸,纸数不登则不休息。后至员外散骑、侍中。

刘峻八岁,为魏人所掠,徙桑乾。峻好学,家贫,寄人庑下,自课读书,尝燎麻炬,从夕达旦,时或昏睡鹌洧,浼染醺炊,林侦恫幻缕渚力如此。齐永明中,从桑乾得还,自谓所见不博,更求异书,闻京师有者,必往祈借。后至荆州户曹参军。

庾仲容幼孤,为叔父泳所养。既长,杜绝人事,专精笃学,昼夜手不辍卷。后至黟县令。

张率,与陆少玄善,少玄家,有父澄书万卷,馀率遂得尽读其书。建武三年,举秀才,除太子舍人。

司马噬迫礼》,少传家业,︹力专精,手不释卷。后至晋安王长史。

陈元敬,字子恭,纯孝有风格。幼便笃学,老而不倦。后至金紫光禄大夫、特进。

郑灼家贫,抄义疏以日继夜,笔毫尽,每削用之。灼尝蔬食,讲授多苦心热,若瓜时,辄偃卧以瓜镇心,起便诵读,其笃志如此。后至中散大夫。

陆琼初以侯景作逆,携母避地于吴县之北乡,勤苦读书,昼夜不怠,遂博学善属文。永定中,州举秀才。沈德威字怀远,少有操行。梁太清末,遁于天目山,筑室以居。虽处乱而笃学无倦,遂治经业,后至祠部。入隋,官至秦王府主簿。

江总笃学有辞采,家有赐书数千卷,总昼夜寻读,未尝辍手。后至尚书令。

章华家世农夫,至华独好学,与士君子游处,颇览经史,善属文。侯景之乱,乃游岭南,居罗浮山寺,专精习学。后除大市令。

欧阳叱ど沉傧嫒艘病8,乾ゼ也,累积悉让诸兄。州郡辟吓挥δ寺于麓山寺傍,专精习业,博通经史。年三十,其兄逼令从官。起家信武府中兵参军。

袁枢,字践言。美容仪,性沉静,好读书,手不释卷。至尚书右仆射。

姚察乐于坟籍,无所不睹,每有制述,多用新奇,人所未见,咸重富博。且专志著书,白首不倦,手自抄撰,无时钻醚。携锕沤褛,ナ钦文字,精采流赡。后至吏部尚书。

后魏崔祖虬,少而好学,下帷读书,不驱竞当世。举秀才不就。

张衮年七十,阖门守静,手执经书,刊定得失。爱好人物,善诱无倦,士类以此高之。后至给事黄门侍郎崔玄伯,立身雅正,与世不群,虽在乱,犹属志笃学,不以资产为意,妻子不免饥寒。后至吏部尚书,古弼迁尚书令。弼虽事务殷凑,而读书不辍。

崔逞,少好学,有文才。遭乱孤贫,躬耕于野,而诵读不废。后至御史中丞。

宋隐性至孝,年十三,便有成人之志,专精好学,不以兵难易操。

游明,根雅之从祖弟也。幼年遭乱,为栎阳王氏奴。主使牧羊,明根以浆壶倩人书字路边,画地学之。长安镇将窦瑾见之,呼问,知其姓名,乃告游雅使人,赎之教书。年十六,辞雅归乡里,于白渠坎为窟,读书积岁,雅推荐之。太武擢为中书学生,寡欲,综习经典。文成践祚,为都曹主书,帝以其敬慎,每嗟美之。

常景耽好经史,爱玩文辞,若遇新异之书,殷勤求访,或复货买,不问价之贵贱,必以得为期。后至仪同三司。

房景先,字光胄。幼孤贫,无资从师,其母自授《毛诗》、《曲礼》。年十二,请其母曰:「岂可使兄佣赁以供景先也?请自求衣,然后就学」。母哀其小,不许。苦请,从之。遂得一羊裘,忻然自足。昼则樵苏,夜诵经史,自是精勤遂大通。赡后至步兵校尉,领尚书郎。

高允少孤,夙成有奇度。性好文学,担笈负书,千里就业。为尚书散骑常侍,加光禄大夫。年九十馀,恂恂善诱,诲人不倦,昼夜手常执书,吟咏寻览。

李瑾为车骑将军、大司农卿、殷州大中正。瑾淳谨好学,老而不倦。

宋繇少有志尚,追师就学,闲坐诵书,昼夜不倦。博通经史,诸子群言,靡不览综。后仕沮渠牧犍,官至左丞。世祖拜河西王右相。

刘芳聪敏过人,笃志坟典,昼则佣书以自资给,夜则读史,终夕不寝。后至太常卿。

赵逸为中书侍郎,性好坟典,白首弥勤,年逾七十,手不释卷。

游肇外宽柔,内刚直,耽好经传,手不释书。官至尚书右仆射。

李彪,字道固,家世寒微。少孤贫,有大志,笃学不倦。高悦兄闾,博学高才,家富典籍,彪遂于悦家手抄口诵,不暇寝食。后至御史中尉。

崔光,家贫好学,昼耕夜诵,佣书以养父母。后至司徒侍中。

崔休好学,涉历书史,公事军旅之巢,手不释卷。后至殿中尚书。

李琰之,历侍中、中书侍郎。每休闲之际,常闭门读书,不交人事。尝谓人曰:「吾所以好读书,不求身后之名,但得异见异闻,心之所愿。是以孜孜搜讨,欲罢不能,岂为异日声名,劳七尺躯也?此乃天性,非为力强」。崔挺少敦学业,多所览究,手不释卷。后至北海王详、司马

张普惠父晔,为齐州中水令,随父之县,受业齐土,专心坟典,克厉不息,乃还乡里,就程玄讲习,精于《三礼》,兼善《春秋》。百家之说,多所窥览,诸儒称之。后至尚书右丞。

祖莹八岁能诵诗书。十二,为中书学生,好学耽书,以夜继晷,父母恐其成疾,禁之不能止。尝密于灰中藏火,驱逐童仆,父母寝睡之后,燃火读书,以衣被蔽塞窗户,恐漏光明,为家人所觉,由是声誉甚盛。后至车骑大将军。

温子畛,跏苎ъ洞,蘖槎髁趵,季勤以夜继,昼昼夜不倦,后至中书郎。

宋世景与弟道舆下帷诵读,博览群言,尤精经义。族兄弁甚重之。后至伏波将军、行荥阳太守。

北齐李铉字耳鼎,渤海南皮人也。九岁入学,书《急就篇》,月馀便通。家素贫苦,常春夏务农,冬乃入学。年十六,从李周仁受《毛诗》、《尚书》,张武、刘子猛受《礼记》,常山房虬受《周官》、《仪礼》,渔阳鲜于灵馥受《左氏春秋》。铉以乡里无可师者,遂与州里杨元懿、河间宗惠振等结侣诣大儒徐遵明受业。居徐门下五年,常称高等。年二十三,便自潜居讨论是非,用心精苦。曾三秋冬不畜枕,每至睡时,假寐而已。年三十六,丁父丧。服阕,以乡里寡文籍,来游京师,读所未见书。后至国子博士。

辛术为东南道行台尚书,少爱文史,晚更勤学,虽在戎兵,手不释卷。

张耀为秘书监,奉职恪勤,未尝有过。好读书,《春秋》月一遍,时人慕之。贾良道、赵彦深尝谓耀曰:「君研寻《左氏》,岂求服虔、杜预之纰缪耶?」耀曰:「何为然乎?左氏之书,备叙言事,恶者可以自戒,善者可以庶几。故厉已温习,非欲诋诃古人之得失也」。

刘昼,字孔昭,渤海阜城人也。少孤贫好学,负笈从师,服膺无倦。与儒者李宝鼎同乡里,甚相亲爱,授其《三礼》,又就马敬德习《服氏春秋》,俱通大义。恨下里少坟典,便杖策入都。知大府少卿宋世良家多书,乃造焉,世良纳之,恣意披览,昼夜不息。举秀才不第,终于家。刘逖,彭城人也。魏末,世宗以为开府行参军。远离乡家,倦于羁旅,发愤自励,专精读书。晋阳都会之所,霸朝人士攸集,咸务于宴集。逖在游宴之中,卷不离手,值有文籍所未见者,则终日讽诵,或通夜不归。其好学如此。亦留心文藻,颇工诗咏。后至散骑常侍,奏门下事。

冯伟节,少从李宝鼎游,学李重其聪敏,尝试问之,多所通解,尤明《礼》、《传》。后还乡里,闭门不出将三十年,不问产业,不交宾客,专精覃思,无所不通。举秀才,不就。魏收年十五,随父赴边,好习骑射,因荥阳郑伯调之曰:「魏郎弄戟多少?」收惭,遂折节读书。夏月坐板床,随树阴讽诵。积年,床板为之锐减,而精力不辍。以文华显。后至尚书右仆射。

后周乐逊,字尊贤,河东猗氏人。弱冠为郡主簿。魏正光中,闻硕儒徐遵明领徒赵、魏,乃就授孝经、丧服》、《论语》、《诗》、《书》、《礼》、《易》、《左氏春秋大义。寻而山东寇乱,学者散逸,逊于扰攘之中,犹志道不倦。

樊深,字文渊,河东猗氏人。弱冠好学,负书从师于河西,讲习《五经》,昼夜不倦。后为国子博士。性好学,老而不怠,朝暮还往,尝据鞍读书,至马惊坠地,损折支体,终亦不改。

裴汉尝借人异书,必躬自录本,至于疾弥年,亦未尝释卷。后至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

薛端,字仁直,河东汾阴人,本名沙ヌ。有志操,与弟裕励精笃学,不交人事。后至基州刺史。

宇文测,字澄镜。性沉密,少笃学,每旬月不窥户牖,后至少保。

宗懔少聪敏,好读书,日夜不倦,语辄引古事,乡里呼为「小儿学士」。后至车骑大将军。

沈重,字德厚。专心儒学,从师不远千里,遂博览群书,仕后梁萧岿至太常卿。

吕思礼好学,有文才,虽务兼军国,而手不释卷。昼理政事,夜则读书,令苍头执烛,烛烬夜有数升。后至都官尚书。

薛心登,初自孝昌中杖策还雒阳。先是,心登从祖真度与族祖安都拥徐、兖归魏。其子怀隽见心登,甚相亲善。属尔朱荣废立,遂还河东。至怀隽家,不交人物,终日读书,手自抄略,将二百卷。唯郡守元栊时相要屈,与之抗礼。仕西魏,至安东将军。

隋诸葛[A13C]为太子舍人,周武平齐,不得调,杜门不出者十馀年。习《周易》、图纬、《苍》《雅》、《庄》、《老》,颇得其要。

杨尚希髫龄而孤,年十岁,辞母请业长安,涿郡卢辨见而异之,令入太学,专精不倦,同辈者皆共推伏。后至蒲州刺史。

刘行本,起家梁武陵王国常侍,遇萧芬粤褐荼备剿,煊胧甯更夜橹茉⒕有路,崦恳苑硭形事,精力忘疲,虽衣食乏绝,晏如也。后至太子右庶子。

杨异,字文殊。幼丁父忧,及免丧之后,绝庆吊,闭户读书,数年之间,博览书记。后至吴州总管。

李文博性介鲠直,好学不倦,至于教义名理,特所留心。每读书至治乱得失,忠臣烈士,未尝不反覆吟玩。后至司隶从事。

马光少好学,从事数十年,昼夜不息。后徵为太学博士。

王邵,字志学,暨乎暮齿,笃好经史,遗落世事。用心既专,性颇撕雒,恐炼允潮漳,磕思盘中之肉,辄为仆从所啖,邵弗之觉,唯责肉少,数罚厨人。厨人以情白,依前闭目,伺而获之。厨人方免笞辱,其专固如此。后至秘书少监。

庾自直,颍川人。少好学,沉静寡欲。至著作佐郎、知起居舍人。

房彦谦受学于博士尹琳,手不释卷。遂通涉《五经,解属文,工草隶,雅有辞辩,风醺呷酸嶂,了玖ゴ淌,妨蹯抛止。獠河间,景城人也,少以聪敏见称。与信都刘焯闭户读书,十年不出。交津桥人刘智海家,素多坟籍,炫就之读书,经涉十载,虽衣食不继,晏如也。遂以儒学知名。后为瀛州户曹从事,遍直三省,而不得官。

卢思道,字子行,范阳人也。思道聪爽俊辨,通脱不羁。年十六,遇中山刘松,为人作碑铭,以示思道,思道读之,多所不解。于是感激,闭户读书,师事河间邢子才。后思道复为文,以示刘松,松又不能甚解。思道乃喟然叹曰:「学之有益,岂徒然哉!」因就魏收借异书,数年之间,才学兼著。后至散骑侍郎,奏内史侍郎事。

刘臻为皇太子学士无吏,恍曰:秀钡⒃镁史,终日覃思,至于世事,多所遗忘。

郎茂少敏慧,七岁诵《骚》、《雅》日千馀言。十五,师事国子博士河间权,会受《诗》、《书》、《易》、《三礼》、玄象、刑名之学。又就国子助教长乐张率礼受《三传》群言,至忘寝食。家人恐茂成病,常节其烛灯。后至尚书左丞。

唐窦威,字文蔚,扶风平陵人。威家世勋贵,诸昆弟并尚武艺,而威耽玩文史,介然自守。诸兄哂之,谓为「书痴」。隋内史令李德林举秀异射策甲科,拜秘书郎。秩满当迁,而固守不调。秘书十馀岁,其学业益广。李密多筹姥客,礼贤无所爱。[A092]后更折节下帷。耽学,尤好兵书,诵皆在口。师事国子助教。

包恺爱《史记》、《汉书》,励精忘倦,恺门徒皆出其下。

虞世南,性沈静寡欲,笃志勤学。少与兄世基俱受学于吴郡顾野王。经十馀年,精思不倦,或累旬不盥栉。后至秘书监。

徐旷,字文远。家贫无以自给,其兄林鬻书为事。文远每阅书于肆,不避祁寒暑雨,遂览《五经》,尤精《春秋左氏传》。

姚思廉,吴兴武康人。性恬静寡欲,终日闭门,披阅经史,未尝言及家事。非公事不出门,无所造请。学有家风,博通前载,后至散骑常侍。

张行成少师,事河间刘炫,勤学不倦,后至右仆射、太子少傅。

萧德言博涉经史,尤精《春秋左氏传》。贞观中,累除著作郎,兼弘文馆学士。德言晚年尤笃志于学,自昼达夜,略无厌倦。每欲开《五经》,必盥濯束带危坐对之,妻子候问,请曰:「终日如是,无乃穷乎?」德言曰:「敬先圣之言,岂惮如此!」

路敬淳尤勤学,不窥门庭,遍览坟籍。后至太子司仪郎。

李袭誉好学,手不释卷,博涉经史。后至同州刺史裴行俭,初以门荫补弘文生,累年在馆,惟闭户读书馆司将加荐举,固辞不就。左仆射房元龄问其故,曰:「遭隋季乱,私门书籍荡尽,冀在馆披阅,有所成耳」。后至吏部侍郎。

裴炎,河东人也。少补弘文生,每休暇,诸生多出游,炎独观书不辍,后至内史。

刘仁轨,字正则,汴州尉氏人也。少恭谨好学,遇隋末丧乱,不遑专习,每行坐所在,辄书空画地,由是博涉经史。后至文昌左相。

马怀素,少师事李善。贫无灯烛,昼采薪苏,夜燃读书,遂博览经史,解属文。开元中,为秘书监,兼昭文馆学士。怀素虽居吏职,而笃学,手不释卷。

王友贞素好学,读《九经》皆百遍,诲训子弟,如严君焉。后拜太子中舍,许令在家返馈。

韦涉,中书令安石之子。开元初,丁父忧,居丧过礼,自此杜门不出八年于兹与弟斌相劝励,探讨坟索,不舍昼夜。文华当代,俱有盛名。后至礼部尚书、东郡留守。

杨绾,生而聪慧,及长,好学不倦,博通经史,官至中书侍郎、平章军国事。

于休烈为工部尚书,笃好坟籍,手不释卷,以至于终。崔元簧、剖粑、哪杲七十好学不倦官,历驾部员外郎、知制诰。

阳城,字亢宗,北平人也。代为宦族,家贫不能得书,乃求入集贤院,为写书吏,窃官书读之,昼夜不出房。经六年,遂无所不通。

李巽,字令叔,赵郡人。少勤学,孜孜自课。以明经调补华州参军,应拔萃科,授合匚尽。

蒋仁自少好学,虽甚寒暑,未尝释卷。后至秘书监。

王起,官至山南西道节度使。自幼及耋,手不释卷。

张建章尤好经史,聚书至万卷。所居有书楼,但以披阅清净为事,经涉之地无不理焉。建章曾赍元载命往渤海,遇风涛,乃泊其船,回及西岸。经太宗《征辽碑》,半在水中,建章则以帛苞麦屑置于水中,摸而读之,不失一字。其笃学也如此。后至幽州行军司马。

李在省台日,聚书至多,手不释卷,时人号曰「李书楼」。仕昭宗时,位至宰相。

梁孙骘雅好聚书,有六经、史、汉洎百家之言,凡数千卷,皆简翰精至,披勘详审,得暇即朝夕耽玩,曾无少怠。官至左散骑常侍。

后汉刘岳初少孤,以先人官卑,群从之间最不调两都丧乱,流寓青、齐,丐食业,文厉心苦节,至太常卿。

晋裴容止端秀性急,刚直无隐。少而好学,苦心文翰,虽乱离斯瘼,手不释卷。后至右仆射,致仕。

周冯道,少纯厚好学,善属文,不耻恶衣食,负米奉亲之外,唯以披诵咏吟为事,虽大雪拥户,凝尘满席,湛如也。后至中书令。

张昭自历清显,手不释卷,每得生书,以旧有足病,必卧而礼之,举朝服其好学。

 {{ anno.na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