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帅部 褒异第六
梁王茂为宁朔将军、江夏内史。宋顺帝时,魏军围司州,茂从高祖拒之,大破魏将王肃等。迁辅国将军,复为骠骑将军、都督江州诸军事。薨于州。高祖甚悼惜之,赙钱三十万,布三百疋。诏赠侍中、太尉,加班剑三十人,鼓吹一部。
曹景宗为屯骑校尉。齐明帝时,魏主拓跋宏逼赭阳,以景宗为偏将,每冲坚舀阵,辄有斩获,以勋除游击将军。高祖即位,景宗与冠军王茂济江围郢城。及高祖入顿新城,复与众军长围六门。城平,拜散骑常侍、右卫将军,封湘西县侯,食邑二千六百户。仍迁持节、都督郢、司二州诸军事、左卫将军、郢州刺史。天监元年,进号征西将军,改封竟陵县侯。后为右将军,击破魏大将杨大眼诸城,献捷。高祖振旅凯入,增封四百户,并前为二千户,进爵为公。诏拜侍中、领军,给鼓吹一部。七年,迁侍中、中卫将军、江州刺史。赴任,卒于道。诏赠钱二十万,布三百疋。追赠征北将军、雍州刺史、开府仪同三司。
柳庆远,为冠军将军、征东长史,从高祖军东下,身先士卒。建康城平,入为侍中,领前军将军。霸府建,以为太尉从事中郎。高祖受禅,迁散骑常侍、右卫将军,加征虏将军,封重安侯,食邑千户。天监二年,迁中领军,改封云 杜侯。四年,加使持节、都督雍州、南、北秦四州诸军事、征虏将军、宁蛮校尉、雍州刺史。高祖饯于新亭,谓曰:「卿衣锦还乡,朕无西顾之忧矣」。十年,迁侍中、领军将军,给钺并鼓吹一部。十二年,迁安北将军、宁蛮校尉、雍州刺史。卒,赠开府仪同三司。丧还都,武帝亲出临之。
萧[A13C]胄,齐和帝时为镇军将军、荆州刺史。及义师之起,[A13C]胄遣军拒巴东太守萧贵等,而高祖已平江、郢,图建康。颖胄卒,和帝赠[A13C]胄丞相。及高祖受禅,诏追封巴东郡开国公,食邑三千户。
萧[A13C]达,为冠军将军,率师随高祖围郢城。高祖已平江郢及建康城,以[A13C]达为前将军、丹阳尹。高祖受禅,[A13C]达迁散骑常侍。及大论功赏,封[A13C]达吴昌县侯,邑千五百户。寻为侍中,改封作唐侯,县邑如故。迁征虏将军,后转散骑常侍、左卫将军。俄复为侍中、卫尉卿。出为信威将军、豫章内史,秩中二千石。顷之,入迁信武将军、右卫将军。卒,车驾临哭,给东园秘器,朝服一袭,钱二千万,布二百疋。追赠侍中、中卫将军,鼓吹一部。蔡道恭,齐和帝时为右卫将军。巴西太守鲁休烈等自巴蜀连兵寇上明,以道恭持节、督西讨诸军事,破休烈等,降于军门。以功迁中领军,固辞不受。出为使持节、右将军、司州刺史。高祖天监初,论功封汉寿县伯,邑七百户,号平北将军。
杨公则,齐世祖时为宁朔将军、扶风太守。顷之,荆州刺史巴东王子响构乱,公则率师进讨。事平,迁武宁太守。和帝即位,授持节、都督湘州诸军事。时高祖平郢城,公则东下,湘部诸军多未宾从,及公则还州,然后诸屯聚并散。天监元年,进号平南将军,封宁都县侯,邑一千五百户。
邓元起,初为齐弘农太守、平西军事。时西阳马荣率众缘江寇抄,刺史萧遥欣使元起率众讨平之。迁武宁太守,后加冠军将军,率众与高祖会于夏口。高祖命元起围郢城,击败张冲。和帝即位,授冠军将军、平越中郎将、广州刺史,迁给事黄门侍郎,移镇南堂西渚。齐和帝中兴元年七月,郢城降,以本号为益州刺史,仍为前军,先定寻阳。及大军进至京邑,元起筑垒于建阳门,与王茂、曹景宗等合长围建康。城平,进号征虏将军。天监初,封当阳县侯,食邑一千二百户,又进号左将军。
张弘策为辅国将军,督后部军事。西辶家建,为步兵校尉,迁车骑谘议参军。高祖入顿石头,弘策屯门禁卫。城平,高祖遣弘策先入清宫,弘策申勒部曲,秋毫无犯。迁卫尉卿,加给事中。天监初,加散骑常侍,洮阳县侯,邑二千二百户。
庾域为宁朔将军,从高祖平郢城。霸府初开,以为谘议参军。天监初,封广牧县子、后军司马。出为宁朔将军、巴西、梓潼二郡太守。魏骑兵进袭巴西,域固守百馀日。魏军退,诏封二百户。
郑绍叔为卫尉卿、冠军将军。时魏军围合肥,绍叔以本号督众军镇东关。事平,复为卫尉,移镇关南,持节、征虏将军、司州刺史。后徵为左将军,加通直散骑常侍,领司、豫二州大中正。绍叔至家,疾笃,诏于宅拜授,舆载还府,中使医药,一日数至。寻卒于府舍。高祖将临其殡,绍叔宅巷狭陋,不容舆驾,乃止。诏赠散骑常侍、护军将军,给鼓吹一部,东园秘器,衣一袭,朝服一具,凶事所须,随繇资给。
吕僧珍为辅国将军、步兵校尉。从高祖平郢城,进僧珍为前锋。既平建康城,高祖命僧珍率所领先入清宫,即日以本官带南彭城太守。迁给事黄门侍郎,领武贲中郎将。高祖受禅,以为冠军将军、前军司封平固县侯,邑一千二百户。天监四年,大举北伐。五年,命僧珍率羽林劲勇出梁城。其年冬,以左卫将军领太子中庶子。僧珍去家久,表求拜墓。高祖欲荣之,使为本州,乃授使持节、平北将军、南兖州刺史。及疾病,高祖车驾临幸,中使医药,日有数四。既卒,高祖即日临殡,诏赠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常侍、鼓吹、侯如故。给东园秘器,朝服一具,衣一袭,丧事所须,随繇备办。高祖痛惜之,言为流涕。
柳心炎,齐和帝时为侍中、领军将军。高祖之镇襄阳,为心炎祖道,帝解玉环赠之。天监二年元会,帝谓曰:「卿所佩玉环,是新亭所赠耶?」对曰:「既而瑞感宸衷,臣谨服之无ル」。帝因劝之酒,心炎时未卒爵。帝曰:「吾尝比卿刘越石,近辞卮酒邪?」罢会,封曲江县侯,邑千户。后出为使持节、安南将军、湘州刺史。卒于州。高祖为素服举哀,赠侍中、抚军将军,给鼓吹一部。
柳忱者,心炎之弟也。齐和帝时,为冠军将军、南平太守。从高祖平郢州。高祖践阼,以忱为五兵尚书,领骁骑将军。论建义功,封州陵伯,邑七百户。
韦砦,辅国将军、豫州刺史,领历阳太守。高祖诏率豫州之众击魏军,所获军实牛马不可胜纪,以功增封七百户,进爵为侯。天监十七年,为散骑常侍、护军将军,寻给鼓吹一部,入直殿省。及卒,高祖即日临哭甚恸。赐钱十万,布二百疋,东园秘器,朝服一具,衣一袭,丧事取给于官。遣中书舍人监护。赠侍中、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王珍国,齐明帝时为辅国将军。会稽太守王敬则反,珍国率众拒之。敬则平,迁宁朔将军。高祖义师起,以功授右卫将军。后迁护军将军、通直散骑常侍、丹阳尹。卒,诏赠车骑将军,给鼓吹一部,赠钱十万,布百疋。马仙卑为振远将军,时朐山民杀琅邪太守刘所,以城降魏,高祖诏仙卑讨之。魏徐州刺史卢昶以众十馀万赴焉,仙卑与战,累破之。振旅还京师,迁太子左卫率,进爵为侯,增邑六百户。
冯道根,为骁骑将军,封增城县男,南梁太守。高祖天监二年,魏将党德宗率众奄至城下,道根战败之。迁辅国将军。六年,魏攻锺离,诏道根为前驱。魏军败绩,进爵为伯,改封魏宁县。八年,拜豫州刺史,领汝阴太守。后徵为散骑常侍、左军将军。卒于官。是日,舆驾春祠二庙。及出宫,有司以闻。帝问中书舍人朱异曰:「吉凶同日,今可行乎?」对曰:「昔柳庄寝疾,卫献公当祭,请尸曰:有臣柳庄,非寡人之臣,社稷之臣也。闻其死,请往,不释祭服而往,遂以示遂之。道根虽未为社稷,臣亦有劳王室临之,礼也」。帝即驾幸其宅,哭之甚恸。
裴遂,齐东昏时为辅国将军、庐江太守。时魏将吕颇率众五万奄来攻郡,遂麾下距破之。加右将军。又徵邵阳洲,击魏众,大破之。以功封夷陵县子,邑三百户。迁将军长史。高祖时,累迁至宣毅将军。大军北伐,以遂督征讨诸军事,卒于军中。追赠侍中、左卫将军,给鼓吹一部,进爵为侯,增邑七百户。裴之横为河东内史,随王僧辨拒侯景于巴陵。景退,迁持节、平北将军、东徐州刺史、中护军,封豫章侯,邑二千户。
夏侯ノ,中护军,与湛僧智袭破魏军于淮肥,以ノ使持节、都督豫州缘淮南豫霍义定五州诸军事,云 麾将军。大通二年,进号平北将军。三年,卒。高祖闻之,即日素服举哀,赠车骑将军。
兰钦为东宫直阁、大通都督衡州三郡兵,讨平桂阳、阳山、始兴叛蛮,封安怀县男,邑五百户。又以魏将托跋滕寇襄阳,仍敕赴援。除持节、督南梁南北秦沙四州军事、光烈将军、平西校尉、梁南秦二州刺史,增封五百户,进爵为侯。破必魏梁州刺史元罗,梁汉底定。进号智武将军,增封二千户。后为安南将军、广州刺史。卒,诏赠侍中、中卫将军,鼓吹一部。
王僧辩为征东将军、江州刺史,大破侯景众。世祖加僧辩侍中、尚书令、征东大将军,给鼓吹一部。后既平湘州,旋于江陵,因被诏会众军西讨,督舟师二万,舆驾出天居寺饯行。及为镇军将军,破北齐文宣,众振旅于建业。承圣三年二月甲辰,诏曰:「替俊遂贤,称于秦典。自上安下,闻之汉制。所以仰协台曜,俯佐弘图。使持节、侍中、司徒、尚书令、都督扬、南徐、东扬三州诸军事、镇卫将军、扬州刺史、永宁郡开国公僧辩,器宇凝深,风格详远,行为士则,言表身文,学贯九流,武该七略。顷岁征讨,自西徂东,师不疲劳,民无怨ゥ。王业艰难,实兼夷险,宜其燮此中台,膺兹上将,寄之经野,替我朝猷。可授太尉、车骑大将军」。
杜﹀为武州刺史,封枝江县侯。随领军王僧辩东讨侯景,至巴陵,景遁。加侍中,进爵为公,仍随僧辩追景至石头。景败,﹀入据辶家城。景平,加散骑常侍、江州刺史,卒。诏曰:「﹀,京兆旧姓,元凯苗裔,家传学业,世载忠贞。自驱传江渚,政号廉能,推毂浅源,实闻清静。奄致殒丧,恻怆于怀。可赠车骑将军,加鼓吹一部。谥曰武」。杜龛,﹀第二兄岑之子也。为忠武将军,大破侯景,景遂东奔。论功为最,授平东将军、东扬州刺史,益封一千户。
陈杜僧明,梁元帝时为陵野将军。时侯景遣于庆等寇南江,高祖顿豫章,命僧明为前驱,所向克捷。高祖表僧明为长史,仍随东讨。军至蔡州,僧明率麾下烧贼水门大舰。及景平,以功除员外散骑常侍、明威将军、南兖州刺史,进爵为侯,增邑并前五百户,领晋陵太守。元帝承圣二年,从高祖北围广陵,加使持节,迁通直散骑常侍、平北将军,馀如故。荆州舀高祖使僧明率吴明彻等随侯西援,于江州病卒,赠散骑常侍。世祖即位,追赠开府仪同三司。天嘉二年,配享高祖庙廷。子晋嗣。
周文育为雄信将军,时侯景将王伯蠊砭菰,フ挛挠,击走之,遂据其城。累前后功,除游击将军、员外散骑常侍,封连迁县侯,邑五百户。高祖军至白茅湾,命文育与杜僧明常为军锋,平南陵、鹊头诸城。及至姑熟,与景将侯子鉴战,破之。景平,授通直散骑常侍,改封南移县侯,邑千户。拜信义太守。后除督南豫州诸军事、武威将军。率兵会高祖拒齐兵,与徐嗣徽战于白城。嗣徽等退,加平西将军,进爵寿昌县公,并给鼓吹一部。
侯安都为猛烈将军,随高祖镇京口,除兰陵太守。高祖谋袭王僧辩,诸将莫知者,唯与安都定计。安都既擒僧辩,以功授使持节、散骑常侍、督南徐州诸军事、仁威将军、南徐州刺史。及高祖与齐军战于幕府山,命安都领步兵横击,齐军大败。以功进爵为侯,增邑五百户,给鼓吹一部。又进号平南将军,改封曲江县公。仍督水军讨萧勃,频战克。师还,以功进号镇北将军,加开府仪同三司。至世祖时,累封桂阳郡公。及东阳太守留异叛,奉诏东讨,异振旅而归。以功加侍中、征北大将军,增邑并前五千户。
侯,梁元帝时为武臣将军,随都督王僧辩讨侯景,大败其军,以功除南豫州刺史,镇于姑熟,大败齐将郭元建于东关。除使持节、镇北将军,给鼓吹一部,增邑二千户。高祖永定二年,进位司空,与领军将军徐度讨王琳,舆驾幸石头亲送。及世祖即位,进授太尉,增邑千户。又为西讨都督,败周将独孤盛军。以功授使持节、都督湘、桂、郢、巴、武、沅六州诸军事、湘州刺史,改封零陵郡公,邑七千户。天嘉二年,以疾表求还朝。三月,于道卒。赠侍中、骠骑大将军、大司马,加羽葆、鼓吹一部,班剑二十人,给东园秘器。其年九月,配享高祖庙庭。
欧阳呶,始兴内史,高祖之讨蔡路养、李迁仕也,呗时渡岭以助高祖,及路养等平,哂泄α涸。帝承制,以呶持节通直散骑常侍、都督东衡州诸军事、云 麾将军、东衡州刺史,新丰县伯,邑四百户。高祖永定三年,增都督衡州诸军事、开府仪同三司。世祖嗣位,进号征南将军,改封阳山郡公,邑一千五百户,又给鼓吹一部。天嘉四年薨,赠侍中、车骑大将军、司空、广州刺史。
吴明彻,梁元帝时为戎昭将军、安州刺史。敬宗时,彻随周文育讨杜龛、张彪等,东道平,授使持节、散骑常侍、安东将军、南兖州刺史,封安吴县侯。高祖受禅,拜安南将军。世祖时,累迁中领军。废帝即位,授领军将军,寻迁丹阳尹。及湘州刺史华皎阴有异志,诏授明彻使持节、都督湘、桂、武三州诸军事、安南将军、湘州刺史,给鼓吹一部,率兵讨平皎。授开府仪同三司,进爵为公。孝宣太建元年,授镇南将军。四年,徵为侍中。会朝议北伐,公卿互有异同,明彻决策请行。五年,诏加侍中、都督征讨诸军事,仍赐女乐一部,总统众军十馀万,发自京师。军至秦郡,克其水栅。齐遣大将军尉破胡将兵为援,明彻破走之,秦郡乃降。高祖以秦郡明彻旧邑,诏具太牢令拜祠,上蒙文武羽仪甚盛,乡里以为荣。进克仁州,授徵北大将军,进爵南平郡公,增邑并前二千五百户。次平峡、石岸二城,进逼寿阳,生擒齐将王琳。诏加都督豫、合、建、光、朔、北徐六州诸军事、车骑大将军、豫州刺史,增封并前三千五百户。六年,自寿阳入朝,舆驾幸其第,赐锺磬一部,米万斛,绢布二十疋。七年,进攻彭城军,又大破之。八年,进位司空。周铁虎,梁元帝时为仁威将军,从王僧辩克定京邑,平陆纳于湘州。以前后功,进爵为侯,增邑并前五百户。
程灵洗,梁元帝时,为云 麾将军,禽贼帅赵乘乾。以功授持节、散骑常侍、都督青、冀二州刺史,增邑并前一千户。敬帝时,迁信武将军,助防京口。及平徐嗣徽有功,除南丹阳太守,封遂安县侯,增邑并前一千五百户。高祖未讨王琳于南陵,破之。以功授使持节、都督南豫州缘江诸军事、信武将军、南豫州刺史。世祖天嘉四年,击走周迪。五年,迁中护军。废帝即位,进号云 。 麾将军华皎之叛也,遣使招诱灵洗,灵洗斩皎使,以状闻。朝廷深嘉其忠,增其守备,给鼓吹一部。又进攻周沔州,克之,禽其刺史裴宽。以功进号安西将军,改封重安县公,增邑并前二千户。光大二年卒,赠镇西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宣帝大建四年,诏配享高祖庙庭。
程文季者,灵洗之子也。世祖天嘉中,为贞毅将军、镇东府中兵参军。时陈宝应与刘异连结,世祖遣文季为前锋,所向克捷,战功居多。还,转府谘议参军,领中直兵。孝宣太建二年,为豫章内史,随都督章昭达往荆州征萧岿,以功加通直散骑常侍、安远将军,增邑五百户。五年,随都督吴明彻围寿阳,每战常为前锋,齐人深惮之。以功除散骑常侍、明威将军,增邑五百户。
黄法为信武将军。高祖永定二年,王琳遣李钦、樊猛、馀孝顷等攻周迪,且谋取法法,率兵援迪,禽孝顷等三将。进号宣毅将军,增邑并前一千户,给鼓吹一部。又以拒王琳功,授平南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至孝宣,大建五年,为征南大将军,与北伐都督吴明彻出秦郡,大破齐军。以功加侍中,改封义阳郡公,邑二千户。其年,迁都督合、霍二州诸军事,增邑五百户。七年,徙都督豫、建、光、朔、合、北徐州六州诸军事。八年薨,赠侍中、中权大将军、司空。
淳于量,梁元帝时为信威将军,与都督王僧辩并力克平侯景。承圣元年,以功授左卫将军,谢沐县侯,邑五百户。高祖受禅,授持节、散骑常侍、平西大将军,给鼓吹一部。少帝光大元年,为持节、征南大将军、西讨大都督,平华皎,并降周将长胡公拓拔定等。以功授侍中、中军、开府仪同三司,进封醴陵县公,增邑一千户。孝宣大建五年,为中护大将军。吴明彻之西伐也,量替成其事,遣第六子岑率所领从军。淮南克定,改封始安郡公,增邑千五百户。
章昭达,吴兴武康人也。高祖讨王僧辩,令世祖还长城。僧辩既诛,杜龛遣其将杜泰来攻长城,世祖拒之,命昭达糸总知城内兵事。及泰退走,因从世祖东进,军吴兴以讨龛。龛平,又从世祖东讨张彪于会稽,克之。累功除明威将军、定州刺史。天嘉元年,追褒长城之功,封欣乐县侯,邑一千户。寻随侯安都等讨平王琳,昭达册勋第一。二年,除使持节、散骑常侍、都督郢、巴、武、沅四州诸军事、智武将军、郢州刺史,增邑并前五百户。寻进号平西将军。又诏徵周迪于临川,败走之。徵为军将军,给鼓吹一部。改封邵武县侯,增邑并前二千户。四年,陈宝应、周迪复共寇临川,又以昭达为都督讨迪。至东兴岭而迪退,又讨禽宝应,遂克定闽中。以功授前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少帝即位,迁侍中、征南将军,改封邵陵郡公。华皎之反也,昭达又平之,进号征南将军,增邑并前二千五百户。及欧阳纥据有岭南,诏昭达都督众军讨平之。以功进车骑大将军,迁司空。孝宣大建三年薨,赠大将军,增邑五百户,给班剑二十人。四年,配享世祖庙庭。
胡[A13C],梁敬帝太平元年,为仁威将军,兼丹阳尹。高祖受禅,兼左卫将军。永定三年,随侯安都征王琳,于宫亭破贼帅常众爱。世祖嗣位,除散骑常侍、吴兴太守。其年六月卒,赠侍中、中护军,配享高祖庙庭。徐度,梁元帝时为宁朔将军、合州刺史。侯景之乱,每战有功,加通直散骑常侍,封广德县侯,邑五百户。迁散骑常侍。高祖镇朱方,除信武将军、兰陵太守。高祖平王僧辩,度与侯安都为水军。敬帝绍泰元年,高祖东讨杜龛,奉敬帝幸京口,以度领宿卫,并知留府事。徐嗣徽等引齐寇济江,度随众军破之于郊坛。以功除信威将军、郢州刺史,兼领吴兴太守。寻迁镇右将军、徐州缘江诸军事、镇北将军、南徐州刺史,给鼓吹一部。世祖天嘉元年,增邑千户。以平王琳功,改封湘东郡公,邑四千户。
徐敬成者,度之子也。世祖天嘉中,为湘东郡公,随章昭达征陈宝应。晋安平,除贞威将军、豫章太守。敬帝时,累迁贞威将军、吴兴太守。随都督吴明彻北讨,以功加通直散骑常侍、云 旗将军,增邑五百户。又进号壮武将军、安州刺史。卒,赠散骑常侍。
杜棱,梁元帝时为仁威将军。高祖东征杜龛,留棱居守,绥抚士卒,未尝解甲带。贼平,以功除通直散骑常侍、右卫将军、丹阳尹。世祖即位,以预建立之功,改封永城县侯,增邑五百户。
徐世谱,梁元帝时为散骑常侍,领水军,从司徒陆法和讨侯景,大败景军,以功除使持节、信武将军、信州刺史,封鱼复县侯,邑五百户。仍随王僧辩东下,恒为军锋,又破景将侯子鉴于湖熟。侯景平后,以功除衡州刺史,增邑并前一千户。高祖永定二年,迁护军将军。世祖嗣位,加特进,号右将军。天嘉元年,增邑百户。周敷,梁元帝时为武候将军。周祖受禅,王琳据有上流,熊昙朗杀周文育,据豫章,敷与周迪、黄法等进兵围昙朗,屠之。王琳平,授散骑常侍、平西将军、豫章太守。世祖天嘉二年,诣阙进安西将军,给鼓吹一部,赐以女妓金帛,令还镇豫章。
荀朗,梁元帝时为安南将军。高祖入辅,朗与侯安都等大破齐军。高祖即位,赐爵兴宁县侯,邑二千户。世祖即位,又与安都拒王琳。琳平,迁使持节、安北将军、散骑常侍、都督霍、晋、合三州诸军事。天嘉六年卒,赠豫州刺史。
陈慧纪:世祖时为明威将军,副司空章昭达征安蜀、成都督,于荆州烧青泥船舻。少帝即位,以功除持节、通直散骑常侍、宣远将军、丰州刺史,增邑并前一千户。韦载,梁元帝时为建威将军、寻阳太守,随都督王僧辩东讨侯景,载率太原、高塘、新蔡三郡兵,与僧辩会于梁山。景平,除冠军将军、琅邪太守。
韩子高,世祖元嘉二年,为壮武将军。随侯安都征留异,平之,除假节、贞毅将军、东阳太守。五年,章昭达等自临川征晋安,子高,自安泉岭会于建安。晋安平,以功迁通直散骑常侍,进爵为伯,增邑并前四百户。
陆子隆,世祖时为明威将军,随都督章昭达讨周迪,大破贼徒,晋安平。以功最多,迁假节、督武州诸军事。寻改封朝阳县伯,邑三百户。
钱道戢为轻车将军。孝宣初,以步军都督讨欧阳纥之乱。纥平,除左卫将军。太建二年,随章昭达征萧岿,攻安蜀城,降之。以功加散骑常侍、仁威将军,增邑并前九百户。又授使持节、都督郢、巴、武三州诸军事。王师北讨,道戢与仪同黄法围历阳,城既平,因以道戢镇之。以功加云 麾将军,增邑并前一千一百户。裴忌,高祖时为左卫将军。世祖天嘉初,出为持节、南康内史。时义安太守张绍宾据郡反,世祖以忌为持节、都督岭北诸军事,率众讨平之。除散骑常侍、司徒左长史。
孙易,吴郡人也。为戎昭将军。梁元帝时,从王僧辩讨侯景,力战有功,除员外散骑常侍,封富阳县侯,邑一千户。又迁衡州平南府司马。破黄洞蛮贼有功,除东莞太守。高祖受禅,迁安西将军、郢州刺史。世祖即位,授使持节、散骑常侍、安南将军、湘州刺史。请入朝,徵为侍中、领军,未拜,而世祖从容谓易曰:「昔朱买臣愿为本郡,卿岂有意乎?」仍改授持节、安东将军、吴郡太守,给鼓吹一部。及将之镇,乘舆幸近畿饯送,乡里荣之。至后主时,为五兵尚书,领右军,以年老累乞骸骨,优诏不许。祯明元年,卒官。后主临哭尽哀,赠护军将军,侍中如故。给鼓吹一部,朝服一具,衣一袭,丧事量加资给。
司马申,梁元帝时为开远将军。王僧辩之讨陆纳也,申在军中。于时贼众奄至,左右披靡,申躬蔽僧辩,蒙芏前,贼乃退。除散骑侍郎。至高祖天嘉中,累迁员外散骑常侍。后主时,始兴王叔陵之肆逆也,事既不捷,出据东府。申驰召右卫萧摩诃帅兵先至,追斩之,因入城中,收其府库,后主深嘉之。以功除太子左卫率,封文始伯,邑四百户。
萧摩诃,世祖时为巴山太守。至孝宣太建五年,众军北伐,摩诃随都督吴明彻济江攻秦郡,仍击退齐师。以功授明毅将军、员外散骑常侍,封廉平县伯,邑五百户。寻进爵为侯,转太仆卿。七年,又随明彻进围宿豫,击走齐将王康德,以功除进熙太守。九年,明彻进围宿军,吕梁与齐人大战,摩诃率七骑先入,齐众大溃。以功授持节、武毅将军、谯州刺史。及后主时,始兴王叔陵为逆,摩诃勒兵追斩之。以功授散骑常侍、车骑大将军,封绥远郡公,邑三千户。叔陵素所蓄聚金帛累巨万,后主悉以赐之。寻改授侍中、骠骑大将军,加左光禄大夫。旧制,三公黄门阁听事置鸱尾,后主持诏,摩诃开黄阁,门施行马,听事寝堂,并置鸱尾。樊毅,梁末为假节、威戎将军、右中郎将,代兄俊为梁兴太守,领三州游军。随宜丰侯萧循讨陆纳于三州,力战,斩千馀级,击鼓申令,众乃退。以功授持节、通直散骑常侍、贞威将军,封夷道县伯,邑三百户。
樊猛者,毅之弟也。梁末为威戎将军、梁安南侯萧方矩为湘州刺史,以猛为司马。会武陵王萧纪举兵自江汉东下,方矩遣猛率湘、郢之卒,随都督陆法和进军以拒之,猛手擒斩纪父子三人。以功授游骑将军,封安山县伯,邑一千户。仍遣军抚定梁、益,蜀境悉平。军还,迁持节、散骑常侍、轻车将军、司州刺史,进爵为侯,增邑并前二千户。至孝宣太建初,迁武毅将军,领长沙内史。寻隶章昭。达西讨江陵,以功封富川县侯,邑五百户。
鲁广达,梁元帝时为壮武将军、晋州刺史,随王僧辩讨平侯景,加员外散骑常侍。高祖受禅,授徵远将军,又除假节、信武将军、北新蔡太守。随吴明彻讨周迪于临川,每战功最多,仍代兄悉达为吴州刺史,封中宿县侯,邑五百户。少帝光大元年,授通直散骑常侍、都督南豫州诸军事、南豫州刺史。时华皎称兵上流,诏司空淳于量率众军进讨。军至夏口,广达首率骁勇,直冲贼军。皎平,授持节、智武将军、都督巴州诸军事、巴州刺史。孝宣大建初,与仪同章昭达入峡口,拓定安蜀等诸州镇,以功增封并前二千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