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沓藏书

卷二百五十九

○储宫部 监国将兵监国。

《春秋传》曰:「君行则守守曰监国,古之制也,所谓君之蒙子,居明离之位,当主鬯之重,继体作贰,为国之本。或乘舆巡幸,灵旗亲征,总督留务,以隆民望。或付之政事,委之狱讼,临听关决,以裁国典。盖所以茂元良之德以贞万邦,昭储副之义以熙百志,然后一宇内之视听,定天下之大本。保世延祚,垂鸿永命,莫不繇斯者已。

吴大帝权黄龙二年九月,迁都建业。徵上大将军陆逊辅太子登镇武昌,领宫府留事。

嘉禾三年,大帝征新城,使登居守总知留事。时年悴环、崞、挠,械猎裟、吮矶科令所以防御,甚得止奸之要。

宋明帝泰豫元年正月,帝有疾,不朝。皇太子会万国于东宫,并受贡计。

南齐武帝永明六年正月,帝将讯丹阳所领囚及南北二百里内狱。诏曰:「狱讼之重,政化所先。太子立年作贰,宜时详览。此讯事委以亲决」。太子乃于玄圃园宣猷堂录三署囚,原宥各有差。帝晚年好游宴,尚书曹事亦分送太子省视即文宪太子也

梁昭明太子统自加元服,高祖便使省万几,内外百司奏事者填塞。于是太子明于庶事,纤毫必晓。

后魏明元帝泰常七年五月,诏泰平王焘摄政。初,帝服寒食散,频年发动,不堪万几,故有是命。是岁,使祭酒崔浩奉策告宗庙,命泰平王为国副主,居正殿临朝。司徒长孙嵩、山阳公奚斤、北新公安同为左辅,坐东厢西面。浩与太尉穆观、散骑常侍丘堆为右弼,坐西厢东面,百僚总已以听焉。明元避居西宫,时隐而窥之,听其决断,大悦,谓左右侍臣曰:「长孙嵩宿德旧臣,历事四世,功存社稷。奚斤辩捷智谋,名闻遐迩,安同晓解俗情,明于校练。穆观达政事要,识吾旨趣。崔浩博闻︹识,以此六人辅相。吾与汝曹游行四境,伐叛柔服,可得志于天下矣」。群臣时奏所疑,明元曰:「此非我所知,当决之汝曹国主也」。

太武太元五年六月,车驾西讨沮渠牧犍,侍中、宜都王穆寿辅皇太子决留台事。九月,蠕蠕犯塞,遂至七介山,京师大骇,皇太子命上党王长孙道生等拒之。太平真君四年十一月,诏曰:「夫阴阳有往复,四时有代谢,授子任贤,盖古今不易之令典也。其令皇太子副理万几,总统百揆。诸公臣勤劳日久,皆当以爵归第,随时朝请,飨宴朕前,论道陈谋而已,不宜复烦以剧职,更举贤俊,以备百官,明为科制,以称朕心」。五年正月壬寅,皇太子始总百揆。侍中、中书监、宜都王穆寿,司徒、东郡公崔浩,侍中、广平公张黎,侍中建兴公古弼,辅太子以决庶政。诸上书者皆称臣,上疏仪与表同。

孝文太和十七年,立皇子恂为皇太子。帝每岁徵幸,恂常留守,主执庙祀。

北齐文皇帝天保元年九月庚午,帝如晋阳,拜辞山陵。是日,皇太子入居凉风堂,监总国事。

后周武帝建德三年,皇太后丧,帝居倚庐,诏皇太子ど总鹗政事。后帝每巡幸四方,太子常留监国。

隋文帝开皇初,立子勇为皇太子,军国政事及尚书奏死罪以下,皆令太子参决之。

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癸亥,立秦王为皇太子。诏曰:「君临率土,劬劳庶政,昧旦求衣,思弘至道。而万几繁委,成务殷积,当杖贞臼道,吞览皇太子世民夙禀生知,识量明允。文德武功,平一宇内,九官惟序,四门以穆。朕付⒌萌,艘逋释负,遐迩宁泰,嘉慰良深。自今后军机兵伏仓粮,凡厥庶政,事无大小,悉委皇太子断决,然后闻奏」。

太宗贞观四年五月,诏:「皇太子承乾,宜令听讼,在兹恤隐。自今以后,诉人惟尚书省有不伏者,于东宫上启,令承乾断决。今若有固执所见,谓理不尽,然后闻奏」。

九年,太宗在谅ウ之中,庶政皆令承乾听断,颇有大体。自此太宗每行幸,常令居守监国。

十九年二月,太宗亲征高丽。诏曰:「省方之物,既劳于躬亲。监国之重,允属于储贰。皇太子治温文表德,睿哲日跻,仁孝之诚,彰于温冫青。弦诵之美,著于胶庠。礼义既茂,徽猷弥远。委以赏罚之权,任以军国之政,详诸前载,实惟令典,发定州巡。辽左之后,宜令治监国。其宗庙社稷百神,咸令主祭。军国事务,并取断决」。时太子太傅高士廉、侍中刘洎、中书令马周并留辅佐。太子下令曰:「仰惟圣训,奉以周旋,虚想异人,共康神化。式遵顿纤,分骛翘车,企觌英灵,钦闻政道。宜颁下州郡,妙简贤良。其有理识清通,执心贞固,才高位下,德重位轻,或孝弟力行素行,高于州里。或鸿笔丽藻,美誉陈于天庭。或学术该通,博闻千载。或政事明允,才为时新,如斯之伦,并堪经务。而韬光勿用,仕进无阶,委身蓬荜,深为可叹。所在官僚,精加访采,庶使垂纶必察,操筑无遗,一善弓旌,咸宜举送」。于是州郡所举前件,至者数百人。

二十年三月庚午,诏曰:「朕粤自眇年,时逢道丧,怀生之类,尽涂原野。是用痛心疾首,攘袂救焚,以战会为俎豆,以干戈为章服。夕不遑息,宁济四方,饥不及餐,推移一纪。幸赖上玄幽替,下士宅心,承天嗣历,励精求政,蠲百王之积弊,振千祀之颓纲,旰食宵衣,百龄行半。洎乎至道,方涂蓼遽侵。自惟九年以来,亟罹哀恤。又属高丽逆乱,毒被韩夷,微物不安,无忘隐恻。遂复躬行吊伐,远涉遐荒。时历暄寒,体亲风雨,虽复澄氛海外,有慰深衷倦征途乃多虚弊。方今兆庶殷阜,六合廓清,垂拱无为,允在兹日。而皇太子治,令德远彰,所有机务,可令断决。百辟卿士,咸宜受其节度。朕当亲调五药,暂屏万几,三数月间,且自怡摄」。十一月己丑,诏曰:「朕因东行忧劳,幸灵州绥抚,冒寒来往,稍觉疲弊。今欲至岁暮,以来怡摄,宜暂简静。其祭祀及诸方表疏蕃客兵马宿卫,应行鱼契给驿,授五品以上官及五品以下官降、解断、死罪等事,依常式奏闻。自馀并取皇太子治处分」。

二十一年五月壬辰,令皇太子依旧百司启事。

二十三年二月丁卯,大宗以不豫,敕太子于金液门听政。

高宗显庆四年十月,皇太子弘初入东宫,及驾幸东都,留太子于京师监国。

龙朔二年十月丁酉,驾幸温汤,皇太子监国。三年二月庚戌,敕:「京城见禁囚,每日将二十人过,帝亲虑之,多所原免。虑不尽者,仍令皇太子于百福殿虑之」。

十月辛巳朔,诏皇太子弘每五日于光顺门内监诸司奏事,其小事并太子决之。

乾封二年九月庚申,皇太子弘监国,帝欲服饵故也。咸亨二年正月,幸东都,诏皇太子弘监国。

四年八月辛丑,帝以疟疾,令皇太子弘于延福殿内受诸司启事。

上元二年六月,立雍王贤为皇太子,寻令监国。贤处事明审,为时所称,手诏褒之。

仪凤四年五月丙戌,诏皇太子贤监国。

永隆二年闰七月庚申,帝以服饵,令皇太子监国。

永淳二年十一月辛丑,命皇太子监国侍中裴炎、黄门侍郎刘齐贤、中书侍郎郭正一并于东宫平章事。中宗神龙元年,皇太子监国,分遣十使赍玺书宣劳诸州。

睿宗景云 二年二月,有术者上言,五日内有急兵入宫。睿宗顾问侍臣,莫有对者。张说进曰:「此是谗人欲摇动东宫耳。陛下若使太子监国,则君臣分定,自然窥觎路绝,灾难不生」。睿宗大悦,乃下制曰:「维天生人,牧以元后。维皇立国,贰以副君,将以保绥家邦,安固后嗣者也。朕纂承鸿业,钦奉宝图,夜分不寝,日昃凶倦。茫茫四海,惧一心之未周。蒸蒸万姓,恐一物之失所。虽卿士竭诚,守宰宣化,缅怀庶域,仍未小康。皇太子隆基仁孝,因心温恭成德,深达理体能辩皇猷,宜令监国,俾尔为政。其六品以下授官,其徒罪以下,并取太子处分」。

四月戊子,制曰:「政事皆取皇太子处分,若军马、刑政五品以上,除授政事,与皇太子商量,然后奏闻」。时睿宗欲传位于皇太子,召三品以上,谓曰:「朕素怀淡泊,不以宸极为贵。昔居皇嗣,已让中宗,及居太弟,固辞不就,思脱屣于天下为日矣。今欲传位太子,卿等以为如何?」群臣皆唯唯,莫有对者。皇太子遣右庶子李景伯上疏让所监,不许。

肃宗元年建巳月乙丑,诏曰:「天下之本,属于元良,四方之明,资其蒙嗣。是有传归之义,必膺监抚之重。克广前烈,与人守器,非君父之独亲,俾生灵之同戴。朕号慕弓剑,寝居六厩,暌约部辔,茨芸的。残寇犹虞,中原多垒。军国大务,理须参决。乃卷卷匕鬯,恭承宗祧。皇太子天纵聪明,日跻圣德,中兴宸构,已有大功。问安寝门,知九国之梦。制胜戎阃,高五品之才。时方艰难,礼在谅ウ,且以庶政委之元子,宜令权监国」。

顺宗贞元二十一年正月,即位。七月己未,诏曰:「朕承九圣之烈,荷万邦之重,顾以寡德,涉道未明,虔恭畏惧,不克祗荷。尝恐上坠祖宗之训,下贻卿士之忧,夙夜祗勤,如临渊谷。而积未复,至于经时,怡神保和,常所不暇。永惧四方之大,万务之殷,不躬不亲,虑有旷废。加以山陵有日,霖潦逾旬,是用儆于朕心,思闾旖淦渚,国政事宜。权令皇太子纯勾当,百辟群后,中外庶僚,悉心辅翼,同底于理,宣布朕意,咸所知闻」。初,帝自嗣位即疾,患不能言,至四月益剧,虽时扶坐殿,群臣入阁,望拜而已,未尝有进见者。天下事皆专断于王叔文,而李忠言、王人丕为之内主,韦执谊行之于外,朋党ん言华,荣辱进退,生于造次,唯意所欲,不拘程度。既知内外厌毒,虑见摧败,即谋兵权,欲以自固,而人情益疑,惧不测其所为,朝夕伺候。会其与执谊交恶,心腹内离,外有西川韦皋、荆南裴均、东川严绶等笺表,而中官刘光琦、俱文珍、薛盈玲、尚演解等皆先朝任使旧人,同心怨愤,屡以启帝。帝固厌倦万几,嫉恶叔文等。至是,遂召翰林学士郑俏来喂王涯等入至金銮殿,撰制诏而发命焉。是日,皇太子见百僚于东朝堂,百僚拜贺,皇太子泣涕不惆菹。仁橇月阴雨,既定,册雨遂止。及宣诏之时,天地大开,远近清霁。丙申,诏宰臣告西宫告天地、社稷,皇太子见四方使于麟德殿西亭。

武宗会昌六年三月,寝疾,制以宣宗为皇太叔,册为监国。

昭宗天淘年八月,以辉王为皇太子,监国。

○储宫部 将兵。

夫储嗣之位,以贞邦本,监抚之制,著于前训。自汉而下,或总督戎政,躬行讨伐,或出镇方面,以遏雠侮。至有乘艰虞之运,当否厄之会,纠合义勇,克清大憝。表率禁旅,奉卫乘舆,允集大勋,绍隆景命,斯固天启人与,故能功偕时并者也。若乃命令有专禀之非,师律有臧否之异,元良所以毓德嗣貌,灰粤偃指,抢锟酥论,全琮之谏,信美而可徵矣。

汉高祖十一年,自将征淮南,王布乃发上郡北地、陇西车骑、巴蜀材官及中尉卒三万人为皇太子,卫军霸上。吴大帝黄龙中,使太子登出军,次于安乐。左护军徐州牧全琮密表曰:「古来太子,未尝偏征也,故从曰抚军,守曰监国。今太子东出,非古制也,臣窃忧疑」。帝即从之,命登旋军。议者咸以为当。

宋文帝元嘉二十七年,魏师至瓜步,京邑震骇。皇太子劭出镇石头,统水军,善于抚御。

后魏明元泰常七年十一月,皇太子亲统六军镇塞上。

太武太平真君十一年九月癸巳,皇太子北伐,屯于汉南。

后周武帝建德五年二月,遣皇太子ど巡抚西土,仍讨吐谷浑戎事节度,并日入专决。八月戊申,太子入吐谷浑,至伏俟城而还。

隋高祖开皇二年十月,皇太子勇屯兵咸阳以备边。唐高祖初,为唐王。隋恭帝义宁二年正月戊辰,以唐国世子建成为抚军大将军、左元帅,总兵十万徇雒阳。四月戊戌,班师。

武德二年四月,司竹群盗祝山海有众一千,自称护卿公。太子建成率将军桑显和进击山海,平之。时凉州人安兴贵杀贼帅李轨,以众来降,令建成往原州应接之。时甚暑,而驰猎无度,士卒不堪其劳,逃者过半。

三年七月,遣皇太子建成镇蒲州,以备突厥。

四年五月,诏曰:「稽胡部类,居近北边,习恶之徒,未悉从化。潜窜山谷,窃怀首鼠,寇抄居民,侵扰亭堠。可令太子建成总统诸军,以时致讨。分命骁勇,方轨齐驱。跨谷弥山,穷其巢穴。元恶大憝,即就诛夷,驱略之民,复其本业。行军节度,期会进止,皆委建成处分」。

八月丁亥,遣皇太子建成安抚北境。

五年八月辛未,突厥进寇并州。庚申,皇太子建成出豳州道,命太宗出泰州道以御之。突厥寇源州,又令云 州总管李子和率兵越云 。 中以掩可汗、左武卫将军段德操趋夏州,邀其归路。九月乙未,班师。

十一月甲申,遣太子建成、总戎讨刘黑闼,仍下制曰:「罪止凶渠,注误胁从,并无所问。其有弃恶思顺,自拔而来,随即安置,给其优赏,咸使附业,各令安堵。虽贼之魁帅,本同叛逆,若能临机效节,因事立功,并即叙勋班赏,量才授任。如其不从告谕,敢怀迷执,然后肃正军法,齐以大刑。其陕西东道大行台及山东道行军元帅、河南河北诸州,并受建成处分。其间经略筹郎头铺,跻在合机,皆以便宜从事」。十二月壬申,皇太子建成与刘黑闼战于魏州城下,破之。黑闼抽军先遁,诏尚书右仆射寂驰往劳之。甲戌,皇太子建成及齐王元吉追刘黑闼于毛州,贼背永济渠而阵,接战,又大破之,赴水死者数千人,其众大溃。刘黑闼被诸葛,德威擒送于京师,其党北遁。

六年七月,突厥颉利寇朔州,遣皇太子建成帅师屯北边。

九月丙子,突厥寇并州,命皇太子往豳州以备之。

八年六月,突厥平,皇太子班师。太宗贞观十七年闰六月丁巳,诏曰:「皇太子治忠孝成德,志业光茂,地惟储副,寄深监抚,兼统禁旅,实允旧章。宜知左右屯营兵马事,其大将以下并受处分」。中宗为皇太子,则天圣历元年,契丹贼帅李尽灭据营州作乱,皇太子表请讨之,制令持节为河北道行军元帅,军未发而贼退。

睿宗太极元年二月,命皇太子送金仙公主往并州,令幽州都督裴怀古节度,内发三万兵赴天武军,凉州都督贺拔延嗣节度内发三万兵赴黑山道,并州长史薛讷节度,内发四万兵于汾州,迎皇太子。右御史大夫、朔方大总管解琬节度,内发二万兵赴单于道。太子既亲征,诸军一事以上,并取处分,按以军法从事。

玄宗天宝十四载十二月,安禄山叛,诏皇太子统兵东讨,以哥舒翰为太子先锋兵马元帅,领河、陇兵募守潼关以拒之。

十五载七月,帝幸蜀,次普安郡。诏以皇太子充天下兵马元帅,都统朔方、河东、河北、平卢等节度兵马,收复两京。

德宗建中四年十月,幸奉天。时顺宗为太子,仓卒间常亲执弓矢,率禁军先后导卫,备尝辛苦。及贼来攻奉天,城中危迫人人,恂心栗不自保。帝朝夕自巡城传宣慰劳,督励战士。其有用命及死事者,登时与入陈奏,随加赏赠。故战士无不感激奋发,气益百倍。

 {{ anno.na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