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沓藏书

卷十四

○帝王部 都邑第二

唐高祖武德元年五月,受隋禅,都长安,改隋大兴殿为太极殿,昭阳门为顺天门。离宫别馆游憩之所并废。

十月,以武功旧宅为武功宫。

四年十二月,使行台仆射屈突通焚乾元殿、应天门、紫微宫,以其太奢。

五年七月,营弘义宫初,秦王居宫中承乾殿,高祖以秦王有克定天下功,特降殊礼,别建此宫以居之

六年四月,幸龙潜旧宅,改为通义宫。

十二月,以奉义监为龙跃宫,帝龙,潜时庄舍也。又以武功宅为庆善宫。

七年五月,置仁智宫于宜州宜君县今防州县

八年四月,营太和宫于终南山。

九年六月,改东宫弘礼、嘉福等门为光宣门。

太宗贞观三年四月,太上皇以弘义宫有山林胜景,乃徙居之,改为太安宫六年,监察御史马周上疏曰:「臣伏见太安宫在城之西,其墙宇门阙之制,方之紫极,尚为卑小。臣伏以皇太子之宅犹处城中,太安宫至尊所居,更在城外,虽太上皇游心道素,志存清俭,陛下重违慈旨,爱惜人力,而番夷朝见及四方观者,有不足瞻仰焉。臣愿营筑雉堞,修起门楼,务从高敞,以称万方之望,则大孝昭乎天下矣」。

八年十月,营永安宫,改名大明宫,以备太上皇清暑,公卿百寮争以私财助役。

十一年正月,新作飞山宫。

七月,废明德宫及飞山宫之玄圃院,分给遭水之家。

十四年八月,营襄城宫。初,帝将幸雒阳,遣将作大匠阎立德行可清暑之地,以建离宫,于汝州西山前临汝水,傍通广城泽,以置宫焉。役工一百九十馀万,杂费称是。

十五年三月,幸襄城宫。及至,暑热,又多毒虺。帝大怒,免立德官,而罢其宫,分赐百姓。

二十年七月辛亥,宴五品已上于飞霜殿,其殿在玄武门北,因地形高敞,层阁三城,轩栏相注。又引水为洁渌池,树白杨槐柳,与阴相接,以涤炎暑焉。

十月,司空房玄龄及将作大匠阎立德大营北阙,制显道门观并成。

二十一年,复营太和宫,笼山为苑。自初裁至于设幄,九日而罢功,因改名翠微宫。正门北开,谓之阆济,攀映殿名翠微殿,其寝殿名含风殿,并为皇太子构别宫。去台连延里馀正门西,开名金华门,内殿名喜安殿。七月,建玉华宫于宜州宜君县之凤凰谷。帝手诏曰:「朕闻上代无为,茅而砌土,中季华用槛玉而台琼燥湿之致虽同,奢俭之情则异。朕承皇王之绪,执造化之纲,包万类于心端,图八鹅赌。考室南囊,还烨宇大同。虽则德有劣于难名,道方参于至义。若乃制服垂裳之后,服牛羁马之君,弘弧剡矢之奇,运车浮舟之智,济时为美,功亦大焉。至若浩浩九龄,炎炎七载,融山坼地,滔天襄陵,生人之艰劳亦极矣。彼数德者,功莫高乎吞狄,此两灾者劳,又甚乎裁宫。今虽菲食卑宫,有惭于曩哲。安人济难,不恧于前贤。然而人皆轻见重闻,贵耳贱目。德虽微也,以其古而为大,功虽巨也,以其今而成小,不亦谬哉!每流鉴于前经,尝披怀而自勖,思所以收骄闭逸,卷欲除华。而顷年已来,忧劳烦结,暨至兹岁,风疾弥时。嗟乎!济世之威,患攒躬而靡制。回天之力,痛沈已而难移。重以景炽,流金风扬溽暑幕⼂赶,旭慕增劳,俯仰死惹,手颂聿孜。ㄒ炖景延凉,荡兹虚心。近因群下之志,南营翠微,本绝丹青之工,才假林泉之势。峰居隘乎蚊睫,山迳险乎焦原。虽一已之可娱,念百寮之有倦。所以载怀爽垲,爰制玉华,故遵意于朴厚,本无情于壮丽。尺版尺筑,皆悉折庸。寸作寸功,故非虚役。犹恐遐迩乖听,方舆怨咨,非其乐劳人而竭力。好峻宇而雕墙,但以养性。全生不独在私在已。怡神祈寿,良以为国为人。比者,屡有征行,非无疲顿。前岁问罪辽左,去秋巡幸灵州,皆以剪害除凶,怀柔服叛,岂欲矜辙迹,骋盘游而已哉!今复土木频兴,营缮屡动,永言思此,深念人劳。一则以为惭,一则以为愧。何则?匈奴为患,自古弊之。十月防秋,人血丹于水脉。千里转战,汉骨皓于塞垣。当此之疲,人不堪命。尚兴未央之役,犹起甘泉之功。今则毳幕穹庐,取为郡县。天山瀚海,分为苑池。去既往之长劳,成将来之永逸。譬回一年之后,创此新宫,想志士哲,人不以为言也。布告黎庶,明此意焉。宫既成正门,谓之南风。门殿覆瓦,馀皆葺之以茅。帝以意在清凉,务从俭约,匠人以为层司谷玄览遐长。于是疏泉抗殿,包山通苑。皇太子所居南风门之东正门,谓之嘉礼门,殿名晖和殿。其官曹寺署,并皆创立微事,营造庶物,亦扰市取供,而折番和雇之费,以巨亿计矣。及帝游幸,敕奉御王孝积于显道门内起紫微殿十三间,文甓重基,高敞宏壮,帝见之甚悦。

高宗永徽二年九月,改九成宫为万年宫,废玉华殿以为佛寺。苑内及诸曹司旧是百姓田宅者,并还本主。

三年四月,将作大匠阎立德造新殿成,移御之日,谓侍臣曰:「朕性不宜热,所司频奏请造此殿,既作之后,深惧人劳。今既暑热,朕居屋下,尚有流汗,匠人暴露,事亦可愍。所以不令精妙意者只避炎暑耳」。长孙无忌曰:「圣心每以恤人为念,天德如此,臣等不胜幸甚」。五年三月,幸万年宫。帝谓太尉长孙无忌曰:「此宫非直凉冷宜人,且去京不远。朕离此十年,屋宇无多损坏,昨者不易,一椽一瓦,便已可安,不知公等得安堵未?曹司廨署周足,未乃亲制《万年宫铭》并序七百馀字」。群臣请刊石建于永光门。诏从之。

十月,修筑京师罗郭,和雇雍州四万一千人,三十日功毕,九门仍各施观。明德门一观至五门。

显庆元年,敕司农少卿田仁汪因事东都旧殿。馀址修乾元殿,高一百二十尺,东西三百四十五尺,南北一百七十六尺。

六月,改东宫弘教殿为崇教殿。

二年十二月,以雒阳宫为东都。雒州官吏阶品,准雍州废雒阳宫手总监,改青城宫为东都苑北面监,明德宫为东都苑南面监,雒阳宫农圃监为东都苑东面监,食货监为东都苑西面监,雒州北市置官员。准东西市,隶太府寺。

五年五月,修雒水水波堰,又于东都苑内造八关宫,寻改为合璧宫。

九月,改东明门为宾,跃门西明门为宣耀门。时常机为司农少卿,受诏检校东都营田园苑之事。帝谓之曰:「两都是朕东西二宅也。今之宫馆,隋代所造,岁序既淹,渐将颓毁。欲有修造,又费财力,如何?」机奏曰:「臣任司农,向以十年前后省费,今见贮钱三十万贯,若以供葺,理可不劳而就也」。帝大悦,诏机兼统将作、少府、二司使渐营之。于是机始造宿羽、高山等宫,并移雒水之中桥,自立德之西街,徙于长夏之通衢。遂废利涉桥,公私以为便。及机迁职,帝登雒水高岸,有临眺之美,诏机于其所营上阳宫,宫成,移御之。

龙朔二年六月,帝染风Φ,以宫内湫湿,乃修旧大明宫,改名蓬莱宫,北据高原,南望爽垲。是年,置正门曰丹凤,正殿曰含元,含元殿之后曰宣政。宣政左右有中书、门下二省,弘文史二馆。

三年二月,税陇、雍、同、岐、豳、华、宁、环、汇、虢、绛、晋、蒲、庆等州率口钱修蓬莱宫,又减京官一月俸,助修蓬莱宫。四月,移仗就蓬莱宫。是月,始御紫宸殿听政,百寮奉贺,新落成也。初遣司稼少卿梁孝仁监造,悉于庭院列白杨树,右骁卫大将军契┖瘟θ牍中纵观,孝仁指白杨曰:「此木易长,不过二三年,宫中可得荫映」。何力不答,但诵古诗:「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意谓此是蒙墓木也。孝仁遽令手┧去之,更植梧桐,谓人曰:「礼失求之于野,固不虚也」。

麟德二年二月,东都造乾元殿成,所司奏乾元殿成,其应天门先亦焚之,及是亦造成为则天门神龙元年三月十一日,避元天后号,改为应天门。唐隆元年七月,避中宗号,改为神龙门,开元初又为应天门

乾封二年二月,改万年宫依旧为九成宫。

咸亨元年三月,改蓬莱宫为含元宫。长安元年十一月,又改为大明宫。十二月,又改为大明殿。神龙元年二月,复改为含元殿

仪凤三年正月,诏蓝田县新作凉宫,宜名万全宫。

四年五月,造紫桂宫于渑池县西永淳元年四月,改芳桂宫。是年,帝入雒,乃移御雒北阴殿。尚书左仆射刘仁轨谓侍御史狄仁杰曰:「古之陂池台榭,皆在深宫重城之内,不欲外人见之,恐伤百姓之心也。韦弘机之作列,岸防仍陟,盾кχ外,万方朝谒,无不觌之,此岂致君尧、舜之意哉弘机闻之曰:「天下有道,百司各奉职、辅弼之臣,则思献替之事,腑脏之臣行,诏守官而已,吾不敢越分也」。

永淳元年七月,造奉天宫于嵩山之南,仍置嵩阳县。中宗神龙三年八月,改玄武楼为制胜楼。

睿宗景阍年十月,以大内为太极宫。

玄宗开元二年七月,宋王成器等累上表,请以兴庆旧里宅为宫,乃下制曰:「朕昔与弟兄联居藩邸,处奉圣训,遂膺昌期。尝思憾胖游,颇有芒砀之气。王等固陈符瑞,取则不远,拟拟巡幸,推而勿居。虽府在京师,亦同于谯、沛。式遵故事,宜依今请」。遂以兴庆里旧邸为兴庆宫初,帝在藩邸,与宋王等同居于兴庆里,时人号曰「五王子宅」。至景隆末,宅内龙龙池涌出。望气者,云有天子气。中宗数行其地,命泛舟以驰,象踏气以厌之,至是为宫焉。后于西南置楼,西面题曰花萼相辉之楼,南面题曰勤政务本之楼至二十五年,帝戒诸王曰:「奉先帝宫室,不敢有加,时时补葺,已愧于劳人矣。唯兴庆创制,乃朝廷百辟卿士,以吾旧邸,因欲修建,不免群卿考室之词,是即庶民子来之请,亦所以表休徵之地。新作南楼,本欲察仕撞煞缫,ヒ苑累杖,是亦古辟四门、达四聪之意,时有作乐宴慰,不徒然也。今因大哥,让朱邸,以成花萼相辉之美。历观自古圣帝明王,有所兴作,欲以助教化也。吾所异者,式崇敦睦,渐渍薄俗,令其人信厚耳。兴庆宫在东内之南,自东内达南,内有夹城复道,径通北门,达南内。人主往来,两宫莫知之。宫之西南隅有花萼相辉、勤政务本之楼。禁苑在皇城之北,苑东曲二十七里,南北三十三里。东至汶水,西连故长安城,南连京城,北枕渭水。苑内离宫亭以二十四所,汉长安故城南东西十三里,亦隶入苑中。苑置四面监糸总监,以掌种植

五年七月,改明堂为乾元殿。诏曰:「古之操皇纲、执大象者,何尝不上稽天道,下顺人极,或变通以随时,爰损益以成务。且衢室创制,度堂以筵,因之以礼神,是光孝德。用之以布政,盖称视朔,先王所以厚人伦、感天地者也。少阳有位,上帝斯歆,此则神贵于不黩,礼殷于至敬。今之明堂,俯临宫掖,比之严祀,有异肃敬,苟非宪章,将何轨物。繇是礼官博士公卿大夫,广参群议,钦若前古,宜存路寝之式,用罢辟雍之号。可改为乾元殿,每临御,宜依正殿礼」。

十一年,并州置北都。诏曰:「经邦创制,建国设险,必因时顺人,统物立极。我国家以神武圣德,应天受命,龙跃晋水,凤翔太原,建万代之模,为亿兆之主,犹成汤之居亳,有周之兴岐。朕以眇身,纂承昌运,守祖宗之大宝,恢中兴之洪业,叶时卜守,经始此都,事本因心,情兼惟旧。近者嘉祥荐至,休瑞屡臻。此皆宗┙降灵,神徘濒咂。褚练频露,老碡市菸粢。⒗硖平际浇,ǖち曛地。汉居雒邑,更表南阳之都。今王业正兴,宫观犹在,列于编郡,情所未安,非所以恢大圣之鸿规,展孝思之诚敬。其并州宜置北都,改州为太原府,刺史为尹,司马为少尹,太原、晋阳为赤县,诸县为畿县。官吏品第,视京、雒两府」。是年,置温泉宫于骊山。

十三年六月,废都西市。

十六年正月,始移仗于兴庆宫听政。

十九年六月,诏曰:「京、雒两都,是惟帝宅街衢坊市,固须修整。比闻取土穿掘,因作秽污坑堑,四方远近,何以瞻瞩?顷虽处分,仍或有违。宜令所司申明前敕,更不得于街巷穿坑及取土。其旧沟渠令当界乘,颜顿疏决,墙宇桥道亦当界渐修,不得广有劳后」。

二十四年四月,改造天津桥合为一桥。

六月,广花萼楼,筑夹城芙蓉园。

十二月,毁东市东北角道政坊西北角,以广花萼楼前。

二十六年正月,修望春宫。

十月,两京路行宫各造殿宇及屋千间。

二十七年九月,于明堂旧址造乾元殿。

十月,毁东都明堂之上层,改下层为乾元殿。

二十八年正月,两京路及城中苑内种果树。

天宝元年十月,造长生殿,名为集灵台,以祀天神。

二年十二月,东京应天门改为乾元门。

六载十月,改温泉宫为华清宫。

十二月,发冯翊、华阴等郡丁夫筑会昌罗城于温阳,置百司。

七载十二月,玄元皇帝降于朝元阁,改为降圣阁。

八载四月,华清宫作观风楼。

五月,于开远门外作振旅亭。

十载四月,兴庆宫作交泰殿。

十二载十月,城兴庆宫,役京师及三辅人,凡一万三千人,并以时估酬钱。

肃宗至德二载十二月,诏曰:「顷以上皇在蜀,朕亦居岐,蜀郡宜改为南京,凤翔改为西京,西京为中京,蜀郡改为成都府,凤翔府尹已下官寮,并同三京名号。三载正月,改丹凤、楼门、安化门为达礼门,以禄山国雠恶闻其姓,京城及坊门名有「安」字,悉改之。

上元元年九月,诏荆州大都督府宜改为江陵府,仍为南都,江陵县为赤县,诸县为畿县,长史为尹,司马为少尹,馀官属名位并同京兆府及京畿赤县并依旧。

二年九月,诏曰:「唐、虞之代,肇有九州,王者所都,文无异制。其京兆府、河南府、太原府、三京之号宜停。其凤翔先为西京,亦宜准此」。

元年建卯月,诏曰:「五都之号,其来自久。宜以京兆府为上都,河南府为东都,凤翔府为西都,江陵府为南都,太原府为北都」。

代宗广德元年九月,禁城内六街种植。

二年二月,又诏禁之。初,诸军诸使以时艰岁俭,奏耕京城六街之地以供刍,或谓非宜,乃罢之。

永泰元年二月,出内人一千人、品官六百人,赴东京守卫。

十一月,河南等道都统、黄门侍郎、平章事王缙上言,请减诸道军资钱四十万贯,范都宫内殿宇。从之。二年正月,京兆尹黎淮蠓⒎蛞壑殖悄诹街树,是岁不许。京城内坊市侵街、筑墙造舍,旧者并毁之。德宗贞元三年,作玄英门及观于大明宫北垣。

四年二月,筑延喜门,北衣复道,属于永春门。复费酉裁殴邸。

三月,自武德东门筑垣,约左藏库之北,属宫城东垣,于是武库因而废焉,其器械隶于军器仗。

五年正月,户部侍郎班宏修玄武楼。

八年正月,新作玄武门及庑会リ场。

十二年八月,增修望仙楼及广夹城及十六王宅。时京城街衢中树缺,县吏多栽榆树,以其省便。会吴凑为京兆尹,每岁唯令植槐树成列。

十三年三月,于麟德殿前新造亭子成,名曰会庆亭。

五月,引龙首渠水自通化门入,至太清宫前。

七月,浚鱼藻池。池先深一丈,淘加四尺。

八月,诏曰:「昆明池俯近都城,古之旧制,蒲鱼所产,实利于人。宜令京兆尹韩皋充使,即勾当修堰涨池」。

十一月,韩皋奏:准敕,涨昆明池修石炭、贺兰两堰,并造土堰,开淘湖渠。都用钱七千四百三十贯文。

十九年二月,修含元殿。

宪宗元和二年六月,左神策军新筑夹城,别开门曰玄化,造楼曰晨辉。

三年十月,敕纺夏诘钍三间墙舍共一千六百间,及勤政楼、明光楼。

六年五月,毁兴安门南竹亭。

八年五月,河南尹许孟容进《东都图》。

九年六月,置礼宾院于长兴里北。

十二年四月,命右神策军言:「饩中尉第五守进,以众二千筑夹城。自闵孛欧剂置,盼髦柳返吕镆酝ㄓ谛,烁K隆,S种眯,率杏诜剂,置拍稀。

闰五月,作蓬莱池周廊四百间。

十三年二月,诏六军使创修麟德殿之右廊,又浚龙首池起承晖殿,雕饰绮焕,徙置佛寺之花木以充焉。

十四年正月,徙置仗内教坊于延政里。

三月,诏左右军各以官徒二千人修勤政楼。

穆宗以元和十五年正月即位,二月,诏于西上阁门西廊右畔便门,以通宰臣自阁中赴延英路。

七月,新作永安殿及宝庆殿,及修日华门、通乾门并朝堂廊舍。

八月,发神策六军二千人浚鱼藻池。

十月,发右神策军兵各千人,于门下省东少阳院前筑墙。

长庆元年五月,禁中造百尺楼。时帑藏未实,内外多事,土木之功屡兴,物议喧然以为不可。

敬宗宝历元年七月乙亥,度支准宣进镜铜三千馀斤、黄金银薄手,总十万翻。修清思院新殿及阳德殿图障。

二年正月甲戌,左右神策六军、威远皇城左右金吾共差二万人入内穿池修殿。

是月,敕:「东都已来,旧行宫宜令度支郎官一人领都料匠,缘路检计及雒城宫阙,与东都留守商议计料,分析闻奏」。

五月,神策军于苑内古长安城中,修汉未央宫。

文宗太和元年四月,诏毁钛舻、疃放、鸭亭、望仙门侧看楼十间,并敬宗所造也。

八月癸夕,⼙诏毁如京仓舍,以其地归门下宝。历未好广苑囿,门下省马厩,因通入禁中,至是还之。

二年八月,敕修安福楼及南殿院屋宇一百八十八间,又妨揭堑罴案事,兜罟惨话、倨呤二间。

九月,集贤院奏请创造昭庆门里西墙,至集贤院门南廊舍三十九间,许之。

九年二月,敕:「都城胜赏之地,唯有曲江、承平已前亭馆接连,近年废毁,思俾葺修,已令所司芟除栽植。其诸司如有力要于曲江置亭馆者,给与训厝纹溆造」。七月,右军擗仗使田金操请准敕拆银台门起修三门楼,诏左军官彳建二千人填龙首池以为リ场。又诏左右军官彳建各一千五百人赴曲江修建紫懵ァ。

九月,帝幸右银台门,观门楼兴工之作,发左右神策军一千五百人修淘曲江。是日,左右军奏修曲江楼毕,各进图一轴。是月,内出新造紫懵ゲ氏纪ざ,钭缶中尉仇士良以鼓吹迎于银台门。时帝好诗,每吟杜甫曲江行》云:「江头宫殿锁乾门,细柳新蒲为谁绿?」乃知天宝已前,曲江四面皆有行宫,台殿思复钇焦适鹿饰楼殿以临之。

武宗会昌元年三月,敕造灵符应圣院于龙首池。

五年正月,造望仙台于郊坛。

六月,修望仙楼及廊舍,共五百三十九间。

宣宗大中元年二月,敕修百福殿院八十间。

七月,敕亲亲楼号雍和殿,别造屋宇廊舍七百间。

二年正月,敕纷笠、台门楼、屋宇及南面城墙至砦渎ァ。

五年,诏访饕锹ァ。

昭宗光化元年正月,车驾在华州,诏以韩建肪┦宫阙。是月,李茂贞与诸道相次进表,助营宫苑。诏遣建自华至京,经度宫室,开构桥道。九月,自华还京。

天淘年正月,梁王朱全忠遣将寇彦卿,请车驾迁都雒阳。闰四月,至东都。

哀帝天潭年五月,诏改雒都诸门与西京门同者,延喜门改宣仁门,重明门改兴教门,长乐门改光政门,光范门改应天门,乾化门改乾元门,宣政门改敷政门,宣政殿改贞观殿,日华门改左延福门,月华门改右延福门,万寿门改万春门,积庆门改兴善门,含章门改膺福门,含清门改延义门,金銮门改千秋门,延和门改章善门,保宁殿改文思殿。诏曰:「法驾迁都之日,雒、京再建之初,虑怀土有类于新丰,惟更门以合于旧制。今则妖星既出于雍分,高闳难仿于秦馀,宜复别门之名,以壮卜年之永。是用分疆画,野叵匝,殪斗耜岸雒,西京靡玄,参于制度。其京都见在门同西京门名,并宜改复。雒京旧门名,盖避妖星之变也。

十月,敕:「雒城坊曲内,旧有朝臣及诸司宅舍,经乱荒榛,张全义葺理以来,皆以耕垦,既供军赋,即系公田。或恐妄有披论,认为世业,须烦按验,遂启幸门。其都内坊曲及畿内已耕殖田土,诸色人并不得论认。如要田业,一任买置,凡论认者,不在给还之限。如有本主,元自差人勾当,不在此限。如荒田无主,即许识认付河南府。

闰十二月,皇城使奏:「伏以皇城之内,咫尺禁闱,晨夜巡警,固须清肃。伏乞准敕条,漏鼓声绝后,禁断人行。今据军人百姓,更敕动后,尚恣夜行,特乞圣慈再下六军止绝」。从之。

后唐庄宗同光元年四月,即位于魏州。是月,升魏州为东京,改元城县曰兴唐,贵乡县曰唐晋,都督府曰兴唐府,以太原为西京,镇州为北都。

十二月壬申,敕:「汴州伪庭所立殿宇诸门,并去牌额复本名,其宣武军额置于咸安门,所在宫苑即充行宫,应有不合安鸱吻处,并可去之」。

二年正月丁未,敕:「朝元殿北是明堂殿,伪梁改为朝元殿,今复旧名。其崇勋殿宜改为中兴殿,应顺门改为永曜门,太平门改为万春门,通政门改为广政门,凤鸣门改为韶和门,万春门改为中兴门,解缶⼙殿改为端明殿。

八月敕:「三川奥壤,四海名区,为帝王光宅之都,乃符瑞荐臻之地。周朝始建,卜年遂启于延洪。汉室中兴,即土是图于远大。咸兹建极,至我本朝,壮丽可观,浩穰为最。千门万户,匚富庶之乡。接庑连甍,宛有升平之俗。而自伪梁僭逆,诸夏凭陵,寻干戈而虐用蒸黎,恣涂炭而毒流草木,依凭兔苑,啸聚枭巢,遂令辇毂之间,鞠兴芜没之叹。朕自削平大憝,纂嗣丕图,重兴卜雒之都,永启朝宗之会,将资久远,须议葺肺窳钭彻垤,毒胖厥翟阪槁揿,锻蚧Ь┏,怯τ锌窄,训厝沃钌。人请射盖,造藩方侯伯。内外臣寮,于京邑之中,无安居之所,亦可请射,各自修营。其空延兄髦地,仍限半年,本主须自犯侨绻,限不盖屋宇,亦许他人占射。贵在成功,不得虚占」。是月辛巳,诏曰:「朕刷荡妖氛,收复京辇,三灵胥悦,万国骏奔。凡在读俦贤欣戴,或出司土宇,入觐朝廷,若无列第于神州何表爱君之诚节?诸道节度、观察、防御、团练、刺史等,并宜令雒京修宅一区。既表皇居之壮丽,复佳清雒之浩穰,因我后之化家,睹群居之恋阙。

壬午,西都奏重修华清宫温汤屋宇。

三年三月,详定院奏:「近并魏州为东京,简诸道州县,须先定两府,始可各定官品,未审依故事。京兆、河南为两府,太原、兴唐为次府。天复以兴王之地别有进止,敕不唯府额,各定于等差,兼亦都名须正于升降,将为经久之制,宜遵固本之文。本朝故事,雍州为西京,京兆府雒州为东都,河南府是谓京都。两府,并州旧为北都,太原府在两府之次,近以中兴大业,以魏州为东京,兴唐府权为东京,为雒京。窃以雒京历代帝王之都,四方朝贡所便,爰自汉、魏迄于隋、唐,方建都城,是比宸极。宜依旧以雒京为东都,魏州改为邺都,兴唐府与北京太原府并为次府,岂独设官分职,命秩免惑于有司?抑亦画界分疆取,则无违于故事」。四月壬寅,武德使上言:「重修嘉庆殿,请丹漆金碧以营之」。帝曰:「此殿为火所废,不可不修,但务宏壮,何烦华侈」。寻改为广寿殿。

六月壬戌,来力河南府开、永、通、厚、载二门,应京城内空训厝绫局,饔辛即速令盖造,若不酚,即许诸色人请射起屋。其月,左谏议大夫崔心惠上言曰:「臣伏见雒都顷当制葺之初,荒凉至甚,才通行迳,遍是荆榛。此际集人开耕,便许为主,或农或圃,逾三十年。近岁居人渐多,里巷颇隘,须增屋室,宜正街坊。都邑之制度既成,华夏之观瞻益壮,因循未改,污浊增深。窃惟旧制,宫苑之侧,不许停秽恶之物,今以菜园相接,宗庙祠宇,公府民家,秽气薰蒸,甚非蠲洁。请议条制,俾令四方则之。

八月,左补阙杨途奏:「明君举事,须合前规。窃见京城之内,尚有南州、北州,纵市井不可移改,城池即宜毁废。复见都城旧墙多已摧塌,不可使浩穰神京旁通绿野,徘徊壁垒,俯近皇居,无或因循,常宜份莩豕馄粑凑。湃义为河南尹为蔡贼所攻,乃于南市一方之地,筑垒自固。后更于市南又筑嘉善坊为南城。天复修都之际,元未毁撤途,所奏颇檬乱恕。

九月,中书奏:「右补阙杨途,先奏毁废京内南北城,臣简到。同光二年八月二十七日河南尹张全义奏:臣自僖宗朝,叨蒙委寄,节制雒京,临莅之初,须置城垒。臣乃取南市曹界分兼,展一两坊地,修筑两城,以立府衙廨署。今区宇既平,理合毁废,其城濠如一时平治,即计功不少,百姓忙时难为差使。令欲且平女墙及拥门,馀候农隙别取进止者。奉敕:京都之内,古无郡城。本朝多事以来,诸侯握兵自保,张全义土功未毁,李罕之塞地犹存,时既朗清,故宜除。若时差夫役,又恐扰人。宜令河南府先分擘出旧日街巷,其城壕许人占射,平填便任,盖造屋宇。其城基内旧有巷道处,便为巷道,不得因循,妄有侵占。仍请限一月,如无力平许有力人户占射平填。

庚申,新作兴教门楼。

明宗长兴元年正月,宗正少卿李延祚奏:「请止绝车牛,不于天津桥来往。

二年六月戊辰,应京城六街及诸逊幌刃砣锁,方ㄎ菔医,闻侵地太多,乃至不通车驾。今后盖造外须通车马,或有越众牵盖,并须画时毁拆。并果园池亭外,馀种莳菜园,空烟闲厝,绫咀园旒,聪奕月内,盖造须毕。如自不办,并许人收买。敕旨:「伊、雒之都,皇王所宅,乃夷夏归心之地,非农桑取利之田。当乱离而曾是荒凉,及开泰而竞为份荽,永淬旨,哦嘁焰殂,儆腊蔡煲刂居宜、广、神州之制,宜令御史台、两街使、河南府,专切依次第擘画,晓示众多,勿容侵越。或有利便,亦可临时详度奏闻」。其月,河南府奏:「准敕,京城坊市人户菜园,许人收买,切虑本主占佃,年多以鬻蔬为业,固多贫窭,岂办盖造?恐资有力,转伤贫民。敕旨都邑之间,殷繁是贵,欲九重之转盛,在百堵以齐兴,作事断自于不疑,出令必归于画一。比据巡司申奏,为有乱射土田,遂设规程,令还价值,只要增修舍屋,添益闾阎,贵使华夏,共观壮丽。朝廷以邦本兴隆之计,务使骈阗府司以园圃价例之间,恐伤贫下,备详敷奏,须议允俞。其在京诸坊,若是有力人户,及形势职掌曹司等已有居第外,于别处及连宅置得菜园,令园子主把或典赁与人者,并准前敕价例出卖,不得辄有违越。如实是贫穷,不济人户,置得园圃年多,手自灌园,身自卖菜以供衣食者,则与等第特添价直。仍使买者不得广置地位,各量事力,须议修营,并要酌中,庶无逾越。

三年二月庚午,菲酵,访怕ケ厦乾通之门。

四月戊午,中书奏:「奉敕重定三京、诸道州府地望次第者,据《十道图》,旧制以王者所都之地为上,本朝都长安,遂以关内道为上。今宗庙宫阙,见都雒阳,请以河南道为上,关内道第二,河东道第三,馀依旧制。又本朝都长安,以京兆府为上,今都雒阳,请以河南府为上。其五府按十道图以关内道为上,遂以凤翔府为首,河中、成都、江陵、兴元为次。中兴初,升魏博为兴唐府,镇州为真定府,皆是创业兴王之地,不与诸府雷同。今望以兴唐、真定二府升在五府之上,合为七府,馀依旧制。

七月,汴州李从耳严奏,当州旧司天台有铜浑仪,并板阁并在,露地损烂,欲毁拆敕旨,复令缮理,不得辄毁。四年六月,诏:宫西新园宜名永芳园,其间新殿宜名和庆殿。

愍帝应顺元年闰正月甲寅,集贤院上言:「以赦书修创凌烟阁,诏问阁高下等级。其凌烟阁、都长安时在西内三清殿侧,画像皆北向,阁有中隔,隔内北面写功高宰辅,南面写功高诸侯王,隔外面次第图画功臣题赞。自西京版荡四十馀年,旧日主掌官吏及画像工人沦丧集贤院所属写真官、画真官人数不少,都雒后废职。今将特起阁,请先定佐命功臣人数,请下翰林院预令写真本及下将作差人与画工序间架修建院内,先有写真官沈居隐、画真官王武琼二人,相次沦亡,无人应用」。诏集贤御书院复置写真官、画真官各一员,馀依所奏。

晋高祖天福二年正月丙寅,改中兴殿中兴门为天福殿、天福门。五月丙辰,御史中丞张昭远奏:「汴州在梁室朱氏称制之年,有京都之号。及唐庄宗平河南,复废为宣武军。至明宗行幸之时,掌事者因缘份菅贸撬旃伊菏沂惫殿门牌额,当时识者或窃非之。昨车驾省方,暂居梁苑,臣观衙城内斋阁牌额,一如明宗行幸之时,无都号而有殿名,恐非典据。臣窃寻秦、汉已来,寰海之内,銮舆所至,多立宫名。近代隋室,于扬州立江都宫,太原立汾阳宫,岐州立仁寿宫,唐朝于太原立晋阳宫,同州立长春宫,岐州立九成宫,宫中殿阁皆题署牌额,以类皇居。臣伏准故事,请于汴州衙城门权挂一宫门牌额,则其馀斋阁并可以取便为名,庶使天下式瞻稍为宜称者。敕旨行阙,宜以大宁宫为名,其馀候续敕处分。

七月,改玄德殿为广政殿,玄德门为广政门。

十一月,改雒京潜龙宅为广德宫,北京潜龙宅为兴义宫。

三年十月丙辰,诏曰:「为国之规,在于敏政。建都之法,务要利民,历考前经,朗然通论。顾惟凉德,获启丕基。当数朝战伐之馀,是兆庶伤残之后,车徒既广,帑廪咸虚,经年之趺,馑诜邵患。倘斩劳民动众,尝烦漕运不给供须。今汴州水陆要冲,山河形势,乃万庾千厢之地,是四通八达之郊,爰自按巡,益观宜便,俾升都邑,以利兵民。汴州宜升为东京,置开封府,仍升开封、浚仪两县为赤县,馀升为畿县。应旧制,开封府时所管属县,并可仍旧割属收管,亦升为畿县。其雒京改为西京,其雍京改为晋昌军。丁亥,诏改太宁宫门为明德门。又改京城诸门名额,南门尉氏门以薰风为名。西二门郑门、梁门以金义、乾明为名。北二门酸棘、封丘门以玄化、宣阳为名。东二门曹门、宋门以迎春、仁和为名。

四年二月辛夕,阜改东京玉华殿为永福殿。三月己卯,改明德殿为滋德殿,宫城南门同名故也。

五年九月戊子,改东京上源驿为都亭驿。

六年八月壬子,敕改邺都皇城南门,应天门为乾明门,大名馆为都亭驿。

七年闰三月,敕改宣明门为朱凤,武德殿为视政,文思殿为崇德,画堂为太清,寝殿为乾福,其门悉从殿名。皇城南门改为乾明,北为玄德,东为万春,西为千秋。

四月乙丑,敕改邺都罗城及大城诸门,罗城南博门为广运门,观音门为金明门,橙槽门为清景门,寇氏门为永芳门,朝城门为景风门,大城南门为昭明门,观德门为广义门,北河门为靖安门,魏县门为膺福门,尉氏门为迎春门,朝臣门为兴仁门,上斗门为延清门,下斗门为通远门。

汉高祖以天福十二年二月即位于太原宫,以太原为北京。五月,车驾至东京即汴州也

周太祖广顺元年六月,以唐都长安。时京城等门比定。今东京诸门薰风等为京城门,明德门为皇城门,启运等为宫城门,盍等为宫门,崇元等为殿门。

二年正月,诏开封府,凡咕┦、β薰率府界丁夫五万五千,板筑旬日罢,以积年不凡豢赏ü兼淘抒旧壕,免雨水坏民庐舍故也。

三年六月,雒京武行德言,五凤楼西面朵楼北鲎ㄗ落一丈三尺。

十月,敕:「入厚载门内向东横街东北屋宇,宜令弘文馆、史馆、集贤等三馆于此分擘廨署」。

世宗显德元年七月,西京留守武行德率其部民万数完雒阳罗城。先是,车驾自太原回,行德觐于河阳。帝以雒表城隍颓缺有日矣,因面谕行德令葺之,繇是徵丁夫数千,而加板筑焉。

二年四月,诏曰:「惟王建国,实曰京师,度地居民,固有前则。东京华夷臻凑,水陆会通。时向隆平,日增繁盛。而都城因旧制度未恢,诸卫军营或多窄及,偎竟署无处兴修。加以坊市之中,邸店有限,工商外至,亿兆无穷。僦赁之资增添不定,贫阙之户,供办实艰。而又屋宇交连,街衢湫隘,入夏有暑湿之苦,居常多烟火之忧,将便公私须广都邑。宜令所司于京城四面别筑罗城,先立标帜,候将来冬末春初,农务咽奔戳坎,罱甸人夫渐次修筑,春作才动,便令放散。如或土功未毕,则迤逦次年分,所冀宽容办集。今后凡有营葬及兴置宅,灶井、草市,并须去标帜七里外。其标帜内,候官中擘画定街巷军营、仓场、诸司公廨院务了,即任百姓营造。

三年六月癸亥,诏曰:「辇毂之下,谓之浩穰。万国骏奔,四方繁会,此地比为藩翰。近建京都人物,言宣阗闾巷隘加暄┰,蛴心嗯⒅,患风旱则多火烛之忧。每遇炎蒸,易生疫疾。近者开广都邑,展引街坊,虽然暂劳,久成大利。朕昨自淮上,回及京师,周览康衢,更思通济千门万户,庶谐安逸之心,盛暑隆冬,倍减寒温之苦。其京城内街道阔五十步者,许两边人户,各于五步内取便种树掘井,修盖凉棚。其三十步以下至二十五步者,各与三步,其次有差。

五年五月,赐东京新城诸门名额在寅曰寅宾门,在辰曰延春门,在巳曰朱明门,在午曰景风门,在未曰畏景门,在申曰迎秋门,在戌曰肃政门,在亥曰玄德门,在子曰长景门,在丑曰爱景门,改大内东偏旧宾天门为通苑门。又以京城东新修驿为怀信驿,以待江南贡使焉。

恭帝显德六年十二月,改万岁殿为紫宸殿。

 {{ anno.na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