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室部 委任将兵委任。
《春秋传》曰:「内姓选于亲」。盖明德之选,异姓为后,故有出领。方伯,式遏外侮,入践枢宰,允鹗政,或总戎,昭以扈跸,或司留务而居守,内外之寄,于兹为重。自非蕴忠力以纯茂,耸才望而籍甚。诚心笃固,上所倚信。风幻髟嗜,擞觅菔粢。吣我源股肱之任,而裁决万机,守宗稷之重,而厌伏众志者哉!
汉楚元王交,高祖同父少弟。高祖至霸,上封交为文信君。从入蜀、汉还,定三秦,诛项籍,即帝位。交与卢绾常侍上,出入卧内,传言语诸内事隐谋。
后汉东平王苍为骠骑将军,明帝每巡狩,苍常留镇侍卫皇太后。
吴侍中峻,坚弟静之曾孙也。大帝临薨,受遗辅政,领武卫将军,典宿卫,封都乡侯。
晋秦王柬,武帝子。帝用王佐之谋,遣东都督关中楚王玮、淮南王允并镇守要害,以︹帝室。
河间王氪、梁王肜为平西将军,镇关中。石函之制,非亲不得都督关中。腱吨钔跷疏,特以贤举。
嗣谯王恬,宗室勋望。有才用,孝武帝时深仗之,以为都督兖青、冀、幽、并、扬州之晋陵、徐州之南北郡军事、领镇北将军、青兖等州刺史、假节。
宋临川王义庆出为使持节、都督荆、雍、益宁州,居上流之重,地广兵强,资实兵甲,居朝廷之半,故武帝使诸子居之。义庆以宗室令美,故特有此授。
江夏王义恭,孝武立,加太尉、录尚书六条事。及立太子、东宫文案,使先经义恭。
当阳侯秉,后废帝时为散骑常侍、丹阳尹,与萧道成、袁粲、褚渊分日入直决机事。
南齐新吴侯景先,高帝从子也。为桂阳国右常侍。高帝镇淮阴,景先以本官领军主自随,防卫城内,委以心腹。
南丰伯赤斧,高帝从祖弟也。子颖胄,为中书郎,高帝以颖胄勋戚子弟,除左军将军,知殿内文武事,得入便殿。
豫章王嶷居高帝丧,不参朝务,而言事密谋,多见信纳。服阕,加侍中。
晋安王子懋,武帝永明十一年为征北将军、雍州刺史,给鼓吹一部。豫章王以丧服未毕,帝以边州须威望,许得奏之。
始平王遥光,郁林王。隆昌元年,除骁骑将军、南东海太守,行南徐州事,仍除南彭城太守,将军如故。又除辅国将军、吴兴太守。明帝废郁林,又除冠军将军、南蛮校尉、西中郎长史、南郡太守。一岁之内,频五除,并不拜。是时帝欲即位诛赏诸事,唯遥光共谋议。明帝子弟弱小,晋安王宝义有废疾,故以遥光为扬州居中,遥欣居陕西在外,权势并在其门。遥欣好勇,聚蓄武士,以为形援。
梁吴平侯景为人,雅有风力,长于辞令。其在朝廷,为众所瞻仰。于高祖属虽为从弟,而礼寄甚隆,军国大事,皆与议决。
后魏辽西公意烈,坐事赐死。子拔干,博知古今。父虽有罪,道武以枝连宗亲,委之心腹。有计略,屡效忠勤。
文安公泥子屈与南平公长孙嵩、白马侯崔密等并决狱讼。
安定王弥明,元泰常中南巡,为奚斤南讨声援,诏弥与北新公安同居。守乐安王范之长子良,梁太武之兄子也。太武未有子,尝曰:「兄弟之子犹子也」。亲抚养之。长而壮勇多知,常参军国大计。
东阳公元丕为太尉,求致仕,诏不许。及文成南伐,元丕与广陵王羽留守京师,并加使持节,诏元丕、羽曰:「留守非贤莫可。太尉年尊德重,位总阿衡。羽朕之懿弟,温柔明断,故使二人留守京邑,授兹二节,赏罚在手。其祗允成宪,以称朕心」。丕对曰:「谨以死奉诏」。羽对曰:「太尉宜专节度,臣但可副贰而已」。帝曰:「老者之知,少者之决,汝何得辞也」。孝文为太傅、录尚书事。时车驾北巡,就家拜授元丕留守。诏曰:「中原始构,须朕营视,在代之事,一委太傅。
城阳王鸾为凉州刺史,朝京师,会文帝南讨,领镇将军。定都雒阳,孝文幸邺,诏鸾留守。
赵郡王涣炖舨可惺樘妃。韩氏薨,孝文诏曰:「季代多务,情缘理夺,患染右任,铨衡是荷,岂容遂其私志,致旷所司。可遣黄门郎敦喻,令勉从王事,朕寻当与之相见」。拜使持节、督南豫、郢、东荆三州诸军事、征南大将军、开府、豫州刺史。及为司州牧,孝文南讨,诏欢级街型庵罹事,给鼓吹一部,甲士三百人,出入殿门。
广陵王羽为太子太保、录尚书事。孝文将南讨,遣羽持节安抚六镇,发其突骑,夷夏宁悦。还,领廷尉卿。车驾既发,羽与太尉元丕留守,加使持节。及还都议定,诏羽兼太尉,告于宗室。迁京之后,北蕃人民,多有未悟,羽镇抚代京,内外肃然,帝嘉之。
高阳王雍为中护军,行镇北大将军。孝文南伐,以雍行镇军大将军总摄留守事。
任城王澄为吏部尚书,时恒州刺史穆泰在州谋反,推朔州刺史阳平王阳为主,顺表其状。孝文召澄入见,凝烟迷唬骇,玫醚羝健1,碓唬耗绿,┠蔽不轨,招诱宗室,脱或必然。迁京甫尔,北人恋旧,南北纷扰,朕雒阳不立也。此事非任城不办,可为我力疾向北。如其弱也,直往擒翦。若其势强,可承制发并、肆兵以殄之。此虽知王患,既是国家大事,不容辞也」。澄曰:「泰等愚惑,正恋本为此,非有远图。臣诚怯弱,不惮是辈,虽复患心,岂敢有辞。谨当罄尽心力,继之以死,愿陛下勿忧」。帝笑曰:「得任城此行,朕复何忧也」。遂授节铜虎、竹使符,御仗左右,仍行常州事。后迁右仆射。南齐遣其太尉陈显达入寇汉阳。是时孝文不豫,引澄入见清徽堂。诏曰:「显达侵乱,汉阳不安,朕不亲行,莫攘此贼。朕疾患淹年,气力心敝,如有非常,委任城大事,是役必须从朕」。澄涕泣对曰:「臣谨竭股肱之力」。毕命上报」。遂从驾南伐。
澄子嵩,孝明时为平南将军,表请伐梁。诏曰:「所陈嘉谋,深是良计。如当机形可进,任将军裁之」。既而梁武寻克建业,乃止。
阳平王新成,长子顺,累迁怀朔镇大将军、都督三道诸军事北讨。诏徵赴京,问战伐之事。对曰:「当仰仗庙朗,购艉同渭桥之礼」。帝叹曰:「壮哉王言,朕所望也」。北海王详从孝文南伐,为散骑常侍。帝自雒北巡,详常与侍中、彭城王勰并在舆辇,陪侍左右。又以详行中领军留守,给鼓吹一部,甲仗三百人,兼督营构之务。及宣武览政,迁侍中、大将军、录尚书事。帝讲武于邺,详与右仆射高肇领军于泾,留守京师。帝礼敬尚隆,凭寄无替,军国大事,总而裁决,每所敷奏,事皆协允。
彭城王勰为司徒、太子太傅、侍中。南齐将陈显达内寇,孝文亲讨之。诏勰使持节、都督中外诸军事,总摄六师。帝不豫,勰辞曰:「臣侍疾无暇,六军须有所⑹」。虏涣叫,饲榱ΑS纸,吒请一王,总当军要。帝曰:「戎务侍疾,皆凭于汝。牵疴如此,吾深虑不济。安六军、保社稷者,舍汝而谁?何容力更请人以违心寄?宗社所赖,唯在于汝。诸葛孔明异姓受⒍,况汝乎!」行次水育阳。帝谓勰曰:「吾患转恶,汝其努力」。及至马圈,帝疾甚,谓勰曰:「修短命也,死生大分。今吾气力危心,当成不济矣。虽败显达,国家安危,在此一举。社稷所仗,唯在汝身。霍子孟以异姓受付,况汝贤亲,可不勉也」。乃手诏宣武曰:「吾百年之后,其听勰辞蝉舍」。冕遂其冲挹之性也。及宣武即位,因以勰为宰辅。勰频口陈遗旨,请遂素怀宣武对勰悲恸,每不许之。勰频烦表闻,辞义恳切。帝难违遗敕,遂其雅情,犹逼以外任,乃以勰为使持节、侍中、都督冀定幽瀛营安平七州诸军事、骠骑大将军、开府、定州刺史。勰仍陈让,又面申前意。宣武固执不许,乃述职。又齐将陈伯之屯肥口,勰往讨之,分命诸将频战,伯之宵遁。勰还京师,帝临东堂引见,诏勰曰:「比凤鸟未至,苍黎未化,故仰屈尊谟,绥怀边附。而寇竖昏迷,敢斗淮楚。叔父英略高明,应机殄定,凯旋今辰,伏慰悲伫」。勰谢曰:「臣忝充戎帅,抚安新故,而不能宣武导恩,威怀遐迩。致小竖伯之驱率蚁徒,虔刘边堡,非唯仰惭天颜,实亦俯愧朝列。春秋责帅,臣实当之。赖陛下慈深舍过,故使愚臣获免罪责」。勰频表辞大司马、领司徒及所增邑,乞还中山。有诏不许。乃除录尚书、侍中,司徒如故,固辞不免。勰雅好恬素,不以势利婴心。孝文重其事,霍晡不许。虽有遗诏,复为宣武留连,每乖情愿,常凄然叹息。以诏旨殷勤,人黾人免。应命后,又录尚书、侍中、司徒、太师。勰遂固辞。诏曰:「盖二仪分象,君臣之位形焉。上下既位,唱和之义生焉。自古统天位之主,曷尝不赖明师,仗贤辅,而后燮和阴阳,彝伦民物者哉!往而不返者,先民诚有之。斯所谓独善其身而乱大伦山林之士耳。贤人君子则不然也。屈己以安民,难身以济物,所谓以先知觉后知,同尘而与天下俱洁者也。朕猥以冲年,纂临宝历,实赖叔父拯济之功,诚宜永兼将相,以纲维内外。但逼夺先旨,惮违冲挹,人免志割心,以遂高素。自此水旱乖和,阴阳失序,是以屈王论道,庶燮兹玉烛。且师宰从容,无废清尚,故周旦复辟而居之,尚父期颐以终位。王义兼国家,理绝独高,可遣侍中敦谕宣武」。又修家人书于勰曰:「讳言奉还告承,犹执冲逊,讳实庸ウ,政术多鸨。雀ㄥ鲋寄,仰属亲尊。叔父德望兼重,师训所归,岂得近遗家国,远崇清尚也!便愿纡降,特副倾注之心」。勰不得已而应命。
常山王素孙晖,宣武时为侍中,领右卫将军,虽无补益,深被亲宠。凡在禁中要密之事,晖别奉旨藏之于匮,唯晖入乃开。其馀侍中、黄门,莫有知者。
北齐赵郡王琛初任东魏,为定州刺史。及斛斯椿等[C260]结高祖将谋内讨,以晋阳根本,召琛留掌后事,以为并、肆、汾大行台仆射,领六州九酋长大都督。其相府政事,琛悉决之。
琛子硇∶须拔,从文宣还晋阳。时济南以太子监国,因立大都督府,与尚书省分理众事,仍开府置佐。显祖特崇其选,乃除硎讨,猩愦蠖级,结嵋、蚴萄、缥男从容,顾谓常山王演等曰:「近来亦有如此长史不?吾用此长史何如?」常山王对曰:「陛下垂心庶政,优贤礼物,须拔进居蝉珥之荣,退当委要之职。自昔以来,实未闻如此铨授」。帝曰:「吾于此亦自谓得宜」。及世祖时为司空,摄尚书事。突厥尝侵轶至并州,帝亲御戎,六军进止,皆令取斫诙取。
清河王岳,初仕东魏,为晋州刺史、西南道大都督,得绥边之称。时岳遇患,高祖令还并治疗。疾瘳,复令赴职。及后尔朱兆犹据并州,高祖将讨之,令岳留镇京师。迁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
岳子劢,文宣之从弟也。初除青州刺史,拜日,文宣戒之曰:「叔父前牧青州,甚有遗惠,故遣汝慰彼黎庶,宜好用心,无坠声绩」。劢流涕对曰:「臣以蒙幼,滥叨拔擢,虽竭庸愚,惧忝先政」。帝曰:「汝既能有此言,吾不虑也」。后周广川公测,太祖族子,太祖为魏丞相,以测为右长史,委以军国。又令测详定宗室昭穆远近,附于属籍。历位侍中、开府仪同三司。
广陵郡公孝伯,字胡玉,测弟深之子。其生与武帝同日,太祖甚爱之,养于第内。及长,又与武帝同学。武帝尝谓曰:「公与我犹汉高与卢绾也」。赐以十三环金带。自是常侍左右,出入卧内,朝务皆得预焉。孝伯亦竭心尽力,无所回避。至于时政得失,外间细事,皆以奏闻。帝信委之,当时莫比。及将诛晋公护,密与卫王直图之,唯孝伯及王轨、宇文神举等颇得参预。大军东讨,拜内史下大夫,令掌留台事。军还,帝曰:「居守之重,无忝战功」。于是加授大将军。每车驾巡幸,尝执其手令居守。
齐殇王宪,太祖第五子。晋公护执政时,雅相亲爱。及护诛,高祖召宪入,免冠拜谢。帝谓之曰:「天下者,太祖之天下也。吾嗣守洪基,常恐失坠。蒙宰无君,凌上,将图不轨,吾所以诛之,以安社稷。汝亲则同气休戚共之,事不相」。
涉何烦相谢」。乃诏宪往护第收兵符及诸簿籍等。寻以宪为大冢宰。隋河间王弘,高祖初为后周丞相,常置左右,委以心腹。
观德王雄,高祖受禅,封广平王,参预朝政,贵宠冠绝一时,与高τ、萸煸、蛩胀称为四贵。
汉王谅为并州总管,高祖幸温汤而送之。自山以东至沧海,南抵黄河,五十二州尽隶焉。特许以便宜,不拘律令。
越王侗仁谨,元德太子少子,炀帝诸孙也。帝每巡幸,侗常留守东都。
唐高祖义师初起,授第四子巢王元吉太原郡守,封姑臧郡公。寻进封齐国公,授十五郡诸军事、镇北大将军,留镇太原,许以便宜行事。
德宗贞元二年八月,以睦王府长史嗣虢王则之为左金吾大将军。初,帝以沈房超为金吾,谓宰臣曰「朕不欲独厚外戚,亦选宗室子有才行者奖拔之」,乃特用则之焉
梁太祖幸西京,制加建昌宫使、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司徒、守开封尹。博士友文为特进、检校太保、守开封尹,依前建昌宫使,充东都留守。
○宗室部 将兵。
诗曰「大宗维翰」,盖言宗室之藩屏王国也。自成周之并建子弟,犬牙相错,维持夹辅,载祀弥久。秦汉而下,或委以戎重,或命之征伐,或赞兴王之业,功参于缔构。或遏四夷之侮威,宣于徼塞,所以肃清邦慝,震焯王灵,磐维之业,亦云茂矣。至有四郊多垒,金革未息,爰命亲贤,兼领督帅,慎择副贰,大署僚佐,资其风望,以一群志。兹亦周室怀柔之道,汉家尊王之旨也。
秦长安君成蚯鞘蓟实芤病J蓟。拾四暌猿牲蚯,墙军击赵。
公子扶苏,始皇长子也。始皇二十五年,使扶苏北监苏恬军于上郡。
汉荆王贾高帝五年,举九江迎英布,兵皆会。陔下诛项籍。帝因使贾将九江兵,与太尉卢绾西南击临江王,共尉共,敖之子
。
燕王泽,高祖十一年,以将军击陈窠王黄,封为营陵侯。
江都易王非,初为汝南王,吴、楚反时,非年十五,有材气,上书自请击吴景。帝赐非将军印,击吴。吴已破,徙王江都,治故吴国治谓都之刘濞所居也
。
后汉顺阳怀侯嘉,光武族兄,初随更始征伐,为偏将军。及攻破宛,封兴德侯,迁大将军。击延岑于冠军,降之。更始既都长安,以嘉为汉中王、扶威大将军,击持节,就国,都于南郑,众数十万。
下博侯张,齐王石之子。永平十六年,与奉车都尉窦固等并出击モ奴。
魏任城王彰,太祖子。汉末代郡乌桓反,彰行骁骑将军讨之,悉平。
陈侯仁,太祖从弟。从太祖征伐有功,累迁征南将军。文帝时屯宛,权遣将陈邵据襄阳,诏仁讨之。仁与徐晃攻破邵,遂入襄阳,使将军高迁等徙汉南,附化民于汉北。帝遣使即拜仁大将军。又诏仁移屯临颍,迁大司马。复督诸军据乌江,还屯合肥。
长平侯休,太祖族子。常从征伐。文帝即位,夏侯掇耙孕菸镇南将军、假节、都督诸军事。车驾临送,帝乃下舆执手而别。邵陵侯真,太祖族子。文帝黄初三年,以真为上军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假节钺,与夏侯尚等征孙权,击牛渚屯,破之。
吴奋威将军瑜,坚季弟静之子。以恭义校尉,始领兵众。是时,宾客诸将多江西人,瑜虚心绥抚,得其欢心。建安九年,领丹阳太守,为众所附,至万馀人,加绥远将军。十一年,与周瑜共讨麻保二屯,破之。后从大帝拒曹公于濡须,帝欲交战,瑜说帝持重,帝不从。军果无功,迁奋威将军,领郡如故。自溧阳徙屯牛渚。
瑜弟征虏将军皎,始拜护军校尉,领众二千馀人。是时曹公数出濡须,皎每赴拒,号为精锐。迁都护征虏将军,代程普督夏口黄盖。及兄瑜卒,又并其军。后吕蒙当袭南郡,帝欲令皎与蒙为左右部大都督。蒙说帝曰:「若至尊以征虏,能宜用之。吕蒙能宜用蒙。昔周瑜、程普为左右部督,共攻江陵。虽事决于瑜,普自恃蒙将,且俱是都督,遂共不睦,几败国事,此目前之戒也」。帝寤,谢蒙曰:「以卿为大督」,命皎为后继,擒关羽,定荆州,皎有力焉。
皎弟沙羡侯奂。皎既卒,奂代统其众,以蒙武中郎将领江夏太守。黄武五年,大帝攻石阳,奂以地主使所部将军鲜于丹帅五千人先断淮道,自帅吴硕、张梁五千人为军前锋,降高城,得二将,大军引还。拜杨威将军,封沙羡侯。卒,子承嗣,以昭武中郎将代统兵,领郡。卒,无子,以庶弟壹奉奂后袭业为将。孙峻之诛诸葛恪也,壹与全施绩攻恪弟公安督融,融自杀。壹从镇南,迁镇军,假节,督夏口。
平南将军辅,坚兄之子也。以扬武校尉佐策平三郡,策讨丹阳七县,使辅西屯历阳以拒袁术,并招诱馀民,鸠合遗散。又从策讨陵阳,生得祖郎等。策西袭庐江太守刘勋,辅随从身先士卒,有功。后迁平南将军。
建德侯韶,字公礼,坚族孙也。为将军,屯京城,后封建德侯,权称尊号,为镇北将军。韶为边将数十年,善养士卒,得其死力。
丹徒侯桓,年二十五,拜安东中郎将,与陆逊共拒刘备。备军众甚盛,弥山盈谷,桓投刀奋命,与逊戮力,备遂败走。桓斩上兜道,截其径要,备逾山越险,仅乃得免。忿恚叹曰:「吾昔初至京城,桓尚小儿,而今迫孤,乃至此也」。桓以功拜建武将军,封丹徒侯,奉邑自置长吏。
建昌侯虑,字子智。黄武七年,封建昌侯。后二年,丞相雍等奏虑性聪体达,所尚日新,比方近汉,宜进爵称王。帝未许。久之,尚书仆射存上疏曰:「帝王之兴,莫不褒崇至亲,以光群后。故鲁、卫于周,宠冠诸侯,高帝五王,封列于汉,所以藩屏本朝,为国镇卫。建昌侯虑禀性聪敏,才兼文武,于古典制,宜正名号。陛下谦光,未肯如旧,群寮大小,咸用于邑。方今奸宄恣睢,金鼓未弭,腹心爪牙,惟亲与贤。辄与丞相雍等议,咸以虑宜为镇军大将军,授任偏方,以光大业,乃许之。于是假节开府,治并州。
晋阳义成王望,字子初。泰始中,吴将施绩寇江夏,边境骚动,以望统中军步骑二万,出屯龙陂,为二方重镇节度,加大都督诸军事。会荆州刺史胡烈拒绩,破之,望乃班师。俄而吴将丁奉寇芍陂,望又率诸军以赴之,未至而奉退。拜大司马。孙皓率众向寿春,诏望统中军二万、骑三千据淮北。皓退,军罢。
汝南王亮,宣帝子。为侍中、抚军大将军,领后军将军,统冠军、步兵、射声、长水等营。
亮子卫将军坛醮踊,莸刍滚靡哉髂媳八百人给之。特置四部牙门。永兴初,率众依东海王越,讨刘乔有功,拜扬武将军。
楚王玮,武帝第五子,为卫将军,领北军中候。谯王恬四子,尚之为前将军,允之为吴国内史,恢之骠骑司马、丹阳尹。休之,襄城太守,各拥兵马,势倾朝廷。
南齐豫章王嶷,太祖第二子。宋末为侍中,总管内直。卫沈攸之之难,太祖入朝堂,嶷出镇东府,加冠军将军。袁粲举兵之夕,丹阳丞王逊告变,先至东府,嶷遣帐内军主戴元孙二千人随薛道渊等俱至石头,焚门之功,元孙预焉。
梁安,成康王秀太祖子也。高祖义师至新林,诸王侯悉自汉赴军,高祖以秀为辅国将军。是时东昏弟晋熙王宝嵩为冠军将军、南徐州刺史,镇京口,长史范岫行府州事,遣使降,且请兵。高祖以秀为冠军长史、南东海太守,镇京口城。建康平,仍为使持节、都督南徐兖州诸军事、南徐州刺史。
临川王宏,高祖弟。天监四年,诏宏都督诸军侵魏。宏以帝之介弟,所领皆器械精新,军容甚盛,北人以为百数十年所未之有。军次雒口,前军克梁城。
吴平侯景,高祖从父弟。为南兖州刺史。天监四年,王师北伐,景帅众出淮阳,进屠宿豫。景丁母忧,诏起摄职。
南康简王绩,高祖子。普通四年,自南兖州刺史徵为侍中、云 麾将军,领石头戍军事。豫章王综,普通六年三月,为镇北将军、南兖州刺史,权顿彭城,总督众军,并摄徐州府事。
鄱阳忠烈王恢,齐明帝时为前军主簿,在京师。高祖义兵至,恢于新林奉迎,以为辅国将军。三吴多乱,高祖命出顿破岗。建康平,还为冠军将军、右卫将军。
恢子范,太清元年六月,以前雍州刺史为征北将军,总督汉北征讨诸军事。
邵陵王纶,高祖子。太清二年八月,为安前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都督众军,以讨侯景。
临贺王正德,太清二年八月为北平将军,都督京师诸军,屯丹阳郡,以备侯景。
陈遂兴县侯详,字文几。少出家为桑门。善书记,谈论清雅。高祖讨侯景,召详,令反初服,配以兵马,从定京邑。
南康郡王昙朗,梁末为著作佐郎。高祖北济江,围广陵,宿豫人东方光据乡建义,乃遣昙朗与杜僧明自淮入泗,应赴之。齐援大至,昙朗与僧明筑垒抗御。寻奉命班师,以宿豫义军三万济江。高祖诛王僧辩,留昙朗镇京口,知留府事。
宜黄县侯慧纪,字元方,高祖从孙。从平侯景,杜龛除贞威将军、通直散骑常侍。宣帝大建十年,吴明彻北讨败绩,以纪为持节、智武将军、缘江都督、兖州刺史、临海侯。方庆,南康愍王子也。宣帝大建二年,以广州刺史马靖久居岭表,大得人心,士马强盛,朝廷疑之。至是,以方庆为仁威将军、广州刺史,以兵袭靖。靖诛,进号宣毅将军。
后魏秦明王翰,昭成帝子,有豪气,年十五,便请征伐。昭成壮之,使领骑二千。及长统兵,号令严明,多有克捷。
任城王澄,孝文时为征北大将军。蠕蠕犯塞,加澄使持节、督北讨诸军事以讨之。蠕蠕遁走,恒州刺史穆泰在州谋反,推朔州刺史阳平王顺为主。顺表其状。孝文召澄入见,凝烟迷唬骇,玫醚羝健1,碓唬耗绿,┠蔽不轨,招诱宗室,脱或必然。迁京甫尔,北人恋旧,南北纷扰,朕雒阳不立也。此事非任城不办,可为我力疾向北。如其弱也,直往擒翦。若其势强,可乘制发并肆兵以殄之。虽知王患,既是国家大事,不容辞也」。澄曰:「泰等愚惑,正因恋本为此,非有远图。臣诚怯弱,不惮是辈,虽复患心,岂敢有辞。谨当罄尽心力,继之以死,愿陛下勿忧」。孝文笑曰:「得任城此行,朕复何忧也!」遂授节铜虎、竹使符、御仗左右,仍行恒州事。及宣武时,澄为扬州刺史,表请南伐。诏发冀、定、瀛、相、并、济六州二万人,马一千五百匹,令仲秋之中毕会淮南,并寿阳先兵三万,委澄经略。先是,朝议有南伐之意,以萧宝夤为东扬州刺史,据东城。陈伯之为江州刺史,戍阳石,以澄总督二镇,授之节度。至是勒兵进讨,以东关水冲,大岘险要,若东关纵水阳石则合肥有倒悬之急,不图大岘,则历阳有乘险之援,淮陵陆道,九山水路,并宜经略。
北海王颢,为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时葛荣南进,稍逼邺城。太武初,以颢为侍中、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相州刺史以御荣。
江阳王继为平北将军,镇摄旧都。高车酋帅树者拥部民反叛,诏继都督北讨诸军事,自淮朔已东,悉禀继节度。
赵郡王晃豫州刺史孝文南伐,以晃使持节、车骑大将军、都督关右诸军事,给铜虎符十。
高阳王端为安东将军、青州刺史。是时,梁将寇逼徐、扬,除端抚军将军、金紫光禄大夫、使持节、东南道大使,处分军机。
彭城王勰,孝文时为侍中。帝南伐,以勰行抚军将军,领宗子军,宿卫左右。
梁郡公元嘉,泰和三年十一月,进爵为假王。督二将出淮阴。陇西公元琛督三将出广陵。中山王英。正始三年四月,为征南将军、都督杨徐二道诸军事,指授边将。时郢州治中督荣祖潜引梁军,以义阳应之,三关之戍,并据城降梁。郢州刺史娄悦婴城自守。悬瓠城民白早生等杀豫州刺史司马悦,据城南叛。梁将齐苟仁率众守悬瓠。悦子尚华阳公主主,并为所劫。诏英使持节、都督南征诸军事、假征南将军,出自汝南。宣武引英谓之曰:「娄悦统御失和,铨衡ウ于简授,故使郢民引寇,关戌外奔。义阳孤窘,有倒悬之切。王国之召虎,威名宿震。故屈王亲总元戎,扫清氛秽。昔卫霍以匈奴之故,居无宁岁。今南疆不靖,王不得以屡劳为辞也」。英对曰:「臣才非韩白,识ウ孙吴,徒以宗室之长,频荷推毂之寄,规略浅短,失律丧师,宜彰子反之戮,以谢天下。陛下慈深念屦,爱等锺牛,使臣得同荀伯,再生明世。誓追孟氏,复为后期,关郢微寇,何足平殄?灭贼方略,已在臣目中,愿陛下勿劳圣虑也」。宣武曰:「截彼东南,再清随楚,所望于将军。锺离一眚,岂足以损大德?今王董彼三军,朕无忧矣。
北齐兰陵武王长恭,文襄子。初为太尉,与段韶讨柏谷,又攻定阳,韶病,长恭总其众,前后以战功别封钜鹿、长乐、乐平、高阳等郡公。
后周晋荡公护高祖时为《大蒙宰,东征于齐。诏曰:「神若轩皇,尚云三战。圣如姬武,且曰一戎。弧矢之威,干戈之用。帝王大器,谁能去兵?太祖丕承天命,造我周室,日月所照,罔不率从。高氏乘[C260]跋扈,窃有并冀,世济其恶,腥秽彰闻。皇天震怒,假手突厥,驱略汾晋,扫地无遗。季孟势穷,伯圭日蹙。坐待灭亡,鉴之愚智,故突厥班师,仍屯彼境,更集诸部,倾国重来,星流电击,数道俱进,期在仲冬,同会并、邺。大蒙宰晋公,朕之懿昆,任隆伊、吕,平一宇宙,惟公是属。朕当亲执斧钺,庙庭祗授有司,宜勒众军,量程赴集,进止迟速,委公处分」。于是徵二十四军及左右厢散隶及秦陇巴蜀之兵、诸蕃国兵二十万人。帝于庙庭授护斧钺,出军至潼关、东平郡公神举。宣政元年,为司武上大夫。高祖北伐,令神举与原国公姚愿等率兵俱入,至云 阳班师。及幽州人卢昌期等据范阳反,诏神举讨擒之。
隋卫昭王爽初,高祖以为行军元帅步骑七万以备胡,出平凉,无虏而还。
高都县侯尚希,初仕后周,为司宪中大夫。高祖总百揆,尉迟迥屯兵武陟,遣尚希督宗室兵三千人镇潼关。唐永安王孝基,高祖从父弟。武德二年,刘武周将宋金刚来寇汾、浍,夏县人吕崇茂杀县令,举兵自称卫王,请授于武周。以孝基为行军总管讨之。
淮安王神通,高祖从父弟。隋末义师起,与司竹贼何潘仁合势,下合刂、谟、庖煌、蜃猿、乒刂械、佬芯总管。从高祖平京师。武德元年,为山东道安抚大使。击字文化,及于卫县。窦建德既虏化及,神通后为建德所陷。及建德败,复授河北道行台尚书左仆射。从太宗平刘黑闼。
神通子胶东郡公道彦,贞观中为岷州都督。李靖之击吐谷浑也,诏道彦为赤水道行军总管以讨之。道彦季弟梁郡公孝逸,光宅元年,徐敬业据扬州作乱,以孝逸为左玉钤卫大将军、扬州行军大总管,督军以讨之。
河间王孝恭,高祖从父兄子。武德三年,为夏州总管,令大造舟楫,教习水战,以图萧铣。寻授荆湘道行军总管,统水陆十二总管。六年,辅公┙据江东,发兵寇寿阳,命孝恭为行军元帅以击之。
淮阳王道玄,高祖从父兄子。武德初,从太宗击宋金刚王世、窦建德,以功拜雒州总管。五年,刘黑闼引突厥寇河北,以道玄为山东道行军总管以讨之。
江夏王道宗,道玄从父弟。武德初,从太宗讨刘武周王,世有功。贞观三年,为大同道行军总管,与李靖破颉利可汗。及吐谷浑寇边,以李靖为昆丘道行军大总管,道宗副之。
隐太子建成,高祖子。隋末,义师起,拜左领军大都督,引兵略定西河。从平长安,授抚军大将军、东讨元帅,将兵十万徇雒阳。臣钦若等曰:武德元年以后事具储宫将兵门。
巢王元吉,高祖子。武德四年,为稷州刺史、襄州道行台尚书令。太宗征窦建德,留元吉围王世充于东都。荣王琬,玄宗子。天宝十四载十一月,安禄山叛,册琬为元帅,以河西节度高仙芝为副元帅,统诸军以东征。内出钱帛于京师,召募十万众,号曰「天武健儿」,旬日而集,屯军灞上,旌旗营帐,连亘二十里,照耀于原野。
嗣虢王巨,天宝中坐与史敬忠相识,于南宾郡安置。属安禄山反,陷东都,玄宗择将帅。十五载二月,张套、韵逖艋辜禁中,因奏巨宗室中善骑射,有谋略。玄宗追至京,遂以为谯郡太守,摄御史大夫、河南节度使。明日,巨称官衔奏谢,玄宗惊曰:「何得令摄?」即日诏兼御史大夫。巨奏曰:「方今艰难,恐为贼所诈,召臣不知,何以取信?」玄宗劈木契分授之,遂以巨兼领岭南、黔中、南阳三节度使。
越王系,肃宗子。代宗乾元二年,诏充天下兵马元帅,应援军署置,所司准式。
舒王谟,代宗子。德宗建中四年九月,为扬州大都督,持节荆襄、江西、沔鄂等道节度,兼诸军行营兵马都元帅,赐名谊,改封晋王。时李希烈悉众攻襄城,德宗将遣江西鄂岳之帅进攻蔡州,虑无统帅,不能齐一,乃命焉。以兵部侍郎萧复为户部尚书、兼御史大夫、元帅、统军长史。旧令有行军长史,以复父名衡,特更之。又以新除潭州观察使孔巢父为右庶子、兼御史大夫,充行军左司马。以山南东道节度行军司马、检校兵部郎中、兼御史大夫樊泽为谏议大夫、兼御史中丞、行军右司马。刑部员外郎刘从一为吏部郎中、兼御史中丞,侍御史韦缵为工部郎中、兼御史中丞,并充判官。兵部员外郎高参为兵部郎中、掌书记,右金吾大将军浑为检校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为中军虞。江西节度使、嗣曹王皋为前军兵马使,鄂岳都团练使李兼为之副,山南东道节度使贾尬中军兵马使、荆南节度使张伯仪充后军兵马使,以左神武军使王价为检校太子宾客,左卫将军高承谦为检校太子詹事,司农少卿郭曙为检校太子左庶子,前秘书省著作郎常愿为检校秘书少监,并充押衙。
辉王祚,天复三年二月,制为天下兵马大元帅。
嗣覃王景福二年,制以为京西招讨使,神武大将军李金岁副之。
通王史失其名
乾宁三年二月,制以为开府仪同三司、判侍卫诸军事。
梁郢王友挚平四年十月,检校司徒,充左右控鹤都指挥使,兼管四蕃将军。乾化元年,充诸军都虞,冀王友谦。开平五年四月,诏曰:「贯未灭,关、陇多虞,宜择亲贤,总兹戎重。应以关西同雍,化谎酉牡,攘道兵马,并委冀王收管指挥,凡有抽差,先申西面都招讨使,仍别奏闻,庶合机权,以宁边鄙」。
邵王友诲,乾化元年以检校兵部尚书充控鹤二指挥臣。钦若等曰:「史阙名使。
友宁字安仁,太祖从子。少习诗礼,长喜兵法,有倜傥之风。太祖镇汴,累署军职,每因出师,多命骁果以从。友伦,太祖仲兄存次子也。帝爱其才气,录为皇子,署军职,领骑卒。
后唐魏王继岌,庄宗子。同光二年三月,诏充诸道行营都统、邺都留守、兴圣宫使、判六军诸卫事。伐蜀,置中军,以梁汉氤渚马步都虞兼中军马步都指挥事张廷蕴充中军步军都指挥使牛景章充中军左厢马军都指挥使,沈斌充中军右厢马军都指挥使,卓瑰充中军左厢步军都指挥使,王贽充中军右厢步军都指挥使,供奉官李从袭充四面行营中军马步军都监,押高品、李廷安、吕知柔充卫王衙通谒。工部尚书任圜、翰林学士李愚从魏王出征,参预军机。
秦王从荣,明宗子。长兴中,以本官充天下兵马大元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