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部 立制度第二。
唐文宗太和元年五月癸酉,左神策军奏:当军请铸南山采造印一面。
二年六月,四方馆奏请赐印一面,仍以中书省、四方馆为名,许之。
三年十二月己未,以董重质充神策诸道行营、西川节度使,奏请置印一面,从之。
四年六月,飞龙厩、襄城群牧请铸印,可之。
是月,左、右神策军奏,当军于凤翔扶风县营田采造宝鸡县采造斜谷、南山、吴山、宝鸡、扶风、营田共四所,各请铸印。并可之。
五年四月,内外各省使奏请铸印,从之。
是月,麟州刺史崔应奏:「刺史铜鱼符,贞元十七年蕃寇陷州城,因以失坠。自后刺史多是权知,因循,久不陈请。今请敕所司铸赐」。从之。
六年六月戊寅,右仆射王涯准敕详度诸司制度条件等。礼部式:「亲王及三品已上,若二王后服,色用紫,饰以玉。五品已上,服色用朱,饰以金。七品已上,服色用绿,饰以银。九品已上,服色用青,饰以檬。应服绿及青人谓经职事官成及食禄者,其用勋官及爵直诸司依出身品,仍各佩刀砺、纷Я、魍夤、偌笆人服,色用黄,饰以铜铁。其诸亲朝贺宴会服饰,各依所准品。诸司一品、二品许服玉及通犀,三品许服花犀及班犀及玉,又服青碧者,许通服绿。馀请依礼部式,诸部曲客女奴婢服通服青碧,其命妇、客女及婢听同。庶人奴及部曲,请许通服黄、白皂。其命妇准格,客女及婢得同庶人。其衣服婢及庶人、女妇请兼许服夹缬。丈夫请通服黄白如属。诸军使司及属诸道任,依本色目流例。其女人不得服黄紫为裙及银泥罨、昼锦绣等。馀请依令式。其袍袄制度:三品已上,伏请许服鹘衔瑞草雁衔绶带及对孔雀绫袍袄。四品、五品伏请许服地黄花及交枝绫。六品已上朝参官,许服小团窠绫及无文绫、隔织纱、独织等充。除此色外,应有奇文异制袍袄绫等,并请禁断。其中书门下省、尚书省、御史台及诸司三品官,并请敕下后一月日改易。应诸常参官限敕下后两月日改革。馀非常参官,并许五月日改革,外州府以敕到日起限。其衫布制度内外文武常参官及供奉官外,州府四品已上官,请许通服丝布,仍不得有花纹,馀请一切禁断。其花丝布及撩绫除供御外,请委所在长吏禁毁讫,当日闻奏。其不合服丝布者,请敕下后限一月日内并须改易。丈夫、袍袄衫等曳,地不得长二寸已上,衣袖不得广阔一尺三寸已上,妇人制裙不得阔五幅。已上裙条曳地不得长三寸,襦袖等不得广一尺五寸。已上妇人高髻险妆,去眉开额,甚乖风俗,颇坏常仪,费用金银,过为首饰,并请禁断。其妆梳、钗篦等。伏请勒依贞元中旧制,仍请敕下后诸司及州府榜示,限一月内改革。又吴、越之间,织造高头草履,纤如绫闱,按所无费日害功,颇为奢巧。伏请委所在长吏,当日切加禁绝。其诸采帛缦或高头履及平头小花草履,既任依旧,馀请依所司条流。准仪制令,诸军一品已下,五品已上皆通袅品已下皆不用粽。吡罘遣岚菁盎榛岵⒉挥谬簟S肿剂典及礼部式诸文武赴朝,诸府遵从职事一品及开府仪同三司、骠骑大将军听七骑,二品及特进五骑,三品及散官三骑,四品、五品两骑,六品已下一骑。其散官及以礼去官,五品已上将从不得过两骑。若京城外将从,不在此限。今约品秩,职事官一品职七骑,二品及中书门下三品五骑三品及中书门下御史台五品,尚书省四品、三骑,四品、五品两骑,鞍通檬装。其散官及以礼去官者,五品已上不得过一骑。若京城外及勋绩显著、职事繁重者,不在此限。七品已下非常参官,并不得马从。未任者,听乘属马,鞍用乌漆装。右请一品、二品九骑,三品七骑,四品、五品两骑,六品一骑。其京城应繁重者,不在此限。六品已下,非常参官,不得以马。从六品已上,非常参官周亲未任者,听乘马,馀未任听乘属马。小马鞍用乌漆装,其胥吏杂色人不在此限。其鞍辔装饰,据所司条流得用银者,四品以下并得许用垂头押胯。其用银檬者,并不得用闹装。其军容队伍,要资华饰,不在此限,馀并依所司条流。准少府式,公主出降犊车两乘一,金铜装,郡主犊车两乘,一铜装,县主犊车两乘一铜装。又准卤簿令,外命妇一品,厌翟车六乘,二品、三品,白铜饰犊车一,从车四乘。四品白铜饰犊车一,从车二乘者,今比附前件令式,参酌今时之宜。妇人本来乘车,近来率用檐子,事已成俗,教在因人。今请外命妇一品、二品、中书门下三品母妻,金铜饰檐子,舁不得过八人。三品金铜饰犊车,金铜饰檐子,舁不得过六人。非尚书省、御史台即白铜饰檐子,舁不得过四人。四品、五品,白铜饰犊车,白铜饰檐子,舁不得过四人。六品已下,昼奚车,檐子舁不得过四人。胥吏及商贾妻子并不乘奚车及檐子,其老疾者听乘苇砍导岸,盗舁不得过二人,庶人准此。右伏缘白铜先已禁断,今请应合用铜者通用檬胥吏、商贾、妻女老疾者,听乘座车及苇砍,碘挪⑶胱妓司条流处分。商人乘马前代所禁,近日得以恣其乘骑,雕鞍银镫,装饰焕烂,从以童骑,骋以康庄,此最为僭越。伏请切令禁断,庶人准此。师、僧、道士除纲维及两街大德,馀并不得乘马。请依所司条流处分准营缮,令王公已下舍屋不得施重ㄆ藻井,三品已上,堂舍不得过五间九架,仍厅、厦两头门屋不得过三间五架。五品已上,堂舍不得过五间七架。亦厅厦两头门屋不得过三间,两架,仍通作鸟头大门。勋官各依本品六品,七品已下,堂舍不得过三间,五架门屋不得过一间两架,非常参官不得造轴心舍,及不得施悬鱼对凤。瓦兽通伏乳梁装食,希祖父舍宅荫子孙,虽荫尽,仍听依旧居住。天下士庶公私第宅皆不得造楼阁临视人家,近者或步本反车横木也。有不守敕文,因循制造。自今已后,伏请禁断庶人所造堂舍,不得过三间,四架门屋不得过一间,两架下仍不得辄施装饰。准律,诸营造舍宅,于令有违者,杖一百,虽会赦,皆令改正之。其物可卖者听卖。若经赦后,百日不改去,及卖论如律。又准大历六年十二月十一日敕,京城内坊市宅舍辄不得毁拆,今若顿令改去,恐为倍费,其已成者许不毁拆。自今已后,宜令禁断。应制度、衣服、车乘、器用、宫室等,其诸军、诸使职掌官等,并请约文武官例,各委本军本使,以职掌高下,约为等第,比类闻奏。应三省、御史台、两京诸司及诸道在城职掌官等,诸不许用本官本品例,仍并不得服犀玉及车马,不得饰以金银应诸色条件。伏请委御史台知弹御史、两巡使、京兆尹及东都留守、河南尹、留台御史外,州府长吏准条件月日切加纠察,如有违越没入所犯物,仍量加决责,其常参官品闻奏。其在城诸军诸使,各委本司勾当,如本司勾当不及者,委台司觉察闻奏。以前。臣涯等奉敕,令臣等同为详定,酌中奏闻者。伏以法惟无作作则必行,令贵在宽宽则可久。今臣等约所司条件,令式旧章,从俗酌宜,务遵中道」。诏曰:「理道所关,制度最切。近者风俗逾侈,岁月滋甚,人隳本业,用多费财。爰命有司,载举彝制,务从简朴,度可久行,将使尊卑有伦,刑罚少息。其丧葬、婚嫁、吉凶、礼物,皆有著定,尤闻僭差。虽不在条件之物,亦委所司准令式勾当。仍切加捉搦,不得辄有容纵军国异容。古今通礼。禁军仗卫杂饰,及诸道节度等使,应缘军装衣服,即不在此限。或有留令慢法,委御史台弹奏,当坐长吏用清颓风。帝自御极,躬自俭约,将革奢侈之弊,遂命有司,示以制度。敕下之后,浮议嚣腾,京兆尹杜戊峨纺谔,跫易施行者,奏请仍宽其限。事竟不行,公议惜之。
八年八月乙酉,诏常参官私事请假者,罢给乘傅。
九年三月庚午,左丞庾敬休卒。癸酉,诏曰:「官至丞郎,皆朕所委,不幸云亡,宜其为之废朝。况朝废班列,本在诸司三品之上,比限近敕,或乖通理。昨因敬休殒丧,载深伤恻。自今丞郎宜准诸司三品官例,罢朝一日」。九月甲子,诏京诸司、少卿、监、少尹等,并大卿监、大尹分曹视事,同示卑大政。河南太原等七州少尹及大都督府左右司马、诸州上佐等亦如之,并从宪司之请。十二月,敕创造谏院印一面,以「谏院之印」为文。谏院旧无印,苟有章疏,各于本司请印,谏官有印,人多知之。至是,特敕置印,兼诏谏臣,凡所论事,有阕机密,宜别以状列之,不须以官衔给署。
开成元年五月,集贤殿、御书院请铸小印一面,以御书为文。
二年十二月,幽州节度使史元忠奏:「当管八州,准门下牒,追刺史、右鱼各一只。臣勘自天宝末年频有兵戈,并多失坠,伏乞各赐新铜鱼」。可之。
三年四月,中书门下奏:「宰相带平章事出镇,请朝官为幕府。自今已后不得过五人,官至侍御史已上,即许兼奏章服」。从之。
武宗会昌三年五月,敕:「诸道节度使随身不得过六十人,观察使不得过四十人,经略都获不得过三十人,永为定式」。
宣宗大中四年五月,御史台奏:「准今年正月一日节文,今欲条流,京百司见任官但请假往处计程,限一月已上者便。请从发日准节文,逐贯克二百文,充给承后判察官。如在一月内参假者,不在此限」。从之。
五年正月,中书门下奏:「加恩使,请准会昌三年六月敕,所受礼例不过三千疋,仍请颁示天下诸道」。从之。哀帝天潭年四月,诏曰:「东上西上二ト门,制置各别,至于常事,则以东上居先。或大忌进名,遂用西ト为便,同于礼式,何表区分?顷缘阉羯萌乃以阴阳取位,不思南面,但启西门。迩来相承,未议更改。详其称谓,似爽旧规。自五月一日已后,常朝取东上ト门,或遇忌日奉慰,即开西上ト门,永为定制。
三年六月,敕:「文武百寮,每月一度入ト于贞观大殿。朝廷正衙,遇正至之辰,受群臣朝贺。比来视朔,未正规仪。今后于崇勋殿入ト付所司」。
后唐庄宗同光二年正月辛亥,中书奏:「准本朝故事,如封建诸王、内命妇及宰相、翰林学士、中书舍人、诸道节度、观察、团练、防御、留后、郎、中、书帖官,告索绫纸票轴,下所司书写印署毕,进入宣赐。其文武两班并诸道官员及奏荐将校敕下后,并合是本道进奏院或本官自于所司送纳朱胶绫纸价钱,各请出给。伏自伪廷皆隳本朝事例,每降文字下中书,不分别重轻,便令官给告示,遂致所司公事,全失规程。自今后如非前件事例,并请官中不给告示。其内司大官并侍卫及赏军功将校,转官即不在此限。所冀受宣赐者倍荣恩渥,非事例者不敢希求。一则致显辨尊卑,一则免无名费耗」。从之。
二月,诏:「应于诸道见使斗秤,并是伪朝所定,宜令所司别造新朝斗秤,颁下诸道,其见使者,纳官毁废」。
八月,中书奏:「伪廷之时,诸藩参佐皆从除授。自今后诸道除节度副使、两使判官除授外,其馀职员并诸州军事判官,各任本处奏辟,其军事判官仍不在奏官之限,所冀招延之礼,皆合于前规,简辟之间,无闻于滥举」。从之。
九月,诏:「今后支郡公事,须申本道本道言誊状奏闻。租庸使合有徵催,只牒观察使贵全礼体」。
三年正月戊戌,敕:「兵、吏部以台省礼钱为名,所司妄有留滞,在京者遽难应付,外来者固是淹延,须至条流,冀绝讹弊。自此后特恩授官侍卫军功改转,内廷诸司带职,外来进奉阙廷绫纸,并宜官给,无令收买。旧例朱胶一切停废,礼钱亦不徵取。又虑所司困阙人吏,不办食直粮课,逐月两司各支与钱四十贯文。至于台省礼钱,宜特蠲减比旧数五分,许徵一分。其特恩已下,并不得徵纳礼钱。仍令中书门下条流敕画经过,诸司无至停滞。其官告如是宣旨除授及品秩合进呈者,准例送回,馀并送纳中书门下点检,给付敕书到本司。十通已上官,限三日内印署了。三十通已上,限五日五十通已上,中书门下与催促。如临时缓急宣赐,不拘此限。少府监铸造印文,元属礼部,两司无有推注停滞。诸道使臣广徵铜炭价钱,纳后别须邀索。自此凡铸印,宜令本司限敕到五日内进呈,不计诸道在京,并不得徵纳铜炭价钱所破料物,并计数于租庸院请领,仍预常给付价钱,使尽计帐于租庸院更请。或有故违,必行典宪。
明宗天成元年七月辛未,敕:「三京、诸道节度、团练、防御使、刺史、文武将吏、州县职员,皆进月旦起居表起。今已后,除节度使、留后、团练、防御使,唯正、至进贺表,其四孟月并可止绝,式叶旧仪」。八月,敕:「藩镇幕职皆有旧规,奏荐官寮,须循前例,苟或隳紊,难止弊讹。承前使府奏请,判官率皆随府除移,府罢亦罢。近年流例,有异前规,使府虽已除移,判官原安旧职,起今已后,若是朝廷除授者,即不许使府除移,如是使府奏请,即皆随府移罢。旧例,藩侯带平章事者,所奏请判官,殿中丞已上许奏绯,中丞已上许奏紫,今不带平章事处,亦同带平章事例处分。如防御、团练使奏请判官,自员外郎以下不在奏绯之限,其所奏判官、州县官,并须将历任告身随奏至京。如未曾有官,假称试摄,亦奏状内分明署出。如藩镇留后及权知军州事,并不在奏请判官之限。如刺史要奏州县官,须申本道请发表章,不得自奏。近日判官奏请从事,本无官绪,妄结虚衔,不计职位高卑,多是请兼朱紫,不唯紊乱,实启人幸。求宜令通下诸道州府,切准敕命处分」。十一月甲戌,吏部侍郎刘岳奏:「凡在立朝,悉是为臣之责,每蒙进秩,咸加报上之忠。奉敕命以迁升,固当感⒔德,谘远褒饰,或未捧观,将使知罢陟之繇,认训诰之旨,必在各颁官告,令睹制词,处班列以增光,傅子孙而永耀。伏请自今凡有除转登朝官已上,在京ト门宣赐,在外则付本州使赐之。敕旨。朝官素有品秩,不可一例颁宣文班。三品已上,丞郎、给舍、谏议、武班大将军已上,宜赐官告。旧例,吏部出告身,纳出朱胶纸轴钱,分给朝臣或亲旧者,随即给付。而官贫不办者,但领敕牒而已。丧乱之后,因以为常,朝臣多不出告身。制下之后,中书但收其制辞,编为敕甲。本官不见奖饬之词,故有是奏。敕旨不编,班得事体也。其后执政者相与谋罢朱胶纸轴之例,以为天下吏员无多除拜,以简给胶轴之费,岁不过数万,国家既锡以禄位,而邀其胶纸之直,是巨细不相称也。因奏覆,凡中外官除拜,并宣赐官告,然执政之议虽善,盖图其始,不料其终。何者?同光世至天成初,官爵之命,在于除授中外正员官,其馀侍御帖号,则宠徼军中将校而已。自长兴已来,除授日多,上至军中卒伍,下迨州使、镇戍、簿籍胥吏之流,皆有银青宫宪之号,每岁给赐告身,动盈数万,非止胶纸之虚费财力,而又赏激之道难以劝功。以臣料终,则知执政图始之非善也。劝作事谋始,凡执政者慎图之。
二年正月,诏曰:「乱离斯久,法制多隳,不有举明,从何禁止。而衣服鞯马之流,多逾品式。起今后三京及州使职员名目,是押衙兵马使、指挥使、骑马使得有暖坐。诸部军将衙官使下系名籍者,只得衣紫皂,庶人商旅只著白衣,此系不得参杂。兼有富户,或投名于势要,以求影庇,或希假摄贵,免丁徭,须议条流,以惩逾越。如有此色人,仰所在禁勘,追索所受文书申奏,当行严断,以肃奸欺」。
四年正月,中书奏:「凡外朝官,此后并令中谢」。从之。
长兴元年七月,敕:「诸道得替防御、团练等使及刺史到京朝见后,并宜班行比拟。如未有员阙,可令随常参官逐日至」。
十月,给事中崔衍奏:「当省给纳诸州铜鱼,勘问本行令史状称,内库每州有铜鱼八只、一只、大七只、小两只、右五只左,其右铜鱼一只,长留在内,留一只在本州库,逐季申报平安左鱼五只,皆镌次第字号。每新除刺史到郡后,即差人到当省请领左鱼当司覆奏,内库次第出给左鱼一只,当省责领分付到州集官吏,取州库右鱼契,合却差人送左鱼纳省。如别除刺史,州司又请次第左右,周而复始。臣以州司差人请鱼往来,须有烦费,请此后所除刺史在京受命或经过都城者,可令自牒当省,请左鱼赍归本郡契合,然后差人纳省,敕冀稍免烦劳」。从之。
二年四月己巳,敕:「朝臣居丧终制,委御史台具姓名申奏诸道宾从,除丧后各宜行恩命。州县官才受新命及到任一考前丁忧者,服阕日除官」。
十月丙寅,敕:「皇王御宇,切在推恩,臣下尽忠,皆思励节。显祖宗于奕世,耀妻子以荣家,位有高低,事无偏党。方当景运,务洽群心,将弘莫大之规,宜定维新之制。自此在朝臣寮及藩侯郡守,据理例合得追赠者,新受命后,便于所司投状,旋与施行。封妻荫子,准格合得者亦施行。兼自中兴以来,外官曾任朝班,据在朝时品秩格例,合得封赠叙封,未г恩命者,并与施行。其叙封妻室品荫子孙等,仍令所司一一具格式申奏。其或应得而不与之者,罪在所司官吏。其馀进马斋郎,遇有员阙,据资荫合得先受官者,先与收补。后受官者,据日月依次第施行。如或犬旬私公,然越次本人,本司官吏当行责罚。仍令御史台常加访察,不得辄有违越,庶激为臣为子,尽孝尽忠,各守公方,共裨皇化。
三年正月戊申,中书门下奏:「见任宰臣四员外,其馀诸使兼侍中、中书令、平章事,并是使相向来班序,皆在见任宰臣之下。今缘秦王从荣是亲王,新加兼中书令,与诸使相不同,每遇排班及到中书位次,今特商议。伏以政事之权,虽崇四辅,周行之列亦长诸王宜显奉于本枝,固不同于异姓。今后望请亲王官至兼侍中、中书令,则与见任宰臣分班定位,宰臣居左,诸王兼侍中,中书令居右。如亲王及诸使守侍中、中书令,亦并是使相。既不知印,不署敕,亦分行居右。其馀使相,请依旧规」。从之。
壬子,太常礼院奏衣服制度准。
贞观四年八月十四日,诏曰:「冠冕制度,已备令文,彝常服饰,未为差等。于是三品已上服紫,四品五品已上服绯,六品七品以绿,八品、九品以青,妇人从夫之色,仍通服黄。至五年七月一日,敕七品已上,服龟甲双巨十花绫,其色绿。九品已上,服丝布及杂小绫,其色青。又咸亨五年五月十日,敕:「如闻在外军人百姓,有不依令式,遂于袍衫之内,著朱紫青绿等色,短衫袄子,或在闾野,公然露服,贵贱莫辨,有蠹彝伦。自今已后,衣服上下,各依品秩,上得通下,下不得僭上,仍令所司严加禁断」。
又武德四年七月十六日制,三品已上服大料细绫及罗,其色紫,五品已上服小料细绫及罗,其色朱,六品已上服丝布杂小绫交梭,其色黄。七品、八品、九品流外庶人服细绫糸布,其色黄白者。又永徽三年八月十四日诏,鱼袋之制,恩荣所加,本缘品命带鱼之法,事章要重者。臣今详酌,本非朝命不得辄悬鱼袋,内外臣寮所衣朱紫服饰,降于近代,不越时宜,将彳建衣装,各立军号。当司从来无例检详。其经商百姓等,则不得著色样绫罗及紫皂杂色衣服、金色带,亦不载短长制度」。敕旨礼所奏:内外臣僚所衣朱紫服饰不越时宜,将彳建衣装,各立军号,一切仍旧。其经过,百姓不得著色样绫罗及紫皂杂色衣服、金色带等,宜依。
四月甲寅,敕:「诸道节度、都获防御、团练等使及刺史到朝廷,未有班位定规起,今后不带使相、节度使班位,可取使相班为例,据检校官高者为上,如检校同即以先授者为上。其诸州防御、团练使、刺史亦准此,仍前资居见任之下」。
愍帝应顺元年三月,故忠武军节度使孟鹄男遵古上言,乞立先臣神道碑》」。诏:「今后藩侯带同平章事已上薨谢者,并差官撰文,宣赐未带相印及刺史以令式合立碑者,其文任自制撰,不在奏闻」。
末帝清泰二年三月辛亥,两街功德使雍王重美奏:「每年诞节,诸道州府奏荐僧尼、道士、紫衣,师号渐多,今欲量立条式,僧讲论、讲、经、表、白各三科,文章应制十二科,持念一科,禅声赞科,并于本伎能中条贯。道士经法,科试义十道,讲论科试经论文章,应制科试诗、表、白科,试声喉声赞科试步虚三启,焚房,剖哉醮仪」。诏曰:「重美学洞儒玄,官居尹正。因三教之议论,希干春之渥恩,特立条流,以防滥进」。从之。
晋高祖天福二年四月己亥,诏:「今后立妃及拜免三公宰相,及命将封亲王、公主,宜令并降制命,馀从令式处分」。甲辰,中书奏:「以二月二十六日敕,内外官臣僚亡父母、祖父母,据品秩未封赠,已封赠三代者,更加恩命。按旧制,一品官亡父已上三代,约其子官品第降一等,亡母追封国号,祖母已上第降一等」。敕曰:「自家刑国,历代明规,祖德宗功,前王至训,在君上之尊则异,在臣下之孝皆同。凡有公田,并立私庙,自经多难,不举旧章。今以应运开基,体元布化,不思奉已专务,安人高低,推念祖之诚,内外保贻孙之庆。其内外官等,准敕合与三代已下封赠者,并以见居官品数比,拟冀使人之例,不轻王父之尊,永载简编,普示孝理」。是月,中书奏:「《翰林志》节文,凡赦书德音、立后建储、行大诛讨、拜免三公、宰相、命将、日制,并使白麻纸,不使印。双日起草,候ト门之钥,入而后进。只日,百僚立班于宣政殿,枢密使引案,自东上ト门出,若拜免宰相,即委通事舍人,馀付中书门下,并通事舍人短步而宣。出机要速,亦使双日甚者,虽休假退朝而出之。敕曰:「九五之尊,亿兆所赖,法天敷化,师古宣风,宜循历代之规,以补前王之阙。今据翰林志言,立后不言,立妃言储君不言亲王,公主兼三师,位在三公之上,亦不在其间。起今后立妃及拜免三公宰相,及命将封亲王、公主,宜令并降制命,馀从令式处分。
闰七月壬申,尚书户部奏:「李自伦义居七世,准敕旌表门闾。先有登州义门王仲昭六代同居,其旌表有厅事步栏,前列屏树乌头正门,阀阅一丈二尺,二柱相去一丈,柱端安瓦桶、墨染号为乌头。筑双阙一丈,在乌头之南三丈七尺,夹冲十有五步,槐柳成列。今举此为例,则令式不该」。诏:「王仲昭正厅、乌头门等事,不载令文,又无敕命,既非故事,难黩大伦。宜从令式,只表门闾。于李自伦所居之前,量地之宜,高其外门。门安棹楔门外左右各建一台,高一丈二尺,广狭方正,称台之形,势以白泥,四隅染赤,其行列树植,随其事力。其同籍簿课役,一准令式。
十一月戊午,中书奏:「准杂令,车驾巡幸所州县官人见在驾所祗承赐会,并同京官」。可之。
三年五月,敕:「旧制内外臣僚,据官品私门,合立戟事,将相之崇,朝廷所重,并输忠节,仰奉宗祧,宜旌佐国之功,显示荣家之庆。应中外臣僚,带平章事、侍中、中书令及诸道节度使,并许私门立戟,仍并官给,并各赐诏书,仍据官品依令式处分」。
七月,中书奏:「准敕制皇帝受命宝。今按《唐书》,贞观十六年,太宗刻受命玄玺,白玉为螭首,其文曰皇天景命,有德者昌。敕曰:受命宝宜以受天明命,惟德允昌为文按:受命宝者,天于修封禅,礼神旁蛴弥其始,皆破皇业钱以制之。皇业者,藩邸王事之所有
。七年二月甲辰,敕:「应内外诸司、诸使及诸道州府,凡有诸色公事,须具奏闻。今后不得将白状及蜃蛹鞘律旮、踩缡、鹿鼗密,即准先降宣命宝封斜角不题事目通下。其合申中书及中书勘会公事所申状,亦须是本司及逐处官员印署,不得将白状及记事。蜃蛹媪、钏揪、殖蚬、┥暌、肆钣、史台及宣徽院、三司、卫司、诸道州府,切准此指挥」。
少帝天福七年六月,即位。九月,敕曰:「留守之任,委寄非轻,凡降丝纶,宜同将相。起今后除授留守,宜降麻制,仍付所司」。
开运三年正月,诏改铸天下合同印书诏印,御前印并以黄金为之。
汉隐帝乾倘年五月,诏:「诸道州府差置散从官,大府五百人,上州三百人,下州二百人。敕本处团集官系立节级,检校教习,以警备州城」。
周太祖广顺元年三月辛夕,阜敕:「职当参佐,位列宾僚,苟无职驭之人,颇异筑台之礼。虽事因改易,而理未酌中,宜降明文,庶永为制。副留守、节度副使、行军、两京少尹、留守、判官、两使判命,并许差定当直,人力不得过十五人。节度推官、防御团练军事判官不得过十人。诸府少尹、书记、友使、防御、团练副使不得过七人,并取本厅旧当职人力数少,不及新定数目,只仰依旧人数差定,仍令逐处系帐收管。此外如敢不遵条制,多有占差额外影占人户,其本官当行朝典。
汉隐帝时,有人言府州从事令录,皆请料钱,自合雇人驱使,不合差遣百姓丁户。秉政者然之,下诏州府从事令录,本处先差职役,并速放散归农,不得差为参从。贫官有独行趋府者,太祖颇知之,故有是命。
三年七月丁酉,敕:「赋税、婚田,比来州县之职,盗贼烟火,元系巡镇之司,各有区分,不相逾越,或侵职分,是紊规绳。切虑所在职员,尚循旧弊,须行馀贯,以正纪纲。京兆、凤翔府、同、华、锅、灰等州所管州县军镇,顷因唐末藩镇殊风,久历,岁时未能鸶拿,途不一何以教民?其婚田听讼、赋税丁徭,合是令佐之职。其擒奸捕盗、庇护部民,合是军镇警察之职。今后各守职分,专切提撕。如所职疏遗,各行按责。其州府不得差监徵军将下县,庶期静辨,无使烦劳」。
世宗显德四年七月甲辰,诏曰:「准令,诸田宅婚姻,起十一月一日至三月三十日州县争论,旧有鸶锩恐僚┰鹿笕讼端。近闻官吏因循,繇此成弊,凡有诉竞,故作逗留,至时而不与尽词,入务而即便停罢。强猾者因此得志,孤弱者无以自伸。起今后应有人论诉物业婚姻,取十一月一日后许陈词状,至三月三十日权停。自三月三十日已前,如已有陈词至权停日,公事未了绝者,仰本处州县亦与尽理勘逐,须见定夺了绝。其本处官吏,如敢违慢,并当重责。其三月一日后至十月三十日前,如有婚田词讼者,州县不得与理。若是交相侵夺、情理妨害、不可停滞者,不拘此限。
五年十月癸夕,阜铸奉使印五十面。
六年三月癸酉,敕:「铜鱼之设,虽载前编,原其始初,盖防伪滥。今诸道牧守,每遇除移,并特降放制书,又何假于符契。如闻请纳,颇是烦劳,宜易前规,罢兹虚器。其铜鱼并宜停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