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沓藏书

卷九百八十

○外臣部 通好。

夫服远以德,先王之盛猷。和戎为利,昔贤之嘉论,盖所以屈已含垢,继好息民,偃戢兵威,道迎善气,自古之所尚矣。故《易》曰「古之聪明睿智神武而不杀」者,盖言圣人服万物而不以威刑也。自春秋之后,司籍所记,或列于盛会,或通乎信使,申以金币之锡,加之冠带之宠,或褒以爵秩,或重其报宴,接以殊礼,式表乎绥怀,待以诚心,用期于纯固。繇是边鄙不耸,师徒不勤,荒裔清宁,表里悦穆。盖跻民于仁寿之域,而驯致乎太平之业者,未始不繇斯也已。

鲁宣公八年春,白狄及晋平。

十年,晋蕹勺忧蟪伸吨,诘抑诘,壹渤嗟抑役遂伏于晋赤狄路氏最强,故服役众狄。秋,会于攒函,众狄服也。襄公四年无终,子嘉父使孟乐如晋无终,山戎国名,乐其众臣,因魏庄子纳虎豹之皮以请和诸戎欲戎与晋和。庄子魏绛。晋侯曰:「戎狄无亲而贪,不如伐之」。魏绛曰:「诸侯亲服,陈新来和,将观于我,我德则睦,否则携贰。劳师于戎,而楚伐陈,必弗能救,是弃陈也,诸华必叛诸华,中国。戎,禽兽也。获戎失华,无乃不可乎?」公曰:「然则莫若和戎乎?」对曰:「和戎有五利焉:戎狄荐居,贵货易士荐,聚也。易犹轻也,士可贾焉,一也。边鄙不耸,民狎其野,穑人成功,二也耸惧,狎习也。戎狄事晋,四邻振动,诸侯威怀,三也。以德绥戎师,徒不勤甲,兵不顿四也顿,坏也,鉴于后羿而用德度以后羿为鉴戒,远至迩安,五也。君其图之」。公说:使魏绛盟诸戎,访袷绿。镆,允保。ù言,晋使能用善谋)。

汉文帝时,匈奴单于遗汉书云:「北州以定。愿寝兵休士养马,以安边民,使少者得成其长,老者得安其处,故使郎中系扒撤钍榍牖,实奂床挥。匈奴近塞,则且诏吏民远舍舍居止也

武帝时,匈奴谋归汉,使不降者苏武、马宏等。马宏者,前副光禄大夫王忠使西国,为匈奴所遮。忠战死,马宏生得,亦不肯降,故匈奴归此二人,欲以通善意。

和帝时,南单于于汉北遗窦宪古鼎,容五斗,其傍铭曰:「仲山甫鼎,其万年子子孙孙永保用」宪。乃止之。

前秦苻坚时,匈奴左贤王卫辰遣使降于坚,遂请田内地,坚许之。阒谢ぞ,贾雍遣其司马徐斌率骑袭之,因纵兵掠夺。坚怒曰:「朕方肺虹和戎之术,不可以小利忘大信。昔荆吴之战事兴,蚕妇浇瓜,惠梁、宋息兵。夫怨不在大,事不在小,扰边动众,非国之利也。所获资产,其悉以归之」。免雍官,以白衣领护军,遣使泛褪,局信义辰。于是入居塞内,贡献相寻。西秦吐谷浑视连既立,通聘于乞伏乾,归拜为白兰王。

宋高祖西伐长安,索虏嗣先取姚兴女,乃遣十万骑屯结河北救之,大为帝所破。于是遣使求和,自是使命岁通。

齐武帝永明中,扶南国王臣侨陈如找跋摩遣使上启曰:「天化抚育,感动灵祗,四气调梅。愿圣主尊体起居,康御皇太子万福。六宫清休,诸王妃主、内外朝臣,普同和睦,邻境士庶,万国归心。五戏要煸趾Σ簧,士清民泰,一切安稳。臣及人民,国土丰乐,四气调和,道俗济济,并蒙陛下光化所被,咸荷安泰」。

后魏太武太平真君五年三月,遣使者四辈使西域。太延元年五月,遣使者二十辈使西域。

二年六月,又遣使六辈使西域。西魏文帝大统十六年,大军东讨,齐师恐蠕蠕乘虚寇掠,乃遣帐内都督杨荐往谕和好,以安慰之。

北齐神武以魏孝靖兴和三年五月,使使与蠕蠕通和。

后周太祖西魏大统十一年,突厥土门部落稍盛,愿通中国。帝遣酒泉胡安诺。鳐淌寡善,涔皆相庆曰:「今大国使至,我国将兴也」。

武帝建德元年二月,遣大将军昌城公孙深使于突厥。

隋文帝开皇八年,突厥处罗侯死,遣长孙晟往吊,仍赍陈国所献宝器以赐雍闾。

十一年三月壬午,遣通事舍人若干洽使于吐谷浑。十八年,百济王昌使其长史辩那来献方物。属兴辽东之役,遣使奉请为军导,帝不许。诏曰:「往岁为高丽不供职贡,无人臣礼,故命将讨之。高元君臣恐惧,畏服归罪,朕已赦之,不可致伐」。厚其使而遣之。

是年,突厥启民可汗为达头所攻,帝令发兵助启民伐之。启民上表陈谢曰:「大隋圣人莫缘可汗,怜养百姓,如天无不覆也,如地无不载也。诸姓蒙威恩,赤心归服,并将部落归投圣人可汗来也。或南入长城,或往白道人民羊马遍满山谷染干,譬如枯木重起枝叶,枯骨重生皮肉,千万世长,与大隋典羊马也。

炀帝大业三年三月,遣羽骑尉朱宽使于琉球国。

是年,启民可汗上表乞依大国服饰,帝下其议,公卿请依所奏,帝以为不可,乃下诏曰:「先王建国,夷夏殊风,君子教民,不求变俗,断湮纳硐,贪财湫造,刽没芊各尚所宜,因而利之,其道弘矣。何必化诸削衽,縻以长缨,岂遂性之至理,非包荒之远度。衣服不同,既辨要荒之叙,庶类区别,弥见天地之情。仍玺书答启民,以为碛北未静,犹须征战,但使存心孝顺,何必改变。

唐高祖武德四年,定襄王李大恩败突厥颉利于雁门。先是,汉阳公瑰、太常卿郑元、左骁卫大将军长孙顺德等各使于突厥,颉利并拘之,我亦留其使人,前后数辈。至是为大恩所挫,于是大惧,乃放顺德还,更请和好,献鱼胶数十斤,欲令二国同于此胶。帝嘉之,放其使者特勒热寒、阿史德等还蕃,赐以金帛。

七年八月壬申,颉利可汗遣其从叔毕特勒、阿史那思摩来朝。帝引申御榻,顿颡固辞。帝谓之曰「颉利诚心,遣特勒朝拜,今见特勒,如见」颉利」引之就坐,因伏而言。可汗称「陛下驭中原,突厥据漠北各一方,何敢相犯,但为汉人不交构也。今见秦王,即为要契,请子子孙孙永为蕃附」。

是月丁酉,遣尚书左仆射裴寂使于突厥。

八年七月壬戌,吐谷浑遣使请和。

九年辛巳,突厥颉利率十万馀骑突武功,京师戒严,进寇高陵。太宗与侍中高士廉、中书令房玄龄、将军周范驰六骑幸渭水之上,与颉利隔津而语,责以负约,其首帅皆下马罗拜。颉利请和,诏许焉。幸城西,刑白马,与颉利同盟于便桥之上。

太宗贞观十六年夏四月,薛延ヌ以前扰汉南,遣使谢罪。

二十一年十二月乙亥,高丽使第二子莫离支高任武朝贺,因谢罪,帝许纳之。

高宗仪凤四年二月,吐蕃赞普卒,遣使赍玺书往吊之。

玄宗开元元年十二月,吐蕃遣其大臣来求和。丁酉,命有司引吐蕃使宴于三殿。

六年春正月辛丑,北夷请和,乃降玺书曰:「突厥煞省表,具知往者默啜狂逆,为人之蠹,又诈降遣使,于我求婚。我国家不违,赏赐无数,所在军镇,为之解严。遂背信乘虚,纵凶深犯,损我百姓,陷我数州。从此之后,常行贼计,近者枭戮,实谓天诛。卿能举前事之非,有降和之请,但能诚实,何虑不依!且汉日有呼韩邪是卿族类,既率部落来慕中华,终保宠荣,足为前鉴。今契丹、奚等输款入朝,皆封郡王,各赐公主放归所部,以息其人。卿若能来,此是成例。官荣重功,则授财帛,赏善斯行,此乃国家所馀,亦是卿之所要。若怀奸设变,口顺心违,应朝不朝,以恶继恶,还学默啜,自取残亡。想卿解思,不至于此也。

七年六月,吐蕃遣使请和,求皇帝亲署誓文。帝以为昔岁和亲,已有成约,而今何乃重请盟书?但信必繇衷,聿寻前化足矣,不许大享使。因赐其束帛,用修前好,以杂采二千段赐赞普五百段,赐赞普祖母四百段,赐赞普母二百段,赐可敦一百五十段,赐坌达廷一百三十段,赐论乞力徐一百段,赐尚赞咄及大将军、大首领各有差。皇后亦以一千段赐赞普五百段,赐赞普母二百段,赐可敦。

九年二月丙戌,突厥遣使来朝,献方物,且通和好。帝降玺书谓曰:「国家旧与突厥和好之时,蕃、汉非常,快活甲兵休息互市交通国家买突厥马羊突厥,将国家采帛,彼此丰足,皆有便宜。自三四十年已来,不似旧时法用。总缘默啜可汗失信,遂令使命不通,一口称和,一心即背。每将兵马,常抄边军,天嗔地知,人怨神怒,身被诛灭,岂不繇兹。今可汗承破亡之遗馀,验违负之得失,祸福斯在,吉凶可见。计合早相依附,如何久事迟回,仍袭甘凉,复行抄劫,初闻为恶,不能无怪。赖自遣使至此,通和国家,如海之容,如天之覆,不念既往之过,以纳将来之诚。可汗若实好心,求为和好计,彼此百姓,各得自安,斟酌一生,更亦何虑。若言无准定,意有翻覆,还似往日可汗,又违今时明信,不烦更差使命,徒令再遣往来。至于边疆之任侵掠,自当更拟,宜审思之」。

十年五月戊午,突厥遣大首领阿史德敦泥熟来和,授右骁卫大将军、员外置,放还蕃。

十二年五月,新罗贺正使金武勋还蕃。帝降书谓新罗王金兴光曰:「卿再承正朔,朝贡阙庭,言念所怀,深可嘉尚。又得所进杂物等,并逾越沧波,跋涉草莽,物既精丽,深表卿心。今赐卿锦袍、金带及采素共二千疋,以答来献,至宜领之」。

二十一年正月,命工部尚书李谑轨锻罗制曰:「继好之义,虽属边鄙,受命以出,必在亲贤。事欲重于当时,礼故崇于殊俗。选众之誉,无出宗英。工部尚书李谔搴先峒问吨旅髟,饰公族之领袖,是朝廷之羽仪。今金城公主既在蕃中,汉廷公卿非无专对,有怀于远,夫岂能忘。宜持节充入蕃使,所司准式发遣」。以国信物一万疋、私觌二千疋,皆杂以五采遣之。

二十三年三月,命内使窦元礼使于吐蕃使悉诺勃藏还蕃,命通事舍人杨绍贤往赤岭以宣慰焉。二十四年八月甲寅,突厥骑施遣大首领胡禄达干来求和,许之,宴于内殿,授左金吾将军、员外置,赐锦衣一、副帛及采一百疋,放还蕃。

二十六年八月,命中官魏泰使于突厥。骑施降书谓突厥骑施可汗曰:「朕与可汗结为父子,恩义所感,骨肉何殊。可汗乃信彼小子,自生疑阻,前后使往,非不具论。自尔已来,当所迷也。使至省表,以变其节,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既效忠诚,深可嘉尚。朕本意相待如初,父子之间,更敦前好。凡为君须守信,义不信则身危若外饰甘,言内藏奸计,未能有损,终必自伤。想可汗通明,固不至于此,巧言似实,深宜察也。若忠信不易,更复何忧,千秋万岁,俱享多福。故令中使专达少信,悉朕意焉。

肃宗上元元年正月,吐蕃遣其大臣论吐蕃弥来请和,且请与吐谷浑复妨诤谩。

元年建寅月甲辰,吐蕃遣使来朝请和,敕宰相郭子仪、萧华、裴遵庆等于中书宴设。

代宗宝应四年二月,兼御史大夫李之芳使于吐蕃,兼御史中丞崔伦为之副,通旧好也。

永泰元年正月,以四镇行营节度使马为南道和蕃使。

三月,吐蕃请和,遣宰相元载、杜鸿渐等于兴唐寺与之盟而罢。

三年三月,命大理少卿杨济兼御史中丞,使于吐蕃。肪、珊靡病。

九月,杨济自吐蕃使还,吐蕃遣其首领论位藏等百馀人随济来朝,谢申好也。

十月乙酉,引吐蕃使见于宣政殿。丙申,命宰相宴吐蕃使论位藏于中书。

天历二年二月,遣检校户部尚书、兼御史大夫薛景西使于吐蕃,肪、珊靡病。

三年七月,命左散骑常侍萧昕兼御史大夫,持节充吊祭回纥可敦使。

德宗以大历十四年五月即位,八月,命太常少卿韦伦持节使吐蕃,统蕃俘五百人归之。

建中元年四月,太常少卿韦伦至自吐蕃,自大历中吐蕃聘使,前后数辈,皆留之不遣。俘获其人,必遣中官部统徙之江岭,因缘求财及给养之费,不胜其弊。去年冬,吐蕃大兴师以三道来侵,一自灵武,一自山南,一自蜀约踪齐举。会帝初即位,以德绥四方,徵其俘囚五百馀人,各给衣一袭,使伦统还其国,与之约和,敕边将无得侵伐。吐蕃始闻归其人,不之信。及蕃俘入境,部落皆畏威怀惠,其赞普乞立赞谓伦曰:「不知是来也,而有三恨,奈何?」伦曰:「未达所云。乞立赞曰:「不知大国之丧而吊不及哀,一也。不知山陵之期而赙不成礼,二也。不知皇帝舅圣明继立,已发众军,三道连衡,今灵武之师闻命辄回矣。而山南之师已入扶、文,蜀师已趋灌口,追且不及,是三恨也。及发使奉贽,不二旬而复命。蜀帅上所获戎俘,有司请准旧事颁为徒隶,帝曰:「要约著矣,言庸二乎?」乃各给缣二疋、衣一袭而归之。

五月,以韦伦为太常卿,复使吐蕃。十二月,伦至自吐蕃,与其宰相钦论、明思等五十五人皆至,献其方物。初,吐蕃见伦,再至甚欢,既就馆,声乐以娱之,留九日而旋。兼遣其渠帅报命,伦一岁再往,复绝域,戎夷奉教,无此之速者也。

二年二月,以万年令崔汉衡为殿中少监,持节使西戎。初,吐蕃遣使求沙门之善讲者,至是,遣僧良形乃囟人,行二岁一更之。

十二月,入蕃使判官、监察御史常鲁与吐蕃使论悉诺罗等至自蕃中。初,鲁与其使崔汉衡至列馆,赞普令止之,先命取国信敕书。既而使谓汉衡曰:「来敕云所贡献物普领讫。今赐外甥少信物,至领取。我大蕃与唐舅甥国耳,何得以臣礼见处」。又所欲定界阒葜西,请以贺兰山为界。其盟约请依景龙二年敕书云:唐使到彼,外甥先与盟誓,蕃使到此,阿舅亦亲与盟。乃邀汉衡遣使奏定。鲁使还,奏帝为改敕书,以「贡献」为「进」,以「赐」为「寄」,以「领取」为「领之」,且谓曰:「前相杨炎不循故事,致此误耳,其定界盟约」。并从之。

三年九月,和蕃使、殿中少监、兼御史中丞崔汉衡与吐蕃使区颊赞至自蕃中。时吐蕃大相尚结息忍而好杀,以尝覆败于剑南,思刷其耻,不肯约和。其次相尚结赞有材略,因言于赞普,请定界明约,以息边人,赞普然之,竟以结赞代结息为大相,约终和好,期以十月十五日会盟于境上。

四年二月,以鸿胪卿崔汉衡兼御史大夫,持节答蕃使,送区颊赞等归蕃。

六月,答蕃使判官、监察御史于ν与吐蕃使论颊没藏等至自青海。

兴元元年二月,以御史大夫于颀为右散骑常侍,寻加兼御史大夫,往泾州已来宣慰吐蕃,仍与州府计会顿处。时吐蕃款塞,请以兵助平国难,故遣使焉。

八月甲子,以右武卫将军周皓为太仆卿、兼御史大夫、宣慰回纥使。

贞元二年二月辛未,以水部员外郎赵聿为仓部郎中兼侍御史,入吐蕃使。

九月丁未,诏遣左监门将军康成使于吐蕃。初,吐蕃大相尚结赞累遣使请盟会定界,乃命成使之。至上砦原,与结赞相见,结赞令其使论乞ヌ与成同来。甲寅,以左千牛大将军裴谓为吏部侍郎,充入蕃使。俄以吐蕃退,遂不行。其年冬,吐蕃入寇,陷盐、夏二州。诏加河东节度使马燧绥鞍麟胜招讨使。燧乃将兵次石州。时吐蕃深入,人马疾疫,渠帅论颊热因退。贞元三年正月,燧引军还太原。

三年二月,以前太子右谕德崔水晃检校左庶子、兼御史中丞,充入吐蕃使。

三月丁酉,以左庶子李汲淙胪罗使。

五年七月,以殿中监、嗣滕王湛然为太子宾客,回鹘使如故。

六年春,回鹘忠贞可汗为其弟所杀而篡立,国人杀篡者,立忠贞之子为可汗,乃遣达比特勒梅录将军,告忠贞可汗之哀于我,且请册新君也。

十三年二月,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奏:「南诏前年于州筑得城一所,今请据旧境归还,已受领讫」。

十九年五月,吐蕃使论颊热等至。其年,以右龙武将军薛人丕兼御史大夫,使于吐蕃。

二十年五月,以秘书监史馆修撰张荐为工部侍郎、兼御史大夫,依前史馆修撰,持节吊赠吐蕃。以左金吾卫将军薛径为检校工部尚书、兼右金吾将军、兼御史大夫,持节和吐蕃。

宪宗永贞元年十一月,以通王府长史孙果为鸿胪少卿、兼御史中丞,持节充册立回纥使。其月,以卫尉少卿侯幼平兼御史中丞,充入吐蕃告册立等使。元和四年正月,命中官元文政往渤海充吊祭册立使。

七月,吐蕃遣使来和好。

五年五月,吐蕃遣使论思颊热来朝,并归郑叔矩、路泌之柩,及叔矩男武延等一十三人。叔矩会盟使崔汉衡之从事泌,浑之从事。贞元初,吐蕃背盟,所陷凡二十馀年,竟不屈节,因殁于蕃中。至是请和,故归其柩。

六月,宰相与吐蕃使语中书令厅,蕃使拜阶下,宰相阶还半礼。

七月,以陕州大都督府左司马兼通事舍人李嘉鸿胪少卿、摄御史中丞、持节充入吐蕃使,仍赐紫金鱼袋。太子中舍人吴晕为丹王府长史兼侍御史,为之副。

七年正月癸未,以鸿胪卿张茂宣充入回鹘使,通事舍人张贾副焉。

二月,吐蕃东道节度论诰都宰相尚绮心儿以书遗凤翔节度使李惟兰,惟兰奏献之。

三月,命宰相于中书与吐蕃使议事。

七月,以京兆府功曹李牢、殿中侍御史,充入新罗副使。

八年正月,命内侍李重爻洳澈2崃⑿慰使。

十一月,黔中奏昆明夷请归其先侵髦地。

十一年二月,授渤海使国信以归。

五月,命中使二人送回鹘使归国。

十一月,以宗正卿李诚兼御史中丞,充入回鹘使。

十二年四月,吐蕃以赞普卒来告。己未,以右卫将军乌重黾嬗史中丞,充吊,赠吐蕃赞普使。

五月癸亥,以右补阙段均为殿中侍御史,充吊赠吐蕃使。

十三年三月,渤海国遣使李继常等二十六人来朝。十月,凤翔节度使郑馀庆奏,吐蕃遣使泛谩。

穆宗元和十五年,即位。八月乙亥,命宰臣召吐蕃使于中书议事。十月,命高品窦千乘使于吐蕃。

十月庚午朔,以太子中允张贾为太府少卿、摄御史中丞,持节充入吐蕃答请和好使。庚辰,命宰臣留吐蕃使于中书议事。以郯王府长史邵同为太府少卿、兼御史中丞,持节入吐蕃,充答请和好使。

十二月,以左散骑常侍崔元略充党项宣抚使。丁丑,改命太子中允李寮兼侍御史,充党项宣抚副使。

长庆元年十二月,丰州刺史李祜奏,先入回鹘使裴通、高品、袁有直并回鹘六十四人到○萌。

二年二月癸酉,吐蕃遣使十五人来请定界。甲戌,召对于麟德殿,赐有差。

八月,凤翔送落蕃人宇文律等一百八十人,诏付京兆府详勘,寻令亲族识认,任其归还。

十月辛酉,以太子仆杜载为太仆少卿、兼御史中丞,持节充答吐蕃谢会盟礼毕使,仍赐服金紫。

敬宗初即位,鸡林人、前右监门卫率府兵曹参军金闱浣状,请充入本国宣慰副使,从之。

宝历元年三月,以前蕲州刺史于人文为司门郎中,摄御史中丞,持节入回鹘,充吊祭册立使,仍赐紫金鱼袋,以右赞善大夫裴常守本官兼侍御史为之副。四月,以前江南西道观察推官、试大理评事陈阜蚴睾幽细,雒阳县丞兼监察御史充入回鹘吊祭册立使、判官仍赐绯鱼袋。

十月,以岳王傅成杭为右庶子、兼御史中丞,充入吐蕃答贺正使,仍赐紫金鱼袋。以太常博士刘幼复为殿中侍御史,为之副,仍赐绯鱼袋。以前万年县丞韩镂大理丞、兼殿中侍御史入吐蕃答贺正使判官,仍赐绯鱼袋。

二年二月,凤翔节度使进到落蕃回鹘四人,敕旨令付鸿胪寺待有还蕃使即放归国。

十月,灵武节度使奏收得吐蕃石金山等四人。诏委本道节度使差人送付本界游奕吐蕃取领闻奏,仍优赏发遣。

文宗太和二年十二月,以前棣州刺史唐弘实为莒王傅、兼御史大夫,持节充入吐蕃答贺正使。

三年十二月庚寅,西川监军判官张士谦奏,南蛮宣尉回得蛮人事物、金盏、银水瓶等,并进首领王X123巅状一封,云被杜元颖欺扰蕃界。又云南蛮续自羌,专使奏事。乙亥,郭钊又奏,蒙X123巅,差使送书信,共四角以闻。又奏追还三百馀里。

五年五月,剑南西川节度使李德裕奏,南蛮放还,先虏掠百姓工巧僧道约四十人到本道。

十一月,入吐蕃使宗正少卿李从易至蕃中。

六年十一月,以少府少监田早守本官兼御史中丞,持节充入吐蕃答贺正使,仍赐紫金鱼袋。

十年夏四月,九姓回鹘可汗薨。以左骁卫将军、皇城留守唐弘实为右金吾卫将军兼御史大夫,持节充入回鹘吊祭册立使。

八年春正月庚申,凤翔节度使李听进吐蕃赞普贺正表函。

九年五月辛酉,入朝回纥进太和公主所献马射女子七人、沙ヌ小儿二人。

十一月,以宗正少卿李从简守本官兼御史中丞,持节充入吐蕃答贺正使,仍赐紫金鱼袋。

开成元年十二月,以太子少詹事李景儒兼御史中丞,充入吐蕃答贺正使。

二年十一月,天德奏吐蕃东北道元帅论夷加羌使信物,乃木夹到本道,以其书信上闻。

三年秋七月,新罗王金提缫抛颓嘟诙仁古婢,帝矜以远人,诏令却归本国。

四年三月,以太子詹事李景儒为入吐蕃使。

武宗会昌二年十一月,吐蕃赞普卒,遣使论普热入朝告哀,遣将作少监李景入蕃吊祭。

三年八月,黠戛斯遣使谛德伊斯难珠来朝。九月,与黠戛斯敕书曰:「皇帝敬闻黠戛斯可汗将军谛德伊斯难珠至览书并白马二疋,具悉可汗降精斗,极雄朔漠以为君。禀耀旄头,分天街而建国,特负英豪之气,夙推骁驭之才,眷想嘉猷,载深寤叹。来书云:温仲令将军归国后,汉使不来,温仵合去日,朕书具云速遣报章。此当遣重臣册命。自是可汗未谕此意,报答稍迟。来信又云:道路隔绝,盖为山川悠远,未得与可汗封壤接连,非是两国之情,犹有阻隔。想可汗明识,无复致疑。又云两地致书,彼此不会,且书不可以尽言,言不可以尽意。况蕃汉文字,传译不同,祗在共推赤心,永保盟好,岂必缘饰词语,以此交欢?想每欲思,惟先相好意,不更疑惑,便是明诚。又云欲除两楹间恶刺,如此之事,最为嘉言。缘回鹘据雄北,方为一代君长,诸蕃臣伏百有馀年。今可汗扫除穹居,大雪雠耻,功业既高于前古,威声已振于北荒,固当深务远图,岂可更留馀孽!黑车子不度德量力,敢保寇雠,则是侮可汗,独力向化,此而可忍,孰不可容!况可汗前来,访送公主云,上天入地,必须觅得。今若舍而不问,何以取信?朕怀想可汗乘彼盛秋,长驱精骑,问回鹘逋逃之罪,行黑车子后服之诛。取若拾遗,役无再举,从兹荡定,岂不美欤!来书又云:送公主到彼,无一语来。缘公主才离可汗,五日便被回纥劫夺,所遣来使,尽被杀伤。公主二年之中,流离沙漠,事已隔远,所以不再叙言。然赵蕃去日已具感悦之心,足表殷勤之意。又闻今秋欲移往回纥牙帐,灭其大国,便保旧居,足使诸蕃威畏,回鹘绝望,稍近汉境。颇谓良图所云,请发遣兵马,期集公处。缘黑车子犹去汉界一千馀里,在沙漠之中,从前汉兵,未尝到彼。比闻回鹘深意,尝欲投窜安西,待至今秋。朕当令幽州、太原、振武、天德缘边四镇要路出兵,料可汗攻讨之时,回纥必当潜遁,各令邀截,便可枭擒。此是军期,须如符契。想可汗必全大信用叶一心谛德,伊斯难珠。朕已于前殿面对,兼赐宴乐,并依来表,更不滞留。朕续遣重臣,便申册命,故先达此旨,令彼国明知册命之礼,并依回纥故事。可汗爰始立国,临长诸蕃,须示邻壤情深,宗盟义重,以此镇抚,谁敢不从?宜体至怀,共宏远略春暖,想可汗休泰将相以下,并存问之。黠戛斯者,亦名纥吃斯,本前代坚昆国,在回纥西北,自称李陵之后。初破回纥国之时,得太和公主,以天家贵种,又与国同姓令达干十人送公主至塞上。中路为乌介可汗所得,尽杀黠戛斯使人,乃质公主同行。及黠戛斯上表,问公主所在及所遣使者十人。帝顾问宰臣,议者奏以黠戛斯是回纥深雠。今乌介可汗尚须与通和,令自将兵马求杀使者罪人,兼讨黑车子容纳可汗之罪。帝心末决,以回纥故事,自平禄山之后,岁赐绢三万疋,以为定制。又黠戛斯有可汗之名,虑不烦祭,裨壮肌S肿迸疲航聍镪┧褂牖劓,故事不同。未有大功,安敢邀利?如肯同回纥称臣,即加册命,不尔便停,无伤国体。兼许为宗盟,可以尊卑谕之,令展子孙之礼。帝意乃定,故降此书。

僖宗乾符二年,南蛮骑信遣使乞盟,许之。

梁太祖乾化元年,恢菀曰劓可汗所与书来上,制以左监门卫上将军杨沼为右骁卫上将军,押领回纥等还蕃。又河中奏回纥宣慰谕使杨沼押领二蕃酋长一百二十人归本国事。

后唐武皇天趟哪昶醯ぐ⒈大寇阒形浠,是彩沽和,因与之面会于阒荻城,大具享礼,延入帐中,约为兄弟,谓之曰:「唐室为贼所篡,吾欲今冬大举,弟可以精骑二万,同收汴、雒」。保机许之,赐予甚厚,留马三千匹以答贶。左右咸劝武皇可乘间虏之。武皇曰:「逆贼未殄,不可失信于夷狄,自亡之道也」。乃尽礼遣之。

庄宗同光初,沧州奏,侦间契丹国舅撒剌宴送羊马于幽州,申和好。

二年八月,幽州进契丹国舅撒剌宴书。

三年七月丁巳,灵武奏恩赐回纥王敕书,降已,送甘州。

四年正月,幽州李绍斌奏:「契丹阿保机与臣貂裘一生吐蕃谷浑杜每儿,爰生李绍威遣梅老茹真贡马。明宗初篡嗣,遣供奉官姚坤空函告哀,至契丹西楼,属阿保机在渤海,又径至慎州,崎岖万里。既至,谒见保机,延入穹庐。保机身长九尺,被锦袍,大带垂后,与妻对榻引见坤,坤未致命。保机先问曰:闻尔汉江、河南、河北各有一天子,信乎?坤曰:河南天子,今年四月一日雒城军变,今凶问至矣。河北总管令公,比为魏州军乱,先帝诏令除讨,既闻内难,众军离心,及京城无主,上下坚册令公,请主社稷,今已顺人望登帝位矣。保机曰:汉国儿与我虽父子,亦曾彼此雠掣,俱有恶心,与尔今天子彼此无恶,足得欢好。尔先复命,我续将马二万骑至幽、镇已来,与尔家天子面为盟约,我要幽州,令汉儿把捉,更不复侵汝汉界。

天成初,阿保机死,其母令次子德光权主牙帐。明年,德光遣其使梅老等三千馀人来泛谩S,智彩刮父求碑石,帝许之,赐予甚厚,并赐其母缨络锦采。自是山北安静,蕃汉不相侵扰。天成元年九月,幽州赵德均奏:先羌军将陈继威使契丹部内,今使还得状称,今年七月二十日至渤海界扶馀府,契丹族帐在府城东南隅。继威既至,求见不通。窃问汉儿,言契丹主阿保机已得疾,其月二十七日阿保机身死。八月三日,随阿保机灵柩发离扶馀城,十三日至乌州。契丹主妻始受却当府所持书信。二十七日至龙州,契丹主妻令继威归本道,仍遣撩括梅老押马三匹充答信,同来继威,见契丹部族商量来年正月葬阿保机于木叶山下,兼差近位阿思没骨馁持信与先入蕃天使供奉官姚坤同来赴阙告哀。兼闻契丹部内取此月十九日一齐举哀朝廷及当府前后所差人使继威来时见处分,候到西楼日,即并放归。

十月辛丑,契丹告哀使没骨馁见,言:「契丹国主阿保机今年七月二十七日薨。敕曰:朕以近缵皇图,恭返鄣牢,癜惨南墓,笄⒂何跗。醯ね跏涝,セ睹死窠黄肝,叔嵛判赘,急堕舯怀,可辍今月十九日朝参」。

二年四月,奏黎州状隳鲜拐院挽洞蠖珊、幽掀鹕嵋,患淞粜盼锸五笼,并杂笺诗一卷,递至阙下。初,郭崇韬平蜀之后,得王衍昔获蛮俘数十,以天子命令殿直李楷持国信赐其国王,并归其俘囚。楷入其部,为止于界上,惟国信与蛮俘,得往月馀乏食而还。续有转牒,称督爽大长和国宰相、布燮等上大唐皇帝舅奏疏一封,自鹤枯发,递历机美,白崖、爽等又入弄梗,演习白鹦鹉、郡缮、裔爽等,又入平夷、新安、宁远。标、莎差人转送黎州。其纸厚硬若皮,笔力遒健,有书诏体。后有督爽ヌ酋忍爽、王宝督爽,弥勤忍爽,董德义、督爽、长坦、绰爽、杨布爽等所署,有采笺一轴,转韵诗三章、章三韵,共十联,有类击筑,词时有思本朝姻亲之意,理亦不逊其褚中之物,即却返其国,信旧封犹存,复命左卫上将军乌昭遇等再往使焉。至西川,知李楷又不能进,遂回。

十一月,契丹使梅老等三十馀人见传本主愿和好之意。帝谓侍臣曰:「俱保边鄙,以安疲民,朕岂辞降志耶?彼既求和,足得怀柔矣」

三年正月己酉,契丹主阿保机妻差使送前振武副使刘在金到行阙,赐在金钱帛、银器、金带铺,陈毡褥甚厚。

长兴元年五月,青州奏:「所与高乞国敕书,钿函已付本国知后宫。

七月,振武张方进呈纳契┠臼槎封。

二年五月癸亥,青州上言,有百姓过海北樵采附得东丹王堂兄京尹污整书,问慕华行止欲修贡也。

闰五月,青州进呈东丹国首领耶律羽之书二封。

七月乙未,兖州奏密州淮口准敕放过往来商客一千八十八人。

十二月丙辰,幽州奏,契丹乞通和好。

三年正月庚子,契丹遣使拽骨等来朝。

五月己亥,契丹朝贡使迭罗卿辞归蕃。迭罗卿来求归,泊痰鄢跤,遣之。大臣争之,未决。会幽州赵德均状奏及杨檀皆言其不可遣,帝意方解,仍曰「鲜卑泛秒,抟庠谙⒈呦に共求,但不遣敌,即有词其前骨舍利。朕欲放还,冀不全阻其请」执政不敢复争,乃遣从北使归蕃。

十一月乙巳,阒、萁、诙仁拐啪、创镒、通降闷醯、ぶ髟诤谟芰帜,狭么滩绰兽族三百帐,见制造攻城之具云:「蕃界无草,欲借汉界水草」。诏亲直指挥使张万全、供奉官周务谦赍书国信杂采五百疋、银器二百两,往赐契丹主。

四年五月丙戌,契丹国使述骨卿三十四人入朝。其年,契丹耶律德光以兄东丹王突欲在阙下,其母继发使申款,朝廷亦优容之。赐突欲姓李氏,名赞华,出镇滑州,以庄宗夫人夏氏嫁之。

愍帝应顺元年正月乙亥,契丹遣都督没辣乾来朝,献马四百、驼十、羊二千。先是,遣供奉官西方溉肫醯じ疵,故有是献。

末帝清泰三年八月戊午,契丹遣使梅里来朝。其年,契丹遣使银折梅里入朝。

晋高祖即位于晋阳,改号天福元年,车驾将入雒。闰十一月甲戌,契丹主举酒,言于帝曰:「馀远来赴义,大事已成。皇帝顷赴京都,今已令大相温勒兵相送。至于河梁要过河者,即多少任意,馀亦且在此州。俟京雒已定,便当北辕」。执手相泣,久不能别。脱白貂裘以衣帝,赠马二十匹、战马一千二百匹,仍诫曰:「子子孙孙,各无相忘焉」。

二年二月,契丹太子解里、舍利梅老等到阙见。

四月,契丹宫苑使李可与到阙见。

三年八月戊寅,以左仆射刘骶湮契丹册礼使、左散骑常侍韦动为副使。给事中卢重册契丹太后使,赠赐帛器皿有差。

九月庚申,契丹使廷信押按各马,往雒京般取后唐公主。丙寅,赵延寿进马二匹谢恩。放燕国长公主归幽州。

十一月,契丹遣梅里赍书到阙,贺范延光归明。其月戊寅,契丹命使以宝册上帝,徽号曰「英武明义」,左右金吾六军仪仗、兵部法物、太常鼓吹,殿中省缴鹊炔,⒊龀怯引至崇元殿前陈列,帝受徽号毕,御殿受百官贺。

四年十月,契丹使近臣崔廷勋领兵交戍于闱,鹬北,帝遣中官李威以吴赴,上酹遣而劳之。

十一月戊子,契丹遣遥折来使,因聘吴越。

五年四月甲子,契丹使兴化王来聘。

十一月,契丹使舍利来聘,致马百匹及玉鞍、狐裘等。其年,回纥可汗仁美遣使贡良马、白玉,谢册命也。

六年四月己未,契丹使述括来聘。

七月壬戌,泾州奏,西凉府留后李文谦,今年二月四日闭宅门自焚,遣元入西凉府译语官杨行实与来人赍三部族蕃书进之。

八月,蕃通事康王六自契丹回,复遣使焉。

六年九月,遣供奉官李延业以时果送于契丹。

十一月,契丹遣使杨通事与供奉官李仁廓同到阙见。

七年春正月庚午,契丹遣使达剌已下三十六人来聘。

三月乙夕,⼙朔,契丹通事高模翰来聘。

闰三月,遣殿直马延理、内班王延斌送樱桃于契丹。六月辛酉,契丹遣达剌于来聘。癸亥,遣殿直张延杲使于契丹。

少帝以天福七年六月乙丑即位,八月,宣唤契丹王母使舍利共一十二人,宴于崇德殿。

八年,汉高祖时为太原节度使,奏以太原往例,每年差人押送葡萄往契丹,今年伏候敕旨」。有诏罢之。高祖曰:「此土产常物,废而不行,必启戎心以生怨也」。

周太祖广顺元年二月丁未,左千牛卫将军朱宪使于契丹,复命契丹主充欲复遣使⒐侵О樗椭煜芄榫┦ΑS趾、匚业羌兼献良马一驷,仍达蕃情云:「两地通欢,近因晋祖议和好之理,为远大之谋。

五月己巳,遣左金吾将军姚汉英、右神武将军华光裔使于契丹,辞,各赐袭衣、银带、绢采三百疋、银器五十两。契丹入朝使大御,赐重锦五疋、衣著三百疋、银器百两,别赐衣著五十疋、马价衣著一百五十疋,副使赐有差曳刺五人,各赐中锦一疋、衣著五十疋。仍遣供奉官李诵押援兵防送至乐寿。

八月,契丹遣幽州教练使曹继筠护送宰相赵莹丧柩至其家。先是,开运末,虏陷京城,莹与冯玉、李彦韬俱迁于北塞,未几卒,至是,方归丧柩。

二年正月,泾州史光懿言,回纥可汗遣悉里来等四人到州迎接,进奉回使。

十月,沙州僧兴赍表辞回纥阻隔回纥,世世以中国主为舅,朝廷亦以甥呼之。沙州陷,蕃后有张氏,世为州将。后唐同光中,长史曹义金者遣使朝贡,灵武韩洙保荐之,乃授沙州刺史,充归义军节度使、瓜沙等州处置使。其后久无贡奉,至是遣僧辞其事。

其月,淮南送高丽使陈参等到阙见,敕有司赐酒食衣服。

 {{ anno.na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