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录部 文章第二
晋阮籍,字嗣宗,陈留尉氏人。在魏为步兵校尉。会文帝让九锡,公卿将劝进,使籍为其辞。籍沉醉忘作。临诣府,使取之,见籍方据按醉眠,使者告籍便书,按使写之,无所改窜。辞甚清壮,为时所重。籍尝登广武,观楚、汉战处,叹曰:「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登武牢山,望京邑而叹」。于是赋《豪杰诗》。陈留王景元四年卒。嗣宗能属文,初不留思,作《咏怀诗》八十馀篇,为世所重。著《达庄论》,叙无为之贵。文多不录籍。尝于苏门山遇孙登,遂著《大人先生传》。
嵇康,字叔夜,谯人。为中散大夫,著《养生论》,《君子无私论》。康能属文,撰上古以来高士为之传赞》,欲友其人于千载也。又作《太师箴》,亦足以明帝王之道焉。复作《声无哀乐论》,甚有条理。康所著诸文论六七万言,皆为世所玩。
何劭字敬祖,为仆射,迁司徒。劭博学,善属文,撰《荀粲》、《王弼传》及诸奏议文章,并行于世。
张华,字茂先,范阳人。学业优博,辞藻温丽。初未知名,著《鹪鹩赋》以自寄。陈留阮籍见之,叹曰:「王佐之才也」。后为尚书,当时诏诰皆所草定。惠帝时,为侍中、中书监。华惧后族之盛,作《女史箴》以为讽。华所著文章并行于世。
傅玄,字休奕,北地人。善属文,为司隶校尉,卒。文集百馀卷,行于世。傅咸字长虞,玄子为司隶校尉,好属文论,虽绮丽不足,而言成规鉴。颍川庾纯尝叹曰:「长虞之文,近乎诗人之作矣!」
傅祗,字子庄,咸从父弟也。后为司徒,著文章甭窞馀万言。
傅畅,祗子也,为秘书丞,作《晋诸公叙赞》二十二卷,又为《公卿故事》九卷。
乐广,字彦辅,南阳人。为太子中庶子,迁侍中、河南尹。广善清言而不长于笔,将让尹,请潘岳为表。岳曰:「当得君意」。广乃作二百句语,述己之志。岳因取次比,便成名笔。时人咸云:「若广不假岳之笔,岳不取广之旨,无以成斯美也」。
索靖,字幼安,敦煌人。为游击将军,领雍、秦、凉义兵,与贼战,被伤卒。撰晋诗二十卷。
华谭,字令思,广陵人。为鄄城令,过濮水,作《庄子赞》以示功曹,而廷掾张延为答教,其文甚美。
向秀字子期,与嵇康为竹林之游,又共吕安灌园于山阳。康被诛,秀应本郡计入雒,秀自此行作思旧赋。后为散骑常侍,卒。
阮修,字子宣。性简狂,不修人事,所著述甚寡。尝作《大鹏赞》。后为太子洗马。
应贞字吉甫,少以才闻。魏正始中,夏侯玄盛有名势,贞在玄坐,作五言诗,玄嘉玩之。武帝践祚,为给事中。帝于华林园宴射,贞赋诗最美。后迁散骑常侍,卒。文集行于世。
庾岂又字子高,为陈留相。岂又见王室多难,终知婴祸,乃著《意赋》以豁情,犹贾谊之∧褚病。
刘实,字子贞,为吏部郎,参文帝相国,军事以多进趋,廉逊道缺,乃著《崇让论》以矫之。
潘岳,字安仁,荣阳中牟人。夙以才颖见称,辟太尉府,举秀才。泰始中,武帝躬耕藉田,岳作赋以美其事。后为长安令,作《西征赋》,述所经人物山水,文清意谐。累迁黄门侍郎。既仕宦不达,乃作《闲居赋》以歌事遂情焉。岳辞藻绝丽,尤善为哀诔之文。
皇甫谧,字士安,安定人。沉静寡欲,以著述为务,自号玄晏先生。著《礼乐》、《圣真》之论。其后乡人劝令应辟命,谧为《释劝论》以通志焉。武帝咸宁初,诏以为太子中庶子,又徵为议郎,召补著作郎,并不应。太康三年卒。所著诗赋诔颂论难甚多,并重于世。
挚虞,字仲治,京兆长安人。少事皇甫谧,才学通博,著述不倦。郡檄主簿。虞尝以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天之所,陶咭逡病H酥,所助者信也。履信思顺,所以延福,违此而行,所以速祸。然道长世短,祸福舛错,怵迫之徒,不知所守,荡而积忿,或迷或放。故借之以身,假之以事,先陈处世不遇之难,遂弃彝伦,轻举远游,以极常人罔惑之情。而后引之以正,反之以义,推神明之应于视听之表,重否泰之运于智力之外,以明夫仕命之不可违。故作《思游赋》,举贤良,为太子舍人,除闻喜令。时天子留心政道,又吴冠新平天下,掳灿萆咸康颂》以美晋德后为太常卿,性爱士人,有表荐者,常为其辞。
王蔚,河东猗氏人。世修儒史之学。魏中领军曹羲作《至公论》,蔚善之,而著《至机论》,辞义甚美。官至夏阳侯相。
王接,字祖游,蔚子也。为临汾公相国、尚书令王堪统行台上,请接补尚书殿中郎,未至,卒。所著杂论议、诗赋、碑颂、驳难十馀万言,丧乱尽失。
束孀止阄⒀羝饺,诵猿镣。瞬荒饺。惈作《玄居赋》以拟客难。后为尚书郎,卒。所著《补亡诗》文集数十篇,行于世云。
卢钦,字子若,范阳人。为尚书仆射,领吏部,卒。所著诗赋论难数十篇,名曰《小道子》。
华峤,字叔骏,才学深博。为秘书监,加散骑常侍。所著论议难驳、诗赋之属数十万言。
华畅,峤少子也。有才思,所著文章数万言。遭冠乱,避难荆州,为贼所害。
孙盛,字安国,太原人。为秘书监、给事中,造诗、赋、论难数十篇。
孙楚,字子荆,太原中都人。才藻卓绝,爽迈不群。少所推服,惟雅敬同郡王济。初,楚除妇服,作诗以示济。济曰:「未知文生于情,情生于文」。览之凄然,增伉俪之重。位至冯翊太守。
孙绰,字兴公,楚之子。博学善属文。少居于会稽,游于山水,十有馀年,乃作《遂初赋》以致其意。绰绝重张衡、《左思之赋,每云:「《三都》、《二京》,《五经之鼓吹也」。常作《天台山赋》,辞致甚工。初成,以示友人范荣期,云:「卿试掷地,当作金石声也」。荣期曰:「恐此金石非中宫商」。然每至佳句,跞≡疲河,κ俏冶灿镝,嵛廷尉卿领著作。绰少以文才推称,于时文士,绰为其冠。温、王、却、庾诸公之薨,必须为碑文,然后刊石焉。
陆机,字士衡,吴郡人,大司马抗之少子。士衡,有异才,文章冠世服,膺儒术,非礼不动。抗卒,领父兵为牙门将。年二十而吴灭,退居旧里,闭门勤学,积有十年。以孙氏在吴,而祖父世为将相,有大勋于江表,深慨后王,举而弃之。乃论大帝所以得后主所以亡,又欲述其祖父功业,遂作《辨亡》二篇入雒。累迁中书郎。齐王ぁ既矜功自伐,受爵不让,机恶之,作《豪士赋》以刺。又以圣王经国,义有封建,因采其远指,著五等论》。后成都王[A13C]表为平原内史。机天才秀逸,辞藻宏丽。张华常谓之曰:「人之为文,常恨才少,而子更患其多弟愠、S搿妒椤吩唬壕苗,见兄文跞∮,烧其笔砚。后葛洪著书,称机阌绦圃之积玉,无非夜光焉。五河之吐流,泉源如一焉。其宏丽妍赡,英锐飘逸,亦一代之绝手。其为人所推服如此。所著文章凡三百馀篇,并行于世。
陆阕,质苛士衡弟也。清正有才理。入雒,累迁中书侍郎。成都王颖表为清河内史,与士衡同遇害。所著文章三百四十九篇,又撰《新书》十篇,并行于世。
陆喜,字恭仲,士衡从父兄。在吴为吏部尚书,博学有才思,常为自叙曰:「余读《幽》、《通》、《思玄四愁》,而作娱宾九思」又作《西州清论》,传于世。
文立字广休,巴郡人。为卫尉,卒。所著章奏诗赋数十篇行于世。
成公绥,字子安。少有俊才,词赋甚丽。涯自守,不求闻达,时有孝乌,每集其庐舍,绥为有反哺之德,以为祥禽,乃作赋美之。又以赋者贵能分赋物理,敷演无方,天地之盛,可以致思矣。历观古人,未之有赋,岂独以至丽无文,难以辞赞。不然,何其阙哉!遂为《天地赋》。又雅好音律,常当暑承风而啸,冷然成曲,因为啸赋。张华推重绥,每见其文,叹服以为绝伦,荐之太常,徵为博士。历迁中书郎,每与华受诏并为诗赋。年四十三卒。所著赋杂笔十馀卷,行于世。
左思字太冲,齐国人。辞藻壮丽,造《齐都赋》,一年乃成。复欲赋三都,会妹芬入宫,移家京师,乃诣著作郎张载访岷、邛之事,遂构思十年,门庭藩溷,皆著纸笔,遇得一句,即便疏之。自以所见不博,求为秘书郎。及赋成,时人未之重。思自以其作不让班张,恐以人废言。安定皇甫谧有高誉,思造而示之。谧称善,为其赋序。张载为注,魏都刘达注吴、蜀而序之。陈留卫稀S治思,赋作略解。自是之后,盛重于时。司空张华见而叹曰:「班、张之流也,使读之者尽而有馀,久而更新」。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雒阳为之纸贵。初,陆机入雒,欲为此赋,闻思作之,抚掌而笑。与弟恪妒,椤吩唬捍思溆胸鞲。赣作《三都赋》,须其成,当以覆酒瓮耳。思赋出,机绝叹伏,以为不能加也,遂辍笔焉。
邹湛,字润甫,南阳人。为少府卒。所著《论事议》二十五首,为时所重。
枣据,字道彦,颍川人。善文辞,为太子中庶子,卒。所著诗赋论四十五首,遇乱多亡失。子腆,字玄方,为襄城太守,亦以文章显。腆弟嵩,字台产,才艺尤美,为散骑常侍。
张载,字孟阳,安平人。父收,蜀郡太守。载性蜒,挪┭в形恼。绿康初,至蜀省父,道经剑阁,载以蜀人恃险好乱,因著铭以作诫。益州刺史张敏见而奇之,乃表上其文,武帝遣使镌之于剑阁山。又为《摧论》及豌岣乘玖,バN靖敌,见而嗟叹,以车迎之,言谈尽日,为之延誉,遂知名。起家著作,位郎。
张协,字景阳,载弟也。少有隽才,为河间内史,弃绝人事,屏居草泽,守道不竞。拟诸文士,作七命,世以为工。永嘉初,徵为黄门侍郎,不就,终于家。
王沉字彦伯。少有俊才,出于寒素,不能随俗浮沉,为时豪所抑。仕郡文学掾,郁郁不得志。及作释时论。是时王政陵迟,官才失实,君子多退而穷处,遂终于里闾。惠帝元康初,为松滋令。
吴郡蔡洪,字叔开,有才名,作《孤奋论》,与《释时》意同,读之者莫不叹息焉。
潘尼,字正叔,岳之从子。少有清才,与岳俱以文章见知。性静退不竞,惟以勤学著述为事,著《安身论》以明所守。元康初,为太子舍人,上《释奠颂》。后为著作郎,为《乘舆箴》。
夏侯湛,字孝若,谯国人。幼有盛才,文章宏富,善构新词。为郎中累年不调,乃作《抵疑》以自广,又作《昆弟论》。后为散骑常侍,卒。著论三十馀篇,别为一家之言。初,湛作《周诗》成,以示潘岳。岳曰:「此文非徒温雅,乃别见孝悌之性」。岳因此遂作《家风诗》。
刘琨,字越石,中山人。年二十六,为司隶从事。时征虏将军石崇河南金谷涧中有别庐,冠绝时辈,引致宾客,日以赋诗。琨预其间,文咏颇为当时所许。后为司空、都督并、幽、冀三州诸军事。
欧阳建,字坚石。为冯翊太守,为孙秀所害,时人莫不悼惜之。临命作,诗甚哀楚。
江统,字应元,陈留人。为山阴令。时关陇屡为氐、羌所扰,孟观西讨,自擒氐帅齐万年。统深惟四夷乱华,宜杜其萌,乃作《徙戎论》。后为愍怀太子洗马。及太子之薨,改葬统,作诔叙哀,为世所重。后为散骑常侍,领国子博士,卒。凡所造赋颂表奏,皆传于世。
江凶值涝爻铝羧,宋太常病卒。著《阮籍序赞》、《逸士箴》及诗赋、奏议数十篇,行于世。
李赐,字宗石,犍为人。少能属文,尝为《玄鸟赋》,词甚美。州辟别驾,举秀才,未行而终。
李兴,字隽石,赐弟也。亦有文才,为镇南将军刘宏参军。宏立诸葛孔明羊叔子碑》,使兴为之文,甚有辞理。范坚字子尝,博学,善属文。怀帝永嘉中,避乱江东,拜著作郎。坚子启,终于黄门侍郎,父子并有文笔传于世。
郭象字子玄,少有才理,常丫、右晕、穆圩杂獒。嵛太傅主簿。永嘉末病卒,著《碑论》十二篇。张翰字季鹰,吴郡人。有清才,善属文。为齐王大司马东曹掾。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遂命驾而归,著《首丘赋》。后卒。其文笔数十篇,行于世。郭璞字景纯,河东人。好经术,博学有高才,而讷于言论,词赋为中兴之冠。著《江赋》,其词甚伟,为世所称。后复作《南郊赋》,元帝见而嘉之,以为著作佐郎。璞既好卜筮,萆鸲嘈χ,又自以才高位卑,乃著《客傲》。后为王敦记室参军,为敦所害,所作诗诔颂赋,亦有数万馀言。
王鉴,字茂宣,高堂邑人也。少以文笔著称。中兴为永兴令,大将军王敦请为记室参军,未就而卒,时年四十一。文集传于世。鉴弟涛及弟子ρ,并有才笔。
葛洪,字稚川,丹阳人。少好学,凡所著撰,皆精锸欠,嵌才章富赡。初为王导谘议参军,选为散骑常侍,领大著作,不就。求为句漏令。至广州,止罗浮山,在山积年,优游蜒,著述不辍。所著碑诔诗赋百卷,移檄章表三十卷。洪博闻深洽,江左绝伦,著述篇章,富于班马。又晋陵内史张粤⑶阿新丰塘溉田,每岁丰稔,洪为其颂。
庾阐,字仲初,颍川人。为散骑常侍,领大著作,出补零陵太守。入湘川以吊贾谊,徵为给事中。吴国内史虞潭为太伯立碑,阐制其文。又作《扬都赋》,为世所重。著诗赋铭颂十卷,行于世。
曹毗,字辅佐,谯国人。少好文籍,善属辞赋。郡察孝廉,除郎中。蔡谟举为著作佐郎,后为太学博士。时桂阳张硕为神女杜兰香所降,毗因以二篇诗嘲之,并续兰香歌诗十篇,甚有文彩。又著《扬都赋》,亚于庾阐。累迁尚书郎、镇东大将军、从事中郎、下邳太守。以名位不至,著《对儒》以自释。累迁至光禄勋,卒。凡所著文章十五卷,传于世。
李克,字宏度,江夏人。为丞相王导记室参军。充幼好刑名之学,深抑虚浮之士。尝著《学箴》,为中书侍郎。为《释庄论》上下二篇,诗赋表颂等杂文二百四十首,行于世。
顾恺之,字长康,晋陵人。博学有才气。尝为《筝赋》成,谓人曰:「吾赋之比嵇康琴,不赏者,必以后出相遗,深识者亦当以高奇为贵」。为散骑常侍,卒于官。所著文集及《启蒙记》,行于世。
虞预,字叔宁,徵士喜之弟也。少好学,有文章。为散骑常侍,领著作,卒于家。所著诗赋碑诔论数十篇。
虞溥,字允源,高平人。为鄱阳内史,著文章诗赋数十篇,卒于雒。
谢沈,字行思,山阴人。为著作郎卒。所著述及诗赋、文论,皆行于世。其才学在虞预之右。
纪瞻,字思远,丹阳人。元帝时,为骠骑将军、散骑常侍。瞻才兼文武,好读书,凡所著述,诗赋笺表数十篇。
嵇含,字君道,绍从子也。好学,能属文。为郎中时,宏农王粹以贵公子尚主,馆宇甚盛。图庄周于室,广集朝士,使含为之赞。含援笔为吊文,文不加点。
袁乔,字彦叔,陈郡人。为江夏相、龙骧将军。乔博学有文才,诸文笔皆行于世。
杨方字公回,少好学,有异才。初为郡令,少威仪乡邑,未之知,内史诸葛恢见而器之。恢尝遣方为文,荐郡功曹主簿虞预称美之,送以示贺。循报书曰:「此子开拔有志,意只言异于凡猥耳。不图伟才如此,其文甚有奇芬。若出其胸臆,乃是一国所推,岂但牧竖,中逸群邪?」后为司徒参军事,出为高梁太守。著文笔,皆行于世。
王е,字世将,丞相导从弟。е少能属文。元帝镇江左,为宁远将军、荆州刺史。及帝即位,奏《中兴颂》。
张伉,字季阳,协弟也。中兴初,散骑常侍,领著作佐郎。述《历赞》一篇。
谢万,字万石,安弟也。工言论,善属文。叙渔父、屈原、季主、贾谊、楚老、龚胜、孙登、嵇康四隐四显,为《八贤论》。
蔡谟,字道明,陈留人。为司徒,卒。所著文笔论议,有集行于世。
王坦之,字文度,湛曾孙也。为侍中,领左卫将军。坦之有风格,尤非时俗放荡,不敦儒教,颇尚刑名学,著废庄论》。坦之又尝与殷康子书论公谦之义,康子及袁宏并有疑难,坦之标章摘句,一一申而释之,莫不厌服。
孔严著《通葛论》,王坦之与书赞美之。位至吴兴太守。韩伯字康伯,颍川人,为侍中王坦之尝著《公谦论》。袁宏作论以难之,伯览而美其词旨,以为是非既辨,谁与正之,遂作《辨谦论》以行于世。
何琦,字万伦,司空充之从兄也。常以述作为事,著《三国评论》,凡所撰录百许篇,皆行于世。历宣城泾县令。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为右军、会稽内史。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之序,以伸其志。或以潘岳《金谷诗序》方其文,羲之比于石崇,羲之闻而甚喜。
王雷衷,琳导孙也,为左仆射,领太子詹事。烂稳艘源蟊嗜,鞜与之,既语人曰:「此当有大手笔事」。俄而孝武帝哀册谥议皆浪草桓秘字子穆,温弟也,为中领军,免官。后起为散骑常侍,不应朝命,与谢安书及诗十篇辞理可观。其文多引简文帝之眄遇。
谢安,字安石,为吏部尚书、中护军。作简文帝谥议,桓温尝以示坐宾,曰:「此谢安石碎金也」。
袁宏,字彦伯,侍中猷之孙也。父勖,临汝令。宏有逸才,文章绝美,曾为咏史诗,是其风情所寄。少孤贫,以运租自业。谢尚时镇牛渚,秋夜乘月,率尔与左右微服泛江。会宏在舫中讽咏,声既清澈,辞又藻拔,遂驻听久之,遣问焉。答云:「是袁临汝郎诵诗」。即其咏史之作也。累迁大司马桓温府记室。温重其文华,专综书记。后为《东征赋》,赋末列称过江诸名德,而独不载桓彝。时伏滔先在温府,又与宏善,苦谏之,宏笑而不答。温知之甚忿,而惮宏一时文宗,不欲令人显问。后游青山,饮归,命宏同载,众为之惧。行数里,问宏云:「闻君作《东征赋》,多称先贤,何故不及家君?」宏曰:「尊公称谓非下官敢专,既未遑启,不敢显之耳」。温疑不实,乃曰:「君显欲为何辞?」宏答云:「风鉴散朗,或搜或引,身虽可亡,道不可陨。宣城之节,信义为允」。温泫然而止。宏赋又不及陶侃,侃子湖奴尝于曲室抽刃问宏曰:「家公勋迹如此,君赋云何相忽?」宏窘迫,答曰:「我已盛述尊公,何乃言无?」因曰:「精金百汰,在割能断,功以济时,职思静乱,长沙之勋,为史所赞」。湖奴乃止。后为《三国名臣颂》。又从桓温北征,作《北征赋》,皆其文之高者。尝与王婪滔同在桓温坐,温令滔读之:「至闻所传于相传,云获麟于此野,诞灵物以瑞德,奚授体于虞者!疾尼父之洞泣,似实恸而非假。岂一性之足伤,乃至伤于天下。其本至此,便改韵涝疲捍烁,撤酱千载,无容率尔。今于天下之后,移韵徙事,然写送之致,似为未尽」。滔云:「得益写韵一句,或为小胜」。温曰:「卿思益之」。宏应声答曰:「感不绝于馀心,流风而独写浪形毒」弥。谓滔曰:「当今文章之美,故当共推此生」。后自吏部郎出为东阳郡。宏见汉时傅毅作《显宗颂》,辞甚典雅,乃作颂九章,颂简文之德,上之于孝武。卒于东阳。有诗赋诔表等杂文凡三百首,传于世。
伏滔,字玄度,平昌人。为大司马桓温参军。从桓伐袁真,至寿阳,以淮南屡叛,著论二篇,名曰《正淮》。
殷仲文少有文藻,为东阳太守。仲文善属文,为世所重。谢灵运尝云:「若殷仲文读书半袁豹,则文才不减班固」。言其文多而见书少也。
宋陶潜,字渊明,或云渊明字元亮,浔阳人。少有高趣,尝著《五柳先生传》。后为彭泽令,解《印绶赋,《归去来辞》、《与子书》以言其志,并为训诫。又为《命子诗》。
王诞字茂世,琅琊人也。少有才藻,从叔尚书令牢晋孝武哀策文,久而未就,谓诞曰:「犹少序节物一句」。因出本示诞,揽笔便益之。接其秋冬代变,后云:「霜繁广,除风回,高殿类堤厩,灏我蚨用之」。后终吴国内史。
王昙首,琅琊人,太保宏少弟也。为琅琊王大司马属,从高祖至彭城,大会戏马台,与坐者皆赋诗。昙首文先成,高祖览读,因问宏曰:「卿弟何如卿?」宏答曰:「若但如下官,门户何寄」。高祖大笑。
沈林子字敬士,为高祖西中郎中兵参军、辅国将军,卒。林子所作赋、赞、三言箴、祭文、乐府、表笺、书、记、论、老子》一百二十一首。太祖后读林子书,集叹息曰:「此人作公,应继王太保」。太保王宏也。
谢瞻,字通远,陈郡人。善于文章,辞采之美,与族叔混、弟灵运相抗。位至司空长史、黄门郎。
范泰,字伯伦,顺阳人。为侍中、左光禄大夫、国子祭酒。博览篇籍,好为文章,有文集传于世。
谢灵运,陈郡人。少好学,博览群书,文章之美,江左莫逮。从叔混特加爱之。为世子中军谘议、黄门侍郎。奉使慰劳高祖于彭城,作《撰征赋。后为永嘉太守,所至跞∥诗咏以致其意焉。在郡一周,称疾去职。营别业于会稽,每有一首诗至都邑,贵贱莫不竞写。宿昔之间,士庶皆遍,远近钦慕,名动京师。作《山居赋》,并自注以言其事。又为临川内史,以叛逆,徙广州弃市。所著文章传于世。灵运诗书,皆兼独绝。每文竟,手自写之,文帝称为二宝。既自以名辈,应参时政,至是虽以文义见接,每侍帝宴,谈赏而已。颜延之字延年,琅琊人也。少孤贫,居负郭,室巷甚陋。好读书,无所不览,文章之美,冠绝当时。为豫章公世子中军行参军。晋安帝义熙中,宋祖北伐,遂有宋公之授,府遣一使庆殊命参起居。延之与同府王参军俱奉使至雒阳,道中作诗二首,文辞藻丽,为谢晦、傅亮所赏。后为始安太守。延之之郡,道经湘潭,为湘州刺史张纪祭屈原文以致其意。后入为太子中庶子,领步兵校尉。后出为永嘉太守,乃作五君咏。刘湛以其辞旨不逊,大怒,以光禄勋车仲远代之。延之屏居里巷,不豫人间者七年,丫游奘伦魍ペ局文后为光禄大夫,延之与陈郡谢灵运俱以词采齐名,而迟速悬绝。文帝尝各敕拟乐府北上篇,延之受诏便成,灵运久之乃就。延之尝问鲍昭已与灵运优劣,昭曰:「谢五言如初,发芙蓉,自然可爱。君诗若铺锦列绣,亦雕缋满眼」。延之每薄汤慧休诗,谓人曰:「慧休制作,委巷中歌谣耳,方当娱后生事」。是时议者以延之、灵运自潘岳、陆机之后,文士莫及,江左称潘、陆,江右称颜、谢焉。
何承天,东海剡人。儒史百家,莫不该览。为御史中丞时,元魏侵边,文帝访群臣威戎御远之略,承天撰《安边论》,遂迁廷尉,未拜,坐事免官,卒。所著文并行于世。
何尚之,字彦德,庐江人。为尚书令,领太子詹事。元嘉二十九年致仕,于方山著《退居赋》以明所守。
王韶之,字休泰,琅琊人。好史籍,博涉多闻。为黄门侍郎,领著作郎,领西省事。凡诸诏奏,皆其辞也。后为祠部尚书,领给事中,守七庙歌辞,诏之制也。有文集行于世。
江邃,字玄远,济阳人。颇有文义,官至司徒记室参军。撰《文释传》于世。袁淑字阳源,陈郡人。博涉多通,好属文,辞彩遒艳,为太子左卫率,为元凶所害。有文集传于世。
顾愿,字子恭,觊之弟子也。好学,有文辞。觊之尝以秉命有定分,非智力所移,惟应恭已守道,信天任运,而ウ者不达,妄求侥人幸,徒亏雅道,无关得丧,乃以其意命愿著定命论》。愿终于太子舍人。
谢惠连,陈郡人。为彭城王义康法曹参军。是时义康治东府城,城堑中得古蒙,为之改葬,使惠连为祭文,留信待成,其文甚美。又为《雪赋》,亦以高丽见奇。文章并传于世。蚤卒。
鲍昭,字明远,东海人。文辞赡逸。尝为古乐府,文甚遒丽。元嘉中,河济俱清,当时以为美瑞。昭为《河清颂》,其序甚工。昭尝谒临川王义庆,未见知,上诗言志义,庆奇之。后为中书舍人,又为临海王子顼前军参军,掌书记之任。
王素,字休业,琅琊人。爱好文义,不以人俗累怀。累被,徵辟不就,声誉甚高。因山中蛐虫声清长,听之使人不厌,而其形甚蠊硭,啬《宋蛐赋》以自况。
齐刘绘、魏使来,绘以辞辨敕接魏使,事毕,当撰语辞》,绘谓人曰:「无论润色未易,但得我语亦难矣」。绘能书,善飞白。
王融,字元长,琅琊人。少而神明警慧,博涉有文才,为中书郎。永明九年,武帝幸芳林园,禊宴,使融为《曲水诗序》,文藻富丽,当世称之。豫章王薨,帝哀痛特至,蔬食积旬。大官朝送祭奠,敕融为铭云:「半岳摧峰,中河坠月」。帝流涕曰:「此正吾所欲言也」。融文辞辨捷,尤善缀属,有所造作,援笔可待,为东昏所诛。文集行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