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府部 才学
两汉而下,公府将幕,咸得以辟署宾佐,咨其策画焉。故士之怀才者,莫不愿伸于知己,而效其所长者矣。乃有藻翰英发,学术渊奥,洽闻强识,稽古博达,擅笔牍之敏,驰文雅之誉,辞令尚乎体要,书檄畅于事情,铭记极于温润,赋咏臻于典丽,用能飞腾光价,抑扬望实,耸和门之风采,为士林之矜式。固可以隆宾礼之异数,为道义之益友。又岂特曳长裾,⑨岢艘,言眨♂岷。焊狄阏碌,窞蔽郎中。以文雅显于朝廷。车骑将军马防,外戚尊重,请毅为军司马。及马氏败,免官归。永元元年,车骑将军窦宪复请毅为记室,崔る为主簿。及宪迁大将军,复以毅为司马,班固为中参军。宪府文章之盛,冠于当世。
班固,永元初为大将军窦宪中参军,与参议从宪平匈奴,固与傅毅之徒皆置幕府,以典文章。宪登燕然山,去塞三千馀里,刻石勒功纪》。汉盛德令固作铭。魏陈琳,广陵人,汉末为大将军何进主簿。其后避难冀州,袁绍使典文章。袁氏败,琳归太祖,太祖谓曰:「卿昔为本初移书,但可罪状孤而已。恶恶止其身,何乃上及父祖邪?」琳谢罪,太祖爱其才而不咎,以为司空军谋祭酒,管记室。宣琳作诸书及檄草成,呈太祖。太祖先苦头风,是日疾发,卧读琳所作,翕然而起曰:「此愈我病」。数加厚赐。
阮娉铝羧撕耗┒蓟げ芎橛使掌书记嬷詹晃屈,太祖以婕俺铝瘴,司空军谋祭酒管记室,军国檄书,多琳嫠作也。太祖尝使孀魇橛牒遂。时太祖媒出嫠娲右,蜢堵砩暇吓菔槌沙手。太祖览毕,欲有所定,而竟不能增损。繁钦为太祖丞相主簿,钦既长于书记,又善为诗赋,其所与太子书记,发喉转意,率皆巧丽。
徐晃太祖司空军谋祭酒掾属。淮鲜肚⑽挪俸。渤烧绿祖,特加旌命,后为五官,将文学。
董昭为袁绍参军事,既归太祖为太祖作书,与长安诸将李人窆汜等,各随轻重致殷勤。
傅嘏,字兰石。司空陈群辟为掾。时散骑常侍刘劭作考课法,事下三府,嘏著《论难》。劭,正始初,除尚书郎。蜀李朝为先主、益州牧、别驾从事。群下上先主为汉中王,其文朝所造也。
刘巴,字子初,为先主左将军、西曹掾。先主称尊号,昭告于皇天上帝、后土神祗。凡诸文诰策命,皆巴所作。吴滕胄善属文,大帝为吴侯时,待以宾礼。军国书疏,尝令损益,润色之。
胡综,字伟则。大帝为讨虏将军时,以综为金曹从事,累迁书部,领右都督。自帝统事诸文诰、策命、邻国书符略,皆综之所造也。
晋荀勖初为文帝从事中郎记室,会平蜀还雒,与裴秀、羊祜共管机密。时将发使聘吴,并遣当时文士作书与孙皓,帝用勖所作。皓既报命和亲,帝谓勖曰:「君前作书,使吴思顺胜十万之众也」。
刘舆为东海王越左长史,越既总录,以舆为上佐,宾客满筵,文案盈几,远近书记,日有数千,终日不倦,或以夜继之,皆人人欢畅,莫不悦附,命议如流,酬对款备,时人服其能,比之陈遵,时称越府有三才:潘滔大才,刘舆长才,裴邈清才。
孙惠为东海王越记室,专掌文疏。越迁太傅,以惠为军谘祭酒,数谘访得失。每造书檄,越或驿马人裰,应命立成,皆有文采。
诸葛恢为元帝镇东参军,与卞壶并以时誉迁从事中郎,兼统记室。时四方多务,笺疏殷积,恢斟酌酬答,咸称折中。于时王氏为将军,而恢兄弟及顾含并居显要,刘超以忠谨掌书令,时人以帝善任一国之才。孔衍避地江东,元帝引为安东参军,专掌记室。书令殷积,而衍每以称职见知。
袁宏为大司马桓温府记室,温重其文笔,专手缡榧,轻嵛东征赋》。赋末列称过江诸名德,而独不载桓彝。时伏滔先在温府,又与宏善,苦谏之,宏笑而不答。温知之甚忿,而惮宏一时文宗,不欲令人显问。后游青山饮归,命宏同载,众为之惧。行数里,问宏云:「闻君作《东征赋》,多称先贤,何故不及家君?」宏答曰:「尊公称谓,非下官敢专,既未遑启,不敢显之耳」。温疑不实,乃曰:「君欲为何辞?」宏即答曰:「风鉴散朗,或搜或引,身虽可亡,道不可殒。宣城之节,信义为允」。温泫然而止。后从温北征,作《北征赋》,皆其文之高者。
伏滔为桓温参军,从温伐袁真,至寿阳,以淮南屡叛,著论二篇,名曰《正淮》。
罗含为征西将军桓温参军。温尝与寮属宴会,含后至,温问众坐曰:「此何如人?」或曰:「可谓荆楚之材」。温曰:「此真江左之秀,岂惟荆、楚而已」。徵为尚书郎。温雅重其才,又表转征西户曹参军。
习凿齿为桓温别驾,善尺牍,论议温甚,器遇之。时与清谈文章之士韩伯伏滔等并相友善。
宋刘穆之为高祖车骑府记室,穆之与参军朱龄石并便尺牍。尝于高祖坐与龄石答书,自旦至日中,穆之得百函,龄石得八十函,而穆之应对无废也。
傅亮博涉经史,尤善文辞。为高祖太尉从事中郎,掌记室。自登庸之始,文笔皆是参军滕演,北征广固,悉委长史王诞及宋国建,以至受命,表策文诰,皆亮辞也。
谢晦为高祖太尉主簿,涉猎文义,朗赡多通。高祖深加爱赏,群僚莫及。
沈怀文,文帝时为扬州治中从事史。时议省录尚书,怀文以为非宜,上议曰:「昔天官正纪,六典序职,载师掌均,七府成务,所以翼平辰衡,经赞邦极。故总属之原,著夫官典。和统之要,昭于国言。夏因虞礼,有深冢司之则。用承殷法,无损掌邦之仪。用乃调佐王均,缉亮帝度,而式宪之轨,宏正汉庭。述章之范,崇明魏室。虽条录之名立称于中代,总鹬实不愆于自古。比代相沿,历朝罔贰。及乎爵以事变,级以时改,皆兴替之道,无害国章。八统元任,靡或省革。按台辅之职,三曰礼典,以和邦国,以统百官。四曰政典,以平邦国,以正百官。郑康成云冢宰之于庶寮,无所不总也。考于兹义,备于典文,详古准今,不宜虚废」。帝从之。
南齐孔稚秩嗡,挝尚书殿中郎。太祖为骠骑,以稚钟形,暮踩∥记室参军,与江淹对掌辞笔。
刘绘为豫章王嶷骠骑主簿。绘聪警有文义,善隶书,数被赏召,进对华敏,僚吏之中,见遇莫及。琅邪王诩为功曹,以吏能自进。嶷谓僚佐曰:「吾虽不能得应嗣陈蕃,然阁下自有二骥也」。
谢椅随王子隆镇西,功曹转文学。子隆在荆州,好辞赋,数集僚友,乙晕牟庞缺簧。桶流连晤语,不舍日夕。长史王秀之以夷晟,倜芷粑涞。矍ㄐ掳餐,踔芯记室。壹愦亲勇,≡唬蝴椅。配戬沃水,思朝宗而每竭。驽蹇之乘,希沃若而中疲。何则?皋壤摇落,对之惆怅。岐路西东,或以呜邑而乃服。义徒拥,归志莫从。邈若坠雨,飘似秋蒂,沂涤沽餍。心芪匏闶。籼斓匦。菝魃酱ㄊ苣砂采一介。搜扬小善,舍耒场圃。奉笔旁岸,迦江西浮。七泽契阔,戎旃从容宴语。长裾日曳,后乘载脂。荣立府庭,恩加颜色。沐潼谘,粑床庋凝愀。б苈郾ㄔ,缡募遣诲。徊卒槟┰,瞬ǔ甲缘床。雏锓酱,郝敏缦刃磺。迩蟹房,寂寞旧荜。轻舟反溯,吊影独留。白阍谔炝,门不见去。德滋永,思德滋深。唯待清江可望,俟归サ于春渚。朱邸方开,效蓬心于秋实。如其簪履或存,衽席无改。虽复身填沟壑,犹望妻子知归。揽涕告辞,悲来横集」。及为尚书殿中郎。明帝辅政,以椅骠骑谘议,领记室,掌霸府文笔。
王秀之为豫章王骠骑长史,王于荆州立学,以秀之领儒林祭酒。
梁王僧孺仕齐为太学博士。尚书仆射王晏深相赏好。晏为丹阳尹,召补郡功曹,使僧孺撰《东宫新记》。
范阄齐竟陵王子良、会稽主簿子良克日登秦望山,及命恽阋陨,缴嫌星,厥蓟士淌此文三句一韵,人多作两句读之,并不得韵,又皆大篆,人多不识,乃夜取《史记》读之,令上口。明日登山,子良令宾僚读之,皆茫然不识。末问恽:「阍唬合「鹿俪⒍痢妒芳,恰芳此刻石文」。乃进读之如流。子良大悦,因以为上宾。自是宠冠府朝。
江淹,字文通。齐高帝辅政,闻其才,召为骠骑参军。及荆州刺史沈攸之作乱,是时军书表记,皆使淹具草。相国建,补记室参军事。
任鹌胗烂轿跷澜军王俭领丹阳尹,引为主簿。俭每见其文,必三复殷勤,以为当时无辈,曰:「自传季友已来,始复见于任子,若孔门是用。入其室,升其堂」。于是令获饕晃募凹曰:「正得吾腹中之欲」。乃出,自作文,令鸬阏鹨蚨ㄊ字。俭拊几叹曰:「后世谁知,子定吾文!」其见知如此。后为司徒竟陵王记室参军。时琅邪王融有隽才,自谓无对,当时见鹬文巳蛔允А。
裴邃,河东闻喜人。齐建武初,刺史萧遥昌引为府主簿。寿阳有八公山庙,遥昌为立碑,使邃为文,甚见称赏。丘迟字希范,齐末为殿中郎。高祖平建业,引为骠骑主簿,甚被礼遇。时劝进梁王及殊礼,皆迟文也。天监四年,中军将军临川王宏北伐,迟为谘议参军,领记室。时陈伯之在北,与魏军来拒,迟以书喻之,伯之遂降。
锺嵘,字仲伟。天监中,衡阳王元简出守会稽,引为宁朔记室,专掌文翰。时居士何裔筑室若邪山,山发洪水,漂拔树石,而裔室独存。元简命嵘作《瑞室颂》以旌表之,辞甚典丽。
颜协为元帝湘东王荆州记室。时吴郡顾协亦在藩邸,与协同名,才学相亚,府中称为二协。
刘缓,字含度,少知名,历安西湘东王记室。时西府盛集文学,缓居其首。
周宏直,幼而聪敏,为元帝外兵、记室参军,与东海鲍泉、南阳宗心禀、平原刘缓、沛郡刘阃掌书记。
刘衔,元帝中记室。大清中,侯景乱,帝承制上流,书檄多委涎伞。
萧子范为大司马、平王户曹属,从事中郎王爱文学士,子范偏被恩遇,帝曰:「此宗室奇才也」。使制《千字文》,其辞甚美。王命记室蔡远注释之,由是府中文笔,皆使具草。
后梁蔡大宝初,为岳阳王髭岩椴尉。元帝与河东王誉结隙,髁畲蟊κ菇,陵以观之。元帝素知大宝,见之甚悦,乃示所制《玄览赋》,令注解焉,三日而毕。元帝大嗟赏之,赠遗甚厚。
陈王劢,仕梁为南滁州别驾从事史。大同末,武帝谒园陵,道出朱方,劢随例迎候,敕劢令从辇侧。所经山川,莫不顾问,劢随事应对,咸有故实。又从登北顾楼赋诗,辞义清典,帝甚嘉之。
孔奂,梁时为扬州刺史,王僧辨治中从事史。时侯景新平,每事草创,宪章故事,无复存者。奂博物强识,甄明故实,问无不识,仪注体式,笺表书翰,皆出于奂。赵知礼字齐旦,天水人。高祖之讨元景仲,或荐之,引为记室。知礼为文赡速,每占授军书,下笔便就,率皆称旨。及徵侯景军,至白茅湾,上表于梁元帝。及与王僧辩论军事,其文并知礼所制。
蔡景历为高祖记室,高祖将讨王僧辨,独与侯安都等数人谋之,景历弗之知也。部分既毕,召令草檄,景历援笔立成,辞义感激,事皆称旨。僧辨诛,高祖辅政,除从事中郎,掌记室如故。
徐伯阳,初为司空侯安都府记室参军事,安都素闻其名,见之,降席为礼。时甘露降乐游苑,诏赐安都,令伯阳为谢表,文帝览而奇之。
毛喜,天嘉中为宣帝骠骑将军府谘议参军,领中记室,府朝文翰,皆喜词也。文帝谓宣帝曰:「我诸子皆以伯为名,汝诸儿宜用叔为称」。宣帝以访于喜,喜即条牒自古名贤杜叔英、虞叔卿等二十馀人以启帝,称善。
后魏胡方回初为赫连屈丐中书侍郎。大武破赫连昌,方回入国,虽雅有才尚,未为时所知也。后为北镇司马,为镇繁碛,兴称庆。大武览而嗟叹,问谁所作。既知方回,召为中书博士,赐爵临泾子。
张普惠为任城王澄司空仓曹参军,澄之表议书记,多出普惠。
温子升,字鹏举,为广阳王深东北道行台郎中。时黄门郎徐讫,受四方表启,答之敏速,于深独沉思,曰:「彼有温郎中,才藻可畏」。
袁跃为太傅、清河王怿文学,雅为怿所爱赏,怿之文表,多出于跃。
王伟为侯景行台郎中。武定中,景据河南,齐文襄令韩轨讨之,不克。议者咸云侯景犹有北望之心。乃遗景书,景复答文襄,览之,问谁为作,或曰:「其行台郎王伟」。王曰:「伟才如此,何因不使我知?」
北齐杨饰神武行台郎时神武攻邺未下,命首骷牢牧潜隙,城陷,由是转大行台右丞。于是霸图草创,军国务广,文檄教令,皆自食觥。
后周卢柔为太祖行台郎中,除从事中郎。时沙苑之役,大军屡捷,汝、颍之间,多举义来附,书翰往反,日百馀牒。柔随机报答,皆合事宜。
田徽为太祖夏州记室参军。时军国草创,幕府务殷,四方书檄,皆徽之辞也。
裴侠,字嵩和,河东解人。时王思政镇玉壁,归于太祖,乃以侠为长史。齐神武以书招思政,思政令侠草报书,甚壮烈。太祖善之,曰:「虽鲁仲连无以加也」。
元伟字猷道,少好学,有文性。尉迟迥伐蜀,以伟为司录。书檄文记,皆伟之所为。
裴汉初,仕魏,为大丞相府属曹参军。汉善尺牍,尤便簿领,理识明赡,决断如流。相府为之语曰:「日下灿,烂有裴汉」。
刘页跷,梁雍州刺史萧循、司马。循在汉中与萧纪笺及答国家书、移襄阳文,皆抑辞也。
隋刘臻,字宣挚,周末为冢宰,宇文护中外府记室。军书羽檄,多成其手。
李德林为高祖大丞相府属,未几而三方乱,军书羽檄,朝夕填委,一日之中,动逾百数。或机速竞发,口授数人,文意百端,不加治点。进授丞相府从事、内中郎。禅代之际,其相国手绨俎、窬盼殊礼诏策笺表玺书,皆德林之词也。
祖君彦,大业中位至东平郡书佐。郡陷翟让,因为李密所得。密甚礼之,署为记室,军书羽檄,皆成其手。
唐魏徵字玄成。隋末,武阳郡丞元宝藏举兵以应李密,召徵使典书记。密每见宝藏文疏,未尝不称善,既闻徵所为,遽使召之。徵进十策以乾密密,虽奇之而不能用。
陈叔达,高祖建议为丞相主簿。禅代文诰,多叔达所为。寻拜黄门侍郎。
房玄龄为秦府记室参军。时戎轩岁警,羽檄交驰,出入十年。尝典管记。每军书表奏,驻马立成,文约理赡,初无虏荨。
薛收为天策府记室参军。太宗初,授天策上将、尚书令,命收与虞世南并作第一让表,竟用收者。太宗曾侍高祖游后园池中,获一白鱼,命收为献表收授。笔立疏不复停思,时人推其二表赡而速。
薛元敬,有文学,为从父收之亚。武德初,为天策府参军事,署学士,与许敬宗俱以本官直记室。
张昌龄为昆山道行军记室,破卢明月平龟兹,军书露布,皆昌龄之文也。
韦承庆为雍王府参军,府中文翰,皆出于承庆,词藻之美,擅于一时。又尝扈从九成宫为山诗十首,文理清畅,属和者数百。
令狐楚为太原掌书记,时节度使郑儋在镇暴卒,不及指踽要戮,中言宣言。华将欲有变,中夜忽数十骑持刃迫楚至军门。诸将逼之,令草遗表。楚在白刃之中,搦管立成,读示三军,无不感泣,由是名声益重。
李商隐为令狐楚天平、宣武巡官,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隐,自是始为今体。章奏傅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善为诔奠之词,与太原温庭筠、南郡段成式齐名,时号「三才商隐」。后为河阳王茂元掌书记。
桂州郑亚,东蜀柳仲郢判官,有《表状集》四十卷。
刘三复长于章奏,李德裕始镇浙西,迄于淮甸,皆参佐宾筵,军政之馀,与之吟咏终日。
李巨川为王重荣河中掌书记。时僖宗在蜀,贼据京师,重荣纠合诸藩,协力殄寇,军书奏请,堆案盈几。巨川文思敏速,翰动如飞,传之藩邻,无不耸动。后为韩建华州掌书记。时昭宗驻跸于华,建以一州之力,供亿万乘,虑其不济,遣巨川传檄天下,请助转饷,同辅王室。四方书檄,笫俦ǚ辏巨川,洒翰陈叙,文理俱惬,昭宗深重之。
梁李菸太祖掌书记。沧州节度使刘守文拒命,太祖引兵十馀万围之,久而未下,乃召莶菹班师,即就外次,笔不停辍,登时而成,大为太祖嗟赏。
后唐李袭吉为武皇河东节度副使,好学有笔述,虽军前马上手不释卷。凡太原自中和末所发笺奏军书,皆袭吉所为也。昭宗重其文章,因入奏授谏议大夫,使上事北省以荣之。上事竟,遣归太原,复其戎职。马郁,幽州人。少警悟,有俊才,多智数,言辨纵横,下笔成文。乾宁末,为幽州府刀笔小吏。时节帅李威为王杷杀枋楸ㄆ涞苜痹,疲和谋危,军府衷甲窃发,与三军接战而死。俦遣使于栉誓甭,冶灸┠豢臀书,多不知旨。郁时直记室,即起草为之,条列事状,云可疑者十,词理俊赡,以此知名,因得署幕职。后在庄宗幕府。自李袭吉卒后,每有四方会盟,书檄,多命郁为之答。《吴蜀书与王檀檄,皆郁文也。
卢汝弼,初仕唐,为祠部郎中、知制诰。天佑三年,归于武皇,代李袭吉为副使,军国政务委其参决。汝弼美书翰,文彩绮丽,人士称之。
司空某跷罗绍威魏州掌书记。后为杨师厚招讨判官。师厚卒,贺德伦初至,三军乱,张彦召德伦判官王正言,令草奏,正言本非文士,又为乱兵所迫,汗流浃背,秉笔不能措一词」。张彦怒,排之榻下,曰:「钝汉辱我!」叱书吏曰:「谁能为吾草奏者?」吏曰:「司空郎中罗令公幕客有俊才」。即驰骑召之,囊驯回舛岊,忠露至,长揖彦,即操笔于白刃间,神气自若,笔不停辍。连草数奏张彦读至军府,无非甚切,朝廷却以为驯亍H羲。南蛉、∧钡恐六州俱失,彦甚怪其意,即日与之仆马,乃令德伦请为判官。
李愚,同光末自翰林学士为魏王继岌伐蜀都统判官。是时幕府军书羽檄皆出其手。蜀平,就拜中书舍人。
周张沆,后唐明宗朝,擢进士第。秦王从荣为河南尹,表沆为巡官。王童年疏率,动不由礼,每宾僚大集,手自出题,令面赋诗,小不如意,则坏裂抵弃。沆初通刺属,合座客各为《南湖厅记》,谓沆曰:「闻生名,请为此文」。沆不获已,措翰及群士记成,独取沆所为,勒之于石,繇是署职。
王仁裕,初仕后唐,为王思同西京留守判官。及思同败绩,废帝素闻其名,召令随驾入雒,沿路书诏,皆出仁裕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