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府部 糸总序
《周礼》,六官、六军并有吏属,大则命于朝廷,次则皆自辟除。春秋诸国有军、司马、尉侯之职,而未有幕府之名。战国之际,始谓将帅所治为幕府。秦分天下为郡,属官有丞,边郡有长史、主兵。汉丞相、三公开府置掾史,司隶刺史有从事史佐,京尹守相有掾史、曹属,皆幕府之职也。文帝二年,丞相府置两长史,秩千石。武帝时有三长史,又分丞相长史为两府三长史盖有守者,非正员故也。至刘屈鹞相,始分丞相长史为两府
。元狩五年,初置丞相司直,比二千石,掌佐丞相举不法。其馀寮属之职,逮于中兴,名次大备。太傅、太尉、司空府皆有长史一人,掾、属、令史、御属各有差太傅掾属二十四人,令御史属三十二人。太尉掾属同太傅,加置令史御属一人。司徒皆置掾、属八人,令史、御属十三人。司空减司徒掾、属二人,加置令史。御属八人。正曰掾,副曰属
,长史掌署诸曹事,掾史属则西曹主府史署用东曹主二千石长史迁除及军吏、户曹主民户祠祀、农桑,奏曹主奏议辞曹主辞讼,法曹主邮驿科程,尉曹主卒徒,转运贼曹主盗贼,决曹主罪法,兵曹主兵,金曹主货币,盐铁、仓曹主仓狭,钍吩蛴懈笙铝钍分鞲。笙峦仪记室令史主上章表报书记,门下令史主府门。其馀令史各典曹文书。御属主为公御,职如录事。太尉府别有黄阁主簿,录省众事。司空别有桥道掾。主桥道大将军、骠骑将军府有司马一人,从事中郎二人,长史、掾属同司空府令史,御属减司空府五人。骑卫将军无长史、司马。又减大将军掾属九人,御属六人。别有部集一人。糸总知营事、兵曹掾史主兵事器械,禀假掾史主禀假,禁司外刺刺奸主罪法,皆无员。其领兵外讨,则营有五部,部置校尉,军司马各一人。部有曲曲,置军候一人。曲有屯屯,置长一人。若不置校尉,则部但有军司马假军候。其别部则有别部司马。其馀将军,置以征伐者,则府无员职。惟有部曲司马,军候以领兵。其城门、屯骑、越骑、步兵、胡骑、射声等校尉,各有司马一人,主兵使。匈奴郎将、护羌护、乌桓等校尉,皆置从事二人,有事,随事置掾,因而为员。司隶校尉有从事史二十人,假佐二十五人,都官、功曹、别驾、簿曹、兵曹等从事,主簿、门亭长、功曹、书佐、经师、月令、师律令师、簿曹、都官等书佐,皆无员。所部郡国各有从事书佐一人,刺史省都官从事。改功曹从事为治中从事,馀官同司隶。河南、京兆等尹有掾史五人,四部督邮、吏部掾二十六人,案狱仁恕。掾三人,监津渠、漕水掾二十五人,卒吏二百五十人。文学守助掾六十人,书佐五十人,循行二百三十人,恍∈范百三十一人。郡守官属,有掾史、督卸仓功等曹史不备载其职
。光武建武中,置司徒司直,寻省又罢边郡丞以长领职。明帝增骠骑将军长史、掾史员为四十人四府长史、掾史皆无四十人。东平王苍为骠骑,明帝特置四十人以优之
。和帝时,窦宪为车骑将军,置官属如司空府,又置中参军一人与参谋议。安帝置右扶风都尉、京兆虎牙都尉皆置诸曹掾史,略如公府。无东西曹有功曹史,主选署功劳,五官椽署功曹及诸曹事,五部督邮曹掾,主监属县亭长主正门记室史,主录记书,催期会无令史。阁下及诸曹各有佐恢、魑氖、榛傅墼嘉。二年,置礼仪大将军,增掾属令史,置舍人各十人时以梁冀为礼仪大将军
。灵帝时,以九卿出州牧太常刘焉为益州宗正,刘虞为幽州太仆黄琬为豫州
,其任渐重。官属有别驾从事史,主财喜臼。楸曹从事史主兵事,主簿录阁下众事,省署文书门,亭长,主州正门、功曹书佐主选用《孝经》。师主监试经月令师主时节。祭祀律令师平律簿、曹佐主簿书各一人。部郡从事史主察非法典。郡书佐主一郡文书,每郡各一人。献帝建安十二年,置中护、中军、领军,各有长史、司马员。魏武帝为丞相,置左右长史各一人,徵事二人,省西曹掾。是时三国鼎峙,官府吏属,各因汉制,加有正行参军,行参军员。后晋景帝为魏大将军,置东西户、仓、贼、金、水兵、骑兵等曹掾各一人,不置属。文帝为相国府官,置中卫、骁卫二将军,左右长史、司马、从事中郎、主簿各四人,舍人十九人,参军二十二人,参战十一人。后复置左右户贼、金水兵等曹属各一人,仓曹属二人,增置铠集、法奏等曹掾、属各一人,士、马、媒等曹属各一人,散属九人。晋初,诸公开府位从公骠骑、车骑、卫将军,伏波、抚军、都军、护镇、中军、四征、四镇、龙骧、典军、上军、辅国等大将军,左右光禄、光禄三大夫开府者,皆为位从公
,长史一人。西东阁祭酒、西东曹掾、户仓贼曹令史属各一人。御属阁下令史、西东仓户贼等曹令史、门令史、记室省事令史、阁下记室书令史、西东曹学事各一人。司徒加置左右长史各一人,主簿、左西曹掾、属各一人。改西曹为右西曹,司空加置桥道掾一人。其加兵者,增置司马一人,从事中郎二人,主簿、记室督掾各一人,舍人四人。兵、铠、士曹,营军、刺奸、帐下都督、外都督、令史各一人,为持节都督者,增参军六人。骠骑以下及大将军不开府,非持节、都督及三品将军者,置长史、司马各一人,主簿,功曹史,门下督录事兵铠士贼曹、营军刺奸、帐下都督功曹书佐、门下书史各一人。州刺史置别驾、治中从事、主簿、门亭长、录事记室书佐、诸曹佐、守从事、武猛从事、都水从事等,吏四十一人。所领郡各置部从事一人。边州又置弓马从事五十馀人。徐州别置淮海从事。凉州别置河津从事荆州别置监佃督各一人。凉益州又加置吏员八十五人。郡置主簿,主记室,门下贼曹、议生、门下史、记室史、录事史、书佐、门下书佐,循行恍∈、肺骞、俎蚬Σ苁樽,粞行小史、五官掾、文学掾等员河南郡,京师所在,则置尹。王国以内史掌太守事,其吏属并同。凡郡国户减五千者职五十人,散吏十三人。五千以上加职吏十三人,散吏八人。万户以上,又加职吏六人,散吏十八人
。武帝初置左右卫将军,亦有长史、司马、功曹、主簿、员。后安平献王孚为太宰,而分府兵、铠士、营军、刺奸五曹增置属。杨骏为太傅,又增祭酒为四人,分兵曹为左、右法。金田集水戎车马等曹,皆置属。赵王伦为相国,置左右长史、司马。从事中郎四人,参军二十人,主簿、记室督、祭酒各四人。东西曹又置属,馀十八曹加置掾诸曹又皆置御属令史,学坏仍倍海。王越为丞相府,又置行参军兼行参军。元帝初为镇东将军,置录事参军为丞相,置从事中郎,分掌诸曹,有录事、度支、三兵等中郎,以谘议参军主讽议事。有录事、记室,东西度支、户、法、金、仓理、中兵、外兵、骑兵、典兵、兵、贼、运禁、防典、宾铠、田士、骑士、车直兵、长流、刑狱、城局、水右户墨等曹。其后公府止置长史、仓曹掾、户曹属、东西阁祭酒各一人,主簿舍人二人,御属二人。令史无定员,领兵者置司马一人,从事中郎二人。参军无定员。加崇者置左右长史、司马、从事中郎四人,掾、属四人。增置仓曹,属户曹掾领兵者。又置军谘、祭酒,参军督护,以领兵中护。中军领军府增置功曹、主簿,出征则置参军时又有长兼参军,除拜则为参军事,府版则为行参军,又为版行参军
。五校亦置司马、功曹、主簿,员后省五校、屯骑、步兵、越骑、长水、射声、校尉也
。又罢左右卫将军长史员。成帝咸康中,置江州别驾祭酒,省诸郡丞。宋高祖为相,止置谘议、录事、记室、户仓、外兵、骑兵,长流贼、刑狱、城局法田、水铠、士集、右户墨等曹参军。皆无员,合中兵直兵置一参军曹,仍旧为二。自后公府皆循其制,而小府省长流参军置禁防参军、诸府参军督护罢。领军、兵骑将军以下为刺史,都督、仪同三司者置官属,并如公府都督不带仪同者不置。从事中郎,置公曹一人,主吏在主簿上。刺史则有别驾从事史、治中从事、从王簿、西曹书佐、祭酒从事史、议曹从事史,部郡从事史。扬州无祭酒,以主簿治事。荆州别有从事史,广州、徐州别有月令从事。豫州别有长史、参军、别驾西曹主吏及选事。西曹,汉之功曹也。治中主众曹文书,祭酒分掌诸曹事
。郡属卒,因前制。文帝元嘉四年,定置郡官,略如公府,无东西曹,有功曹史,主选举五官掾,主诸曹部。县有都御、门亭长主记史,催督期会。齐州郡之职,亦循前制。三公府置左右长史、左西曹掾属、主簿、祭酒令史、从事中郎、仓曹掾、户曹属、东西阁祭酒、主簿、舍人、御属等员加崇者,长史以下并增员数。大将军位从公,开府仪同等府置左长史、司马各一人。谘议以下参军并同宋公府而城局以上曹署正参军,法以下曹署行参军,无曹职为专兼员。梁诸公大将军、大司马等府置长史、司马、谘议参军,掾属从事中郎、记室、主簿、列曹参军、行参军、舍人等员。司徒府则有左右长史、左西曹掾。州别有文学从事,郡官仍旧。陈庶姓公府置谘议参军,长史、司马、从事中郎、掾属府中录事、记室直兵参军,板中录事记室直兵参军、主簿、祭酒、参军等员。庶姓持节府省从事中郎、参军,别置功曹史,馀同公府。庶姓非公不持节。将军止置长史、主簿。安蛮戎越校尉、中郎将,止置长史、司马。正员之外,皆有版授官。自馀州郡之吏,皆循梁制。后魏起于代北,庶职草创。道武皇始元年,初令州郡定置刺史、太守,而寮属未著。至大和定令,官制始详。三公大将军府有司马长史、元士谘议参军、主簿、从事中郎、参军、行记室督、掾属、舍人、御属令史、阁下令史。又有录事参军事、功曹记室户仓中兵参军事、参军事、列曹行参军、行参军、长兼行参军、参军、都督,开府置长史,从事中郎、谘议参军、正参军、主簿、行参军、记室督令史。一品、二品、三品正从将军,开府别有功曹史,无元士、记室督掾属、舍人御属令史。其长史、谘议、录事及诸参军、督护员,并如公府四品、五品正从将军,止置长史、司马、主簿、列曹参军。列曹行参军、中军、镇军、抚军有长史、司马、中散行参军校,督州有别驾功曹、都官司事、从事、录事从事史、治中从事史、主簿议曹从事史,郡有功曹、主簿、通事等员。宣武永平二年,并省诸州谘议、记室、户、刑狱、田水集士等曹参军。孝庄初,增大丞相、太宰、佐史时以尔朱荣为大丞相,元天穆为太宰
。孝静、天平中,置京畿大都督,立府置佐,而史阙其职。后齐立大三公府,无元士,分户曹为左、右,加置外兵、骑兵、长流、城局、刑狱等曹参军事,东西阁祭酒法,墨、田、水、铠、集、士等曹行参军,馀并如后魏制,司徒府加左右长史,三公以下仪同三司开府者,减记室、仓、城、局、田、水、铠、士等曹各一人,领军中领军参军、中参军府皆有长史、司马、功曹、主簿、录事等员。其领军府所领左右卫、左右参军府,所领东西南北四中郎将府,各减功曹录事员。而郎将府加置录事参军,统府录事,直兵,功仓、中兵、外兵、骑兵、长流、城局等参军,法田、铠曹行参军司,府牧置别驾从事史,治中从事史,州都主簿,西曹书佐,记室,户功、金、租、兵、骑等曹,都官法部郡等从事主簿置史,西曹以下各置掾史
。清都郡置丞中,正功曹,主簿,都御五官,门下督录事,主记,议生,功曹,记室,户、田、金、租、兵骑、贼法等曹掾,中部掾,州刺史,属官,有长史,司马,录事,功、仓、中兵等曹参军事及掾史,主簿及掾,记室掾史,外兵、骑兵、长流、城局、刑狱等参军,参军事及掾史,参军事,法、墨、田、铠、集、士等曹行参军及掾史,左户掾史,行参军,长兼参军,参军,督护,统府直兵箱录事等员。州属官有别驾从事史,治中从事史,州都先迎主簿,主簿,西曹佐,月令史,祭酒从事史,都郡从事,早服从事,典签及史,门下督省事,都录事及史,箱录事史,朝直、刺奸、记室,户田,金租兵左户等掾史上上州刺史府及州属官佐吏,共三百九十三人。上中、上下州各差减十人。中上州又减五十一人。中中、中下州又差减十人,下上州又减五十人,下中下下州,又差减十人
。郡太守属官有丞,中正,先迎功曹,先迎主簿,功曹主簿,五官省事及西户金租兵集等曹掾佐,太学博士、助教、太学生,市长仓督等上上郡太守官属佐吏共二百十二人。上中、上下郡各差减五人,中上又减四十五人。中中、中、下郡又减五人。下上郡又减四十人。下中下下郡,又差减二人
。后周六官之制,公府有上大夫、元士、统军、骠骑、车骑、柱国大将军、四征中镇抚诸将军府,有长史、司马、司录、中郎、掾属列曹参军、戍副等员。别将、开府有长史、司马、司录、呼药、别驾、侍中、列曹参军等员。隋三师不置府,属三公依后周置官寮。而左右卫、左右武卫、左右武侯大将军并有长史,司马、录事,功仓兵、骑曹参军,法铠曹行参军各一人。行参军、左右卫武侯各六人,武卫八人。左右卫又各统亲卫,置开府仪同二府开府府官属,减功骑曹参军、铠曹行参军。仪同府又减法曹行参军。馀如左右卫、左右领、左右府属同开府府。左右监,开府别有行参军四人。馀官如左右府左右领军府,别有掾、属各一人,明法四人,加行参军十人。馀官如左右卫。后高祖又采后周之制,置上柱国、柱国、上大将军、大将军、上开府仪同三司、仪同三司,上仪同三司,仪同三司、大都督,帅都督,总十一等。上柱员、国府长史、司马、谘议参军事,掾属各一人,功曹、记室,户、仓、兵、骑兵、城局等曹参军事各一人,参军事五人,法、田、水、铠、士等曹行参军各一人,行参军十二人,典签二人。柱国省骑兵参军事,水曹行参军员,减参军事、行参军各一人。上大将军又省谘议参军事,田铠曹行参军员,又减行参军一人。大将军又省掾属员,减参军事二人。上开府又省法士曹行参军事参军事,员开府,又省典签员,减行参军二人,上仪同。又省功曹、城局参军事员,又减行参军事三人。仪同又省仓曹员,减行参军二人。又令三师、三公置府佐,与柱国同。雍州牧置别驾,赞务,州都郡正,主簿,录事,西曹书佐,金、户、兵、法、士等曹从事,部都从事,武猛从事,并佐史等员五百二十人。京兆尹置丞,正功曹、主簿,金、户、兵、法、士等曹佐,并佐史等员二百四十四人。州刺史置长史,司马,录事,功、户、兵等曹参军,法士曹行参军,典签,州都光初主簿,郡正主簿,西曹书佐,祭酒从事,部郡从事,仓督市令丞,并佐史等员上上州三百二十三人,上中州减十二人,上下州又减十六人,中上州又减二十九人。中中、中下州又差减二十人,下上州又减十人,下中州又减十五人,下下州又减二人
。郡太守置丞、尉,正光初,主簿,县正、功曹、主簿,西仓、户兵法士等官曹、市令、佐史等员上上郡一百四十六人,上中郡减五人,上下郡又减四人,中上郡又减十九人,中中郡又减六人,中下郡又减五人。下上郡又减十九人,下中郡又减五人,下下郡又减六人
。开皇二年罢郡,以州统县改别驾赞务为长史、司马,罢辟署令史部除授品官为州郡佐官,四年一迁,以曹为名者,并改为司自两汉以降府幕官都自辟署,亦有朝命者。梁、魏以州都县正以下皆州郡自调,用理时事,至是以为乡官,始以品官糸总职
。开皇十二年,悉改诸州司从事为参军。十五年,尽罢州郡乡官。炀帝即位,置十二卫将军,各有长史、录事,司仓、兵、骑、铠等曹,左右翊卫。又有亲侍、鹰扬二府,各有司马、长史、兵仓曹、左右侯卫,别置察非掾二人。罢州置郡,罢长史、司马、赞赞务一人。置东西掾、主簿、司功、仓、户、兵、法士等书佐,各因郡之大小而为增减,改行参军为行书佐。其后诸郡又加置通守一人,改赞务为丞,位在通守下。唐丞相之务,归于台省。三公无官属,改郡为州,仍置总管之职。武德四年,始改总管为都督府。贞观中,分为二等:大都督府有长史、司马、录事参军、录事,六曹参军事各二员,功士曹一员,参军事、典狱间事、丞、佐史、仓督等员有差。中都督府别有别驾一人,馀官并同。大都督府、上州、中州刺史府官同。中都督府、下州刺史省长史,馀与中州同。其大都督府无别驾士曹及参军事以下员,上都督府又无法曹员,馀同上州。又因隋制,置十二卫,皆有卫佐长史、录事、仓、兵、骑等曹参军司,皆中侯、司戈、执戟、奉车都尉等员。龙朔二年,置左右羽林军。开元二十七年,置左右龙武军官属,同十二卫佐。又有十六卫将军,正有长安史曹、录事、校尉等员
则天、长寿中有经略使,睿宗、景汜、嵊薪、诙仁、顾嘧、谥恋箩嵊、泄鄄焓姑骰侍毂︶嵊、型帕、贩烙使。节度使之属有副使一人,行军司马一人,判官二人,掌书记一人,参谋无员。随军四人。观察使有判官、支使、经略使有判官等员。其后,节度、观察使、防御、团练,皆有推官、巡官之职。兼度支、营田、招讨使者,又有度支、营田等判官。自是正为幕府之职自后上佐曹官皆为州县之职,更不复纪。其有军校,若都虞侯、都知、兵马使之比,有武功参军谋者则次焉
,皆奏请有出身人及六品以下正员官为之。惟两省供奉、尚书省、御史台见任郎官,不得奏请。其辟署未有官者,皆谓之摄。自从诸使兵马留后,两京留守后置判官。盐铁、度支及场院使,亦置判官、推巡之职。后唐庄宗同光二年,令诸道节度副使、两使判官、朝廷除授外幕不职吏,皆委本道选任。明宗天成二年,又限诸藩镇幕职不得兼录事参军、邺都管内诸州录事参军不得兼防御判官。始改刺史、州防、团练判官为军事判官。晋高祖天福二年,又限防御、团练、刺史不得奏未有官人为从事。汉乾淘年,又禁诸道不得奏荐行军副使、两使判官。周世宗显德二年,始令刺史州置军士推官一员,原其参佐将幕,示卑赞公府,承刺举之职,分守相之务,而能左右宣力出入,尽规洁素,靡渝亮直,是与建谋议,而惟允集勋伐以居多竭,乃忠诚膺其倚赖。至于懿文秀茂,明识渊粹,承辟署之美,膺栋梁之重,及贪墨自恣,回邪是图,宪法所罹罪,[C260]连及,并用论次,以儆方来。凡幕府部一十六门。
○幕府部 选任:
夫任官惟贤,前经之丕训。以能诏事,三代之达道。二汉之际,始盛宾佐之选,故辟署之命行焉。施及鼎国,兴戎右武,晋、宋以降,藩寄弥重。其或誓师遣将,建牙开府,并建宗室,出临屏翰。以至掌司留务,委之腹心,尊崇宰弼,重其参赞,则必简乎朝议,精择素望,既咨其策画,亦赖其傅导。至乃取于近侍,掇自高位,岂非慎重大事,贵经武之有功,协比正人,冀茂亲之盛德者也。
魏杜袭为太祖丞相长史,从讨汉中。太祖东还,当选留府长史,镇守长安。主者所选多不当,太祖令曰:「释骐骥而不乘焉,皇皇而更索」。遂以袭为留府长史,驻关中。
张缉为温令,会蜀相诸葛亮出缉,上便宜,诏以问中书令孙资,资以为有筹略,遂召拜骑都尉,遣参征蜀军。
晋王舒为溧阳令,明帝之为东中郎将,妙选上佐,以舒为司马。转后将军,宣城公褚裒谘议参军。频领望府,咸称明练。
宋张邵为高祖扬州主簿世子,始开征虏府,以邵为录事参军,迁谘议参军,领记室。
张敷少整贵,文韵端雅。武帝闻其美,召见奇之,曰:「真千里驹也」。以为世子中军参军。
袁洵,元嘉中累历显官。卢陵王绍为南中郎将、江州刺史。少年未亲政,以洵为长史、寻阳太守,行府州事。张畅为尚书主客郎,未拜,除江夏王义恭征北记室参军。孝武镇彭城,畅为安北长史、沛郡太守。元嘉末,畅履行盱眙城,欲立大镇。时魏军声云当出襄阳,故以畅为南谯王义宣司空长史。
张永为右卫将军,免官。时孝武宠子新安王子鸾为南徐州刺史,割吴郡属徐州,起永为别驾从事史。南齐张融,字思光,吴人。宋孝武间,融有早誉,解褐为新安王北中郎参军。
张岱,初仕宋为抚军谘议参军,领山阴令。时巴陵王休若为北徐州,未亲政事,以岱为冠军谘议参军,领彭城太守,行府、州、国事。后临海王为征虏广州,豫章王为车骑扬州,晋安王为征虏南兖州,岱历三府谘议,迁骠骑长史,领广陵太守。新安王子鸾以盛宠为南徐州,高选佐史。孝武召岱谓之曰:「卿美效夙著,兼资宦已多。今欲用卿为子鸾,总刺史之任,无谓小屈,终当大伸也」。
王琨,初仕宋为历阳内史。孝武以琨忠实,徙为宠子新安王东中郎长史,历右卫将军、度支尚书。出为永嘉王左军、始安王征虏二府长史,皆孝武诸子也。
王僧虔,初仕宋,自太子庶子出为豫章王子尚抚军长史,迁散骑常侍。复出为新安王子鸾北中郎长史。二藩皆孝武之爱子也。
陆慧晓为太子洗马。建元初,武陵王晔守会稽,太祖为精选僚吏,以慧晓为征虏功曹。
王缋为东阳太守,武帝为抚军。时吏部尚书张岱选缋为长史,呈选牒,太祖笑谓岱曰:「此素望也」。
张冲,建武中为庐陵王北中郎司马,未拜,丰城公遥昌为豫州,帝虑寇未已,徙仲为征虏长史、南梁郡太守。
胡谐之,为武帝江州别驾,文惠太子初镇襄阳,帝以谐之心腹,出为北中郎征虏司马。扶风守,爵关内侯,在镇毗赞,甚有心力。
崔慧景为南郡内史、南蛮长史,加辅国将军,内史如故。先是蛮府置佐,资用甚轻,至是始重其选。
孔兄为吴兴太守,时明帝辅政,防制诸藩,致密旨于上佐。隆昌元年,迁兄为宁朔将军、晋熙王冠军长史、江夏内史,行郢州事。
梁张率字士简,为秘书丞,直寿光省。晋安王戍石头,以率为泖庵,屑鞘彝。跚南兖州,转宣毅谘议参军,兼记室。王还都,率除中书侍郎。王为荆州,复以率为宣惠谘议,领江陵令。府迁江州,以谘议领记室,出监豫章、临川郡。率在府十年,恩礼甚笃。
到溉为湘东王绎轻车长史,行府郡事。武帝敕绎曰:「到溉非直为汝行事,足为汝师」。
江革为少府卿,时武陵王在东州,颇自骄纵。高祖召革面敕曰:「武陵王年少,臧盾性弱,不能规正,欲以卿代为行事,非卿不可,不得有辞」。乃除折冲将军、东中郎武陵王长史、会稽郡丞,行府州事。
后魏邓述为齐州刺史,初改置百官,始重公府元佐。时太傅元丞出为并州刺史,以述为太傅长史,带太原太守。
刁整,字景智。少有大度,颇涉书史。为郡功曹。太和十五年奉朝请。孝文都雒,亲自临选,除司空法曹参军。从帝南讨,命广阳王嘉镇荆州,以整为嘉外兵参军事。
崔菸,典属国下大夫。太和十八年,大将军、宋王刘昶南镇彭城,诏假立义将军为昶府长史。菀约泊敲饽、艘酝跛辔长史。
李凭,唐茂卢尚之。孝文时,赵郡王晃都督冀、定、瀛、三盾,王之官属也,州诸军事,诏以凭为长史,茂为司马,尚之为谘议参军,以辅弼之。
传永,字修期,为任城王长史。王肃之为豫州,以永为平南长史。咸阳王禧虑肃难信,言于孝文。孝文曰:「已选传修期,为其长史,虽威仪不足,而文武有馀矣」。肃以永宿士,礼之甚厚。永亦以肃为孝文眷遇,尽心事之,情义至穆。
崔鸿为尚书都兵郎中。永平初,豫州城人白早生杀刺史司马悦,据悬瓠叛。诏镇南将军邢峦讨之,以鸿为行台镇南长史。
李系为主客郎,齐文襄王摄选,以系为司徒谘议参军,因谓之曰:「自郎署至此,所谓不次以卿人才,故有此举耳」。
后周薛钗魑耗┪中书令时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燕公于谨征江陵,以钗司录军中谋略畈⒉沃。
薛端,字仁直。太祖时,大军东讨,以柱国李弼为别道元帅,妙简首僚,数日不定。帝谓弼曰:「为公思得一长史无过」。薛端对曰:「真其才也」。乃遣之。
乐逊为小师氏下大夫,以经术教授。谯王俭以下束沸械茏。又礼及卫公直镇蒲州,以逊为直府主簿,加车骑将军、左光禄大夫。
隋元岩为兵部尚书。高祖初即位,遣晋王广镇并州。蜀王秀镇益州,盛选寮佐。于时岩与王韶俱以骨鲠知名,物议称二人才俱侔于高频,由是拜岩为益州总管长史,韶为河北道行台右仆射。高祖谓之曰:「公宰相大器,今屈辅我儿,亦如曹参相齐之意也」。及岩到官,法令明肃,吏民称焉。
令狐熙为上开府,会蜀王秀出镇于蜀,纲纪之选,盛属正人,以熙为益州总管长史。
杨异为宗正少卿。蜀王秀之镇益州也,朝廷盛选纲纪,以异方直,拜益州总管长史,赐钱二十万、缣三百疋、马五十匹而遣之。
宇文弼领太子虞侯,时朝廷以晋阳为重镇,并州总管必属亲王,长史、司马亦一时高选。前长史王韶卒,以弼有文武,挥贸鑫并州长史。
皇甫诞,开皇中为尚书左丞。时汉王谅为并州糸总管,朝廷盛选寮佐前后长史、司马一时名士。高祖以诞公方著称,拜并州手总管司马,总府政事,一以谘之,谅甚敬焉。
赵轨,开皇中,自齐州别驾徵至京师。时卫王爽为原州糸总管,高祖见爽年少,以轨所在有声,授原州糸总管司马源师为尚书右丞。时蜀王秀颇违法度,乃以师为益州糸总管司马。
刘臻,开皇中为仪同三司。左仆射高频之伐陈也,以臻随军典文翰,进爵为伯。
唐宇文歆为右卫将军。武德初,齐王元吉为并州糸总管。时刘武周南侵汾、晋,遣歆助元吉守并州。
封伦为内史侍郎。武德初,太宗之讨王世充,高祖召伦参谋军事,以功封平原县公,兼天策府司马。
温彦博为中书侍郎。武德中,突厥入寇,高祖命右卫大将军张理为并州道行军,糸总管出拒之,以彦博为行军长史。
窦昭为少卿监。天宝末,玄宗幸蜀,以永王为山南东路及黔中江南西路节度度支采访,以昭为之副,邓景山为陇西太守。天宝末,玄宗以丰王珙为威武都督,领河西、陇右、安西北庭等路节度采访使,以景山为之副。
裴冕为御史中丞,肃宗即位于灵武,以元子广平王领朔方、河东、河北三道节度使,以冕为之副。
苏震为吏部侍郎,畅璀为谏议大夫。至德初,肃宗以广平王为天下兵马元帅,以震璀为副使判官。
李进为御史中丞。宝应初,代宗以元帅雍王统河东、朔方及诸道行营兵马。时回纥兵马十馀万东讨逆贼,史朝义以进为行军司马,又以中书舍人韦少华为掌书记。
李复,大历中历江陵府司录、江陵少尹。建中初,李希烈背判荆南节度张伯仪,数出兵为希烈所败。时朝廷忧之,以复久在江陵,得军州人心,时复在母丧,乃起复为江陵少尹、兼中丞,充节度行军司马。
萧复为兵部侍郎。建中末,晋王谊为扬州大都督、持节荆襄江西沔鄂等道节度使、兼诸将军行营兵马都元帅,讨李希烈。以复为户部尚书、兼御史大夫,充帅统军长史。旧令有行军长史,以复父名衡,更之。
又以新除潭州刺史孔巢父为右庶子、兼御史中丞、行军左司马、山南东道节度行军司马、检校兵部郎樊泽为谏议大夫、兼御史中丞、行军右司马,刑部员外郎刘从一为吏部郎中,侍御史韦赞为工部郎中并兼御史中丞,充判官。兵部员外郎高参为兵部郎中、掌书记,右金吾卫大将军浑为检校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为中军虞侯。又以左散骑常侍归崇敬参谋。会朱Г乱不行。
陆长源为汝州刺史,贞元中,董晋为宣武军节度。朝廷恐晋柔懦,寻以长源为晋行军司马。
李景略为左羽林将军,贞元中,对于延英殿,奏论ぅぅ,有大臣风采。时河东李说有疾,诏以景略为太原少尹、节度行军司马。时方镇节度使少徵入换代者,皆死亡,乃命为行军司马,尽简自上意。受命之日,人心属之。
郗士美未冠,为阳翟丞。李抱真镇潞州,邀为从事,雅有参赞之绩。其后易二帅,皆诏士美佐之。
裴向为户部员外郎。德宗季年,天下方镇副ヘ多选,自于朝防一日有变,遂就授之节制。向以选为太原少尹,德宗召见喻旨,寻用为行军司马、兼御史中丞。辛秘为湖州刺史,佥以材任将帅。元和初,太原节度范希朝领师出讨王承宗,诏徵秘为河东行军司马。
崔弘礼为棣州刺史。元和中,魏博田弘正请入觐,思得副其事者,弘礼以选授卫州刺史,充魏博节度副使。久之,除郑州刺史。长庆元年,刘手总入觐,张弘靖移镇范阳,复以弘礼检校左散骑常侍,充幽州卢龙军节度副使。
胡证为长安县令,元和中,田弘正以魏博内属,诏证以左庶子为之副。
马糸总为刑部侍郎。元和十二年,门下侍郎、平章事裴度出为彰义军节度、淮西宣尉处置等使。宪宗以糸总兼御史大夫,充副使。右庶子韩愈兼御史中丞,充行军司马。司勋员外郎李正封、都官员外郎冯宿、礼部员外郎李宗闵并兼侍御史,充判官书记。
钱可复为礼部郎中,太和末,翰林侍讲学士、工部尚书郑注出镇凤翔,文宗以可复为检校兵部郎中、兼御史中丞,充凤翔行军司马兼赐紫。以驾部员外郎卢简能为检校司封郎中、兼侍御史,充凤翔节度判官。以主客员外郎萧杰为检校工部郎中、兼侍御史,充凤翔观察判官,并赐绯。以左拾遗卢茂弘为凤翔节度掌书记。
后唐任圜为工部尚书。同光二年,魏王继岌为伐蜀行营都统,庄宗以圜及翰林学士李愚从王出征,参预军机。
任赞为刑部侍郎。长兴四年,秦王从荣为兵马元帅,以赞为兵部侍郎,充元帅府判官。
马义为比部郎中,天福中,以为检校尚书吏部郎中、兼御史中丞,充河阳节度判官,朝廷选佐皇子故也。汉张允初仕后,唐为兵部员外郎、知制诰。清泰初,皇子重美为河南尹,典六军诸卫事。时朝廷选参佐,以允刚介,改给事中,充六军判官。
周张可复为左谏议大夫,汉乾坛跸,嬉豕镇徐,方朝行中选可ヘ戎者,因授武宁军节度副使、检校礼部尚书。
王敏为侍御史。世宗镇澶渊,太祖以敏谨厚有称,遂命为澶州节判。及世宗尹正王畿,改开封少尹。
○幕府部 倚任。
夫居牧伯之任,当将帅之重,虽复奉法遵职,尽节效命,亦何尝不推择僚佐,咨诹委赖,然后政成而功立者哉!由汉以来,选辟甚盛,乃有待遇隆笃,周旋倚任。至于条教宪令,俾之裁处,机谋戎务,咸用关决。假其风望,以挟弹豪纵,倚其忠厚,以糸总督居。留极其辞藻之能,施之文檄之用。知人而善,使推诚而不疑。繇是怀才者得尽其长,立义者得宣其教。叶赞斯至,勋业用彰,古人谓申于知己者,此之谓也。
汉黄霸为河南太守,丞霸为人,明察内敏,又习文法,为丞处职,当于法令,太守甚任之。
陈汤为大将军王凤从事中郎,幕府事壹决于汤。后汉刘平为济阳郡丞,太守刘育甚重之,任以郡职。韩棱,颍川舞阳人。初为郡功曹,太守葛兴中风病,不能听政,棱阴代兴视事,出入二年,令无违者。
朱穆举孝廉,属江淮盗贼群起,大将军梁冀素闻穆名,乃辟之,使典兵事,甚见亲任。
赵勤,南阳人。太守桓虞召为功曹,委以郡事。尝有重客过虞,欲⒁皇挛曹吏,虞曰:「我有贤功曹赵勤,当与议之」。客潜于内中听虞,乃问勤,勤对曰:「恐未合」。众客曰:「止止,勿复道也」。
范滂,字孟博,汝南人。太守宗资请署功曹,委任政事。时人谣曰:「汝南太守范孟博,南阳宗资主画诺」。
岑髦磷止孝南阳,太守成晋下车欲。振威严,闻髦撩。请为功曹时,人谣曰:「南阳太守岑公孝,弘农成晋但坐啸」。
王涣为广汉功曹,太守陈宠徵为大司农。和帝问何以为治?宠曰:「臣任功曹王涣,由是知名」。一云宠显用良吏,王涣、金覃显以为腹心,讼者日减,郡中清肃。
陈蕃为汝南郡主簿,太守王堂搜才礼士,不苟自专,乃教掾史曰:「古人劳于求贤,逸于任使,故能化清于上,事缉于下。其宪章朝右,简琉职,委功曹陈蕃示卑政理务拾遗补阙,任主簿,应嗣庶,循名责实,察言观效焉」。自是委诚求当,不复妄有辞教,郡内称治。
魏审配汉末,为袁绍冀州别驾,绍委以腹心,并手缒桓。
臧洪,广陵人。汉末为郡功曹。太守张超兄邈谓超曰:「闻弟为郡守,政教威恩,不由己出,动任臧洪,洪果何人?」超曰:「洪才略智术,优超超甚,爱之海内奇士也」。邈即引见,洪与语,大奇之。
蒋济为太祖丞相主簿、西曹属令,曰:「舜举皋陶,不仁者远,臧否得中,望于贤属」。
杨修,字德祖,为太祖丞相仓曹属主簿。是时军国多事,修手缰,内外事皆称意,自魏太子已上,并争与交好。
徐奕,字季才,为太祖司空掾属。从西征马超,超破军还。时关中新服未甚安,留奕为丞相长史,镇抚西京,称其威信。转为雍州刺史,复还为东曹属。太祖征吴,徙为留府长史。谓奕曰:「君之忠亮,古人不过也。然微太严。昔西门豹佩韦以自缓。夫能以柔弱制刚︹者,望之于君也。今使君统留事,孤无复还,顾之忧也」。
满宠,字伯宁,山阳昌邑人也。年十八,为郡督邮。时郡内李朔等各拥部曲害于平民,太守使宠纠焉。朔等请罪,不复钞略。
蜀蒋琬字公琰,为丞相诸葛亮参军。亮住汉中,琬与长史张裔统留府事,后代裔为长史。亮素外出,琬尝足食足兵,以相供给。亮每言:「公琰⒅局已诺,庇胛峁苍尥。跻嫡咭病。
杨仪为诸葛亮长史,加绥军将军。亮数出军,仪尝规画分部筹度粮,喜换思,虑斯须便了军戎节度,取办于仪。
吴刘靖,卢江人。孙皓为征虏将军,督夏口委。靖以得失委江夏李允以众事。广陵吴硕、河南张梁以军旅,而倾心亲待,莫不自尽。
晋裴秀历文帝安东及卫将军司马,军国之政,多见信纳。迁散骑常侍。帝讨诸葛诞,秀与尚书仆射陈泰、黄门侍郎锺会以行台从,豫参谋略。
山涛为文帝大将军从事中郎。锺会作乱于蜀,帝将西征。时魏氏诸王公并在邺,帝谓涛曰:「西偏吾自了之,后事深以委卿」。以本官行军司马,给亲兵五百人,镇邺。
王祥为吕虔徐州别驾,虔委以州事,州界清静,政化大行,时人歌之曰:「海沂之康,每赖王祥。邦国不空,别驾之功」。一云民事一以委之,世多其任能。
郭舒,顺阳人。王澄为荆州刺史,既至镇,日夜纵酒,不亲庶事,虽寇戎急务,亦不以在怀擢舒于寒悴之中,以为别驾,委以州府。
罗尚字敬之,善属文。荆州刺史王戎以尚及刘乔为参军,并委任之。
刘毅,字仲雄,侨居阳平,太守杜恕举为功曹。月馀日,沙汰郡吏百馀人为之语曰:「但闻刘功曹,不闻杜府君」。
应詹为镇南大将军,刘弘长史,弘詹之祖舅请之曰:「君器识宏深,后当代老子于荆南矣」。乃委以军政。弘著绩汉南,詹之力也。
温峤为刘琨平北大将军参军,琨迁司空,以峤为右司马。时并土荒残,寇盗群起,石勒、刘聪跨带疆场,峤为之谋主,琨所凭恃焉。
诸葛恢为元帝琅琊王从事中郎。愍帝即位,徵用四方贤隽,召恢为尚书郎。王以经纬硕才,疏留之。
卞鹤滞之元帝为琅琊王,镇建业,召为从事中郎,委以选举,甚见亲仗。
赵裔为王导从事中郎。南顿王宗反,裔杀宗,于是导及庾亮并倚仗之。转镇军将军。
毛穆之,宝之子,果毅有父风,为安西将军庾翼参军。翼等专制陕西,以子方之为建武将军,守襄阳。方之年少,翼选武将可信仗者为辅弼,乃以穆之为建武司马。
王牢、桓温,大司马主簿。时温经略中夏,竟无宁岁,军中机务,并委姥伞。
江形吴令中军将军殷浩将谋北伐,请为谘议参军。浩甚重之,迁长史。浩方修复雒阳,经营荒梗,形上佐甚,有辅弼之益,军中书檄,皆以委小。
刘锺为刘牢之镇北参军督护,高祖每有戎事,锺不辞艰剧,专心尽力,甚见爱信。
宋刘穆之,高祖初定京城,辟为车骑主簿。诸大处分,皆仓卒立定,并穆之所建也。遂委以腹心之任,动止谘焉。穆之亦竭节尽诚,无所遗隐。从征广固,还拒卢循,常居幕中画策,决断众事。刘毅等疾穆之见亲,每从容言其权重,高祖愈信仗之。后迁太尉中军司马。高祖西伐司马休之,中军将军长沙王道知留任,而事无大小,一决穆之乃加丹阳尹。高祖西讨刘毅,以诸葛长民监留府,手缟汜要,赂咦嬉沙,っ衲讯廊,瘟裟轮以辅之,加建威将军,置佐吏,配给实力。长民果有异谋,而犹豫不能发,乃屏人谓穆之曰:「悠悠之言,皆云太尉与我不平,何以至此?」穆之曰:「公溯流远伐,而以老母稚子委节下,若一毫不尽,岂容如此邪!」意乃小安。高祖还,长民伏诛。
臧焘为通直郎,高祖镇军车骑中军、太尉谘议参军。高祖北伐关、雒,大司马、琅琊王同行,除大司马从事中郎,手缌舾事。
谢景仁,为高祖车骑司马。及高祖北伐,时大司马琅邪王天子母弟,属当储副,高祖深以根本为忧,转景仁为大司马,专手绺任。
徐羡之为高祖太尉左司马,高祖北伐,掌留任,以副贰刘穆之。
谢晦为高祖太尉主簿,从征关、雒,内外要任悉委之。王诞为高祖太尉谘议参军,转长史,尽心归奉,日夜不懈,高祖甚委使之。
张茂度为高祖太尉主簿、杨州治中从事史。高祖西伐刘毅,茂度居守,留州事悉委之。军还,迁中书侍郎。高祖北伐关雒,复任留州事。
王华为文帝司马,太祖入奉大统,留华手玑崛巍。
颜竣为孝武安北镇军、北中郎府主簿。孝武镇浔阳,迁南中郎记室参军。元嘉三十年春,以父延之致仕,固求解职,不许。赐假未发,而孝武举兵入讨。元凶转谘议参军,领录事,任总外内,并造檄书。孝武发浔阳,便有疾,领录事,自沈庆之以下,并不得相见,唯竣皆专断施行。
张邵初为世子中军参军,武帝北伐,邵请见,曰:「人生危脆,必当远虑。刘穆之若邂逅不幸,谁可代之?事业如此,苟有不讳,事将如何?」帝曰:「此自委穆之及卿耳」。又为文帝荆州司马,领南郡相,事悉决于邵。
刘湛为彭城王义康豫州长史、梁郡太守。义康弱年未得亲政,府州事悉委湛。后为江夏王义恭抚军长史。湛子琰于江陵病卒,湛求自送丧还都,义恭亦为之陈请。文帝答义恭曰:「吾亦得湛启事,为之酸怀,乃不欲苟违所请。但汝弱年,新涉庶务,八州殷旷,专断事重,畴咨委仗,不可不得其人。量算二三,未获便相顺许。今答湛启,权停彼葬。顷朝臣零落相继,寄怀转寡,湛实国器,吾乃欲令其引还,直以西夏任重,要且停此事耳。汝庆赏黜罚,豫关失得者,必宜悉相委寄」。庾登之为衡阳王义季征虏长史,义季少年未亲政,众事一以委之。
范晔为始兴王,鲠峋长史,领南下邳太守。及鑫杨州,未亲政事,悉以委晔。
谢方明为左将军道长史,高祖命府内众事皆谘决之。随府转中军长史,寻更加晋陵太守,复为骠骑长史、南郡相,委任如初。
江湛为吏部郎,随王诞为北中郎将、南徐州刺史,以湛为长史、南东海太守,政事悉委之。
南齐胡谐之,南昌人。武帝顿盆城,使谐之守浔阳城。及为江州,复以谐之为别驾,委以事任。
沈冲,字景绰,为武帝征虏长史、浔阳太守,甚见委遇。帝还都,使冲行府、州事。
江┙为明帝骠骑谘议参军,帝时辅政,委以腹心。
沈嫖,竟陵王子良府参军,领参州,部传从事。子良甚相知,赏家事皆委孀恿嫁,褒娓词麓,淌肥及餐,跻9獬⒈,皇顾兔穸,∷俣无怨。遥光谓同使吏曰:「尔何不学沈嫠为?」乃令孀ㄖ州狱事。
李种,字孔璋。为蔡兴宗安西府佐,委以职事,清治见知。
宗史为南康王、荆州别驾。时西土位望,唯史与同郡乐谒。刘坦为州人所推信,故领军将军萧[A13C]胄深相委仗,每事谘焉。
徐ゼ为晋安王谘议参军。王总戎北伐,以ゼ兼宁蛮府长史,参赞戎政,教命军书,多自ゼ出。
孔休源为晋安王府长史、南兰陵太守,别敕专行南徐州事。休源累佐名藩,甚得民誉,王深相倚仗,军民机务,动止询谋。尝于中斋别施一榻,云「此是孔长史坐」,人莫得预焉。其见敬如此。
梁蔡道恭,齐末为和帝西中郎中兵参军。帝起兵,萧[A13C]胄,以道恭素著威略,专相委任。
王茂为高祖雍州长史,帝以王佐许之,事无大小皆询焉。
何远为后汉军鄱阳王恢录事参军,在府尽其智力,知无不为。恢亦推心仗之,恩寄甚密。
萧允为晋王长史,王为南豫州,允从为长史。时王尚少,未亲民务,故委允行府州事。
刘衔,湘东王中记室。太清中,侯景乱,世祖称制,上疏书檄多委焉。弦嘟吡尽忠,甚蒙赏遇。
许亨为太尉王僧辨从事中郎,与吴兴沈景对掌书记,府朝政务,一以委焉。
庾黔娄乡人邓元起为益州刺史,以黔娄为录事参军,又得荆州刺史萧遥欣、故客蒋光济,并厚待之,任以州事。黔、娄甚清洁,光济多计谋,并劝为善政。
刘盈为岳阳王察中郎府录事参军,随察之。镇有器度,勤于公,军国经谋,颇得察预。
陈谢岐,仕梁为山阴令。侯景乱,岐流寓东阳。景平,依于张彪。彪在吴郡及会稽,庶事一以委之。彪每征讨,尝留岐监郡知后事。
赵知礼,字齐旦。高祖讨元景仲,引为记室,常侍左右,深被委任,当时计画,莫不预焉。知礼亦多所献替。
陆山才,字孔章,为周文育南豫州都督长史,文育不知书,疏政事悉以委之。文育南讨欧阳呒,苹多出山才。及文育西征王琳,留山才监江州事,仍镇豫章。
卢渊为京兆王愉兼长史,赐绢百疋。愉既年少,巨细多决于渊。渊以诚信御物,甚得东南民和。
陆见贤,侍中缮之兄子。宣帝为杨州牧,乃以为治中从事史,深被知遇。历给事黄门侍郎。
程文季为始兴王府门内中直兵参军。是时王为杨州刺史,镇治城府,中事悉以委之。
后魏辛琛为荥阳郡丞,孝文南征太守元丽从舆驾,诏琛曰:「委郡事如太守也」。
高颢自符玺郎中出为冀州别驾,未之任,属刺史元愉据州反,宣武遣尚书李平为都督,率众讨之。平以颢彼州领袖,乃引为录事参军,仍领统军。军机取舍,多与参决。
杨机,字显略,为河南尹元晖功曹,晖尤委以郡。或谓晖曰:「弗躬弗亲,庶人弗信,何得委事于机,高卧而已?」晖曰:「吾闻君子劳于求士,逸于任贤。吾既委得其才,何为不可?」由是声名更著。
阳固,为尚书考功郎,大军征硖石,敕为仆射李平行台匕兵郎。平奇固勇敢,军中大事悉与谋之。
崔光韶为济州辅国府司马、刺史,高祖甚知之,政事多委访焉。
甄楷,字德旨,定州人。刺史、广阳王渊被徵还朝。时楷丁忧在乡,渊临发,召楷兼长史,委以州任。
高绪为冀州仪同府中司兵参军,为府主封隆之所赏。隆之行梁州,引自随,常令手缟闶郡。
房天乐为青州别驾,大将军文秀拔为长史,督齐郡,州府之事,一以委之。
高道穆初为萧宝寅行台郎中,军机之事,多以委之。大都督崔延伯败后,贼势转︹,屡请益兵,朝廷不许。宝寅谓道穆曰:「非卿一行,兵无益理」。遂令乘传赴雒。灵太后亲问贼势,道穆具以状对。太后怒曰:「比来使人皆言贼弱,何独云其强也!」道穆曰:「前使不实者,当是冀陛下恩颜,望г爵赏。臣既忝使人,不敢虚妄,愿令近臣亲简,足知虚实」。
杨侃为叔椿雍州录事参军,带长安令,府州之务,多所委决。
崔康为彭城王勰卫军府录事参军。勰从征行,招致壮侠,以为部下。勰目之,谓左右曰:「吾当寄胆气于此人」。
姜俭为太尉外兵参军。萧宝寅讨关西,引为开府属。军机谋略,多所参预。俭亦自谓遭逢知己,遂竭诚委⒙阳乌为彭城王府长史。京兆王愉拜都督、徐州刺史,以阳乌兼长史,州事巨细委之。
朱瑞,为将军尔朱荣府户曹参军。瑞长厚质直,敬爱人士。又为大行台郎中,甚为荣所亲任。
刘贵为尔朱荣府骑兵参军。荣性猛急,贵尤严峻,每见任使,多惬荣心,遂被信遇,位望日重,加抚军将军。北齐薛叔东魏天平初,神武引为丞相长史。叔宿有能名,深被礼遇,军国之事,多所关知。叔亦推诚尽节,屡进忠谠。
张华原,字满国,少明敏,有器度。神武开骠骑府,引为法曹参军,迁大丞相府属,仍侍左右。从于信都,深为高祖所亲待。高祖每号令三军府,尝令宣谕意旨。
孙搴为神武相府主簿,掌文笔,能通鲜卑语,兼宣传号令,当烦剧之任,大见赏重。
赵彦深为神武丞相功曹参军,专掌机密。及文襄嗣位丞相,虑河南有变,乃自巡抚委彦深后事,转大行台都官郎中。临发,握手泣曰:「以母弟相⑿」业。么诵募榷,内外宁静,彦深之力也。
裴昭,字元景,为文襄府墨曹参军,甚见亲委,与陈元康、崔暹等参谋机密。
裴隽为幽州刺史,卢文伟平北府长流参军,隽案旧迹,修督亢陂,溉田万馀顷,民赖其修立之功,多以委焉。
崔昂、文襄在藩,尝委以腹心之任。及入辅朝政,召为开府长史。时勋将亲族宾客在都下放纵,多行不轨,孙腾、司马子如之门尤剧。昂受帝密旨,以法绳之,未几之间,内外齐肃。
李义深为并州长史,时刺史可朱浑道元不亲细务,民事多委,义深甚济机速。
后周令狐整,初为后魏东阳王元荣主簿,委以庶务,画诺而已。赵善初为后。
魏尔朱天光主簿。天光讨邢杲及万俟蠊,砼以善为长史,军中谋议,每参预之。
苏亮,初为后魏齐王萧宝寅参军,历开府主簿、记室参军。宝寅称大将军,仍为之掾。宝寅雅知重亮,凡有文檄谋议,皆以委之。寻行武功郡事,甚著声绩。长孙稚、尔朱天光等西讨,并以亮为郎中,专典文翰。及贺拔岳为关西行台,引亮为左丞,典机密。
吕思礼,初为后魏关西大行台贺拔岳郎中,与姚幼愉入关,俱为岳所重,专掌机密,甚有时誉。
柳虬初为后魏冯翊王季海行台郎中。时军旅务殷,虬励精从事,或通夜不寝。季海尝云:「柳郎中判事,我不复重看」。
李昶初为后魏绥德公陆通司马,太祖许之。旭虽年少,通特加接待,公私之事,咸取决焉。
王思政初为后魏员外散骑侍郎。属万俟蠊砼宿勒明达等扰乱关右,北海王颢率兵讨之,启思政随军。军中所有谋议,并与参详。
申徽为太祖夏州记室参军,兼府主簿。太祖察徽沉密,有度量,每事信委之。
长孙俭为太祖夏州录事,深敬器之。贺拔岳被害,太祖赴平凉,凡有经纶谋策,俭皆参预。
赵肃,字庆雍,雒阳人。大统三年,独孤信东讨,肃为司州别驾,兼督粮储,军用不匮。太祖闻之,谓人曰:「赵肃可谓雒阳主人也」。
柳敏,字白泽,为太祖丞相府户曹参军,兼记室。每有四方宾客,常令主之,爰及吉凶礼仪,亦令监综。
冯迁为晋公护府掾。性质直,小心畏慎,虽居枢要,不以势位加人。兼明练时事,善于断决,每校阅文簿,孜孜不倦,从晨逮夕,未尝休止,以此甚为护所委任。
隋阴寿为高祖丞相掾。尉迥之乱,韦孝宽以元帅击之,令寿监军。时孝宽有病,不能亲手,缛质旅课哉,手星哺救,舜教命,三军纲纪,皆取决于寿。以功进位上柱国。
卢昌衡为寿州,手绻苡钗氖龀な肥,錾蹙粗,委以州务。
李圆通为秦王,并州,手绻草な,吠跞嗜嶙匀跎,俣暇龈中,事多决于圆通。
唐任瑰,陈末为衡州司马,都督王勇甚敬异之,委以州府之务。
裴矩,初仕隋,伐陈之役,领元帅记室。及陈平,晋王令矩与高κ、粘峦技归之秘府。
李靖为赵郡王孝恭行军长史,讨萧铣。高祖以孝恭未更戎旅,三军之任,一以委靖。
朱仙客,开元中为河西节度萧嵩判官。嵩以军政委仙客,清勤不倦,接待上下,必以诚信。
裴冕,天宝中为京畿采访使王金共判官。冕虽无学术,守职通明,果于临事,金共甚委之。韦元甫初任滑州白马尉,以吏术知名,本道采访使韦陟深器之,奏充支使,与同幕判官员锡齐名。元甫精于简牍,锡详于讯覆,陟推诚任之,时谓「员推韦状」。吕为陇右、河西节度,哥舒翰度支判官。性谨守,勤于吏职,虽同寮追赏,而块然视事,不离案簿,翰益亲之。段秀实,至德初为安西判官,父殁,丧毁过礼,都将李嗣业授节制,思秀实如失左右手,表请起复为义王友,充节度判官。
张群为京兆府司录,肃宗以府尹刘晏判度支,晏委府事于群,及杜亚综大体,议论号为称职。
李复,大历中为江陵府司录,精晓吏道,尹卫伯玉厚遇之,府中之事,多以谘委。性刻削,为伯玉所信,奏为江陵令,迁少尹。
李融,大历中,为福建都团练、鲍防判官,防移江西。融复为团练判官,政事多决于融。
张建封,大历中,为河阳节度马燧判官。李灵曜反于梁、宋间,与魏博田悦犄角同为叛,燧与李忠臣同讨平之,军务多以委建封,人称其能。
郑沐咏ㄖ心┓钐溜,难以谏议大夫奔赴行在。居数日,神策行营节度李晟表为行军司马,戎略多咨之。王锷,贞元中为江西节度,嗣曹王皋都虞侯。锷小心习业事,善探府军情状,至于语言,动静巨细,毕以白皋,皋亦推心委之,虽家笱、嗥夼之会,锷或在焉。锷亦感皋之,知事无所。
避卢群,贞元中为江西节度,嗣曹王皋判官。曹王移镇江陵、襄阳,群皆佐使府,幕中之事,多以谘委,以正直闻。
严震,贞元中为东川节度判官,韦收荐为押衙,改镇王府司马。严武以宗姓之故,军府之事多以委之。
元义方精于吏理,贞元中,为京兆府司录。时韦夏卿、李实继居尹正,府之公务一以谘之。
梁敬翔为太祖宣武从事,太祖与蔡贼相拒累岁,城门之外,战声相闻,机略之间,翔颇预之。太祖大悦,恨得翔之晚,故军谋政术,一以谘之。蔡贼平,奏授太子中允,赐绯。从平兖、郓,检校水部郎中。
裴迪,太祖至汴,延在宾席,恩礼甚优。厥后每统帅出征,咸命主留事。迪亦勤瘁,夙夜,不失所委。累迁职至节度判官,官至检校仆射。光化初,太祖榜于院曰:「谬膺重委,手缧H藩。军机虽罄于拙谋,民政全厶于右席。节度裴判官,详明吏理,首冠宾筵,冰蘖不渝,始终如一。自此应诸州钱闲逃等事,并请指挥」。乃遍报管内,咸遣知委。
后唐司空奈魏州节度使罗绍威掌书记绍威,聚书万卷,尤工篇什。每公私宴集,无不属和。幕中皆知名士,而囊婷绳卷。遇军机政术,必先图议诛,牙军之谋,囊迸ぱ伞。
淳于晏在霍彦威幕,相得甚欢。及历数镇,皆为从事,军府之事,至于私门,事无巨细,俱取决于晏。虽为幕宾,有若家宰。尔后公侯门客往往效之,时谓之「效淳」。故彦威所至称治,由晏之力也。
晋张彭仕后,唐为真定留守任圜推官,事无巨细,悉访于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