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臣部 辅导。
三王之教世子也,建师保之,职喻之德而归诸道。汉氏之分,王子弟亦为选置傅相,故储闱以至于戚藩,莫不资贤良之士,申辅导之义,然后成温文之德,著信厚之质者焉。乃有藉其素望以定大计,极其诚心以安宗社,陈礼义而救其失,援法度而窒其邪,周旋以尽规,切磋以缝阙,以至形于笔述,表乎箴讽,皆所以罄哮现衷,励蹇蹇之节。盖夫朋友著忠告之义,官师有相规之训,况乎委质事人,岂不念纳忠而成美哉!
汉东园公与绮里季夏黄公饫锵壬四人。惠帝为太子时,高帝欲废太子,立赵王如意吕后,用张良计,令建成侯吕泽奉太子卑辞,迎四人至,客建成侯所。高帝十一年,黥布反,高祖疾,欲使太子往击之。四人相谓曰:「凡来者,将以存太子。太子将兵,事危矣」。乃说建成侯请。吕后乘间言:「诸将皆陛下,故等夷」。乃令太子将此属,莫肯为用。于是高祖自将而东,以良行太子少傅事。十二年,高祖破布归,疾益甚,愈欲易太子,良谏不听,因疾不视事。叔孙太傅称说,引古以死争太子。高祖阳许之,犹欲易之。及宴置酒,太子侍四人者从太子,年皆八十有馀,须眉皓白,衣冠甚伟。所以谓之四皓。
高祖怪问曰:「何为者?」四人皆对,各言其姓名。上乃惊曰:「吾求公避逃我,今公何自从吾儿游乎?」四人曰:「陛下轻士善骂,臣等义不辱,故恐而亡匿。今闻太子仁孝恭,敬爱士,天下莫不延颈。愿为太子死者,故臣等来」。上曰:「烦公幸卒调护太子。调谓和平之。护谓保之四人为寿,已毕,趋去,高祖目送之(,以目瞻之讫而出也。
召戚夫人指视曰:「我欲易之,彼四人为之辅,羽翼已成,难动矣,吕氏真主矣!」乃,汝也。
叔孙通为太子太傅。高帝欲以赵王如意易太子,通谏曰:「昔者晋献公以骊姬故,废太子,立奚、齐、晋国乱者数十年,为天下笑。秦以不早定扶苏,胡亥诈立,自使灭祀,此陛下所亲见。今太子仁孝,天下皆闻之。吕后与陛下攻苦食啖,啖当作淡,淡谓无味之食。言共攻击勤苦之事,而食无味之食。
其可背哉!陛下必欲枚立少枚猎坏眨┏荚赶,确诛,以颈血污地。高帝曰:「公罢矣,吾特戏耳」。(,特且也。
通曰:「太子,天下本,本壹摇,天下震动,奈何以天下戏?」高帝曰:「吾听公」。
淮南相。史失姓名。
孝景三年,吴、楚七国反。吴使者至淮南,王安欲发兵应之,其相曰:「王必欲应吴,臣愿为将」。王乃属之,谓以兵委之也。
相以将兵婴城守,不听王而为汉。汉亦使曲城侯将兵救淮南,曲城侯蛊,达之子也,名捷。
淮南以故得完。
董仲舒为江都易王相,易王帝兄,素骄好勇,仲舒以礼谊规正,王敬重焉。
史丹为驸马都尉,护太子家。时孝成为太子,喜酒乐,燕元帝不以为能。而定陶恭王有材艺,母傅昭仪又爱幸,帝以故尝有意,欲以恭王为嗣。赖丹护太子家辅,助有力。帝亦以先帝尤爱太子,故得无废。
后汉公沙穆为缯,相时缯侯敞,东海恭王之后也,所为多不法,废嫡立庶,傲狠放恣。穆到官谒曰:「臣始除之日,京师咸谓臣曰:缯有恶侯,以吊小相,明侯何因得此蠊砩之甚也。幸承先人之支体,传茅土之重,不战战兢兢,而违越法度,故朝廷使臣为辅,愿改往修来,自求多福」。乃上没敞所侵官民田地,废其庶子,还立嫡嗣。其苍头儿客犯法,皆收考之。因苦辞谏敞敞,涕泣为谢,多从其所规。
何敞为济南王康太傅。康尊贵骄甚,敞至,国辅康以道义,数引法度谏正之,康敬礼焉。
程坚为赵王乾傅。先是,乾居父丧,私聘小妻,又白衣出司马门,坐削五县。及坚为傅辅以礼义,乾改悔前过,坚列上复所削县。
魏吴质,字季重,以才学通博,为世子及诸侯所礼。为元城令。太祖尝出征,世子及临淄侯植并送路侧。植称述功德,发言有章,左右属目,太祖亦悦焉。世子怅然自失质耳,曰:「王当行流涕可也」。及辞,世子泣而拜。太祖及左右咸垤な墙砸,灾泊嵌嗷,而诚心不及也。
贾诩为大中大夫时,文帝为五官将,而临淄侯植才名方盛,各有党与,有夺宗之议。帝使人问诩自固之术,诩曰:「愿将军恢崇德度,躬素士之业,朝夕孜孜,不违子道,如此而已」。帝从之,深自砥砺。
高堂隆为历城侯,徽相,遭太祖丧不哀,及游猎驰骋,隆以义正谏,甚得辅导之节。蜀霍弋为太子中庶子,太子雍闷锷涑鋈胛薅冗,援引古义,尽言规谏,甚得切磋之体。
晋安平王孚,初为魏国太子中庶子。文帝初,闻太祖薨,号哭过甚。孚谏曰:「大行晏驾,天下恃殿下为命。当上为宗庙,下为万国,奈何效匹夫之孝乎?」太子良久乃止,曰:「卿言是也」。
嵇喜为齐王攸、司马攸居文帝丧,哀毁过礼,左右以稻米乾饭,杂理中丸进之,攸泣而不受。喜谏曰:「毁不灭性,圣人之教。且大王地即密亲,任惟元辅,匹夫犹惜其命以为祖宗。况荷天下之大业,负帝室之重任,而可尽无极之哀,与颜、闵争孝,不可令贤人笑,愚人幸也」。喜躬自进食,攸不得已,为之强饭。喜退,攸谓左右曰:「嵇司马将令我不忘居丧之节,得存区区之身耳」。
丁绥为高密王泰司空祭酒。楚王玮之被收,泰严兵将救之。绥谏曰:「公为宰相,不可轻动。且夜中仓卒,宜遣人参审定问」。泰从之。
王修为东平王,龀な坊莸,郾闭饕辕,龆级叫溜,萋手诟摆。汤阴之役,东海王越奔于下邳,霾荒稍侥嘶构。帝既西幸,越总兵谋,迎大驾,錾蹙逍匏,翟唬憾海,宗室重望。今将兴义,公宜举徐州以授之,此克让之美也龃!又
卞,何明帝东中郎长史,又为世子师呵、搬峋、邮ψ、糁任,尽裨辅之节,一府贵而惮焉。
温峤为太子中庶子,数陈规讽,又献《侍臣箴》,甚有弘益。峤又与阮放等共劝太子游谈《老》、《庄》,不教以经史,太子甚敬之。
华е为太子少傅,动遵礼典,得辅导之义。
梁江革为武陵王长史,王惮之,雅相钦重,每至侍宴,言论必以诗、书,王因此扪Ш梦牡淝┥虺,阄囊酝跛,制诗呈高祖。高祖谓仆射徐勉曰:「江革果称职」。乃除都官尚书。
后魏游雅为太子少傅,时恭宗总百揆监国,雅上疏曰:「殿下亲览百揆,经营内外,昧旦而兴,谘询国老。臣职忝凝承,司是献替。汉武时,始启河右四郡,议诸疑罪,而レ徙之。十数年后,边郡充实,并修农戍,孝宣因之,以服北方,此近世之事也。帝王之于罪人,非怒而诛之,欲其从善而惩恶。レ徙之苦,其惩亦深。自非大逆正刑,皆可从徙。虽举家投远,忻喜赴路,力役终事,不敢言苦。且远流分离,心或思善如此,奸邪可息,边陲足备」。恭宗善其言,然未之行。
杨昱为詹事丞,于时孝明在怀抱之中,至于出入左右,乳母而已,不令宫寮闻知。昱谏曰:「陛下不以臣等凡浅,备位宫臣,太子动止,宜令翼从。然自此以来,轻尔出入,进无二傅辅导之美,退阙群寮陪侍之式,非所谓示民仪轨,著君臣之义。陛下若召太子,必降手诏,令臣下咸知,为后世法」。于是诏曰:「自今已后,若非朕手敕,勿令儿辄出。宫臣在直者,从至万岁门」。
程骏为任城王,楚芍辛罱箴于王,王纳而嘉焉。
裴瑗为汝南王悦郎中令,悦散费无常,每王俸初入,一日之中,分赠极意。瑗每随例常辞多受少,伺悦虚竭,还来奉贡。悦虽性情不常,然亦相赏爱。
宗钦,初仕沮渠蒙逊为世子洗马,钦上《东宫侍臣箴》。北齐邢峙为国子助教,授皇太子经厨宰,进太子食,有菜曰「邪蒿」,峙命去之,曰:「此菜有不正之名,非殿下所宜食」。文襄闻而嘉之,赐以被褥、缣糸广,拜国子博士王谖、常山王友。时文宣昏乱,王以切谏为文宣所挞。王从容谓:「谠唬褐魃掀,鹁硬怀G,涠目所具。吾岂可以前逢一怒,遂尔结舌。卿宜为撰谏草,吾当伺便极谏谒」。焯跏馀事以呈切谏。王曰:「今朝廷乃尔,欲学介子匹夫,轻一朝之命。狂药令人不自觉,刀箭岂复识亲疏?一旦祸出理外,将奈殿下家业何?奈皇太后何?乞且将顺,日慎一日,王垤、げ蛔、允ぴ唬耗酥潦呛⺶∶魅,占谠唬何、岢ひ咕潘冀癖阆⒁獗,忝火对诜僦。
后周伊娄穆,初为卫公直长史。武帝建德初,授荆州,复以穆为总管府长史。穆频贰戚藩,甚得裨赞之誉。萧圆肃,建德中为太子少傅,以任当师傅,调护是职,乃作《少傅箴》。太子见而悦之,致书劳问。
郑译为太子宫尹,时太子多失德,内史中大夫乌丸轨每劝帝废太子而立秦王,由是太子常不自安。其后诏太子西征吐谷浑,太子阴乃谓译曰:「秦王,上爱子也。乌丸轨,上信臣也。今吾此行,得无扶苏之事乎?」译曰:「愿殿下勉著仁孝,无失子道而已,勿为他虑」。太子然之。
隋裴政为太子勇左庶子,多所规正,见称纯悫,东宫凡有大事,皆以委之。
唐孔[A13C]达为右庶子。皇太子承乾始。自幼小,太宗令[A13C]达专侍读书。[A13C]达性真正,每读书至可规诫,必反覆引谕。然以早居侍奉,意颇狎之,虽心有不平,而免于憎忿。时左庶子于志宁又受诏辅导承乾志宁正色直道,多所补益,撰谏苑二十卷以进。承乾、太宗并嘉之,二人各赐帛百疋、黄金一斤,以厉承乾之意,仍迁志宁为詹事。
王治礼部尚书兼魏王师。王问忠灾,倚Ⅺ执鹪唬,罕菹峦踔君也。事君思尽忠。陛下王之父也。事父思尽孝,忠孝之道可以立,身可以成名,当年可以享天。题欧伎梢,源贯嵋锻,踉唬褐倚⒅道已闻教矣。愿闻所习,执鹪唬汉,憾平王苍,云为善最乐」。太宗谓侍臣曰:「古来帝子,生于宫闼,及其成人,无不骄逸。是以倾覆相踵,少能自济。我今严教子弟,欲令皆得安全。王治揖们,使是所谙悉,以其意存忠孝,选为子师。尔宜语泰,汝之待秩。缡挛乙病,梢晕薰泰,每为之先。拜忠嘁允Φ雷跃,游镆樯浦。
苏簧僖悦。骶累授徐王府记室参军。王好畋猎,幻口芍怪。刘宪睿、宗景愠,跷太子詹事。玄宗在东宫,留意经籍,宪因上启曰:「自古及今,皆重于学。至于光辉盛德,发杨令问,安静身心,保宁家国,无以加焉。殿下居副君之位,有绝人之才,岂假寻章摘句,盖止略知大意,用功甚少,为利极多。伏愿克成美志,无弃暇日,上以慰至尊之心,下以答庶寮之望。侍读褚无量,经明行修,耆年宿望,时赐召问,以察其言,幸甚。褚无量为国子司业,景愠,跣宗在春宫,无量兼皇太子侍读,尝撰《翼善记》以进之。太子降书嘉劳,赉绢四十疋。
○宫臣部 讲习
夫先王之教子也,建师保之职,申诲谕之道,莫不先之以礼乐,遵之以典法,使其近正人而闻正言,达古义而式古训,化与心会,习与性成然后德智长而治道得矣。汉氏而下,学术尤盛,名儒硕生,乘时间出,乃有奉持素业,入参讲议,敷畅经旨,进对宴说,以师道而自处,蒙体貌之殊等,博约浸润,以敦乎艺文,切磋琢磨以成乎德范。自非诵说有法,进退可度、秉践言之,善行富博、古之多闻者,畴以充是选哉!
汉瑕丘江公受狭捍呵锛笆于鲁申公,武帝时江公与董仲舒并为博士。仲舒通《五经》,能持论善属文。江公讷于口上,使与仲舒议不如仲舒,而丞相公孙弘本为公羊学比,辑其议,卒用董生。于是帝因尊公羊家,诏太子受《公羊春秋》,由是《公羊》大兴。太子既通复私闻,狭憾善之。
欧阳地馀,其先欧阳生。事伏生授倪宽,宽授欧阳生子,世世相传地馀。宣帝时,为太子中庶子,授太子。萧望之为太傅,以《论语》、《礼传》授皇太子。
张禹,元帝初元中立皇太子,而博士郑宽中以尚书授太子荐,言禹善《论语》,令禹授太子《论语》,由是迁光禄大夫。
孔霸事太傅夏侯胜,传尚书之学,为大中大夫,授太子。
郑宽,中有隽材,事小夏侯建传,尚书为博士,授太子。后汉桓荣门徒尝四百馀人。何汤为高第,明帝始立为皇太子,选求明经,乃擢汤为虎贲中郎将,以尚书授太子。光武从容问「汤:本师为谁?」汤对曰:「事沛国桓荣」。帝即召荣,令说尚书,甚善之,拜为议郎。
刘昆受施氏《易》于戴宾。光武时,代杜林为光禄勋,乃令入授皇太子及诸王小侯五十馀人。
包咸习《论语》,举孝廉,为郎中。建武中,入授皇太子《论语》。
锺兴,习《严氏春秋》。明帝时,为左中郎将,诏令定《春秋》章句,去其复重,以授皇太子。又使宗室诸侯从兴受章句。召驯习《韩诗章。帝时为左中郎将,入授诸王,音衣复魏,应习鲁诗。建初四年,拜五官中郎将,诏入授千乘王伉。
蜀尹默为仆射,以《左氏传》授太子。太子,后主也。
吴张休,字叔嗣。大帝以子登为太子,欲登读《汉书》,习知近代之事,以张昭有师法,重烦劳之,乃令休从昭受请,还以授登。休弱冠与诸葛恪、顾谭等俱为太子登僚友,以汉授登。
晋徐邈为中书侍郎。武帝时,皇太子尚幼,帝甚锺心,文武之选皆一时之俊,以邈为前卫率,领本郡大中正,授太子经。帝谓邈曰:「虽未敕以师礼相待,然不以博士不相遇也」。魏、晋以来,使人教授,号为博士,不复尊以为师,故帝有云。
阮放,字思度,为太子中舍人,迁庶子。时虽戎车屡驾,而放侍太子,常说《老》、《庄》,不及军国。明帝甚友爱之。
邓攸以儒学尝授皇太子诗。
庾亮为中书郎,领著作,侍讲东宫。其所论释,多见称述。
宋何承天为率更令,领国子博士。皇太子讲《孝经》,承天与中庶子颜延之同为执经。
蔡茂之侍庐陵王义真读书,官至彭城王义康骠骑从事中郎。
南齐伏曼容,字公仪。武帝永明初,为太子率更令,侍皇太子讲。
王俭为少傅,文惠太子于崇政殿讲孝经,俭令摘句太仆周胱为义疏。
梁何佟之,初仕齐,明帝建武中为镇北记室参军,侍皇太子讲。
张讥为士林馆学士,简文在东宫,每有降集,必使召之。及侯景寇逆,于围城之中,犹侍哀太子、武德后殿讲《老》、《庄》。
庾黔娄,为尚书金部郎,迁中军表记室参军。东宫建,以本官侍皇太子讲,甚见知重。诏与太子中庶子殷均、中舍人到洽、国子博士明山宾等迎日为太子讲五经义。
贺革为湘东王府谘议参军。
顾越聪慧,有口辩,说《毛氏诗》,傍通异议。解褐扬州议曹吏,兼太子左卫率丞。越于义理精妙,尤善持论。与会稽贺文发俱为梁南平王伟所重,引为宾客。寻补《五经》博士,迁国子博士。世祖即位,除始兴王谘议参军,侍东宫讲读。世祖以敦笃厚遇之。
许懋年十四,入大学,领师说,尤晓故事。文惠太子闻而召之,侍读于崇明殿,仆射江┙重之,号为「经史笥」。陈、沈文阿,文帝时为通直散骑常侍,兼国子博士,领羽林监,仍令于东宫讲《孝经》、《论语》。
沈德威笃学无倦,遂治经业。天嘉元年,徵出都,侍太子讲《礼传》。
王元规为鄱阳王记室参军,领国子助教。后主在东宫,引为学士,亲授《礼记》、《左传》、《丧服》等义,赏赐优厚。国子祭酒新安王伯固尝因入宫没,嵩规将讲,乃启请执经,时论以为荣。
姚察入隋,为员外散骑常侍,又敕侍晋王讲读。炀帝初在东宫,数被召见,访以史籍。
徐孝克,初为散骑常侍。陈亡入隋,授国子博士。后侍东宫,讲《礼传》。后魏梁越为《礼经》博士,太祖以其谨厚,举动可则,拜上大夫。会授诸皇子经书。
谷洪少受学中书、太武令洪,入授太子经,位至尚书。李郁字永穆,为广平王怀友怀,深相礼遇。时学士徐遵明教授山东,生徒甚盛。怀徵遵明在馆,令郁问其《五经》义例十馀条,遵明所答数条而已。
刘芳为中书侍郎,与邢产入授皇太子经,迁太子庶子。从驾洛阳,自在路及旋京师,尝侍坐讲读。
高允为秦王翰傅后,敕以经授恭宗,甚见礼待。
孙惠蔚自宣武在东宫为博士、侍读。及世宗即位之后,常在左右敷训经典,自冗从仆射迁秘书丞。
董徵为四门小学博士。后宣武诏徵入旋,华宫令孙惠蔚问以《六经》,仍诏徵教授京兆、清河、广平、汝南四王。
卢辨,孝武时为太子少傅,太子及诸王等皆行束分礼,受业于辨。
北齐马敬德,世祖时为后主,择师傅为侍讲。后主既不好学,敬德侍讲甚疏,时以《春秋》入授。
后周乐逊为太尉李弼府谘议参军,太祖召逊教授诸子。在馆六年,与诸儒分经授业。逊讲《孝经、论语》、《毛诗,及服虔所注《春秋左氏传》,辛庆之以经明行,酚肼诞等。
斛斯徵为司乐中大夫。高祖以徵治经有师法,诏令教授皇太子。宣帝时为鲁公,与诸皇子等咸服青衿,行束分礼,受业于徵,仍并呼徵为夫子,儒者荣之。隋元善,洛阳人。通涉《五经》,尤明《左氏传》。初仕后,周武帝甚礼之,以为太子宫尹,赐爵江阳县公,每执经以授太子。
杨汪,字元度。勤学专精《左氏传》通《三礼》。初仕周冀王侍读,王甚重之,每曰:「杨侍读德业优深,孤之穆生也」。唐孔[A13C]达,武德中为秦府文学馆学士,以经授中山王承乾。
陆德明为秦府文学馆学士,命中山王承乾从其受业。
马嘉连,武德中为崇贤馆学士,与洗马秦嗟仁探驳钪卸骼裆蹁住。
王元感,濮州鄄城人也。少举明经,累补博城县丞。兖州都督。纪王慎深礼之,命其子东平王续从元感受学。
萧嫖太子太保。贞观十七年十一月甲辰,诞皇太孙。太宗幸东宫,谓皇太子曰:「尔国之储贰,府藏是同,金玉绮罗,不足为赐,但先圣典籍可为镜诫耳」。因赐《尚书》、《毛诗》、《孝经》各一部。婀蚨言曰:「臣道德才术,无一可称,徒以犬马之年,谬当求旧之举,擢其朽质,以保储皇。尘露之资,实惭无效。《五经》义训,臣颇闻之。今所赐书,请陈其要」。太宗许之。婺讼人敌⒕,次述《尚书》,末叙《毛诗》,咸举其要旨申明义趣可为深诫者,皆委曲言之。太宗大悦,以为保傅得人。
高智周,高宗时为兰台大夫。时孝敬在东宫,智周与司文郎中贺凯、司经大夫王真儒等,俱以儒学受诏为侍读。
吴文,衔道士,以儒学善教诱童孺。大历中,代宗召入宫,太子及诸王尝受经艺。
王起为皇太子侍读。文宗开成二年正月,诏起及陈夷行,再入长生院,对皇太子讲读刘仲武桥庶。十日,对诸王讲读。二月,诏起夷行,三日,入长生院,对皇太子讲读。仲武庶八日,入内见诸王,授书。三月,诏起夷行,五日一入长生院,对太子讲读。仲武间,日入对诸王授经。四月甲午朔,皇太子于长生殿对起夷行,诸王对仲武。
窦宗直为秘书少监,开成二年七月,以宗直为太子侍读。三年七月,诏宗直及周敬复令每遇双日入对皇太子。九月,又诏宗直敬复依前隔日入少阳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