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贡举部 科目
自三五以来贡举之目,未之闻也。考诸周制,乃有德行道义之举,谓之贤能。又有四士:曰选、曰俊、曰造、曰进。自乡大夫、司徒、乐正皆论其秀,司马论其贤,然后官之,此周公所以垂大法也。汉、魏而下,以迄于五代,或召郡国,限其口率,或令公卿举其所知,或广示于详延,或兼许而自至正,乃科级之沿革,名品之差异,申千有馀里,盖数十百数。今之论选,历代而下,亦书于斯而已矣。
汉惠帝四年正月,诏举民孝悌力田者。
文帝二年十一月,诏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
十五年九月,诏诸侯王、公卿、郡守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者。
武帝建元元年冬十月,召丞相、御史、列侯、中二千石、二千石、诸侯相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
元光元年十一月,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孝谓善事父母。廉,谓清洁有廉隅也
。
元封五年四月,诏令州郡察民吏有茂才异等可为将相及使绝域者。
昭帝始元五年六月,诏令三辅、太常举贤良各二人,郡国文学高第各一人。
宣帝本始元年四月,诏内郡国举文学高第各一人。四年四月,诏令三辅、太常、内郡国举贤良方正各一人。
地节三年十一月,诏曰:「其令郡国举孝悌、有行义闻于乡里者各一人」。
元康元年八月,诏举吏民,厥身修正,通文学,明于先王之术,宣究其意者各二人,中二千石各一人。
四年正月,制举茂才异伦之士。
神爵四年四月,诏令内郡国举贤良可亲民者各一人。
元帝初元二年三月,诏丞相、御史、二千石举茂才异等、直言极谏之士。
永光元年二月,召丞相、御史举质朴敦厚逊上有行者,光禄岁以此科第郎从官始令丞相、御史举此四科人以擢用之,而见在郎及从官,又令光禄每岁依此科考校,定其第高下,用知其人贤否
。
二年三月,诏内郡国举茂才异等贤良直言之士一人。成帝建始二年二月,诏令内郡举贤良方正各一人。三年十二月,诏丞相、御史与将军、列侯、中二千石及内郡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之士。
河平四年三月,诏举敦厚有行能直言之士。
江加二年三月,诏举敦厚有行义能直言者。
元延元年七月,诏内郡国举方正能直言极谏者各一人,北边二十二郡举勇猛知兵法者各一人。
哀帝建平元年二月,诏大司马、列侯、将军、中二千石、州牧、守相举孝悌,逗衲苤,毖酝ㄕ事延于侧,陋可亲民者各一人。
四年冬,诏将军、中二千石举明兵法,有大虑者。
元寿元年春正月,诏将军、列侯、中二千石举贤良方正能直言者各一人。
平帝元始元年五月,诏「公卿将军、中二千石举逗衲苤。毖哉吒,饕蝗恕」。
二年秋,举勇武有节,明兵法。郡一人诣公车。
后汉光武建武七年四月,诏公、卿、司隶、州牧举贤良方正各一人,遣诣公车。
章帝建初元年二月,诏太傅、三公、中二千石、二千石、郡国守相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之士各一人。五月,初举孝廉、郎中宽博有谋任典城者,以补长相任,堪使也。典,主也。长,谓县长。相谓侯、相
。
八年十二月,诏书辟士四科: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经明行修,能任博士。三曰明晓法律,足以决疑,能案章覆问,文任御史。四曰明毅多略,遭事不惑,明足照奸,勇足决断,才任三辅令,皆存孝悌公清之行。自今已后,审四科辟,召及刺史、二千石,察举茂才,尤异孝廉。吏务实校,试以职有非其人,不习曹事正举者,故不以实法之也。
和帝永元六年三月,诏令三公、中二千石、二千石、内郡守相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之士各一人。
七年四月,诏有司详选郎官宽博有谋才任典城者三十人。
安帝永初元年三月,诏公卿、内外官、郡国守相举贤良方正有道术之士,明政术、达古今、能直言极谏者各一人。
五年闰三月,诏令三公、特进、侯、中二千石、二千石、郡守、诸侯相、举贤良方正、有道术、达于政化、能直言极谏之士各一人,及至孝与众卓异者,并遣诣公车。
七月,诏三公、特进、九卿、校尉,举列将子孙明晓战阵任将帅者。
元和元年四月,诏三公、特进、列侯、中二千石、二千石、郡守举敦厚质直者各一人。
建光元年十一月,诏三公、特进、侯、卿、校尉举武猛堪将帅者各五人。
顺帝初即位,诏公、卿、郡守、国相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之士各一人。
永和三年九月,令大将军、三公各举故刺史、二千石及见令、长郎、谒者、四府掾属刚毅武猛有谋谟任将帅者各二人,特进、卿、校尉各一人。
汉安元年二月,诏大将军、公、卿举贤良方正、能探赜索隐者各一人。
冲帝永嘉元年九月,诏三公、特进、侯、卿、校尉,举贤良方正、幽逸修道之士各一人。
桓帝建和元年四月,诏大将军、公、卿、校尉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各一人。又诏大将军、公卿、郡国举至孝笃行之士各一人。
三年六月,诏大将军、三公、特进侯,其举卿、校尉,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之士各一人。
永兴二年二月,诏公、卿、校尉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各一人。
延熹八年正月,诏公、卿、校尉举贤良方正。
九年正月,诏公、卿、校尉、郡国举至孝。
七月,诏举武猛三公各二人,卿、校尉各一人。
灵帝中平元年三月,诏公卿举列将子孙及吏民有明战阵之略者,诣公车。
魏文帝黄初四年五月,诏举天下隽德茂才,独行君子。
明帝泰和二年十月,诏公卿近臣举良将各一人。四年十二月,诏公卿举贤良。
青龙元年三月,诏公卿举贤良笃行之士各一人。
晋武帝泰始四年十一月,诏王、公、卿及郡国守相举贤良方正直言之士。
五年十二月,诏州郡举勇猛秀异之才。
七年六月,诏公卿以下举将帅各一人。
八年二月,诏内外群官举任边郡者各三人。
太康九年五月,诏内外群臣举守令之才。
成帝咸和六年三月,诏举贤良直言之士。
七年十一月,诏举贤良。
宋孝武大明六年正月,诏:「其有怀真抱素,志行清白,或识通古今,才经军国,具以名闻」。
前废帝景和元年八月,诏曰:「其有孝性忠节,幽居Т栖,信诚行义,廉正表俗,文敏博识,皇轮蚊裾,呔加详括」。
明帝泰始二年十二月,诏曰:「林泽贞栖,丘园,耿洁博洽古今,敦崇孝让者,具即以闻,随就褒立」。
五年九月,诏其有身栖隐,约息事衡,樊志恬江海,行高尘俗者,所在精加搜括,时以名闻。
后废帝初即位,诏其有孝友闻族义让光闾,或匿名屠钓,隐身耕牧,足以整厉浇风,扶益淳俗者,俟闻嘉荐」。
梁高祖天监元年四月,诏:「若怀宝、迷邦蕴奇待价蓄响藏,真不求闻达,并依名腾奏」。
十四年正月,南郊诏:「若有确然乡党,独行州闾肥Т丘园,不求闻达,藏器,待时未加收采。或贤良、方正、孝悌、力田,并即腾奏,具以名上」。
普通三年五月,诏连率郡国,举贤良方正直言之士。太清元年正月,诏:「或德、茂州闾,道行乡邑,或独行丘壑,闻达不求,咸使上言。
陈文帝天嘉元年七月,诏王公以下,其各进举贤良。宣帝大建四年九月,赦诏:「耆艾绝伦,或妙年异等,凡厥在位,各举所知。
后魏明元永兴五年二月,诏有德行清美、学优义博可为人师者,令诣京师。
太武延和元年十二月,诏:州郡进举贤俊,各令乡闾推举既至,当待以不次之举,随才文武,任之政事。
孝文延兴二年秋七月壬寅,诏州郡县各遣二人才堪专对者,赴行在所。
三年冬十一月,诏其力田孝悌、才器有益于时、信义著于乡闾者,具以名闻。
太和十七年九月,诏孝悌廉义文武应求者,皆以名闻。
十八年春正月,诏孝悌廉义文武应求者,皆以名闻。十一月辛未,诏冀、定二州孝义廉贞文武应求者,具以名闻。
十二月,诏郢、豫二州孝悌廉义文武应求,具以名闻。十九年四月,诏兖州刺史举部内士人才堪军国,具以名闻。
六月,诏孝悌廉义文武有堪者,具以名闻。
二十一年正月,诏雍州其「孝友德义文学才幌ぱ龉本、佟。
前废帝普泰元年三月,诏有德孝仁贤忠义志信者,可以礼召赴阙。
北齐孝昭皇建二年,诏其高才良器,允文允武理识深长痪咄济,操履凝峻,学业宏赡,诸如此辈,随取一长,无待兼资,方充举限。
后周闵帝元年正月,诏二十四军宜举贤良堪治民者,军别九人。
武帝建德三年二月,诏六府各举贤良清正之人。
四年十月,诏诸畿郡各举贤良。
六年三月,诏:「山东诸州各举明经恢,握叨人若。
奇才异术,卓尔不群者,不拘多少。
隋文帝开皇三年正月,诏举贤良。
十八年七月,诏京官五品以上,总管、刺史,以志行修谨、清平患枚科举人。
仁寿三年七月,诏令州县搜杨贤哲,皆取明知古今,通识治乱,究政教之本,达礼乐之源者,不限多少,不得不举。
炀帝大业三年四月,诏:「夫孝悌有闻,人伦之本,德行敦厚,立身之基。或节义可称,或操履清洁,所以激贪厉俗,有益风化。强毅正直,执宪不挠,学业优敏,文才美秀,并为廊庙之用,实乃瑚琏之资。才堪将略,则拔之以御侮,膂力骁壮,则任之以爪牙。爰及一艺可取,亦宜采录文武有职者,五品以上,宜依今十科举人。有一于此,不必求备。朕当待以不次,随才升擢」。
五年六月,诏「诸郡学业该通,才艺优洽、膂力骁壮,超绝等伦,在官勤慎,堪理政事,立性正直,不避强御四科举人。
十年五月,诏郡举孝悌廉洁各十人。
唐太宗贞观十一年四月,诏:「其有孝悌淳笃,兼闲时务,儒术该通,可为师范,文词秀美,才堪著述,明识治体,可委字民,并志行修立,为乡闾所推者,举送雒阳宫」。
十五年六月,诏:「令天下士庶人之内,或识达公方,学综今古,廉洁正直,可以经国佐时,或孝悌淳笃,节义昭显,始终不移,可以敦风厉俗。或儒术通明,学堪师范,或文章秀异,才足著述,并宜荐举,具以名闻」。
十七年五月乙丑,诏令州县举孝廉茂才、好学异能、卓荦之士。
高宗以贞观二十三年六月即位,九月诏:「其有经明行修,谈讲精熟,具此师严,才堪教胄者,志节高妙,糜们逋ú,┪徘考侵,湛扒涓ㄕ哂吻,槲脑逑卤,食烧略心,处事端平,可纪者疾恶。杨善依忠履义,执持典宪,终始不移者,京司长官、上都督府及上州各举二人,中下州刺史各举一人。
显庆元年十月,诏:「宜令河南、河北、江淮已南州县,或纬俗之英声驰管乐,或济时之器价逸萧。张德宰帝师材堪栋辅者,必当任之不次」。
二年二月,诏:「宜令京官五品以上及诸州牧守,各举所知。或勇冠三军,翘关拔山之力,智兼百胜,纬地经天之才,蕴奇策于良平,驰功绩于卫、霍。踪二起于吴白,轨双李于牧广。赏纤善而万众悦,罚片恶而一军惧。如有此色,可精加采访,各以奏闻」。
三年二月,志烈秋霜科韩思彦及第
。
五年六月,诏:「内外官四科举人,或孝悌可称,德行夙著,通涉经史,堪居繁剧。或游泳儒术,沉研册府,下帷不倦,博物驰声。或藻思清华,词锋秀逸,誉标文雅,材堪远大。或廉平处事,强直为心,洞晓刑书,兼包文艺者,精加搜访,各以名荐。
龙朔三年八月,诏内外官五品以上,各举岩薮幽素之士。
乾封元年,幽、素科苏坏、解琬、苗神客、格辅元、徐昭、刘讷言、崔谷神及第
二年十月,令天下诸州举鸿儒硕学、博闻强记之士。上元三年正月,词殚文律科崔融及第
。
仪凤元年十二月,诏:「或孝悌通神,遐迩推敬,或德行光俗,邦邑崇仰。或学综九流,垂帷睹奥。或文高六义,下笔成章。或备晓八音,洞该七曜。或射能穿扎,力可翘关。或丘园秀异,志存栖隐。或将帅子孙,素称勇烈。亦有婆娑乡曲、负材傲俗,为讥议所斥,舀于斥之流者,各以名闻。
二年十二月,诏:「或才蕴廊庙,器均瑚琏,体王佐之嘉猷,资公辅之宏量。或奇谋异,谰鍪でЮ,若蛲妒拔距,勇冠三军。或謇谔忠量,志存规弼。或绳违糸斗恶,不避权豪。或威惠仁明,堪居牧守之重。或公正廉直,足膺令长之任。咸宜搜访,具录封进」。
调露元年七月,诏:「或孝悌纯至,感于神明。或文武兼资,材堪将相。或学艺该博,业标儒首。或藻思宏赡,辞擅文宗。或洞晓音律,识均牙旷,或深明历数,妙同京管者,咸令荐举。
永隆元年,岳牧举武陟县尉,员半千及第
则天垂拱四年十二月,词标文苑科房晋、皇甫琼、王旦及第
永昌元年正月,蓄文藻之思科彭景直及第
,抱儒素之业科李文尉及第
长寿三年四月,临难不顾,犬旬节宁邦科薛稷冠比及第
证圣元年,长才广度沈迹下僚科张河及第
万岁通天元年,文艺优长科韩琬及第
神功元年九月,绝伦科苏拇、手童、袁仁敬、何凤、孟兼礼、洪子舆、卢从愿、赵不欺及第
大足元年,理选使孟诜试拔萃科崔翘、郑少微及第
疾恶科冯石及第
长安二年,龚黄科冯克麾及第
中宗神龙元年二月,诏九品以上及朝集使举贤良方正、直言之士。
二年二月,令举天下鸿儒硕学之士。是年,有才膺管、乐科张大求、魏启心、魏事绚、张文成、褚ギ、成е业、郭隆、赵不为及第
才高位下科冯万石、晁良身、张敬及第
。
三年,材堪经邦科张九龄、康元环及第
贤良方正科苏晋、宋务光寇批卢怡、吕恂及第
景龙三年,抱器怀能科侯铭及第
、茂才异等科王敬从,卢重玄及第
。睿宗景云元年十二月,制「举有能明三经通其大义者,能宗一史,知其本末者,通三教宗旨。究其精微者,善《六书》文字,辩其声象者,博雅造曲度知六律五音者,明韬略学孙、吴识天时人事者,畅于词气,聪于受顾善敷奏吐纳者,咸令所司博采明试以闻。
二年,文以经国科袁晖、韩朝宗及第
藏名负俗科李俊文及第
太极元年二月,命文武官五品以上,各举才堪将军及边州都督刺史一人。
玄宗先天元年十二月,制令京文武官及朝集使五品以上,各举堪充将帅者一人。又有文经邦国科韩林及第
、藻思清华科赵冬曦及第
,寄以宣风,则能兴化变俗科郭之及第
,道侔伊、吕科张九龄及第
、手笔俊拔、超越流辈科杜昱、张子断、张秀明、常无名、赵居正、贾登、邢巨及第
。
二年六月,诏其诸州有抱器怀才不求闻达者,访名闻奏。
开元二年六月甲子制,其有茂才异等,拔萃超群,咸令自举。其年有直言极谏科梁钋、湓楚客及第
、哲人奇士逸伦、屠钓科孙逖及第
、良才异等科张闰之、崔翘及第
。
五年二月,诏有嘉遁幽栖养高不仕者,州牧各以名荐。是年,有文史兼优科李て诳:「翟试达奚兰暗冢┪娜逡斓瓤疲ù,挢槠否,彝⒒寮暗冢」。
六年,博学通议科(郑少微、萧识及第。
七年,文词雅丽科邢巨、苗晋卿、褚思光、赵良器及第
九年正月,诏曰:「诸州官人百姓有智合、孙、吴可以运筹决胜,有勇齐贲,育可以斩将搴旗。或临戎却寇,堪为一保之雄。各听自举,务通其实」。
十一年正月丁卯,制其有沉沦草泽,抱德栖迟,并委府县搜扬。
十二年,将帅、科裴敦复、房自谦及第
十五年二月,制曰:「草泽中有文武高才者,听诣阙自举」。是年,应武足安边科郑鸱衡及第
高才,沉沦草泽,自举科邓景山及第
。
十七年,才高未达,沉迹下僚科吴巩及第
十九年,博学宏词科郑眉蘸及第
二十一年,多才科李史鱼及第
二十三年正月,诏:「其或才有王霸之略、学究天人之际,智勇堪将帅之选,政能当牧宰之举者,五品以下清官及军将、都督、刺史,各举一人。孝悌力田、乡闾推挽者,本州刺史、长官各以名闻」。是年,举王霸科。刘璀、杜绾及第。
智谋将帅科,张重光、崔图、李广琛及第。
二十七年正月,制令诸州刺史举德行尤异,不求闻达者。
二月,制草野间有殊才异行、文堪经国者,所由长官,以礼徵送。
天宝元年正月一日,诏有儒学博通及文词秀逸,或有军谋越众,或武艺绝伦者,具以名荐。是年,有举文词秀逸科崔明允、颜真卿及第
。
六载风雅古调科》薛据及第
十三载二月,诏:「其博通坟典,洞晓玄经,清白著闻、词藻宏丽、军谋出众、武艺绝伦者,任自举」。是年,举词藻宏丽科杨绾及第
肃宗至德元载七月,诏有直言极谏、才能宰牧,文词博达、武艺绝伦、孝悌力田,沉沦草泽,听诣阙自陈。
二载十二月,诏:「其有文经邦国,学究天人,博于经史,工于词赋,善于著述,精于法理,军谋制胜,武艺绝伦,并任于所在自举,委郡守铨择奏闻,不限人数。
上元元年闰四月,诏:「宜令中外五品以上文武正员官,各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一人,武艺文才俱堪济理者,亦任状举。其或文之词策,武非骑射,但权谋可以集事,材力可以临戎,方圆可收,亦任通策」。
代宗广德元年七月,诏有怀才抱器、安贫守节、养素丘园,为众所知者,具以名闻。诸色人中有孝悌力田,经术通博、文词雅丽、政理优长,各以名荐。
永泰元年正月,制:孝悌力田怀才、抱器遗逸未经荐达者,各委州府闻奏,亲当策试。
大历元年十一月,制:「天下有安贫乐道、孝悌力田者,具以名闻,朕当亲自策试」。
二年,应乐道安贫科杨膺及第
五年六月,诏:内外文武官及前资官六品以下并草泽中有硕学专门茂、才异等、智谋经武、讽谏主文者,仰所在表荐。
六年,讽谏主文科郑黎だ钜婕暗冢
德宗以大历十四年五月即位,六月,诏天下有才业尤著,高蹈丘园及直言极谏之士,具以名闻。诸色人中有孝悌力田,及以经学优深、文词清丽、军谋宏远、武艺殊伦者,亦具以名闻。能诣阙自陈者亦听。
建中元年,应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姜公辅、元直、樊泽、吕元膺及第、文词清丽科奚陟、梁辅、刘公亮、郑封、吴通玄及第
、经学优深科孙比、黎逄、季随及第
、高蹈丘园科张绅衡、良儒,苏哲及第
、军谋越众科夏后,审平、知和、郑儋、凌正、周渭、丁悦及第
、孝悌力田闻于乡闾科郭黄中、崔浩、李牧及第
。
正元元年九月,诏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第三等人委中书门下即超资与处分,第四等人即优与处分,第五等人即与处分。是年,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韦执谊、郑利用、穆质、杨邵、裴复、柳公绰、归登、李直方、崔怪>、次汉爰蛏、蚧、卦禄、徐兖及第
、博通坟典、达于教化科熊执易、刘简及第
,识洞韬略,堪任将帅科许贽及第
。
四年正月,诏贤良方正、直言极谏者,高蹈不仕、隐居岩穴、孝悌、力田闻于乡里,所在长官具以名闻,亲当参试。是年四月,应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崔元轮、裴次元、李彝、崔农、史牟、陆震、柳公绰、赵修、徐弘毅、韦彭寿、邹儒立、王乃、杜伦、元易正真及第。
,清廉守节,政术可称,堪任县令、科李英
、孝悌力田闻于乡闾科,张皓及第。
九年十一月,制:诸色人中有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或博通坟典、达于教化,或详明政术可以理人者,委常参官及州府长史各举所知,当亲策试。
十一年十一月,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裴劳觞抑熠膳岫刃苤匆仔硪⒆粜旌胍愦,奕夯矢χ王仲舒、许季同仲子陵郑士林丘[A13C]及第
博通坟典,达于教化科朱[A13C]及第
详明政术,可以理人科」。张平叔、李景亮及第。
十一年三月,诸州准制,荐隐居丘园,不求闻达,蔡茂等九人并授试官,令给公乘,赴京到日,量才叙用。
宪宗元和元年四月,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元稹、韦抖拦掠舭拙,右撞芫安、韦、庆复、崔勇、奕么槁ぱ、Υ、媲糊ょ,窭铨嬖修萧人,免傅归、柴宿及第
,达于吏理,可使从政科萧睦及第
二年正月,制:「天下诸色人中,有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博通坟典、达于教化、军谋宏远、堪任将帅、详明政术可以理人,委内外官各举所知,当亲自策试。
二年四月,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牛僧孺、皇甫、李宗闵、李正封、吉弘宗、徐晦、贾食束、王起、郭球、姚衮、庾威及第
,博通坟典、达于教化科冯苞、陆亘
,军谋宏远,材任将帅科樊宗师及第
,达于吏理,可使从政科萧睦及第
十四年七月,诏:「诸色人有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博通坟典、达于教化、军谋宏远、堪任将帅、详明政术可以理人者,委内外官各举所知,当亲自策试。
穆宗长庆元年正月,诏:「诸色人中有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博通坟典、达于教化、军谋宏远、堪任将帅、政术详明可以理人者,委有司各举所知」。是年十二月,应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严宠、任畹、吕述、姚中立、韦曙、李回、崔瑕、崔龟从、韦正贯、崔知白、陈玄锡及第
,详明政术,可以理人科崔郢及第
,军谋宏远,材任将帅科吴思、李商卿
,博通坟典,达于教化科李思玄及第
。
敬宗以长庆四年正月即位,三月诏:「诸色人中有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经学优深可为人师、详闲吏理达于教化、军谋宏远、材任边将者,委常参官并诸道节度使、观察、诸州刺史,各举所知。
宝历元年四月,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唐伸、杨俭、韦端符、舒元褒、萧敞、杨鲁士、来择、赵裴晖、韦繇、李昌实、严封、李涯、萧夷中、冯球、元晦及第
详明吏理、达于教化科韦正贯及第
军谋宏远、材任边将科裴俦,侯平章及第
。
文宗太和元年正月,制:诸色人中有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及经学优深可为师法、详闲吏理达于教化、军谋宏远、堪任将帅者,常参官及方牧、郡守,各举所知。无人举者,亦听自举。
二年闰三月,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裴休、裴素、李菽、献坷、罡识、拍谅砦、郑亚、崔博、崔兴、王式罗、邵京、崔渠、韩宾、崔慎由、苗隋、韦昶、崔琼、崔谦及第
详明吏理、达于教化科宋昆及第
、军谋宏远、堪任将帅科郑寇、李式及第
。开成元年正月,制:「其有藏器,俟时隐身岩穴、奇节独行、可激风俗者,各以名闻。
梁太祖开平三年,制:「其有卓荦不羁,沉潜用晦,负王霸之业,蕴经济之谋,究古今刑政之源,达礼乐质文之奥,机筹可以制度,经术可以辩疑,旋具奏闻,然后试其所长,待以不次。
四年九月,诏:「如有卓荦不羁,沉潜自负,通王霸之上略,达文武之大经,究古今刑政之源,达礼乐质文之变,朕则待以不次,委以非常。
后唐明宗天成二年四月,中书奏:「尚书礼部贡院申当司,奉今月六日敕吏部流内铨状据白院状,当司先准礼部贡院牒,据成德军解送到前进士王蟾状,请罢摄梁州司功参军应宏词举前件人,准格例应重科合在吏部,其王蟾并牒解送吏部,请准例指挥者,当司具状申堂奉判,送吏部分拆。近年事例如何者,伏缘近年别无事例,今捡登科录内为伪梁开平三年应宏词科二人。前进士馀渥、承旨舍人李忌考官二人,司勋郎中崔景、兵部员外郎张贻宪者。再具状申堂奉判,送吏部准例指挥者。其前进士王蟾应宏词考官试官合在流内铨申请者,前进士王蟾请应宏词。伏自近年以来,无人请应今详格例合差考官二人,又缘只有王蟾一人独应铨司,未敢悬便奏请差官者。奉敕宜令礼部贡院就五科举人考试者,伏以举选公事皆有格条,准新定格节文宏词拔萃,准长庆二年格,吏部差考试官二人,与知铨、尚书、侍郎同考试闻奏。又准格节文:内准太和元年十月二十三日敕,应礼部诸色贡举人及吏部诸色科目选人,凡无出身及未有官,只合于礼部应举,有出身有官方,合于吏部赴科目选。其请应宏词,举前进士王蟾当年放及第后,寻已关送吏部讫,若应宏拔,例得南曹判成,即是科选选人事理合归吏部。况缘五科考试官,只考学业难于同考。宏词者,奉敕王蟾宜令吏部准往例差官考试。
长兴元年八月三日,尚书吏部奏:「据礼部贡院牒,送到府试请应书判拔萃。前虢州卢氏县主簿张岫亲书纸内对六节判四通二粗,准例及第五上等,其所试判,今录奏闻」。奉敕:「宜令所司,今后吏部所应宏词拔萃,宜并权停」。
周世宗显德四年十月,制曰:「制策悬科,前朝盛世,莫不访贤良于仄陋,求谠正于箴规。殿庭之间,帝王亲试。其或大裨于国政,有益于时机,则必待以优恩,縻之好爵,拔奇取异,无尚于兹。得人者昌,于是乎在。爰从近代,久废此科,怀才抱器,郁而不伸,隐耀韬光者晦而莫出。遂使翘翘之楚多致于弃捐,皎皎之驹莫就于縻絷。遗才滞用,阙孰甚焉。应天下诸色人中,有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经学优深可为师法详闲吏理达于教化者,不限前资。见任职官,黄衣草泽,并许应诏。其逐处州府,依每岁贡举人试例,差官别考试,解送尚书吏部,仍量试策论三道,共三千字以上,当日内成,取文理俱优、人物爽秀者,方得解送,取来年十月集上都,其登朝官亦许上表自举」。时兵部尚书张昭上言,请兴制举,故有是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