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沓藏书

卷六百四十一

○贡举部 条制第三

唐文宗太和元年七月,敕:「今年权于东都置举,其明经、进士、任使东都赴集。其上都国子监举人,合在上都试及节目未尽者,委条流闻奏」。八月,礼部贡院奏:「东都置举条件,其上都、国子监、宗正寺、鸿胪寺举人,并请待东都考试毕,却回就上都考试」。从之。

十月,中书门下奏:「应礼部诸色科目选人等,凡未有出身,未有官如有文学,只合于礼部应举。有出身有官,合于吏部赴科目选。近年以来,格文差互,多有白身及用散试官并称乡贡者,并赴科目选。及注拟之时,即妄论资次,曾无格例,有司不知所守。其宏词拔萃,学究一经,则有定制,然亦请不在用散试官限。其三礼、三传、一史、三史,明习律令等,如白身,并令国子监及州、府同。明经一史、三、礼、三、传同进士三史,当年关送吏部,便授第二任官。如有出身及有正员官,本是吏部常选人,则任于吏部,不限选数。应科目选,三史则超一资授官。如制举人既诸色人中皆得选试,则无出身,官人并可亦请不用散试官」。从之。

是月,京兆府乡贡明经孙延嗣等三百人进状,举大历六年七年例,请同国子监生上都考试,许之。

二年十二月,礼部贡院奏:「五经明经举人试义,请准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四日敕,以墨义代口义」。许之。三年八月,礼部奏:「进士、举人先试帖经并略问大义,取经义精通者,次试议论各一首,文理高者便与及第。其所试诗赋并停者,伏请帖大经各十帖,通五通六,为及格。所问大义,便于习大经内准格,《明经例问十条,仍对众试口义。伏惟新制进士略问大义,缘初鸶锝瘛、G乙、酝ㄈ通四为格,明年以后,并依明经例。其所试议论,请各限五百字以上成」。敕旨依奏。

四年十月,中书门下奏:「应《开元礼》,学究一经、三礼》、《三史》明习律令科人等,准太和元年十月二十三日敕,散试官及白身人并于礼部考试,其有出身及有官人,并吏部科目选者。凡是科目,本合在吏部试,自分两处考试,每处皆别与人数转多,事理非便。臣等商量,坐准前吏部收试,其诸节目,并准太和元年十月二十三日敕处分」。从之。

七年八月,制:公卿士族子弟,明年已后,不先入国学习业,不在应明经、进士之限。其进士举,宜先试帖经并略问大义,取经义精通者,次试议论各一道,文理高者便与及第,所试诗赋并停。其试帖官便以国子监学官充,礼部不得别更奏请。弘文、崇文两馆生斋郎,并依令试经毕,仍差都省郎官两人覆试,须责保任,不得跞⌒硖娲。

八年正月,礼部奏:「明经、弘文、崇文馆生太庙郊神,斋郎、掌坐等共五百五十二人,今六色共请减一百三十八人」。从之。

是月,礼部侍郎李汉奏:「准太和七年八月敕,贡举人不要试诗、赋、策,且先帖大经、小经,共二十帖,次对正义十道,次试议论各一首讫,考锓偶暗淞。

是月,中书门下奏:「进士放榜,旧例礼部侍郎皆将及第人名,先呈宰相,然后放榜。伏以委在有司,固宜精慎。宰臣先知取舍,事匪至公,今年已后,请便令放榜,不用先呈人名。其及第人所试杂文及乡贡三代名讳,并当日送中书门下,便令定例。敕旨依奏。

八月,诏罢诸色选举,以岁旱故也。

九月,敕:「吏部、礼部、兵部,今年选举,并缘秋末虫旱相因,恐致灾荒,权令停罢,及敛藏之后,物力且任。念彼求名之人,必怀觖望之念,宁违我令,以慰其心。宜依常例却置应缘所纳文状及铨试等期限,仍准今年格文,递延一月」。

十月,礼部奏:「进士、举人,自国初以来,试诗赋帖经时,务策五道,中间或赘母,旋即仍旧,盖以成法可守,所取得人故也。去年八月节文,先试帖经、口义、论议等以臣商量,取其折衷。伏请先试帖经通数,依新格处分时务策五道,其中三道问经义两道时务,其馀并请准太和六年以前格处分敕」旨:「依奏」。

九年十二月,中书门下奏:「今月九日ト内面奉进止,今条流进士人数及诸色人等,进士元格不得过二十五人,今请加至四十人,明经元格不得过一百一十人,今请减十人。伏以国家取士远法,前代进士之科,得人为盛,然于入世须更指醣,厥沽反锕淘诰,历起来年进士及第后三年任选,委吏部依资尽补州府参军,犗夭疚竟俾之后。来年许选三考后,听诸使府奏用,便入协律郎。四卫佐未满三考,不在奏改限,如任江淮官,特与勉其纲使。又闻每年贡士常仅千人,据格所取,其数绝少,强学待用,常年不试,孤贞介士,老而无成,甚可惜之。臣等商量,望付所司精求行艺,起来年添满四十人及第,仍委礼部于所试诸色贡举人元格数内,共减一十五人。都守每年放出身黄衣人数,永为定制,编入常格。庶令才人速得自效,经于下位,以致上达」。可之。

开成元年正月,诏:「文武之道合而兼济,勋臣子弟有能修词务学、应进士、明经及通诸科者,委有司先加奖引」。

自其年至二年、三年,并高锴知贡举,每年皆恩赐题目及第,并四十人。

二年五月,礼部奏请每年进士以三十人为限,从之。十二月,敕:「诸道应荐万言、童子等,朝廷设科取士,门目至多,有官者合诣吏曹,未仕者即归礼部,此外更或延引,则为冗长,起今后不得更有闻荐,俾繇正路曹,绝人幸门虽有是命,而以童子为荐者,比比有之

四年十月,敕:「每年明经及第,宜更与十人」。

武宗会昌三年正月,敕礼部:「所放进士及第人数目,今后但据才堪者,即与不要限人数,每年止于十人,五人总得。

是月,宰臣李德裕等奏:「旧例,进士未放榜前,礼部侍郎遍到宰相私第,先呈及第人名,谓之呈榜。比闻多有改换,颇致流言,宰相稍有寄情,有司固无畏忌,取士之滥,莫不繇斯。将务责成,在于不挠,既无取舍,岂必预知?臣等商量,今年便任有司放榜,更不得先呈臣等,仍向后便为定例。如有固违御史纠举奏者,其时有敕重试进士因栖灵塔灾且止。

四年二月,权知贡举、左仆射、判太常卿王起下及第二十五人续奏:五人堪放及第,杨知至、窦缄、杨严、郑朴、源重奉敕只放杨严及第,馀并落下。王起顷年知贡举,每贡院考试讫,上榜后,更呈宰相取可否,复人数不多。宰相延英论言:「主司试艺,不合取宰相与夺。比来贡举艰难,放人绝少,恐非引诱之道」。帝曰:「有司不会我意,不放子弟,即太过。无论子弟寒门,但取实艺耳」。李德裕对曰:「郑肃、封敖有好子弟,不敢应举」。帝曰:「我比闻杨虞卿兄弟朋比贵势,妨平进之路。昨杨知至、郑朴之徒,并令落下,抑其太甚耳」。德裕曰:「臣无名,第不合言进士之非。然臣祖天宝末以仕进无他岐,勉强随计,一举登第。自后家不置《文选,盖恶其祖尚浮华,不根艺实。然朝廷显官,须是公卿子弟,何者?因小便习,举业目熟,朝廷间事台ト,仪范班行,准则不教而自成。寒士纵有出人之才,登第之后始得一班一级,固不能习熟也,则子弟成名,不可轻矣」。

十月,中书门下奏:「朝廷设文学之科,以求髦俊,台阁清选,莫不繇兹。近缘锸挡辉陟,断玢糖髅,颇杂于非类。致有跋扈之地,情计交通,将澄化源,在举明宪。臣等商量,今日以后,举人于礼部纳家状后,望依前三人自相保。其衣冠则以亲姻故旧,久同游处。其有江湖之士,则以封壤接近素所谙知者为保。如有缺孝弟之行,资朋党之势,迹繇邪径,言涉多端者,并不在就仕之限。如容情故自相隐蔽,有人纠举,其同保人并三年不得赴举。仍委礼部明为戒励,编入举格」。从之。

五年三月,中书门下奏:「贡举人并不许于两府取解,仰于两都国子监就试」。

宣宗大中元年正月,礼部侍郎魏扶放及第二十三人续奏:「堪放及第三人,封彦卿、崔琢、郑延休等,皆以文艺为众所知,其父皆在重任,不敢选取。其所试诗赋并封进奏。进止,令翰林学士、户部侍郎、知制诰韦琮等考。尽合程度,其月二十五日奉进止,并赴所司放及第。有司考试,只合在公。如涉犬旬私,自有刑典。从今以后,但依常例取舍,不得别有奏闻」。

是月,敕:「自今放进士榜后,杏园任依旧晏集,所司不得禁制」。

六月,中书门下奏:「贡举人取解,宜准旧条于京兆府、河南府集试」。从之。

十年四月,礼部侍郎郑颢进《诸家科目记》十三卷,敕付翰林:「自今放榜后,仰写及第人姓名及所试诗赋题目进入内,仍付所司逐年编次。

五月,中书门下奏:「据礼部贡院见置科目内《开元礼、三礼、三传》、《三史》学究道举明烂鞣ㄍ子等九科。近年取人颇滥,曾无实艺可采,徒添入仕之门,须议条流,俾精事业。臣等己于延英面论,伏奉圣旨将文字来者。其前件九科臣等商量,望起大中十年权停三年,满后至时赴试者,令有司据所与人先进名,令中书舍人重覆问过。如有本业精通,堪备朝廷顾问,即作等第进名,候敕处分。如事业荒芜,不合送名数者,考官当议朝责。其童子近日诸道所荐送者,多年齿已过,伪称童子,考其所业,又是常流。起今以后,望令天下州府荐送童子,并须实年十一、十二以下,仍须精熟一经问全通,兼自能书写者。如违制条,本道长吏亦议惩罚」。从之。

十二年三月,中书舍人李潘知举,放博学宏辞科陈琬等三人及进诗赋。论等召潘谓曰:「所赋诗中重用字何如?」潘曰:「钱起《湘灵鼓瑟诗》有重用字,乃是庶几」。帝曰:「此诗似不?」及起」。乃落下。

十三年十二月,河中节度使令狐垡云渥鱼吒咔笥进士举。敕曰:「令狐水高多时,举人极有文学,流辈所许,合得科名。比以父壑霸谑,吣獗芟硬,桓敖褚虺,稣蛉淳途。俪】鲂惩,ü婧鲜灾。烈找肆钪,魉咀即笾。辛年敕考试,只在至公。如涉犬旬情,自有刑典。从今以后,但依常例放榜。本司举士,贵在得人,去留之间,惟理所在」。

懿宗咸通十一年四月,敕:「去年属以用军之际,权停贡举一年,今既偃戈,却宜仍旧。来年宜别许三十人及第进士十人,明经二十人,已后不得援例」。

景宗天倘年正月,国子监奏:得监生郭应图等六十人状称:伏睹今年六月五日敕文,应国学与诸道等明经一例解送两人者。应图等早辞耕稼,夙慕诗书,自抛乡邑之中,便忝国庠之内,栖迟守学坶痨妒蔽葱朝罱之期,却抱减退之患。苟或诸道解送监府同条,实谓首尾难分,本枝无异,伏请闻奏,俾遂渥恩者」。又河南府奏:「当府取解明经举人周定言等二十七人,各据取解,差司录参军崔蕴考试,并已及格。伏缘明经举人,先准敕诸州府解送,不得过二人者。今当府除去留外,见在二十七人考试并已及格,若只送二人,必恐互有争论难以指挥者」。敕曰:「取士之科,明经极重,每年人数已有旧规,去夏虽举条流,盖虑所司逾滥。今者国子监既有闻奏,河南府亦具陈论,不念远人何以诱进?只在乎升陟之际切务公平,又何必解送之时便为沙汰?将免遗才之叹,须开汲善之门,特改旧条,俾循往例。国子监、河南府所试明经,并依准常例解送礼部。所放人数,亦许酌量施行,但不得苟犬旬嘱求,遂致侥人幸。兼下诸道准此。

二月,礼部奏:「伏以朝廷累年多事,道途艰辛,在远举人并阻,随计逐年所司放榜人数不常,量其少多,临事增减。今者干戈稍弭,水陆渐通,举人等皆负笈担簦,裂裳裹足,来求试艺,竞切观光。虽人数不广于近年,而贡籍颇甚其屈誉,至于俊造,亦有其人。臣今欲于去年数外更放三数人,伫开劝诱之门,以赞文明之运。已选今月二十一日放榜,伏候进止者。敕曰:「朝廷取士之科,每岁择才之重,必资艺实,以副勤求。或来自远途,或久稽乡荐,今年就试,多有屈人,所司奏论,是宜俞允。苟叶无私之道,俾开振滞之门,切在精详,伫观公当。其礼部所放进士,于旧年人数外,宜令更添两人。

梁太祖开平元年六月,诏:「近年诸道贡举人,当藩方秋荐之时,不亲试者,号为拔解,非所以责实也」。帝因知之,乃下令止绝。

三年,敕:条流礼部贡院每年放明经及第,不得过二十人。

四年十二月,兵部尚书、知贡举姚洎奏曰:「近代设词科,选胄子,盖所以纲维名教,崇树邦本者也。曩时进士不下千人,岭徼海隅,偃风乡化。近岁观光之士,人数不多,加以在位臣僚罕有子弟,就其寡少,复避嫌疑,实恐因循,渐为废坠。今在朝公卿亲属将相子孙,有文行可取者,请许所在州府荐送,以广毓才之义」。从之。

乾化元年十二月,以尚书左仆射杨涉知礼部贡举,非常例也。前代自唐武德、贞观之后,但委考功员外郎掌之。至开元二十五年,员外郎李昂为贡士李权所诋,繇是中书奏请以礼部侍郎专焉。其间或以他官领者,多用中书舍人及诸司四品清资官,准会昌中命太常卿王起主贡举时,乃检校仆射耳。

后唐庄宗同光二年三月,敕:「选举二门,仕进根本,当抡择于多士,全委仗于有司。苟请⑹谴釉,蛴饫乃辜。况方行公事,已集群材,须行戒励之文,俾绝人幸求之路。宜令吏部、礼部翰林考艺,必尽于精详灭私,犬旬公无从于请⑷晕。三铨贡院榜示省门,晓告中外。十月,中书门下奏:「献可效忠,前经之令典。因时建议,有国之明规。道既务于化成,事亦敷于竞劝。敢俾宸听,跞◇累谎苑。惟陛下业茂经纶,功成理定,五材七德,威冠于成谋。百氏三坟,义彰于知教。爰自中兴启运,下武膺期,读俣日月,光华鼓舞。而乾坤交泰,英明取士,睿哲崇儒,诚宜便广于搜罗,岂可尚令于淹抑?但以今春贡士,就试不多,即目选人,磨勘未毕,宗伯莫臻于俊。绿旃倌驯,骒跺媸况,已过秋期,将行公事,例间道路,悉是家贫。比及到京,多逾程限,文闱选部,皆碍条流。伏请权停贡选一年,俟迁婴者更励进修,希千禄者益加循省。然后精求良徊,┎梢炷苊,庥幸畔褪,同乐圣敕。举选二门,国朝重事,俱要精确,难议权停,宜准常例处分。

三年三月,敕:「礼部贡院,今年新及第进士符豪正成僚王彻、桑维翰四人,国家岁命春官,首司贡籍,高悬科级,明列等差。广进善之门,为取士之本。所重者艺行兼著,乡里有称,定才实之浅深,振声名于夷夏,必当得隽,允副旁求。爰自近年,浸成浇俗,多闻滥进,全爽旧章。朕自兴复丕图,削平伪纪,方作事以谋始,尽革故以鼎新。盖欲窒弊正讹,去华务实,诚为要道,无切于斯。今据礼部奏,所放进士符蒙正等四人,既慊舆情,颇干浮论,须令覆试,俾塞群言。又遣考详,贵从精锛霸惈,婪蒙正成。僚等呈试诗赋,果有瑕疵。今若便有去留,虑乖激劝。傥无罱导,错鹫、缑骺,鐾醭固逦,锟杉问舸,巧趺钕概制作,最异侪流。但应试以效成,或求对而不切。桑维翰若无纰缪,稍有功夫。止当属对之间,每失求妍之美。须推事艺,各定否臧。贵叶允平,庶谐公共。其王彻改为第一,桑维翰第二符,蒙正第三成僚第四。礼部侍郎裴┰,诼詹闹际,虽匪阿私,当定名之时,颇亏优劣。但缘符蒙正等既无绌落,裴┨匾榭,砣菸鸶河,且梢汛邮头,抛越襻嵊。礼部常年所试举人杂文策等,候过堂日,委中书门下准本朝故事,细加详覆,方可奏闻。不得跞♂胙人情,有隳事实。时命卢质覆试于翰林院试《君从谏则圣赋,以尧、舜、禹、汤倾心求过,为韵臣事君以忠诗。是岁,试进士科者数十人,裴┚选其文,惟得王彻辈,或谮毁于宣徽使李绍。宏曰:「今年新进士不繇才进,各有阿私」。物议以为不可。绍宏诉于郭崇韬,因奏令卢质覆试。质为赋韵五平声三仄,声且逾常式。覆试之日,中外言誊口,议者非之。

五月,礼部贡院奏:「当司准流内铨牒,应请定冬集举人内有前乡贡童子者。三铨已前团奏,冬集皆竖前乡贡童子。伏准格文,只有童子科,此无乡贡字。铨司先为请定冬集举人。九经张仲宣等内有前乡贡明经童子成光诲,遂检寻六典及苏冕会要,又无本朝书子细检讨,惟有闰十三年十二月敕,诸道应荐万言及童子,起今后不得更有闻荐。据此童子两字皆由诸道表荐,固无乡贡之名,又无口议帖经,亦不合有明经之字。进则止于暗诵,便号神童。此外格文,别无童子,其成光诲铨司准格只收竖前童子团奏,去二月十五日具状申留司,宰臣取裁奏例准申者。伏缘三铨见团奏冬集右内有乡贡及明经字,已依成光诲例。准格只竖童子团奏次者。左伏以院司常年考试,皆凭诸道表荐,降敕下到当司准格考试,及格者,便放及第。其同光二年童子郭忠恕等九人,皆是表荐童子敕内并纳到家状,并有乡贡两字院司检勘同便榜示引试,及第后,先具白关牒报吏部,南曹续便团奏。春关奏状下到中书省,追当司元下纳家状,检点同覆奏放敕经过诸处敕下后,方始到当司备录黄关牒报御史台,尚书省并吏部南曹令准流内铨牒。伏缘院司承前皆凭敕命施行。童子敕内并有乡贡两字。若使下落恐涉专擅者,奉敕起今后宜准开成三年敕文,凡有官者并诣吏曹,未仕者皆归礼部,其童子则委本州府依诸色举人例考试结解,送省,任称乡贡童子长吏,不得表荐。若无本处解送,本司不在考试之限。

八月,敕条例,诸道州府不得表荐童子。

四年正月,五科举人许维岳等一百人进状言:「伏见新定格文,《三礼》、《三传》每科只放两人,方今三传》一科五十馀人,三礼三十馀人,三史学究一十人。若每年止放两人,及一人逐年又添初举,纵谋进修,皆恐滞留。臣伏见长庆咸通年放举人,元无定式,又同光元年春榜亦是一十三人,请依此例以劝进修」。敕依同光元年例,永为常式。

明宗天成元年八月,敕:「应三京、诸道今年贡举人,可依常年例取解,仍令随处津送赴阙」。

二年正月,尚书礼部贡院奏:「五经考试官,先在吏部日长,定合请两员数年系属贡院,准新定格文,祗令奏请一员兼充考试。伏缘今年科目人数转多,却欲依旧请考试官各一员。如蒙允许,续具所请官名进御申奏」。奉敕宜依。

是年四月,中书奏礼部贡院申:当司:奉今月六日敕,吏部流内铨状申据白院状申当司。先准礼部贡院牒称:具成德军解送到前进士王蟾状,请罢摄深州司功参军应宏词举前件人。准格例,应重科合在吏部,其王蟾并解送吏部。请准例指纵者,当司遂具状申堂奉判,送吏部分折近年事例如何者?伏缘近年别无事例,今检登科录,内于伪梁开平三年应宏词登科二人,前进士馀渥、承旨舍人李愚考官二人、司勋郎中崔景、兵部员外郎张贻宪者,再具状申堂奉判送吏部准例指挥者。其前进士王蟾应宏词考官试官合在流内铨申请者,前进士王蟾请应宏词。伏自近年以来,无人请应今详格例合差考官二人,又缘只有王蟾一人独应铨司,未敢悬便奏请差官者,奉中书门下牒奏」。敕:「宜令礼部贡院就五科举人考试者。伏以举选公事皆有格条,准新定格敕文,宏词拔萃,准长庆二年格,吏部差考试官二人,与知铨、尚书、侍郎同考试闻奏。又准格节文:内准太和元年十月二十三日敕,应礼部诸色贡举人及吏部诸色科目选人,凡无出身及未有官,只合于礼部应举,有出身有官方,合于吏部赴科目选。其请应宏词,举前进士王蟾当司当年放及第后,寻已开过吏部讫。若应宏词例,待南曹判成,即是科选选人事理合归吏部。况缘五科考试官,只考学业难于同考。宏词者,奉敕王蟾宜令吏部准往例差官考试。

十二月,敕:「新及第进士有闻喜宴春关宴,逐年赐钱四十万」。

三年春,赵凤知贡举,场中利病,备达天听,因敕进士帖经通三,即可五科试本业后,对策全精,即可诸经学帖经及格。后于大经逦饰,逡迳惺殪,妒灾搅钪,苯馄淅硗,ㄈ即可对策,并须理有指归,言关体要」。七月,工部侍郎任赞上言曰:「伏以圣代设科,贡闱取士,必自乡荐,来观国光,将叶公平,惟求艺行,盖广搜罗之理,且非喧竞之场。伏见常年举人等省门,开后春榜,悬时所习,既未精妍,有司宁免黜落。或嫉其先达,或恣以厚诬,多集怨于通衢,皆取骇于群听。颇亏教本,却成乱阶,宜立新规,以革前弊。自今后诸举人不是家在远方、水陆隔越者,望本令各于本贯选艺精通宾寮,一人考试,如非通赡,不许妄荐。傥考锉氐奔,词怨偾牒,劳墩绯,辍H艏鏊。蜕运讲⑼子,尽归于窜逐。异彰睿化,免紊儒风,庶绝滥进之人,共守推公之道。

是日,敕:「宜令今后诸色举人,委逐道观察使慎择有词艺及通经官员,各据所业考试及格者,即与给解。仍具所试诗、赋、经帖通精数,一一申省。未及格者,不得犬旬私发解。兼承前诸道举人,多于京兆府寄应,例以洪固乡、胃贵里为户,一时不实,久远难明。自此各于本道请解,具言本州县某乡某里某为户,如或寄应,须具本贯属入状,不得效洪固胃贵之例,文解到省后,据所称贯属州府户籍内如是无名本人,并给解处官吏,必加罪责京百司发解就试准前指挥。兼下贡院具本朝旧格,诸色举人,每年各放几人,及第到日,续更详酌处分。

是月敕:「应将来三传、三礼、三史、开元礼学究等考试本业毕后引试对策时,宜令主司须于时务中采取要当策题,精详考校,不必拘于对属,须有文章,但能周通文字典切,即放及第。如不及此格,虽本业精通,亦须黜落。应九经、五经、明经、帖书及格后引试对义时,宜令主司于大经宄鑫室逦逋于廉下,书于试纸令隔廉逐褰馑档要,不失疏注义理通二通三,然后便令念疏。如是熟卷,并须全通,仍无失错,始得入策,亦须于时务中选策题精当考校。如精于笔砚留意者,得则以四六对,仍须理有指归,言关体要。如不曾于笔砚致功,则许直书其事,不得错使文字,只在明于利害。其问义念疏对策,逐件须有去留。

是月,敕:「近年诸道解送童子,皆越常规,或年齿渐高,或精神非俊,或道字颇多讹舛。或念书不合格文,主司若不去留贡部,积成乖弊。自此后,应诸道州府如公然滥发文解,略不考选艺能,其逐处判官及试官,并加责罚,仍下贡院。将来诸道应解送到童子,委主司精专考校,须是年颜不高,念书合格,道字分明,兼无蹶失,即放及第,仍依天成三年例。主司未出院间,便引就试,与诸科举人同日放榜,不得前却。

十二月戊午,礼部贡院以诸色及第人失坠出身,请同年一人充保,次年及第二人充保,即重给春关。己未,以近令进士帖经通三即放,虑非所知,致今年令不及通三,亦放来年秋赋,词人并令对义。

四年二月,贡院虽锁未试举人,敕先往雒京赴本省就试。

七月,贡院奏:「今年诸色及第人中,有曾摄州县官及有御署摄牒兼或有正授官及曾在宾幕赴举者。诸条格中书奏及第人先曾授职官者,宜令所司于守摄文书内竖重任举及第年月日或改名,不改名,分明印押,惧其转赐于人,假资冒进也。其中曾授正官、御署并佐幕者,仍约前任资序,与除一任官。如自中兴以来,诸科及第人曾授职官者,并令所司追给文书到日,准今年及第人例处分,已授官者不在此限。兼勒贡院将来举人纳家状内,各分折曾为官,及不曾为官,改名不改名。其曾为职官者,先纳历任文书及第后准例指挥」。从之。

是月,敕应今年新及第人给春关,并于敷政门外宣赐,虑所司邀颉故也。

十月,中书门下条:流贡举人事件,应诸道州府解送诸色举人,须准元敕差有才艺公正官考试及格,然可给解,仍具所试诗赋义目,帖繇送省。如逐州府解内不竖出前件指挥事节,所司不在引试之限。礼部贡院考试诸色帖经举人,今后据所业经书对义之时,逐经须将生卷,与熟卷中半考试,不得依往例,只将熟卷试问。今后主司不得受内外官寮书题荐⒕,偃思鞍才趴际怨偃,缁蚴到仓,有才学精博者,任具奏闻。若受书题,嘱⒅掠星人,其主司与发书人并加黜责,其所举人,别行朝典。三铨南曹亦不得受诸色官员书题荐⒀∪巳缥ゲ⒆记爸,富佑χ钌落第人。此后所司具所落事,繇别张悬文榜,分明晓示。除诸州府解送举人外,馀有于河南府寄应及宗正寺、国子监生等,亦须准上指挥。其中有依⒊臣者,于解内具言在某官某姓名门馆考试,及第后并据姓名覆试。诸色举人至入试之时,前五日内据所纳到试纸,本司印署讫,却送中书门下,取中书省印印,过却,付司给散逐人就试贡院合请考官试官。今后选举业精通廉慎有官者充人,在朝臣门馆人不得奏请。奉敕宜依。

是月,兵部尚书卢质奏请逐年诸色贡举人,州府取解之时,选强明官考试,具诗赋义自送省,从之。

五年正月,礼部贡院奏:「当司准天成三年十二月十八日敕文内,准近敕自此进士试杂文后,据所习本经,一一考试,须帖得通三已上,即放及第者。奉敕进士帖经。本朝旧制,盖欲明先王之旨趣,润才子之文章。近代以来,此道稍坠。今且上从元辅,下及庶寮,虽负艺者极多,能帖经者甚少,恐此一节,或滞群材,既求备以斯难,庶观光而是广。今年凡应进士举所试文策及格帖经,或不及通三,与放及第,来年秋赋,词人所习一大经,许令对义义目多少次第,仍委所司件奏者。其今年逐处所解送到进士,当司引试杂文帖经后,欲令别于所习一大经内对义目五道,考试通二通三,准帖经例,于其入策。其将来秋赋,诸寺监及诸道州府所解送进士等,亦准去年十月一日敕条流考试,其诗赋义目帖由等解送赴省。如或不依此解送当司,准近敕并不引试」。奉敕:「宜依。

 {{ anno.na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