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部 平允平反平允。
《易》曰:「君子以明慎,用刑而不留狱。《传》曰:「刑者,人刑也。人刑者成也,一成而不可变,故君子尽心焉。是故惟明克允,虞帝之申戒。简孚审克吕刑》之有云:「三代而下,治狱之吏。乃其达钦恤之旨,稽伏念之训,深怀仁恕,务遵宽大,原人心以定法,传经义而立论。悉其聪明,致其忠爱,情得而勿喜,罪疑而从轻,无有媚归乎至当。故能使群议厌服,刑章式叙,上无枉挠之失,民知耻格之渐,其于守官宿业,不亦多乎!故皋陶之淑,问流于雅颂。张释之为名臣,称于史氏,何莫由斯也已。公甫为鲁大夫如卫卫人请曰:「公甫不能听狱乎?子曰:「不知公甫之不能听狱也」。公甫之听狱也,有罪者惧,无罪者耻,民近礼矣。
汉赵禹为廷尉,始条侯以禹贼深,及禹为少府,九卿酷急,至晚节事益多,吏务为严峻,而禹治加缓,名为平。
杜延年为大将军霍光军司马。光持刑罚严,延年辅之,以宽治燕王狱。时御史大夫桑弘羊子迁亡,过父故吏侯史吴后迁捕得伏法,会赦,侯史吴姓侯,名史吴
,自出系狱。廷尉王平与少府徐仁杂治反事交杂同,共治之也
,皆以为桑迁坐父谋反,而侯史吴藏之,非匿反者乃匿为随者也言桑迁但随坐耳,非自反也
,即以赦令除吴罪。后侍御史治实重锲涫乱病#┮陨Gㄍň,术知父谋反而不谏,诤与反者,身无殊侯。史吴,故三百石吏首匿迁(首匿者,言身为谋首而藏匿人也。他皆类此
。不与。庶人匿,随从者等,吴不得赦,奏请覆治,劾廷尉、少府纵反者。少府徐仁即丞相车千秋女固阋病。9是秋,数为侯史吴言,恐光不听千秋,即召中二千石博士会公车门议问吴法于法律之中,吴当得何罪
?议者知大将军指,皆执吴为不道。明日,千秋封上众议。光于是以千秋擅召中二千石以下,外内异言外内,谓外朝及内朝也
。遂下廷尉,平少府仁狱。朝廷皆恐丞相坐之。延年乃奏记光,争以为吏纵罪人有常法,今更诋吴为不道,恐于法深诋,诬也
。又丞相素无所守持,而为好言于下,尽其素行也非故有所执持,但其素行好与在下人言议耳
。至擅召中二千石,甚无状无善状也
。延年愚以为丞相久,故及先帝用事言在位已久,是为故旧,又常及仕先帝而任事也
,非有大故,不可弃也。间者民颇言狱深,吏为峻诋峻,谓峭刻也
。今丞相所议,又狱事也。如是以及丞相,恐不合众心,群下ん言华,庶人私议,流言四布,延年切重将军,失此名于天下也重,犹难也,以此为重事也
。光以廷尉、少府王大
法轻重,皆论弃市而不以及丞相,终与相竟谓终丞相之身,无贬黜也
。延年论议持平,合和朝廷,皆此类也。
黄霸为河南丞,为人明察内敏,内敏,言心思捷疾也。
又习文法。然温良有让足知,善御众。为丞处议,当于法合人心。太守甚重之,吏民爱敬焉。自武帝末,用法深切。昭帝立,大将军霍光秉政,大臣争权,上官桀等与燕王谋作乱,既诛之,遂遵武帝法度,以刑罚痛绳群下。由是俗吏尚严酷以为能,而霸独用「宽和」为名。会宣帝即位,在民间时知百姓苦吏急也,闻霸持法平,召以为廷尉正,数决疑狱,廷中称平。
于公为县狱史,郡决曹决狱,平罗文法者,于公所决,皆不恨。
于定国为廷尉,其决疑平法,务在哀鳏寡。罪疑从轻,加审慎之心」。朝廷称之曰:「张释之为廷尉,天下无冤民言决罪皆当
。于定国为廷尉,民自以不冤」。
孔光为廷尉,光久典尚书,练法令,号称详平。
后汉何敞六世祖比干,武帝时为廷尉正,与张汤同时。汤持法深而比干务仁恕,数与汤争,虽不能尽得,然所济活者以千数。
郭躬父弘,习《小杜律》杜周,武帝时为廷尉御史大夫断狱深刻。少子亦明法律。宣帝时,又为御史大夫,对父,故言延年小
。太守冠恂以弘为决曹掾,断狱至三十年,用法平。诸为弘所决者,退无怨情,郡内比之东海于公。及躬为廷尉,务在宽平,及典理官决狱断刑,多依矜罗罹也。恕又条诸重文可从轻者四十一事奏之,事皆施行,著于令。
寒良永平中,以谒者守侍御史,与三府掾属六考案禁狱颜忠、王平等辞,连及遂乡侯耿建、朗陵侯臧信、获泽侯邓鲤、曲成侯刘建。建等辞未尝与忠平相见。是时明帝怒甚,吏皆惶恐,诸所连及,率一切陷入,无敢以情恕者。朗心伤其冤,试以建等物色,独问忠平,而二人错愕不能对。朗知其诈,及上言建等无奸,专为忠平所诬,疑天下无辜,类多如此。帝乃召朗入,问曰:「建等即如是,忠、平何故引之?」朗对曰:「忠平自知所犯不道,故多有虚引,冀以自明」。帝曰:「即如是,四侯无事,何不早奏狱竟而久系至今耶?」朗对曰:「臣虽考之无事,然恐海内别有发其奸者,故未敢时上」。帝怒骂曰:「吏持两端!促提下左右方引去。朗曰:「愿一言而死,小臣不敢欺,欲助国耳」。帝问曰:「谁与共为?」章对曰:「臣自知当必族灭,不敢多污染人,诚冀陛下一觉悟而已。臣见考囚在事者,咸共言妖恶大故,臣子所宜同疾。今出之不如入之,可无后责,是以考一连十,考十连百。又公卿朝会,陛下问以得失,皆长跪言旧制,大罪祸及九族。陛下大恩,裁止于身,天下幸甚。及其归舍,口虽不言,而仰屋窃叹,莫不知其多冤,无敢牾陛下者。臣今所陈,诚死无悔」。帝意解,诏遣朗出。后二日,车驾自幸雒阳狱,录囚徒,理出千馀人。后平忠死狱中,朗乃自系。会赦,免官,举孝廉。建中初,章帝大会群臣,朗前谢恩,诏以朗纳忠先帝,拜为易长。
黄香,和帝时为尚书令。东平、清河奏妖言卿、仲辽等所连及,且千人香科别据奏,全活甚众。每郡国疑罪,跞∥袂笄峥瓢,惜人命每存忧济。
陈宠为司徒,辞曹掌天下狱讼,其所平决,无不厌服众心。及代,郭躬为廷尉,性仁矜,及为理官,数议疑狱,尝亲自为奏,每附经典,务从宽恕。帝跞〈又济,活者甚众,其深文刻敝,于此少衰。
陈忠者,宠之子也。安帝时为尚书,居三公曹,三公曹,尚书主知断。
自以世典刑法,用心务在宽详。初,父宠在廷尉,上除汉法,溢于《甫刑》者未施行。及宠免,后遂寝,而苛法稍繁,人不堪之。忠略依宠意,奏上二十三条,为《决事比》,以省请谳之弊。又上除蚕室刑,解赃吏三世禁锢,狂易杀人,得减重论。母子弟兄相代死,听赦所代者,事皆施行。
虞轻为郡县狱吏,案法平允,务在宽恕,每冬月上其状,尝流涕随之。
盛告字君达,为廷尉。性多哀怜。视事十二年,天下称有恩。
张皓为廷尉,虽非法家,而留心刑断,数与尚书辨正疑狱,多以详当见从。详审而平当也。
傅贤为廷尉,尝垂念刑法,务从轻比,至断狱,迟回流泣。在位四年,治狱称平。
是雄字季高。顺帝时,以明法律为廷尉,断狱平允。
魏高柔为刺奸令史处法允当,狱无留滞。辟为丞相仓曹属。
司马芝为大理正,有盗官练置都厕上者,吏疑女工收以付狱。芝曰:「夫刑罪之失,失在苛暴,令赃物先得而后讯其辞。若不胜掠,或至诬服,诬服之情不可以折。狱且简而易从,大人之化也。不失有罪,庸世之治耳。今宥所疑,以隆易从之义,不亦可乎?」太祖从其议。王朗为大理,务在宽恕,罪疑从轻。锺繇明察当法,俱以治狱见称。
蜀杨戏,年二十馀,从州书佐为督军从事,职典刑狱,论法决疑,号为平当。
晋杜友,初仕魏,为侍御史。笄鸺笾,诛党与七百馀人,友治狱,惟举首事十人,馀皆奏散。
何曾,魏末为司隶校尉,时笄鸺笾镒,拥槠捃饔ψ死。其族兄ダ、族父虞并景帝姻通,共表魏帝以モ其命,诏听离婚。荀所生女芝为颍川太守刘子元妻,亦坐死,以怀妊系狱。荀辞诣曾乞恩曰:「芝系在廷尉,顾影知命,计日被法,乞没为官婢,以赎芝命」。曾哀之,腾辞上议。朝廷佥以为当,遂改法。
卫献廷尉卿厦鞣ɡ砻恐撂讼小,大以情。
赵至幽州,三辟部从事,断久狱,见称精审。
顾荣为廷尉正。会赵王伦诛淮南王允收允寮属付廷尉,皆欲诛之。荣平心处当,多所全宥。
庾峻为秘书丞,时长安有大狱,久不决,拜峻侍御史往断之,朝野称允。
江统为廷尉正,每州郡疑狱断处从轻。
续咸烦露,怕擅鞔镄淌,榛车塾兰沃欣廷尉平,东安太守刘琨承制于并州,以为从事中郎。后遂没石勒,勒以为理曹参军,持法平详。当时称其清裕,比之于公。
梁孔休源为建康狱正,及辩折时罕冤人。后有选人为狱司者,高祖尝引休源以励之。
陈殷不害,年十七,仕梁为廷尉。评不害长于故事,兼饰以儒术。名法有轻重不便者,跞∩鲜檠灾,多见纳用。
袁宪为御史中丞,详练朝章,尤明听断,至有狱情未尽而有司具法者,即伺闲暇,常为上言之,其所申理者甚众。
后魏于栗┨武时为外都大官,平刑折狱,甚有声称。
唐和为内都大官,评决狱讼,不加捶,楚款获实者甚多,世以是称之。
司马文思为廷尉卿,善于其职,听讼断狱,百姓不复匿其情。
高允,文成时为中书侍郎,迁中书令,又迁监。初,真君中以狱讼留滞,始令中书以经义断诸疑事。允据律评刑,三十馀载,内外称平。允以为狱者,民之命也,尝叹曰:「皋陶至德也,其后英蓼先凶。刘、项之际,英布黥而王,世经虽久,犹有刑之。馀[C260]况凡人能无咎乎?」任城王澄、孝文时恒州刺史穆泰谋反,推朔州刺史阳平王顺为主,诏澄讨之。澄先遣治书李焕擒泰后治穷其党与罪人皆得钜鹿公陆戆怖趾,钤降等百馀人皆狱禁具状表闻。孝文览表大悦,召集公卿已下,以表示之,曰:「我任城可谓社稷臣也。寻其罪案,正复皋陶断狱,岂能过之?」顾谓咸阳王等曰:「汝等脱当其处,不能办此」。车驾寻幸平城,劳澄曰:「任城此行,深副远寄」。对曰:「陛下威灵远被,罪人无所逃刑,臣何劳之有」。引见逆徒,无一人称枉,时人莫不叹之。孝文顾谓左右曰:「昔仲尼云: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然圣人之听讼,殆非常人所匹,必也无讼,今日见之矣」。
广川王略,延兴中为中都大官。性明敏,鞫狱称平。
吕罗,汉太和中为内都大官,听讼折狱,多得其情。
游肇,宣武时为廷尉卿、兼御史中丞。肇儒者,动存名教,直绳所举,莫非伤风败俗。持法仁平,断狱务于矜恕。
甄密,东魏孝静初,为廷尉卿,在官有平直之誉。
赵肃,西魏文帝大统中,为廷尉卿。久在理官,执心平允,凡所处断,咸得其情。廉慎自居,不营产业,时人以此称。
杨敷恭,帝时为廷尉少卿,所断之狱,号称平允。北齐李稚为大理卿,世称平直。
封述久为法官,明解律令,议断平允,深为时人所称。苏琼,字珍之,为司直廷尉正。时毕义云为御史中丞,以猛暴任职,理官忌惮,莫敢有违。琼推察务在宽平,得雪者甚众,寺署台案,始自于琼。迁三公郎中。赵州及河南有人频告谋反,前后皆付琼推捡,事多申雪。尚书崔昂谓琼曰:「若欲立功名,当更思馀理,乃数雪反逆,身命何轻?」琼正色曰:「所雪者冤枉,不放反逆」。昂大惭。京师为之语曰:「断决无疑苏珍之」。
宋世轨,幼自严整,好法律,稍迁廷尉卿。雒州民聚结,欲劫河桥,吏捕案之,连诸凶徒党千七百人。崔暹为廷尉,以之为反,数年不断。及世轨为少卿,判其事为劫。于是杀魁首,馀从坐悉舍焉。时大理正苏珍之亦以平恢名寺中为之语曰:「决定嫌疑苏珍之,视表见里宋世轨」。时人以为寺中二绝。及卒,廷尉、御史诸系囚闻世轨死,皆哭曰:「宋廷尉死,我等岂有生路!」皮景和后主,武平中,诏狱多令黄门等监治,常令景和案覆,据理执正,由是过无枉滥。
后周裴政为少司宪,用法宽平,无有冤滥。囚徒犯极刑者,乃许其妻子入狱就之。至冬,将行决,皆泣曰:「裴大夫致我于死,死无所恨」。其处法详平如此。
令狐整为司宪中大夫,处法允平,为当时所称。
隋赵绰为大理丞,处法允平,考绩连最,转大理正。后为刑部侍郎。高祖以盗贼不禁,将重其法。绰进谏曰:「陛下行尧、舜之道,多存宽宥,况律者天下之大信,其可失乎!」帝欣然纳之,因谓绰曰:「若更有闻见,宜数陈之也」。迁大理少卿。
梁毗为大理卿,处法平允,时人称之。
滑仪,京兆长安人。性刚鲠,有不可夺之志。开皇初,为侍御史,处法平当,不为利所回。
薛胄为大理卿,持法宽平,名为称职。
唐韦仁寿,隋末为蜀郡司法书佐,断狱平恕。其有得罪者,皆曰:「韦君所断,死而无恨」。
刘德威为大理卿,太宗尝问之曰:「近来刑纲稍密,其过安在?」德威奏言:「诚在主上,不由臣下。人主好宽则宽,好急则急。律文失入减三等,失出减五等。今则反是,失入则无辜,失出便获大罪。所以吏各自爱,竞执深文,非有教使之然,畏罪之所至耳。陛下但舍所急,则宁失不经,复行于今日矣」。帝深然之。
戴胄为大理少卿,性既︹,正处断明速。议者以为法官称职,事无冤滥。武德以来,一人而已。
唐临为大理卿,高宗初嗣位,尝亲录囚徒,前卿所断者皆号叫称冤,临所入者独无言。帝怪而问状,囚曰:「罪实自犯,唐卿所断,皆非冤滥,所以绝意耳」。帝嘉叹久之,曰:「为狱者不当如此耶?」
张文衔大理卿,旬日决遣疑狱四百馀条,其得罪者皆无怨言。文铣⒂屑蚕登,粝嘤欠枵以祷焉。寻拜侍中,兼太子宾客。大理囚一时恸哭,其得人心如此。
狄仁杰,仪凤中为大理丞,周岁断滞狱一万七千人,无冤诉者。
杜景课,司刑丞。天授中,与徐有功、来俊臣、侯思止专制治狱。时人称云:「遇徐、杜者必生,遇来、侯者必死」。刘延涛、右司郎中李敬业之乱,手易州初平,所有刑名人莫能定。延谭钍怪辆所决之。时议者断受,赃五品官者斩,六品官者流延桃晕。诸非元谋迫胁从逆,即罴刑。事伤枉滥,乃断受赃五品者流。六品已下,但除名而已。于时得全济者甚众。
袁仁敬为大理卿,卒,系囚,闻之,皆恸哭悲歌。
宋感宗开元中,为开府仪同三司。时京兆人权梁山构逆伏诛,制河南尹王怡驰传往长安,穷其枝党。怡禁系极众,久之未能决断,乃诏父熬┝羰夭按覆其狱,钢廖┳镌谋杀人,其馀缘梁山诈称婚礼,因假借得罪,久胁从者尽原之。
李栖筠为殿中侍御史,时御史大夫李岘按覆,受逆命者请为详理判官,推情用恕,多所全宥。时吕、崔器议而失入,惟岘大获美声,皆栖筠之力。
刘晏为吏部尚书,代宗。大历中,宰相元载、王缙得罪,诏晏与御史大夫李涵等鞫之。初,晏等承旨,载缙亦处极法。晏谓涵等曰:「重刑再覆,国之常典,况诛大臣,岂得不奏覆?又法有首从二人同,亦宜重取进止」。涵等咸听命。及晏等覆奏,帝乃减缙罪从轻。
后唐韦寂,唐末为盐铁巡官,韩建留守西都,擢为司法参军,推鞫平允,建颇重之。
王延,末帝清泰末为御史中丞。台中经年,处决平允,转尚书右丞。
○刑法部 平反。
夫议狱缓刑,则五辞惟允。举直错枉,则庶戮无冤。盖折狱之惟难,在蔽讼而多滥。况一成难变,君子所以哀矜。两造相违,良臣所以慎测。故有吏讯既备,亟辨其厚诬。具狱已封,特明其非罪。斥深文之弊,破偏听之奸,脱存棘于良民,正殴刀于元惠。宜乎获仁人之誉,享高门之封者焉。
后汉郭躬为廷尉,奏谳法科,多所全生。
傅贤为廷尉,尝垂念刑法,务从轻比,至断狱,迟回流涕。在位四年,狱称治平。
魏高柔为廷尉时,护军营士窦礼近出不还营,以为亡表,言逐捕,没其妻盈及男女为官奴婢。盈连至州府称冤,自讼莫有省者。乃辞诣廷尉。柔问曰:「汝何以知夫不亡盈?」垂泣?对曰:「夫少单特,养一老妪为母,事甚恭谨。又哀儿女抚视不离,非是轻狡不顾室家者也」。柔重问曰:「汝夫不与人有怨雠乎?」对曰:「夫良善,与人无雠」。又曰:「汝夫不与人交钱财乎?」对曰:「常出钱与同」。营士焦子文求不得。时子文米小事系狱,柔乃见子文,问所坐言。次曰:「汝颇曾举人钱否?」子文曰:「自以单贫,初不敢举人钱物也」。柔察子文色动,遂曰:「汝昔举窦礼钱,何言不耶?」子文怪知事露,应对不次。柔曰:「汝已杀礼,便宜早服」。子文于是叩头,具首杀礼本末及埋藏所。柔便遣吏卒承子文辞往掘礼,即得其尸,诏书复盈,母子为平民,班下天下,以礼为戒。
晋贾充迁廷尉,雅长法理,有平反之称。
刘颂迁议郎,守廷尉。时尚书令史扈寅非罪下狱,诏使考竟,颂执据无罪,寅遂得免。时人以颂比张释之。在职六年,号为详平。
顾荣,字彦先,为廷尉,平赵王。伦诛,淮南王允允官属,下廷尉议罪,荣具明刑理。
王坦之为侍中时卒。士韩怅逃亡归首,云「失牛故叛」。有司劾怅偷牛,考掠服罪。坦之以为怅束身自归,而法外加罪,懈怠失牛,事或可恕,加之木石,理有自诬,宜附罪疑从轻之例,遂以见原。
殷仲堪为荆州刺史,桂阳人黄钦生父没已久,诈服衰麻,言迎父丧。府曹先依律诈取父母卒弃市,仲堪乃曰:「律诈取父母,宁依殴詈法弃市。原此之旨,当以二亲生存,而横言死没,情事悖逆,忍所不当,故同之殴詈之科,正以大辟之刑。今钦生父实终没,墓在旧邦,积年久远,方诈服迎丧,以此为大妄耳。比之于父存言亡,相殊远矣」。遂活之。
后魏王基为御史,先是,骁骑将军刁整丁父忧。时相州刺史、山阳王熙在邺起兵,将诛元义等,事败,传首京师,熙之亲故,莫敢视者。整弟妇即熙姊,遂收其尸藏之,后乃还熙所亲。义闻而致憾,因以熙弟略南走梁,诬整将与弟宣及子恭等幽系之。赖基与前将军、检事使魏子建理雪获免。
北齐苏琼为文襄并州刑狱参军,并州尝有强盗,长流参军推其事,所疑贼并已考伏失物家并识认,惟不获盗赃。文襄付琼更令穷审,乃别推得元景融等十馀人,并获贼验。文襄大笑,语前妄引贼者曰:「尔等若不遇我好参军,几致枉死」。
唐狄仁杰,垂拱中历迁冬官侍郎、文昌右丞、豫州刺史,并有能名。是时坐越王贞军诖误因缘合诛者七百馀人,仁杰以其并是胁从,抗表申理,则天咸宥之徐有功。天授初,累补司刑丞、秋官员外郎,稍迁郎中,有功。前后居法官,数议大狱,务存平恕,凡所济活者数千百家。周兴丘估纯〕嫉壬钗目岱ㄓ墒,巧偎メ嵋怨,事免。后为左台侍御史。时润州刺史窦孝谌妻庞氏为奴诬告云:「夜解淦、砀T蛱炝罡事中」。薛季昶鞫之,季昶断金东成其罪,庞氏当坐斩。有功独明其无罪,而季昶等反陷有功,党援恶逆,奏付法司结刑当弃市。有功方视事,令史垂泣以告。有功曰:「岂吾独死,而诸人长不死耶?」乃徐起而归。则天览奏,召有功诘之曰:「卿比断狱,失出何多?」对曰:「失出,臣下之小过。好生,圣人之大德。愿陛下洪大德,则天下幸甚」。则天默然。于是庞氏减死流于岭表。
苏奈左台监察御史。长安中诏陌父怖,纯〕嫉染捎慕陨昝髌,渫餮┰┱呱踔淞。
韦虚心,为侍御史。中宗、景龙中,西域羌、胡叛背时并擒获,有敕尽欲诛之。虚心论奏,但罪元,恶其所全者千馀人。
韩思复,睿宗景云中为给事中。时右散骑常侍严善思坐谯王重福事下狱。有司言:「善思昔常任汝州刺史,素与重福交游,方被召至京,竟不言其谋逆。惟奏云东都有兵气,据状正当匿反,请从绞刑」。思复奏曰:「议狱缓死,列圣明规。刑疑从轻,有国常典。严善思往在先朝,属韦氏擅内,恃宠宫掖,谋危宗社。善思此时遂能先觉。因诣相府,有所发明,进论圣躬,必登宸极。虽交游重福,盖谋陷韦氏,敕追善思,书至便发,向怀逆节,宁即奔命?一面疏纲,诚合顺生。三驱取禽,来而可宥,惟刑是恤,事合昭详。请刑部集群官,议定奏裁,以符慎狱」。是时议者多云善思合从原宥,有司仍执前议请诛之。思复又驳曰:「臣闻刑人于市,爵人于朝,必佥谋攸同,始行之无憾。谨按诸司所议,严善思十才一入,抵罪惟轻。夫帝阍九重,涂远千里,故借天下耳以听,听无不聪,借天下目以视,视无不接。今群言上奏,采择宜审,若弃多就少,臣实惧焉。舆论一乖,下情不达,虽欲从众,其可及乎?凡百京司,逄时之泰,列官分职,有贤有亲,亲则列藩诸王。陛下爱子,贤则祚茅开国。陛下名臣,见无礼于君,宁肯雷同不异?今措辞多出,法合从轻」。帝纳其奏,诏免善思死,配流静州颜真卿。玄宗天宝中,为监察御史,充河西、陇右军试复屯交兵使。王原有冤狱,久不决,真卿至,辩之。天方旱,狱决乃雨,郡人呼之为「御史雨」。
窦参,代宗时为监察御史,奉使按湖南判官马彝狱。时彝举属令赃罪至千贯,为得罪者之子,因权人幸诬奏彝,参意白彝无罪,彝实能吏也。参,德宗初为御史中丞。时神策将军孟华有战功,为大将军所诬,奏称华谋反。有右龙武将军李廷玉,前陷吐蕃,久之自校,为部曲诬告潜通,吐蕃皆当死,无以自白,参悉理出之。由是人皆属望。
袁滋,德宗贞元初,为鄂岳节度使何士淮邮虏坑幸爻は吕粑芤缘两获滩炱湓。┚钩鲋。
李元素,贞元中为侍御史。时杜亚为东都留守,恶大将令狐运。会盗发雒城之北,运糜肫洳肯骂,庇诒苯佳。且馄湮盗,遂执讯之,逮系者四十馀人。监察御史杨宁按其事,亚以为不密,表陈之,宁遂得罪。亚将逞其宿怒,且以得贼为功,上表指明运盗之状。帝信而不疑。宰臣以狱大宜审,奏请覆之,命元素就决。亚迎路以狱成告。元素验之五日,尽释其囚以还。亚大惊,且怒,亲追送马上责之。元素不答,亚遂上疏,又诬奏元素,还奏,言未毕。
帝怒曰:「出俟命」。元素曰:「臣未尽词」。帝又曰:「且去」。元素复奏:「臣一出不得复见陛下,乞容尽词」。帝意稍缓。元素尽言运冤状明白,帝乃悟曰:「非卿孰能辩之!」后数月,因得真贼,元素由是为时器重。
柳浑为江西观察使,魏少游判官,时与崔谈ν在使府,并推公正。州有开元寺僧徒夜饮,因醉失火,延烧讲堂。翌日,归罪于守门杜虞候,亦受财而同其状,械奴送府。少游将断,狱人知杜之冤,莫敢言者。浑与谈﹀崛,刖匡宰砩之过,内外蒙蔽,致有冤滥。少游大惊,趣令讯鞫,醉僧首伏。杜见原少游谢曰:「微二君之言,几成老夫ウ劣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