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邦计部 俸禄第三
唐顺宗以贞元二十一年正月即位制,百官及在城诸使息利本钱,徵放多年,积成深弊。内外官料钱、职田等厚薄不均两税及诸色摧税,钱物重轻,须有损益。宜委中书门下与所司商量其利害条件以闻,不得擅有闭籴禁钱,务令通济」。又诏停内侍郭忠政等十九人正员官俸钱。
七月,中书门下奏:「敕鸶锞┌偎鞠⒗本钱应徵近亲及重摊保,并远年逃亡等,今年四月十七日敕,本利并放讫,其本事须借钱添填都计二万五千九百四十三贯六百九十九文。伏以百司本钱,久无疏理,年岁深远,亡失颇多,食料既亏,公务则废,事须添借,令可支持。伏望圣恩许令准数支给,仍请以在藏库度支除陌钱充」。敕旨宜依。
宪宗元和二年正月,尚书左丞郑元请取河中羡馀钱三千贯文充助都省厨本,从之。前为河中节度,因有是请。议者以为省司公膳,自有成制,苟或不足,当更请于上,不宜以前任羡财而私加之也。
六月,中书门下上言:「伏以圣政惟新,事必归本。近又疏理五坊户邑,令府县却收万情欣欣喜出,望外,臣等敢不鸶锞杀茁氏扔兴旧细笔、デ橛、煤胫、晾砥淞绞∧,煽闻愠户及捉钱人手一百二十四人,臣当司并不收管,望各归府县」。从之。
五年六月,户部侍郎、判度支李夷简奏:「应给食实封官,自贞元十三年已后,节度使兼宰相,每百户给八百端匹,若是绢更给绵六百两。节度使不兼宰相,每百户给四百端匹。军使及金吾诸卫诸军大将军,每百户给三百五十端匹。至贞元二十一年七月六日敕,应食实封,其节度使宜令百户给八百端匹,若是绢兼绵六百两。伏以食封,本因赏功,封之多少,视功之厚薄,不以官位散要,别制等差。其节度使兼宰相,请准旧例,馀节度不兼宰相,准贞元二十年已前例处分」。从之。
六年四月,御史台奏:「诸使虑有捉利钱户,请同台省例,如有过犯,差遣,并任府县处置」。从之。
五月,御史中丞柳公绰奏请:诸司诸使应有捉利钱户,其本司本使给户人牒身,称准放免杂差遣夫役等,如有过犯,请牒送本司本使科责,府县不得擅有决罚,仍永为常式者。臣昨因奉进止追勘闲厩使下利钱户割耳进状,刘嘉和直凰繇分外科配等事,由因勘责刘嘉和所执牒身所引敕文,简敕不获牒闲厩使勘敕下年月日,又称远年文案失落。今据闲厩使利钱案,一使之下己有利钱户八百馀人。访闻诸使并同此例,户免失役者通计数千家。况犯罪之人又常侥人幸所称捉利钱户,先亦不得本钱,百姓利其牒身情愿,虚立保契文牒一定,子孙相承。至如刘嘉和情愿充利钱户事,繇缘与人殴斗打人头破时,便于闲厩,使情愿纳利钱,得牒身免府县科决,实亦不得本钱,已具推问奏闻讫。伏奉进止,令臣具条流奏闻者。今请诸司诸使所管官钱户,并依台省举本纳利人例,诸司诸使更不得妄有准敕给牒,身免差遣夫役。及有过犯,许作府县处分。如官典有违,请必科处使及长官奏听进止。其先给牒者,并仰本司使收毁入后,在人户处收毁不尽,其官典必有科责。其捉钱户元不得本钱者,亦任便不纳利,庶得州府不失丁夫,奸人免有侥人幸。敕旨宜依。如已经处分后,更有执此文牒求免差遣夫役者,便委京兆府据罪科责,仍具本司本使名衔闻奏。六月,诏减教坊乐官衣粮。
八月,户部侍郎李糸遄、嘀钪葶诠、僦疤培、幻准凹任官抽一分职田,请所在收贮,以备水旱赈贷,从之。又诏:「百官职田其数甚广,今缘水潦,诸处道路不通,宜令所在贮钱充度支支用,百官却令据数于大仓请受」。
十月,诏:「河南水陆运陕府、陕运润州、镇海军、宣州采石军、越州义军、洪州、南昌军、福州、静海军等使额,并宜停所收使已下俸料一事。已上,各委本道充代百姓阙额两税,仍具数闻奏。如闻河南、陕府两处,比来所给,皆是置本利息,不破正钱,勒便添充两冫食钱杂给不要更徵,庶我爱人之心不止于惜费,立制之意必在于正名。
闰十一月,敕:「河中、凤翔、易、定四道州县久破,俸给至微,吏曹注官,将同北远,在于理体,切要均融。宜以户部钱五万五千贯文充加四道州县官课料」。
七年六月,加赐泽潞舸刃袭笪逯莞县官料钱。
十二月,以环圾沟热,州官吏近边俸薄,各加赐其料钱。
是年,中书门下奏:「国家旧章,依品制俸,官一品月俸三十千,其馀职田禄米,大约不过千石,自一品已下,多少可知。艰难已来,纲禁渐弛,于是增置使额,厚请俸钱,故大历中,权臣月俸有至九千贯者,列郡刺史无大小,给皆千贯。常衮为相,始立限约,至李泌又量其闲剧,随事增加,时谓通济,理难减削。然有名存职废,额去俸存,闲剧之间,厚薄顿异,将为定式,须立常规制」。从之。乃命给事中迤街僦惺樯崛、宋す嶂、兵部侍郎许孟容、户部侍郎李绛等详定减省。
九年八月,诏:「诸司食料钱,缘初令户部出放已久,散失颇多,须有变通,使其均济。其中书门下两省及尚书省、御史台,或务糸枢机,或职司弹纠,而倍称息利,于体尤乖。宜以户部除陌钱每贯先收二十文数外,更加五文,委户部别收贮,计其所费,逐处支给。其本利钱先出放者,宜各委本司勘会闻奏。其合徵收者,便充当司公廨什物添修等用。其诸司食利,亦准此勘会。其合徵钱便充饭钱,若数少不充,以其前件除陌五文钱量所欠添本出放。其所收五文钱,每岁不阙添本之外,合有所馀诸司廨宇破坏者,便充修补。缘诸司人吏转迁不常,新旧之间,因缘乾没。诸称走失,职此之繇,何后须令本判官勾当,勒令一一交割者递相公付,仍委御史台一人专知勘覆,仍先具条流闻奏」。
十一月,户部奏:「准八月十五日敕,诸司食利本钱,出放已久,散失颇多,各委本司勘会。其合徵钱数,便充冫食钱,若数少不充,以除陌五文钱量,其所欠添本出放者,令准敕各牒诸司勘会得报,据秘书省等三十二司牒,应管食利本钱物五万三千九百五十二贯九百五十五文各随司被逃亡散失,见在见徵数额,与元置不同。今但据元置数额而已
:秘书省三千三百八十四贯五百文
,太常寺六千七百二十二贯六百
、光禄寺六文一千二百九十九贯六十四文
,宗正寺一百一十七贯九十五文
,卫尉寺一千二百五十贯九百文
,太仆寺一千九贯五百文
,大理寺五千九百二十四贯七百四十文
,鸿胪寺二千六百六十贯文
,司农寺二千七百三十五贯七百七十文
,大府寺一千五百八贯九百文
,殿中省九百九十贯五百五十文
,詹事府一千一百九十一贯三百七十七文
,国子监二千六百四十四贯二百五十文
,少府监一千三百三十四贯七百三十一文
、将作监一千六百一十七贯文
,左春坊一千三百八贯七百七文
,右春坊一千贯文
,司天台三百八十贯文
,家令司一千八百一十贯七百文
,太仆寺四百三十六贯六百五十文
,总监二千六百七十二贯文
,左藏库六百二十贯文
,尚食局三百三十八贯文
,尚舍局三百七十四贯三百文
,尚辇局一百贯文
,太仓二千四百一十五贯六百八十一文
,内中局六百三十六贯二百文
,万年县三千四百贯六百文
,长安县二千七百四十五贯四百三十三文
、左卫五百四十贯文
,左司御帅府二百四十贯文
,右司御帅府一百贯文
。敕:「宜更委御史台子细简勘,具合徵放钱数,及量诸司闲剧人日加减,条流奏闻。
十二月,敕:「比缘诸司食利钱出举岁深,为弊颇甚。已有鸶锉鸶冫食钱,其御史台奏,所勘责秘书省等三十二司食利本钱数内有重摊转保,称甚困穷者,据所欠本利并放,其本户中纳利如有十倍以上者,既缘输利岁久,理亦可矜,量准前本利并放。其纳经五倍以上,从今年十二月以前应有欠利,并放起元和十年正月以后准前计利徵收,其馀人户等计其倍数,纳利非多,不可一例矜放,宜并委本司准前徵纳。其诸司所徵到钱,自今已后,仍于五分之中常抽一分,留添官本,各勒本司以后相承收管。其诸司应见徵纳及续举放所收利钱,并准今年八月十五日敕,充添返彼锯、萦钍参锛傲钍非使官厨料等用,仍委御史台勾当,每常至年终勘会处分。其诸司除疏理外,见在本钱据额,更不得破用,如有欠失,即便勒主掌官典所繇等据数填赔。其中书门下两省及尚书省、御史台应有食利钱外,亦便令准此条流处分。其诸司除此食利钱,更别有诸色本钱,不得妄援此例。
十年正月,御史台奏:「秘书省等三十二司,除疏外,见在食利本钱应见徵纳及续举放所收利钱,准敕并充添修当司廨宇什物及令史、驱使官、厨料等用,准元和九年十二月二十九日敕,仍委御史台勾当每至年终勘会处分。其诸司疏理外,见在本钱据额,不得破用。如有欠失,即便勒主掌官典所繇等填赔者。其诸司食利本钱,疏理外,合徵收者,请改案额,为元和十年新收置公廨本钱,应缘添修廨宇什物,及令史、府史等厨,并用勒本司据见在户名钱数,各置案历三官通押,逐委造帐印讫入案,仍不得侵用本钱。如人户办纳本利钱,纵都数未足,亦勒据数与纳,召主别置案历,准前通押。如至年终,勘会欠少,本利官典诸节级准法处分,如主掌官典改移,亦勒造帐,交付承后官,典具单帐报台交割分明,即给前官典牒,知公验。如欠少本利,送台勘责,具事由闻奏,即冀官钱免至散失。年额既定,勾当有凭。敕旨宜依」。
十二月,敕:新授右散骑常侍任迪简、秘书少监独孤郁等,如闻疾患日久,未任视事,其俸料等,宜令所司住给」。
十一年八月,敕京城百司、诸军诸使及诸道应差所由并召人捉本钱。右御史中丞崔从奏:「前件捉钱人等,比缘皆以私钱添杂官本所防耗,所示卑补官利。近日访闻商贩富人投身要司,依⒐、俦、竟闱笏嚼可徵索者自充家产,或逋欠者证是官钱,非理逼迫,为弊非一。今请许捉钱户添放私本,不得过官本钱,勘责有剩,并请设官,仍量轻重科处。其所放官本,并许添私本,每举放数足,仰钱户具所举人姓名钱数状报本司,仰本司收连入案,三官同押排科印记,仍各随钱人牒知。如他时因有论竟竟勘,案历不同,不在与徵理之限,庶官利不失私家获安」。从之。
九月,东都御史台奏:「当台食利本钱,从贞元十一年至元和十一年,息利十倍以上者二十五户。从贞元十六年至元和十一年,息利七倍以上者一百五十六户,从贞元二十年至元和十一年息利四倍以上者一百六十八户。伏见去年京畿诸司本钱并条流甄免,其东都未蒙该及者。窃以淮寇未平,供馈尚切,人力小弊,衣食屡空,及纳息利年深,正身既没,子孙又尽移徵,亲族旁食,无支族散徵。诸保保人逃死或所繇代纳,纵有嫠老孤独,仰无所依,立限逾年,虚系钱数,公食屡阙,人户不堪。伏乞天恩同京诸司,例特甄减裁」。下敕旨从奏。
十二年正月,门下省奏,应管食利本钱总三千四百九十八贯三百二十一文宰相已下至主录等,食利三百七十八贯三百四十馀文。直省院本钱,准建中三年四月十五日敕,以留院入钱置本
。中书省奏当省食利本钱共五千贯文宰相已下官至主录等食利钱一千贯,直省院食利本钱,准建中三年四月敕,当院自敛置本
,准元和九年十二月九日敕令,勘会疏理,其见在合徵钱,准敕合充添修当司廨宇什物。其省院本钱,缘是当院自敛置,本请便充本院添厨等用」。敕旨依奏。
四月,敕京百官俸料从五月已后,宜并给见钱,其数内一半先给元估匹,逭呒淳菔庇邮凳回给见钱。八月,京兆尹窦易直请改职田法,并入两税地,事竟不行。
十三年三月,诏:「百司职田多少不均,为弊日久,宜令每司各收职田草粟等数,自长官已下处多少人作等差,除留阙官物外分给」。
六月,以德埭、仓、景四州顷遭水潦,给复一年。遂定四州官吏俸钱料,刺史每月一百五十千、望犐舷亓,蠲吭滤氖千馀有差。
十四年三月,屯田奏:「左右神策中尉准令式,二品官令受田一十顷,请取京兆府折冲府院戎场垛埒公廨等地七十七顷二十六亩八分数内,取二十顷,充前件官职田。依奏」。
四月,敕:「京畿二十二县欠元和十四年京百司职田二十二万九十一石束贯等,京畿百姓,闻甚艰贫。顷差船运军粮,今又修营陵寝,虽应缘驱役皆给价钱,而屡有役名,颇妨农亩,岂可更徵悬欠,重使忧愁?其所欠并宜蠲免。其合受纳所欠职田,或见在官班,各请厚俸,或近终考秩,稍有馀资,宜体朕怀,以宽人力」。是月,重定淮西州县等制及官吏禄俸,以蔡州为犮咭笾菸上,其刺史俸钱月一百八十千,申、光二州并为中刺史,月俸一百五千,长史已下有差。
十月,御史中丞萧人免奏:「应诸司、诸军、诸使公廨诸色本利钱等,伏缘臣当司及秘书省等三十二司利钱,伏准今年七月十三日赦文,至十倍者本利并放,展转摊保,至五倍者,本利并放。缘前件诸司、诸使、诸军利钱节文并不该及,其中有纳利百姓,见臣称诉纳利己至十倍者,未蒙一例处分,求臣上达天听,臣已面陈奏讫。伏以南北诸司事体无异,纳利百姓皆陛下赤子,若恩泽均及,则雨露无偏,伏望圣慈特赐放免。如允臣所奏,伏乞特降敕旨,并进今年七月十三日赦文处分,仍永为定制」。敕旨依奏。
穆宗以元和十五年正月即位,二月,诏内外百官食利钱十倍至五倍已上节级放免,仍每经十年即内外官百司各赐钱一万贯充本,各据司大小公事闲剧及当司贫富作等第给付。
六月,敕:「朕闻帝王所重者国体,所切者人情。苟得其体,必臻于太和。如失其情,是繇于小利。况设官求理,颁禄责功,既有常数,宁宜就减。近者以每岁经费,量入不充,外官俸料,据数抽贯,再三思度,终所未安稳。念彼外方,或从卑官,一家所给,三载言归,在公当蛴,谒髁受禄,又苦于减克,待我庶吏,岂其然乎?虽忧国之诚,固须赡助,而恤人之虑,将起怨咨。必若水旱为虞,干戈未戢,事非获已,人亦何辞。今则幸遇丰登,又方宁谧,九州之内,永绝妖氛,三边之上,曾除烽警,自宜克己以足用,安可剥下以为谋,临轩载怀,实所增愧。其度支所准,五月二日敕,应给用钱,每贯抽五十文,都计一百五十万贯文,并宜停抽」。初,宰相以国用不足,故权请抽减。谏官及言事者累陈表章,以为非便,故复下此诏以罢之。
八月,赐教坊钱五千贯,充本以收息利。
长庆元年三月,敕添给诸司本钱,准元和十五年五月十一日敕,内外百司准二月五日赦文,宜共赐钱一万贯文,以户部钱充,仍令御史台处司额大小公事、闲剧为等第均配」。
七月,制:「百司职田在京畿诸县者,访问本地多被所繇侵隐,抑令贫户佃食蒿荒,百姓流亡,半在于此。宜委京兆府勘会均配,务使公平」。
二年十月,敕:「司徒、兼中书令韩弘,疾未全平,尚须在假将息,其俸料宜从敕下日,便令所司支给」。
三年十一月,赐内园本钱一万贯,军器使三千贯。
十二月,赐五坊使钱五千贯,赐威远镇军钱一千贯,以为食利。
四年五月,敕:「近日访闻京城米价稍贵,须有通变,以便公私。宜令户部应给百官俸料,其中一半合给匹逭。咐馗官中所籴粟,每豆斗折钱五十文,其匹逦别贮,至冬籴粟,填纳大仓」。时人以为甚便。
敬宗宝历元年四月,制:「京百司田散在畿内诸县,旧制配地出子,岁月已深,佃户至有流亡,官曹多领虚数。今欲据额均入地盘万户供输,百司尽得随税出子,逐亩平摊,比量旧制,孰为允便?宜委京兆府与屯田审勘计会,条流闻奏」。
文宗太和元年三月,监铁使王播进停减监铁官吏课料绢一万六千三百匹。
十一月,岭南观察使胡证奏端、康、封三州刺史月俸钱请各给至一百贯文,请当道自圆融支给,从之。
十二月,殿中省奏:「尚食局新旧本钱总九百八十贯文,伏以尚食贫虚,更无羡馀添给。伏乞圣慈更赐添本钱二千贯文,许臣别条流方圆诸色改换,收利支用,庶得不失公事」。敕旨赐本钱一千贯文,以户部五文抽贯钱充。
三年七月,诏沧、德二州州县官吏等刺史,每月料钱八十贯,录事参军三十五贯,判、司各置二人,各二十五贯。县令三十贯,尉二十贯。其令俸禄且以度支物充,仍半支省。佑匹灏胗胧登。
四年七月,敕吏部奏应比远道州县官课料钱,请令依元额计支给,不得更有欠折。敕旨依奏。
是月,敕应外任官带一品正京官,纵不知政事,其俸料宜付所司,并令兼支。
七年二月,户部侍郎庾敬休奏:「应文武九品已上,每月料钱一半合给匹逅棵嗟。确以自冬涉春,久无雨雪,米价稍贵,人心未安。自德音放免逋悬,赈恤贫下,中外群庶已感圣慈。至于衣冠之家,素乏储畜,朝夕取给,犹足为忧。以臣愚见,若令百官料钱内一半停给匹逅棵嗟然靥仓粟,每豆斗计价七十文,在众庶必见心嗫奠豆家,无所亏减,待至麦熟米价稍贱,即依前却给匹宓茸闷涫吕硎叶变通」。敕旨宜依。八月,敕中书门下省:「所将本钱与诸色人给驱使官文牒于江、淮诸道经纪每年纳利,并无元额许置。如闻皆是江淮富家大户,纳利殊少,影庇至多,私贩茶监,颇挠文法,州县之弊,莫甚于斯。宜并勒停。两省先给文牒,仍尽追收。其去年所减人数,虽无挟名尚执两省文牒,亦宜收讫闻奏。以后不承正敕,不在更置之限。
八年八月,剑南东川观察使杨嗣复言:「普、渝、合三州刺史料钱及六十千者,请自加给」。从之。
九年正月,敕中书、门下两省,奏请依元和元年八月六日敕,各置捉钱官。敕中书省宜置三十人,门下省置二十五人。
六月,诏宰相俸料宜准元和十四年已前例,并给见钱。
十一月,诏江西、湖南以官健衣粮一百二十五分送上都,充宰相召雇手力。是日,中书门下上言:「宰相上弼圣政,下理群司。若忠正无邪,宗社所套莘甑猎,舯不能伤。若事涉隐欺,心怀矫妄,虽有防卫,神得而诛。臣等愿推赤心,以闶ソ泵。祥鹬非臧氏,孔子不畏匡人。其前件衣粮,并请勒停。依从前制置,只以金吾司手力充引从」。从之。
开成元年五月,判国子祭酒事、门下侍郎、平章事郑覃奏:「太学新置《五经》博士,各一人屯田,素无职田,请依王府官品秩例,赐以禄粟」。许之。
二年八月,户部侍郎李班奏:「京诸司六品以下官请假往外,违假不到本官,停给料钱」。敕旨「违限停俸料,宜依馀准令式」。
十月,诏曰:「《书》载《尧典,首陈睦族。《诗》歌周德,实羡维城。朕嗣统百王,宪章二代,义虽本于叙族,道无愧于尊贤。式遵旧章,爰举成命,嘉王运循王胀,ㄍ醭5冉,孕⒕垂к。裁粼U庄,播兰ぇ之清。芬炳钟裰,符采易陵。沛献诗掩楚元,古人素风造次。于是师氏典训,周旋以之固,可以超金紫之贵阶,升台铉之崇秩。策勋诏爵,以宠分茅。并可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司空、赐上柱国,仍依百官例给料钱」。敕检校吏部尚书安王溶检校兵部尚书。[A13C]王谅,宜并依百官例赐料钱。
三年七月,敕尚书省:「自长庆三年赐本钱后,岁月滋久,散失颇多,或息利数重,经恩放免,或人户逋欠,无处徵收。如闻尚书丞郎官入省日,每事阙供,须议添助,除旧赐本钱徵利收,及吏部告身钱外,宜每月共赐一百贯文,委户部逐月支付,其本钱任准前收利,添充给用。仍委都省纳勒旧本及新添钱量多少均配,逐行分析闻奏,须令占额用度,不得妄有破除。每至季终,委都省磨勘,申中书门下」。
四年二月,诏曰:「司徒、兼中书令裴度,盛有勋烈,累任台衡,以疾恙未任谢上,须加优异,用示恩荣。其本官俸料宜起,今日便付给所司」。
三月,诏曰:「仙韶院乐官每月料钱数内,减三百千,转给翰林侍讲、太子少师王起起富于文学,宽厚长者,理家无法,俸入及门,尽为仆妾。所有老年寒馁,帝念以故老,哀其贫寠,故特有加给。起不知陈让,而与令人分俸,急于苟得,时论让之。
六月,文宗御紫宸殿,宰臣李珏奏:「堂厨食利钱一千五百贯文,供宰相香油、蜡烛、捉钱官三十人,颇扰百姓。今勘文书堂头共有一千馀贯,所收利亦无几。臣欲总收此钱,用自不尽。假令十年之后,更无此钱,直令户部供给,亦得两省亦有此钱。臣亦欲商量共有三百馀人,在外求利,米监细碎,非国体所宜」。帝曰:「大细碎」。杨嗣复曰:「百司食利,实为烦碎。自贞观以后,留此弊法,臣等即条流闻奏。乃奏宰臣置厨捉钱官并勒停,其钱并本钱并追收,勒堂后驱使官置库,收掌破用,量入计费十年,用尽后,即据所须奏听进止」。敕旨宜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