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邦计部 河渠
后魏太武太平真君五年,征南将军为薄骨律镇将刁雍表曰:「臣蒙宠出镇,奉辞西藩,总统诸军,户口殷广。又总勒戎马,以防不虞,督课诸屯,以为储积,夙夜惟忧,不遑宁处。以今年四月末到镇,时以夏中不及东作。念彼农夫,虽复布野,官渠乏水,不得广殖。乘前以来,功不充课,兵人口累,率皆饥俭。略加检行,知此土稼穑艰难。夫育民丰国,事须大田,此土之雨,正以引河为用。观旧渠堰,乃是上古所制,非近代也。富平西南三十里有艾山,南北二十六里,东西四十五里,凿以通渠,似禹旧迹。其两岸作溉田大渠,广十馀步,山南引水入此渠中。计昔为之,高于水不过一丈,河水激急,沙土漂流。今日此渠高于前,河水二丈三尺。又河水侵射,往往隳颓渠,溉高悬,水不可得,虽复诸处。案旧引水,水亦难求。今艾山北,河中有洲,渚分为二,西河小狭,水广百四十步。臣今求入来年正月,于河西高渠之北八里,分河支下五里,平地凿广十五步,深五尺,筑其两岸,令高一丈,北行四十里,还入古高渠。即循而北,复八十里,合百二十里,大有良田,计用四千人,四十日渠得成讫。所欲凿新渠口,河下五尺,水不得入。今求从小河东南岸邪断到西北岸,计长二百七十步,广十步,高二丈,绝断小河。二十日功,计得成毕,合计用功六十。日山之水,尽入新渠,水则充足,溉官私田四万馀顷。一旬之间,则一遍水凡四溉,系贸墒倒,倏纬⒊涿。褚喾嵘内曰:卿忧国爱民,知欲更引河水,劝课大田,宜便兴立,以克就为功,何必限其日数也。有可以便国利民者,动静以闻。王钦若等曰:史不书月。
孝文太和十五年五月丁酉,诏:「六镇阒泻,游骷肮啬,诹郡各匪田,通渠溉灌。
杨椿,宣武时为都官尚书,监钒浊是堰。
崔楷,正始中,为左中郎将。时冀、定数州,频遭水害。楷上疏曰:「臣闻有国有家者,莫不以万姓为心,故矜伤轸于造次,求瘼结于寝兴。黎民阻饥,唐尧致叹。众庶斯馑,帝乙罚己。良以为政与农,实系民命。水旱缘兹以得济,夷险用此以获安。顷东北数州,频年水┯,瓿ず蛹だ,撕椴ㄣ枇,鞔陆连涛,原隰通望,弥漫不已。謇奈灾户无担石之储,家有藜藿之色。华壤膏腴,变为舄卤。粟麦禾黍,化作萑蒲。斯用痛心徘徊,淋然伫立也。昔洪水为害,四载流于《夏书》。九土既平攸同,纪自《虞诰》。亮由君之勤恤,臣用劬劳,日昃忘冫食,宵分废寝。伏惟皇魏握图临宇,总契裁极,道敷九有,德被八荒。槐阶棘路,实维英哲。虎门麟阁,实曰贤明,天地涵和,日月光耀。自此定冀水潦,无岁不饥。幽瀛川河,频年逡缙。袷茄艟哦蚧岚、倭锺期。故以人事而然,非为运极。昔魏国咸舄,史起哂之。兹地荒芜,臣实为耻。不揆愚瞽,辄敢陈之。计水之凑下,浸润无间,九河通塞,屡有变改。不可一准古法,皆循旧是。何者?河决瓠子,梁楚几危。宣防既建,水还旧迹。十数年间,户口丰衍。又决屯氏,两川分流,东北数郡之地,仅得支存。及下通灵鸣,水田一路,往昔膏腴,十分病九,邑居凋离,坟井毁灭。良由水大渠狭,更不开泻,众流壅塞,曲直之所致也。若量其逶迤,穿凿涓浍,分立堤鲫,滤在疏通。预沃其路,令无停蹙。随其高下,必得地形。土木参切,务得便省。使地有金是之坚,水有非常之备。钩连相注,多置水口,从河入海,远迩迳通,泻其┿唪,泄此波泽。九月农罢,量役计功。十月昏正,立匠表度。县遣能工,摩画形势。郡发明使,筹察可否。审地推岸,辨其脉流。树板分崖,练厥从往。别使案简,分剖是非。瞰睇川原,明审通塞。当境分尾焕,鸵墼吨沾鹤园,瘴葱刖霉,即以高下。营田因于水,陆水种骺。旱韭揭丈,B楸厥故矣。芯么⒚欧,徕呕斯实上叶御灾之方,亦为中古井田之利。即之近事,有可比伦。江淮之南,地势ㄜ下,阌暌趿囟弥旬月。遥途远运。唯用舟舻南亩,゛滴⑹埋珩甓,众庶未为馑色,黔首罕有饥颜。岂天德不均,致此偏法?故是地势异图,有兹丰馁。臣既乡居水际,目睹荒残,每思郑白,屡想王李。夙宵不寐,言念皇家。愚诚丹款,实希效力,有心营爝,乞暂施行。使数州士女,无废耕桑之业。圣世洪恩,有赈饥荒之士」。诏曰:「顷年水旱为患,黎民阻饥,静言念之,昃不遑食。览此事条,深协在虑。但计画功广,非朝夕可合,宜付外量闻」。事遂施行。楷用功未就,诏还追罢。
裴延隽,孝明时为幽州刺史。范阳郡有旧督亢渠,径五十里。渔阳、燕郡有故房陵诸堰,广袤三十里,皆废毁多时,莫能犯词。彼旱不调,民多饥馁。延隽谓疏通旧迹,势必不可成,乃表求营造。遂躬自履行,相度水形,随力分督,未几而就。溉田百万馀顷,为利十倍,百姓至今赖之。
崔亮为雍州刺史,奏于张方桥东堰谷水造水碾磨数十区,其利十倍,国用便之。
东魏孝静兴和三年十月,发夫五万人筑漳堰,三十五日罢。
北齐杨裴,魏兴和中,为廷尉少卿。石济河溢,桥坏,裴分沃,又移津于白马河中,起石潭两岸造关城,累年乃就。
斛律羡为幽州道行台仆射,导高梁水北,合易京,东会于潞,因以灌田。边储岁积,转输用省,公私获利。
后周贺兰祥拜大将军,太祖以泾、渭溉灌之处,渠堰废毁,乃命祥吩旄黄窖呖渠引水东注于雒,用溉既毕,民获其利。
武帝保定二年正月,初于蒲州开河渠,同州开龙首渠,以广溉灌。
隋高祖开皇二年三月,开河渠,引杜阳水于三丛,以李询为都官尚书,领太仆。元晖督其役,溉舄卤之地数千顷,民赖其利。
四年,诏曰:「京邑所居,五方辐辏,重关四塞,水陆艰难,大河之流,波澜东注,百川海滨,万里交通。虽三门之下,或有危虑。但发自小平,陆运至陕,还从河水入渭川,无反上流,控引汾、晋,舟车来去,为益殊广。而渭川大小,水力无常,流浅沙深,即成阻阂。计其途远,数百而已,动移气序,不能往复。逯壑役人,亦告劳朕君,临区刃死。除害公私之弊,情所愍之故。东发潼关,西引渭水,因藉人力,开通漕渠,量事计功,易可成就。己令工匠巡历渠道,观地理之宜,审终久之义,一得开凿,万代无毁。可使官及私家,方舟巨舫,晨昏运漕,水公沂不停,旬日之功,堪有亿万。诚知时当炎暑,动致疲劳,然不有暂劳,安能永逸?宣告人民,知朕意焉」。初,帝每忧转运不给,柱国于仲文请决渭水开渠漕。帝然之,使仲文手缙涫隆S置郭,衍为开渠。漕大监与宇文恺部率水工凿渠,引渭水经大兴城,臣钦若等曰:即长安城也
,北东至于潼关,漕运四百馀里,关内赖之,名曰富民渠一云广通渠。
五年九月,改鲍陂曰桂陂,灞水曰滋水。
七年四月,于扬州开山阳渎,以通漕运。
十五年六月,诏凿底柱。
卢贲为怀州刺史,决沁水东注,名曰利民渠,又派入温县,名曰温润渠,以溉舄卤,民赖其利。
炀帝以仁寿四年七月即位,十一月丙申,发丁男数十万掘堑,自龙门东接长平、汲郡,抵临清关,渡河至浚仪、襄城,达于上雒,以置关防。
大业元年三月,发河南诸郡男女百馀万,开通济渠,自西苑引谷、雒水达于河,自板渚引河达于淮。
四年正月乙巳,诏发河北诸郡男女百馀万开永济渠,引沁水南达于河,北通涿郡。
阎毗为起部郎,炀帝将兴辽东之役,自雒口开渠达涿郡以通漕,毗督其役。
唐高祖武德六年,宁民令颜旭开渠,引南山水入京城,至石门谷,有温泉涌出。
七年,同州治中愕贸伎,渠自龙门引黄河,溉灌六千馀顷。
八年,水部郎中姜行本请于陇州开五节堰引水,以通运漕,诏许之。
高宗永徽元年,薛大鼎为沧州刺史,州界有无棣河,隋末填废。大鼎奏开之,引鱼盐于海。百姓歌之曰:「新河得通舟楫利,直达沧海鱼盐至。昔日徒行今骋驷,美哉薛公德滂被!」大鼎又以州界卑下,遂决长芦及彰、衡等三河,分泄夏潦,境内无复水灾。
楚王灵龟,永徽中为魏州刺史,开永济渠,入新市,控引商旅,百姓利之。
裴行方,永徽中为捡校幽州都督,引泸沟水广,开稻田数千顷,百姓赖以丰给。
咸亨三年,于岐州陈仓县东南开渠,引渭水入钤渠,通船代京故城京故城即故长安城,汉惠帝所筑,在今大兴城之西北苑中
。
则天大足元年六月,于东都立德坊南穿新潭,安置诸州租船。
中宗神龙三年,沧州刺史姜师度于蓟州之北,涨水为沟,以备契丹之寇。又约旧渠,傍海穿漕,号为海南运粮。
玄宗开元二年,河南尹李杰奏:「河、汴之交有梁公堰,年久堰破,江、淮运不通。杰调发汴、郑,丁夫以鲋省功速就,公私深以为利,刻石水滨,以纪其绩。
八年九月,诏曰:「昔史起溉漳之策,郑国凿泾之利,自兹厥后,声尘缺然。同州刺史姜师度识洞于微,智研未兆,匪躬之节,所怀必罄,奉公之道,知无不为。顷职大农,首开沟洫,岁功犹昧,物议纷如。缘其忠款可嘉,委任仍旧,暂停九列之重,假以六条之察,白藏过半,续用斯多。食乃人天,农为政本。朕故兹巡省,不惮祁寒,将申劝┰之怀,时冒风霜之弊。今原田弥望,畎浍连属,繇来榛棘之所,遍为骺旱。局川仓庾有京坻之饶,关辅致亩抵润。本营此地,欲平人民。百姓未闲,三农虚弃。以官令开发,冀令参相教诱。功既成矣,思与之共。其屯田内先有百姓挂籍之地,比来召作主,亦量准顷亩割还。其官屯熟田,如同州有贫下欠地之户,自办工力能营种者,准数给付馀地,且依前官取师度。以功。特加金紫光禄大夫,赐帛三百疋。
十年六月,博州黄河是坏。湍水旱洋溢,不可禁止。诏博州刺史李导街荽淌放嶙逾耪灾,荽淌妨儒乘传旁午分理,兼命按察使萧嵩总其事。
十五年正月,令将作大匠范安及简校郑州河口豆斗
门。先是,雒阳人刘宗器上言,请塞汜水旧汴河口,于下流荥泽界,开梁公堰,置豆斗
门,以通淮、汴,拜佐卫帅府胄漕。至是,新渠塞行舟不通,贬宗器焉。安及遂发河南府、怀、郑、汴、滑三万人疏决,兼旧河口,旬日而毕。十六年正月,以魏州刺史宇文融兼捡手交汴州刺史,依前充河南北沟渠。是堰涉九河,使融上请,言《禹贡》九河旧道,兴役甚多,事竟不就。
二十七年,河南采访使、汴州刺史齐水灰越淮漕运,经淮水波涛有沉损,遂开广济渠下流,自泗州虹县至楚州淮阴县北十八里合于淮,而逾时毕功。既而以水浚急,行旅艰险,旋即停废,却繇旧河。
二十八年九月,魏刺史卢晖开通济渠,自石灰窠引流至州城而西,却注魏桥。
二十九年,陕州刺史李齐物避三门河路,浚急于其北凿石渠,通运船,为漫流,河泥旋填淤塞,不可漕而止。
天宝元年,命陕郡太守韦坚引灌水开广运于望春亭之东,以通河、渭。京兆尹韩朝宗又分渭水入自金门,置潭于西市西街,以贮材木。
二年三月,帝幸望春楼观新潭,会群臣张乐。既暮旋宫,帝睹舟楫之利甚勤,乃诏曰:「古之善政,贵于足食,将欲富国,必先利人。朕于关辅之间,尤资殷赡,比来输转,未免艰辛,故致此潭,以通漕运。万代之利,一朝而成,将久怀于永图,岂苟求于纵观。其陕郡太守韦坚,始终捡校,夙夜勤劳,赏于有功,则惟常典。宜特与三品及三品,京官兼太守,其判官等即量与改转,仍委韦坚具名录奏。应役人夫,各酬庸直,兼放今年地租。且起运初毕,舟楫已通,其押运纲既涉远途,又能先至,各赐一中上考船夫等,共赐钱二千贯,以充宴乐。
三载,韦坚开漕河,自苑西引渭水,因古渠至华阴入渭,引永丰仓及三门仓米以给京师,名曰「广运」。潭以坚为天下转运使灞露、水通会于漕渠
。
代宗广德二年三月,以太子宾客刘宴兼御史大夫,充东都、河南、江淮已来转运使,仍与河南副元帅计议开决汴河。
永泰二年九月,帝御安福门楼观新,开漕渠。初,京兆尹黎灰跃┏悄咎考壑鼐,咭岳便陈于帝前,请自南山谷口凿渠,通于城内。至荐福寺东街,北抵景风延喜门入于苑,阔八尺,深一丈,以运木炭。至是磺敝虼戢师以为水戏,冀悦于帝,久之竟无成功。
大历十二年,京兆尹黎蛔迸唬撼嫉苗苣诎,傩樟状陈泾水为碾拥隔,不得溉田,请决开郑、白支渠,复秦、汉水道以溉陆田,收数倍之利。乃诏发使简覆,不许碾妨农弧S肿嗲,滕妨门堰,许之。
十三年正月,坏京畿白渠八十馀所,以妨夺农业也。帝思致理之本,务于养人以田农者,生民之原苦于不足碾者兴利之业主于并兼遂发,使行其损益之由,佥以为正渠无害,支渠有损。乃命府县凡支渠一切罢之。先是,大历初,李栖筠为工部侍郎,时关中沃野千里旧资,郑、白二渠为豪家贵戚,壅隔上流,置私碾百馀所,以收末利,农夫所得十夺六七栖,筠举奏其弊,悉毁折之,人大赖焉。公望充积又一云,帝以是年有诏毁除白渠水支流,碾以妨民溉田,钇接兄粉两轮,所司未敢毁撤。公主见代宗诉之,帝谓主曰:「吾行此诏,盖为苍生耳,尔岂不识我意耶?可为众率先」。公主即日命毁。由是势门碾八十馀所,皆毁之。
德宗建中元年正月,浚丰州之陵阳渠。时杨炎为相,议开陵阳渠,发京畿人于西域就役,闾里骚扰。炎不习边事,请于丰州屯田,人颇苦之。时京兆尹严郢尝从事朔方,晓其利害,乃具五城旧屯及兵募仓储等数奏曰:「案旧屯沃饶之地,今十不耕,一若力可垦辟,不俟浚渠。其诸屯水利可种之田甚广,盖功力不及,因致荒废。今若发两京、关辅人于丰州浚渠营田,徒扰兆庶,必无其利。臣不敢远引他事,请以内园植稻,明之上秦地膏腴田称第一,其内园丁皆京兆人,于当处营田,月一替,其易可见。然每人月给钱八千,粮食在外内,园丁犹僦募不占,奏令府司集事,计一丁岁当钱九百六十,米七斛二斗,计所僦丁三百,每岁合给钱二万八千八百贯,米二千一百六十斛,不知岁终收获久,何臣计所得不补所费。况二千馀里发人出塞,屯田一岁方替,其粮洗犹原转饷,运直至多,又每人须给钱六百三十,米七斛二斗,私出资费数又倍之。据所收必不登本,而关辅之人不免流散,是虚畿甸而无益军储。天宝已前,屯田事殊,臣至愚不敢不熟计,惟当审察」。疏奏,不报。郢又上书奏曰:「伏以五城旧屯,其数至广,臣前已揭名闻奏讫。其五城军士,若以今日所运开渠之粮贷诸城官田,至冬输之。又以所送开渠功直布帛先给田者,至冬令据时估输。先鞜思垂馗,免于徵发。五城丰厚,力农辟田,比之浚渠十倍之利也。时炎方用事,郢议不省,卒开陵阳渠而竟弃之。
贞元七年八月,夏州开延化渠,引乌水入库狄泽,溉田二百馀顷。十三年,引龙首、渠水自通化门入,至太清宫前。
于ν,贞元中为湖州刺史,因行县至长城方山下,有水曰西湖,南朝疏凿,溉田三千顷,岁久堙废,ν命设是塘以复之,岁获骺旱,酒延阒利,人赖以济。
李景略,贞元中为丰州刺史、西受降城使。凿感应、永清二渠,溉田数百顷,公私利焉。
宪宗元和三年正月,盐铁使李巽奏:「江淮堰埭顷年李性谡,阄髯嗍舯,镜澜袂肴,垂楸舅敬」。又六月,巽又上言江淮公私堰埭因循权置者二十二所,并罢之。
六年五月,京兆尹奏:「准敕,差右神策子弟穿淘水交渠功,并造斗门及买渠地价,请官中与户分出」。
八年三月,常州刺史孟简开漕古孟渎长四十一里,得沃壤四千馀顷。
五月,以神策军士烦悄现水交渠。
十二月,魏博观察使田弘正奏,准诏开卫州黎阳县古黄河道。从郑、滑观察使薛平之请也。先是,滑州岁多水灾,其城西去黄河二里,每夏雨涨溢,则浸坏城郭水及羊马之半。平询诸将吏,得古河道于卫州黎阳县界,遣从事裴弘泰以水患告于弘正,请开古河,用分水力。弘正遂与平皆上闻,诏许之。乃于郑、滑两郡徵役万人,凿古河南北长十四里,东西阔六十步,深一丈七尺,引旧河以注新河,滑人遂无水患。诏褒美平,仍加弘泰、弘正官,以奖监作之功焉。
是月,盐铁使王播进供陈许琵琶沟年三运图。先是,中官李重秀奉命视之,还言可以通漕,至堰城下北[A13C]口,水运千里而近。及帝览图,诏韩弘发卒以通汴河,于是船胜三百石者皆得入[A13C]。
十四年五月,御史台奏:「据山南东南东道观察使孟简状,奏称,得复州刺史许志雍状,请于复、郢二州界内分郑敬古,是兼塞断卢鹚港,壅截界水,开地有利于当道。又据荆南观察使裴武奏称,山南东道筑堤,及塞卢鹚港,有害于当道。敕江、汉分流,各有港路。两界但合论此,不合劳人筑堤。今水潦为虞,则虑先及低下。其卢鹚港宜令孟简即与决开。其师子港塞来年月深久,更委两道计会,详尽本末事理。
李听,元和中为灵武节度使。境内有光禄渠,废塞岁久,将议屯田,诏听复开旧渠,溉田千馀顷,至今赖之。穆宗长庆二年八月,盐铁转运使王播进新开[A13C]口图一轴。
温造,长庆中自起居舍人出为朗州刺史,至则开复乡渠九十七里,溉田二千顷,郡人名渠曰右使渠。敬宗宝历元年十二月,河阳节度使崔弘礼上言,于秦渠下辟荒田二百顷,岁收粟二万斛,从宝历二年减去度支所给数。
二年正月,盐铁转运使上言:「扬州城内管河,通江、淮漕运,或时遇旱浅,即行李艰难。舳舻接连,拥积成弊,动经旬朔,不及程期,非唯供输是忧,兼亦商旅难济。今请从罗城南闾门古七里港开河渠,向东屈曲取禅智寺桥,东通旧管河,长一十九里。其所役工价,并于当使方圆羡馀支遣」。从之。
七月,敕:「合睾黑橐,肆钌惺呈,故展懿坏,昧钤尤胩。讲《蛊》《渌》,任百姓溉灌平原等三乡稻田,仍勿夺碾之用」。
文宗大和元年六月,命中使付京兆府,宜令犯吡杲绨浊斗门,任百姓,取水溉田。
十一月,京兆府奏:「准御史中丞温造等奏,孵啡、富平等十县渠堰斗门等,准贞元初以京兆少尹郭隆充渠堰使,于泾阳县众善寺置院,往来勾当。今请差少尹韦文恪充渠堰使,便令自拣择清强官三人,专令巡捡吩齑。又
二年闰三月,京兆府奏,「准内出样造水车讫」。时郑白渠既役,又命江南徵造水军匠。帝于禁中亲指准,乃分赐畿内诸县,令依样制造,以广溉种。
四年十二月,盐铁转运使王涯奏请开扬州南郭外七里港别为河,以通漕运。及商贾舟船东北至禅智寺桥东四里,复与河合,约长十九里,用功十五馀万。从之。
五年六月己卯,陈许节度使高易帏分许州绕城城水堤及开渠沟周回一百八十里毕工。
王起,大和中镇襄阳,蜂垦,咭怨通,镆痪忱之。
僖宗光启元年三月,诏曰:「食乃人天,农为国本。兵荒益久,漕趺獠煌ǘ关中。郑白两渠,古今同利。四万顷沃饶之业,亿兆人衣食之源。比者权豪,竞相占夺。堰高下足,明弃水之由稻,浸探侥思侵田之害。今因流散,尚可经营,宜委京兆尹选强涣攀粞残邢,缋镏鸨阆喽,燃胬公私,或署职,特置使名,假之权宠。或力田递升科级,许免征徭。因务劝公,冀能兼蓄,亦宜速具闻奏」。
梁太祖开平二年春正月,荆州奏:闻白小河此河,环绕州郭,以导大江。近年壅塞,舟楫不通,是时疏之,颇为民便。运漕商贾之利,复如曩岁。
后唐庄宗同光二年四月癸酉,蔡州朱巫嗫淘雒河到故雒城。七月甲辰,右监门卫上将军娄继英督汴、滑兵士,匪嵩嫦氐塘年河水溺曹、濮故也。
三年正月壬子,青州符习承命左役徒修酸枣县尧堤。初,伪廷决此堤,引河水东注,至于郓、濮,以限我军,自是民罹水患。帝先遣娄继英领诸军啡,寻而复坏,乃命习以济厥功。
二月,雒京奏朱殷分月波是毕功,引水入新开河。三月己亥,西京奏,制置三白渠,起置营田务一十一。壬寅,符习奏芬⒌趟口毕。
七月丁未,邺都副留守张宪奏御河涨溢,虑漂溺城池,已于石灰窑口开故河道,以分水势。
四年七月乙卯,汴州孔循奏:「汴河逭强制没城河,已于城西城东权开壕口,引水入古河」。
五年正月,租庸使奏:「邺都差夫一万五千于卫州界,泛拥獭S、朱端、沃荽、磠豆斗}门。
明宗天成三年正月,陈州奏,开[A13C]河。
四年十二月庚申,扶煤颖卑缎差左卫上将军李承约祭之。
张敬询为滑州节度使。长兴初,敬询以河水连年溢堤,乃自酸枣县界至濮州广是防一丈五尺,东西二百里。
长兴三年三月,幽州奏:重开府东南河路一百五十里,阔九十步,以通漕运。
五月,幽州进呈新开东南河路图》。自王马口至淤口,长一百六十五里,阔六十五步,深一丈二尺,可胜漕船千石。
四年二月辛酉,濮州进重返掏急冈、劂嗄河地理名,帝指示行台砦麻石砦德胜南北城铁邱。帝愀然兴叹曰:「吾佐先朝定天下,于此堤坞间大小数百战,时事如昨,奄忽十年,遽阅此图,令人悲叹」。又指一丘阜曰:「此吾擐甲之台也」。
是年四月,灵武奏开渠白河,引黄河水入大城溉田。末帝清泰元年七月,河中言,取去秋草七千围,堙塞堤堰。
晋高祖天福二年九月,判详定院梁文矩奏,以前汴州阳武县主簿左墀进策十七条,可行者有四:其一,请于黄河夹岸,防秋水暴涨,差上户充堤长,一年一替,委本县令十日一巡,如怯弱处不早处治,旋令修补,致临时渝决有害。秋苗既失,王租,俱为堕事堤长,刺史县令勒停。敕曰:「份莺影渡,罨ぬ锱┟克瓴,畹坛ぜ裱,采钗济要,逐旬遣县令看行,稍恐烦劳,堤长可差,县令宜止」。
三年二月,杨光远进《黄河冲注水势图》。
六年九月,前邺都皇城使张延美进表陈利便,请开淘相州界天平渠、通济运。从之,仍委自往计度。
七年三月己未,宋州节度安彦威奏,到滑州泛拥淌币,责子河涨溢。诏彦威督诸道军民,自豕韦之北筑堰数十里,给私财以犒民,民无散者竟止其害。郓、曹、濮赖之以功加构公。诏于河决之地建碑立庙。四月,诏曰:「近年以来,大河频决,漂荡人户,妨废农桑。言念蒸黎,因兹凋弊。凡居牧守,皆委山河。既已在封巡所,宜专切起。今后宜令水公、河广、晋开封府尹、逐处观察、防御使、刺史等,并兼河堤使名额,任便差选职员,分擘勾当。有堤堰薄怯水势冲注处,预先计度,不得临时失于防护」。
汉隐帝乾潭年,有补阙卢振上言:「臣伏见汴河两岸堤堰不牢,每年溃决,正当农时,劳民功役。以臣愚管水公,汴水有故,河道陂泽处置立,豆斗
门,水涨溢时,以分其势,即涝岁无漂水。未之患旱,年获浇溉之饶,庶几编什,蠲饫鸵邸。
三年,遣前棣州刺史周景殷河阴淘杼汴口。又令郑州疏引郭西水入中牟渠,以增蔡水漕运。
李钦明为司勋员外郎。是年,钦明言:「臣伏以百姓转食,食鬼运,舟车之利,苦乐相悬。臣窃见蔡水尝有漕运,多是括借舟船,破溺者弃在水边,不许份荨S植桓,付以臣愚见,乞容、陈、许、蔡三州人户制造舟船,不用括取,以备差雇。水路可至合流镇及陈州蔡水未及水匮十数里,水小岸狭,或时乾浅。臣伏请开决汴水,取定力禅院西一半并港,穿大城向南至豆斗
门,可费三五千工。自水匮蔡水路才五六里,水势便于开决,陈蔡漕运必倍尝年私下往来,更丰财货,此之利便,实益转输。
周太祖广顺三年正月辛未,诏枢密使王峻巡视河堤,峻请行,故从之。
三月,澶州言:「天福十一年,黄河自观城县界楚里材堤决,东北经临黄、观城两县,隔绝村乡人户。今观城在河北,隔三村在河南。今临黄在河南,隔八村在河北,官吏节级徵督赋租取路于州桥迂曲仅数百里,每事多违程限。其两县所隔村乡,拟回换管系,所冀便于徵督修堙补堤岸,河流复故两县,仍旧收管」。从之。
五月,遣客省副使齐藏珍等三人简视鱼池、常乐驿、原武河堤。
六月,郑州夫一千五百人吩武河堤宿州,言遣虎犍厢主何徽率兵往灵河返獭。
八月,淄州临河、镇淄水决邹平、长山,人四千堙塞。是月,河阴新堤坏三百步,遣中使于替往,相度分巍。
九月,滑州白重赞言:「臣自部署堙塞,六名镇河堤」。
世宗显德元年十一月戊戌,命宰臣李贤、郓、齐管内相度分河堤。
二年三月壬午,李现魏拥袒⼂。先是,河水自杨刘北至博州界一百二十里,连岁东岸而为派者十有二焉,复汇为大泽,漫漫数百里。又东北坏古堤而出,注齐、棣、淄、青,至于海ㄛ,坏民庐舍,占民良田,殆不可胜计,流民但收野稗捕鱼而食。朝廷连年命使视之,无敢议其工者。帝嗟东民之病,故命辅相亲督其事,凡役徒六万,三十日而罢。
四年四月,诏疏汴水一派,北入于五丈河,又东北达于济。至是,齐、鲁之舟楫亦达于京师矣。
五年三月,世宗在淮南,会鲢、昕,诘计淞,鞫达于淮。汴河自唐室之季,为淮贼所决,自鲳桥东南,悉汇为污泽。帝于二年冬,将议南徵,即诏徐州节度使武行德发其部内丁夫,因其古堤疏而导之,东至于泗上。是时,人皆窃议以为无益,惟帝不然之,曰:「二三年之后,当知其利矣」。至是,果符圣虑,由是江淮舟楫果达于京师,万世之利,其斯之谓乎。
十二月戊寅,以工部郎中何幼冲为司勋郎中,充关西渠堰使,仍命于雍、耀之间疏泾水以溉稻田。
六年正月甲子,命侍卫都虞侯韩通往河阴按行河堤。
二月丙子朔,命枢密使王朴往河阴县按行河堤,及枫昕谒门。壬午,命侍卫都指挥使韩通宣往徽南院使吴延祚,发徐、宿、宋、单等州丁夫数万,以鲢旰蛹。咨昝马军都指挥使韩令坤自京东道汴水入于蔡河。又命步军都指挥使袁彦鑫、逭、珊臃、智彩钩挤㈢苣、诩、盎、亳等州丁夫数千,以供其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