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沓藏书

卷四百六十七

○台省部 举职宣赞举职

《书》曰「莅事惟勤」,《传》曰:「官修其方」。盖夫执事之人,咸服其政,靖恭而思不出位,人黾人免而罔或告劳,斯所以职修事举而臻于治者也。汉氏之后,政归台阁,枢机关决,品式具备,典章宪令,于是出焉。乃有恪恭自任,周旋匪懈,服勤夙夜,访求遗坠。董率下吏,表正官联职,思其忧守,不假器用,能发挥故实,振举纲目,俾庶工之无旷,而攸司之咸,慢还之蛊,益身之荣,非夫蔼蔼之吉士,其孰能臻此也已?

汉张安世,汤子也。以父任为郎。用善书,给事尚书,精力于职,休沐未尝出。

孔光,成帝时为尚书观故事,品式数岁,明习汉制,及法于尚书中,给事也令,帝甚信任之,转为仆射、尚书令先为仆射,后为尚书令

后汉侯霸,建武中为尚书令,时无故典,朝廷又少旧臣。霸明习故事,收录遗文,条奏前世善政法度有益于时者,皆施行之。每春下宽大之诏,奉四时之令,霸所建也《月令》:「春布德行庆,施惠下人,故曰宽大。奉四时,谓依令也

冯勤为郎中、给事、尚书,以图议军粮,在事精勤,遂见亲识。每引进,帝辄顾谓左右曰:「佳乎吏也」。由是使典诸侯封事,勤均量功次轻重,国土远近,地势丰薄,不相逾越,莫不厌服焉。自是封爵之制,非勤不定,光武益以为能,尚书众事,皆令总录之。

陈忠为尚书令,数进忠言,辞旨弘丽,前后所奏,悉条于官,台阁以为故事。

尹勋为尚书令,延熹中诛。大将军梁冀帝召勋部分众职,甚有方略,封宜阳乡侯。

胡广为尚书郎,恪勤职事,所掌辨护。

周景为尚书令,京师游侠有盗,发顺帝陵卖御物于市,市长追捕不得,景以尺一诏召司隶校尉。

左雄诣台对诘,雄伏于廷,答对景使虎贲左骏顿头,血出覆面,与三日期,贼便擒获。左雄为尚书令,自雄掌纳言,多所整肃,每有章表,奏议台阁,以为故事。

郑弘为尚书令,前后有补益王政者,皆著之南宫,以为故事。

黄香为郎中,诏诣安福殿言政事,拜尚书郎。数陈得失,赏赉增加。尝独止宿台上,昼夜不离省闼,帝闻善之。后为尚书令,晓习边事,均量军政,皆得事宜。

刘淑为侍中,朝夕建议,竭忠于朝,补正二百馀事,悉有篇章,朝廷有疑事,密谘问焉。

魏卫觊为尚书。初,汉朝迁移台阁,故事散乱。自都许之后,渐有纲纪,觊以古义,多所订正。卢毓为侍中,在职三年,多有驳正。

裴潜为尚书令,奏正分职科,简名实出事使,断官府者百五十馀条。

夏侯惠,字雅权,幼以才学见称。善属奏议。历散骑黄门侍郎。与锺毓数有辨驳,事多见从。

晋任恺,武帝初为侍中。恺有经国之煌,蚧小大多管综之。性忠正,以社稷为己任,帝器而昵之,政事多谘焉。

贾充为尚书郎,典定科,令兼度支、考课、辨章、节度,事皆施用。

王戎为侍中,戎在职虽无殊能,而庶绩修理。

荀勖为尚书令,在尚书课试令史以下,锲洳拍苡,啸于文法,不能决疑,处事者即时遣出。武帝尝谓曰:「魏武帝言荀文若之进善,不进不止。荀公达之退恶,不退不休。二令君之美,亦望于君也」。

裴秀,魏咸熙中为尚书仆射,始达五等,秀专典制度。武帝即位,为尚书令。秀创制朝仪,广陈刑政,朝廷多遵用之,以为故事。

荀绲音衮,字伯条,拜尚书。绲性明亮,敏于众职,以勖群僚。

杜预为尚书,损益万机,不可胜数,朝野服焉,号曰「杜武库」,言其无所不有。

刘耽为度支尚书,加散骑常侍。在职公平廉慎,所莅著绩。

祖纳,为尚书三公郎,历官多所驳正,有补于时。

杜轸,蜀郡成都人也。为尚书郎,博闻广涉,奏议驳论,多见施用。时涪人李骧亦为尚书郎,与轸齐名,每有论议,朝廷莫能逾之,号蜀有二郎」。

范甯为中书侍郎,专掌西省,在职多所献替,有益政道。

徐邈为中书舍人,迁散骑常侍,犹处西省。前后十年,每被顾问,辄有献替,多所补益,甚见宠待。

宋王悦为侍中,在门下尽其心力,检校御府、太官、太医诸署,时奢汰之后,奸窃者众。悦之按覆无所避,得奸巧甚多。

南齐虞玩之,宋后废帝元徽中为右丞。太祖参政,与玩之书曰:「张华为度支尚书,事不徒然。今漕藏有阙,吾贤居右丞,已觉金粟可积也」。玩之上表陈府库钱帛,器械役力,所悬转多,兴用渐广,虑不支岁月。朝议优报之。

江谧为左民尚书,诸皇子出阁用文武主帅,皆以委谧。寻敕选曰:谧有才豢,拔委,遇迁掌吏部。谧才长刀笔,所在事办。

王奂为右仆射、本州中正。奂无学术,以事患处。

孔好典故学,与王俭至交。宋顺帝蠲髦形,尚书仪曹郎屡箴阙礼,多见信纳。太祖谓王俭曰:「真所谓仪曹不忝厥职也」。

梁王志为侍郎,未拜,转吏部尚书,在选以知理称。

孔休源,为尚书仪曹郎,累迁黄门长、御史中丞。风范︹正,明练治体,持身俭约,学穷文艺,当官理务,不惮︹御。尝以天下为己任,高祖深委仗之。累居显职,纤毫无犯。凡奏议弹文,勒成十五卷。

徐勉为尚书左丞,自掌枢宪,多所纠举,时论以为称乐。蔼为中书侍郎、尚书左丞,时造器甲、舟舰、军粮,及朝廷仪宪,悉资蔼焉。

贺琛为通事舍人,累迁尚书左丞,并参礼仪事。琛前后居职,凡郊庙诸仪,多所创定。

萧介为侍中,介博敏︹识,应对左右,多所裨正,高祖甚重之。

陈谢岐,梁末高祖引岐参预机密,以为兼尚书右丞。时军旅屡兴,粮储多阙,岐所在焕、砩、畋、恢遇。

孔奂为侍中时,有事北讨,克复淮、泗,徐、豫酋长,降附相继,封赏选叙,纷纭重叠,奂应接引进,门无停宾。加以识览人物,详练百氏,凡所甄拔,衣冠缙绅,莫不悦伏。

萧弘为金部侍郎,时吕梁覆师,戎储空匮,乃转弘为库部侍郎,掌知造弓弩镄ぜ等事仪。在职一年,而器械充枞小。

宗元饶,高祖初为尚书左丞。时军国务广,事无巨细,一以贯之,台省号为称职。

司马申为散骑常侍,历事三帝,内掌机密。至于仓卒之间,军国大事,指麾断决,无有滞留。

后魏任城王澄为尚书令,当官而行,无所回避。又上垦田授受之制八条,甚有纲贯,大便于时。

邓渊为尚书吏部郎。渊明解制度,多识旧事,与尚书崔玄伯参定朝仪、律令、音乐,及军国文记诏策,多渊所为。

公孙良,字遵伯,聪明好学。为尚书左丞,雅有挥梦孝文所知遇。

薛舒绪,文成时为给事中,典民籍事,校计户口,号为称职。

游明根,孝文初,为给事中,迁仪曹长,加散骑常侍。清约恭谨,号为称职。后迁尚书,参定律令,屡进谠言。

韩茂,字元兴,为尚书令,加侍中。沉毅笃实,虽无文学,每议论合理。

邢虬为尚书右丞,徙左丞,多所纠正,台阁肃然。

郭祚为尚书左丞,长兼给事黄门侍郎。祚清勤在公,夙夜匪懈,孝文甚知赏之。

孔昭为中都大官,善察狱讼,明于政刑,迁侍中。

李平为长兼度支尚书,累迁右仆射。自在度支,至于端副,夙夜在公,孜孜匪懈,凡处机密,十有馀年,有献替之称。

李崇为尚书令,加侍中。崇在官和厚,明于决断,受纳辞讼,必理在可推,始为下笔,不徒尔收领也。

尔朱世隆为仆射,自忧不了,乃取尚书文簿在家省阅。性聪解,积十馀日,然后出视事。

辛雄为尚书三公郎,每有疑议,雄与公卿驳难,事多见从,于是公能之名甚盛。

宋世景为礼部郎中,台中疑事,右仆射高肇常以委之。世景既才长从政,加之夙勤不怠,兼领数曹,深著称绩。

高肇为尚书令,肇出自夷土,时望轻之。及在位居要,留心百揆,孜孜无倦,世咸谓为能。

刘懋,字仲华,为考功郎中,立考课之科,明黜陟之法,甚有条贯。

李彦为郊庙大夫,时朝仪典章,咸未周备,彦留心考定,号为称职。

羊深,庄帝初为青兖行台,深处分军国,损益随机,亦有时誉。

北齐杨示佣宿,袢ㄗ刍衡。千端万绪,神无滞用。

颜之推,武成时为中书舍人。帝时有取索,尝令中使传旨之推,禀承宣告,馆中皆受进止。所进文章,皆是其封署,于进贤门奏之,待报方出。兼善于文字,监校缮写,处事勤敏,号为称职。

高隆之为尚书右仆射,时初给民田,贵势皆占良善,贫弱咸受黾贡÷≈启高祖,悉更反易,乃得均平。

元修伯为度支尚书,属政荒国蹙,储藏虚竭,赋役繁兴,修伯忧国如家,恤民之劳,兼济时事,询谋宰相,朝夕孜孜,与录尚书唐邕回换取舍,颇有裨益。

杜弼为侍御史,加前将军、太中大夫,领内正字。台中弹奏,皆弼为之。诸御史出使所上文簿,委弼覆察,然后施行。

后周裴侠为户部中大夫,时有奸吏主守仓储,积年隐没至千万者。及侠在官,励精发摘,数旬之内,奸盗略尽。

苏绰为大行台左丞,参典机密。绰始制文案程式,朱出墨入,及计帐、户籍之法。

李彦为尚书右丞,转左丞,在尚书十有五载。属军国草创,庶务殷繁,留心省阁,未尝懈怠,断决如流,略无疑滞。台阁莫不叹其公勤,服其明察。

李询为内史上士,兼掌吏部,以患梦拧。

赵芬为吏部下大夫。芬性︹济,所居之职,皆有声绩。武帝亲总万机,拜内史大夫。

柳带韦为武藏中大夫,迁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凡居剧职,十有馀年,处断无滞,官曹清肃。

隋柳庄初仕后,梁后归周,授开府仪同三司,除给事黄门侍郎。庄明习旧章,雅达政事,凡所驳正,帝莫不称善。苏威为纳言,重庄器识。尝奏帝云:「江南人有学业者,多不习世务,习世务者,又无学业,能兼之者,不过柳、庄」。

柳雄亮,为尚书考功侍郎,迁给事黄门侍郎、尚书省。凡所奏事,多所驳正,深为公卿所惮。

元文都,开皇初,授内史舍人,历库部、考功二曹郎,俱有能名,擢为尚书左丞。

苏孝慈为太子左卫率、判工部、民部二尚书,称为焕硎载。进位大将军,转工部尚书。

令狐熙为吏部尚书,判五曹尚书事,号为明弧。

杨汪为尚书左丞,明习法令,果于剖断,当时号为称职。

于仲文为柱国尚书,以尚书文簿繁杂,吏多奸诈,令仲文勘录省中事,其所发摘甚多。帝嘉其明断,厚加劳赏焉。

源师为尚书考功侍郎,仍摄吏部,朝章国宪,多所参定。开皇十七年,历尚书左右丞,以明恢称。

窦卢实为黄门侍郎,称为慎密。河东裴术为右丞,多所纠正。河内士燮、平原东方举、安定皇甫聿道俱为刑部,并执法平允。弘农刘士章、清河房山基为考功,河东裴镜民为兵部,并称明痪┱,孜饰民曹,屡进谠言。南阳韩则为延州长史,甚有惠政。此等事行遗阙,皆有吏晃当时所称。

裴矩为吏部侍郎。炀帝即位,营建东都,矩职修府省,九旬而就。

郎茂为民部侍郎,奏:「身死王事者,子不退田。品官年老不减地,皆发于茂性。旅髅羝示鑫,拗偷笔币,岳酏患称。

裴蕴为民部侍郎,于时犹承高祖。和平之后,禁网疏阔,户口多漏,或年及成丁,犹诈为小,未至于老,已免租赋。蕴历为刺史,素知其情,因时条奏,皆令貌阅。若一人不实,则官司解职,乡正、里长皆远流配。又许民相告,若纠得一丁者,令被纠之家代输赋役。是岁大业五年也。诸郡帐进丁二十四万三千,新附口六十四万一千五百。帝临朝览状,谓百官曰:「前代无好人,致此罔冒。今进民户口皆从实者,全繇裴蕴一人用心。古语云:得贤而治,验之信矣」。由是渐见亲委。

牛弘,大业中为光禄大夫,从祀北岳坛场直尹龅瓷牢,并弘所定,还下太常。

虞世基为内史侍郎,炀帝重其才,亲礼逾厚,专典机密,与纳言苏威、左翊卫大将军宇文述、黄门侍郎裴矩、御史大夫裴蕴等参掌朝政。于时天下多事,四方表奏,日有数百。帝方疑重事不庭决,入阁之后,始召世基口授节度。世基省方为敕书,日且百纸,无所遗谬,其精审如是。

斛斯政,炀帝时为兵部侍郎。于时外事四夷,军国多务政,处断辨速,称为焕怼。

唐武士逸,授益州行台左丞,数陈时政得失,高祖每嘉纳之。

魏徵代王治侍中、尚书省,滞讼有不决者,诏徵平理之。徵性非习法,但存大体,以情处断,无不悦服。温彦博为中书侍郎,御史大夫,俱有能名,繇是特蒙任寄,迁中书令。

韦思谦,高宗朝初拜左丞,奏曰:「陛下为官择人,非其人则阙。今不惜美锦,令臣制之,此陛下知臣之深,亦微臣尽命之秋」。振举纲目,朝廷肃然。

薛元超拜给事中,时年二十六岁,数上书陈君臣政体及时事得失,高宗皆嘉纳之。

李挛黄门侍郎,多所驳正。

李杰为天官员外郎,明敏有吏才,甚得当时之称。

裴光庭,开元中为司门郎中,岁馀,转兵部郎中。光庭沉静少言,寡于交游,既历清要,时人初未许之,及在职,公务修整,众方叹服焉。

裴遵庆为吏部员外郎,专判南曹。天宝中,海内无事,九流辐辏会府,每岁吏部选人动盈万数。遵庆敏识︹,记精镂牟,鞠甓不滞,时称吏事第一,繇是大知名。

李栖筠为吏部员外郎、判南曹。承大乱之后,甲历散失,流品混淆,真伪与夺,决于造次,奸吏屏息,称为神明。

刘滋为司勋员外郎、判南曹,勤于吏职,孜孜奉法。

韩晌祠部考功、吏部三员外郎,晒洁强直,明于吏道,判南曹凡五年,详究簿书,纤隐无遗。后为户部侍郎、判度支。自至德、乾元已后,所在军兴,赋税无度,帑藏给纳多事,因循杉日扑,炯魄迩诩蚶ú蝗菁橥,下吏及四方过犯者,必痛绳之。

赵宗儒,贞元中为司勋员外郎、判考功,宗儒复行贬考之令。自至德以来,考绩之司,事多失实,常参官及诸州刺史未尝分其善恶,悉以中上考褒之。及是,褒贬稍明,人知戒惧,德宗善之。

权德舆为左补阙。贞元八年,关中大水,上疏请降诏恤隐,遂命奚陟等四使。

皇甫晌吏部员外郎、判南曹,凡三年,颇能钤制奸吏。

韦ダ为补阙、尚书郎,累迁给事中。其在谏垣,与李约、李正辞迭申裨讽,亟回大政。

崔植,谈χ子也,为左补阙。与郑覃皆贤相之后,同时司谏。朝廷每有得失,二人必迭上章疏,公议郁然归美。

白居易入翰林为学士,元和三年五月,拜左拾遗。居易自以逢好文之主,非次收擢,欲以生平所贮,仰酬恩造。拜命之日,献疏言事曰:「蒙恩授臣左拾遗,依前翰林学士,已与崔群同状陈谢,但言忝冒,未吐衷诚。今再渎宸览,伏惟重赐详览。臣谨按大典,左右拾遗,掌供奉讽谏,凡发令举事,有不便于时、不合于道者,小则上封,大则廷诤,其选甚重,其秩甚卑。所以然者,抑有繇也。大凡人之情,位高则惜其位,身贵则爱其身,惜其位则偷合而不言,爱其身则苟容而不谏,此必然之理也。故拾遗之置,所以卑其秩者,使位未足惜,身未足爱也。所以重其选者,使下不忍负心,上不忍负恩也。夫位未足惜,恩不忍负,然后能有阙必规,有违必谏。朝廷得失无不察,天下利病无不言,此是国朝置拾遗之本意也。繇是而言,岂小臣愚劣暗懦所宜居之哉?况臣本乡校竖儒,府县走吏,委心泥滓,绝望烟霄。岂意圣慈,擢居近职,每宴饫无不先及,庆赐无不先г,中厩之马代其劳,内厨之膳给其食,朝惭夕惕,已逾半年。尘旷渐深,忧愧弥剧,未申微效,又擢清班。臣所以授官以来,仅经十日,食不知味,寐不遑安,惟思粉身以答殊宠,但未获粉身之所耳。今陛下肇临皇极,初受鸿名,夙夜忧勤,以求致理。每施一政,举一事,无不合于道便于时。故天下之心,朦肴蝗沼,型于太平也。然今方一事有不便于时者,陛下岂不欲知之乎?傥陛下言动之际,诏令之小,小有阙遗,稍关损益,臣必密陈所见,潜献所闻,但在圣心裁断而已。臣又职代中禁,不同外司,欲竭愚诚,合先陈露,伏希天鉴,深察赤诚。

杨于陵,元和中为吏部侍郎,请换写大历十年已后至贞元二十年甲历。从之。

高钺,太和三年为吏部侍郎,铨综之司,官业振举。韦弘景为尚书左丞,驳吏部授官不当者六十人。迁礼部尚书,充东都留守,判东都尚书省事。缮完宫省,至今赖之。

高允中,太和初为左补阙。允中自为谏官,甚举职业,危言直论,不避时忌。

房直温,开成初,为刑部员外郎。上言:诸州府刑狱留滞生奸,请重颁下。贞元三年七月十七日制敕,「又台省法司,应缘详覆,须行文牒,请付本道急遁,以免稽迟」。从之。

殷侑,开成初为刑部尚书,上言:「度支、盐铁、转运、户部等使下职事及监察场栅官,悉得以公私罪人于州县狱寄禁,或自致房收系州县官吏不得闻知,动经岁时,数盈千百。自今请令州县纠举,据所禁人事状,申本道观察使具单名及所犯闻奏」。许之。

后唐卢文纪为吏部侍郎,同光四年上疏请内外百司各举其职,明行考课,以激其能。从之。明宗天成元年十月,尚书考功,又举奏令式内所定中外百职,校考节文及中兴以来格条,请自所司施行。敕旨从之。薛冲为刑部员外郎,奏请召谕州府节度、刺史,每六衙日,亲虑问系囚,免至冤滞。

周知微为刑部郎中,长兴二年七月奏:「开元刑法,格有后格,破前格之载,无后敕破前律之文。今虽以律定罪,以格禁违,复有八议之条,废来斯久。请准旧制,令居八议之条,有犯死罪者,令所司准法先奏请行」。议典敕旨:「周知微官在郎曹,职参拜宪,虑有乱名之弊,举无破律之规。法虽重于一成,恩亦存于八议。盖前王之定制,固当代以常行。今睹敷扬,可嘉勤荩」。从之。

李盈休,清泰元年为司勋郎中,奏:「奉诏各令于律令格式内抄出本司合行公事。本司职典勋官,近日凡初叙勋,便至柱国。臣见本朝承平时,至于位至宰辅,藩臣其勋,亦从初叙,盖示人弘独功用之重也。勋格自武骑卫七品至上柱国,正二品,凡十二转。今后群官得叙勋者,并请自武骑尉依次叙进,无容隔越」。从之。

夏侯坦,清泰三年为司门郎中。上言:「去年六月,诏京百司举本司公事,当司官属、关令丞及京城诸色人出入过所事,久不施行。其关牙官守捉、权知者,伏以关防,以备奸诈。令式素有规程,既奉纶言,合申职分,关防所过,请准令式」。初,庄宗定河南,都雒阳,司门申:「举自梁朝元给过所。公据迩来本司官,既非才事,或拥滞遂废。今坦虽举职,竟不施行。

晋王权初仕,梁为户部侍郎,权奏每年正伏天下贡物,陈于殿庭,属户部引进。切以「近年以来,未甚齐整,本二百馀州贡物,今止六十馀州。伏以任土勤王,本朝故事,冀申尊奖,所谓骏奔。伏乞遍下诸州,请依贡式,陈进正伏之日,所贡整齐」。从之。

周张昭远为吏部侍郎,奏疏:「内铨见行用《十道图》,除旧雒都并都外,有新罹、┒技、敖诙、确烙、团练等名目不一。又自明宗以来回避庙讳,所改州县名,多未结入《十道图》、铨司入官之时,格式旋简元敕施行,未曾添入《十道图》,无所准的,请下当司改定」。从之。

○台省部 宣赞

谒者之选,盖以参侍帝幄,出纳王言,取其姿貌高朗,丰神竦俊,故于俯仰之节,抑扬之音,进止雍容,有若成诵,吐发无滞,观者拭目。此善于其职矣。若辅之以涉猎书史,多识遗仪,斯又拔乎其萃者也。

汉灌婴,为郎中,从高祖入汉中,拜中谒者,后以战功赐爵列侯,复以中谒者从。

石奋,赵人也。高祖爱其恭敬,以为中涓受书谒中涓,官名,主居中而涓洁者也。外事有书,谒令奋受之。徐生、鲁人,善为颂《汉官仪》有二郎,为此颂光威仪事者。徐氏后为张氏,不知经,但能盘辟为礼容,天下郡国有客使,皆诣鲁学之。颂,音容。孝文时,徐生以颂为礼官大夫,传子至孙延襄延及,襄二人,襄其资性,善为颂,不能。

通经延颇,能未善也」。襄亦以颂为大夫。

江衮为人魁岸,容貌甚壮,武帝以为谒者。

后汉刘昆,陈留东昏人,梁孝王之裔也。少习礼容,平帝末,每春秋飨射,尝备列典仪,每有行礼,县宰辄率吏属而观之。光武时,迁侍中。

何熙少有大志,和帝时为谒者,身长八尺五寸,善为威容,赞拜殿中,音动左右,帝伟之。

后魏高遵为中书侍郎,及新制衣冠,孝文恭荐宗庙。遵形貌庄洁,音气雄畅,尝兼太祝令,疏赞礼事,为俯仰之节,粗合仪矩。繇是帝识待之。

王诵,字国章,为给事黄门侍郎。灵太后时大赦,诵宣读诏书,音制抑扬,风神竦秀,百僚倾属,莫不叹美。

北齐李绘,魏天平初,文襄用为丞相司马。每御朝,文武总集,对扬王庭,常令绘先发言端,为群寮之首,音辞辨正,风仪都雅,听者悚然。

元文遥为侍中,历事三主,明达世务,每临轩,多令宣敕文武,声韵高朗,发吐无滞。

后周柳庆,魏废帝时,初为民部尚书。庆威仪端肃,枢机明辨。太祖每发号令,常使庆宣之,天性抗直,无所回避,帝以此深委仗焉。

隋长孙览,周武帝时为车骑大将军,每公卿上奏,必令省读。览有口辨,声气雄壮,凡所宣传,百僚属目,帝每嘉叹之。

柳謇之,初仕周为守庙下士。武帝尝有事太庙,謇之读祝文,音韵清雅,观者属目。帝善之,擢为宣纳上士。柳肃少聪敏,闲于占对。仕周,起家齐王文学。武帝见而异之,召拜宣纳上士。

唐温彦博,幼聪悟,有口辩,涉猎书记。初仕隋,为通事谒者,善于敷奏,甚获当时之誉。及为御史大夫,仍检校侍郎。彦博善于宣吐,每考使入朝,诏问四方风俗,承受纶言,有若成诵。声韵高朗,响溢殿庭,进止雍容,观者拭目。

崔敦礼为通事舍人,辨于词令,容止蜒偶者美之。田归道为司宾丞,以明辨词令,迁通事舍人。内供奉。姜柔远为通事舍人,美容仪,善敷奏。

李若水,容貌甚伟,为通事舍人,在馆三十年,多识旧仪,每宣劳赞导,周旋俯仰,有可观者。后官至左金吾大将军,兼通事舍人。

齐映为给事中,白娉ご笱,砸舾呃,实伦谧。陨侥匣钩ぐ渤,A钣呈套笥,一蛄盥砬盎蛑脸,且刂菡蛸掠,承诏令益亲信之。

梁寇彦卿,自太祖镇汴,擢在左右。弱冠,选为通赞官。太祖为元帅,补元帅府押衙,充四镇通赞官,行首兼右长直都指挥使。

刘捍便习宾赞,善于将迎,自司宾局及征讨四出,必预其间。虽无决战争锋之绩,而承命奔走,敷扬命令。勤惠爸耙,灾脸缦匝伞。

晋陈瓒历数朝为谒者,年逾六十,虽熟于宣导,而声气衰惫,但内廷同辈护之,以至职卑官显。高祖天福中,擢卫尉卿。

 {{ anno.na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