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辅部 出镇
昔陆贾有言曰:「天下安,注意相。天下危,注意将」。汉宣亦云:「边境有事,左右之臣皆将相也」。盖夫天子之宰,弼谐庶绩,居乎内则镇国家,抚百姓,使卿大夫各任其职处乎?外则握兵要,司民政,俾郡国县道承其风。虽分任迭处,而周旋委赖,其义均矣。自旦以降,斯可蹙偈。┘疤,剖也。⒔、ㄈ、终、螋、硖、ê、舛领旌纛者,或以式遏寇乱,或以均被劳逸,出入更践,悉得而数焉。周周公旦、召公、成王,时为三公,自陕以西,召公主之。自陕以东,周公主之陕者,盖今弘农陕县是也
。
毕公高康王时分居,理成周郊分别民之居里,异其善恶成定东周郊境,使有护
,作《毕命》言毕公见命之书
,曰:惟十有二年六月庚午フ康王即位,十二年六月三日庚午
。越三日壬申,王朝步自宗周,至于丰フ至三日壬申,王朝行自宗周,至于丰宗,周镐京,丰文王所都
,以成周之众命。毕公保鸲郊用成周之民,众命毕公,使安理治正东郊,令得所
。王若曰:「呜!呼父师惟文王武王敷大德于天下,用克受殷命王述其事,告毕公代周公为太师,为东伯命之言文武布大德于天下,故天讨用能受殷之王命
。惟周公左右先王,绥定厥家言周公助先王安定其家
,毖殷顽民,迁于雒邑,密迩王室,式化厥训慎殷顽民,恐其叛乱,故使于雒邑,密近王室,用化其教
。既历三纪,世变风移,四方无虞,予一人以宁言殷民迁周,已经三纪,世代民易,顽者渐化,四方无可虞之事,我天子用安矣。十二年曰纪,父子曰世
。道有升降,政繇俗革。不臧厥臧,民罔攸劝天道有上下交接之义,政教有因俗改更之理,民之俗善以善养之。俗有不善,厥法御之。若不善其善,则民无所劝
。惟公懋德,克勤小物,弼亮四世,正色率下,罔不祗师言言公勉德能勤小物,辅佐文武,成康四世,为公卿正色,率下下人无不敬仰师法
,嘉绩多于先王。予小子垂拱仰成公之善功,多大先人之美。我小子为王,垂拱仰公。于理言其上显父兄,下施孙子
」。王曰:「呜呼!父师今予祗命,公以周公之事往哉今我敬命,公以周公所为之事,言非周公所为,不敢任公往治
。旌别淑慝,表厥宅里,彰善瘅恶,树之风声言当识别顽民之善,恶表异其居里,明其为善,病其为恶,立其善风,扬其善声
。弗率训典,殊厥井疆,俾克畏慕其不循教道之常,则殊其井居田界,使知畏为恶之祸,慕为善之福,所以宣劝
,申画郊圻,慎固封守,以康四海郊圻虽旧所规画,当重分明之,又当谨慎坚固,封疆之守备以安四海,京圻安则四海安矣
。政贵有常,辞尚体要,不惟好异政以仁义为常,辞以理实为要,故贵尚之。若异于先王,君上所不好
。商俗靡靡,利口惟贤,馀风未殄,公其念哉纣以靡靡利口,惟贤覆邦家,今殷民利口,馀风未绝,公其念之
。我闻曰:世禄之家,鲜克由礼。以荡陵德,实悖天道特言我闻自古有之,世有禄位而无礼,教少不以放荡陵邈有德者如此芈姨斓溃,┍只奢丽,万世同流。(言敝俗相化,车服奢丽,虽相去万世,若同一流
。兹殷庶士,席宠惟旧,怙侈灭义,服美于人此殷众士居宠日久,怙悖奢侈,以灭德义,服饰过制美于其民者,言僭上
。骄淫矜侉,将由恶终,虽收放心,闲之惟艰言殷众士骄恣过制,务其所能,以自侉大,如此不变,将用恶自终。虽今顺从周制,未必厌服,以礼闲御,其心惟艰
。资富能训,惟以永年。惟德惟义,时乃大训,不由古训,于何其训以富资而能顺义,则惟可以常年命矣。惟有德义,是乃大顺。若不用古训,典籍于何其能顺乎
」。王曰:「呜呼!父师,邦之安危,惟兹殷士,不刚不柔,厥德允修言邦国所以安危惟在和,此殷士而已治之不刚不柔,宽猛相济,则其德政信修治
。惟周公克慎厥始,惟君陈克和厥中。惟公克成厥终周公迁殷顽民以消乱,阶能慎其始。君陈弘周公之训和其中,毕公阐二公之烈成其终
。三后协心,同底于道,道洽政治,泽润生民三君合心为一,终始相成,同致于道。道至普洽政化,治理其德泽,恩施乃浸润生民,言三君之功不可不尚
。四夷左衽,罔不咸赖,予小子永膺多福言东夷、西戎、南蛮、北狄被渥篑湃,宋薏唤允牙等君之德,我小子常受多福
。公其惟时成周,建无穷之基,亦有无穷之闻公其惟以是成周之治,为国家立无穷之基业,于公亦有无穷之名闻于后世
。子孙训其成式,惟拢ㄑ葬要雷铀,锼彻之成法,惟以治)。呜呼!罔曰弗克,惟既厥心人之为政,无曰不能,惟在尽其心而已
。罔曰民寡,惟慎厥事无曰人少不足治也。惟在慎政事,无敢轻之
。钦若先王成烈,以休于前政敬顺,文武成业以美于前人之政,所以勉毕公
。
后汉刘虞为幽州牧,灵帝遣使就拜太尉,封容丘侯。晋石苞为骠骑将军、都督扬州诸军事。武帝践祚,迁大司马,加侍中。自诸葛诞破灭,苞便镇抚淮南,士马强盛,以威惠服物。
陈骞为太尉、都督扬州诸军事,转大司马。咸宁三年,求入朝,诏听留京城。
贾充,武帝时为侍中、尚书令。氐、羌叛,帝深以为虑。侍中任恺因进说,请充镇关中,乃下诏曰:「秦、凉二境,比年屡败,胡虏纵暴,百姓荼毒,遂使暴类扇动,害及中州。虽复吴蜀之寇,未尝至此。诚繇所任,不足以内抚夷夏。外镇蠊砟媲嵊闷,渲诙不能尽其力,非得腹心之重,推毂委成,大救其弊,恐为患未已。每虑斯难,忘寝与食。侍中、尚书令、车骑将军贾充,雅量弘高,达见明远,武有折冲之威,文怀经国之虑,信结人心,名震域外。使权统方任,绥静西夏,则吾无西顾之忧,而远近获安。其以充为使持节、都督秦凉二州诸军事、侍中、车骑将军如故,假羽葆鼓吹,给第一驸马」。会荀勖侍宴,论太子婚姻事,因言充女才质令淑,宜配储宫。及京师大雪,军不得发。既而皇储当婚,遂不行。
刘琨为并州刺史,愍帝遣兼大鸿胪赵廉拜琨司空、都督并冀幽三州诸军事。元帝转琨为侍中、太尉,馀如故。
陶侃为侍中、太尉、荆州刺史。后都督、江州,领刺史,移镇武昌。
却鉴,成帝时为司空、侍中。贼帅刘徵聚众千数,浮海抄东南诸县,鉴遂如京口,加都督扬州之晋陵、吴郡诸军事。
庾冰,成帝时为中书监、扬州刺史、都督扬豫兖三州军事、征虏将军、假节。康帝即位,又进车骑将军。冰惧权盛,乃求外出。会弟翼当伐石季龙,于是以本号除都督江荆宁益梁交广七州豫州之四郡军事、领江州刺史、假节,镇武昌,以为翼援。
桓温为侍中、大司马、都督中外诸军事,又加扬州牧、录尚书事,镇姑孰,又领徐、兖二州刺史。温北伐还,发州人筑广陵城,移镇之。后还镇姑孰。
王坦之,孝武帝时为中书令,与谢安共辅少主。寻迁丹阳尹。俄授都督徐兖青三州诸军事、北中郎将、徐兖二州刺史,镇广陵。
谢安孝,武帝时为中书监、骠骑将军,加侍中、都督扬豫徐兖青五州幽州之燕国诸军事、假节。后为征讨大都督,以手缤彻,进拜太保。安方欲混一,文轨,上疏求自北征,乃进都督扬、江、荆、司、豫、徐、兖、青、冀、幽、并、宁、益、雍、梁十五州诸军事,加黄钺。后会稽王导子专权,而奸谄颇相扇构,安出镇广陵之步丘,筑垒曰新城以避之。
王恭孝,武帝时自中书令为都督青、兖、幽、并、冀五州诸军事、前将军、兖青二州刺史。
宋谢晦,少帝时为中书令,与徐羡之、傅亮等共辅朝政。帝既废晦,乃行都督荆、湘、雍、益、宁、南北秦七州诸军事、抚军将军、领护南蛮校尉、荆州刺史。
袁粲,前废帝时为司空。顺帝初即位,粲镇石头。
梁王茂,为司空。高祖天监十三年九月,以茂为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都督江州诸军事、江州刺史。
陈侯为太尉。文帝天嘉元年二月,出镇湓城,以拒周军。
唐陆象先,景云 初为中书侍郎、平章事。先天三年,出为益州大都督长史,仍为剑南道按察使。
王昕元十一年,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出镇朔方。制曰:「周建司马,以申元法。汉用丞相,兼抚四夷。伐叛柔服,于是乎在。朔方古郡卦唬盒,掳钏湟牡乙哑胶酉匚奘戮沉谌,致淼卦誉。夷琳把员冈,ド钫掏谋王。暄ё劬帕,鞑虐七德。武称敌国,文乃时宗,忧边之诚,所怀必尽。奉上之道,知无不为。出则守于四方,入则式是百辟。辨兹旗物,制我封疆。赏不失劳,举无遗德。俾凭庙堂之策,克平邦国之事。可持节兼朔方军节度大使。其河西、陇右、河东、河北诸军征马,并委昙觳溜弥」。
杜暹,开元四年为黄门侍郎、平章事。十七年,出为荆州大都督府长史。
崔涣,天宝十五载为黄门侍郎、平章事。至德二载,出为馀杭太守、江东采访御等使。
张镐,至德元载为中书侍郎、平章事,二载出为河南节度使。
王缙,广德二年正月为黄门侍郎、同平章事。八月,加侍中,持节都统河南、淮西、山南东道诸节度行营事,兼东都留守。缙让侍中,从之。
杜鸿渐,广德二年为黄门侍郎、平章事。永泰二年,兼成都尹。持节充山南西道、剑南东川等道副元帅,充剑南西川节度等使。平郭英轮难也。
裴冕,永泰四年,自左仆射、平章事充南都留守、河南淮西、山南东道副元帅代王缙
。
张镒,建中二年七月为中书侍郎、平章事,二年四月出为凤翔尹、陇右节度使。
杜佑,贞元十九年为检校司空、平章事。元和二年,出为河中尹、河中晋绛等州节度使,平章事如故。
袁滋,永贞元年七月,为中书侍郎、平章事。八月,以西川刘辟拥兵自擅,出为东西两川、山南西道安抚大使。十月,加检校吏部尚书、平章事、成都尹、剑南西川节度观察等使。滋惧而不进,贬吉州刺史。
杜黄裳,永贞元年,为门下侍郎、平章事。元和二年正月,制曰:「昔周之周、召,出为二伯,是以宗公而领方面也。郑之桓、武,入作三事,是以诸侯而宰邦政也。然则荷中外之宠,享崇高之名,不有盛德,孰膺宠命?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杜黄裳,道惟无方,才则不器。陋龌龊之廉谨,本诚明而坦夷。澄波纳宽,瑞玉凝素。夙以令望,更历达官,论议必通于大经,损益咸酌于中制。代所准的,朝之羽仪。爰授枢衡,俾居左右。所缉者坠典,所陈者格言。色无面从,志不枉挠。弘兹冒远之化,启彼夷凶之征。将明则然,忠利斯在。惟股肱之郡,有节制之师,兵威外接于太平,地形内错于左辅。是用谋帅,佥归硕人,藉台陛之素风,执戎钺以莅众。示以严重,广其封疆。罢平阳之十连,复元侯之四履。超鼎列足,仍参庙谟。增二象之光辉,霈一方之膏雨。大邦雄屏,群后所瞻。尔其敬哉,无替旧绩。可检校司空,依前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河中尹,充河中晋绛慈隰等州节度等使。
武元衡元和二年二月,为门下侍郎、平章事。十月,诏曰:「地有西,蜀国之奥区。百濮群蛮,外匝于封域。双流重阻,内固于襟带。形胜所属,统绥惟艰。近者剪其凶魁,镇以元勋,实有威惠。至于和宁,而匪遑启居。累布丹恳,激恋阙之深志。将执侄展仪,谁其代之。尤在能者,乃听佥议。辍兹台臣大中大夫、守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判户部侍郎事、萧县开国伯武元,衡器惟弘,深行本端,敬钟癫蛔,晾追缬谐,Y碚眉挝,咆嚼华贯。乃司邦宪有遂物之诚,乃践地官,有阜财之积,益振公望,克谐朕心。擢于鼎司,授以大柄。谟繇外而不伐,惧繇衷而自彰。展代工之勤,弘冒物之化。以道则直,以心则和。丙吉雅通于国体,山甫诚补于衮职。朝夕有恪,毗予一人。眷兹西南,忧寄方切,非宽大无以莅众,非慈惠无以厚生。非诚信无以抚夷蛮,非忠贤无以奠邦国。故我心膂,膺兹重任,外分兵符,以副于俞往。中佩相印,不离于具瞻。峻秩爰首于六官,崇阶更登于七命。且示加等,仍疏大封,勉承宠光,无替朕命。可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吏部尚书、兼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成都尹、剑南西川节度等使,仍封临淮郡开国公」。
李吉甫,元和二年二月为中书侍郎、平章事。二年九月,出为检校兵部尚书,兼中书侍郎、平章事,充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淮南等节度观察使。是月,吉甫赴镇扬州。故事,宰臣出镇,帝御通化门楼饯送,百僚序班。
张弘靖,元和元年为中书侍郎、平章事。十一年正月,出为检校吏部尚书,兼太原尹、北都留守、河东节度观察等使。
李逢吉,元和十一年为门下侍郎、平章事。十二年九月,制曰:「蜀门南次梁部,东分地束。江南境绵、ク、濮,非志怀端重,不可委以察廉。非识度弘深,不可付以节制。聿求公望,爰自辅臣。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李逢吉,文以发华,行惟居厚,忠恳每形于造膝,直方斯见于匪躬。自处台席载移,星游氯坏。缕餍萦兴,胤绻燮淝诒眷,度首阋苑,笸踉罂计。涫毓殪墩,足以奉师。贞乃眷梓潼,兹惟奥壤,用去将明之任,俾效藩宣之功。予欲颁正典于一隅,故兼以夏卿之位,予欲布宪章于列郡。故假以副相之权,尔其俭节以训俗,澄清以检吏,因土风之刚悍,使勇且知方就,物产之殷充。俾既富而教苟能,积实期有遐闻。于戏!朕于大臣进退示全其恩,礼尔之报国,始终宜竭其肺肝。身虽远出于山川,心岂近忘于夙夜。服兹休命,俞往戒哉!可检校兵部尚书、兼御史大夫,充剑南东川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静戎军等使」。时朝廷方讨淮西,宰相裴度身请自督战,宪宗乃下制以度为淮西节度。逢吉与度不叶,乃罢逢吉知政事,出为东川御史。
宝历二年十二月,又自右仆射平章事出为检校司空、平章事,充山南东道节度使。
李夷简为门下侍郎、平章事,元和十三年七月,出为检校尚书左仆射、平章事,充淮南节度等使。
裴度,元和十三年为门下侍郎、平章事。十四年四月,制曰:「忠利于国者,效积而事章。器用于物者,志远而任重。况入调鼎鼐,出镇藩垣,荷中外之宠荣,膺文武之重寄,将允佥望,命兹辅臣。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晋国公裴度,量惟弘深,道在兼济,大璞蕴连城之价,长材负构厦之姿。言必公忠,义本诚罄。自居钧轴,叶赞机谋,匪躬以务其将明,忧国不忘于造次。当夷凶淮蔡,仗节于师旅之间。及殄寇青齐,运筹于帷幄之内,勤劳靡替。弘益居多。绩用是嘉醭,逵饪叶夏,雄屏匚┙。阳控大卤之山川,司北门之管钥。横制獯虏,远清疆陲。是以辍献纳于沃心,抚方隅于注意。倚属攸切,勋庸可宣。舟楫尝赖其弼,予钺愿观其莅众。励山甫之恪德,成方叔之壮猷。式副具瞻,勉扬休问。务既兼于左揆,秩仍践于中台。尔其戒哉,以服嘉命。可检校尚书左仆射、兼门下平章事、太原尹、北都留守,充河东节度等使」。文宗大和四年九月,又自司徒、平章军国重事,加侍中,出为山南东道节度使。
崔群,元和十四年十二月自中书侍郎平章事,出为湖南都团练观察使。
韩弘,元和十四年八月自宣武军节度使入为司徒、兼中书令,十五年六月,出为河中尹,充河中、晋、绛、慈、隰等州节度使。
逦牟,穆宗即位,初为中书侍郎、平章事。长庆元年二月,出为检校刑部尚书、同平章事、成都尹、剑南西川节度等使。
杜元颖,长庆元年,为户部侍郎、平章事。三年十月,带平章事,除成都尹、剑南西川节度使。穆宗御安福门,临饯元[A13C]之镇。
牛僧孺,为中书侍郎、平章事。宝历元年正月,出为检校礼部尚书、平章事,充武昌军节度使。僧孺居相位三年,尝以宠过为惧,自前年十月抗疏乞罢,帝以先朝旧相,园寝未终,不许。及穆宗诿聿稀S秩,缜鞍菡碌垡,越祭裨诮,职当辅导,不许。至是,又固陈乞,帝乃嘉其退让,特建武昌军额而命之。太和四年,复为兵部尚书、平章事。六年十一月,制为检校左仆射、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淮南节度使。
李程,敬宗即位,初为吏部侍郎、平章事,加中书侍郎。宝历二年九月,出为检校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太原尹、北都留守,充河东节度观察使。
窦易直,敬宗即位,初为户部侍郎、平章事,累加左仆射。太和四年十月,出为检校左仆射、同平章事,充山南东道节度等使。
路随,太和二年为中书侍郎、平章事,加门下侍郎。九年四月,以检校尚书左仆射同平章事,充镇海军节度等使。
李宗闵,太和三年为吏部侍郎、平章事,加中书侍郎。七年六月,出为检校礼部尚书、平章事、兴元尹、山南西道节度使。
李德裕,太和七年为兵部尚书、平章事。八年十月,以检校兵部尚书、同平章事,兼兴元尹、山南西道节度、管内观察处置等使。武宗即位,初授门下侍郎、同平章事,累加太尉。会昌元年,宣宗即位,出为检校太尉、同平章事、江陵尹,充荆南节度使。
李固言:「太和九年为门下侍郎、平章事,九月,以检校兵部尚书兼兴元尹,充山南西道节度等使。开成元年四月,复入为门下侍郎、平章事、判户部。二年十月,出为剑南西川节度,依前守门下侍郎、平章事。李石,太和九年,为中书侍郎、平章事。开成三年正月制曰:翼、亮之臣,寄任攸重。九功未叙,则宜立于庙堂。百度既贞,则兼制于方岳。中外迭处,式宠才贤。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李石元精降祥,河岳锺秀文含大,雅学茂全,经碇峭ɡ。砺抑源达,识究古今之变,望郁人杰,居为国桢。顷者嘉其多能,俾调鼎实,动必随道,知无不为,每竭虑于谋猷,思致予于尧、舜。尝司转漕,仍手绮埔。叟檀碇难蝗,胁恢驮鎏,ɑ灾光彩,扬凤沼之波澜。坠典咸修,远方毕服,夙夜匪懈,光我枢垣。近者情在进贤,愿辞衮职,诚不易夺,朕所难违。乃眷荆门,东南巨镇,山川重险,舟车要冲,比罢节符,是遵权便。台臣往莅,宜复前规,俾登大将之坛,仍持上相之印。尹正望府,兼视雄藩,增荣峻阶,无忝朕命。可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江陵尹,充荆南节度、管内观察等使。
陈夷行,武宗即位初,为中书侍郎、平章事,累加右仆射。会昌三年八月,出为检校司空,兼河中尹,充河中节度使。
李绅,会昌元年为中书侍郎、平章事,累加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四年七月,出为检校司空、同平章事、扬州大都督府长史,充淮南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
李回,会昌五年为兵部侍郎、平章事,累加门下侍郎。六年,出为成都尹、剑南西川节度使。
郑肃,会昌五年为兵部尚书、平章事,累迁门下侍郎。宣宗即位,初为河中尹、节度使。
白敏中,宣宗即位,初为兵部侍郎、平章事,累加司空、门下侍郎。大中五年四月,检校司徒、同平章事,出镇鼓招讨南山、平夏。时新复河湟,故遣重臣抚之。
卢商,宣宗即位,初为兵部侍郎、平章事,加工部尚书。大中元年八月,出为武昌军节度使。
夏侯孜,大中十二年五月,为兵部侍郎、平章事,累加右仆射、门下侍郎。咸通五年,以检校司空、平章事、成都尹、剑南西川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
周墀,大中二年,为兵部侍郎、平章事,加中书侍郎。三年三月,出为检校刑部尚书、剑南东川节度使。
崔龟从,大中二年为户部侍郎、平章事,加中书侍郎,兼吏部尚书。五年十一月,出为检校左仆射,充宣武军节度使。
令狐鄞笾形迥晡,兵部侍郎、平章事,累加右仆射。咸通元年二月,以检校司空、平章事、河中尹,充河中节度使。
魏链,笾形迥晡户部侍郎、平章事,累加门下侍郎,兼户部尚书。十年,以检校户部尚书、平章事,出为成都尹、剑南西川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
裴休,大中六年为兵部侍郎、平章事,加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十年,为检校户部尚书、宣武军节度使。
崔慎,繇大中十年为中书侍郎、平章事。十二年二月,出为检校礼部尚书,充剑南东川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
杜审权,咸通元年为兵部侍郎、平章事,累加右仆射,兼门下侍郎,寻出为检校司空、镇海军节度使。
毕П,咸通二年为兵部尚书平章事,加工部尚书。四年十一月,以疾辞位,除检校吏部尚书、河中尹、充晋绛慈隰节度使。
杨收,咸通四年三月,为兵部侍郎、平章事,累加门下侍郎、兼户部尚书。八年三月,以检校兵部尚书充浙江西道观察使。
曹确,咸通四年十一月,以兵部侍郎平章事,加门下侍郎,兼户部尚书。十一年,以病求免,除检校司空、平章事,充镇海军节度等使。
徐商,咸通六年二月,为兵部侍郎、平章事,累加门下侍郎、兼刑部尚书。十年正月,以检校兵部尚书出为江陵尹、荆南节度等使。
路岩,咸通七年,为兵部侍郎、平章事,累加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十二年四月,以检校司徒为成都尹,充剑南西川节度使。
于琮,咸通八年三月,为兵部侍郎、平章事,累加右仆射兼门下侍郎。十三年二月,以检校司空充山南东道节度等使。
刘瞻,咸通十年,为户部侍郎、平章事,加中书门下,兼刑部尚书。十一年九月,以检校刑部尚书、同平章事,兼江陵尹,充荆南节度等使。
王铎,咸通十一年,为礼部尚书、平章事,加吏部尚书。乾符元年正月,以检校左仆射、同平章事,充宣武军节度使。二年,复为右仆射、平章事。五年,以铎守司徒、平章事,兼江陵尹、荆南节度使,充诸道兵马都统。
刘邺,咸通十三年,为户部侍郎、平章事,累加吏部尚书,兼门下侍郎。僖宗即位,初以检校左仆射同平章事,兼扬州大都督府长史,充淮南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
赵隐,咸通十三年为户部侍郎、平章事,加中书侍郎,兼刑部尚书。乾符三年三月,以检校吏部尚书出为浙江西道都团练观察等使。
李蔚,乾符三年为太常卿,平章事,加门下侍郎,兼吏部尚书。五年九月,以检校右仆射出为东都留守。
郑从谠,乾符五年为吏部尚书、平章事,加门下侍郎。广明元年二月,以检校司空、平章事,兼太原尹、北都留守,充河东节度使。
韦昭度,中和三年为吏部尚书、平章事,加司空、门下侍郎。昭宗即位,以昭度检校司徒、平章事,兼成都尹、剑南西川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
刘崇望,龙纪元年为兵部侍郎、平章事,加吏部尚书、平章事。大顺二年,汴州朱全忠与徐帅时溥争衡,全忠谋兼徐、泗,表请重臣镇徐,乃以崇望为武宁军节度使。
崔胤,乾宁元年为兵部侍郎、平章事,加中书侍郎。乾宁二年三月,以检校尚书左仆射、同平章事、河中尹,充河中节度等使,再入朝。三年七月,复以左仆射兼广州刺史,充清海军节度,领南东道观察处置等使。徐彦若,大顺元年,为户部侍郎、平章事,加中书侍郎。二年七月,以检校右仆射、同平章事,兼凤翔尹、陇州节度使时李茂贞求兼领山南,昭宗将加兵问罪,故以彦若代之,终不赴镇
。光化三年九月,自守太保兼门下侍郎,除检校太尉、同平章事,充清海军节度、岭南东道管内观察等使。
王溥,景福二年为户部侍郎、平章事,加中书侍郎。乾宁元年十月,为湖南节度使。二年六月,复平章事。三年五月,自门下侍郎兼户部尚书,出为检校尚书左仆射、同平章事,充镇东军节度等使。八月,复入相。
裴枢,光化三年为中书侍郎、平章事,加吏部尚书。天复三年十月,以检校右仆射、同平章事,充清海军节度等使。是月,复入相。
独孤损,天复三年为兵部侍郎、平章事,累加门下侍郎、兼户部尚书。天潭年三月,检校尚书左仆射、同平章事,兼安南都护,充静海军节度等使。
梁韩建开平元年,为司徒、平章事,累加侍中、太保。四年三月,除陈许节度使,仍令中书不议除替。
后唐赵凤,明宗时为门下侍郎、兼吏部尚书、平章事。长兴三年,出为检校太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充安国军节度等使。
安重诲,明宗时为太尉、中书令、充枢密使。长兴中,以检校太师兼中书令,充河中节度使。
晋王建立,初仕后唐明宗使为右仆射、中书侍郎、平章事。天成四年,出为青州节度使。
桑维翰,高祖时为中书侍郎、平章事。天福四年七月,出为检校司空、兼侍中、相州节度使。
周冯道,初仕后,唐天成中,为中书侍郎、平章事,累加门下侍郎、左仆射。末帝即位,出为同州节度使,未几,入为司空。晋高祖入雒,为首相,累加司徒、兼侍中。少帝即位,加太尉,复出为同州节度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