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室部 复爵
自周成以来,并建懿戚,大启土宇,所以︹蝗踔Ω,奠皴谑拦,似裼绝之者哉!其或反道败德,弗率王庭,作威弛禁,侵害吏治,则削而绌之,用殄厥世,斯盖不得已而为之也。然后推敦族之恩,申犹宥之典,赦其罪戾,还其玺绶。或则加礼谥于既没,复爵土于嗣子,俾宗示方无损,邦畿如旧,霈然渥缛,与之更始。亦有被诬见疑,非辜遘祸,率用追复,以申其冤。斯皆厚亲亲之仁,成亢宗之美也。
汉淮南王长,高祖少子,以谋反迁蜀,道死,民有作歌歌淮南王曰:「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相容」。一尺,布可缝而共衣,一斗粟可舂而共食,况以天下之广而不相容也!
文帝闻之曰:「昔尧、舜放逐骨肉,周公杀管、蔡,鲧及共工皆尧、舜之同姓,故云骨肉。
天下称圣,不以私害公,天下岂以为我贪淮南地邪!」乃徙城阳王王淮南故地,而追尊淮南王为厉王,置园如诸侯仪。
后汉楚王英以逆谋废,徙丹阳泾县。明年,至丹阳,自杀。诏遣光禄大夫持节吊祠,赠钊绶,加赐列侯印绶,以诸侯礼葬于泾。元和三年,又遣谒者备王官属迎英丧,改葬彭城,加王赤绶、羽盖、华藻如嗣王仪。追爵谥曰楚厉侯。
阜陵王延,以逆谋,贬爵为侯。章帝行幸九江,赐延书与车驾会寿春。帝见延及妻子,愍然伤之,乃下诏曰:「昔周之爵封,千有八百,而姬姓居半者,所以桢戟王室也。朕南巡望淮海,意在阜陵,遂与侯相见。侯志意衰落,形体非故,瞻省怀感,以喜以悲。今复侯为阜陵王,增封四县,并前为五县」。
齐王晃,光武兄伯升曾孙晃与太姬宗更相诬告。章和元年,有司奏请免晃爵为庶人,徙丹徒。帝不忍下,诏贬晃爵为芜湖侯,遣谒者收晃玺绶。晃立十七年而降爵。晃卒,子无忌嗣。帝以伯升首创大业,而后嗣罪废,心常愍之。时北海亦绝无后,诏令复二国。永元二年,乃复封无忌为齐王。
勃海王悝谋为不道,有司请废之。桓帝不忍,贬为瘿陶王,食一县悝。后因中常侍王甫求复国,许谢钱五千万。桓帝遗诏复为渤海王。
魏巳,氏公琮坐于中上方作禁物,贬爵都乡侯。明帝景初三年,复巳氏公。
吴齐王奋废徙章安。废帝太平三年,封为章安侯。诏曰:「齐王奋前坐杀吏,废为庶人,连有赦令,独不见原。纵未宜复王,何以不侯?又诸孙兄弟作将,列在江渚,孤有兄,独尔云何?」有司奏可,就拜为侯。
晋高阳王睦,宣帝弟子也。初封中山王,坐诱逋凶,贬封丹水县侯。太康初,诏复爵。有司奏封江阳王,武帝曰:「睦退静,思愆改,菲涞陆,裼芯敉敛坏,以赦江阳险远,其以高阳郡封之」。乃封为高阳王。
汝南王亮为楚王玮所害,及玮诛,追复亮爵位,丧葬之礼如安平献王孚故事,庙设轩悬之乐。汝南郡王羧昴贤,趿林子。永兴初,为侍中,以长沙王碌撤衔庶人。惠帝还雒,复舴囊抚军将军,又以汝南期思西陵益其国。
齐王ぁ为长沙王,滤害惠帝光熙初,追册曰:「咨故大司马齐王ぁ,昔以宗藩,穆裔绍世,绪于东国。作翰许京,允镇静我王室。诞率义徒,同盟触泽,克成元勋,大济颍东。朕用应嘉茂绩,谓笃尔劳,俾式先典,以畴兹显懿,廓土殊分,跨兼吴、楚,崇礼备物,宠侔萧、霍,庶凭翼戴之重,永隆邦家之望。而恭德不建,取侮二方,有司过举,致王于戮。古人有言曰:用其法犹思其人。况王功济朕身,勋存社稷,追惟既往,有悼于厥心哉!今复王本封,命嗣子还绍厥绪,礼秩典度,一如旧制。使持节、大鸿胪即墓赐策,祠以太牢,魂而有灵,欧铍廾肆宁尔心,嘉兹宠荣」。子超嗣爵。永嘉中,怀帝下诏重述ぁ倡义元勋。还,赠大司马,加侍中、假节,追谥成都王。颖既死,汲桑载[A13C]棺于军,每事启灵,以行军令。桑败,弃棺于故井,中[A13C]故臣收之,改葬于雒阳,怀帝加以县王礼。
东安王繇以专行诛赏,兄澹因隙谮之。汝南王亮惑其说,免繇官,以公就第。坐有悖言,废徙带方。惠帝永康初,徵繇复封。后遭母丧,在邺劝成都王[A13C]解兵,为[A13C]所害。永宁元年九月,追复其爵。
河间王氚财较淄蹑谒镂,南阳王模使人扼杀之。武帝咸和六年六月,复刖粑、弧。
棘阳王奇,义阳王望孙。望薨,奇袭。坐遣三部吏到交广商货,为有司所奏。武帝太康九年,诏贬为三纵亭侯,复立为棘阳王。
东莱王产、蕤齐王ぁ兄ぁ辅政,蕤与左卫将军王舆谋共废ぁ,事觉,免为庶人。寻诏徙蕤上庸后封微阳侯,上庸内史陈锺承ぁ蕤害蕤,ぁ死。诏诛锺复,蕤封改葬。
吴王晏,武帝子。与兄淮南王允共攻赵王伦,允败,伦贬晏为宾徒县王。后徙封代王。伦诛,复本封。
武陵王谖太宰,为桓温所忌。温逼新蔡王晃,自诬与诩。包谧、幼鄣、饶蹦、媲、胫镏简,文帝不许。温奏徙新安,郡家悉徙之。太元六年,谧湫⑽涞⼵日临于西堂。诏曰:「感惟摧恸,便奉迎灵柩,并改移妃应氏及故世子梁王诸丧,家属悉还」。复下诏曰:「故前武陵王体自皇极,克已思愆。仰惟先朝仁宥之旨,岂可情理靡寄。其追封新宁郡王,邑一千户」。十二年,追复谖淞旯王。
梁王缝谧映黾塘和跚逃敫更诰惴限白迎嗣孝武太元中复国。
宋庐陵王义真,高祖子也。少帝失德,徐羡之等密谋废立,则次第应在。义真以义真轻眇,不任主社稷,因其与少帝不协,乃奏废为庶人,徙新安郡。景平二年六月,羡之等遣使杀于徙所。文帝元嘉元年八月,诏曰:「前庐陵王灵柩在远,国封堕替,感惟摧恸,情若贯割。王体自至极,地戚属尊,岂可令情礼永沦,终始无寄。可追复先封,特遣奉迎,并孙坊谢妃一时俱还,言增摧哽」。三年正月,诛徐羡之、傅亮等。是日诏曰:「故庐陵王含章履正,英哲自然,道心内昭,徽风遐被,遭时多难,志匡权逼,天未悔祸。运锺屯险,群凶肆蠊,碜ㄇ怨柄,祸心潜构。[C260]生不图。朕每永念雠耻,含痛内结,遵养奸慝,情礼未申。今王道既亨,政刑始判,宣昭国章,于是乎在。可追崇侍中、大将军,王如故。庶慰冤魂,少申悲愤。
江夏王义恭,高祖子也,为前废帝所害。太宗定乱,令书曰:「故中书监、太宰、领太尉、录尚书事江夏王,道性渊深,睿鉴通远,树声列藩,宣风铉德,位隆姬辅,任属负图,勤劳国家,方熙⒏吨重,尽心毗道,永融雍穆之化。而凶蠊砑赏,奄加冤害,夷戮有暴,殡穸无闻,愤达幽明,痛贯朝野。朕蒙险在难,含哀莫申,幸赖宗社之灵,克纂祈天之祚,仰惟勋戚,震恸厥心。昔梁王徵庸,警跸备礼,东平好善,黄屋在御。况公德猷弘懋,彝典未殊者哉!可追崇使持节、侍中、都督中外诸军事、丞相、领太尉、中书监、录尚书事如故。给九旒鸾辂,虎贲班剑百人。前后部羽葆鼓吹,辑蹙┏怠。
安隆王斫,夏王义恭子,为元凶所害。孝武大明二年,追封安隆王,追谥宣王。
赠江夏王伯禽,亦义恭子也。伯禽官辅国将军,为前废帝所害,谥曰哀世子。又追赠江夏王,改谥曰愍。始平王子鸾,孝武之子,孝武诸子,多为前废帝所害。废帝素疾,子鸾有宠,遣使赐死,同生弟妹并死。及明帝即位,诏曰:「夫纾冤伸痛,虽往必追,缘情测爱,感事弥远。故使持节、都督南徐州诸军事、抚军、南徐州刺史新安王子鸾,夙表成器,早延殊宠,方树美业,克光藩维。而凶心肆忌,奄罹横祸,兴言永伤,有兼常怀。宜旌天秀,以雪沉魂。可赠使持节、侍中、都督南徐兖二州诸军事、司徒、南徐州刺史,王如故。第二皇子子师,俱婴谬酷,有增酸悼。子师复先封为南海王,并加徽谥。
南齐明帝初辅政,所诛诸王,及即位后,复属籍,各封诸子为侯。梁长沙元王弟藻,武帝普通三年,迁领军将军,加侍中。六年,为军师将军,与西丰侯正德北伐涡阳,辄班师,为有司所奏,免官削爵土。七年,起为宗正卿。八年,复封爵。
临贺王正德,普通六年逃奔于魏。七年,又自魏逃归,高祖不之过也,复其封爵。
后魏河间公齐,太武时,坐事免官爵。后为前将军,克仇池,威震羌、氐,复赐爵河间公。
袭江阳王继为青州刺史,后入为度支尚书。继在青州之日,民饥馁,为家僮取民女为妇妾,又以良人为婢,为御史所弹,坐免官爵。灵太后临朝,复继尚书本封。
袭广阳王渊为葛荣所害,庄帝追复王爵,谥曰忠武。汝阴王天赐为怀朔大将军。坐贪残,恕死,削除官爵。卒,孝文哭于思政观,赠本爵,葬从王礼,谥曰灵王。
东平王匡为度支尚书,又兼宗正卿。每有奏请,尚书令、任城王澄时致执夺。匡刚隘,内遂不平。澄因是奏匡罪状三十馀条,廷尉处以死刑。诏付八议,特加原宥,削爵除官。孝明孝昌初卒,追复本爵,改封济南王。中山王英为镇南将军,行扬州。梁遣将寇肥梁,诏英率众讨之。英表云可克。后水盛,英及诸将狼狈奔退,士众没者十五六。有司奏英经朗图案劾处死,诏恕死为民。后复王,封邑千户。
乐陵王思誉,为镇北大将军。及穆泰阴谋不轨,思誉知而不告,恕死,削封为庶人。孝文太和末,复还其王爵。
京兆王愉出为冀州刺史,谋逆,事败见执,徵赴京师,至野王,绝气而死。或云高肇令人杀之。后灵太后令愉之四子皆附属籍,追封愉临洮王。子宝月乃改葬父母,追服三年。
齐郡王琛以讨鲜于防癜苊夤、倬翎崽址,诮胡属,卒于军,追复王爵。
北海王详,献文子也。宣武亲政,尚书高肇谮详与茹皓等谋为逆乱,付廷尉治罪。诏免为庶人,别营坊馆,如法禁卫,限以终身。详哭数声而暴死,停殡五载。永平元年十月,诏曰:「故太傅北海王,体自先皇,特锺友爱,受遗训辅,冲昧攸⒉。煌寄航诨薜,轮杖卑荣,便可追复王封,克日营厝,少慰幽魂,以旌阴戚」。谥曰平王。
咸阳王禧谋反,赐死。后孝明正光中,复禧王爵,葬以王礼。
袭赵郡王谧在母丧,听音声饮戏,为御史中尉李平所弹,遇赦复封。
乐浪王长命坐杀人赐死,除国。子忠,明帝时,复前爵位。
袭安乐王鉴为北讨大都督,讨葛荣,与都督裴衍共救信都。鉴谋反,降葛荣。都督源子邕与裴衍围鉴,斩首,传雒,诏改其元氏。庄帝初,许复本族,又特复鉴王爵,赠司空。
略阳王羯儿督诸军讨秃渥贪暴,降爵为公。后统河西诸军袭蠕蠕,至于漠南,仍复王爵。
广阳王嘉之孙湛弟瑾,以谋杀齐文襄王,事泄,合门伏法。湛先有婢紫光,生子法轮。齐王矜湛覆灭,乃慰原之,复其爵土。
袭京兆王大兴,拜长安镇大将军,以黩货削除官爵。后除秘书监,还复前爵。
后周常武公鲁,邵惠公孙。初封谭国公,后与晋公护同诛。建德三年,追复封爵常武公。
唐巢王元吉,高祖第四子。武德元年封为齐王。九年,与太子建成谋逆,伏诛。贞观元年,追封海陵郡王,谥曰剌。十六年七月,又诏曰:「有虞受终,弘肆赦之典。隆周革命,笃亲亲之恩。海陵剌王元吉,地维藩翰,夙承朝宠,陷于不轨,得罪君亲。朕嗣膺灵命,无凶敦睦,同生之重,既切于本枝。在原之悼,夭于岁月。兴言泉壤,思备宠章。可追封巢王,谥乃依旧」。
荆王元景,高祖第六子。武德三年封为赵王。贞观十年,徙封荆王。永徽三年,坐与房遗爱谋反,赐死,国除。后追封沈黎王,备礼改葬。
韩王元嘉,高祖第十一子。武德四年封宋王,五年,徙荆王。贞观十年,改封韩王。垂拱四年,则天诛,戮宗室诸王不附已者。元嘉大惧,与其子黄国公及越王贞父子谋起兵坐诛。神龙元年,追复爵土,封其第五子讷为嗣韩王是年二月制:「皇室子孙诸王,自垂拱已来非命者,皆不埋殡,宜令州县寻求处所,以牲牢致祭。乃追复官爵,备礼改殡,其王并令陪葬。昭、献二陵有嗣者即令承袭,无息嗣者取近亲为后」。
。
霍王元轨,高祖第十四子。武德六年封蜀王。八年,徙封吴王。贞观十年,改封霍王。垂拱四年,坐与韩王元嘉连谋起兵,事觉,徙居黔州,至陈仓而死。长子绪,封江都王,坐与裴承光交通,被诛。神龙元年,并追复爵土,封绪孙晖为霍王嗣。
舒王元名,高祖第十八子。贞观五年,封谯王,十年,徙封舒王。永昌中,与其子豫章王ゾ阄丘神顾陷被杀。神龙元年,复其官爵,仍令以礼改葬,封プ咏蛭嗣舒王。
鲁王灵夔,高祖第十九子。贞观五年封魏王。十年,徙燕王。十四年,改封鲁王。垂拱四年,与韩王子黄国公言巽结谋起兵,事泄,流辰州,缢死。有二子。长子清河王诜,少子范阳王谒,亦为酷吏所陷。神龙元年,追复灵夔官,仍令以礼改葬,封谒子道坚为嗣鲁王。
江夏王道宗,高祖从父兄之子。永徽四年,房遗爱伏诛,长孙无忌、褚遂良素与道宗不协,上言道宗与遗爱交结,流配象州。道宗病卒,及无忌,遂良得罪。乾封元年,追复道宗官爵。
吴王恪,太宗第三子。贞观三年,封蜀王。十年,徙封吴王。永徽四年,房遗爱谋反,遂因事诛恪,以绝众望。子四人:仁、玮、琨、竟,并流于岭表。寻追封恪为郁林王,又封仁为郁林侯。
蜀王侍,宗第六子,吴王恪之母弟。贞观五年,封梁王。十年,改封蜀王。恪既诛,树砦庶人徙巴州,寻改为涪陵王。咸亨初,追复爵土,陪葬昭陵,谥曰悼。封子椅嗣蜀王。
越王贞,太宗第八子。贞观五年,封濮王。十年,徙封原王,寻改封越王。垂拱四年,贞及其子琅琊王冲坐与韩王元嘉结谋起兵,被诛,改姓虺氏。神龙元年,追复王,与子冲俱复旧姓。
纪王慎,太宗第十子也。贞观五年,封申王。十年,改封纪王。垂拱中,越王贞将起事,慎不肯同谋。及贞败,慎亦下狱,临行免,改姓虺氏,配流岭表,至蒲州而卒。中兴初,追复官爵。
泽王上金,高宗第三子。永徽元年,封杞王。文明元年,封毕王,又改泽王。永昌元年,出为随州刺史。武承嗣使酷吏周兴诬告上金谋反,召至都恐惧,自缢死。神龙元年,追复上金官爵,封庶子义牢嗣泽王。
许王素节,高宗第四子。永徽二年,封雍王,寻徙郇王,改葛王,又进封许王。出为舒州刺史。与泽王上金同被诬告,追赴都缢死,则天以庶人礼葬之。神龙元年,追封许王,以礼改葬,封少子衔嗣许王。
成王千里,吴王恪之长子,本名仁,封郁林侯。中兴初,进封成王,为左金吾卫将军。三年,节愍太子谋杀武三思,兵败,与其子天水王僖俱被诛,改姓蝮氏。景云。 元年,诏曰:「故成王千里,保国安人,克成忠义,愿除凶蠊。矸陷诛夷,永言沦没,良深痛悼,宜复旧官爵,复本姓。归政郡王俊,吴王恪第四子,本名竟。中兴初,封归政郡王。宗正卿坐兄千里事,贬南州司马,卒。景云。 元年,追复宗正卿、归政郡王官爵。
常山公倩,越王贞第二子。垂拱中,坐与父贞、兄冲连谋起兵,被诛。神龙初,侍中敬晖等以冲父子翼戴皇家,义存社稷,请复其官爵。武三思令上官昭容代中宗手诏,不许。开元四年,诏追复爵土,令备礼改葬。棣王琰,玄宗第四子也。坐二孺人不相叶,乃密求巫者书符置于琰履中以求媚。琰监院中官密奏于玄宗,玄宗命推问之,竟孺人也。玄宗犹疑琰知情,乃囚于鹰狗坊中,绝朝请,忧惧而死。代宗宝应元年,赠其王位。
鄂王瑶,玄宗第五子。开元二十五年得罪废,宝应元年追复。
光王琚,玄宗第八子也。有才力,玄宗爱之。以母见疏薄,尝有怨言,为人所构,得罪。宝应元年追复。
齐王凑,穆宗第六子也。初封漳王,后为郑注诬告。王与宋申锡谋不轨,降封巢县公,卒。开成三年正月,追封为齐王。
梁傅王友文为庶人,友炙害。末帝即位,诏曰:「我国家赏功罚罪,必叶朝章,报德伸冤,敢欺天道。苟显违于法制,虽字陀谒晔,敝照翊蟾,傩牍橹,晾碇啬钐。祖皇帝尝开霸府,有事四方。迨建皇朝,载迁都邑,每以主留重务,居守难才,慎择亲贤,方应寄任。故博王友文才兼文武,识达古今,俾分忧于在浚之郊,亦共理于兴王之地。一心无易,二纪于兹。常施惠于士民,实有劳于国家。去岁郢王友殖,⒒衬娼谝,崖缎追娼不利于君亲,欲窃窥于神器。此际直先皇寝疾,大渐日臻。博王乃密上封章,请严宫禁,因以莱州刺史授于郢王。友植哦眯头,俄行大逆,岂有自纵兵于内殿,却翻事于东都。又矫诏书,枉加刑戮,仍夺博王封爵,又改姓名,冤耻两深,诳欺何极!伏赖上玄垂套,谏缃盗橘,轮型庖砸,赌敝洛阱。侵共怒寻平内,难获。剿元凶,既雪耻于同天,且免讥于共国。朕方期遁世,敢窃临人,遽迫推崇,爰膺缵嗣。冤愤既伸于幽显,霈泽宜及于下泉。博王宜却复官爵,仍令有司择日归葬」。
后唐赠太保从璨,明帝之诸子,性刚直,好客疏财,意豁如也。天成中,为右卫大将军。时安重诲方秉事权,从璨亦不之屈,重诲常以此忌之。明宗幸汴,留从璨为大内皇城使。一日,召宾友于会节园,酒酣之后,戏登于御榻,安重诲奏请诛之。诏曰:「皇城使李从璨,朕巡幸汴州,使警大内,乃全乖委任,但恣追游于予行从之园,频恣歌欢之会,仍施峻法,显辱平人。致彼言宣言华,达于闻听。方当立法,固不党亲,宜贬授房州司户参军,仍令尽命」。长兴中,重诲之得罪也,诏复旧官,仍赠太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