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沓藏书

卷二百七十九

○宗室部 领镇第二

宋始安王休仁,文帝第十二子。孝建三年,都督南兖、徐二州诸军事、冠军将军、兖州刺史。大明元年,入为侍中。四年,出为湘州刺史,加号平南将军。八年,迁使持节、督江州、南豫州之晋熙新蔡、郢州之西阳三郡诸军事、安南将军、江州刺史。未拜,前废帝景和元年,迁使持节、都督雍、梁、南、北秦四州诸军事、安西将军、宁蛮校尉、雍州刺史,未之任,留为散骑常侍、护军将军。太宗立,以为使持节、侍中、都督杨、南徐二州诸军事、司徒、尚书令、扬州刺史。薛安都据彭城,招引后魏,复都督北讨诸军事。时豫州刺史殷琰据寿春未平,晋平王休滔榷秸魈种,罹事休坛隽旖陵。休仁又代督西讨诸军事。泰始五年,进都督豫、司二州。休仁子伯融,历南豫州刺史、琅琊、临淮二郡太守、宁朔将军、广州刺史,不之职。

晋平刺王休涛,牡窞三子。大明元年,领长安校尉,迁东扬州刺史,未拜,徙湘州刺史,加号征虏将军。四年,为使持节、都督豫、司二州南豫州之梁郡诸军事、右将军、豫州刺史。明帝定乱,以为使持节、都督荆、湘、雍、益、梁、宁、南、北秦八州诸军事、骠骑大将军、荆州刺史,改都督江、郢、雍、湘等州、江州刺史。又改都督江南豫司州、南豫州刺史,又改都督豫、江、司三州、豫州刺史。时豫州刺史殷琰据寿春反叛,休坛稣蚶阳督刘π等讨琰。琰未平,π筑长城守之。休谈瘁愣级骄O嬗阂媪耗南北秦八州诸军事、荆州刺史泰始。

六年,徵为都督南徐、南兖、徐、兖、青、冀六州诸军事、南徐州刺史,加侍中。帝以休烫芭安豢奢懊窳糁京邑,遣上佐行府州事。

休套有翊,为宁朔将军、湘州刺史,未拜,免。

海陵王休茂,文帝第十四子。大明二年,以为使持节、都督雍、梁、南北秦四州、郢州之竟陵、随二郡诸军、北中郎将、宁蛮校尉、雍州刺史。

桂阳王休范,文帝第十八子。大明三年出为江州刺史。明帝定乱,以为使持节、都督南徐州,未拜,以骠骑大将军还为江州,进督越州诸军事。

巴陵哀王休若,文帝第十九子。大明四年,出为都督徐州诸军事,增督豫州之梁郡。明年,徵为散骑常侍、左右郎将、吴兴太守。复徵为散骑常侍。明帝泰始元年,出为使持节、都督会稽、东阳、永嘉、临海、新安五郡诸军事、领安东将军、会稽太守,率众东讨。进督吴兴、晋陵二郡,进号卫将军,给鼓吹一部。又进督晋安二郡诸军事。二年,迁督雍、梁、南北秦四州、荆州之竟陵、随二郡诸军事、宁蛮校尉、雍州刺史。四年,迁使持节、都督湘州诸军事,进号征南将军、湘州刺史。仍为都督荆、湘、雍、益、梁、宁、南北秦八州诸军事、征西将军、荆州刺史。六年,荆州刺史晋平王休倘胍孕荨H艏嗑V菔,陆号征南将军、湘州刺史,仍为都督荆、湘、雍、益、梁、宁、南、北秦八州诸军事、征西将军、荆州刺史。七年,被徵,代休涛都督南徐、南兖、徐、兖、青、冀六州诸军事、征北大将军、南徐州刺史。

豫章王子尚,孝武帝第二子。孝建三年,都督南徐、南兖二州诸军事、北中郎将、南兖州刺史。其年,迁扬州刺史。大明二年,加抚军将军。三年,浙江西立王畿,以江东为扬州,子尚都督扬州江州之鄱阳、晋安、建安三郡诸军事、扬州刺史。五年,改封豫州,领会稽太守。七年,加使持节。前废帝即位,罢王畿,复徵子尚都督会、南徐二州诸军事,领尚书令,解督东扬州。

晋安王子勋,孝武第三子。大明四年,都督南兖州、徐州之东海诸军事、征虏将军、南兖州刺史。七年,改督江州、南豫州之晋熙、新蔡、郢州之西阳三郡诸军事、前将军、江州刺史。八年,迁使持节、都督雍、梁、南北秦四州、郢州之竟陵、随二郡诸军事、镇军将军、宁蛮校尉、雍州刺史。未拜,以镇军将军还为江州。景和元年,加使持节。

松滋侯子房,孝武第六子。永光元年,自宣城太守迁东扬州刺史。景和元年,罢东扬州,子房以本号督会稽、东阳、新安、临海、永嘉五郡诸军事、会稽太守。明帝即位,改督为都督,进号安东将军。

临海王子顼,孝武第七子。大明五年,自吴兴太守迁使持节、都督广、交二州、湘州之始兴、始安、临贺三郡诸军事、征虏将军、平越中郎将、广州刺史。未之镇,徙荆州刺史。废帝即位,以本号都督荆、湘、雍、益、梁、宁、南北秦八州诸军事,刺史如故。明帝即位,解督雍州,以为镇军、丹阳尹。寻留本任,进督雍州。

始平孝敬王子鸾,孝武第八子。大明五年,自吴郡太守迁北中郎将、南徐州刺史,领南琅邪太守。六年,加都督南徐州诸军事。八年,加中书令,领司徒。前废帝即位,解中书令,领司徒,加持节之镇。

永嘉王子仁,孝武第九子。大明五年,年五岁,监雍、梁、南北秦四州、郢州之竟陵、随二郡诸军事、北中郎将、宁蛮校尉、雍州刺史,迁东中郎将、吴郡太守。六年,又迁丹阳尹。前废帝即位,加征虏将军,领卫尉。寻出为左将军、南兖州刺史。景和元年,迁南徐州刺史。泰始中,四方平定,以为使持节、都督湘、广、交三州诸军事、平南将军、湘州刺史。

始安王子真,孝武第十一子。大明七年,自吴兴太守迁使持节、监广交二州、始兴、始安、临贺三郡诸军事、平越中郎将、广州刺史,不之镇。迁征虏将军、南彭城太守,领石头戍事。景和元年,为丹阳尹,寻为南兖州刺史。

邵陵王子元,孝武第十三子。景和元年,出为湘州刺史。

晋熙王燮,明帝第六子。元徽元年,年四岁,以为使持节、监郢州、豫州之西阳司州之义阳二郡诸军事、征虏将军、郢州刺史。以黄门郎王奂为长史,手府州之任。明年,太尉、江州刺史桂阳王休范举兵逼朝廷,燮遣中兵参军冯景祖袭浔阳,休范留中兵参军毛思连、州别驾程罕之居守,开门诣景祖降。进燮号安西将军,加督江州诸军事。四年,又进燮镇西将军,加鼓吹一部。顺帝即位,徵为使持节、督杨、南徐二州诸军事、抚军将军、扬州刺史。先是,齐世子萧顺为燮安西长史,行府州事,时亦被徵为左卫将军,与燮俱下。会荆州刺史沈攸之举兵反,世子因奉燮镇浔阳之盆城,据中流,为内外形援。攸之平,燮还京邑。齐王萧道成为南徐州,燮解督南徐,进督南豫、江州诸军事,号中军将军、仪同三司。

邵陵殇王友,明帝第七子。元徽二年,年五岁,出为使持节、督江州豫州之西阳、新蔡晋熙三郡诸军事、南中郎将、江州刺史。顺帝即位,进号左将军,改为郡都督。蠲鞫年,徙都督南豫豫司三州诸军事、安南将军、南豫州刺史、历阳太守。

武陵王替,明帝第九子。元徽四年,出为使持节、南徐、兖、青、冀等州诸军事、北中郎将、南徐州刺史。顺帝蠲髟年,迁持节、督郢州司州之义阳诸军事、前将军、郢州刺史。二年,为沈攸之所围,徙督荆、湘、雍、益、梁、宁、南、北秦八州诸军事、安西将军、荆州刺史。攸之平,乃之镇。

随阳王裁鞯,鄣谑子,蠲髟年。为使持节、督郢州司州之义阳诸军事、西中郎将、郢州刺史。未拜,徙督湘州诸军事、南中郎将、湘州刺史。

南齐豫章文献王嶷,太祖第二子。太祖为宋相,嶷出镇东府,加冠军将军。出为使持节、都督江州豫州之新蔡晋熙二郡军事、左将军、江州刺史。徙都督荆、湘、雍、益、梁、宁、南北秦八州诸军事、镇西将军、荆州刺史、持节。太祖即位,迁侍中、尚书令、都督杨、南徐二州诸军事、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扬州刺史。会北边骚动,帝思为经略,乃诏曰:「西关手司王畿,诚为治要,荆楚领驭遐远,任寄弘隆。自顷公私,劬∷绺е,宜尤重恒日」。复以为都督荆、湘、雍、益、梁、宁、南北秦八州诸军事、南蛮校尉、荆、湘二州刺史。入为都督杨南徐二州诸军事、中书监、司空、扬州刺史。

临川献王映,太祖第三子。宋末沈攸之事难作,太祖时领南徐州,以映为宁朔将军,镇京口。事宁,除淮南、宣城二郡太守,并不拜。仍为假节、都督南兖、兖、徐、青、冀五州诸军事、行兖州刺史。复为冠军将军、南兖州刺史。太祖践阼,以映为使持节、都督荆、湘、雍、益、梁、宁、南、北秦八州诸军事、平西将军、荆州刺史。又领湘州刺史。不行,改授散骑常侍、都督杨、南徐二州诸军事、前将军、扬州刺史。出为都督荆、湘、雍、益、梁、巴、宁、南、北秦九州诸军事、镇西将军、荆州刺史。

长沙威王晃,太祖第四子。宋顺帝蠲鞫年,自宁朔将军、淮南宣城二郡太守迁为持节、监豫司二州之西阳诸军事、西中郎将、豫州刺史。寻迁使持节、都督南徐兖二州诸军事、后将军、南徐州刺史。世祖加晃镇军将军,转丹阳尹。武陵昭王毕,太祖第五子。建元三年,出为持节、都督会稽东阳新安永嘉临海五郡军事、会稽太守。世祖以毕为江州刺史,又为丹阳尹。

成安恭王谔,祖第六子。建元二年,除冠军将军,镇石头戍,领军事。四年,出为使持节、督江州豫州之晋熙诸军事、南中郎将、江州刺史。永明六年,为南徐州刺史。九年,迁散骑常侍、秘书监,领石头戍事。

鄱阳王锵,太祖第七子。建元四年,世祖即位,以锵为使持节、督雍梁南北秦四州郢州之竟陵司州之随郡军事、北中郎将、宁蛮校尉、雍州刺史。七年,转征虏将军、丹阳尹,寻加散骑常侍、特进,号抚军。出为江州刺史。九年,始亲府州事,加使持节、督江州诸军事、安南将军。

桂阳王铄,字宣朗,太祖第八子。永明二年,出为南徐州刺史,镇京口。历代镇府,铄出蕃,始省军府。

始兴简王鉴,太祖第十子。永明二年,世祖始以鉴为持节、都督益宁二州军事、前将军、益州刺史。八年,进号安西将军。明年,为散骑常侍、秘书监,领石头戍事。衡阳王钧,太祖第十一子,出继元王道度。永明四年,为江州刺史,累迁左卫将军,为世祖所知。兄弟中意遇次鄱阳王锵。十年,转中书令,领石头戍事。

江夏王锋,太祖第十二子。永明七年,自辅国将军南彭城、平昌二郡太守迁左卫将军,仍转侍中,领石头戍事。九年,出为徐州刺史。

南平王锐,太祖第十五子。永明十年出为持节、都督湘州诸军事、南中郎将、湘州刺史。

宜都王铿,太祖第十六子。永明十一年,为持节、都督南豫司二州军事、冠军将军、南豫州刺史。

晋熙王商,祖第十八子。隆昌元年,出为持节、都督郢司二州军事、冠军将军、郢州刺史。

河东王铉,太祖第十九子。隆昌元年为骁骑将军,出为徐州刺史。

竟陵文宣王子良,世祖第二子。宋末,蠲魅年,为使持节、都督会稽东阳临海永嘉新安五郡、辅国将军、会稽太守。太祖建元二年,穆妃薨,去官,仍为征虏将军、丹阳尹。世祖即位,以为使持节、都督南徐、兖二州诸军事、镇北将军、南徐州刺史。永明元年,徙为侍中、都督南兖兖徐青冀五州、征北将军、南兖州刺史,持节如故。明年,入为护军将军,兼司徒,镇西州。十年,领尚书令,寻为使持节、都督扬州诸军事、扬州刺史。隆昌元年,进督南徐州。

庐陵王子,世祖第三子。世祖即位,为使持节、都督郢州司州之义阳军事、冠军将军、郢州刺史。永明元年,徙都督荆湘益宁梁南北秦七州、安西将军、荆州刺史。十年,迁使持节、都督南豫司三州军事、骠骑将军、南豫州刺史。

鱼复侯子响,世祖第四子。永明三年,自辅国将军、南彭城、临淮二郡太守迁使持节、都督豫州郢州之西阳汝南二郡军事、冠军将军、豫州刺史。四年,进号右将军,进督南豫州之历阳、淮南、颍川、汝阳四郡,寻出为江州刺史。七年,迁使持节、都督荆湘雍梁宁南北秦七州军事、镇军将军、荆州刺史。

安陆王子敬,世祖第五子。永明五年,为都督荆湘梁雍南北秦六州军事、平西将军、荆州刺史。十年,转散骑常侍、抚军将军、丹阳尹。隆昌元年,迁使持节、都督南兖兖徐青冀五州、征北大将军、南兖州刺史。

晋安王子懋,世祖第七子。永明三年,为持节、都督南豫豫司三州、南中郎将、南豫州刺史。鱼复侯子响为豫州,子懋解督。四年,进号征虏将军。南豫新置,力役寡少,加子懋宣城太守。五年,为监南兖兖徐青冀五州军事、后将军、南兖州刺史。六年,徙监湘州、平南将军、湘州刺史。明年,加持节、都督。八年,进号镇南将军。九年,亲府州事。十一年,为使持节、都督雍梁南北秦四州郢州之竟陵司州之随郡军事、征北将军、雍州刺史。隆昌元年,为都督、江州刺史。

随郡王子隆,世祖第八子。永明六年,自辅国将军、南琅邪彭城二郡太守迁江州刺史,未拜,迁持节、督会稽、东阳、新安、临海永嘉五郡、东中郎将、会稽太守。八年,代鱼复侯子响为使持节、都督荆雍梁宁南北秦六州、镇西将军、荆州刺史。其年,始兴王鉴罢益州,进号督益州。九年,亲府州事。

建安王子真,世祖第九子。永明四年,自辅国将军、南琅邪彭城二郡太守迁持节、督南豫司二州军事、冠军将军、南豫州刺史,领宣城太守,进号南中郎将。七年,进号右将军,迁丹阳尹。出为持节、都督郢司二州军事、平西将军、郢州刺史。

西阳王子明,世祖第十子。永明六年,为持节、都督南兖兖徐青冀五州军事、冠军将军、南兖州刺史。十年,进左将军、督会稽东阳临海永嘉新安五郡军事、会稽太守。

南海王子罕,世祖第十一子。永明六年,为北中郎将、南琅邪彭城二郡太守。帝初以白下地带江山,徙琅邪郡自金城治之,子罕始镇此城。十年,为持节、都督南兖兖徐青冀五州军事、征虏将军、南兖州刺史、巴陵王。子伦,世祖第十三子。永明七年,为持节、都督南豫司二州军事、南中郎将、南豫州刺史。十年,迁北中郎将、南琅邪彭城刺史、二郡太守。

始安王遥光,太祖次兄,贞王道生之孙。明帝欲即位诛赏事,唯遥光共谋议。建武元年,以为持节、都督杨、南徐二州诸军事、前将军、扬州刺史。无子,以江陵公宝览为后。永元二年,为持节、督湘州、辅国将军、湘州刺史。

遥光弟遥欣,延兴元年,明帝树置,以遥欣为持节、督兖州缘淮军事、宁朔将军、兖州刺史。仍为督豫州之西阳司州之汝南二郡、辅国将军、豫州刺史,未之任。建武元年,进号西中郎将。迁使持节、都督荆雍益宁梁南北秦七州军事、右将军、荆州刺史。明帝子弟弱小,晋安王宝义有废疾,故以遥光为扬州居中,遥欣居陕西,在外权势并在其门。四年,进号平西将军。永泰元年,以雍州魏兵至,诏遥欣本官领刺史、宁蛮校尉,移镇襄阳。魏兵退,不行。遥欣弟遥昌延,兴元元年,除黄门侍郎,未拜,仍为持节、督郢司二州军事、宁朔将军、郢州刺史。徙督豫州郢州之西阳司州之汝南二郡军事、征虏将军、豫州刺史。

桂阳王昭粲,文惠太子第四子。郁林王立,以皇弟封永嘉郡王、南徐州刺史。延兴元年,出为使持节、都督荆雍益宁梁南北秦七州军事、西中郎将、荆州刺史、安陆昭王。缅,明帝弟。永明二年,自太子詹事出为会稽太守,迁使持节、都督雍梁南北秦四州荆州之竟陵司州之随郡军事、左将军、宁蛮校尉、雍州刺史。

缅子宝髦了,冒猜酵,跷持节、都督湘州军事、辅国将军、湘州刺史。

巴陵王昭秀,文惠太子第三子。隆昌元年,为使持节、都督荆雍益宁梁南北秦七州军事、西中郎将、荆州刺史。

巴陵隐王宝,义明帝长子。建武元年,为持节、都督杨南徐州军事、前将军、扬州刺史。宝义少有废疾,故止加除授,仍以始安王遥光代之。转宝义为右将军,领兵置佐,镇石头。二年,出为使持节、都督南徐州军事、镇北将军、南徐州刺史。东昏即位,进征北大将军。始安王遥光诛,为都督杨南徐二州军事、骠骑大将军、扬州刺史。

江夏王宝玄,明帝第三子。建武元年,为征虏将军,领石头戍事,为持节、都督郢司二州军事、西中郎将、郢州刺史。永泰元年,还为前将军,领石头戍事,未拜。永元元年,进车骑将军,代晋安王宝义为使持节、都督南徐兖二州军事、南徐兖二州刺史。

庐陵王宝源,明帝第五子。建武元年为北中郎将,镇琅邪城,迁右将军,领石头戌事。仍出为使持节、都督南兖兖徐青冀五州军事、后将军、南兖州刺史。徙为都督会稽东阳临海永嘉新安五郡军事、会稽太守。鄱阳王宝夤,明帝第六子。建武二年,为北中郎将,镇琅邪城。明年,出为持节、都督江州军事、南中郎将、江州刺史。东昏即位,为使持节、都督郢司二州军事、征虏将军、郢州刺史。永元二年,徵为抚军,领石头戍事,未拜。三年,为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镇石头。和帝立西台,以宝夤为使持节、都督南徐兖二州军事、卫将军、南徐州刺史。少帝以为持节、都督荆益宁雍梁南北秦七州军事、荆州刺史。

邵陵王宝攸,明帝第九子。建武三年为北中郎将,镇琅邪城。永元元年,为持节、都督南北徐南兖青冀五州军事、南兖州刺史,未拜,迁征虏将军,领石头戍事。丹阳尹陈显达平,出为持节、督江州军事、左将军、江州刺史。

晋熙王宝嵩,明帝第十子。永元二年,为冠军将军、丹阳尹,仍迁持节、都督南徐兖二州军事、南徐州刺史,将军如故。

桂阳王宝贞,明帝第十一子。永元二年,为中谁军北中郎将,领石头戍事。

 {{ anno.na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