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室部 来朝辅政,就国来朝。
鞫ǔ渴∥,子之道也。春朝秋觐,事君之义也。盖所以正班爵而有叙训,上下而为典者焉。自汉氏之世,戚藩列树,连城布土,分王同姓,慎简僚き,为之傅相,虽违颜于咫尺,而存心于象魏,故得岁自入谒,时或召对,恭上之体,无越于常度。展亲之忧,宛如于家人。亦有徵诣行在,骏奔祀事,忠勤形于贡奉,孝弟著于诚明,为国邸之表仪,推闻望于英哲。宜乎优赐名数,加进秩封,遂其请求,曾无所吝者矣。魏晋而下,奉圭觐见者,咸以记云。
汉高祖九年十月,楚王交朝未央宫八年九月,自雒阳至长安
。
十年十月,荆王贾、楚王交、齐王肥来朝。
惠帝元年,淮南王长入朝长立,三年也
。
二年十月,齐悼惠王肥来朝,献城阳郡,以益鲁元公主邑。
文帝二年三月,立皇子武为代王,参为太原王,揖为梁王。武后徙为淮阳王。又徙梁王十四年文帝十五年
,入朝。十七年、十八年,比年入朝留比,频也。留,谓留在京师
。其明年乃之国。二十一年入觐,参五年一朝,凡三朝揖,五年一朝,凡再入朝。
景帝二年,梁王武入朝。武立,二十四年也。
三年,梁王武复入朝。武立,二十五年也。
四年,衡山王勃来朝。初,吴、楚王反,王坚守无二心。是年,吴、楚已破王朝,帝以为贞信,乃劳苦之劳音来到反
,曰:「南方卑湿,徙王于济北以褒之」。
七年十月,梁王武入朝武立二十九年
,帝使使持乘舆驷马迎梁王于阙下,天子副车,驾驷马。舆,即车也。
既朝上疏,因留中。六年冬,梁王武复入朝,武立,三十五年也。
上疏欲留,帝弗许。
后二年,诸王来朝,有诏更前称寿歌舞。长沙定王发但张袖小举手,左右笑其拙。帝怪问之,对曰:「臣国小地狭,不足回旋」。帝以武陵、零陵、桂阳属焉。
武帝元光六年,衡山王赐入朝。是时,淮南王安、河间王德入朝安德史失其年
。
昭帝元凤中,广陵厉王胥入朝,益封万户。
成帝河平中,楚孝王嚣入朝。正月时被疾,帝闵之,诏与子男一人俱从王入朝也
。是时,东平思王宇来朝,上疏求诸子及《太史公书》。帝以问大将军王凤,对曰:「臣闻诸侯朝聘,考文章,正法度,非礼不言。今东平王幸得来朝,不思制节度,以谨防危失危失,谓失道而倾危也
,而求诸书,非朝聘之义也。诸子书或反经术,非圣人或明鬼神,信物怪物亦鬼
。太史公书有战国纵横权谲之谋。汉兴之初,谋臣奇策天官灾异地形∪,皆不宜在诸侯王不可予不许之辞,宜曰《五经》圣人所制,万事靡不毕载。王审、乐道、傅、相皆儒者朝夕讲诵,足以正心虞意虞与娱同
。夫小辩破义,大道不通,致远恐泥,皆不足以留意泥音乃细反,陷滞不通也
。诸益于经术者,不爱于王爱,惜也。于王无所惜
。对奏天子如凤言」。遂不与。
后汉光武中元元年正月,东海王疆、沛王辅、楚王英、济南王康、淮阳王延、赵王饔,诮岳矗饔谝糈肌S挚占诜矗┒月从封岱山疆,因留京师。二年冬,归国。
明帝永平二年九月,沛王辅、楚王英、济南王康、淮阳王延、东海王政来朝。
六年正月,沛王辅、楚王英、东平王苍、淮阳王延、琅邪王京,东海王政、赵王饔诒焙M,跣似胪跏来朝。
十一年正月,沛王辅、楚王英、济南王康、东平王苍、淮阳王延、中山王焉、琅邪王京、东海王政来朝。
十五年二月,帝幸彭城,耕于下邳。三月,徵琅邪王京会良成县名,故城在今下邳县北
,徵东平王苍会阳都县名,在今沂水县南
,又徵广陵侯及其三弟会鲁祠东海恭王陵。
章帝建初七年正月,沛王辅、济南王康、东平王苍、中山王焉、东海王政、琅邪王宇来朝。
元和二年九月,徵济南王康,中山王焉会祭瞥ⅰ
三年正月,北巡狩,济南王康、中山王焉、西平王羡、六安王恭、乐成王党、淮阳王鞅、任城王尚、沛王定皆从。臣钦若等按:元和二年九月徵济南王康、中山王焉,其馀史不书来朝年月。
章和二年正月,济南王康阜陵王延、中山王焉来朝。安帝延光三年二月,幸大山。齐王无忌、东海王普、乐安王延来朝。
魏文帝黄初四年,任城王彰、雍丘王植朝京师。
明帝太和五年冬,诏诸王朝京师。
青龙三年,徵燕王宇入朝。
景初二年,徵燕王宇诣京师。
晋武帝泰始四年,太原王瑰入朝,赐衮冕之服。
六年,高阳王秩氤以父孚年高,乞留供养,拜尚书,迁右仆射。
咸宁中,河间王胗胫钔蹙楚,闯帝叹肟梢晕诸国表仪。
惠帝永光二年二月,镇南将军楚王玮、镇东将军淮南王允来朝是时秦王柬来朝,史不书月。
元康九年,淮南王允入朝,拜骠骑将军。
宋高祖永初二年,长沙王道怜自京口朝正入住殿省。
后魏献文和平六年十月,徵阳平王新城、京兆王子推、济阴王小新城、汝阴王天赐、任城王云 入朝。
后周静帝即位,赵王括、陈王纯、越王达、代王盛、滕王道来朝。
唐太宗贞观十一年十一月丁亥,潞州刺史韩王元嘉、绛州刺史霍王元轨、豫州刺史道王元庆并来朝。十二年,齐州都督、齐王倘氤因称疾,愿留京师。
十六年十一月癸丑朔,梁州都督汉王元昌、徐州都督徐王元礼、绛州刺史霍王元轨、寿州刺史舒王元名、扬州都督越王元贞来朝。
二十年十月,徐州刺史霍王元轨、许州刺史蒋王恽来朝。
二十一年十月,滑州刺史舒王元名、相州刺史赵王贞来朝贡。
二十二年十月,绛州刺史徐王元礼、襄州刺史纪王慎来朝。
梁太祖开平四年十月乙亥,东京留守博士友文入觐,召之也。
后唐愍帝应顺元年闰正月癸亥,洋王从璋自河中入觐,献甲马二十疋。
○宗室部 辅政
夫右贤左戚,古之道也。自商、周之,并建子弟以屏王室,或入为卿士,宰司国政,故虽五属之亲而无官,盖尚德也。是知熙帝载执国成,惟贤明而是⒌鼻,最慷并进,繇汉而下,迄于后周,或选自宗英,铎陡ㄥ龅湔坪庵,崦致谡治。盖有奕叶载德,济美垂裕,任职兴化,式是人望,斯固蓉乓亮之业茂焉,非特藩翼怀宁之谓也。至或登用非允,授受斯失,致覆败者亦时有之,斯可监也已。
商微子,启帝乙元子,为纣卿士。
周公旦,武王之弟。自武王即位,旦常辅翼,武王用事居多。武王九年,东伐至孟津,周公辅行。十一年,伐纣,至牧野。周公佐武王,作《牧誓》,破殷入商宫,封周公旦于少昊之墟曲阜,是为鲁公。公不就封,留佐武王。及成王即位,少在襁褓之中。周公恐天下畔周,乃践阼代。成王摄行,政当国,成王长能听政。于是周公乃还政于成王,就群臣之位臣钦若等曰:「周公不就封,以子伯禽之国。其为王卿士者,世为周公。厉王奔彘时,周公与召公立太子静,是为宣王。二相辅之,史阙其名。其后庄王时有周公黑肩
。毕公高,文王之子。成王惧太子钊之不任,乃命召公毕公率诸侯以相太子而立之。
卫康叔封、冉季载、周公母弟,皆有驯行。于是周公举康叔为周司寇,冉季为周司空,以佐成王治,皆有令名于天下。
武公和康叔之后,有文章,又能听其规谏,以礼自防,厉封名也。王时入相于周,诗人作淇澳以美之。
祭公谋父,周公之后。穆王时为王卿士。
凡伯,周公之裔,厉王时为王卿士。
虢文公,文王母弟虢仲之后。宣王时为王卿士。
郑桓公友,周厉王少子而宣王庶弟也《年表》云母弟
,幽王以为司徒幽王八年,为司徒
。和集周民、周民,皆说河、雒之间,人便思之。
武公掘突桓公子父子为周司徒,善于其职,国人宜之,故作《缁衣》之诗,美其德,以明有国善善之功焉。王子虎,襄王时为太宰。
汉澎侯澎东海县
屈鹬猩骄竿踝游涞窞弊凿,每ぬ守为左丞相。诏曰:「夫亲亲任贤,周、唐之道也」。以澎户二千二百,封左丞相,为澎侯。
后汉东平王苍,光武子。明帝时为骠骑将军,在朝数载,多所隆益,而自以至亲辅政,声望日重,意不自安,上疏归职。帝优诏不听疏云:「居宰相之位,同气之亲,馀具宗室退让门」。
。
魏邵陵侯真,太祖族子。文帝黄初三年,以真为上军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迁中军大将军。七年,与陈群等受遗诏辅政。明帝即位,累迁大将军司马。
贞子武安侯爽,明帝时为卫武将军。帝寝疾,乃引爽入卧内,拜大将军、假节钺、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与太尉司马懿并受遗诏,辅少主。
晋安平王孚,宣帝次弟。为魏太傅。武帝受禅,诏曰:「太傅勋德弘茂,朕所瞻仰,以光导弘训,镇静宇内,愿奉以不臣之礼。其封为安平王,邑四万户。进拜太宰、持节、都督中外诸军事」。有司奏,诸王未之国者,所置官属,权未有备。帝以孚明德属尊,当宣化树教,为群后作则,遂备置官属焉。
孚子义阳王望,为魏司徒。武帝泰始三年,诏曰:「夫尚贤庸勋,尊崇茂亲,所以体国经化,式是百辟也。且台司之重,存乎天官,故周建六职,政典为首。司徒、中领军以明德近属,世济其美。祖考创业,翼佐大命,出典方任,入赞朝政,文德既著,武功宣畅。逮朕嗣位,弼道惟明,宜登上司,兼统军戎,内辅帝室,外隆威重。其进位太尉,中领军如故。置太尉军司一人,参军事六人,骑司马五人。又增置官骑十人,并前三十,假羽葆鼓吹。
汝南文成王亮,宣帝子。武帝末,为太尉、录尚书事,遗诏委以后事。杨骏索诏视,遂不还。及骏诛,诏曰:「大司马汝南王亮,体道冲粹,通识政理,宣翼之绩,显于本朝,《二南》之风,流于方夏,将凭远猷,以康王化。其以亮为太宰、录尚书事,入朝不趋,剑履上殿,增掾属十人,给千兵百骑,与太保卫隙哉瞥政」。
亮子西阳王粼帝,太兴初,录尚书事,进位太宰,领太尉。
梁王肜,宣帝子。惠帝元康中,为大将军、尚书令、领军将军、录尚书事。永康初,共赵王伦废贾后,诏以肜为太宰、守尚书令。是时改司徒为丞相,以肜为之。伦灭,诏肜以太宰领司徒。
齐王攸,文帝之子。武帝践祚时,朝廷草创,而攸总管军事,抚宁内外,莫不景附。迁骠骑将军,开府辟召,礼同三司。每朝政大义,悉心陈之。累迁侍中、司空。
攸子武闵王ぁ,惠帝时为平东将军、假节,镇许昌,与成都、河间、常山、新野四王诛赵王伦。惠帝反正,以ぁ为大司马,于是辅政,居攸故宫。
成都王颖,武帝子,助齐王ぁ诛赵王伦,惠帝以颖为大将军、录尚书事。ぁ败,颖悬执朝政,事无巨细,皆就邺谘之。
高密王泰,宣帝弟馗之子。惠帝永熙初,为司空。楚王玮之被收,泰严兵将救之。祭酒丁绥谏曰:「公为宰相,不可轻动。且夜中仓卒,宜遣人参审定问」。泰从之。玮既诛,乃以泰录尚书事,迁太尉、尚书令。
东海孝献王越惠帝西幸,以越为太傅,与太宰爰懈ǔ政让,不受。怀帝即位,委政于越。武陵忠敬王遵。元帝孙宋高祖义旗兴复,朝廷称受密诏使遵总摄万几,加侍中、大将军,移入东宫,内外毕敬。迁转百官,称制书,又教称令书安帝反正,更拜太保。
会稽文孝王道子,孝武帝子。大元中,录尚书六条事,寻领司徒。安帝践祚,有司奏:「道子宜进位太傅、扬州牧、中书监,假黄钺,备殊礼」。固辞不拜。诏内外众事,动静谘之。帝既冠,道子稽首归政。
宋彭城王义康,高祖子。文帝即位初,为荆州刺史。元嘉六年,司徒王弘表义康宜还入辅政、侍中、都督杨、南徐兖三州诸军事、司徒、录尚书事、领平北将军、南徐州刺史,持节如故。二府并置佐领兵,与王弘共辅朝廷。弘既多疾,且每事推谦,自是内外众务一断之义。康性好吏职,锐意文按,纠剔是非,莫不精尽。既专总朝权,事决自已,生杀大事,以录命断之。凡所陈奏,入无不可。方伯以下,并委义康授用。繇是朝野辐凑,势倾天下。义康亦自强不息,无有懈倦,府门每旦常数百乘车,虽复位卑人微,皆被引接。爱惜官爵,未尝以阶级私人。凡朝士有才用者,引入阙下,乐为竭力,不敢欺负。
江夏王义恭,高祖子。文帝元嘉十六年,进位司空,加侍中、都督杨、南徐兖三州诸军事、司徒、录尚书事。二十一年,进太尉,领司徒。义恭既小心恭慎,且戒义康之失,虽为总录,奉行文书而已,故文帝安之。孝武践阼,累加太宰。前废帝即位,诏曰:「总录之典,著自前代。孝建始年虽撞⑹,因革,有宜理存济务。朕涉独在躬,未涉政道,百揆庶务,允归尊德。太宰江夏王义恭新除中书监、太尉,地居崇重,受遗阿衡,实深凭倚,冀康庶绩,可录尚书事,本官监太宰,王如故」。
南郡王义宣,高祖子。孝武帝即位,初为中书监、都督会豫二州丞相,录尚书六条事、扬州刺史。
建平王宏,文帝子。孝武入嗣,以宏为仆射、冠军将军、中书监。宏谦俭周慎,礼贤接士,明晓政事,世祖信仗之。
南齐竟陵王子良,武帝子。帝遗诏使子良辅政,安成王知尚书事。子良素仁厚,不乐世务,乃推安成诏云:「事无大小,悉与鸾参议」。
巴陵王宝义,和帝西台建,以为侍中、司空。梁王定京邑,宣德太后令以宝义为太尉,领司徒。诏云:「不言之化,形于自远」。时人皆云此实录也。
后魏江夏公吕道武族弟,位外都大官,委以朝政,大见尊重。扶风公处真,烈帝之后,少以壮烈闻,位殿中尚书,委以大政,甚见尊礼。
文安公屈,国之疏族。明元时居门下,出纳诏命。明元东巡,命屈行右丞相,命掌军国,甚有声誉。
彭城王勰,献文子。孝文时,除侍中,长直禁内,参决军国大政,万几之事无不预焉。
咸阳王禧,孝文末为太尉,与司徒彭城王勰、司空北海王祥、尚书左仆射广阳王嘉等受遗辅政。景明二年春,诏曰:「朕以寡昧,夙罹闵,凶忧在疚,罔知攸济。实赖先帝圣德,遗泽所覃,宰辅忠贤,劬劳王室,用能抚和上下,清肃内外。乃式遵复子,归政告逊,辞理恳至,邈然难夺,便当励兹空乏,亲览机务。咸阳王尊唯元叔道性渊凝,可进位太保,领太尉」。司空北海王季父英明,声略茂举,可大将军、录尚书事。
高阳王雍,宣武末为太尉。孝明即位。初,侍中于忠以门下议,以帝幼年,未亲机政。太尉、高阳王雍属尊望重,宜入居西相柏台,省决庶政。
任城王澄明德茂亲,可为尚书令,总摄百揆。
清河王怿孝明即位,灵太后以怿帝之懿叔,德允具瞻,委以朝政,事拟周、霍。怿竭力辅佐,以天下为己任。汝南王悦,正光中为侍中、太尉。孝明诏入居门下,与丞相高阳王雍参决尚书奏事。
东魏孝静天平二年二月,以太尉、咸阳王坦为太傅,以司州牧西河王挝太尉。
三年二月,以开府仪同三司、华山王鸷为大司马。
四年正月,以汝阳王暹为录尚书事。
兴和四年四月,以太尉彭城王韶为录尚书事。
武定二年三月,以元弼为录尚书事。
北齐任城王水,皆高祖子。自孝昭、武成时,车驾还邺,常令水皆镇晋阳,总并省,历司徒、太尉,并省,录尚书事。
彭城景思王水攸,高祖子。皇建初,拜大司马,兼尚书令,转太保。武成入承大业,迁太师、录尚书。水攸明练世务,果于断决,事无大小,咸悉以情。
赵郡王砗忧逯形,司空摄录尚书事。累加尚书令,拜太尉。砭玫涑政,誉望日隆。
后周晋荡公护,太祖之兄、邵惠公颢之少子。自太祖为丞相,立左右十二军,总属相府。太祖崩后,皆受护处分,凡所徵发,非护书不行。护屯兵禁卫,盛于宫阙,事无巨细,皆先断后闻。孝闵践祚,大司马,封晋国公,邑万户,迁大蒙宰。高祖立百官总已于护。保定元年,以护为都督中外诸军事,令五府总于天官。
○宗室部 就国
自汉惩亡秦之失,尊王子弟,魏、晋代兴,咸进戚属,申画邦壤,署置官号,南面君民,奕世传祚,所以屏翰王室,为磐石之宗也。而史氏或载其就封之始,或述其还国之自,乃有胜衣。疏爵既壮,而方出明德,入辅辞宠以言归,或修觐而旋,或被遣而去。至于慈爱隆笃,恩纪优洽,亦并而叙之,所以记封建沿袭之异,宜典章因革之殊制者已。
汉营陵侯泽立,为琅邪王,与齐人田生之。国生劝泽急行,毋留出关。吕太后果使人追之,已出即还。
齐悼惠王肥,高祖六年立。孝惠二年入朝,帝与齐王燕饮,太后前置齐王上坐,如家人礼。以兄弟齿列,不从君臣之礼,故曰家人也。
太后怒,欲鸩之。齐王自以为不得,脱长安内史士曰:内史王官士者,其名。
「太后独有帝与鲁元公主。今王有七十馀城,而公主乃食数城王,诚以一郡上太后为公主,汤沐邑,太后必喜无患矣」。于是齐王献城阳郡,以尊公主为王太后。为齐王太后言,以母礼事之,所以自媚也。
吕太后喜而许之,置酒齐邸乐饮,遣王归国。
梁孝王武,孝文十七年、十八年,比年入朝,留其明年乃之国。孝景二十九年入朝,帝废栗太子。太后心欲以梁王为嗣,大臣有所关说,太后议格,乃辞归国。三十五年冬,复入朝,上疏欲留,帝不许,乃归国。
燕刺王旦,武帝元狩六年四月,与齐王闳、广陵厉王胥同日立旦,壮大就国。
淮阳宪王钦,宣帝元康三年立,宣帝甚爱之。元帝即位,乃遣之国。东平思王宇宣帝甘露二年立。元帝即位,就国。
舂陵侯仁,以舂陵下湿,求减邑内徙。元帝初元四年,徙封南阳之白水乡,犹以舂陵为国名,遂与从弟钜鹿都尉回及宗族往家焉。
仁子敞,袭封为庐江都尉。族兄安众侯刘崇起兵王莽,思恶刘氏,徵敞至长安,免归国。
后汉鲁王兴、哀王石,并建武二十七年就国东海恭王︹,建武二年,立为皇太子。十七年而母郭后废︹,不自比频也。留谓留在京师。安数陈恳诚,愿备藩国。十九年,封为东海王。二十八年,就国。帝以︹废不以过,去就有礼,故优以大封,兼食鲁郡。初,鲁恭王好宫室,起灵光殿,甚壮,是时犹存,故诏︹都鲁。中元元年入朝,徙封岱,因留京师。明年春,帝崩,冬乃归国。
沛王辅楚王英、济南王康、淮阳王延,并建武二十八年就国。
中山王焉,以郭太后少子诸王就国焉,独留京师。三十年,徙封中山王。永平二年冬,诸王来会辟雍归藩,诏焉,与俱就国,从以虎贲官骑焉。上疏辞让,显宗报曰:「凡诸侯出境,必备左右,故夹谷之会,司马以从。今五国各官骑百人称褡闱,靶薪员本胡骑,便兵善射,弓不空,张发必决,皆夫有文事,必有武备,所以重藩职也,王其无辞」。
东平王苍,明帝即位,为骠骑将军。表乞上将军印绶,退就藩国,辞甚恳切。永平五年,乃许还国,而不听上将军印绶。六年,帝幸鲁,徵苍从还京师。明年,阴太后既葬,乃归国。十一年,与诸侯朝京师,月馀还国。帝临送归宫,凄然怀思。乃遣使手诏赐国中傅曰:「辞别之后,独坐不乐,因就车归,伏轼而吟。瞻望永怀,实劳我心。诵及采菽,以增叹息」。苍建初六年冬,上疏求朝,明年正月,帝许之。七年三月,大鸿胪奏遣诸王归国,帝特留苍,赐以秘书列仙图、道术秘方。至八月,饮酎毕,有司复奏遣苍,乃许之。诏赐苍曰:「骨肉天性,诚不以远近为亲疏。然数见颜色,情重昔时。念王久劳,思得还休,欲署大鸿胪奏,不忍下笔,顾授小黄门。中心恋恋,恻然不能言。于是车驾祖送,流涕而诀。复赐乘舆、服御、珍宝舆马、钱布以亿万计。琅邪王京明帝尤爱幸,永平五年乃就国。
西平王羡,章帝遗诏徙封陈王。章和二年就国。
陵安王恭,章帝遗诏徙封彭城王。章和二年就国。
乐成王党,与章帝同年,尤相亲爱。章和二年,就国下邳。王衍有容貌,章帝即位,常在左右。章和二年就国。
梁王畅。明帝尤爱幸。章帝缘先帝之意,恩宠甚笃。和帝即位就国。
常山王章,殇帝延平元年就国。
清河王庆,殇帝延平元年,与济北王寿、河间王开、常山王章就国。庆立,凡二十五年乃归国和帝遵肃宗故事,兄弟皆留京师,有司请遣诸王归藩,不忍许之。殇帝立,乃就国
千乘王伉,伉子。宠皆薨于京师,子鸿嗣。顺帝即位,始就国。
魏任城王彰,太祖之子。文帝即王位,彰与诸侯就国。彰始以先王见任有功,冀因此遂见授用,而闻当随例意,甚不悦,不待遣而去。
陈思王植,黄初元年,与诸侯并就国。四年来朝。是时待遇诸侯法峻,任城暴薨,诸侯既怀友于之痛。植及白马王彪还国,欲同路东归,以叙隔阔,而监国使者不听。植发愤告离,作诗以赠彪。
晋东平王鑫侍中,与东安公繇善。繇欲擅朝政,与汝南王亮不平。亮⒁贼硖,盅羁ス送免,繇龅裙,偾帛鼍凸。又镇下邳,惠帝西幸,遣使者刘虔即拜兖州刺史、范阳王。鲠惘銮嘀蓨霾皇苊銮步田徽击破霪鲎呔凸。
太原王辅,武帝受禅,初封渤海王。泰始二年之国下邳王晃,泰始二年,与太原王瑰之、国瑰子河间王氤跸父爵。咸宁二年就国。
梁王肜,武帝践祚,封梁王。及之国,迁北中郎将武帝咸宁初,遣诸王之国,独平原王挥畜萍补侍,刳留之
。
乐安王鉴,泰始中,拜越骑校尉。咸宁初,以齐之梁、邹益封,因之国,服侍中之服。
汝南王亮,繇卫将军、侍中出为镇南大将军、都督豫州诸军事、开府、假节之国。
楚王玮,初封始平王。太康末,徙封于楚,出之国,都督荆州诸军事。
赵王伦,武帝受禅,封琅邪郡王。及之国,行东中郎将。齐王攸为镇军大将军、侍中、太子太傅。武帝诸子并弱,太子不令内外属意于攸。中书监荀勖从容言于帝曰:「百僚内外,皆归心于齐王,陛下试诏齐王之国,必举朝以为不可,则臣言有徵」。侍中冯ヨ又言曰:「陛下遣诸侯之国,成五等之制者,宜先从亲始,莫若齐王」。帝既信勖言,又纳ヨ说。太康三年,乃下诏曰:「古者九命作伯,或入毗朝政,或出御方岳。周之吕侯五侯九伯,实得征之侍中、司空、齐王攸明德清畅,忠允笃诚,以母弟之亲,受台辅之任,佐命立勋,劬劳王室,宜登显位,以称具瞻。其以为大司马、都督青州诸军事,侍中如故。假节,将本营千人,亲骑、帐中、司马、大车皆如旧。增鼓吹一部,官骑满二十,置骑司马五人,馀主者详按旧制施行」。
秦献王柬为镇西将军、西戎校尉、假节,与楚、淮南王俱之国。
淮南王允,初封濮阳王,拜越骑校尉。太康十年,徙封淮南,仍之国。
东海王越荡阴之败,奔于下邳,竟陵王霾荒,稍侥嘶构。
后周宣帝大象元年五月,以笾菹骞郡为赵国,以齐州济南郡为陈国,以丰州武当、安富二郡为越国,以潞州上党郡为代国,以荆州新野郡为滕国,邑各一万户。令赵王招、陈王纯、越王盛代王达、滕王胁⒅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