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闰位部 招怀
传曰:「招携以礼,怀远以德」。是知有国者务辑宁于初附,将诱致于来者,而外示其优礼,而内彰乎大度。俾危疑者得自安之地,翔引者无失所之嗟,诚接物之宏猷,经远之大略也。自汉氏之末,群雄并起,玄德奋于庸蜀,孙氏据有江东,其馀趑趄,陆梁往往而在,莫不怀去就之分,审废兴之命,跨州连郡,以待所归。于是析忠遭辔酒湫,那彩挂源,锲湟食蛭,质以从命,或饭币猿品,故能抚有其民,人恢拓乎疆宇,鼎峙之业,雄视二隅。繇宋、齐以还,南北分壤,逮夫高齐。至于梁氏,疆场之事,一彼一此,反侧之子,改过自新,咸用接纳存┰,俾其安集,斯诚君国者之永图哉!
蜀先主初围刘璋于成都,时偏将军马超领其父腾部曲,依张鲁鲁,不与计事,内怀于邑,密书请降。先主遣人迎超,超将兵径到城下,城中震怖,璋即稽首。又云:先主使李恢至广中,交好马超,超遂从命。
黄权为刘璋广汉长,及先主袭取益州将帅,下郡县,郡县,望风景附。权闭城坚守,刘璋稽服而诣降先主假权偏将军。
吴大帝初为吴侯,建安十五年,遣步骘为交州刺史。时士奕为绥南中郎将,董督七郡,领交、蕴守。骘到,燮率兄弟奉承节度。帝加燮为左将军。建安末年,燮遣子厥入质,帝以为武昌太守。诸子在南者,皆拜中郎将。又诱益州豪姓雍门等率郡人民遥使东附,帝益嘉之。迁卫将军。弟合浦太守。壹时贡马凡数百疋,帝辄为书厚加宠赐,以答心尉之。
嘉禾元年十月,魏辽东太守公孙渊遣校尉宿舒、阆中令孙综称藩于大帝,并献貂马。帝大悦,加渊爵位。二年春正月,诏以幽、青二州十七郡七十县封为燕王。
宋高祖初为晋太尉,垣遵与其弟苗并为南燕慕容超委任遵为尚书,苗为京兆太守。帝围广固,遵、苗逾城归降,并以为太尉行参军。
孝武大明中,黟、歙二县有亡命数千人,攻破县邑,杀害官长。豫章王子尚为扬州刺史,在会稽,遣主帅领三千人水陆讨伐,再往失利。帝遣殿中侍御史吴喜数十人至二县诱说群贼,贼即日归降。
明帝即位初,南雍州刺史袁ダ与晋安王子勋同反,帝使朝士遗ダ书曰:「夫夷陂相因,兴革递数,或多难而固其国,或殷忧而启圣明。此既著于前史,亦彰于闻见。王室不造,昏凶肆虐,神鼎将沦,宗稷几泯,幸天未亡宋,乾历有归。主上体自圣文,继明作睿,而辱均牖里,屯喻夏台。既天地俱愤,义勇同奋,克殄鲸鲵,三灵更造,应天顺民,爰集宝命。四海属息肩之欢,庶民见来苏之泰,吾等获免刀锯,仅全首领。复身奉惟新,命承亨运,缓带谈笑,击壤圣世。汝虽劬劳于外,迹阻京师,然心期所寄,江汉何远?自九江告变,皆谓邓氏狂惑,比日国言藉藉,颇尘吾子。道路之议,岂其或然。闻此之日,能无骇惋。凶人反道败德,日夜滋深,昵近狡慝,取谋犬才。虎非惟毒流外物,恶积中朝,乃欲毁陵邑,虐崇宪,烧宗庙,卤御物,然后荡覆京都,必使兰莸俱尽。自非圣上庙懒橥钾槊,馐籽繁芪,持内外拥卫臣下,则赤县为戎,百姓其鱼矣。此事此理,宁可熟念。既天道辅顺,百姓讴歌有奉高祖之孙,文皇之子,德洞九幽,功贯三曜,匡拯家国,提毓黔首。若不子民南面,将使神器何归。而群下构慝,妄怀窥觊,成轸惑燕,贯高乱赵,谗人罔极,自古有之。汝中京冠冕儒雅世袭,多见前载县鉴忠邪何远!遗郎中之清轨,近忘太尉之纯跸,嘤牖蛉捍泳松。或姻娅周款,一旦胡越,能无怅恨。若疑诳所至邪?言皮无穷,汝当誓众奋戈,翦此朝食。若自延过听,迷途未远,圣上临物以仁,接下以爱,岂直雍齿先封,乃当射钩见相。矣碛枘戏,寤寐延首。若反棹水,公流归诚,凤阙锡挚,确嵌而谁?吾等并过荷曲慈,俱叨非服,纡金拖玉,改观蓬门,入奉舜、禹之渥,出见羲、唐之化。雍容揄扬,信白驹空谷之时也。奈何毁掷先基,自蹈凶戾,山门萧瑟,松庭谁归?言念楚路,岂不思父母之邦!幸纳恶石以蠲美,裁书表意,尔其图之」。时尚书右仆射蔡兴宗是ダ舅,领军将军袁粲是ダ从父弟,故书云群从舅甥也。后又使ダ旧门生徐硕奉手诏譬ダ曰:「卿历观古今,险之与强,何尝可恃。自朕践祚,涂路梗塞,卿无繇奉表,未经为臣。今追踪窦融,犹未为晚也」。
沈文秀为青州刺史,与晋安王子勋同反。泰始二年八月,子勋平,帝遣文秀弟文炳诏文秀曰:「皇帝问前督青州、徐州之东莞东安二郡诸军事、建威将军、青州刺史。朕去岁拨乱,功振普天,于卿一门,特有殊泽。卿得延命至今,谁之力邪?何故背国负恩,远同逆竖?今天下已定,四海宁一,卿独守穷城,何所归奉?且卿百口在都,兼有坟墓,想情非木石,犹或顾怀。故指遣文炳,具相宣示。凡诸逆节,亲为戎首,一不加罪,文炳所具,卿独何人,而能自立?便可速率部曲,同到军门,别诏有司,一无所问。如其不尔,国有常刑。非唯戮及弟息,亦当夷卿坟墓。既以谢齐土百姓,亦以劳将士之心,故有今诏」。三年二月,文秀归命请罪,即安本任崔道固为二州刺史,与沈文秀同逆。会四方平定,明帝遣使宣慰,道固奉诏归顺。
殷琰为建武将军、豫州刺史,亦同子勋反叛,其将留胡败走,寻阳平定。明帝遣琰参军杜叔宝之从父弟季文至琰城下与叔宝语,说四方已定,劝令时降。叔宝曰:「我乃信汝,恐为人所诳耳」。叔宝闭绝,子勋败问,有传者即杀之。时琰子邈东在京邑,系建康,帝送邈与琰,令说南贼已平之。问自建康出,便防送就道。议者以为宜听。邈与伯父瑗私相见,不尔无以解城内之惑,不从。邈至,叔宝等果疑,守备方固。
后帝以南贼降者送琰城下,令与城内交言,繇是人情沮丧,琰遂降。
韦珍奇为汝南郡司马,同殷琰反,琰降珍奇据城招魏留π与珍奇书,劝令反魏。珍奇乃与子超越、羽林监垣式宝于谯杀魏子都、赞拔等凡三千馀人。π驰驿以闻,明帝大喜,以珍奇为使持节、都督司北豫二州诸军事、平北将军、司州刺史,汝南新蔡县侯,食邑千户。
萧惠开为平西将军,都督益、宁二州。晋安王子勋反,惠开乃集将佐谓之曰:「湘东太祖之昭,晋安世祖之穆,其于当璧,并无不可。但景和虽昏,本是世祖之嗣,不任社稷,其次犹多。吾奉武、文之灵,兼荷世祖之眷,今便当投袂万里,推奉九江」。乃遣巴郡太守费欣寿领二千人东下,为巴东人任叔儿起义所邀。欣寿败没峡口,道不复通,更遣州治中程法度领三千人步出梁州,又为氐贼杨僧嗣所断。先是,惠开为治,多任刑诛,蜀士咸怀猜怨。及闻欣寿没,法度又不得前,晋原一部遂反。于是诸郡悉应之,并来围城。城内东兵不过二千,凡蜀人惠开疑之,皆悉遣出。子勋寻平,蜀人并欲屠城,以望厚赏。惠开每遣军出战,未尝不捷,前后所摧破杀伤,不可胜计。外众逾合,胜兵者十馀万人。时天下已平,明帝以蜀土险远,赦其诛责,遣惠开之弟惠基步道使蜀,具宣朝旨。惠基既至涪,而蜀人志在屠城,不使王命远达,遏留惠基,不听进。惠基率部曲破其渠帅马兴怀等,然后得前。惠开奉旨归顺,城围得解。及还都,明帝待之益厚。时帝遣惠开宗人宝首水路慰劳益州,宝首欲以平蜀为功,更奖说蜀人。于是处处蜂起,凡诸离散者,一时还合。渠帅赵燕句文章等与宝首屯军于上,去成都六十里,众号二十万。惠开欲遣击之,将佐咸曰:「攻破蜀贼,诚不为难,但慰劳使至,未获奉受,而遣兵相距,何以自明本心?」惠开曰:「今水陆四断,表启路绝,宝首或相诬陷,谓我不奉朝旨。我之欲战,本在通使,若得通,则诚心达矣」。乃作启事,具陈事情,使腹心二人带启戒之曰:「须贼破路开。便跃马驰出。遣永宁太守萧惠训、别驾费欣业分兵并进,与战,大破之,生擒宝首,囚于成都县狱。遣使至,帝令执送宝首,除惠开晋平王长史、南郡太守。后废帝元徽中,遣武卫将军王世武使河南。是岁,随拾寅使来献。诏答曰:「皇帝敬闻使持节、散骑常侍、都督西秦河沙三州诸军事、车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领护羌校尉、西秦河二州刺史、新除骠骑大将军、河南王,宝命革授,爰集朕躬,猥当大业,盘杓婊秤,侵性龈型。跏牢渲恋略徽,五年五月二十一日表闻之泾热,想比平安。又卿乃诚,遥著保宝遐疆。命诏升徽号,以酬忠款,遣王世武衔命拜授。又仍使王世武等往芮芮,想即资遣。使得时达又奏所上马等物悉至,今往别牒锦绵紫碧绿黄青等各十疋。
南齐太祖建元兀年,诏曰:「交员本岸栏羰,樗匪鼓饲,霸朔郊靖,汉2怀因迷遂往,归款莫繇,曲赦交州部内李叔献一人即抚南土,文武详才选用,并遣大使宣扬朝恩。以试守武平太守、行交州府事李叔献为交州刺史。
东昏侯永元三年,后魏东徐州刺史沈陵降,以为北徐州刺史。
梁高祖天监十三年,后魏太常博士崔灵恩归国,高祖以其儒术,擢拜员外散骑常侍。
元愿达,魏支庶也。天监中,为后魏司州刺史,因大军北伐,攻义阳。愿达举州献款,诏封乐平公、侍中。
王神念,太原郡人。天监中,以后魏颍川守据郡归款,封南城侯,青、冀二州刺史。
元法僧,为后魏镇东将军、徐州刺史。普通六年,以彭城内附,授司空,封始安王法僧魏氏支属,镇彭城。是时魏室乱,遂据镇称帝。魏讨之,乃归款,请为附庸。高祖遣奉朝请陈庆之与胡龙牙、成景隽率诸军应接。及还朝,甚加优宠。时方事招携,赐法僧甲第、女乐金帛,迁太尉。
元树,字君立,后魏近属也。仕魏为宗正卿。尔朱荣乱,归国,封为邺王,镇北将军。
羊侃,为魏征东大将军。大通三年归国,诏授安北将军、徐州刺史,并其兄默及三弟悦、元皆拜为刺史。
胡僧涛,魏银青光禄大夫。大通三年,避尔朱氏之难,南归。频上封事,武帝器之,拜主帅使之。送魏北海王元颢入雒阳,僧獭S帜,瞎槌、南天水、天门二郡太守。
侯景为魏司徒,太清元年,求以豫、广、颍、雒阳、西扬、东荆、北荆、襄、东豫、南兖、齐等十三州内属。高祖以景为大将军,封河南王、大行台,承制如邓属故事,遣同州刺史羊鸦仁、兖州刺史桓和、仁州刺史湛海珍等应接之。
孝元帝时,湘州刺史王琳以平侯景之勋第一,纵暴于建业。王僧辩启请诛之。琳令长史陆纳率部曲前赴湘州,身轻上江陵陈谢。帝以琳下吏,使廷尉卿黄罗汉、大舟卿张载宣喻琳军。纳等及军人絷罗汉杀载,帝遣僧辩讨纳。是时湘州未平,武陵王兵下又甚盛,江陵公私恐惧,人有异图。纳启申琳无罪,请复本位,求为奴婢,帝乃锁琳送僧辩。时纳出兵方战,会琳至,僧辩升楼车以示之,纳等投戈俱拜,举军皆哭,曰:「乞王郎入城」。即出,放琳入,纳等乃降。湘州平,仍复琳本位。
陈高祖永定元年,以晋安太守陈宝应为持节、散骑常侍、信武将军、闽州刺史,领会稽太守。宝应,梁末为晋安太守。时东西岭路寇贼拥隔宝应,自海道趋于会稽贡献,故有是命。
二年三月,梁湘州刺史王琳立永嘉王萧庄于郢州。六月,诏侯讨之。又遣吏部尚书谢哲谕琳琳,请还镇湘州。诏追众军缓其伐。
鲁悉达,梁末以侯景之乱,纠率乡人保新蔡及晋、熙等五郡。及王琳据有上流,琳授悉达镇北将军。高祖等遣赵知礼授征西将军、江州刺史,各送鼓吹女乐,悉达两受之,迁延顾望,皆不欲降。高祖遣安西将军沈泰潜师袭之,不能克济。齐遣行台慕容绍宗以众三万来攻郁口诸镇,兵甲甚盛,悉达与战败齐军,绍宗仅以身免。王琳欲图东下,以悉达制其中流,恐为已患,频遣使招诱,悉达终不从,琳不得下,乃速击于齐,共为表里,齐遣清河王高岳助之。相持岁馀,会示卑将梅天养等惧罪,乃引齐军入城。悉达勒麾下数千人,济江而归高祖。高祖见之甚喜,曰:「来何迟也?」悉达对曰:「臣镇抚下流,愿为藩屏,陛下授臣以官,恩至厚矣。沈泰袭臣威以深矣。然臣所以自归于陛下者,以陛下豁达大度,同符汉祖故也」。高祖笑曰:「卿言得之矣」。授平南将军、散骑常侍、北江州刺史,封彭泽县侯。宣帝大建十二年八月,周使持节、上柱国、郧州总管、荥阳郡公司马消难以郧、随、温、应、土、顺、沔、儇、岳等九州,鲁山、甑山、沌阳、应城、平靖、武阳、上明、涓水等八镇内附。诏以消难为使持节、侍中、大都督、总督安随等九州八镇诸军事、车骑将军、司空,封随郡公,给鼓吹、女乐各一部。
东魏孝静帝兴和二年五月,西魏行台宫延和、峡州刺史元庆率户内属,置之河北。新附赈廪各有差。
武定七年正月,梁北徐州刺史湘山侯萧正表以镇内附,封兰陵郡公、吴郡王。
北齐神武为东魏大将军,尔朱荣都督、济州刺史。张琼因尔朱兆败归神武,用为汾州刺史。
尧雄初仕后魏,为燕州刺史,随尔朱兆败于广阿,遂率所部据定州以归神武。时雄从兄杰,尔朱兆用为沧州刺史,至瀛州,知兆败,亦遣使归降。神武以其兄弟俱有诚款,便留杰行瀛州事,寻以雄为车骑大将军、瀛州刺史以代杰。
王则初隶尔朱仲远,为征虏将军。仲远败,始归神武,加征南将军、金紫光禄大夫。
慕容绍宗初为尔朱兆长史。神武从邺讨兆于晋阳,兆窘急,走赤哿胱。早硕死,绍宗行到马突城,见神武追至,遂携荣妻子及兆馀众自归。神武仍加恩礼,所有官爵并如故,军谋兵略,时参预焉。
可朱浑元,后魏末,为渭州刺史。侯莫陈悦之杀贺拔岳也,周文帝率贺拔岳所部还共图悦。元时助悦。悦走,元收其众,入据秦州,为周攻围,苦战,结盟而罢。元既早为神武知遇,兼其母兄在东尝有思归之志,恒遣表疏,与神武阴相往来。周文攻围,忌元智勇,知元怀贰,发兵攻之。元乃率所部发自渭州,西北乌兰津。周文频遣兵邀之,元战必摧之,引军历河源二州境,乃得东出。灵州刺史曹渥、女固、懔醴、嵊朐,深相交结。元因说丰以神武英武非常,克成大业,丰自此便有委质之心,遂资遣元,从灵州东北入云, 州。神武闻其来也,遣平阳守高嵩持金环一枚以赐元,并运资粮,远遣候接。元至晋阳,引见执手,赐帛千疋并奴婢田宅。兄弟四人先在并州者进官爵。元所部督将,皆赏以爵邑,封元县公,除车骑大将军。
任延敬,广宁人。初从葛荣为贼,荣署为王,甚见委任。荣败,延敬拥所部先降,拜镇远将军、广宁太守。
文襄初,为东魏大将军,封渤海王。时侯景据河南反,令韩轨等讨之,不克。议者咸云:「侯景犹有北望之心,但信命不至耳」。又景将蔡遵道北归,称景有悔过之心。王以为信然,谓可诱而致,乃遗景书曰:「先王与司徒契阔夷险,孤孑相依,偏所眷属,义贯终始,情存岁寒,目为国士者,乃立漆身之节,馈以一餐者,便致扶轮之效,况其重于此乎?尝以故旧之义,欲将子孙相⒎轿,秦晋之匹,共成刘范之亲。况闻负杖行歌,便以狼顾反噬,不蹈忠臣之路,乃陷叛人之地。力不足以自强,势不足以自保。率乌合之众为累卵之危,西取救于宇文,南请援于萧氏,以狐疑之心,为首鼠之事。入秦则秦人不容,归吴则吴人不信。当是不逞之人,曲为无端之说,遂怀市虎之疑,乃致投杼之惑。昔来举止,事已可见,人相疑误,想自觉知。阖门大小,悉在司寇,意谓李氏未灭,犹言少卿可扶孤子。无状招祸,丁天酷罚。但礼繇权夺,志在忘私,聊遣偏示卑,前驱致讨。南兖、扬州,应时克复。即欲乘机,席卷县瓠,属以炎暑,欲为后图,且令还师,待时更举。今寒胶向折,白露将团,方凭国灵,龚行天罚,器械精新,士马强盛,内外感恩,上下戮力。三令五申,可赴汤火,使旗鼓相望,埃尘相接,势如渥雪,事等注荧。夫明者去危就安,智者转祸为福。宁人负我,我不负人。当开从善之徒,使有改迷之路。若能卷甲来朝,垂还阙者,当即相授豫州,必使终君身世,所部文武,更不追摄,进得保其禄位,退则不丧功名。今王思政等皆孤军偏将,远来深入,然其性命,在君掌握,脱能刺之,想有馀力,即相加授,永保疆场。君门眷属,可以无恙。宠妻爱子,亦送相还,仍为通家,共成亲好。君今不能东封函谷,南面称孤,受制于人,威名顿尽。得地不欲自守,聚众不以为强。空使身有背叛之名,家有恶逆之祸,覆宗绝嗣,自贻伊戚,戴天履地,能无愧乎!孤于今日,不应遣此。但见蔡遵道云:司徒本无西归之心,深有悔过之意,不知此语为虚为实,吉凶之理,想自图之。景报书曰:「仆乡曲布衣,本乖艺用,出身为国,绵历一纪。犯危履难,岂避风霜,遂得富贵当年,荣华身世。一旦举旗旆,援χ鼓,北面相抗者,何哉?实以畏惧危亡,恐招祸害故耳。往年之暮,尊王遘疾,神不躺破,淼荒瘳遂,使嬖人幸弄权,心腹离。二妻子在宅,无事见围。及回归长社,希自陈状,简书未遣,钺已临既,旌旗相对,咫尺不远,飞书每奏,冀申鄙情。而群帅恃雄,眇然弗顾,运戟推锋,专欲屠灭。掘围堰水,仅存三版。举目相看,命悬漏刻。不忍死亡,出战城下,拘秦送地,岂乐为之!但禽兽恶死,人伦好生,仆实不辜,桓、庄何罪?且尊王平昔,见于比肩,戮力同心,共奖帝室。虽复权势参差,寒暑小异,丞相司徒,雁行而已。福禄官荣,自是天爵,劳而后授,理不相干,欲求吞炭,何其谬也!然窃人之财,犹谓之盗,禄去公室,抑谓不取。今魏德虽衰,天命未改,拜恩私第,何足关言。汆筒荒芏封,函谷授制于人,当似教仆贤蔡仲而哀季氏无主之国,在礼未闻,动而将何以训?窃以分财养幼,事归令终,舍宅存孤,谁云隙末?复言仆众,不足以自强,身之舀危,如累卵然。亿兆夷人,卒降十乱。纣之百克,终自无后,颍川之战,即是殷鉴,轻重繇人,非鼎在德。苟能忠信,虽弱必强。殷忧启圣,处危何若。况今梁道邕熙,招携以礼,被我虎文,縻之好爵。方欲苑五岳而池四海,扫氛秽以拯黎元,东霸瓯越,西通韭の,庠胶肪⒋,甲千群,秦兵冀马,控弘十万,大风一卷,枯П卮,菽霜暂落,秋蒂自殒,此而为弱,谁足称雄?又见诬两端,受疑二国,斟酌物情,一何太甚!昔陈平背楚,归汉则强,百里出虞,入秦斯霸。皆昏明繇主,用舍在人,奉礼而行,神其吐邪!书称士马精新,克日齐举,夸张形势,必欲相灭。切以寒胶白露,节候乃同,秋风扬尘,马首何异。徒知北方之力争,未识西南之合从。苟欲犬旬意于前途,不觉坑ㄔ谄洳,嗳ノ>桶,步窆檎朔。转祸为福,已脱网罗。彼常嗤仆之愚迷,此亦笑君之晦昧。今引二邦,扬旌北讨,熊虎齐奋,克复中原。荆、襄、广、颍已属关右,项城县弧亦奉江南,幸自取之,何劳见援。然权变非一,理有万涂。为君计者,莫若割地而和,三分鼎峙,燕、魏、赵、晋足相俸禄,齐、鲁、宋、卫悉归大梁。使仆得输力南朝,北敦姻好,束帛自行,戎车不驾,仆立当世之功。君卒父祢之业,各保疆垒,聘享岁时,百姓履四方安堵。孰若驱农夫于陇亩,抗蔚徐度,方避干戈于首尾,当锋镝于心腹。纵太公为将,不能获存,归之高明,何以克济。来书曰,妻子老幼,悉在司寇。以此见要,庶其可反,当是见疑,褊心未说。昔王陵附汉,母在不归,太公囚楚,乞羹自若,矧伊妻子,而可介意。脱谓诛之有益,欲止之不能,杀之无损,复加亢戮,家累在君,何关仆也。而遵道所说,颇亦非虚,故重陈辞,更论款曲,所望良图,时惠报旨。然昔与盟主,事等琴瑟,谗人间之,翻为仇敌,抚谗搦矢,不觉伤怀,裂帛还书,其何能述。
文宣帝天保六年,梁司徒都督、郢州刺史陆法和举州来降,帝以法和为大都督、十州诸军事、太尉公,以西南都督五州诸军事、荆州刺史、安湘郡公宋ぇ为郢州刺史、义兴县公。梁将造为散骑常侍、仪同三司、湘州刺史、义兴县公。梁将侯来逼江夏,齐军弃城而退,法和与宋ぇ兄弟入朝。帝问其奇术,虚心相见之,备三公卤簿,于城南十三里供帐以待之。法和遥见邺城下马禹步卒。术谓曰:「公既万里归城,主上虚心相待,何作此术?」法和手持香炉,步从路车至于馆。明日引见给通粲吐缤车,伏身百人诣阙通名,不称官爵,不称臣,但云荆州刺史文宣宴法和及其徒属于昭阳殿,赐法和钱百万、物千段、甲第一区、田一百顷、奴婢二百人,生资什物称是,宋ぇ千段。其馀仪同刺史以下各差等。
梁太祖开平二年九月,帝西幸,至于陕,幽州都将康君绍等十人自蕃贼寨内来投。又幽州骑将高彦章八十人骑先在并州,乃于晋州军前来降,至是到行在,皆赐分物衣服,放归本道,以示怀服。
三年二月,同州节度使刘知俊奏:「延州都指挥使高万兴部领节级家累三十八人来降。三月,以万兴检校司徒,为丹延等州安抚招诱等使」。又八月,制:「左凭背叛,元恶遁逃。如闻相济之徒,多是胁从之辈,若能回心向国,转祸全身,当与加恩,必不问罪。仍令同、华、雍等州切加招谕。如能枭斩温韬,或以镇寨归化,必加厚赏,仍奖官班,兼委本界招复人户,切加安存」。
闰八月,襄阳叛将李供差小将进表,帝示以含弘,特赐敕书慰谕。
四年二月,赐潞州投归军马张行恭锦服银带并食。五年二月,武安军节度使马殷进呈处州刺史卢延昌笺表处州北支郡也,兵甚锐,自得韶州益强大钗百胜军使。始洪州之陷,卢光稠愿收复使府,立功自效,上因兼授江西观察留后。光稠卒,复命延昌领州事,方伯亦颇慰荐扬。渭遣人为署爵秩,延昌佯受官牒,礼遣其使因胡南自表其事曰:「郡小寇迫,欲缓其奸谋,且开导贡路,非敢贰也」。以其为制来自陈」。上览奏曰:「我方有北事,不可不尔,甚加抚┰」。寻兼授镇南将军、节度使观察留后,命使慰劳。
乾化元年六月乙卯,命北面都招讨使、镇国军节度使杨师厚出屯邢、雒。丁巳,镇、定钞我荡阴。诏曰:「常山背义,易水,人效尤诱其蕃戎,动我边鄙,南侵相、魏,东出邢、雒。是用遣将徂征,为人除害。但初颁赦令,不欲食言,宥而伐之,谅非获已。况闻谋始,不自帅臣,致此厉阶,并繇奸佞,密通人使,潜结犬戎,既惧罪诛,乃生离叛。今虽行讨伐,已举师徒,亦开诏谕之门,不阻归降之路。矧又王璐χ梦丛削爵除名,若翻然改图,不远而复,必仍旧贯,当保前功。如有率众向明,拔州效顺,亦行殊赏,冀犬旬来情免,令受弊于疲民,用示惟新于污俗。宜令行营都招讨使及陈晖军前,准此敕文,敬加招谕,将安众惧,特举明恩。镇州只罪李宏规一人,其馀一切不问」。
末帝贞明元年三月,怪萘翎。崂畋庖猿枪樗潮庋畛绫,狙子崇本。又李茂贞养子任,怪荻十馀年,去岁为其子彦鲁所毒。彦鲁权知州事五十馀日,保衡杀彦鲁,送款于帝,即以保衡为华州节度使,以河阳留后霍彦威为怪萁、诙仁埂。
○闰位部 和好
自三代之季,天统弃绝,皇纲不振,豪杰并立,干戈日炽,禹迹幅裂,互夺我疆,桀犬吠尧,各是其主。势未服德,民思息肩,则必奉春秋之盟,以修邻好。达往来之使,申其聘礼,用和为贵,无言不笫鼗菅,疲时J胤,饴粤︷R。宰唐涞鞫韧ㄉ桃员闫溆形拗领短,煸至餍薪、幌嗑醛怨四绷,槊质诸鬼神,盖以随时之大义,弭兵之良术也。
蜀先主之得成都也,吴孙权使使报欲得荆州,先主言:须得凉州,当以荆州相与」。权忿之,乃遣吕蒙袭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先主引兵五万下公安,令关侯入益阳。会曹公定汉中,张鲁遁走巴西,先主闻之,与权连和,分荆州、江夏、长沙、桂阳、东属、南郡、零陵、武陵、西属,引兵还江州。权使大中大夫郑泉来聘,因谓其群臣曰:「近得玄德书》,玄德,先主字。
已深引咎,求复旧好,前所以名西为蜀者,以汉帝尚存故耳。今汉已废,自可名为汉中王也。
章武二年,先主侵吴,为吴所败,先主驻白帝。大帝甚惧,遣使请和。先主许之,遣大中大夫宗玮报命。
后主建兴元年,吴遣信都尉冯熙来聘,且吊丧也。是岁,南中诸郡并皆叛乱,丞相诸葛亮以新遭大丧故,未便加兵,遣尚书郎邓芝固好于吴,致马二百匹,锦千寮胺轿铩。
二年夏,吴遣辅义中郎将张温来聘,亦致方土所出,以答厚意,遂为与国。是年,后主又遣邓芝聘于吴,重结盟好。权谓芝曰:「山民作乱,边守兵多,辄虑曹丕乘空弄态而反求和。议者以为内有不暇,幸来求和,于我有利,宜当与通,以自辨定。恐西川不能明孤赤心,用致嫌疑孤。土地边外,严锻蚨硕,长江巨海,皆当防守,丕观[C260]而动,惟不见便宁得志,此复有他图」。芝再使吴帝,数与芝相闻,馈遗优渥。
七年,吴大帝称尊号,其群臣以并尊二帝来告。议者咸以为交之无益,而名体弗顺,宜显名正义,绝其盟好。丞相诸葛亮曰:「吴有僭逆之心久矣,国家所以略其[C260]情者,求犄角之援也。今若加显绝雠,我必深便,当移兵东戍,与之角力,须并其土,乃议中原。彼贤才尚多,将相辑睦,未可一朝定也。顿兵相持,坐而须老,使北贼得计,非乐上者。昔孝文卑辞モ奴,先帝优与吴盟,皆应权通变,弘思远益,非丈夫之为忿者也。今议者咸以权利在鼎,足不能并力,且志望已满,无上岸之情,推此皆似是而非也。何者?其智力不侔,故限江自保,权之不能越江,犹魏贼之不能渡汉,非力有馀而利不取也。若大军致讨,彼高当分裂其地以为后规,下当略民广境,示武于内,非端坐者也。若就其不动而睦于我,我之北伐无东顾之忧,河南之众不得尽西,北之为利亦已深矣。权僭之罪,未宜明也。乃遣卫尉陈震庆权正号震到武昌。大帝与震升坛盟交,分天下,以徐、豫、幽、青属吴,并凉、冀、兖属汉,其司州之土,以函谷关为界。造为盟曰:天降襄乱,皇纲失叙。逆臣乘[C260],劫夺国柄,始于董卓,终于曹操,穷凶极恶,以覆四海。至今九州幅裂,普天无统,民神痛怨,靡所戾止。及操子丕桀,逆遗蠊砑鲎骷榛赝等,√糊欢砻,囱柏凶迹,阻兵盗土,未伏厥诛。昔共工乱象,而高辛行师,三苗干度,而虞舜征焉。今日灭砬萜,渫降撤呛,河胛饨复谁任?夫讨恶翦暴,必声其罪,宜先分裂,夺其土地,使士民之心,各知所归。是以春秋晋侯伐卫,先分其田以畀宋人,斯其义也。且古建大事,必在盟誓。故在周礼有司盟之官,尚书有告誓之文。汉之与吴,虽信繇中,然分土裂境,宜有盟约。诸葛亮丞相,德威远著,翼戴本国,典戎在外,信感阴阳,诚动天地。重复结盟,广诚约誓,使东西士民咸共闻知。故立坛杀牲,昭告神明,再歃加书,副之天府。天高听下,灵威蹿人旧魉久巳撼既红,肽不临之。自今日汉、吴既盟之后,戮力一心,同讨魏贼,救危傅患,分灾共庆,好恶齐之,无或携贰。若有害汉,则吴伐之。若有害吴,则汉伐之。各守分土,无相侵犯,传之后叶,克终若始。凡百之约,皆如载书。信言不艳,实居于好。有渝此盟,创祸先乱,违贰不协,心舀慢天命,明神上帝,是讨是督。山川百神,是纠是殛,俾坠其师,无克祚国,于兹大吴,神明鉴之。是岁吴黄龙元年也。
吴大帝初为吴王,黄武元年,以使聘魏,具破蜀军,获印绶及首级所得土地,并表将吏功勤,宜加爵赏之恩。文帝报使致鼠军子裘明光铠奥怼S,忠运厥樗作典论及诗赋与权。诏曰:「老虏边窟,越险深入,旷日持久,内迫罢弊,外困智力,故见身于鸡头。分兵拟西陵,其计不过,谓可转足前迹,以摇动江东。根未著地,摧折其支,虽未刳备五脏,使身首分离,其所降诛,亦足使虏部众凶惧。昔吴汉先烧荆门,后废夷陵,而子阳无所逃其死来歙始袭略阳,文叔喜之,而知隗嚣无所施其巧。今讨北虏,正似其事。将军勉建方略,务全独克。
景帝永安六年十月,蜀以伐魏来告,使大将军丁奉督诸军向魏。寿春将军留平别诣施绩于南郡,议兵所向。将军丁封、孙异、如沔中皆救蜀,蜀主降魏,问至,前后罢。
后主元兴元年,晋司马昭为魏相国,遣昔吴寿春城降将相国参军徐绍、散骑常侍水曹属孙j迨橛黟┮云绞裰,事致马锦等物,以示威怀。书曰:「圣人称有君臣,然后有上下礼义。是故大必字小,小必事大,然后上下安服,群生获所。逮至末涂纯德,既毁剿民之命,以争强于天下,违礼顺之至理,则仁者弗繇也。方今主上圣明,覆蚴傥尥,馄捅肝辉,赘ㄊ舻惫重,唯华夏乖殊,方隅圮裂,六十馀载,金革亟动,无年不战,暴骸襄元,困悴罔定,每用悼心,坐以待旦,将欲止戈兴仁,为百姓请命,故分命偏师,平定蜀汉,役未经年,全军独克,于时猛将谋夫,朝臣庶士,咸以奉天时之宜,就既征之军,藉吞敌之势,宜遂回旗东指,以临吴境,舟师褰顺流而下,陆军南辕,径取四郡,兼成都之械,漕巴汉之粟,然后以中军整旅三方,云 ,会未及浃辰,可使江表底平,南夏顺轨。然国朝深惟伐蜀之举,虽有靖难之功,亦悼蜀民独罹其害。战于绵竹者,自元帅以下,并受斩戮,伏尸蔽地,血流丹野,一之于前,犹追恨不忍,况重之于后乎?是故旋师案甲,思与南邦共全百姓之命。夫料力忖势度,资量险远,考古昔废兴之理,近鉴西蜀安危之效,隆德保祚,去危即顺,屈已以宁四海者,仁哲之高致也。履危偷安,陨德覆祚,而不称于后世者,非智者之所居。今朝廷徐绍孙O资橛骰场H羰橛,于前必少留意回虑,革澜峄跺舯,共为一家,惠矜、吴会及于中土,岂不泰哉?此昭心之大愿也,敢不承受?若不获命,则普天率土,期于大同,虽重干戈,固不获已也。
甘露元年三月,皓遣使随绍1ā妒椤吩唬褐,以高世之才,处宰衡之任,渐导之功,勤亦至矣。孤以不德,阶承统绪,思与贤良共济世道,而以壅隔未有所缘,嘉意久著,深用依依。今遣光禄大夫纪陟、五官中郎将弘ギ宣明至德《江表传》载皓书两言白称名言而不著姓
。陟ギ至雒,遇晋王相国薨,乃遣还。
宝鼎元年正月,遣大鸿胪张俨、五官中郎将丁忠吊祭晋王、相国。
宋高祖大明四年十二月,后魏遣通和。
明帝太始五年十一月,魏人来和。
七年三月,魏人来聘。
后废帝元徽元年正月,魏人来聘。
三年六月,魏人来聘。
南齐武帝永明元年八月,魏人来聘。十月,使骑将军刘缵聘于魏。
二年十二月,魏人来聘。
三年三月,使辅国将军刘缵聘于魏。十一月,魏人来聘。
四年二月,使通直郎裴昭明聘于魏。
七年九月,魏人来聘。十一月,诏平南参军颜明聘于魏。
八年六月,魏人来聘。
九年正月,诏射声校尉裴昭明聘于魏。五月,魏人来聘。八月,使司徒参军萧琛聘于魏。十月,魏人来聘。
十年二月,使司徒参军萧琛聘于魏。
十一年四月,魏人来聘。
废帝以永明十一年七月即位,十一月,魏人来聘。隆昌元年正月,使司徒参军刘杵赣谖骸。
海陵王延兴元年八月,魏人来聘。
梁高祖普通七年十月,放魏扬州刺史李宪还北。
大通二年六月,魏临淮王元G蠡贡,竟许之。十月,以魏北海王元颢为魏主,遣东宫直阁将军陈庆之卫送还北魏。
中大通元年正月,魏汝南王元悦求还本国,许之。
二年六月,遣魏太保、汝南王元悦还北,为魏主。八月庚戍,舆驾幸德阳堂,设丝竹,会祖送魏王元悦。
四年正月,以太子左率卫薛法护为平北将军、司州牧,卫送元悦入雒。二月,以亲除太尉元法僧还北为魏王。
大同二年十二月,东魏请通和。许之。
三年七月,东魏遣使来聘。九月,使兼散骑常侍张皋聘于东魏。
四年五月,东魏遣使来聘。七月,使兼散骑常侍刘孝仪聘于东魏。
五年十一月,东魏遣使来聘。十二月,使兼散骑常侍柳彳勺聘于东魏。
六年七月,东魏遣使来聘。是月,遣兼散骑常侍陆晏于报聘。
七年四月,东魏遣使来聘。是年,遣兼散骑常侍明少遐报聘。十一月,东魏又遣使来聘。是月,遣兼散骑常侍来狎报聘。
十一年四月,东魏遣使来聘。
太清元年十二月,遣太子舍人元贞还北为东魏主。二年七月,使兼散骑常侍谢萜赣、诙魏结和。
元帝太清五年简文太宝二年也。时帝承制于江陵,犹称太清年号
。二月,魏遣使来聘。
承圣元年五月,魏遣来贺平侯景。
敬帝太平元年二月,齐人来聘,使侍中王廓报聘。
二年四月,齐遣使请和太平元年三月后,齐军继至,陈霸先皆大败之,至是通和
。陈文帝天嘉二年六月,齐人通好。
三年四月,齐遣使来聘。
五年四月,周遣使来聘。五月,周、齐并遣使来聘。十二月,齐遣使来聘。
六年四月一作「六月
,周遣使来聘。十月,齐遣使来聘。
废帝天康元年四月,即位。十一月,周人来吊国哀。
宣帝大建元年五月,齐遣使来聘。
二年五月,齐遣使来吊。
三年四月,齐遣使来聘。五月,周遣使来聘。
四年八月,周遣使来聘。
五年五月,周遣使来聘。
六年正月,周遣使来聘。
七年八月,周遣使来聘。
东魏孝静帝天平四年七月,遣使散骑常侍李楷使于梁。十二月,梁武遣使来。
元象元年十月,梁武遣使来。十二月,遣陆操使于梁。兴和元年六月,梁武遣使来。八月,遣兼散骑常侍王元景使于梁。
二年三月,梁武遣使来。五月,遣兼散骑常侍李象使于梁。十月,梁武遣使来。十二月,遣兼散骑常侍崔谦使于梁。
三年六月,梁武遣使来。八月,遣兼散骑常侍李骞使于梁。
四年正月,梁武遣使来。四月,遣散骑常侍李绘使于梁。十月,梁武遣使来。十二月,遣兼散骑常侍杨裴使于梁。
武定元年六月,梁武遣使来。八月,遣兼散骑常侍李浑使于梁。
二年三月,梁武遣使来。五月,遣兼散骑常侍魏季景使于梁。十一月,梁武遣使来。
三年正月,帝遣兼散骑常侍李奖使于梁。七月,梁武遣使来。十月,遣中书舍人尉瑾使于梁。
四年五月,梁武遣使来。七月,遣兼散骑常侍元廊使于梁。
五年正月,梁武遣使来。四月,帝遣兼散骑常侍李纬使于梁。
六年九月,梁武遣使来。
七年二月,遣兼散骑常侍郑伯猷使于梁。时魏收为散骑常侍兼中书舍人。自魏、梁和好书,下纸每云:「想彼境内宁静,此率土安和」。梁后使其书乃去「彼」字,自称犹著「此」,欲示无外之意。收定报书云:「想境内清晏,今万国安和」。梁人复书,依以为礼。
北齐文宣帝天保元年十一月,梁湘东王萧绎遣使朝贡。
二年正月,梁湘东王萧绎遣使朝贡。四月十日,又遣使朝贡。
三年十一月,梁王萧绎即帝位于江陵,是为元帝,遣使来聘。
四年闰十一月,梁元帝遣使来聘。
五年十月,西魏伐梁元帝于江陵,语清河王岳等率众救之,未至而江陵舀梁。元帝为西魏将于谨所杀。梁将王僧辩在建康,共推晋安王萧方智为太宰、都督中外诸军事,承制置百官。
六年正月,清河王岳以众军渡江,克夏首,送梁郢州刺史陆法和。诏以梁散骑常侍贞阳侯萧明为梁王,遣尚书左仆射上党王涣率众送之。五月,萧明入于建邺。按《梁书》云:七月入于京师。
六月,诏曰:「梁国遘祸主丧。臣离彼炎方,尽生荆棘,兴亡继绝,义在于我。纳以长君,拯其危弊。比送梁主,已入金陵,蕃礼既修,分义方笃。越鸟之思,岂怨南枝!凡是梁民,宜听反国,以礼发遣」。是月,梁主萧明遣其子章兼侍中袁泌、兼散骑常侍杨裕奉表朝贡。初,明在梁为豫州刺史,明梁武兄子。
兵败,为魏擒之。世宗礼高澄
明甚重,谓之曰:「先王与梁王和十有馀年,闻彼礼佛文,尝云奉为魏主,并及先王,此甚是梁王厚意,不谓一朝失信,致此纷扰。自出师薄伐,无战不克,无城不舀。今日欲和,非是力屈。境上之事,知非梁主本心,当是侯景违命扇动耳。朕可遣使谘论,若犹存先王分义重成通和者,吾不敢违先王之旨,侯及诸人并即放还」。于是使人以明书告梁主,梁主乃致书以慰世宗。是岁,梁元帝为西魏所灭,显祖诏立明为梁主,前所获梁将湛海珍等皆听从明归,令上党王涣率众以送。是时,梁太尉王僧辩、司空陈霸先在建康,推晋安王方智为丞相,显祖赐僧辩、霸先玺书,僧辩未奉诏。上党王进军,明又与僧辩书,往复再三,陈祸福,僧辩初不纳。既而上党王破东关,斩裴之横,江表危惧。僧辩乃启上党王求纳明,遣舟舰迎接上党王,飨梁朝将士,及与明刑牲软血,载书而盟于梁,与东度齐师。比及侍中裴英起卫,送明入建康,遂称尊号,以智方为太子。是冬,霸先袭杀僧辩,复立方智,以明为太傅。明疽发背殂。
八年十月,陈高祖、武帝立,遣使称藩朝贺。
十年三月,梁主萧庄至郢州,遣使朝贡。九月,使郦怀则、陆仁惠使于萧庄。庄在梁为永嘉王。萧明殂,帝以庄主梁祀,自湓贼城济江,即位于郢州。庄为陈人所败,入朝封侯,朝廷许以兴复,竟不果。
武成帝河清元年正月,诏散骑常侍崔瞻聘于陈。十月,陈人来聘。十一月,诏兼散骑常侍封孝琰使于陈。十二月,陈人来聘。
三年四月,诏兼散骑常侍皇甫亮使于陈。六月,归宇文媪于周。九月,归阎媪于周。陈人来聘。
四年四月,陈人来聘。
后主天统元年六月,太上皇帝诏兼散骑常侍王季高使于陈。
二年三月,陈人来聘。六月,太上皇帝诏兼散骑常侍韦道儒聘于陈。十二月,陈人来聘。
三年四月,太上皇帝诏兼散骑常侍司马幼之使于陈。
九年,周人来通和,太上皇帝诏侍中斛斯文略报聘。
于周十一月,太上皇帝诏兼散骑常侍李谐使于陈。五年二月,诏侍中比烈、长文使于周。
武平元年正月,诏兼散骑常侍裴谳之聘于陈。
二年正月,诏兼散骑常侍刘环俊使于陈。四月,陈遣使连和谋反,周朝议弗许。九月,陈人来聘。十一月,诏侍中赫连子人免使于周。
三年三月,周人来聘。八月,使领军封辅相聘于周。九月,陈人来聘。
四年正月,诏兼散骑常侍崔象使于周。二月,周人来聘。四月,又来聘。六月,诏开府王师使于周。
○闰位部 却贡献。
古者贡献之制,有艺有极,苟非其道,庸可取乎?观夫宋、齐而下,逮于梁室,虽眷命攸属,而运历非正。乃有恭已修德,稽古发号,不宝远方之物,不纳非时之贡,志存抑损,道符简易,斯亦一时之美,足垂于后焉。
宋高祖永初中,广州尝献入洞细布一端八丈,恶其精丽劳人,即付有司弹太守,以布还之,并制岭南禁作此布。帝素有热病,并患金创,末年尤剧,坐卧常须冷物。后有人献石床,寝之,极以为佳,乃叹曰:「木床甚费,而况石邪!」即令毁之。
南齐太祖建元元年四月即位,断四方上庆礼。
明帝建武元年十月,即位,诏断远近上礼。又诏「蕃牧守宰,或有荐献,事非任土,严加禁断」。十一月,立皇太子,诏:「东宫肇建,远近或有庆礼,可悉断之」。
二年十一月,皇太子纳妃褚氏,断庆礼。
三年闰十二月,皇太子冠,断远近上礼。
梁高祖天监元年四月即位,断远近上庆礼。八月,交州献能歌鹦鹉,诏不纳。
二年五月,断诸郡县献奉二宫,唯诸州及会稽职,惟岳牧许荐任土,若非地产,亦不得贡。
十四年正月朔,皇太子冠,停远近上庆礼。
陈宣帝大建七年四月,监豫州陈桃根,于所部得青牛,献之,诏遣还民。
梁太祖乾化二年,以丁审衢为陈州,而审衢厚以鞍马金帛为谢恩之献。帝虑其渔民,复其献而停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