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闰位部 命相。
惟秦氏据有宇内,孙、刘三分天下,宋、萧四代,载祀三百。东魏、高齐,逮于梁室,莫不咨求贤英,置之宰弼,财成国务,弥纶统纪。至乃备物典策以优其命数,委任责成以寄其心膂,替万枢以赋政,总百官以承式。时惟栋恢重允,助陶甄之化,得贤之盛,何代无之。其或繇勋烈而践衡,石以恩幸而升,公衮罹负乘之谤,致鼎食束之倾者,亦可以垂鉴者已。
秦始皇帝初为秦王,以吕不韦为相国,封十万户,号文信侯。其后有相国、昌平君昌文君史失其名
。及即皇帝号,有丞相隗丕、丞相王绾、丞相李斯。
二世时,去疾为右丞相,李斯为左丞相,斯已死,以赵高为中丞相,事无大小,辄决于高。
蜀先主章武元年四月,即皇帝位,策诸葛亮为丞相、录尚书事,曰:「朕遭家不造,奉承大统,兢兢业业,不敢康宁思尽,百姓惧未能绥于戏!丞相亮其悉朕意无怠,补朕之阙,助宣重光,以昭明天下,君其勖哉!」又以许靖为司徒。策曰:「朕获奉洪业,君临万国,夙夜惶惶,惧不能绥。百姓不亲,五品不逊,汝作司徒,其敬敷五教,五教在宽,君其勖哉,秉德无怠。
后主建兴八年,诏策诸葛亮曰:「街亭之役,咎繇马谡,而君引愆,深自贬抑,重违君意,听顺所守。前年耀师,馘斩王双。今岁爰征,郭淮遁走,降集氐羌,兴复二郡,威震凶暴,功勋显然。方今天下骚扰,元恶未枭,君受大任还之重,而久自挹损,非所以光扬洪烈矣。今复君丞相,君其勿辞」。
十二年八月,丞相亮卒,以丞相、留府长史蒋琬为尚书令,总统国事。亮密表后主曰:「臣若不幸,后事宜付琬」。
十三年四月,进蒋琬位为大将军、录尚书事,以后军师费衣韦为尚书时战国多事,公务烦,猥悟过人,每自读书记,举目暂视,已穷其旨矣
。延熙二年三月,进蒋琬位为大司马。
六年十一月,以尚书令费衣韦为大将军、录尚书事。十年,以卫将军姜维与大将军费衣韦共录尚书事。十九年春,进姜维位为大将军。
吴大帝黄武元年,以车骑长史孙邵为丞相。
四年六月,以太常顾雍为丞相。
赤乌六年正月,以上大将军陆逊为丞相。诏曰:「朕以不德,应期践运,王途未一,奸宄充路,夙夜战惧,不遑鉴寐。惟君天资聪砻,鞯孪匀谌,紊辖佐国,弭难夫有超世之功者,必膺光大之宠。怀文武之才者,必荷社稷之重。昔伊尹隆汤,吕尚翼周,内外之任,君实兼之。今以君为丞相,使持节、守太常,博士授印绶。君其茂昭明德,修乃懿绩,敬服王命,绥靖四方,于乎总司三事,以训群僚。可不敬与?君其勖之」。其州牧都护、领武昌事如故。
九年九月,以骠骑将军步骘为丞相。
十二年四月,以骠骑将军朱据领丞相。
废帝亮建兴元年闰四月,以太子太傅诸葛恪为太傅,太常滕裔为卫将军,领尚书事。
二年十月,以武卫将军孙峻为丞相。
景帝休永安元年十月,以大将军孙琳为丞相。
十一月,诏曰:「大将军掌中外诸军事,事统烦多,其加卫将军、御史大夫恩侍中,与大将军分省诸事」。
五年十月,以卫将军濮阳兴为丞相。
后主皓宝鼎元年八月,以镇西大将军陆凯为左丞相、常侍万N右丞相。
三年二月,以左右御史丁固孟仁为司徒、司空。
建衡三年,诏曰:「武昌督范慎,勋德俱茂,朕所敬凭,宜登上公,以副众望。以为太尉」。
天纪三年八月,以军师张悌为丞相,牛渚都督何植为司徒,执金吾滕循为司空。
宋高祖永初元年六月,以相国谘议参军王弘为侍中、录尚书事。
二年正月,以尚书仆射徐羡之为尚书令、扬州刺史。
三年正月,以尚书令徐羡之为司空,录尚书、刺史如故。
少帝即位,初以尚书仆射傅亮为中书监、尚书令,司空徐羡之、领军,谢晦辅政。
文帝元嘉元年八月,进司空徐羡之为司徒,江州刺史王弘位司空,尚书令傅亮左光禄大夫。
三年正月,以江州刺史王弘为司徒、录尚书事。
九年三月,进卫将军王弘为太保,加江州刺史檀道济为司空。
孝武帝大明三年八月,以南兖州刺史沈庆之为司空时王僧达为中书令,中失年月
。
前废帝景和元年八月,以始兴公沈庆之为太尉。
后废帝即位,初以尚书令袁粲、护军将军褚渊共辅朝政。
元徽二年九月,以袁粲为中书监、领司徒,褚渊为尚书令。
顺帝蠲髟,年七月即位。领军将军萧道成出镇东城辅政,臣钦若等曰:此后南齐太祖所进,具闰位勋业门。梁、陈二祖亦同。
以袁粲为中书监、司徒。
二年二月,以褚渊为中书监、司空。
南齐太祖建元元年正月,以司空褚渊为司徒。
武帝即位初,以司徒褚渊录尚书事,尚书左仆射王俭为尚书令,辅政。
永明十一年正月,以骠骑大将军、豫州刺史王敬则为司空。
海陵王即位,初以车骑大将军陈显达为司空,前司空王敬则为太尉。
明帝建武元年十月,以司空陈显达为太尉。
东昏侯即位初,内外众事无大小,委中书监徐孝嗣、右仆射江┙、侍中江祀、卫尉卿刘暄、领军萧坦之、始安王遥光,时呼六贵,皆宰相也。
永元元年八月,以徐孝嗣为司空。
和帝中兴元年十二月,以征东大将军萧衍为大司马、录尚书事、骠骑将军、扬州刺史。
梁高祖天监元年四月,以相国左长史王莹为中书监。
二年六月,以新除左光禄大夫谢フ为司徒、尚书令。
九年正月,以太常卿王亮为中书监。
十一年正月,以骠骑将军王茂为司空。
普通三年正月,以尚书令袁昂为中书监。
中大通四年正月,尚书令袁昂进位司空。
大同五年十二月,以吴郡太守谢举为中书监。
元帝承圣三年三月,以司徒王僧辩为太尉僧辩为司徒时,帝居王位,承制除之
,护军将军、郢州刺史陆法和为司徒。
敬帝即位,初以太尉王僧辩为中书监,录尚书事。
太平元年七月,以开府仪同三司侯为司空。
后梁宣帝即位,以雍州刺史蔡大宝为侍中、尚书令。明帝嗣位,以尚书令蔡大宝为司空,中书监、郢州刺史王操为侍中、尚书令。
陈高祖永定元年即位,以梁州左民尚书沈众为中书令。
二年正月,以车骑将军侯为司空。时尚书左仆射王通、中书令谢哲并兼太宰,史失年月。
文帝即位初,以司空侯为太尉,以南豫州刺史侯安都为司空,以南徐州刺史徐度为侍中。
废帝即位,初以中军大将军徐度为司空。
光大元年三月,以尚书左仆射沈钦为侍中、尚书仆射。
宣帝大建八年二月,以开府仪同三司吴明彻为司空帝即位后,章昭达为司空。王厉为中书年月,史失年月
。
后主时,江糸总为尚书令,姚察、沈文理为侍中。史失年月。
东魏孝静帝天平元年正月即位,军国政事皆归于丞相高欢。以开府仪同三司高盛为司空。
二年三月,以司徒高盛为太尉,司空高盛为司徒。
三年二月,以司徒、大行台、并州刺史高澄入辅朝政。
兴和元年正月,以尚书令孙滕为司徒。
三年十一月,以度支尚书胡僧敬为司空。
四年四月,以尚书右仆射高隆之为司空。
武定元年五月,以吏部尚书侯景为司空。
二年三月,以开府仪同三司孙滕为太保,以高澄为大将军,领中书监。
十一月,以前大司马娄昭为司徒。
三年十二月,以司空侯景为司徒,以中书令韩轨为司空。轨为中书令,史失其年月。
五年五月,以开府仪同三司厍狄千为太师,以录尚书事孙滕为太傅,以汾州刺史贺拔仁为太保,以司空韩轨为司徒,以领军将军可朱浑道元为司徒。
六年三月,以开府仪同三司高岳为太尉。
七年十月,以开府仪同三司潘相乐为司空。
十二年,以并州刺史彭乐为司徒。
八年二月,以尚书令高隆之为太保。
北齐文宣帝天保元年六月,以太师厍狄千为太宰,司徒彭乐为太尉,司空潘相乐为司徒,开府仪同三司司马子如为司空。
三年六月,以前司空司马子如为太尉。
五年八月,以前司空尉粲为司徒。粲为司空,史失年月。
八年四月,以太师、咸阳王斛律金为右丞相,前大将军扶风王可朱浑道元为太傅,开府仪同三司贺拔仁为太保。
九年十二月,以太傅可朱浑道元为太师,司徒尉粲为太尉,冀州刺史段韶为司徒。
废帝即位,初以右丞相斛律金为左丞相,司空段韶为司徒。
武成帝即位,初以太尉尉粲为太保,以丰州刺史娄砦司空。
河清元年七月,以大司马段韶为太傅,以司空、娄砦司徒,以尚书令斛律光为司空。
三年三月,以司空斛律光为司徒。
五年,以前司徒娄砦太尉,以太傅段韶为太师。
十二月,以太师段韶为太宰,以司徒斛律光为太尉、后主天统元年四月,以太保贺拔仁为太师,太尉侯莫陈相为太保,瀛州刺史尉粲为太尉。
二年十二月,以太保侯莫陈相为太傅。
三年八月,太上皇诏以太宰、大司马娄砦,太傅、大将军斛律光为太保。
四年三月,以开府仪同三司徐显秀为司空。
五年三月,以司空徐显秀为太尉。
十一月,以太保斛律光为太傅、大司马。
武平元年二月,以太傅斛律光为右丞相。
二年二月,以录尚书事赵彦深为司空。
十一月,以右丞相斛律光为左丞相。
四年四月,以开府仪同三司赵彦深为司空。
六月,以录尚书事高阿那肱为司徒。
十二月,以司徒高阿那肱为右丞相。
六年闰八月,以司空赵彦深为司徒,以斛律阿列罗为司空。臣钦若等,按《北齐书》,后主时,和士魏休、逍⒀匝钸葜并为中书监。毗烈长又崔季舒、张厶莆侍中,史失其年月。
梁太祖开平元年五月,以唐朝宰臣张文蔚、杨涉并为门下侍郎、平章事,以御史大夫薛贻矩为中书侍郎、平章事。
是月,以清州节度使韩建守司徒、平章事。帝以建有文武材,且详于稼穑利害、军旅之事,筹度经费,欲尽询焉,恩泽特异于时,罕有比者。随拜为上相,赐赉甚厚。
二年四月,以吏部侍郎于竞为中书侍郎、平章事,以翰林奉旨学士张策为刑部侍郎、平章事。时帝在泽州,拜二相于行在。
三年九月,太常卿赵光逢为中书侍郎、平章事,翰林学士奉旨、工部侍郎、知制诰杜晓为尚书户部侍郎、平章事。
十一月戊午,御文明殿,册太傅张宗为太保。
韩建受册毕,金吾仗引铋车仪仗导谒太庙讫,赴尚书省上。
末帝即位,初以御史大夫姚洎为中书侍郎、平章事。贞明二年八月,以太子太保致仕赵光逢为司空,兼门下侍郎、平章事、弘文馆大学士、延资库使,充诸道盐铁转运使。
十月,以中书侍郎兼吏部尚书、同平章事敬翔为右仆射兼门下侍郎、平章事、监修国史、判度支。以中书侍郎、同平章事郑珏为刑部尚书、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判户部。臣钦若等曰:敬翔,庶人,友质蔽笔鹞。相郑珏,初相时失其年月。
四年四月,以吏部侍郎萧颀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六年四月,以尚书左丞相李琪为中书侍郎、平章事。
○闰位部 选将:
夫席闰馀之数,主征伐之柄,曷尝不慎择英杰,为之将领,付以师旅之重,委之讨袭之事,因之以夷蔚屑翦涂,甘鹧镂渑斧,低灵而克昌于基绪,而咸宁其守宇焉。若夫《诗》、《礼》资,是为义府,仁贤并用,叶于善经。盖夫制中权,握兵要,为王者之爪士,乃生民之司命。凿门之举,善败攸系,闻鼙之思,倚属斯在。固宜审其才致,谅其诚心,然后分之以注意之任,责之以维扬之效者也。
秦始皇初,为秦王,既灭三晋,走燕王而数破荆师。秦将李信者,少年壮勇,尝以兵数千逐燕。太子丹至于衍水中,卒破得丹,始皇以为贤勇。于是始皇问李信:「吾欲攻取荆,于将军度用几何人?而足?」信曰:「不过用二十万人」。始皇问王翦曰:「非六十万人不可」。始皇曰:「王将军老矣,何怯也!李将军果势壮勇,其言是也」。随使李信及蒙恬将二十万南伐荆王,翦言不用,因谢病归,老于频阳。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今固始寝丘
大破荆军。信又攻鄢郢,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荆人因随之,三夜不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秦军走。始皇闻之,大怒,自驰如频阳,见谢。王翦曰:「寡人以不用将军计,李信果辱秦军。今闻荆兵日进而西,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王翦谢曰:「老臣罢病悖乱,唯大王更择贤将」。始皇谢曰:「已矣,将军勿复言」。王翦曰:「大王必不得已,用臣非六十万人不可」。始皇曰:「唯听将军计耳」。于是王翦大破荆军,平荆地为郡县。
蜀先主初为汉中王,迁治成都,当得重将以镇汉川,众论以为必在张飞。飞亦以心自许,先主乃拔牙门将军魏延为督汉中、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一军尽惊。先主大会群臣,问延曰:「今委卿以重任,卿居之,欲云何?」延对曰:「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先主称善,众咸壮其言。
张飞为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进封西乡侯。策曰:「朕承天序,嗣奉洪业,除残靖乱,末尽厥理。今寇虏作害,民被荼毒,思汉之士,延颈鹤望。朕用怛然,坐不安席,食不甘味,整军诰誓,将行天罚,以君忠毅,侔踪召虎,宣功遐迩,故特显命高墉,进爵监司于京。其诞将天威,柔服以德,伐叛以刑,称朕意焉。《诗》不云乎:匪疚匪棘,王国来极。肇敏戎功,用锡尔祉,可不勉与」。
马超为骠骑将军、领凉州牧,进封胂绾畈,咴唬弘抟,圆坏禄窦,讨磷鸱畛,凶诿聿懿俑缸,邮涝仄渥,镫抻貌意,蝙如疾首,海内怨愤,归正反本,暨于氐羌,率服獯鬻,慕义以君信著,北土,威武并昭,是以委任授君,抗堞龌⒓,娑万里求民之瘼。其明宣朝化,怀保远迩,肃慎赏罚,以笃汉祜,以对于天下。
吴大帝时,偏将军领寻阳吕蒙克魍昵ㄑ把粑醇付卢陵贼起,诸将讨击不能擒。大帝曰:「鸷鸟累百,不如一鹗」。复命蒙讨之蒙至,诛其首恶,馀皆释放,复为平民。
朱据,字子范,大帝咨嗟将率发愤叹息。追思吕蒙、张温以为据才兼文武,可以继之,繇是拜建义校尉,领兵屯湖熟。
宋高祖初,谯纵叛乱,自称成都王。帝以西阳太守朱龄石为益州刺史。宁朔将军臧熹、下邳太守刘锺、兰陵太守蒯恩等率众二万,自江陵讨纵。初谋元帅,佥难其人。龄石资名素浅,帝违众拔之,授以麾下之半。臧熹,帝后弟也,位出其右,又隶焉。及战克捷,众咸服帝之知人,又美龄石之善于其事。
南齐太祖建元二年,以柳世隆进号安南将军。是时,魏寇寿阳,帝敕世隆曰:「历阳城大,恐不可卒治,宜近断隔之,深为保固,处分百姓,若不将家守城,单身亦难。可委信也」。寻又敕曰:「吾更历阳外城,若有贼至,即勒百姓守之,故应胜割弃也」。垣崇祖既破虏,上欲罢人并二豫,敕世隆曰:「比思江西萧索,二豫两办为难。议者多云省一足一于事为便,吾谓非乃乖谬,卿以为云何?可具以闻」。
武帝永明二年,江州蛮动,敕宁朔将军曹虎领军戍寻阳,除游击将军、辅国军主。
萧景先,为征虏将军、丹阳尹。永明五年,羌人桓天生引蛮虏于雍州界上,司部以北人情骚动。帝以景先谙究司土,诏曰:「得雍州刺史张瑰启事,蛮虏相扇,容或侵轶,蜂虿有毒,宜时剿荡。可遣征虏将军丹阳尹景先总率步骑,直指义阳,可假节,司州诸军,皆授节度」。景先至镇,屯军城北,百姓乃安,牛酒来迎军。
明帝时,陈显达为太尉、侍中。时虏频寇雍州,众军不捷,失沔北五郡。永泰元年,乃遣显达北讨。诏曰:「晋氏中微,宋祚继谢,藩臣外叛,要荒内侮。天未悔祸,左衽乱华,巢穴神州,遂移年载。朕嗣膺景业,踵武前王,静言隆替,思宁区夏。但多难甫夷,恩化肇洽,兴师扰众,非政所用,思戢远图,权缓北略。冀戎夷知义,怀我好音,而凶蠊碡饨,谱ㄊ虑致,忧扇异类,而蚁聚西偏,乘彼自来之资,抚其天亡之会,军无再驾,民不重劳,传檄以定三秦,一麾而平禹迹,在此举矣。且中原士庶,久望皇威,乞师请援,结轨驰道。信不可失,时岂终朝?宜分命方岳,因兹大号。侍中显达可暂辍槐阴,指授群率。中外纂严。加显达,使节向襄阳。
梁高祖天监四年冬十月丙午,北伐,以中军将军、扬州刺史临川王宏都督北讨诸军事,尚书右仆射柳心炎为副。
普通二年秋七月丁酉,假大匠卿裴节督众军北讨。
五年六月庚子,以员外散骑常侍元树为平北将军、北青、兖二州刺史,率众北伐。
六年春正月,诏曰:「庙谟以定王略方举,侍中、领军将军西昌侯渊藻可便亲戎,以前启行。镇北将军、南兖州刺史豫章王综,董驭雄杰,风驰电迈,其馀众军,计日差遣。初中后师,善得严办。朕当六军愣龙,舟济江」。五月壬子,中护军夏侯ザ绞傺糁罹北伐。
大通元年十二月乙卯,以中护军萧渊藻为北讨都督、征伐大将军,镇涡阳。
中大通六年冬十月丁卯,以信武将军元庆和为镇北将军,率众北伐。
孝元帝承圣二年十一月,遣豫州刺史侯据东关垒,徵吴兴太守裴之横帅众继之。
王僧辩为车骑大将军,在扬州。西魏相宇文泰遣兵及岳阳王众合五万,将袭江陵。元帝遣主书李膺徵僧辩于建业,为大都督、荆州刺史。别敕僧辩云:「泰背盟,忽便举斧,国家猛将,多在下流。荆峡之众,悉非劲勇。公宜率众貔虎,星言就路,倍道兼行,赴倒悬也」。僧辩因命豫州刺史侯等为前军,兖州刺史杜僧明等为后军。处分既毕,乃谓膺云:「泰兵骁猛,难与争锐,众军若集,吾便直指汉江,截其后路。凡千里匮粮,尚有饥色,况贼越数千里者乎?此孙膑克庞涓时也。
陈宣帝时,朝议北伐。帝谓左仆射徐陵曰:「朕意已决,卿可举元帅」。众议咸以中权将军淳于量位重,共著推之。陵独曰:「不然。吴明彻家在淮左,悉彼风俗,将略人才,当今亦无过者」。于是争论累日不能决。都官尚书裴忌曰:「臣同徐仆射」。陵应声曰:「非但明彻良将,裴忌即良副也」。是日,诏明彻为大都督,令忌监军事,遂克淮南数十州之地。
北齐文襄时,高岳讨侯景未克,文襄欲遣潘相乐、副散骑常侍陈元康曰:「相乐缓于机变,不如慕容绍宗。且先王有命,称其堪敌侯,景公,但推赤心于此人,则侯景不足忧也」。是时绍宗在远,帝欲召见之,恐其惊叛。元康曰:「绍宗知元康特蒙优待,新使人来饷金,以致其诚款。元康欲安其意,故受之而厚答其书,保无异也」。帝乃任绍宗,遂以破景。
梁太祖开平元年八月,以潞州军前屯师旅,壁垒未收,乃别议戎帅,于是以亳州刺史李思安充潞州行营都统。
五年正月,诏曰:「徵陕州镇国军节度使杨师厚至京,见于崇勋殿。帝指授方略,依前充北面都招,赉甚厚,使督军进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