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沓藏书

卷一百六十一

○帝王部 命使

《周官》:小行人之职,达六节,辨五物,以周知天下之故。其往也,赋《皇华》以遣之。其还也,歌《四牡》以劳之。盖所以重宣命之寄,慰于役之勤,斯古道也。得非王者居九重之深,御四海之广,虑下情之未达,惧一物之失所繇,是慎择其人,俾专厥任。若乃察谣俗,采方言,赈┰孤穷,兴举孝秀,辨庶士之淑慝,平群盗之ㄈ扰。至有乾文谪见,天灾流行,或推赐租之恩,或举申究之典,斯皆因时立制,以示卑政治者也。

周平王四十九年,使凡伯聘鲁。

桓王六年,使南季聘鲁。

十三年,使宰渠伯纠聘鲁。宰官,渠氏伯,纠名也。王官之宰,当以才授,而伯纠摄父之列国,故书名讥之

十三年,使仍叔之子来聘鲁。

汉武帝元狩元年,诏曰:「朕嘉孝悌力田,哀夫老毛,孤寡鳏独,或匮于衣食,甚怜愍焉。其遣谒者巡行天下存问」。致赐曰:「皇帝使谒者赐县三,老孝者帛,人五疋。乡三老。弟者,力田帛,人三疋。年九十以上,及鳏寡孤独帛,人二疋,絮三斤。八十以上米,人三石。有冤失身只使者以闻,县乡即赐毋赘聚赘,会也。令勿擅召会聚

六年六月,诏曰:「日者有司以币轻多奸币,钱也。轻者若一,马直二十万,是为币轻而物重也。而末众又禁兼并之涂,故改币以约之。(更去半两钱,行五铢、钱、皮、币,以检约奸邪。稽诸往古,制宜于今。废期有月,而山泽之民未谕。夫仁行而从善,义立则俗易,意奉宪者所以导之。未明与将百姓所安,殊路而挢虔,吏因乘势以侵蒸庶邪挢与矫同,其字从手矫。Ⅱ,固也,妄⑸厦而坚固,为邪恶者也,何纷然其扰也?今遣博士大等六人,分循行天下,存问鳏寡、废疾无以自振业者,贷与之」。谕三老、孝悌以为民师举独行之,君子徵诣行在所。朕嘉贤者乐知其人,广宣厥道,士有特招使者之任也士有殊才异行当特招者,任在使者分别之。详问隐处亡位及冤失猾为害。野荒治苛者举奏,郡国有所以为便者,上丞相、御史以闻。

元鼎二年九月,诏曰:「仁不异远,义不辞难。今京师虽未为丰年,山林池泽之饶,与民共之。今水潦移于江南,迫隆冬至,朕惧其饥寒不活。江南之地,火耕水耨,方下巴蜀之粟,致之江陵。遣博士中等分循行谕告所抵,无令重困。吏民有振救饥民,免其≌呔呔僖晕拧」。

天汉二年秋,泰山琅邪群盗徐勃等阻山攻城,阻山者,依山之险以自固也道路不通,遣直指使者暴胜之等衣绣衣,持部逐捕,刺史、郡守以下皆伏诛。

昭帝始元元年九月,遣故廷尉王平等五人前为此官,今不居者皆谓之故也,持节行郡,问民所疾苦冤失职者。

宣帝本始元年正月,遣使者持节,诏郡国二千石谨牧养民而风德化。

元康四年正月,遣太中大夫︹等十二人循行天下,存中博士名也。问鳏寡,览观风俗,察吏治得失,举茂材异伦之士。五凤四年四月辛丑晦,日有蚀之。诏曰:「皇天见异,以戒朕躬,是朕之不逮,吏之不称也」。以前使使者问民所疾苦,复遣丞相、御史掾二十四人循行天下,举冤狱,察擅为苛禁,深刻不改者。

元帝初元元年四月,诏曰:「朕承先帝之圣绪,获奉宗庙,战战兢兢。间者地数,动而未静,惧于天地之戒,不知所繇繇与由同,方田作时,朕忧蒸庶之失业。临遣光禄大夫褒等十二人上自临敕乃遣之,循行天下,存问耆老,鳏寡孤独,困乏失职之民,延登贤俊,招显侧陋,因览风俗,化相守二千石。诚能正躬劳力,宣明教化,以亲万姓,则六合之内和亲,庶几拔抻。且印J椴,辉疲汉,⺶呻帕荚,眨∈事康哉!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

建昭四年夏四月,诏曰:「朕承先帝之休烈,夙夜心栗心栗,惧不克任。间者阴阳不调,五行失序,百姓饥馑,惟蒸庶之失业。临遣谏大夫、博士赏等二十一人,循行天下,存问耆老、鳏寡孤独、乏困失职之人,举茂材特立之士,相将九卿其帅意毋怠,使朕获观教化之流焉」。

成帝建始三年九月,诏曰「乃者郡国被水灾,流杀人民,多至千数。京师无故讹言大水至,吏民惊恐,奔走乘城殆苛暴,深刻之吏未息。元元冤失职者众」。遣谏大夫林等循行天下。

河平四年三月,遣光禄大夫博士嘉等十一人行举濒河之郡,水所毁伤困乏不能自存者。

阳朔二年秋,关东大水,流民欲入函谷、天井、壶口、五阮关者,勿苛留,遣谏大夫、博士分行视。

鸿嘉元年春二月,诏曰:「朕承天地,获保宗庙,明有所蔽,德不能绥,刑罚不中,众冤失职,趋阙告诉者不绝。是以阴阳错谬,寒暑失序,日月不光,百姓蒙辜,朕甚悯焉。《书》不云乎:即我御事,罔克耆寿,咎在厥躬。此《尚书文侯之命篇》。中,辞也。言我周家用事者,无能有耆老贤者,使国危亡罪咎在其用事者也。又曰:咎在厥躬,平王自谓故引之以自责耳。方春生长时,临遣谏大夫理等,天子自临敕而遣。举三辅河弘农冤狱,公卿、大夫、部刺史明,申敕守相,称朕意焉」。

永始三年春正月己夕⼙晦,日有蚀之。诏曰:「天灾仍重,朕甚惧焉。惟民之失职,临遣太中大夫嘉等循行天下,存问耆老,民所疾苦。其与部刺史举镀友啡,糜行幸逭,吒饕蝗恕」。

平帝元始元年正月,遣谏大夫行三辅举籍吏民,以元寿二年仓卒时横赋敛者偿其直。

二年九月,使谒者大司马掾四十四人持节行边,遣执金吾侯陈茂假以钲鼓将帅乃有钲鼓。今茂官轻兵少,但往谕晓之耳。所以假钲鼓者,欲重其威也

四年,遣大仆王恽等八人置副假节,分行天下,览观风俗。

后汉光武建武二年,使太中大夫伏隆持节安辑青、徐二州,招张步降之。

二十九年二月,遣使者举冤狱,出系囚。

安帝延光三年,遣侍御史分行青、冀二州灾害,督录盗贼。

顺帝汉安元年八月,遣侍中杜乔,光禄大夫周举,守光禄大夫郭遵、冯羡、栾巴、张纲、周栩、刘班等八人,分行州郡,班宣风化,举实臧否。

建康元年正月,诏曰:「陇西、汉阳、张掖、北地、武威、武都,自去年九月已来,地百八十震,山谷坼裂,坏败城寺,杀害民庶,夷狄叛逆,赋役重数,内外怨旷,惟咎叹息。其遣光禄大夫案行宣畅恩泽,惠此下民,勿为烦扰」。灵帝熹平五年四月,使侍御史行诏狱,亭部理冤枉原轻,系休囚徒。

献帝初平三年四月,诛董卓,遣使者张种抚慰山东。八月,遣太尉马日┘疤、仆赵岐持节慰抚天下。

魏文帝初嗣魏王,遣使者循行郡国,有违理掊克暴虐者,举其罪。

黄初六年,遣使者循行许昌以东,尽沛郡,问民所疾苦贫者赈贷之。

高贵乡公正元元年十月,遣侍中持节分盟,姆焦鄯缢,桌褪棵癫煸┩魇е罢摺。

晋武帝泰始二年春正月,遣兼侍中侯史光等持节四方,循省风俗,除禳祝之不在祀典者。

四年,诏刺史二千石长吏曰:「古之王者,以岁时巡狩方岳,其次则二伯术职,不然则行人顺省。故虽幽遐侧微,心无壅隔,下情上通,上指远谕,至于鳏寡,罔不得所,用垂风遗烈,休声犹存。朕在位累载,如临深谷,夙兴夕惕,明发不寐,坐而待旦,思四方水旱灾眚,为之惕然。勤躬约已,欲令事事当宜。常恐众吏用情,诚心未著,万机兼猥,虑有不周。政刑失谬,而弗获备览。百姓有过,在予一人。惟岁之不易,未遑卜征。巡省之事,下之未又,其何以恤之。今使使持节侍中副给事黄门侍郎丧命四出,周行天下,亲见刺史二千石长吏申谕朕心,访求得失,损益诸宜,观省政教,问人间患苦。周典有之曰:有万姓之利害为一书,其礼俗政事刑禁之逆顺为一书,其暴乱作慝犯令为一书,其礼丧凶荒厄贫为一书,其康乐和亲安平为一书,每国辨异之,以返命于王。旧章前训,今率繇之。还具条奏,俾朕昭然鉴于幽远,若亲行焉。大夫君子,其各悉乃心敬乃事,嘉言令图,苦言至戒,与使者尽之,无所隐讳,方将虚心以俟其勉哉!勖之称朕意,焉其无忽」。是年,又遣使者侯史光循行天下。

太元七年十二月,遣侍御史巡遭水诸郡。

后魏道武天兴元年八月,遣使循行郡国,举奏守宰不法者,亲览察黜,陟之。

三年正月,分命诸官循行州郡,观民风俗,察举不法。四年二月,分命使者循行州郡,听察词讼,纠劾不法。天赐元年四月,诏尚书郎中公孙表使于江南,以观桓玄之[C260]也。值玄败而还。

明元即位,诏都兵将军、山阳侯奚斤巡行诸州,问民疾苦,抚恤穷乏。

永兴三年春,诏北新侯安同等持节巡行并、定二州及诸山居杂胡、丁零,问其疾苦,察举守宰不法。其冤穷失身,只︹弱相凌、孤寒不能自存者,各以事闻。

泰常三年春,诏:「九州之民,隔远京邑,时有壅滞,守宰至不以闻。今东作方兴,或有贫乏失农务者。其遣使者,巡行天下,省诸州,观民风俗,问民疾苦,守宰治行。诸有不能自申,皆因以闻」。

七年九月,分遣使者循行天下州郡,观察风俗。太武太平真君元年正月,分遣侍臣循行州郡,观察风俗,问民疾苦。

文成太安元年六月,诏曰:「夫为治者,因宜以设官,举贤以任身,只故上下和平,民无怨谤。若官非其人,奸邪在位,则政教凌迟。至于郾∷济、鼢、碲煲、月、≈、蔚、澜、袂、采惺、槟路真等三十人,巡行州郡,观察风俗。入其境,农不垦殖,田亩多荒,则徭役不时,废于力也。耆老饭蔬食,少壮无衣褐,则聚敛烦数,匮于财也。闾里空虚,民多流散,则绥导无方,疏于恩也。盗贼公行,劫夺不息,则威禁不设,失于刑也。众谤并兴,大小嗟怨,善人隐伏,佞邪当途,则为法混淆,昏于政也。诸如此比,黜而戮之。善于政者,褒而赏之。其有阿枉不能自申,听诣使告状,使者检治。若信清能,众所称美,诬告以求直,反其罪。使者受财,断察不平,听诣公车上诉。其不孝父母,不顺尊长,为吏奸暴及为盗贼,各具以名上。其容隐者,以所匿之罪罪之。

孝文延兴二年十一月,分遣使者巡省风俗,问民疾苦。

三年十一月,诏以河南七州牧守多不奉法,致新邦之民莫能上达,遣使者观风察狱,黜陟幽明。

四年十一月,分遣侍臣循河南七州观察风俗,抚慰初附。

太和二年八月,分遣使者考察守宰,问民疾苦。

六年八月,分遣大使巡行天下遭水之处,丐民租赋,贫俭不自存者,赐以粟帛。

八年正月,诏陇西公元琛尚书陆砦东西二道大使,褒善罚恶。

十四年二月,诏遣侍臣循行州郡,问民疾苦。

十八年冬十月,分遣侍臣巡问民所疾苦。

二十一年正月己亥,遣兼侍中张彝、崔光,兼散骑常侍刘藻,巡方省察,问民疾苦,黜陟守宰,宣扬风化。

宣武以太和二十三年四月即位,六月,分遣侍臣巡行郡国,问民疾苦,考察守令,黜陟幽明,文武应求道著丘园者,皆加褒礼又云:宣武时,遣使巡行四方,直阁将军薛昙宝为持节、兼散骑常侍、龙骧将军、南道大使。

景明二年正月,帝始亲政。诏曰:「朕幼承宝历,艰忧在疚,庶事不亲,风化未洽。今始览政务,义协惟新,思使四方风从率善,可分遣大使,黜陟幽明。是年,以源怀为车骑大将军,诏为使持节,加侍行台,巡行常、燕、湖三州,赈给贫乏,策采风俗,考论殿最,事之得失,皆先决后闻。

正始二年六月,诏尚书李崇、太府卿于忠、散骑常侍游肇、谏议大夫邓羡,崇忠使持节并兼侍中,羡兼黄门,俱为大使,纠断外州畿内。其守令之徒,咎失彰露者,即便施决。州镇重职,听为表闻。

七月,诏曰:「朕纂驭宝历,于今七载,德泽未敷,鉴烛不远,知人之冤瘼,所在犹滋。而纠察之狱未畅于下,贤愚靡分,皂白均贯,非所以革民耳目,使善恶励心。今分遣大使,省方巡检,随其愆负与风响相符者,即加纠黜,以明雷霆之威,以申旄轩之举。因以观风辨俗,采访功过,褒赏贤者,纠罚淫慝,理穷恤弊,以称朕心」。三年四月,诏遣使者巡慰北边酋庶。

孝明熙平二年正月,诏遣大使巡行四方,问疾苦,恤孤寡,黜陟幽明。又诏:「选曹举用,必在得才,广求栖遁,共康治道。州镇城隍,各令严固。斋会聚集,纠执妖言,宣囹圄皆令造屋,桎梏务在轻小。工巧浮迸,不得隐藏。绢布缯采,长短合式。偷窃军阶,亦悉沙汰。籍贯不实,普使纠案,听自归首。逋违加罪」。冬十月庚寅,遣尚书长孙稚,兼尚书邓羡、元纂等巡抚百姓。

正光元年四月,诏尚书长孙稚巡抚北藩,观察风俗。

孝昌元年,徐州刺史元法僧以城叛入梁,梁遣萧综来据彭城。时遣大都督、安丰王延明督临淮王L种盘桓不进,乃诏尚书三公郎兼司州别驾、前军将军辛雄、副太常少卿元晦为使,给齐库刀,持节乘驿催军,有违即令斩决。肃宗谓雄曰:「诲朕家诸子,В以亲懿,筹策机计,仗卿取胜耳」。到军,勒令并进徐州,综送降款。

孝昌末,魏兰根为光禄大夫。河北流人南度,以兰根兼尚书,使齐、济、青、兖四州安抚,置县郡。

孝庄建义元年五月,以尚书右仆射元罗为东道大使,征东将军、光禄勋元欣副之,巡方黜陟先行。

后闻后周闵帝元年正月,即天王位。诏曰:「上天有命,革魏于周,致予一人,受兹大号。予惟古先圣王,罔弗先于省视风俗,以求民瘼,然后克治。矧予眇眇,又当草昧,若弗尚于达四聪、明四目之训者,其有闻知哉!有司宜分命方别之使,所在巡抚五教何者不宣,时政有何不便,得无修身洁己,才堪佐世之人,而不为上所知,冤枉受罚,幽辱于下之徒,而不为上所理。孝义贞节,不为有司所申,鳏寡孤独,不为有司所恤。暨黎庶衣食丰约,赋役繁省,灾疠所兴,水旱之处,并宜具闻。若有年八十已上,所在就加礼饩。

明帝元年六月,遣使分行州郡,理囚徒,察风俗,掩骸埋缥涑。啥年二月,以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冀携为大使,巡历州郡,察风俗,理冤滞。还,拜小御。

武帝保定元年二月,遣大使巡察天下。

五年七月,遣大使巡察天下。

天和五年四月,遣大使巡察天下。

建德五年正月,诏曰:「朕克己思治,而风化未敷弘。永言前古,载怀夕惕。可分遣大使,周省四方,察讼听谣,问民恤隐。其狱犴无章,侵渔黎庶,随事究验,条录以闻。若政绩有施,治纲克举,及行宣圭荜,道著丘园,并须检审,依名言誊。奏其鳏寡孤独,实可哀矜,亦宜赈给,务使周赡」。

六年,平齐,诏曰:「东夏既平,王道初被,齐氏弊政,馀风末殄。朕劬劳万几,念存康济,恐清净之志,未形四海。下民疾苦,不能上达,寝兴轸虑,用切于怀。宜分遣使人,循方慰抚,观风省俗,宣扬治道。有司明立条科,务在孔益」。

宣帝即位,遣大使巡察诸州。

隋高祖开皇元年即位,遣八使巡省风俗。

三年十一月,发使巡省风俗。诏曰:「朕君临区宇,深思治术,欲使生人从化,以德代刑。求草莱之善,旌闾里之行。民间情伪,咸欲备闻,已诏使人,所在赈恤。杨镳分路将遍四海,必令为朕耳目。如有文武才用,未为时知,宜以礼发遣,朕将铨擢。其有志节高妙,越等超伦,亦仰使人就加旌异,令一行一善,奖劝于人。远近官司,遐迩风俗,巨细必纪,还日奏闻,庶使不出户庭,坐知万里」。

四年八月甲午,遣十使巡省天下。

六年正月,遣民部尚书苏威巡省山东。

十年八月,遣柱国襄阳郡公韦上,开府、东莱郡公王景,并持节巡抚岭南,百越皆服。

十五年七月,遣邳国公苏威巡省江南。

十七年三月,遣治书侍御史柳矢Φ巡省河南、河北。

仁寿元年,遣十六使巡省风俗。

炀帝大业元年正月,发八使巡省风俗。下诏曰:「昔者哲王之治天下也,其在爱民乎?既富而教,家给人足,故能风淳俗厚,远至迩安。治定功成,率繇斯道。朕嗣膺宝历,抚育黎献,夙夜战兢,若临川谷。虽则聿遵先绪,弗敢失坠,永言政术,多有缺然。况以四海之远,兆民之众,未获亲临,问其疾苦。每虑幽仄莫举,冤屈不申,一物失所,乃伤和气。万方有罪,责在朕躬,所以寤寐增叹,而夕惕载怀者也。今既布政惟始,宜存宽大。可分遣使人,巡省方俗,宣扬风化,荐┧淹滞,申达幽枉。孝悌力田,给以优复。鳏寡孤独不能自存者,量加赈济。义夫节妇,旌表门闾,高年之老,加其版授,并依别条,赐以粟帛。笃疾之徒,给侍丁者,虽有侍养之名,曾无砩闹,实明加检校,使得存养。若有名行显著,操履修洁,及学业才能,一艺可取,咸宜访采,将身入朝,所在州县,以礼发遣。其有蠹政害民不便于时者,使还之日,具录奏闻。

二年,遣十使并省州县。

唐高祖武德元年六月,遣太仆卿宇文明达招慰山东之地。

七月,遣黄台公瑗安抚山南之地。

十月,诏曰:「隋德下衰,政荒民散,九州辐裂,四海瓜分。元元无辜,饲豺狼之吻。心玮喁缜,首罹兵革之灾。朕祗膺宝图,救其危坠,一物失所,情深纳隍。今赵魏之人,俱承大化,海岱之境,思禀朝章。然而尚迫寇戎,受拘凶暴,经途遐阻,末由自达。宣风布教,必伫循良,柔服招携,事资明恕。右翊卫大将军、上柱国、淮安王神通,地惟近属,功参运始,仗节建嗽,实敝⼂目。缮蕉道安抚大使。其山东诸军事,并受节度」。

二年闰二月,诏曰:「隋末道消,运为阳九,盗贼蜂起,饥馑荐臻,四海之民,坠于涂炭。是以上天降鉴,爰命朕躬,绥静黎元,克定凶蠊。砀库仓廪,所在开发,流冗之民,随加镇抚。言念亭育,监寐匪忘。然年喜坏,敲穸呵Х。σ晃锸所,有甚纳隍。宜加存问,救其疾苦。可令皇太子建成巡京城侧近诸县,秦王巡京城以东,右仆射裴寂巡京城以西,诣彼闾阎,见其耆老观省风俗,廉察吏民乏绝之徒,量加赈给。如有冤滞,并为申理」。高年疾病,就致束帛。是月,遣马邑都城李靖、前鹿城县令元无竭慰抚岭南。

四月,遣大理卿郎楚之安抚山东,夏侯端安抚淮左,奏《九韶乐》,设宴而遣之。

五月,遣黄门侍郎杨恭仁安抚河西之地。

三年二月,诏曰:「朕承天明命,抚育万方,康俗济民,无忘监寐。西蜀僻远,控接巴夷,厥土沃饶,山川遐旷。往者隋末丧乱,盗寇交侵,流寓之民,遂相杂挠。游手堕业,其类实烦,夺攘矫虔,因此而作。王业伊始,务从草创,牧宰庶寮,随事迁易,州县分析,权宜废置。然而王道未洽,民瘼犹存,静言思之,夙兴轸念,澄源正本,义在更张。可令秦州总管、轨国公轨、御史大夫滑国公无逸为益州道安抚大使。宣扬朝典,进擢廉平。贬黜苛暴,申理冤滞,孝悌贞节,表其门闾,鳏寡孤独,量加赡恤。事有便宜,并委处分。

四年六月,既徵王世充,遣骁卫将军盛彦师安抚河南之地。

九年七月,遣谏议大夫魏徵宣慰山东。

太宗贞观三年五月,旱。六月,令中书舍人杜正伦、崔敦礼,守给事中尹文宪、张素等,往关内诸州,慰问人疾苦。见禁囚徒量事断决,人有冤枉,不能自申者,随状理之。事有不便于人,及官人贪残为患者,并具状还日以闻。困穷之徒,比虽赈赡,仍有乏绝者,亦量加支给。在京见禁囚徒,亦令所司量事断决,务从宽简,称朕意焉。

六年三月,幸九成宫发使,存问高年鳏寡。

七年七月,遣大理少卿李弘节、太子中允张玄素、都水使者长孙师巡抚岭南。

八年正月,诏曰:「昔者明王之御天下也,内列公卿,允鹗绩外建侯伯,司牧黎元,唯惧淳化未敷,名教或替,故有巡狩之典,黜陟幽明。行人之官,存省方俗。用能遐迩遂性,情伪无遗,时雍之宜,率繇兹道。朕祗膺宝命,临御帝图,禀过庭之义,方荷上玄之嘉祉,四荒八表,无思不服。而夙兴夕惕,勤躬约已,日慎一日,虽休勿休。欲万国欢心,兆民有赖,推诚待物,近取诸身,实谓群官受拜,咸能自励。乃闻连帅刺举,或乖共理之寄。县司主吏甚多黩货之罪,有一于此,责在朕躬。是用终夜怃然,昃景辍食。宜遣大使,分行四方,申谕朕心,延问疾苦。观风俗之得失,察政刑之苛弊,耆年旧齿、孝悌力田、义夫节妇之家,疾废桄酥室,须有旌赏赈赡,听以仓库物赐之。若有鸿材异学,留滞末班,哲人奇士,隐伦屠钓,宜精加搜访,进以殊礼,务尽使乎之旨,俾若朕亲觌焉」。于是分遣萧胬、罹秆罟仁王、竹季怖、畲罅亮、醯峦皇甫无逸、韦挺、李袭誉、张亮、杜正伦、赵弘智等巡省天下。

十八年十一月庚辰,遣使赍玺书诣郑、汝、怀、泽四州,巡问高年,宴赐各有差。

二十年正月丁丑,遣大理卿孙伏伽、黄门侍郎褚遂良、尚书左丞杨纂、太子詹事张行成、太仆少卿萧铣、光禄少卿冯怦、司农卿达奚怀义、雍州司马李督、岣事中张聿嵊、史中丞唐临、中书舍人崔仁师柳太子、中允宇文节、太子中舍人贺会壹、万年县令宋行质、长安县令李乾袒Р坷、芍辛跷滩、刑部侍郎刘燕客、王昕、尚药奉御长孙知人、大理正郭文宗、李镜玄等,以六条巡察四方,各以澄清为务,多所贬黜。举奏及使者还,诣阙称冤者,前后相属。因令褚遂良以其类具状以闻,帝亲自临决。牧宰已下,以能官进擢者二十人,以罪死者七人,其流罪以下及免黜者数百十人。八月,幸灵州,所经州县,并遣使存问老疾,并加赈恤。九月,遣霍王府长史段宝玄、沧州别驾张开谅、同州别驾张文会等三道,使巡察岭南诸州。

二十二年六月,令陕州刺史孙伏伽于河南、太子詹事张行成于河北渭州亲见父老,存抚百姓,从军之家,州县为之营农。

三十三年八月,以晋州地震,令尚书郎中一人充使存问,舍宅损坏者给复一年。

高宗永徽四年十月甲辰,遣使存问鳏寡,瓒啦、荒茏、源嬲摺。

五年正月,诏工部侍郎王俨往河北简行遭水诸州乏绝者,赈贷之,仍虑囚徒。

显庆元年正月,令宗正卿陇西郡王博文、刑部尚书长孙祥、大理卿灞π于畿内诸州巡抚百姓,给贷乏绝。

二年十月,幸许州,遣少府少监郑钦泰等分往许、汝州及所经县,省录囚徒,并搜访孝义及经学之士。

龙朔元年十二月戊寅,诏诸州霜旱虫涝之处,分道遣使存问赈给,并虑囚徒。

三年八月,诏分遣大使巡察问人疾苦,黜陟官吏。

乾封二年十月,遣守大司宪乐彦玮、司平少常伯皇甫公议、太子左中护杨思敬、兼西台舍人李虔泽等,分往长安、万年城外诸县巡问百姓,亲检校田苗,赈给乏绝。

总章二年四月,令左肃机兼检校沛王府长史皇甫公议,往虑岐州诸县囚徒,量事原免之。

二年二月,遣使存问诸州逐粮百姓,渐令复业,仍令州县检校优恤之,其未情愿归者,听之。

十年十月,幸许、汝等州,分遣通事舍人、员外郎、御史存问所经州县老疾及鳏寡瓒廊,愿醇禁囚徒等。仪凤二年十二月,诏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来尝为河南道大使,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薛元超为河北道大使,尚书左丞崔知悌、国子司业郑祖玄为河南道大使,分道巡抚,申理冤屈,赈贷乏绝。

 {{ anno.na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