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沓藏书

卷一百四十三

○帝王部 弭灾

传曰:「天之爱民甚矣,岂使一人肆于民上」。若乃司牧之重,政治或失,必示灾祥以申警戒,圣帝明王睹而返戮逍陶之壅蔽则勤于听纳,恐骄盈之易至,则身先节俭,忧亿兆之未泰,则矜微恤苦。念赋役之尚繁,则省财节用。思忠贤之未进,则旁求遗逸。虑邪佞之或迩,则斥去群小,补祸为福,变灾成祥,惟德是辅,其理何远?是以尧之水汤之旱,太戊之桑细,咦谥ず雉,皆明德格天,至诚感神,而咎徵自消,妖不能胜矣。

殷、汤时,大旱七年,洛川竭,使人持三足鼎,祝于山川曰:「政不节邪?使人疾邪?苞苴行邪?谗夫昌邪?宫室崇邪?女谒盛邪?何不雨之极也」。《殷史》卜曰:「当以人祷」。汤曰:「吾所为请雨者,民也。若必以人祷,吾请自当」。遂斋戒剪涠,献σ砸盐,往祷于桑林之野。祝曰:「惟予小子履,敢用玄牡。告于上天后土曰:今天大旱,即当朕身履,未知得罪于上下。有善不敢蔽,有恶不敢赦,简在帝心,万方有罪,即当朕躬朕躬,有罪无以尔。四方无以一人之不敏,使上帝鬼神伤民之命」。言未已而雨大至,方数千里。

太戊时,亳有祥桑瞎采于朝,一暮,大拱。祥,妖怪也。弦翦芙裰,楮树二木,合生不恭之罚。两之曰拱。太戊惧,问其相伊陟尹之子。伊陟曰:「臣闻妖不胜德,帝之政有阙,与帝其返。绿戊从之而祥桑枯死。与,读欤。

武丁祭成汤之明日,有飞雉登鼎耳而ず。武丁惧,祖已曰:「王勿忧先氛事」。祖已,乃训王曰:「唯天监下,民典厥义言天视下民,以义为常也。降年有永有不永,非天夭,民民中绝,有不若德不听。罪天既孚,命正厥德若顺,听服也。不顺德,言无义也。不服罪,不改修也。天既孚命正其德,谓有永有不永。乃曰:其如台。呜呼!王司敬民,罔非天胤,典祀无丰于昵王者主民,当敬民事天,祭祀有常,不当时丰于近也。武丁修政行德天下咸纫蟮栏,葱寺奶乐芪耐踔。莅国八年六月,文王寝疾,五日而地动,东西南北不出国郊。有司皆曰:「地之动也,人主也。今者君王寝疾,五日而地动,四面不出国郊」。群臣皆恐,曰:「请移之」。文王曰:「柰何其移之也?」对曰:兴事动众,以增国城,其可移之乎?」文王曰:「不可。夫天之道,见妖以罚,有罪也,我必有罪也,故以此罚我也。今又专兴事动众以增国城,是重吾罪也,昌也,请改行重善移之,其可以免乎?于是遂谨具礼节,秩皮革以交诸侯,饰其辞,令币帛,以礼悦士,颁其爵列等级,田畴以赏,遂与群臣行此几何而疾止?文王即位八年,而地动之后四十三年,凡莅国五十一年而终,此文王之所见践妖也。《诗》曰:「畏天之威,于时保之」。此之谓也。

宣王时,天大旱二年,王以不雨遇灾而惧,侧身修行,欲消去之,祈于群祀,骤导茸淠,擞甏蠓蛉宰鳍愫褐诗以美之。

汉文帝二年十一月癸夕⼙晦,日有食之。诏曰:「朕闻之,天生民为之,置君以养治之。人主不德,布政不均,则天示之灾,以戒不治治音直使切。乃十一月晦,日有食之,眉于天枚,猎悔。ェ,迷鹨病<音乎甸切,灾孰大焉灾莫大于此?朕获保宗庙,微眇之,身⒂谑棵窬王之上,天下治乱,在予一人,唯二三执政,犹吾股肱也。朕下不能治育群生,上以累三光之明累音力瑞反,其不德大矣。令至,其悉思朕之过失令此,谓诏书,及知见之所不及,以启告朕モ音盖,乞也。启,开也。言以过失开告朕躬,是则于朕为恩惠也,及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以匡朕之不逮。

景帝后二年春,以岁不登,禁内郡食马,粟没入之。武帝建元六年四月壬子,高园便殿火凡言便殿、便室便坐者,皆非正大之处,所以就便安也。园者,于陵上作之。既有正寝,以象平生正殿,又立便殿为休息蜒缰处者也,帝素服五日。

昭帝始元六年,夏旱,大雩,不得举火抑阳,助阴也

元凤四年五月丁丑,孝文庙正殿火,帝及群臣皆素服。

宣帝本始四年四月壬寅,郡国四十九地震,或山崩水出。诏曰:「盖灾异者,天地之戒也。朕承洪业,奉宗庙,⒂谑棵裰,上未能和群生。乃者地震北海,琅邪坏祖宗庙,朕甚惧焉。丞相、御史,其与列侯、中二千石博问经学之士,有以应变,辅朕之不逮,毋有所讳。令三辅、太常、内郡国举贤良方正各一人,律令有可蠲除,以安百姓。条奏被地震坏败甚者,勿收租赋。大赦天下。帝以宗庙堕素服,避正殿五日。堕,与隳同。

地节三年十月,诏曰:「乃者九月壬申地震,朕甚惧焉。有能箴朕过失,及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以辅朕之不逮,毋讳有司讳,避也。言虽有司显职,皆言其过,勿之」。

甘露元年四月丙申,太上皇庙火。甲辰,孝文庙火,帝素服五日。

元帝初元元年六月,以民疾疫,令太官损膳,减乐府员,省苑马,以赈困乏。

九月,关东郡国十一大水,饥,或人相食。转旁郡钱弦韵《嗑》。融曰:「间者阴阳不调,黎民饥寒无以保治,惟德浅薄,不足以充入旧贯之居。言已德浅薄,不足充入先帝之居室。其令诸宫馆希御幸者,勿缮治太减。鲜陈硭衡省肉食兽」。

二年二月戊午,地震。三月,诏曰:「盖闻贤圣在位,阴阳和风,雨时日月,光星辰静,黎庶康宁,考终厥命言得寿考,终其天命。今朕恭承天地,㈧锻豕之上,明不能烛德,不能灾异并臻,连年不息。乃二月戊午,地震于陇西郡,毁落太上皇庙殿壁木饰,坏败豕原道县城郭、官寺及民室屋,压杀人众豕原道属天水,凡府庭所在,皆谓之寺豕,原音垣,山摧地裂,水泉涌出,天惟降灾,震惊朕师师,众也。治有大亏,咎至于斯。夙夜兢兢,不通大变,深惟郁悼,未知其序郁,不通之意也。间者岁数不登,元乏不胜,饥寒以舀刑辟,朕甚悯之。郡国被地震灾甚者,无出租赋。赦天下有可蠲除减省以便万姓者,条奏毋有所讳。丞相、御史、中二千石举茂材异等,直言极谏之士,朕将亲览焉」。六月,关东饥,齐地人相食。七月,诏曰:「岁比灾害,民多菜色五喜坏,侨说食菜,其色变恶,参怛于心,已诏吏虚仓廪,开府库赈救,赐寒者衣。今秋禾麦颇伤,一年中地再动,北海水溢,流杀人民,阴阳不和,其咎安在?公卿将何以忧之?其悉意陈朕过,靡有所讳。

三年四月乙未晦,茂陵白鹤馆灾。诏曰:「乃者天灾降于孝武园馆,朕战,心栗恐惧,不烛变异,咎在朕躬。群司又未肯极言朕过,以至于斯,将何以寤焉。百姓仍遭凶厄,无以相赈。厄,古厄字。加以烦扰乎苛吏,拘牵乎微文,不得永终性命,朕甚悯焉。其赦天下!」

五年四月,有星孛于参。诏曰:「朕之不逮,序位不明逮,及也。言官人之位,失其次序。众僚久旷旷,古旷字,未得其人。元元失望,上感皇天,阴阳为变,咎流万民,朕甚惧之。乃者关东连遭灾害,饥寒疾疫,夭不终命,《诗》不云乎?凡民有丧,匍匐救之,其令大官毋日杀不得日日宰杀,所具各减半食,具也,乘舆秣马,无乏政事而已。

永光二年二月,诏曰:「盖闻唐、虞象刑而民不犯,殷、周法行而奸轨服轨与宄同,乱在外曰奸,在内曰宄。今朕获承高祖洪业,⑽还侯之上,夙夜战栗,永惟百姓之急,未尝有忘焉。然而阴阳未调,三光ㄙ昧ㄙ与暗同,又音乌反,元元大困,流散道路,盗贼并兴,有司又长残贼,失牧民之术,是皆朕之不明,政有所亏,咎至于此,朕甚自耻为民父母,若是之薄,谓百姓何!其大赦天下」。三月壬戌朔,日有食之,诏曰:「朕战战栗栗,夙夜思过失,不敢荒宁,惟阴阳不调,未烛其咎。娄敕:公卿曰:望有效。娄,古屡字。至今有司执政未得其中中音竹,中切,施与禁切,未合民心惠褊薄,禁令烦苛。暴猛之俗弥长,和睦之道日衰,百姓愁苦,靡所错躬错,置也,音厝,是以氛邪岁增,侵犯太阳,正气湛掩,日久夺光,读与沈同、湛掩者,是掩而湛没,)乃壬戌,日有食之,天见大异,以戒朕躬,朕甚悼焉。其令内郡国举茂异等、贤良、直言各一人」。

四年六月甲戌,孝宣园东阙灾。戊寅晦,日有食之。诏曰:「盖闻明王在上,忠贤布职,则群生和乐,方外蒙泽。今朕ㄙ于王道,夙夜忧劳,不通其理,靡瞻不眩,靡听不惑。眩是乱也。是以政令多还,民心未得。还,返也。邪说空进,事亡成功,此天下所著闻也。公卿大夫好恶不同,爱憎各异也。或缘奸作邪,侵削细民,元元安所归命哉!六月晦,日有食之。《诗》不云乎:今此下民,亦孔之哀。孔,甚也。言灾异既多,百姓甚可哀也。自今以来,公卿大夫其勉思天戒,慎身修永,以辅朕之不逮,谓当慎修其身,思为常久之道也。言尽意无有所讳」。

成帝建始元年二月,诏曰:「乃者火炎降于祖庙,有星孛于东方,始正而亏言始即帝之正而彗星之亏也,咎孰大焉?《书》云:惟先王正厥事假,至也。言先古至道之君,若违灾变,则正其行事修德以应之。群公孜孜帅先,百僚辅朕,不逮崇宽,大长和睦,凡事恕己,毋行苛刻恕者,仁也。仁已之心,以度于物,大赦天下,使得自新。三年十二月,日有食之,夜,地震未央宫殿中,诏曰:「盖闻天生众民,不能相治,为之立君以统理之。君道得,则草木昆虫咸得其所昆,众也。昆虫,言众虫也。人君不德谪见天,灾异屡发,以告不治。朕涉道日寡,举错不中,乃戊申日食地震,朕甚惧焉。公卿其各思朕过失,明白陈之,汝无面从,退有后言言我有违道,汝当正之,无得对面顺从,唯唯退后,则有谤ゥ言也。丞相、御史与将军、列侯、中二千石及四郡国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之士诣公车,朕将览焉」。

河平元年四月己亥晦,日有食之,既。诏曰:「朕获保宗庙,战战栗栗,未能奉称谓不副先帝之业。《传》曰:「男教不修,阳事不得,则日为之食。天著厥异,辜在朕躬。公卿大夫,其勉悉心,辅予不逮。百寮各菲渲,包度,稳嗜送嗽。恫性簦逗褚病,T独胍病#┏码薰失,无有所讳。

永始二年二月乙酉晦,日有食之。诏曰:「乃者龙见于东莱,日有食之,天著变异,以显朕邮。(邮,与过也」。朕甚惧焉。公卿申敕百寮,深思天诫,有可省减便安百姓者,条奏所赈,贷贫民勿收」。

四年六月,诏曰:「乃者地震京师,火灾屡降,朕甚惧焉。有司其悉心,明对厥咎,朕将亲览焉」。

元延元年七月,有星孛于东井。诏曰:「乃者日蚀星陨,谪见于天,大异重仍」。在位默然,罕有忠言。今星孛见于东井,朕甚惧焉。公卿大夫、博士议郎,其各悉心,惟思变意,明以经对,无有所讳。

哀帝以绥和二年四月即位。是秋,诏曰:「朕承宗庙之重,战战兢兢,惧失天心。间者日月亡光,五星失行,郡国比比地动比比,犹言频也。乃者河南、颍川郡水杀人民,坏败庐舍。朕之不德,民反蒙辜,朕甚惧焉。已遣光禄大夫循行举籍举其名籍也,赐死者钱,人三千」。

元寿元年正月辛丑朔,日有蚀之。诏曰:「朕获保宗庙,不明不敏,夙夜忧劳,未皇宁息。皇,暇也。惟阴阳不调。元元不赡,未睹厥咎。屡敕公卿,庶几有望。至今有司执法,未得其中,惑止暴虐,假福ü攀,谱郑┗衩,温良宽柔,陷于亡灭。是故残贼弥长,和睦日衰,百姓愁怨,靡所错躬。乃正月朔,日有食之,厥咎不远,在馀一人。公卿大夫,其各悉心。勉帅百寮,敦任仁人,黜远残贼,期于安民,陈朕之过失,无有所讳。其与将军、列侯、中二千石举贤良方正能直言者各一人」。

平帝元始二年,大早,遣使者捕蝗民,捕蝗诣吏,以石豆斗受钱。天下民赀不满二万,及被灾之郡不满十万,勿租税。民疾疫者,舍空邸第,为置医药。赐死者一家六尸以上葬钱五千四。尸以上三千二,尸以上二千。罢安定、呼沲苑以为安民县中山之安定也。沲音大河切,起宦寺市里,募徙贫民,县次给食,至徙所,赐田、什器,假与犁牛种食。又起五里于长安城中民居之里,宅二百区,以居贫民。

后汉光武建武七年三月癸亥晦,日有食之。帝避正殿,寝兵,不听事五日。诏曰:「吾德薄致灾,谪见日食,战栗恐惧,夫何言哉!今方念愆,庶消厥咎。其令有司各修职任,奉遵法度。惠兹元元百僚,各上封事,无有所讳,其上书者,不得言圣」。

二十二年九月戊辰,地震裂,诏曰:「日者地震,南阳尤甚。夫地者,任物至重,静而不动者也。而今震裂,咎在君上。鬼神不顺,无德灾殃将及吏人,朕甚惧焉。其令南阳勿输今年田租刍槁,遣谒者案行。其死罪系囚在戊辰以前,减死罪一等,徒皆弛解钳衣丝絮赐郡中居人,压死者棺钱,人三千。其口赋逋税而庐宅尤破坏者,勿收责。吏人死亡,或在坏垣毁屋之下而家羸弱不能收拾者,以见钱先」。∮段寻求之。

明帝永平三年八月壬申晦,日有食之。诏曰:「朕奉承祖业,无有善政,日月薄蚀,彗孛见天,水旱不节,稼穑不成,人无宿储,下生愁垫,虽夙夜勤思,而知能不逮。昔楚庄无灾,以致戒惧,鲁哀祸大,天不降谴。今之动变,傥尚可救。有司勉思厥职,以辅无德。古者卿士献诗,百工箴谏,其言事者,靡有所讳。

八年十月壬寅晦,日有食之,既既,尽也,诏曰:「朕以无德,奉承大业,而下贻人怨,上动三光,日食之变,其灾尤大。《春秋》图识,所谓至谴永思,厥咎。在予一人。群司,勉分笆录,言无讳」。于是在位者皆上封书,各言得失。帝览章,深自引咎,乃以所上班示百官。诏曰:「群寮所言,皆朕之过,人冤不能理,吏黠不能禁,而轻用人力,缮饭宇,出入无节,喜怒过差。昔应门失守,关睢刺世,《春秋说题辞》曰:人主不正,应门失守,故歌《关雎》以感之。《注》曰:应门,听政之处也。言不以政事为务,则有宣淫之心。关雎乐而不淫,思得贤人与之共化,修应门之政者也」。飞蓬随风,微子所叹。《管子》曰:应门听政,无仪法。程式飞摇而无所定,谓之飞蓬。飞蓬之间,明王不听。此言微子未详。永览前戒,竦然惊惧,徒恐薄德久而致怠耳」。

十三年十月壬辰晦,日有食之,三公免冠自劾。制曰:「冠履勿劾,灾异屡见。咎在朕躬,忧惧皇皇。未知其方,将有司陈事,多所隐讳,使君上壅蔽,下有不畅乎?昔卫有忠臣,灵公得守其位,今何以和穆阴阳,消伏灾谴?刺史太守,详刑理冤,存恤鳏孤,勉思职焉」。

十八年四月己未,诏曰:「自春以来,时雨不降,宿麦伤旱,秋种未下,政失厥中,忧惧而已。其理冤狱,录轻系二千石,分祷五岳、四渎。郡界有名山大川,能兴阌暾撸ā吨芾瘛,分胺绞险铺煜轮地。州其山曰会稽,其川曰三江、荆州,其山曰衡山,其川曰江、汉、豫州,其山曰华山,其川曰荥洛、青州,其山曰沂山,其川曰淮、泗、兖州,其山曰岱山,其川曰河钟、褐萜、渖皆唬涸榔、浯ㄔ、唬恒、烙、闹、萜、渖皆唬阂轿、捭、唐、浯ㄔ、唬汉、迎旨街萜渖皆唬夯羝浯ㄔ唬、赫牟⒅萜。渖皆唬撼F、浯ㄔ、唬轰镢。此谓九州名山大川,忠糇永袂校┏だ舾鹘嗾祷请,冀蒙嘉对。

章帝以永平十八年八月即位,十一月晦,日有食之,于是避正殿,寝兵,不听事五日,诏有司各上封事。

建初五年二月庚辰朔,日有食之。诏曰:「朕新离供养,愆咎众著,上天降异,大变随之。《诗》不云乎,亦孔之蠊怼S志,煤瞪寺笥,切牟仪泄。卿已下其举直言极谏能指朕过失者各一人,遣诣公车,将亲览问焉。其以岩穴为先,勿取浮华」。又诏曰:「《春秋》书无麦苗,重之也。去秋雨泽不媒袷,备春等缪。兹绶傩啄晡,奘倍为备。未至朕之不德,上累三光。震心栗切切,痛心疾首。前代圣君博思咨诹,虽降灾咎,辄有开匮反风之应。今予小子徒惨惨而已。其令二千石理冤狱,录轻系,祷五岳四渎及名山能兴阒掠、暾呒矫刹怀绯遍雨天下之报,务加肃敬焉。

和帝永元七年四月辛亥朔,日有食之,帝引见公卿,问得失,令将大夫、御史、谒者、博士、议郎、郎官会廷中各言封事。

八年九月,京师蝗,吏民言事者多归责有司。诏曰:「蝗虫之异,殆不虚生。万方有罪,在予一人。而言事者专咎自下,非助我者也。朕寤寐恫矜思,弭忧[C260]。昔楚严无灾而惧,成王出郊而反风,将何以辅朕不逮,以塞灾变。百寮师尹勉坟,手按淌,范千石,详刑辟,理冤虐,恤鳏寡,矜孤弱,思致灾兴蝗之咎。

十六年秋七月戊午,诏曰:「今秋稼方穗,而旱阌瓴户砸,衫粜胁铱,滩恍恩泽,妄拘无罪幽闭良善所致。其一切囚徒于法,疑者勿决,以奉秋令《礼记月令》:孟秋之月,命有司修法制囚,□具桎梏,断薄刑,决小罪。方察烦苛之吏,显明其罚」。

安帝永初三年三月,京师大饥,民相食。壬辰,公卿诣阙谢。诏曰:「朕以幼冲,奉承鸿业,不能宣流风化而感逆阴阳,至令百姓饥饿,更相舀食。永怀悼叹,若坠渊冰。咎在朕躬,非群司之责。而过自贬引,重朝廷之不德。其务思变复,以助不逮」。

四年正月元日,会以年饥,彻乐不陈,充庭车每大朝会,必陈乘舆、法物、车辇于庭,故曰充陈车也

建光元年十一月,郡国三十五地震,或拆裂,诏三公以下各上封事,陈得失。

顺帝永建三年七月丁酉,茂陵园寝灾,帝缟素避正殿。

阳嘉元年二月,京师旱。庚申,敕郡国二千石各祷名山岳渎,遣大夫谒者诣嵩高首阳山,并祠河、雒请雨。戊辰,雩。甲戌,诏曰:「政失厥和,阴阳隔并,冬鲜宿雪,春无树雨。分祷祈请,靡神不洌。ㄒ粲剑┥,羁衷谒慢,违如在之义。今遣侍中王辅等持节分诣岱山、东海、荥阳、河、雒,尽心祈焉」。济水,四渎之一,至河溢为荥泽,故于荥阳祠焉。

二年四月己亥,京师地震。五月庚子,诏曰:「朕以不德,统奉鸿业,无以奉顺乾坤,协序阴阳,灾眚屡见,咎徵仍臻。地动之异,发自京师,兢兢祗畏,不知所裁,群公卿士,将何以辅其不逮?奉答戒异,冀不空设,必有所应,其各悉心,直言厥咎,靡有所讳。

桓帝建和三年四月丁夕⼙晦,日有食之。五月乙亥,诏曰:「盖闻天生蒸民,不能相理,为之立君,使司牧之君道得于下,则休祥著乎上庶。事失其序,则咎徵见乎象。间者,日食毁缺,阳元晦暗,朕祗惧潜思,匪遑会处。传不云乎:日食返略,率厨沸涛,粜⒄碌垌,前世禁徒。故建初之元,并蒙恩泽,流徙者使还故郡,没入者免为庶民。先皇德政,可不务乎!其自永建元年,迄乎今岁,凡诸妖恶支亲从坐,及吏民减死徙边者,悉归本郡。唯没入者,不从此令」。

永兴二年九月,诏曰:「朝政失中,愫鹤骱,荡灵涌水,蝗虫滋蔓。残我百咸阳亏光,饥馑荐臻,其不被害。郡县当为饥馁者,储天下一家,趣不縻烂,则为国宝。其禁郡国不得卖酒,祠祀裁足」。

延熹九年正月,诏曰:「比岁不登,人多饥穷,又有水旱疾疫之困,盗贼徵发,南州尤甚。灾异日食,谴告累至,致乱在予,仍获咎徵。其令大司农绝今岁调度徵求,及前年所调未毕者,勿复收责。其灾旱盗贼之郡,勿收租馀郡,悉半入。

魏明帝太和五年三月辛巳,以四年十月至是不雨,大雩。

景初二年,有彗星见张宿,史官言于帝曰:「此周之分野也」。雒邑恶之,于是大修禳祷之术。

齐王正始元年三月,以旱诏令「狱官亟平冤枉,理出轻微,群公卿士,谠言嘉谋,各悉乃心。

晋武帝太始七年闰五月,大雩,大官减膳。

咸宁二年正月,以疾疫废。二月,帝不豫。及瘳,群臣上寿。诏曰:「每念顷遇疫气死亡,为之怆然,岂以一身之休息,忘百姓之艰邪?诸上礼者皆绝之」。

四月丁巳,诏曰:「诸旱处广加祈请」。五月庚午,始祈雨于社稷、山川。

五年二月,以百姓饥馑,减御膳之半。

愍帝建兴元年六月,旱,帝亲雩。

元帝大兴元年十一月,诏曰:「朕以寡德,纂承洪绪,上不能调和阴阳,下不能济育群生,灾异屡兴,咎徵仍见。壬子乙卯,雷震暴雨,盖天灾谴诫,所以彰朕之不德也。群公卿士,其各上封事,具陈得失,无有所讳,将亲览焉」。

二年五月,以三吴大饥,诏曰:「天下凋弊,加以灾荒,百姓困穷,国用并匮。吴郡饥人死者百数。天生蒸民而树之以君,选建明哲以左右之,当深思以救其弊。昔吴起为楚悼王明法审令,捐不急之官,除废公族疏远,以附益将士,而国富兵强。况今日之弊,百姓凋困邪!其当去非急之务,非军事所须者,皆削之」。使黄门侍郎虞盎敢涂仓库振给,并省众役,百官各上封事。

成帝咸和九年六月,以大旱,诏太官撤膳,省刑,恤孤寡,贬节用。

咸康二年三月,以旱,诏太官减膳,免所旱郡县徭役。哀帝隆和元年四月,以旱诏出轻系,振困乏。十二月,诏曰:「戎旅路次,未得轻减赋役,元象失度,亢旱为患,岂政事未治,将有版筑渭滨之士邪?其搜扬隐滞,蠲除苛碎,详议法令,咸从损要音斐。

孝武太元元年十一月己巳朔,月有蚀之。诏太官撤膳。

四年二月,诏曰:「年谷不登,百姓多匮。其诏御所供,事从俭约,九亲供给,众官廪俸,权乃减半。凡诸非军国事要,皆宜停省,以周时务」。

后魏文成和平五年四月,以旱故,减膳责躬。是夜阵雨大降。

孝文时,太极殿成,将行考室之礼,引集群臣,而雪不克飨。帝曰:「朕经始正殿,功构初成,将集百寮,考行大礼。然彤闳越狯雪骤零,将繇寡昧,未能仰答天心。此之不德,咎竟焉在?卿等宜各陈所怀,以救不逮」。镇东将军、定州刺史楼毅稽首对曰:「雪霜风雨,天地之常。夏冬霰,四时之节。今隆冬雨雪,固是其时。又《礼》云:雨沾服失容,则废礼。自古而然,不足为异」。帝曰:「昔刘秀将济滹沱,为之冰合。但朕德谢古人,不能仰感天意」。

太和四年二月癸巳,诏曰:「统承乾绪,君临海内,夙兴昧旦,如履薄冰。今东作方兴,庶类萌动,品物资始,膏雨不降,岁一不登,百姓饥乏,朕甚惧焉。其敕天下祀山川群神,及能兴阌暾吱奘戊籼眉平陨璧,民有疾苦,所在存问」。

五年四月甲寅,诏曰:「时雨不г,春苗萎悴,诸有骸骨之处,皆敕埋藏,勿令露见。有神祗之所,悉可祷祈」。

十二年九月甲子,诏曰:「日月薄蚀,阴阳之常度耳。圣人惧人君之放怠,因之以设诫,故称日蚀返略,率带沸棠。斯锼纫乖率,尘卿已下,宜慎刑罚,以答天意」。

十五年正月,不雨,至于四月,有司奏祈百神。诏曰:「昔成汤遇旱,齐景逢灾,并不繇祈山川而致雨,皆至诚发中,澍润千里。万方有罪,在予一人。今普天丧恃,幽显同哀,神若有灵,犹应未忍安飨,何宜四气未周,便欲祀事?唯当考躬责已,以待天谴时帝居太后哀,故有此诏

十七年五月丁丑,以旱撤膳。

宣武景明四年四月戊戌,诏曰:「酷吏为示固,繇古同患。孝妇淫刑,东海ㄡ壤。今不雨十旬,意者其有冤狱乎?尚书鞫京师见囚,务虚听察之理」。己亥,帝以旱减膳,撤乐。辛丑,雨大洽。

正始元年六月,以旱撤乐减膳,公卿以下引咎责躬。诏曰:「朕以菲德,政刑多舛。阳旱历旬,京师枯悴。在予之责,夙宵疚怀。有司可循案旧典,祗行六事,囹圄冤滞,平处决之。庶尹废职,量加肪禀。す牙穷,所在存恤,役赋殷烦,咸加蠲省。贤良谠直,以礼进之贪,残佞言吏,时加屏黜,男女怨旷,务令媾会,称朕意焉」。又亲荐享于太庙。及录京师见囚,殊死以下皆减一等。鞭挞之坐,悉皆原之。

永平元年五月,帝以旱故,减膳撤乐。

二年五月,帝以旱故,减膳撤乐,禁断屠杀。

延昌元年四月丁丑,帝以旱故,减膳彻乐,诏尚书与郡司鞫理狱讼。又诏食粟之畜皆断之。

三年二月,诏曰:「肆州秀容郡殷城县、雁门郡原平县,并自去年四月以来,山鸣地震,于今不已,告谴彰咎,朕甚惧焉。祗畏兢兢,若临渊谷,可恤瘼宽刑,以答灾谴」。

孝明熙平元年五月丁卯朔,诏曰:「灾旱积辰,苗稼萎悴,比虽微对,犹未г洽。晚种不纳,企望忧劳,在予之责,思自兢厉。尚书可鹦粲犴,辩其淹枉。简量轻重,随事以闻,无使一人怨嗟,增伤和气。土木作役,权皆休罢,劝农省务,肆力田畴,庶嘉泽近降,丰年可必」。

神龟二年二月,诏曰:「农要之月,时泽弗应。嘉谷未纳,三麦枯悴。德之无感,叹惧兼怀。可敕内外,依旧雩祈,率从祀典,察狱理冤,掩缏聍兰藉之境,狂寇暴野,死者既多,白骨横道。可遣专令收葬。赈穷恤寡,救疾存老。准访前式,务令周备」。三月,澍雨大洽。

正光元年五月,诏曰:「朕以寡薄,运膺宝图,虽未明求衣,惕惧终日,而ウ昧多阙,炎旱为灾。在予之窆砦,拮芮奘辰,裥逃繁多,囹圄尚积。宜敷仁惠,以济斯民。八座可推鞫见囚,务申枉滥」。又诏曰:「禳灾招应,氛为本民,乃神主实宜率先刺史守令与朕共治天下,宜哀矜勿喜,视民如伤。况今灾旱历时,万姓雕弊,而不抚恤穷冤,理决庶讼。可严敕州郡,善加绥隐,务尽聪明,加之祗肃,必使事允人神,时致灵应。其赋役不便于民者,具以状闻,当便蠲罢」。

二年七月癸丑,诏曰:「时泽弗г,禾稼凋损,在予之责,夙宵震惧。虽克躬彻乐,仍无昭感。有司可循案旧典,祗行六事:圄犴淹枉,随速鞫决。庶尹废职量加防鼢ざ览,穷在所存。恤役赋烦,民咸加蠲。损贤良谠,直以时罱。贪残邪佞,即就屏黜。男女怨旷,务令会遇,庶革正惩,违有弭灾」。

三年六月,诏曰:「朕以冲昧,夙纂宝历,不能祗奉上灵,感延和气,致令灾旱频岁,嘉雨弗洽,百稼焦萎,晚种未下,将成灾年,秋稔莫觊,在予之责,忧惧震怀。今可依旧,分遣有司,驰祈岳渎。及诸山川百神,能兴阌暾,呔∑潋肃,必令感降,玉帛牲牢,随应荐享。上下群官,侧躬自励,理冤狱,止土功,减膳彻乐,禁止屠杀」。

四年八月戊寅,诏曰:「朕以眇ウ,忝承鸿绪,因祖宗之基,⑼豕之上,每鉴寐属虑,思康亿兆。比雨旱愆时,皇运舛错,政理阙和,灵祗表异,永寻夕惕,载恧于怀。宜诏百司,各勤厥职,诸有鳏寡穷疾冤滞不申者,并加怜恤。若孝子顺孙,谦贞义节、才学超异、独行高绪者,具以言上,朕将亲览,加以旌命」。

后周武帝保定二年,以久不雨,降宥罪人,京城三十里内禁酒。四月,又禁屠宰。

建德元年五月,帝以大旱,集百官于庭,诏之曰:「盛农之节,亢阳不雨,气序愆度,盖不徒然。岂朕德薄刑赏非中欤?将公卿大臣或非其人欤?宜进直言,无得有隐」。公卿各引咎自责,其夜澍雨。

二年三月,不雨,至于七月,集百寮于大德殿,帝责躬罪已,问以治政得失。

宣帝大象元年十二月戊午,以灾异屡见,帝御路寝,见百官。诏曰:「穹昊在上,聪明自下,吉凶繇人,妖不自作。朕以寡德,君临区宇,大道未行,小信非福。始于秋季,及此玄冬,幽显殷勤,屡贻深戒。至有金入南斗,木犯轩辕,荧惑乾房,又与土合,流星照夜,东南而下。然则南斗主于爵禄,轩辕为于后宫。房曰明堂,布政所也,火土则忧孽之兆,流星乃兵凶之验。岂其官人失序,女谒尚行,政事乖方,忧患将至,何其昭著,若斯之甚。上瞻俯察,朕实惧焉。将避正寝,斋居哀念,恶衣减膳,去饰彻乐。披不讳之诚,开直言之路。欲使刑不滥及,赏勿逾等。选举以才,宫闱修德。告诸内外,庶尽弼谐,允叶民心,用销天谴」。于是舍仗卫,往天兴宫。百官上表,劝复寝膳,许之。甲子,还宫。

隋高祖开皇三年四月,旱,帝亲祀雨师于国城之西南。

十四年正月,以岁旱祀泰山以谢愆咎,大赦天下。

 {{ anno.na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