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部 弭兵
夫王者之兵,本于禁暴。圣人之武,先乎不杀。用以拯溺,岂云耀威。其出征也,慰时雨之望。其成功也,思燎原之戒,虽有忘战必危之论,亦著佳兵不祥之说。历观中古,以迄后世,或因疆理之甫定,乘寇之方息,以残民蠹财而为念,将戢戈弓之是图。繇是龇⒚髭深,惟远驭示,不复用以爱养于群生,悉罢以归,俾转缘于农作。以至厌于远略,疲于出师,谨守备以息攻战,节经费而完物力。使夫金革罔试,而方夏以宁,养老长玄,不失其所,斯之谓至德矣。
周武王既克商,乃偃武肺模ǖ,乖馗筛臧,以虎皮示不用行礼。射设庠序,修文教),归马于华,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山南曰阳,桃林在华山东,皆非长养牛马之地,欲使自生自死,示天不服乘。《礼记》曰:「武王克商,济河而西,车甲衅而藏之,府库而弗复用,倒载干戈,包之以虎皮。将帅之士,使为诸侯,名之曰建,然后天下知武王不复用兵也」。《史记》云:武王灭纣,纵马华山之阳于牛,于桃林之虚音墟,偃干戈振兵释旅,示天下不复用也」。
。
汉高祖五年十二月,既平项羽,五月,兵皆罢归家。帝下令曰:「兵不得休八年,万民与苦甚,前或相聚,保山泽,不书名数保,守也,安也。守而安之,以避难也。名数,谓户籍也
。今天下已令各归其县,复故爵田宅复,还也
,使之以法。教训辨告,勿笞辱辩告者,分别义理以晓谕之
。
武帝征和四年,封丞相田千秋为富民侯,以明休息,思富养民也。初,帝通西域,置校尉,屯田渠犁。是时军旅连出师行,三十二年,海内虚耗,贰师将军李广利以军降匈奴。帝既悔远征伐,而搜粟都尉桑弘羊与丞相刺史奏言:「故轮台东捷枝、渠犁皆故国地,广饶水草有溉田五千顷以上处温和田,美可益通沟渠,种五嫌胫泄,同时熟其旁,国少锥刀,贵黄金采缯可以易鲜骋,烁足不可乏言以锥刀及黄金采缯与此旁国易,鲜晨梢愿田哀,不忧乏粮
。臣愚以为可遣屯田卒诣故轮台以东,置校尉三人分护,各举图地形,通利沟渠,务使以时益种。五险乓淳迫益,多也
,遣骑假司马为斥堠,属校尉事,有便宜,因骑置以闻骑置即今之马也
。田一岁有积,夏济褡翅芙ㄓ欣壑,馗裔阏咭杼锼累重,谓妻子家属也
,就畜积为本业,益垦溉田,稍筑亭连城而西,以威西国,辅乌孙为便。臣谨遣徵事臣昌分部行边,严敕太守、都尉明烽火,选士马,谨斥堠,蓄茭草,愿陛下遣使使西国,以安其意,臣昧死请」。帝乃下诏深陈既往之悔,曰:「前有司奏,欲益民赋二十助边用二十者,每口转增二十钱也
,是重困老弱孤独而今又请遣卒田轮台西于车师千馀里前,开陵侯击车师时开陵侯匈奴界和王来降者
、危须、尉犁、楼兰六国子弟在京师者,皆先归,发畜食迎汉军畜谓马牛羊等也
,又自发兵凡数万人。王各自将兵围车师,降其诸国兵便罢,力不能复,至道上食汉军食读曰食卞
。汉军破城食至多,然士自载不足以竟师虽各自载量,而在道已尽,至于归涂尚苦乏食,不足,不能终师旅之事也
。︹者食尽畜产,羸者道死数千人。朕发酒泉驴橐驼负食,出玉门迎军,吏卒起,张掖不甚远,然尚厮留众厮留,言其前后虽厮,不相连及也。厮音斯
。曩者朕之不明,以军侯弘上书言匈奴缚马前后足置城下,驰言秦人我モ若谓中国人为秦人习故言也。モ与也。若,汝也。乞音忾
马。又汉使者久留不还,故兴师遣贰师将军兴事而遣之
,欲以为使者威重也。古者卿大夫与谋与读曰豫。参以蓍龟不吉不行。(谓公卿大夫谋事尚不专决,犹亲问蓍龟
。乃者以驸
,马书遍视丞相、刺史、二千石、大夫郎为文学者视读曰示为文学,谓经书之人
,乃西郡属国都尉成忠、赵破奴等皆以虏自糸专其马,不祥甚哉!或以为欲以见︹见显示
,夫不足者视人有馀言其夸张也。视亦读曰示
。易之卦得大过爻在九五其繇曰枯杨生华象曰,枯杨生,何可久也,谓匈奴破不久也
?匈奴困败,公车方士,太史治星望气及太卜龟蓍,皆以为吉,匈奴必破,时不可再得也今便利之时,后不可再得
。又曰:北伐行将于躺奖乜酥罱,贰师取吉上遣诸将而于卦中贰师最吉也
。故朕亲发贰师下躺节之,必毋深入。今计谋卦兆皆缪言不效也。缪,妄也
。重合侯得虏。候者言闻汉军当来,匈奴使巫埋羊牛所出诸道及水上以诅军于军所行之道及水埋牛羊
。单于遗天子马裘,常使巫祝之糸专马者诅军事也。又卜汉军一将不吉,匈奴常言汉极大,然不能饥渴能,音耐
,失一狼,走千羊。乃者贰师败,军士死略离散言死及被虏略并自离散也
,悲痛常在朕心。今请远田轮台欲起亭隧队者,依深险之处,开通行道也
,是扰劳天下,非所以优也。今朕不忍闻。大鸿胪等又议欲募囚徒送匈奴使者,明封侯之赏以报忿,五霸所弗能为也五霸尚耻不为,况今大汉也
。且匈奴得汉降者,常提掖搜索,问以所闻搜索者,恐其私赍文书也
。今边塞未正,东出不禁障,候长吏使卒猎兽,以皮肉为利辛苦,而烽火乏失,亦上集不得后言边塞有东出逃亡之人,而主者不又长吏于皮肉多使障候之,卒猎兽,故令烽火有乏。又其人劳苦,因致奔亡。凡有此故,令失皆不集于上。文书既不上书,所以当时不知,至有降者来及捕生
。降者来,若捕生口,虏乃知之口或虏得匈奴人言知乃知此事
。当今务在禁苛暴,止擅赋,力本农,修马复令马复,养以免徭
,以补缺母乏武备而已。郡国二千石各上进畜马方略补边状,与计对与上计者同来赴对也
,繇是不复出军。
宣帝地节三年十月,诏曰:「朕既不德,不能附远,是以边境屯戍未息。今复饬兵重屯,久劳百姓,非天下也。其罢车骑将军、右将军屯兵」。
后汉光武建武六年,关东悉平。帝积苦兵间,以隗嚣遣子内侍公孙述远据边陲,乃谓诸将曰:「且当置此两子于度外耳」。因数腾书陇蜀,告示祸福。
十二年,既平陇蜀,帝在兵间,久厌武事,且知天下疲耗,思乐息肩。自陇、蜀平后,非警急,未尝复言军旅。皇太子尝问攻战之事,帝曰:「昔卫灵公问陈,孔子不对,此非尔所及」。
二十七年,臧官乃与杨虚侯、马武上书曰:「匈奴贪利,无有礼信,穷则稽首,安则侵盗,缘边被其毒痛,中国忧其抵突敌。今人畜疫死,旱蝗赤地,役困乏力,不当中国一郡万里死命悬在陛下。福不再来,时或易失,岂宜固守文德而堕武事乎?今命将临塞厚县购赏,喻告高句骊、乌桓、鲜卑攻其左,发河西四郡、天水、陇西羌胡击其右。如此,契丹之灭不过数年。臣恐陛下仁恩不忍,谋臣狐疑,令万世刻石之功不立于圣世」。诏报曰:「黄石公记》曰:柔能胜,刚弱能胜强。柔者,德也,刚者,贼也,弱者仁之助也。强者,怨之归也。故曰有德之君以所乐乐。人无德之君,以所乐乐。身乐人者其乐长,乐身者不久而亡。舍近谋远者,劳而无功。舍远谋近者,逸而有终。逸政多忠臣,劳政多乱人。故曰:务广地者荒,务广德者强,有其有者安,贪人有者残。残灭之政,虽成必败。今国无善政,灾变不息,百姓惊惶,人不自保,而复欲远事边外乎?孔子曰: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曳。且北狄尚强,而屯田警备,传闻之事,常多失实。诚能举天下之兵以灭大寇,岂非至愿。苟非其时,不如息人」。自是诸将莫敢复言兵事者。
魏文帝讨孙权,临江而还,诏三公曰:「三世为将,道家所忌,穷兵黩武,古有成戒。况连年水旱,士民损耗,而功作倍于前,劳役兼于昔。进不灭贼,退不和民。夫漏屋在上,知之在下。然迷而知反,失道不远,过而能改,谓之不过。今将休息,栖备高山,沈权九渊,割除摈弃,投之画外。车驾当以今月中旬到谯,淮、汉众军亦各还反,不猎西归矣」。
隋高祖开皇元年正月丙子,陈国平。四月壬戌,诏曰:「往以吴越之野,群黎涂炭,干戈方用,积习未宁。今率士夫同,含生遂性,太平之法,方可流行。凡我臣僚,澡身浴德,开通耳目,宜从兹始。丧乱已来,缅将十载,君无君德,臣失臣道。父有不慈,子有不孝,兄弟之情或薄,夫妇之义或违,长幼失序,尊卑错乱。朕为帝王,志在爱养,时有臻道,不敢宁息。内外职位,遐迩黎民,家家自修,人人克念,使不轨不法,荡然俱除。兵可立威,不可不戢。刑可助化,不可专行。禁卫九重之馀,镇守四方之外,戎旅军器,皆宜停罢。代路既夷,群方无事,武力之子,俱可学文,人间甲仗,悉皆除毁」。
唐太宗贞观十五年八月,职方郎中陈大德使高丽回,言于帝曰:「其国闻高昌之灭,大怀震惧,大德封卢三至馆,候五接之礼加于常数」。太宗曰:「高丽所居本四郡,发卒数万攻辽东诸城,其国精兵必来救援。又遣舟师自东莱横海以趣平壤,水陆合势,此固取之不难。但关东诸州户口未复,朕意在含育,不欲劳之耳」。
十六年十一月,亳州刺史裴思庄奏请伐高丽。帝曰:「高丽附庸之主,朝贡不绝,闻有篡弑,哀之甚深,因丧致讨,乘危取乱,虽必得之,君子不贵且复山东诸州凋弊未复,吾不忍发言举兵耳」。
高宗龙朔三年八月,御内殿,谓侍臣曰:「比为海东负[C260],须申吊伐。是数年已来,频有劳役,所在百姓,诚大辛苦。况缘军机调发,科唤百端,贪残之徒,恣意侵暴,兼复造船诸州,辛苦更甚。前令借问,冀欲知其事实。然四方使至,略不尽言,表疏所陈,皆涉顺旨。我密加察在下,非无怨咨。如闻隋朝破亡,缘为征役,不息隋亡,何必不繇此相传,其有此议。且越海行兵,备经难阻,或毙锋刃,或遭沉溺,追想非命,有悼于怀。昔汉武帝征伐四夷,户口衰减,晚年感悟,封丞相为富民侯。此即故事分明,足为龟镜。前令三十六州造船舫者,今欲总停,使远近百姓无役,岂不善邪?」即日下诏曰:朕以寡昧,纂承鸿业,肃昭依戎,上凝襟华裔之表。驭奔深于日慎,储祉存于勿休。勉已励精,详求大化。往为奉成先志,雪耻黎元,是以数年之间,称兵辽海。虽除凶戡暴,义匪诸身,疲人竭财,役兴于下。泛沧流而遐济,践危途而远袭。风之竞海,或取沦亡。锋镝交挥,非有捐仆。顾惟匪德,事有乖于七旬。在躬延责,情致惭于四海。汤年罪已,鉴寐斯在,汉载富人,周旋切念。日者翘车联映,贲帛相辉,庖鼎之前,犹潜秀异,关柝之下,未尽英奇,传逸翰于西雍,枞惺獗于东序。此王师荐发,戎务实繁。州县官僚,缘兹生过,力役无度,贿赂公行,蠹政伤风,莫斯为甚。前令三十六州造船已备,东行者即宜并停。凡百在位,宜极言得失,悉无隐以救不逮。
玄宗开元二年十月,薛讷引兵至源渭,遇吐蕃,战击克捷,帝遂停亲征。乙丑,敕曰:「犬戎背恩,豕荐为孽,犯塞侵牧,乘洮涉渭。朕⑼豕之上居,司牧之尊,悯彼苍生情动,整旅戒严。有曰,先命偏师,前驱进讨,扼喉拊背,拉朽推枯。今诸将追奔,相望献捷,遁逃已来,边鄙方宁。夫出师天上,观兵塞下,所以用威武也。念人劳毙,与人休息,所以畅恩惠也。彼戎狄之为患,必在诛夷,苟黎元之获安,宁资顺动。况去有徒费,追无所及。兼怀供帐之劳,宜辍共行之典。前取今月十二日亲征者,宜停」。
二十五年六月,敕曰:「今边隅无事,寰宇、掳驳、槟谥、梅槌、显蚍,且其蒲糸宓榷十二州,置绛师等,共一万八千九十八人,宜并停勒还本邑」。
代宗广德二年二月,制:「应诸州团练将士等,委本道节度及都防御使等审与州府商议,如地非要害,无所防虞,其团练人等,并放营农休息」。
六月,敕曰:「国中有事,海内不康,歼厥渠魁,人自为战,其死亡者,可胜纪乎!非其父兄,即其子弟责,实繇朕示,固非自天念。兹心匈心匈,痛入骨髓。明神散乱,元恶就诛,四胡既平,罔不相贺。遂欲衣裳为国,天下偃兵。备七德之武,同五星之色,成朕之志,实惟良臣。关内侯、东副元帅、朔方河东节度使兼侍中、中书令汾阳郡王子仪,迈德济时,尽忠忧国,切勤王之义,急偃伯之期。思拯生人,免其汤火。善陈利害,屡进封章。以艰阻底宁,务于清静。地非要害,不可犹闻。幕府事无防遏,不可更置辕门。请停河中节度,并耀德军宜依罢兹凶器,姑欲息人离散,可要疮痍,可复率是道也。仁远乎哉!朕心所嘉,期于至理。宣示中外,明政体焉。
大历五年正月,罢河南、淮西、淮南、山南东道副元帅,其所管兵马,权隶东都留守。时四方无虞,务息人也。宪宗元和十二年十一月,淮西平。御史中丞崔元略论侍御史唐武当改官,帝曰:「人之取名多矣,何必武为?」曩时护武已请改矣」。遂改唐武为庆。时议者见淮西初平,谓帝遂喜武功,及见改唐武名,乃知帝厌兵,人人相贺和好。
自建安以来,三国鼎分,当涂外禅,吴、蜀竞爽。及西晋丧乱,五胡僭窃,琅琊南度,司牧遗黎。其后元魏勃兴,上承正统,诸国迭主,分据中原,秣陵更乎五朝,华夏禅于三姓,附之高齐,载于二百。当其缮兵斗力,传世抚封,︹理交侵,干戈迭用,及夫天将悔祸,民思息肩,繇是冠盖相望,玉帛修聘,咸筑待宾之馆,相高专对之能,遂使烽鼓稍停,耕桑渐复,免罹锋镝之苦,少救涂炭之灾。迩后虽兴取乱之师,亦行继绝之礼,遵用古道,良足称焉!
魏文帝黄初二年八月,吴孙权遣使奉章,并遣于禁等还。丁巳,使太常邢贞持节拜孙权为大将军,封吴王,加九锡。帝又欲封权,子登年幼,上书辞封。重遣西曹掾沈珩陈谢,并献方物。
三年正月,吴孙权上书,说刘备友党四万人,马二三千匹,出秭归,请往扫扑,以克捷为效」。帝报曰:「昔隗嚣之弊祸,发手旬邑。子阳之擒变起,关将军其亢励威武,勉蹈奇功,以称吾意。又云:帝以素书所著典论及诗赋、饷权,又以纸写一通与张昭。
。
晋武帝泰始二年,吴少帝孙皓遣人来吊祭,有司奏为答诏。帝曰:「昔汉文光武怀抚尉陀、公孙述,皆未正君臣之仪,所以羁縻来宾也。皓遣使之始,未知国庆,但以书答之」。
后魏道武天兴三年五月,诏谒者仆射张济使于后秦姚兴。
六年冬十月,晋遣使来聘。
明元神瑞元年八月,诏焉邑侯元陋孙使聘于姚兴。又诏平南将军、相州刺史尉太真与晋太尉刘裕相闻,使博士王谅假为平南奖军将命焉。后刘裕伐姚泓,诏长孙嵩持节督山东诸军事,传诣平原,缘河北岸列军次于畔城,军颇失利,诏假裕道。裕于舟中望嵩麾盖,遗以娋萍。敖南食物,嵩皆送京师,诏嵩厚答之。
泰常六年,宋遣使来聘。
太武始光二年四月,诏龙骧将军步趋、谒者仆射胡觐使于宋。
三年八月,宋遣使来聘。
四年四月,诏员外散骑常侍步趋、谒者仆射胡觐等使于宋。
神鄱年四月,宋遣使来聘。
四年六月,诏散骑侍郎周绍使于宋。
延和元年五月,宋遣使来聘。
六月,诏兼散骑常侍邓[A13C]使于宋。
二年二月,诏兼散骑常侍宋宣使于宋。
九月,宋遣使朝贡奉驯象一。
十二月,诏兼散骑常侍卢玄使于宋。
太延二年三月,宋遣使朝贡。
七月,诏散骑侍郎广平子游雅等使于宋。
二年三月,宋遣使来聘。
四年十二月,诏兼散骑常侍高推使于宋。
五年十一月,宋遣使朝贡,并献驯象一。
太平真君元年二月,诏假通直常侍邢[A13C]使于宋。
二年四月,宋人来聘。
八月,诏散骑侍郎张律使于宋。
十二月,宋人来聘。
五年八月,诏员外散骑常侍高济使于宋。
十一月,宋人来聘。
六年正月,诏兼员外散骑常侍宋适轨、端巍。
九年正月,宋人来聘。
十一年十二月,南伐,车驾临江。宋文帝使献白牢,贡其方物。又请进女于皇孙为书,致马通问焉。
正元元年十月,宋人来聘,诏殿中将军郎法淌轨端巍。
文成和平元年正月,诏散骑侍郎冯阐使于宋。
七月,宋遣使朝贡。
十一月,诏散骑侍郎卢度世、员外郎朱安兴使于宋。
二年三月,宋遣使朝贡。
十一月,诏假员外散骑常侍游明根、员外郎昌邑侯和天德使于宋。三年三月,宋遣使朝贡。
十月,诏员外散骑常侍游明根、员外郎昌邑侯和天德使于宋。
四年十月,诏员外散骑常侍游明根、骁骑将军昌邑。
子娄内,近宁朔将军、襄平子李五ら使于宋。
献文皇兴元年正月癸巳,宋遣使来聘宋明帝也
。
二年三月戊午,宋遣使来聘。
三年四月壬辰,宋遣使来聘。
四年六月,宋遣使来聘。
孝文延兴元年八月,宋遣使来聘。
二年正月,诏假员外郎、散骑常侍邢淌轨端巍。
四年,宋遣使来聘。是月,宋明帝子后废帝立。
三年正月,诏员外散骑常侍崔演使于宋。
九月,宋遣使来聘。
四年三月,诏员外散骑常侍许赤虎使于宋。
十一月,宋遣使来聘。
五年五月,诏员外散骑常侍许赤虎使于宋。
十一月,宋遣使来聘。
太和元年八月,宋遣使朝贡。是年七月,宋顺帝嗣位。
十一月,诏员外散骑常侍李长仁使于宋。
二年四月,宋遣使朝贡。
十月,诏员外散骑常侍郑义使于宋。
三年四月,宋遣使来聘。是年,宋顺帝为齐高祖所废。
五年秋七月,齐遣使来聘。
七年七月,诏假员外散骑常侍李彪、员外郎兰英使于齐齐武帝也
。
十一月,齐遣使来聘。
八年五月,诏员外散骑常侍李彪、员外郎兰英使于齐。
九月,齐遣使来聘。
十一月,诏员外散骑常侍李彪、员外郎兰英使于齐。
九年五月,齐遣使朝贡。
十月,复诏员外散骑常侍李彪、尚书郎公孙阿六头使于齐。
十年三月,齐遣使来聘。
十三年八月,诏兼员外散骑常侍邢产、兼员外散骑侍郎侯灵绍使于齐。
十二月,齐遣使来聘。
十四年四月,诏兼员外散骑常侍邢产、兼员外散骑侍郎苏季连使于齐。
十一月,齐遣使来聘。
十五年四月,诏员外散骑常侍李彪、尚书郎公孙六头使于齐。
九月,齐遣使来聘。
十一月,诏假通直散骑常侍李彪、假散骑侍郎蒋少游使于齐。
十六年三月,齐遣使朝贡。
七月,诏兼员外散骑常侍宋弁、兼员外散骑侍郎房亮使于齐。
十二月,齐遣使来聘。
十七年正月,诏兼员外散骑常侍邢峦、兼员外散骑侍郎刘家叔使于齐。
九月,诏兼员外散骑常侍高聪、兼员外散骑侍郎贾祯使于齐。时帝定都雒阳,追诏聪等曰:「比于雒阳敕卿,仍届肾弥,苁泳梢狄,廊挥谢彻逃先之,后乃薄伐。且以萧顺丧甫尔,使通在昔,乘危幸凶,君子弗取,是用辍兹前图,远期来会。爰思六师,三川是宅,将底居成周,永恢皇宇。今更造玺书,以代往诏,比所敕较,随宜变之,善勖皇华,无替指意」。
十八年二月,齐遣使来聘。
六月,诏兼员外散骑常侍卢昶、兼员外散骑侍郎王清石使于齐。七月,齐郁林王为明帝所杀。文是为海陵王,十月,又杀昭文自立。
十二月,车驾南伐,遂绝齐和好。初,梁武帝屡侵魏边,豫州城人成早生以城归之,诏遣中书舍人董绍慰劳。绍至上蔡,为梁军所袭,囚往江东,仍被禁锢。领军将军吕僧珍子欠苎员阆嗥髦亓何湮胖,遣使劳绍云:「忠臣孝子,不可无之,今当听卿还国」。绍对曰:「老母在雒,无复方寸,既奉恩贷,实若更生」。梁武又遣主书霍灵秀传诏曰:「今放卿还,令卿通两家之好,彼此息民,岂不善也?」对曰:「通好息民,乃两国之事,既蒙命及,辄当闻奏。本朝梁武赐绍衣物,引入见之,令其舍人周舍慰劳,并称战争多年,民物涂炭。是以不耻先言,与魏朝通好,比亦有书,都无报旨。卿宜备申此意,故遣传诏霍灵秀送卿还国,迟有嘉问」。又令谓绍曰:「卿知所以得不死否?今者获卿,乃天意也。夫千人之聚,不散则乱,故须立君以治天下,不以天下养一人。凡在民上,胡不思此?若欲通好,今以宿豫还彼,彼当以汉中见归」。先是,诏有司以所获齐将齐狗儿等二人,欲以换绍。及绍还,宣武愍之。永平中,除给事中,仍兼舍人。绍虽陈说和计,朝廷不许。
后周高祖武帝保定元年六月,遣治御正殷不害等使于齐。
十二月,陈遣使来聘。
二年正月,以陈主弟顼为柱国,送还江南。
九月,陈遣使来聘。
三年七月,陈遣使来聘。
十月,陈遣使来聘。
四年九月,陈遣使来聘。
五年十一月,陈遣使来聘。
天和三年八月,齐请和亲,遣使来聘,诏军司马逞、兵部尹公正报聘焉。
十一月,遣开府崔彦、小宾部元嗍轨镀胧蔽ば⒖砦,骠骑大将军镇玉壁。齐人遣使至玉壁求通好。而晋公护以其相持日久,绝无使命,一日忽来求交易,疑别有故。又以皇姑、皇世母先捉在彼,因其请和之际,或可致之,遂令司门下大夫尹公正至玉壁,共孝宽详议。孝宽乃于彼盛设供帐,令公正接对使人,兼述皇家亲属在东之意。使者辞色甚悦。时又有汾州胡抄得关东人,孝宽复放东还,并致书一牍,具陈朝廷,欲敦邻好。齐遂以礼送皇姑及护母等。先是,护母阎姬与皇第四姑及诸戚先没在齐,皆被幽絷。护为宰相之后,每遣间行寻求,莫知消息。至是并许还朝,且请和好。四年,皇姑先至。齐主以护既当重权,乃留其母以为后图。仍令人为书与护曰:天地隔塞,母子异所,三十馀年,存亡断绝,肝肠之痛,不能自胜。想汝悲思之怀,复何可处。吾自念十九入汝家,今已八十矣。凡生汝辈三男三女,今日目下,不睹一人。兴言及此,悲缠肌骨。赖皇齐恩恤,差安衰暮。又得汝杨氏姑及女嫂刘及汝新妇等同居,颇亦自玫为微有耳疾,大语方闻,行动饮食,幸无多损。今大齐圣德远被,特降鸿慈,既许归吾于汝,又听先致音耗。积稔长悲,豁然获展。此乃上侔造化,将何报德?汝与吾别之时,年尚幼小,以前家事,或不委曲。昔在武川镇,生汝兄弟,大者属鼠,第二者属兔,汝身属蛇。鲜于修礼起日,合家大小先在博陵郡住。相将欲向左人城,行至唐河北,被定州官军打散。汝祖及第二叔,时俱战亡。汝叔母贺拔及儿元宝,汝叔母纥干及儿菩提,并吾与汝六人,同被擒捉入定州城。未将间,将吾及汝送与元宝掌贺拔、纥干各州,分散宝掌军营在唐城内经停三日,宝掌所掠得男人妇女,可六七十人,悉送向京,吾时与汝同被送限。至定州城南,夜宿乡人姬库根家。茹茹奴望见鲜于修礼营,大语吾云:我今走向,今军既至营,遂告我辈在此。明旦日出,汝叔将兵要截,吾及汝等还得向营。汝年十二,共吾并乘马随军,可不记此因缘也。于后吾共汝在寿阳住。时元宝、菩提及汝姑儿贺兰、盛雒并汝身四人同学。博士姓成,为人严恶,汝等四人谋欲加害。吾共汝叔母闻知,各捉其儿打之。唯盛雒无母,独不被打。其后尔朱天性亡岁,贺拔阿计泥在关西遣人迎家累时,汝叔亦遣奴来富迎女并盛雒等。汝时著绯绫袍、银装带,盛雒著紫织成衣,颉通身黄绫裹,并乘骡同去。盛雒小于汝等二人,并唤吾作阿摩敦。如此之事,汝当分明记之耳。今又寄汝小时所著,锦袍表一领,至宜简知。吾含悲抱蹙,多历年祀,属千载之运,逢大齐之德,矜老开恩,许得相见。一闻此言,死犹不朽。况如今者,势必聚集。禽兽草木,母子相依。吾有何罪,与汝分隔。今复何福,还望见汝。言此悲喜,死而更苏。世间所求皆可得,母子异国,何处可求。假汝贵极王公,富过山海,有一老母八十之年,飘然千里,死亡旦夕。不得一朝相见,不得一日同处。寒不得汝衣,饥不得汝食。汝虽穷贵极盛,光耀世间,汝何用为,于吾何益?今日之前,汝既不得申其供养,事往何论。今日已后,吾之残命,唯系于汝耳。戴天履地,中有鬼神,勿云宝昧而可欺,负杨氏姑。今虽炎暑,犹能先发。关河阻远,隔绝多年。书依尝体,虑汝致惑。是以每存款质,兼亦载吾姓名,当识此理,不以为怪。护性至孝,得书悲不自胜,左右莫能仰视,报以书曰:区宇分隳,遭逢灾祸,违离膝下,二十五年。受形禀气,皆知母子。谁同萨宝,如此不孝。宿殃积戾,合锺此身,岂悟网罗,上婴慈母。但立身立行,不负一物,明神有识,宜见哀怜。而子为公侯,母为俘隶,热不见母热,寒不见母寒。衣不知有无,食不知饥饱。泯如天地之外无由孜。胖缫贡号,继之以血,分怀冤酷,终此一生,死若有知,冀奉见于泉下耳。不谓齐朝解网,惠以德音,摩敦四姑,并许归放。初闻此旨,魂魄爽飞,号天叩地,不能自胜。四姑即蒙礼送,平安入境,遥奉颜色,摧动肝肠。但离绝多年,存亡阻隔,相见之始,口未忍言。惟叙齐朝宽宏,每存大德,云与摩敦虽处宫禁,尝蒙优礼,摩敦垂敕,曲尽悲酷,备述家事,伏读未周,心情屠割。书中所道,无一事敢忘。摩敦年尊,又加忧苦。常谓寝膳贬损,或多遗漏。伏奉论述,次第分明。一则以悲,一则以喜。当乡里败破之初,萨宝年已十岁,邻曲旧事,犹自记忆。况家门祸难,亲戚流离,奉辞时节,先后慈训,刻肌刻骨,常缠心腑。天长丧乱,四海横流。太祖乘时,齐朝抚运,两河三辅,各值神机。原其事迹,非相负背。太祖升遐,未定天保。萨宝属当犹子之长,亲受顾命。虽身居重任,职当优贵,至于岁时称庆,子孙盈庭,顾视悲摧,心情断绝。胡颜戴视负愧,神明齐朝,沛然之恩,既已г洽,爱敬之至,施及旁人。草木有心,禽鱼感泽,况在人伦,而不铭戴。有国有家,信义为本,伏度来期,已应有日。得奉见慈颜,永毕至愿。生死骨肉,岂过今恩,负山戴岳,未足胜荷。二国分隔,理无书信。主上以彼朝不绝母子之恩,亦赐奉答。不期今日,得通家问,伏纸呜咽,言不宣心。蒙寄萨、宝别时所留锦袍表,年岁虽久,宛然犹识,抱此悲泣,至于拜见,事归忍此,知复何心。齐朝不即发遣,更令重与护书,要护重报,复书往返,至于再三,而母竟不至。朝议以失期信,令有司移齐曰:夫有义则存,无信不立,山岳犹轻,兵食非重。故立誓弗违,重耳所以享国。祝史无愧,随会所以为盟。未有司牧生民,君临有国,可以全义而多食言者也。自数属屯夷,时锺圯隔,皇家亲戚,沦舀三纪,仁姑世母,望绝生还。彼朝以去夏之初,德音爰发,已送仁姑,许归世母,乃称烦暑,指克来秋。谓其信必由衷,嘉言无爽。今落木戒时,申霜行及,方为世母,虚设诡辞,未议言归,更徵酬答。子女玉帛,既非所须,保境宁民,又云匪报。详观此意,全乖本怀。爱人以礼,岂惟姑息。要子责成,贸亲求报,实伤和气,有悖天经。我之周室,太祖之天下也,焉可捐国顾家,殉名亏实,不害所养,其曰仁人。卧鼓潜锋,孰非深计?若令迭争尺寸,两竞锥刀,瓦震长平,则赵分为二。兵出函谷,则韩列为三,安得独全,谓无损益?大冢宰位隆将相,悼兼家国,衔悲茹血,分毕冤魂。岂意噬指可寻,倚门应至。徒闻善始,卒无令终,百辟震惊,三军愤惋,不为孝子,当作忠臣。去岁北军深入,数俘城下,虽曰班师,馀功未遂。今兹马首南向,更期重入。晋人再之,我之职矣。闻诸道路,早已戒严,非直北拒,又将南略。傥欲自送,此之愿也。如或婴城,未能求敌,诘朝请见,相与周旋,为惠不终,徒增深怨。爱亲无慢,垂训尼父,矜恤穷独,贻则周文。环椭义事,不繇此自应。内省岂宜有问,移书未送而母至?
四年正月,遣司会河阳公李伦等会葬于齐,仍吊赙焉。
五月,齐遣使来聘。
六年五月,遣纳言郑诩使于齐。
十月,遣右武伯谷会琨、御正蔡斌使于齐。
十一月,齐遣使来聘。
建德元年二月,遣司宗李祭、小宾部贺遂礼使于齐。
三月,齐遣使来聘。
四月,遣工部成公建、小礼部辛彦之使于齐。
七月,陈遣使来聘。
十一月,遣小匠师杨勰、齐驭唐则使于齐。
二年闰正月,陈遣使来聘。
二月,遣司会侯莫陈凯、太子宫尹郑译使于齐。
九月,陈遣使来聘。
十月,齐遣使来聘。
三年四月,齐遣使来会皇太后葬。
十月,诏御正杨尚希、礼部卢恺使于陈。
四年三月,遣小司寇淮南公元伟治纳言,伊娄谦使于齐。
七月,陈遣使来聘。
五年八月,陈遣使来聘。
十二月,陈遣使来聘。
六年五月,陈遣使来聘。是岁,帝既平北齐,后梁明帝萧岿朝于邺,帝虽以礼接之,然未之重也。岿知之,后于宴承间,乃传其父荷太祖拯救之恩,并叙二国艰虞、唇齿犄角之事,辞理辩畅,因涕泗交流。帝亦为之垤,ぷ允谴蠹,由鸵炖裼,鋈章♂岬,鄹从胫宴,齐氏故臣叱列长义亦预焉。帝指谓岿曰:「是登陴骂朕者也」。岿曰:「长义未抱乐,翻敢吠尧」。帝大笑。及酒酣,又命琵琶自弹之,仍谓岿曰:「当为梁主尽欢」。岿乃起请舞,帝曰:「梁王乃能为朕舞乎?」岿曰:「陛下既亲抚五弦,臣何敢不同百兽」。帝大悦,赐杂缯万、辶悸硎十匹,并赐齐后主妓妾,及帝所乘五百里骏马以遣之。
宣帝大象元年九月,遣御正杜果、礼部薛舒使于陈。隋高祖开皇元年二月丁未,梁主萧岿使其严司空刘义来贺。
四月,陈遣散骑常侍韦鼎、兼通直散骑常侍王差来聘于周,而帝已受周禅,致之介国。
二年正月,陈遣使请和,岿赦胡墅。
三年四月,陈郢州城主张子讥遣使请降,帝以和好不纳,遣兼散骑常侍薛舒、兼通直散骑常侍王邵使于陈。
十二月,陈遣散骑常侍周坟、通侍散骑常侍袁彦来聘。
闰月,遣兼散骑常侍唐令则、通侍散骑常侍魏澹使于陈。
四年正月,梁明帝、萧岿来朝初,帝在周执政时,尉迟迥、王谦、司马消难等各起兵。时岿,群臣皆密请兴师,与迥等为连衡之势,进可以尽节于周氏,退可以席卷山南。岿固以为不可。俄而消难奔陈,迥等相次破灭。及帝既践极,恩礼弥厚,遣使赐金五百两、银千两、布帛万疋、马五百疋。开皇二年,帝备礼纳岿女为晋王妃,又欲以其子阳尚兰陵公主,繇是罢江陵总管。岿专制其国,至是来朝长安。帝甚敬待之,设岿位在王公之上,赐缣万疋,珍玩称是。及还,亲执其手谓之曰:「梁主久带荆楚,未复旧都,故乡之长轸怀抱,朕当振旅,长江相送旋反耳」。
七月,陈遣兼散骑常侍谢白、兼通直散骑常侍贺德基来聘。
十一月,遣兼散骑常侍薛道衡、通直散骑常侍豆卢实使于陈。
五年七月,陈遣兼散骑常侍王话、兼通直散骑常侍阮卓来聘。
九月,遣散骑常侍李若、通直散骑常侍崔君瞻使于陈。
六年四月,陈遣兼散骑常侍江椿来聘。
八月,陈遣散骑常侍王亨、兼通直散骑常侍王崂雌浮。
七年二月,陈遣兼散骑常侍裴豪、兼通直散骑常侍刘ダ来聘。
四月,遣兼散骑常侍杨同、兼通直散骑常侍崔人鹿使于陈。
八年正月,陈遣散骑常侍袁雅、兼通直散骑常侍周止水来聘。
二月甲戌,遣兼散骑常侍何尚贤、兼通直散骑常侍韦军使于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