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部 求贤
《传》曰:「股肱喜哉,元首起哉!百工熙哉!」晁错有言曰:「古之贤主,莫不求贤以为辅翼」。若夫居大宝之位,制四海之命,盖并建众职,非借才于异代。故君人者勤于求贤,而逸于得人,曷尝不昧旦丕显,求衣未明,访问谘诹,膝之前席,然后异人间出,贤士乡臻济济之宁,文王彬彬之盛,汉室者,繇斯而已矣。若乃青阒士翔而后集,爵以德进,义无苟合。易禄而难畜,难进而易退。其或弓旌之逾分,薰莸之同器,盖有闭门却埽、隐居求志者有矣。故五三而下致,治之后罔不退⒉幻饕匝喻挚,后为盛德也。
虞舜询于四岳,辟四门询,谋也。谋治政于四岳,开辟四方之门未开者,以广致众贤
。
周成王嗣位,求忠臣辅助,以为政,作《小毖》之诗毖,慎也。天下之事,当慎其小,小时不慎,后为祸大
。
宣王欲得国子之能导训诸侯者,樊穆仲曰:「鲁侯孝言鲁侯有孝德
」。王曰:「何以?」对曰:「肃恭明神而敬事侠,细呈滦行瘫匚,熟兑叛刀,咨于故实,不干所问,不犯所咨」。王曰:「然则能训治其民矣」。乃命鲁孝公于夷宫。
汉高祖十一年,诏曰:「盖闻王者莫高于周文,伯者莫高于齐桓,皆待贤人而成名。今天下贤者智能,岂特古之人乎?患在人主不交故也。士奚繇进?今吾以天之灵,贤士大夫定有天下,以为一家,欲其长久,世世奉宗,庙亡音无
,绝也。贤人已与我共平之矣,而不与吾共安利之,可乎?贤士大夫有肯从我游者,吾能尊显之。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御史大夫昌,下相国,相国ガ侯,下诸侯王ガ音赞。萧何封国在南阳
。御史中,执法下郡守中执法中丞也
。其有意称明德者,必身劝为之驾有贤者,郡守身往劝勉,令至京师驾车遣之
。遣诣相国府,署行义年行状年纪也
。有而弗言觉,免年老癃病勿遣。
文帝二年十一月,诏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以辅朕之不逮。
十五年九月,诏诸侯王、公卿、郡守举贤良能直言极谏,上亲策之,博纳以言。
武帝初即位,徵天下举方正贤良、文学才力之士,待以不次之位。四方士多上书言得失,自鬻者以千数,其不足采者,辄报闻罢报云:「天子闻其所上之书而罢之,令归」
。
建元元年冬十月,诏丞相、御史、列侯、中二千石、二千石、诸侯相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
元光元年十一月,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孝谓善事父母,廉谓清廉有廉隅
。
五年,徵吏民有明当世之务,习先世之术者,县次给食,令与计偕计者,上计簿使也。郡国每岁遣诣京师。偕者,俱也。令所徵之人与上计者俱来,而县次给之食
。
元朔元年,诏曰:「夫本仁祖义,褒德录贤,劝善刑暴本仁祖义,谓以仁义为本始
,五帝三王所繇昌也,故诏执事,兴廉举孝,庶几成风。夫十室之邑,必有忠信,三人并行,厥有我师。今或至阖郡而不荐一人阖,闭也。总一郡之中,故言阖郡也
,是化不下究,而积行之君子壅于上闻也究,竟也。言见壅遏,不得闻于天子也
。且进贤受上赏,蔽贤蒙显戮,古之道也。其与中二千石、礼官、博士议不举者罪」。是时天下慎法,莫敢谬举,而贡士盖鲜,故有斯诏。
元封五年四月,诏曰:「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故马或奔是是蹋也。奔,走也。奔是者,乘之即奔立则是人也。是音提
,而致千里。士或有负俗之累而立功名。夫泛驾之马泛,覆也。方勇反,字本作「覆」,后通用耳。覆驾者,马有逸气而不循轨辙也
,斥弛之士斥者,斥落无检局也。弛者放废,不遵礼度也。斥音士各反,弛音式尔反
,亦在御之而已。其令州县察吏民有茂才异等,可为将相及使绝国者绝远之国,谓声教之外
。
昭帝始元五年六月,诏曰:「朕以眇身,获保宗庙,战战栗栗,夙兴夜寐,修古帝王之事,通保傅传、《孝经》、《论语》、《尚书》,未能有明贾谊作《保傅传》,在《礼》《大戴记》,通言能通读也。帝自谓虽通举此四书皆未能有所明,此帝之谦也
。其令三辅、太常举贤良各二人,郡国文学高第各一人」。
宣帝本始元年四月庚午,地震。诏内郡国举文学高第各一人中国为内郡,缘边有夷狄障塞者为外郡
。
四年夏四月壬寅,郡国四十九地震,或山崩水出。诏曰:「盖灾异者,天地之戒也。朕承洪业,奉宗庙,㈧妒棵裰,上未能和群生。乃者地震北海,琅琊坏祖宗庙,朕甚惧焉。丞相、御史,其与列侯、中二千石博问经学之士,有以应变辅朕之不逮,毋有所讳」。令三辅、太常、内郡国举、贤良方正各一人。
地节三年,诏令内郡国举贤良方正可亲民者。
元康元年秋八月,诏曰:「朕不明六艺,郁于大道,是以阴阳风雨失时,其博举吏民,厥身氛通。文学明于先王之术,宣究其意者各二人,中二千石各一人。
神爵四年四月,诏令内郡国举贤良可亲民者各一人。
元帝初元元年三月,诏:「丞相、御史、中二千石举茂材异等、直言极谏之士,朕将亲览焉」。
二年三月,诏:「丞相、御史、中二千石举茂材异等、直言极谏之士,朕将亲览焉」。
永光二年三月,日有食之,诏内郡国举茂材异等贤良直言之士一人。
成帝建始元年二月,诏三辅、内郡举贤良方正各一人。
三年十二月,诏:「丞相、御史与将军、列侯、中二千石及内郡国,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之士,诣公车,朕将览焉」。
河平四年三月,诏:「举逗裼行心,苤毖灾士。
元延元年秋七月,诏内郡国举方正能直言极谏者各一人,北边二十二郡举勇猛知兵法者各一人。
哀帝建平元年二月,诏曰:「盖闻圣王之治,以得贤为首。其与大司马、列侯、将军、中二千石、州牧、守相,举孝悌,逗衲苤,毖酝ㄕ事,延于侧陋,可亲民者各一人」。四年冬,诏将军、中二千石举明兵法,有大虑者。
元寿元年春正月辛丑朔,日有蚀之。诏曰:「朕获保宗庙,不明不敏,夙夜忧劳,未遑宁息。惟阴阳不调,元元不赡,未睹厥咎。娄敕公卿,庶几有望。娄,古屡字。
至今有司执法,未得其中。或上暴虐,假势获名,温良宽柔,陷于亡灭。是故残贼弥长,和睦日衰,百姓愁怨,靡所错躬。错,犹置也。
乃正月朔,日有蚀之,厥咎不远。在予一人,公卿大夫其各悉心。勉帅百僚,敦任仁人,黜远残贼,期于安民,陈朕之过失,无有所讳。其与将军、列侯、中二千石、举贤良方正、能直言者各一人」。
平帝元始二年秋,举勇武有节明兵法,郡一人诣公车,冬中二千石举治狱平,岁一人吏治狱,平端也
。
后汉光武建武七年四月壬午,诏曰:「比阴阳错谬,日月薄食,百姓有过,在予一人,大赦天下。公卿、司隶、州牧举贤良方正各一人,遣诣公车,朕将览试焉公车,门名,公车所在,因以名焉。《汉官仪》曰:公车令掌殿司马门。天下上事及徵、召,皆总领之
。
孝章建初元年三月甲寅,山阳东平地震。己巳,诏曰:「朕以无德,奉承大业,夙夜心栗心栗,不敢荒宁,而灾异仍见,与政相应。朕既不明,涉道日寡,又选举乖实,俗吏伤人,官职耗乱,刑罪不中,可不忧与。昔仲弓季氏之家臣,子游武城之小宰。孔子犹诲以贤才,问以得人,明政无大小,以得人为本。夫乡举里选,必累功劳。今刺史、守相不明真伪,茂才、孝廉岁有百数,既非能显,而当授之政事,甚无谓也。每寻前世,举人贡士,或起亩亩,不系阀阅,敷奏以言,则文章可采,明试以功,则政有异迹,文质彬彬,朕甚嘉之。其令太傅、三公、中二千石、郡国守相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之士各一人。
五月辛酉,初举孝廉、郎中宽博有谋任典城者,以补长相。任堪,使也。典,主也。长,谓县长。相,谓诸侯相。
孝和永元六年,诏曰:「朕以眇末,奉承鸿烈,阴阳不和,水旱违度,济河之域,凶馑流亡《尚书》曰:「济河惟兖州」。言东南据济,西北距河
,而未获忠言,至谋所以康救之策,窘寐永叹,用思孔疚《诗》云「忧心孔疚」。
。惟官人不得于上,庶民不安于下,有司不念宽和而竞为苛刻,覆案不急以妨民事不急谓非要
,甚非所以上当天心,下济元元也。思得忠良之士,以辅朕之不逮。其令三公、中二千石、二千石、内郡守相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之士各一人,昭岩穴,披幽隐,遣诣公车。
殇帝延平中,诏公卿、中二千石各举隐士大儒,务取高行,以劝后进。
孝安永初元年三月癸酉,日有食之,诏公卿、内外官、郡国守相举贤良方正有道术之士,明政术、通古今、能直言极谏者各一人。
五年闰三月戊戌,诏曰:「朕以不德奉郊,庙承大业,不能兴和降善,为人祈福。灾异蜂起,寇贼纵横,夷狄猾夏,戎事不息,百姓匮乏,疲于徵发。重以蝗虫滋生,害及成麦,秋稼方收,甚可悼也。朕以不明,统理失中,亦未获忠良以毗阙政。《传》曰:颠而不扶,危而不持,则将焉用彼相矣。公卿大夫,将何以拯救?济斯艰〕,刑旖朐眨。俏政之本,莫若得人。褒贤显善,圣制所先,济济多士,文王以宁。思得忠良正直之臣,以辅不逮。其令三公、特进侯、中二千石、二千石、郡守、诸侯相,举贤良方正、有道术、达于政化、能直言极谏之士各一人,及至孝与众卓异者,并诣公车,朕将亲览焉」。
七月己巳,诏三公、特进、九卿、校尉举列将子孙明晓战阵任将帅者。
元初元年四月丁酉,诏三公、特进、列侯、中二千石、二千石、郡守举敦厚质直者各一人。
建光元年四月己巳,令公卿、特进侯、中二千石、二千石、郡国守相举有道之士各一人。
十一月癸卯,诏三公、特进、侯卿、校尉举武猛堪将帅者各五人。
延光元年,诏:「三公中二千石举刺史、二千石、令长相视事,一岁已上,至十岁清白爱利能。敕身率下,防奸理烦,有益于人者,无拘官簿清白,谓真正也。爱利,谓爱人而利之也。无拘官簿,谓超迁之不拘常牒也
。刺史举所部郡国太守,相举墨绶,隐亲悉心,勿取浮华墨绶,谓令长之属也。隐亲,犹亲自隐也。悉,尽也。言令三公以下各举所知,皆当尽心,勿取乎浮华不实者
。
顺帝即位三月,诏公、卿、郡守、国相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之士各一人。
永和三年九月丙戌,令大将军、三公各举故刺史、二千石及见令、长郎、谒者、四府掾属刚毅武猛有谋谟任将帅者各二人,特进、卿、校尉各一人。
汉安元年二月丙辰,诏大将军、公、卿举贤良方正、能探赜索隐者各一人。
十一月,诏大将军、三公选武猛、试用有效、验任为将校者各一人。
冲帝永嘉元年九月,京师及太原、雁门地震,三郡水涌,土裂。诏三公、特进、侯、卿、校尉举贤良方正、幽逸修道之士各一人,百僚皆上封事。
桓帝建和元年四月,京师地震,诏大将军、公卿、郡国举至孝笃行之士各一人。又诏大将军、公、卿、校尉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各一人。
三年六月,诏大将军、三公、特进、侯,其与卿、校尉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之士各一人。
永兴二年二月癸卯,京兆地震。诏公、卿、校尉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之士各一人。
延熹八年正月,诏公、卿、校尉举贤良方正。
九年,诏举武猛三公各二人,卿、校、尉举贤良方正各一人。
永康元年五月,诏公、卿、校尉举贤良方正。
灵帝建宁元年五月,诏郡国守相举有道之士各一人。又故刺史二千石清高有遗惠为众所归者,皆诣公车。
中平元年三月,诏公卿举列将子弟及吏民有明战陈之略者,诣公车。
魏武帝建安十五年春,下令曰:「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曷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及其得贤也,曾不出闾巷,岂幸相遇哉?上之人不求之耳。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又得无盗嫂受金而未遇无知者乎?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侧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十九年十二月,又下令曰:「夫有行之士,未必能进取,进取之士,未必能有行也。陈平岂笃行苏秦,岂守信邪?而陈平定汉业,岂秦济弱燕。繇此言之,士有偏短,庸可废乎?有司明思此义,则士无遗滞,官无废业矣」。二十二年八月,又下令曰:「昔伊挚、傅说,出于贱人,管仲、桓公贼也,皆用之以兴。萧何、曹参,县吏也。韩信、陈平负稳柚名,有见笑之耻,卒能成就王业,声著千载。吴起贪将,杀妻自信,散金求官,母死不归。然在魏秦,不敢东向,在楚则三晋不敢南谋。今天下得无有至德之人放在民间,及果勇不顾,临敌力战。若文治之吏,高才异质,或堪为将守负稳柚名见笑之行,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其各举所知,勿有所遗。
文帝黄初四年五月,有鹈鹕鸟集灵芝池。诏曰:「此诗人所谓卧笠病2、苁刺共公,远君子而近小人。今岂有贤智之士处于下位乎?否则斯鸟何为而至,其博举天下,隽德茂才,独行君子,以答曹人之刺?」
明帝太和二年十月,诏公卿近臣举良将各一人。
四年十二月丙寅,诏公卿举贤良。
青龙元年三月甲子,诏公卿举贤良笃行之士各一人。
晋武帝泰始四年,诏王、公、卿、尹及郡国守相,举贤良方正直言之士。
五年,将兴伐吴之役,下诏曰:「吴会未平,宜得猛士,以济武功,虽旧有荐举之法,未足以尽殊才。其普告州郡,有壮勇秀异,才力杰出者,皆以名闻。简其尤异,擢而用之。苟有人,勿限所取」。
七年六月,诏公卿以下举将帅各一人。
八年,诏内外群官举可任边郡者各三人。
太康九年,诏内外群官举守令之才。
明帝太宁三年八月,诏曰:「昔周武克殷,封比干之墓。汉祖过赵,录乐毅之后,追显既往,以劝将来。吴时将相名贤之胄,有能纂修家训,及忠孝仁义、静已守真,不闻于时者,州郡中正亟以名闻,勿有所遗」。
成帝咸和六年,诏举贤良直言之士。
七年,诏举贤良。
简文咸安二年,诏曰:「朕以眇身,㈧锻豕之上,思赖群贤,以弼其阙。夫肥Т穷谷之贤,滑泥扬波之士,虽抗志玄霄,潜默幽岫,贪屈高尚之道,以隆协赞之美,孰与自足山水,栖迟丘壑,犬旬匹夫之洁,而忘兼济之大邪?古人不借才于异代,朕所以虚想于今日。内外百官,各劝所司,使善无不达,而吾获虚心之求焉。
后魏道武天兴四年四月,诏有司明隐逸。
天赐元年十有一月,上幸西宫,大选朝臣,令各辨宗党,保举才行。
明元永兴五年二月,诏分遣使者,巡求隽逸。其豪门︹族为州闾所推者,及有文武才涣、僖赡、芫龌、蛴邢、认褪、离械、滦星迕姥в乓宀、┛晌人师者,各令诣京师。当随才叙用,以赞庶政。
太武神鬯哪昃旁。纶曰:「顷逆命纵逸,方夏未宁,戎车屡驾,不遑休息。今二寇摧殄,士马无为,方将偃武修文,遵太平之化,理废职,举逸民,手┧起,幽穷延,登隽旅,恋┧记,笙胗鍪Ω,ㄋ湟笞谥,梦版筑,罔以加也。访诸有司,咸称范阳卢玄、博陵崔绰、赵郡李灵、河间邢[A13C]、渤海高允、广平游雅、太原张伟等,皆贤隽之胄,冠冕州邦,有羽仪之用。《诗》不云乎:鹤鸣九皋,声闻于天,庶得其人,任之政事,共臻雍熙之美。《易》曰:我有好爵,吾与尔縻之。如玄之比,隐迹衡门,不曜名誉者,尽敕州郡以礼发遣」。遂徵玄等及州郡所遣至者数百人,皆差次叙用。延和元年十二月,先是辟召贤良,州郡多逼遣之。诏曰:「朕除伪平暴,征讨累年,思得英贤,缉熙治道。故诏州郡,搜扬隐逸,进贤举俊。古之君子,养志衡门,德成业就,才为世使。或雍容雅步,三命而后至,或栖栖遑遑,负鼎而自达。虽徇尚不同,济时一也。诸召人皆当以礼申谕,任其进退,何逼遣之有也。比刺史守宰,宣扬失旨,岂复光益,乃所以彰朕不德。自今以后,各令乡闾推举守宰但宣朕虚心求贤之意,既至,当待以不次之举,随才文武,任之政事。其明宣敕,咸使闻知」。孝文延兴二年七月壬寅,诏州郡县各遣二人才堪专对者,赴行在所。
三年十一月,诏其有力田孝悌、才器有益于时、信义著于乡闾者,具以名闻。
太和十七年九月,帝南伐济河。诏孝悌廉义、文武应求者,皆以名闻。
十八年正月,车驾南巡,诏孝悌廉义、文武应求者,皆以名闻。
十一月辛未,诏冀、定二州孝义廉贞文武应求者,具以名闻。
十二月,车驾南巡,诏郢、豫二州孝悌廉义文武应求者,具以名闻。
十九年四月,行幸鲁城,诏兖州刺史举部内士人才堪军国及守宰治行,具以名闻。
六月,帝自南伐回。诏车驾所经,孝廉义文武应求者,具以名闻。
十月辛酉,诏州郡诸有士庶,经行修敏,文思遒逸、才长吏治堪徽事者,以时发遣。
二十年七月丁亥,诏曰:「炎阳爽节,秋霖大澍,在予之责实深,心栗心栗。故辍膳三晨,以命上诉。灵鉴诚款,曲流阋核,湫菸鹦菽,敢僭怠将。有贤人湛德,高士凝栖,虽加铨采,未能招致。其精访幽谷,举兹贤彦,直言极谏,辅予不及。
二十一年五月,诏雍州其「孝友德义文学才幌ぱ龉本、佟。
孝明孝昌元年三月,诏曰:「选众而举,其来自昔。朕缵承大业,综理万几,求贤致治,心焉若渴。知人则哲,振古所难,宜博访公卿,采兹声实。可令第一品以下,五品以上,各荐其所知,不限素身居职,必使精办器艺,具注所能,然后依牒简擢,随才收叙。庶济济之美,无替往时,蹇蹇之直,有申兹岁」。
九月,诏百官五品以上,各举所知。
孝庄建义元年五月,诏求德行文艺、政事︹直者,县令、太守、刺史皆叙其志业,具以表闻。得三人以上。县令、太守、刺史赏一阶。举非其人者,亦黜一阶。
前废帝普泰元年三月,诏:「天下德孝仁贤,忠义志信者,可以礼召赴阙。其不应召者,以不敬论」。
后周闵帝元年八月甲午,诏曰:「帝王之治,天下罔弗。博求众才,以仑拭窠穸。十四军宜举贤良堪治民者,军各九人。被举之人于后不称厥任者,所举官司,皆治其罪」。
武帝太和元年二月戊辰,诏三公已下,各举所知。
建德元年三月,诏公卿以下各举所知。
三年二月,令六府各举贤良清正之人。
四年,诏诸畿郡各举贤良。
六年,平齐,诏山东诸州各举明经,恢握叨人,若奇才异术、卓尔不群者,不拘多少。又诏山东诸州举有才者,上县六人,中县五人,下县四人,赴行在所,共论政治得失。
静帝大定元年,诏曰:「帝王设官,惟才是务,人臣报国,荐贤为重。去岁已来,屡有妖寇,宰臣英老痰们,宓茨媛抑后,兵车始竭。遐迩劳役,生民未康。居官之徒,致治者寡。斯故上失其道,以至于兹,亦繇下有幽人,未展其力。今四海宁一,八表无尘,元辅执钧,垂风扬化。若使天下英杰,尽升于朝,铨衡陟降,量才而处,垂拱无为,庶几可致」。于是遣戎秩上开府以上,职事下大夫以上,外官刺史以上,各举清平勤徽呷人。被举之人,居官三年有功过者,所举之人,随加赏罚。
隋文帝开皇三年正月甲戌,诏举贤良。
十八年,诏京官五品以上,总管、刺史以志行修谨、平清患枚科举人。
仁寿二年七月丙戌,诏内外官各举所知。
三年七月丁卯,诏曰:「日往月来,唯天所以运序。山镇川流,唯地所以宣气。运序则寒暑无差,宣气则阌暧凶鞁誓草商斓刂,大德育万物而为功,况以一人君于四海,睹物欲运,独见致治,不藉群才,未之有也。是以唐尧钦明,命羲、和以居岳。虞舜敬德,升元凯而作相。伊尹鼎俎之媵,为殷之阿衡,吕望鱼钓之夫,为周之尚父。此则鸣鹤在阴,其子必和。风阒从龙虎,贤哲之应圣明。君德不回,臣道以正,故能通天地之和,顺阴阳之序,岂不繇元首而有股肱乎!自王道衰,人风薄,居上莫能公道以御物,为下必踵私法以希时。上下相蒙,君臣义失,义失则政乖,政乖则人困。盖同德之风不嗣,离德之谤乃生,众人之口铄金,戮辱之祸不测。是以行歌避代,辞位灌园,卷而可怀,黜而无愠,放逐江湖之上,沉赴河海之流,所以自洁而不悔者也。至于闾阎秀异之士,乡曲博雅之儒,言足以佐时,行足以厉俗,遗弃于草野,湮灭而无闻,岂胜道哉?所以览古而叹息者也。方今区宇一家,烟火万里,百姓掳菜囊谋龇,岂是人功,实乃天意。朕唯夙夜祗惧,将所以上嗣明灵,是以小心厉已日,慎一日以遗,黎在念忧,兆庶未康。以庶政为怀,虑一物失所,虽求传送,莫见幽人。徒想崆峒,未闻至道,唯恐商歌于长夜,抱关于夷门。远迹犬羊之间,屈身僮仆之伍。其令州县搜扬贤哲,皆取明知今古,通识治乱,究政教之本,达礼乐之源,不限多少,不得不举。限以三旬,咸令进路,徵召将送,必须以礼。时苏为太子舍人。仁寿末,天下举达礼乐之源者,晋王时为雍州牧,举燕应之。诏诸州所举五十馀人谒见,高祖望燕,谓侍臣曰:「唯此一人,称吾所举」。于是拜晋王友。
炀帝大业三年四月甲午,诏曰:「天下之重,非独治所安。帝王之功,岂一士之力。自古明君哲后,立政经邦,何尝不选贤与能,收采滞幽。周称多士,汉号得人,尚想前风,载怀钦伫。朕负召硇嗣,犰即旦引领,岩谷钜灾,苄屑接肴翰,殴部凳绩。而汇茅寂寞,投竿罕至,岂美璞韬时采,未值良工。将介石在怀,确乎难确,垂鉴则哲,怃然兴叹。凡厥在位,譬诸股肱,若济巨川,义同舟戢。岂得保兹宠禄,晦尔所知,优游卒岁,甚无谓也。祁大夫之举善,良史以为至公。臧文仲之蔽贤,尼父讥其窃位。求诸往古,非无褒贬,宜思进善,用匡寡薄。夫孝悌有闻,人伦之本。德行敦厚,立身之基。或节义可称,或操履清洁,所以激贪励俗,有益风化。︹毅正直,执宪不挠,学业优敏,文才美秀,并为廊庙之用,实乃瑚琏之资。才堪将略,则手┧之以御侮。膂力骁壮,则任之以爪牙。爰及一艺可取,亦宜采录。众善毕举,与时无弃。以此求治,庶几非远。文武有职者,五品以上,宜依令十科举人。有一于此,不必求备。朕当待以不次,随才升擢。其见任九品以上官者,不在举送之限。
十年五月庚子,诏郡举孝悌廉洁各十人。
唐高祖武德五年,诏:「择善任能救民之要术,推贤进士奉上之良规。自古哲王,弘风阐教,设官分职,唯才是与。然而岩穴幽居,草莱僻陋,被褐怀珠,无因自达,实资选众之举,固藉左右之容,义自搜扬,理宜精擢。是以贡士有秒,贾录游之隆,无益于时,必贻贬黜之咎。末叶浇伪,名实相乖,取非其人滥居班秩流品,所以未穆庶职于是隳废。朕膺图驭宇,宁济兆民,思得贤能,用清治本。招选之道,宜革前弊。惩劝之方,式加常典。苟有才艺所贵,檬苯嘁训浅,无嫌自进。宜令京官五品以上及诸州总管、刺史举一人。其有志行可录,才用未申,亦听自巳具陈艺能,当加显擢,授以不次。赏罚之科,并依别格。所司颁下,详加搜引,务在奖纳,称朕意焉」。
太宗贞观元年三月,帝谓尚书右仆射封德彝曰:「比来令卿举贤才,未尝有所推荐,天下事重,宜分朕忧」。对曰:「臣愚岂敢不尽心,但今所见,实无奇才异行」。帝曰:「前代明王,使人如器,不借才于异代,皆取士于当时,何代无贤才,但患遗之不知耳」。德彝惭而退。
三年四月,诏曰:「白屋之内,闾阎之人,但有文武材能,灼然可取。或言忠行谨,堪理时务,或在髀叶肆,情遇太平。而克己亦录名状,官人同申。
是年,帝谓宰臣曰:「朕今孜孜求士,欲专心政道,闻有好人,则抽擢驱使。而议者多称彼皆宰相亲故,但公等至公行事,无避此言,便为形迹。古人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雠而为后代称者,以其举得贤故也。卿等但能举用得才,虽是子弟及有雠嫌,必不得不举」。
十一年四月,诏曰:「朕以寡薄,嗣守鸿基,实资多士,共康庶政。虚巳侧席,为日已久,投竿舍筑,罕值其人。自亲巡东夏,观省风俗,兴言至治,夕惕兢怀。然则齐、赵、魏、鲁,礼义自出,江淮吴会,英髦斯在。山川所感,古今宁殊,载伫风猷,实劳梦想。宜令河北、淮南诸州长官,于所部之内,精加访采。其孝悌淳笃,兼闲时务,儒术该通,可为时师。范文词秀美,才堪著述,明识治体,可委字民。并志行修立,为乡里所推者,举送雒阳宫,各给传乘,优礼发遣。当随其器能,擢以不次。若有老病不堪入朝者,具以名闻。庶岩穴靡遗,俊驴芍挛,窬∷蜒镏道,称朕意焉」。
十五年六月,诏曰:「朕遐观前载,历选列辟,莫不贵在得人,崇兹多士,犹股肱之佐元首,譬舟航之济巨川。若夫构大厦者,采众材于山岳,善为国者,求异人于管库。是以陶唐有虞,揖让之圣帝也。非元恺不能成功。商汤姬发革命之明主也,非伊吕无以定其祸乱,况乎齐桓中人之材,器非稣芎,何渌靡抵主,志在骄奢,犹赖管仲、隰朋之相,平津、博陆之辅。既为五霸之长,亦称万代之宗。是知得士则昌,失人则乱。朕凝旒夙夜,虚心政道。虽天地效祉,宗社降灵,区宇晏如,俊孪淌律。锌稚搅洲,丛蟛鼐K逯。宝卜祝,屠钓韬萧、张之奇。是以躬抚黎庶,亲观风俗。临河、渭而伫英杰,眺箕[A13C]而怀隐沦。亟移日月,空劳梦寝。而骊龙莫兆,商歌寂寥。岂混迹驽骀,未逄良乐之。顾将毓德,岩穴方追,禽尚之游望愠は朐銎,涮鞠⒖闪钐,煜轮钪菟蜒锼部士庶之内。或识达公方,学综今古,廉洁正直,可以经国佐时。或孝悌淳笃,节义昭显,始终不移,可以敦风厉俗。或儒术通明,学堪师范,或文章秀异,才足著述,并宜荐举,具以名闻。限来年二月,总集泰山,庶独往之。夫不遗于版筑。藏器之士,方升于廊庙,务得奇伟,称朕意焉。
是年,帝谓宰臣曰:「致太平之运者,唯在得贤才。卿等既不能知朕,不可遍识,日复一日,无得人之理。今欲令人自举,于事何如?」魏徵曰:「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知,人既以为难,自知诚亦不易。且矜能伐善,恐长浇竞之风,不可行也」。乃止。
十七年五月乙丑,诏曰:「朕观前烈,建国君民,未有不藉忠良而能济其功业者也。朕显承宗祀,获奉鸿基,侧席求贤,有年载矣。而山林莫致,珍玩必臻,岂朕好恶之情未达于下。其令州县举孝廉茂才、好学异能卓荦之士」。
二十年六月,手诏曰:「高明之天,资星辰以丽象。博厚之地,藉川岳而成形。况于帝王,体元立极,临驭万物,字养生灵者乎!所以致治之君,远谗佞,近忠良,屈己以伸人,故能成其化。为乱之主,亲不肖,疏贤臣,虐下以恣情,用能成其乱,明君遵彼以兴国,暗主行此以亡身。是以驭朽临冰,铭心自戒,宵兴旰食,侧席思贤。庶欲博访丘园,搜采英俊,弼我王道,臻于大化焉。可令天下诸州,明扬侧陋,所部之内,不限吏人。其有服道栖仁,澄心砺操,出片言而标物范,备百行以综人师,质高视于琳琅,人不间于曾闵。洁志丘园,扬名里踊,蛘缑髡术,晓达公方,禀木铎于孔门,受金科于郑相。奇谋间发,明略可以佐时。识鉴精通,伟才堪于还。或含章杰出,命世挺生。丽藻遒文,驰楚泽而方驾。钩深睹奥,振梁苑以先鸣。业擅专门,词高载笔。或辨雕春囿,谈莹秋天,发研机于一言,起飞电于三寸。蓄兹奔箭,未遂扬庭。并宜推择,咸同举荐。以礼将送,具状表闻。限以今冬,并与考使同赴。庶使焚林之举,咸矫翼于岩廊。尺木之阶,方振鳞于游雾。翘心俊鲁,齐抟庋伞。
高宗以贞观二十三年即位,九月,诏曰:「殷宗迈德,化致升平,周王显仁,政称刑措。太祖文皇帝神明,配德灵武,兼资扫那。苟王区夏,混阴阳而作天地,以此大业,留属微躬。虽复颖湫撬,而心婴荼毒。州郡之长,能修厥职。礼义兴行,奸回自屏,刑宪不苛,孤枋抢,涤兴狙访,宜以名闻。有一于此,当超不次。其有经明行修,谈讲精熟,立身严洁、才堪教胄者,志节妙识用精通,博闻︹正,终堪卿辅者,游情文藻,下笔成章,援心处事,端平可纪者,疾恶扬善,依忠履义,执持典宪,终然不移者,京司长官、上都督府及上州各举二人,中下州刺史各举一人。前代忠鲠身死,王门子孙才堪任官而留滞停移者,慨想遗风,尤宜旌举。
显庆元年十月,手诏曰:「朕受命上玄,嗣膺下武,每肃恭旒冕,延想英奇,俯振鹭而企贞臣,仰飞鸿而慕良辅。闾ú咧玉管,屡移宣室,整衣金壶,亟改寂寥,靡觌鉴寐,兴怀比年。虽常进举,遂无英俊,犹恐栖岩穴而韬奇,乐丘园而晦影。宜令河南、河北、江淮以南州县,或纬俗之英声驰管乐,或济时之器,价逸萧张,学宰帝师,材堪栋辅者,必当任之不次。可明加采访,务尽才杰州县,以礼发遣」。
二年二月,诏曰:「济时兴国,实伫九功,御敌安边,亦资七德。朕端拱宣室,思弘景化,将欲分忧俊鹿,惨菅依榷。比来贡寂英,奇举非勇杰,岂称安虑危之志,处存思乱之心。如不旌贲远近,则爪牙何寄。宜令京官五品以上及诸州牧守,各举所知。或勇冠三军,翘关手┧山之力。智兼百胜,纬地经天之才。蕴奇策于良平,驰功绩于卫、霍。踪二起于吴白,轨双李于牧广。赏纤善而万众悦,罚片恶而一军惧。如有此色,可精加采访,各以奏闻。
三年七月,帝谓宰臣曰:「四海之广,唯在得贤。卿等用人,多作形迹,获避亲知,不能尽意,甚为不取。昔祁奚举子古人以为美谈,即使卿等儿侄有材,亦须依例进举」。
五年六月,诏:「内外官四科举人,或孝悌可称,德行夙著,通涉经史,堪居繁剧。或游泳儒术,沉研册府,下帷不倦,博物驰声。或藻思清华,词锋秀逸,举标文雅,材堪远大。或廉平处事,︹直为心,洞晓刑书,兼苞文艺者,精加搜访,各以名荐。
龙朔元年八月,帝谓侍臣曰:「往者天下七国,皆有英贤,今四海一统,遂无俊杰,亦繇经营辽海,未暇搜扬,将济巨川,伫闻舟楫,何其寂寞,一至于斯许?」圉师对曰:「百里奚处虞而虞亡?入秦而秦霸,在陛下用之耳」。帝于是欲于李义府门中手┧擢有材用者,遂令本州给传遣诣东都,及至,无堪应务者,竟罢之。
三年八月,诏内外官五品以上,各举岩薮幽素之士,广加询访,旁求谣俗,式企英材,允毗阙政。
乾封二年八月,高宗引侍臣责以不进。贤良司刑少常伯李安期进曰:「臣闻圣帝明王,莫不劳于求贤,逸于任使。且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况天下至广,非无英彦。但比来公卿有所荐引,即遭嚣谤,以为朋党,沉屈者未申,而在位者已损,所以人思苟免,竞为缄默。若陛下虚巳招纳,务于搜访,不忌亲雠,唯能是用。谗毁亦既不入,谁敢不竭忠诚!此皆事繇陛下,非臣等所能致也」。帝深然之。
十月,令天下诸州举鸿儒硕学、博闻︹记之士。
咸亨二年十月,景帝诏曰:「礼乐之道,其来尚矣。朕诞膺明命,克光正历,思隆颂声,以康至道。而曲台阐训,犹乖揖让之容。太乐登歌,徒纪铿锵之韵。良以教亏绵,恃с陬宗,兴言盛业,寤叹盈抱。然则幽诚所著,纵九皋而必闻。忠信且存,在十室而无弃。但虑习俎之彦,韫迹于闾阎。辨铎之英,韬深于林薮。夫良玉无胫,求之斯来,真龙难睹,好之而至。其四方士庶及丘园栖隐,有能明习《礼经,详究音律,于行无遗,在艺可录者,宜令州县搜扬博访,具以名闻」。
五年八月,诏五品以上各举所知。
上元三年闰三月,令京官五品以上及诸州都督、刺史,各举所知一人。
仪凤元年十二月,诏曰:「山东、江左,人物甚众,虽每充宾荐,而未尽英髦。或孝悌通神,遐迩惟敬。或德行光裕,邦邑崇仰。或学统九流,垂帷睹奥。或文高六艺,下笔成章。或备晓八音,洞该七曜。或射能穿札,力可翘关。或丘园秀异,志存栖隐,或将帅子孙,素称勇烈,委巡抚大使咸加采访,伫申褒奖。亦有婆娑乡曲,负材傲俗,为讥议所斥,陷于斥弛之流者,亦宜推择,各以名闻」。
三年十二月,诏:「京文武职事三品以上官,每年各举所知。或才蕴廊庙,器均瑚琏,体王佐之嘉猷,资公辅之宏量。或奇谋异笑,决胜千里,或投石手┧距,勇冠三军。或謇谔忠亮,志存规弼。或绳违纠恶,不避权豪。或威惠仁明,堪居牧守之重。或公正廉直,足膺令长之任,咸宜搜访,具录封进。朕当详览,量加奖擢」。
调露元年七月,诏:「令雒州明扬侧陋,或孝弟纯至,感于神明。或文武兼资,才堪将相。或学艺该博,业标儒首。或藻思宏赡,思擅文宗。或洞晓音律,识均牙旷。或深明历数,妙同京管者,咸令荐举。
永隆元年十二月,诏县令、刺史、御史、员外郎、太子舍人、司仪郎、左右史、文武五品以上清要近侍及宿卫之官,并令举所知一人。
中宗神龙元年二月,诏九品以上及朝集使举贤良方正、直言之士。
三月,制令京官职事五品以上,各举县令一人。
五月,制令职官五品以上,各举所知一人。
九月,制内外文武五品以上官、并县令、京师清官九品以上,各举孝弟廉让一人。
景龙元年二月,令举天下鸿儒硕学之士。
三年三月,令内外五品以上举堪任刺史、县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