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部 总序
昔雒出书《九章》,圣人则之,以为世大法。其初:一曰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帝王之起,必承其王气。大古之世,鸿荒朴略,不可得而详焉。庖牺氏之王天下也,继天之统,为百王先,实承木德,以建大号,《三坟》所纪,允居其首。盖五精之运,以相生为德。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乘时迭王,以昭统绪。故创业受命之主,必推本乎历数,参考乎徵应,稽其行次,上承天统。春秋之大居正,贵其体元而建极也。前志之论闰位,谓其非次而不当也。共工氏任智刑以御九域,霸而不王,虽承太昊之后,而不齿五德之序。神农氏以火承木,故为炎帝。轩辕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少昊以金德王,故号曰金天氏。颛顼以水德王,号曰高阳氏。帝喾以木德王,号曰高辛氏。帝尧以火德王,号曰陶唐氏。帝舜以土德王,号曰有虞氏。繇虞氏以上,皆承运更起。应期正位,参列五辰之次,而克当统纪。至于正朔服色之改度,戎祀朝会之所尚,记籍斯逸,罕得而述焉。夏后氏受有虞之禅,是谓金德。正用建寅,其色尚黑。商汤代夏以水德王,正用建丑,其色尚白。周武以木德王,正用建子,其色尚赤。三代之际,各居一统,错综其数,以通其变,顺三微之序,极三才之致,咸享祚长久,盖得夫天历之正也。三季之衰,秦兼天下,独推五胜,不当正统。汉祖以断蛇之符,上系成周,是为火德。起自沛中,旗帜皆赤。至文帝时,鲁人公孙臣推终始之传,谓汉承秦,当用土德,土德之应,黄龙当见,宜改正朔,服色尚黄。时丞相张苍引河决金,是以为汉当水德,以十月为正,其色外黑内赤,遂罢公孙臣之议。明年,黄龙见,成纪乃用土行改历服色,而贾谊亦以为然。孝武正历,以正月为岁首,色尚黄,数用五。盖以秦为水德,据汉土而克之,从所不胜,遂顺黄德。刘向父子以为帝出乎震,故庖牺氏姓受木德,以母传子,终而复始。自农轩历唐、虞、三代,汉得火行,上合天统。当时虽建,厥议未克遵行。世祖中兴,乃用其说。魏氏始基,有黄星之应。又太史丞许芝言,戊寅黄龙见。此受命之符最著明者也。又易运期谶,有黄气授,真人出之言。又太微中,黄帝坐尝明赤,帝坐尝不见,以为黄家兴而赤家衰亡之渐。又荧惑失色,十有馀年。苏林、董巴等又言,魏之氏族,出自颛顼,与舜同祖。舜以土德承尧之火,今魏亦以土德承汉之火,于行运合于尧舜授受之次。既而受汉禅,改元黄初议,更正朔易,服色殊徽,号同律度量,以乘土行。以夏数为得天,即用夏正,而服色尚黄。然尚循汉正朔,弗之改也。明帝在东宫著论,以为五帝三王虽同气共,祖祖不相袭,正朔自宜改变,以明受命之运。即位久之,从高堂隆之议,乃推三统之次,以魏得地统,遂用建丑之月为正月,服色尚青,牺牲用白,戎事乘黑首白马,建大赤之澹,朝会建大白之濉F胪跛梦唬,以夏正得天改,用建寅为正月。晋武泰始二年,有司举唐尧、舜、禹不易祚改制,至于汤、武,始推行数。今晋继三皇、舜、禹之迹。应天受禅,宜用前代正朔服色,如虞遵唐故事。而史臣之记,晋为金行,服色尚赤。后魏道武天兴初,始诏有司议定行次,有司曰:国家继黄帝之后,宜为土德,有土畜之瑞及黄星之符。遂从土德,服色尚黄,数用五牺,牲用白行夏之正。孝文太和中,下诏以丘泽初制,配尚宜定,五德相袭,论有异常。帝令百辟集议。高闾以为:汉用火德,徵斩蛇之符,上继于周,弃秦之暴,越恶承善,不以世次为正。自时厥后,乃以为常。魏承汉,火生土,故魏为土德。晋承魏,土生金,故晋为金德。赵承晋,金生水,故赵为水德。燕承赵水生木,故燕为木德。秦承燕,木生火,故秦为火德。今魏宜承秦为土德,李彪、崔光等以为宜绍晋金德,不当次于僭伪,建议各殊,称年不定。既而穆亮等大臣共议,宜上承晋世,定为水德。孝文下诏,特从其说。后周革命,有赤雀之祥。群臣奏议,请更正朔,定为木行,以承水德,服色尚乌。隋文受禅,次用火德,以有赤光之瑞。车服旌旗,悉皆尚赤,而帝服戎服,悉皆以黄。唐氏承统,盛德在土。至开元中,有请改为金德者,终报罢之。天宝中,令诸卫绯色幡改为赤黄色,以应土德。朱梁建国,如秦之暴,虽宅中夏,不当正位。同光缵服,再承绝绪。晋承唐后,是为金德。汉氏承晋,实当水行。周祖即位之初,有司定为木德,自伏羲氏以木王终始之传,循环五周。至于皇朝,以炎灵受命,赤精应谶,乘火德而王混一区夏,宅土中而临万国,得天统之正序矣。凡帝王部一百二十八门。
○帝王部 帝系
夫结绳之初,朴略茫昧,莫获而详。书契之后,辨姓授氏,可得而记。太昊之前,谱牒盖阙,帝鸿之后,世绪具存。司马迁著之《史记》,以存系表。明乎受天命、膺帝期者,盖以祖宗实有茂德,所以后世承乎发祥。若乃后稷播植周室,于是隆兴唐尧,文思汉绪,繇其增盛。盖瓜瓞之相属,故萝图而有融。魏晋以还,方册可考,罔不缅藉先烈,诞启丕图。若乃累积之懿,传继之盛,盖繇德有厚薄,源有浅深,凭旧烈者蕃衍无世,资者衰替。今并考旧史,披帝硐昃,砍踔章视寐,鄞钨掠刑,醵不紊庶,百世而可知矣。
太昊庖牺氏,风姓母曰华胥,作网罟以畋渔,取牺牲,故天下号曰庖牺氏一云取牺牲以充庖厨,故曰庖牺氏,是为牺皇。后世音谬,谓之伏牺,或谓之宓牺
,一号皇雄氏,继天而王,故曰帝太昊。庖牺氏没女娲氏,立为女皇一云女帝」
,亦风姓承庖牺制度,女娲氏没。次有大庭氏、柏皇氏、中央氏、栗陆氏、骊连氏、赫胥氏、尊卢氏、浑沌氏、昊英氏、有巢氏、朱襄氏、葛天氏、阴康氏、无怀氏,凡十五世,皆袭庖牺之号。
炎帝神农氏姜姓,母曰任己,有蚯鞘,吓为少典妃,生帝。以火承木,故为炎帝一云南方生夏
。教民耕农,故天下号曰神农氏一云农皇,或云帝炎
。本起烈山氏或称之,一号魁隗氏,纳奔水氏女,曰听谈,生帝临魁,次帝承,次帝明,次帝直,次帝穑,次帝里。次帝榆罔。自炎帝至榆罔,凡八世。
黄帝轩辕氏,少典之子有熊国君,少典之子
,姓公孙一云姬姓
,母曰附宝,居轩辕之丘,因以为名一云有轩冕之服,故天下号曰轩辕氏
,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一号帝鸿氏亦曰归藏氏
。在位百年,年百一十岁或云寿三百岁
。
少昊金天氏,黄帝之子。黄帝娶西陵之女,是为嫘祖一作俎
。为正妃,生二子,其一曰玄嚣,是为青阳。降居江水,即少昊也。邑于穷桑,以登帝位,故谓之穷桑。帝以金承土,故天下号曰金天氏金主西方秋,故曰少昊
,在位百年一云八十四年
。
颛顼,高阳氏,姬姓,黄帝之孙,昌意之子。昌意娶蜀山氏女,曰昌仆谓之女枢
,生帝,以水承金,天下号曰高阳氏。在位七十八年,年九十八岁。
帝喾,高辛氏,姬姓,黄帝之曾孙,父曰蚯羌蚯羌父曰玄嚣帝,于颛顼为族子其母不见
,以水承木,天下号曰高辛氏。在位七十五年,年百五岁一云「生十五而佐颛顼。三十登帝位
。
帝尧陶唐氏,伊祁姓,帝喾之子。帝喾娶陈锋氏,生放勋。И訾氏生挚一云帝喾纳四妃,有台氏女曰姜裨,生后稷。次有偈吓,曰简,狄生契。次陈锋氏女,曰庆都,生放,勋次И訾氏,女生挚
挚于兄弟最长,即位,封放勋为唐侯。挚在位一年而放勋立,是为尧帝,以火承木,天下号曰陶唐氏。在位九十八年,年百一十八岁。
帝舜有虞氏姚姓,父曰瞽叟,瞽叟,父曰桥牛,桥牛,父曰句望,句望父曰敬康,敬康父曰穷蝉,穷蝉,父曰帝颛顼,颛顼父曰昌意,以至舜七世矣。自穷蝉以至帝舜,皆微为庶人。尧禅舜以天下以土承火,天下号曰有虞氏,始舜生三十徵庸言其始见试用
,三十在位历试二年摄政二十八年
,五十载,陟方乃死方,道也。舜即位五十年升道南方,巡狩死于苍梧之野而葬焉
,年百一十二岁通服,尧丧三年也。一云:「舜年二十,以孝闻,年三十,尧举之,年五十,称行天子事,年六十一,代尧践帝位三十九年,年百岁
。
禹、夏后氏,姒姓,父曰鲧。鲧之父曰帝颛顼,颛顼之父曰昌意,昌意之父曰黄帝。禹者,黄帝之玄孙,而帝颛顼之孙也。禹之曾大父,昌意及父鲧,皆不得在帝位,为人臣。舜禅禹以天下,以金承土,天下号曰夏后氏。禹年八十六,摄行天子事。五年,年九十馀。舜丧,明年即真,年百岁。禹娶涂山氏之女,生启。在位九年,启生太康,在位二十九年。太康弟仲康在位十三年,仲康生相一名相安
,在位二十八年,相遗腹子母有仍氏之女生少康,在位二十一年,少康生宁一作杼,又作季杼,或曰松曼
,在位十七年。宁生槐一作莽,一作魁,或曰祖武
,在位二十六年。槐生芒一云荒和,或曰帝荒
,在位十八年。芒生泄一云泄宗
。在位十六年,泄生不降或曰江戍
,在位五十九年,不降。弟扃一作扃,又作鞅,或曰高阳
,在位二十一年,扃生廑一作厂墨,或曰廑江
,在位二十年不降生。孔甲在位三十一年,孔甲生皋一名皋苗
。在位十一年,皋生发一名后敬,或曰发惠
,在位十一年,发生履癸,是为桀《谥法》:贼人多杀曰桀
,在位五十三年,为汤所灭禹自戊戌岁建国,尽己酉十五代。十七王通羿、浞,四百三十二年
。
殷汤子姓,其先契母曰简狄,有偈现女有僭诓。恢、苤北
,为帝喾。次妃三人,行浴见玄鸟堕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契长而佐禹治水有功。帝舜乃命契曰:「百姓不亲,五品不逊。汝为司徒,敬敷五教,在宽封于商商今在雒商是也
,赐姓子氏祖以玄鸟生子也
。契兴于唐、虞大禹之际,功业著于百姓,百姓以平契生昭明,昭明生相土相土,就契封于商。一云阏伯居商丘,相土因之
,相土生昌若一云景若
,昌若生曹圉一云根圉
,曹圉生𡨋𡨋为司空,勤其官事,死于水中,殷人郊之
,𡨋生振,振生微微,生报丁,报丁生报。乙报乙生报。丙报丙生,主壬,主壬生,主癸主癸之。妃曰扶都生天乙以乙曰主
,是为成汤。自契至汤十四世,汤践天子位十三年,年百岁。太子、太丁未立而卒,于是乃立太丁之弟外丙。在位三年,外丙弟仲壬在位四年,仲壬兄太丁之子太甲,在位十四年,年百岁,太甲生沃丁,在位三十年一云二十九年
。沃丁生太庚在位二十五年太庚生小甲一云弟
。在位十七年一云三十年
。小甲弟雍巳在位十二年,雍巳弟太戊在位七十五年,太戊生仲丁在位十一年一云十二年
,仲丁弟外壬在位十五年,外壬弟河ゼ祝,在位九年,河ゼ咨祖乙,在位十九年。祖乙生祖辛,在位十六年,祖辛弟沃甲一云开甲
,在位二十五年,沃甲兄祖辛之子祖丁在位三十二年,祖丁弟沃甲之子,南庚在位。二十九年,祖丁之子阳甲在位七年,阳甲弟盘庚在位二十八年,盘庚弟小辛在位二十一年,小辛弟小乙在位二十年一云二十一年
,小乙生武丁,在位五十九年,年百岁。武丁生祖庚,在位七年,祖庚弟祖甲在位三十三年,祖甲生廪辛一云冯辛
。在位六年,廪辛弟庚丁在位二十一年庚丁生武乙,在位四年,武乙生太丁一名文丁
,在位三年。太丁生,帝乙在位三十七年,帝乙生受辛,天下谓之纣谥法》:残义损善曰纣
。在位三十二年汤自乙未岁建国,尽戊寅,子孙十七代,三十王共六百四十五年
。
周文王姬,姓其先后稷,名弃其母。有邰氏女,曰姜裨姜,姓裨字,或曰谥号
,姜裨为帝喾元妃。姜裨出野,见巨人迹,心欣然说欲践之,践之而身动如孕者。居期而生子,以为不祥,弃之隘巷,马牛过者皆辟,不践徙,置之林中。没嵘,搅侄嗳饲ㄖ而弃渠中冰上飞鸟以其翼覆荐之。姜裨以为神,遂收养之。初欲弃之,因名曰「弃弃为儿时,心乞如巨人之志。其游戏好种树麻菽麦,及为成人,遂好耕农。相地之宜,宜险呒,陴Q擅窠苑ㄔ蛑帝。尧闻之,举弃为农师,天下得其利,有功。帝舜曰:「弃黎,民始饥一云祖饥,祖始也
。尔后稷播时,百戏馄于邰今鹣缭诜龇,纾┖旁唬。《汉箴》:「⒈鹦占氏,后稷之兴在陶唐、虞、夏之际,皆有令德。后稷生不ゲ,化ツ┠晗,暮笫险衰,去稷不务而不ヒ,允其官而奔戎狄,不ド鞠鞠生公。刘公刘虽在戎狄之间,复修后稷之业,务耕种行地,宜自漆沮渡渭取财用。行者有资,居者有畜积,民赖其庆,百姓怀之,多徙而保归焉。周道之兴自此始,故诗人歌乐思其德。公刘卒庆节,立国于豳(新平,漆县之东北有豳亭
。庆节生皇仆皇仆生姜弗姜弗生毁俞一作体俞
。毁俞生公,非公非生高圉高圉,能率稷者也,周人报之
。高圉生亚圉,亚圉生公,叔祖类公叔祖类生古公,ジ父葱藓箴⒐刘之业,积德行义,国人皆戴之獯鬻,戎狄攻之,欲得财物与之,已复攻之,欲得地与民民皆怒欲战。古公曰:有民立君,将以利之。今戎狄所为攻战,以吾地与民,民之在我,与其在彼何异?民欲以我故战,杀人父子而君之,予不忍为。乃与私属。遂去豳渡漆沮水在杜阳,岐山杜阳县在扶风
,逾梁山,止于岐下山在扶风美阳西北,其南有周原,始改国曰周
。豳人举国扶老携弱,尽复归古公于岐下。及他旁国闻古公仁,亦多归之。于是古公乃贬戎狄之俗,而营筑城郭室屋,而邑别居之分别而为邑落也
,作五官有司天子之五官,曰司徒、司马、司空、司士、司寇,典司五众,此殷时制也
,民皆歌乐之颂,其德古公。有长子曰泰伯,次曰虞仲,太姜生少子季,历季历娶太任太姜有邰氏之女。太任,挚任氏之中女
,皆贤妇人,生昌有圣瑞,古公曰:我当有兴者,其在昌乎!长子泰伯虞仲知古公欲立季历以传昌,二人乃亡如荆蛮。文身断洌ǔ,⒃谒中,故断其湮钠渖硪,韵罅子,故不见伤害。)以让季历季历立,是为公。季公季修古公遗道,笃于行义,诸侯顺之。公季卒,子昌立,是为西伯。西伯曰:文王遵后稷、公刘之业,则古公公季之法始自岐下,徙都丰。诗人道西伯。盖受命之年称王,而断虞芮之讼虞在河东太阳县,芮在冯翊临晋县
。在位五十年,太子发立,是为武王。在位七年,武王生成王,在位三十七年,成王生康王,在位二十六年,康王生昭王,在位五十一年,昭王生穆王,在位五十五年,年百四岁。穆王生恭王,在位十二年。恭王生懿王,在位二十五年。恭王弟孝王在位十五年,懿王太子夷王在位十六年,夷王生厉王,在位三十七年。厉王生宣王,在位四十六年,宣王生幽王。在位十一年,幽王生平王。在位五十一年,平王生太子泄父。蚤死,立其子,是为桓王。在位二十三年,桓王生庄王。在位十五年,庄王生鹜,踉谖,晃迥挲鹜跎。惠王在位二十五年,惠王生襄王,在位三十三年。襄王生顷王。在位六年,顷王生匡王。在位六年,匡王弟定王在位。二十一年,定王生简王,在位十四年,简王生灵王,在位二十七年。灵王生景王,在位二十五年。景王生悼王,在位一年。悼王弟敬王在位四十四年,敬王生元王。在位七年,元王生贞定王,在位二十八年,贞定王生哀王在位九十日,哀王弟思王在位百五十日。思王弟考王一云考哲王
。在位十五年,考王生威烈王,在位二十四年。威烈王生安王一作「元安」,又作「原安」
,在位二十六年。安王生烈王一作夷烈
,在位七年。烈王弟显王一作显圣
,在位四十八年。显王生慎靓王一作顺靖
,在位六年。慎靓王生赧王,在位五十年周自武王己夕阜岁建国,至赧王三十一代,三十七王共八百六十七年
。汉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姓刘氏,母媪史失其姓
。其先刘累学扰龙,事孔甲,范氏其后也。晋大夫范宣子曰:「祖自虞以上为陶唐氏,在夏为御龙氏即刘累也
。在商为豕韦氏国名,在东郡白马县东南
。在周为唐杜氏二国名,唐太原晋阳县杜京兆杜县
。晋主夏盟为范氏,范氏为晋士师言晋为霸王,范氏为晋卿
。鲁文公世奔秦,后归于晋,其处者为刘氏。刘向云,战国时,刘氏自秦奔于魏。秦灭魏,迁大梁都于丰故。周氏说雍齿曰:「丰,故梁地也。高祖本系,出自唐帝,降及于周,在秦作刘,涉魏而东,遂为丰公。丰公,盖太上皇父,其迁日浅,坟墓在丰鲜焉。及高祖即位,置祠祀官,则有秦、晋、梁、荆之筮世祠天地,缀之以祀缀言不绝也
。高祖初封汉王,五年平项籍,即皇帝位,在位通为王。十二年,年六十二。太子立,是为惠帝帝,吕后之子。在位七年,高祖中子,文帝立,母曰薄太后。在位二十三年,年四十七。太子立,是为景帝,母曰窦皇后。在位十六年,年四十八。中子。武帝立,母曰王美人,在位五十四年,年六十九。少子,昭帝立,母曰赵癔、麈ピ。谖皇三年,年二十六无子,立武帝孙昌邑王贺父曰昌邑哀王稍谖欢。十七日,立武帝卫太子之孙,史皇孙之子,是为宣帝。母曰王翁须。在位二十五年,年四十三。太子立,是为元帝,母曰恭哀许皇后。在位十六年,年四十三。太子立,是为成帝,母曰王皇后。在位二十六年,年四十六。无子,立元帝庶孙定陶恭王子,是为哀帝,母曰丁姬。在位六年,年二十六。无子,立元帝庶孙中山孝王子,是为平帝,母曰卫姬。在位五年,年四十无子。王莽立。宣帝玄孙孺子即位始生二岁,孺子父题、祖勋皆为广戚侯。曾祖楚孝王嚣,宣帝子也。在位四年,为王莽所灭。莽死,平陵方望,复立孺子为帝,数月遇害,年二十二汉自高祖乙未岁建国,至孺子己巳,凡十代十五帝,二百一十一年
。
后汉光武南阳蔡阳县人南阳郡,今邓州县也。蔡阳县故城,在随州枣阳县西南。
高祖,九世之孙也。出自景帝,生长沙定王发。长沙县,今潭州县。
发生舂陵节侯买。舂陵,乡名,本属零陵,元帝特徙南阳,仍号舂陵。故城今在随州棘阳县柬。
买生郁林太守,外外生钜鹿都尉回,钜鹿郡,在邢州县也。都尉,本郡尉,秦官也掌。
回生南顿令钦。南顿县,属汝南郡,故城在今陈州顿城县西。
钦生光武,母曰闻都,南阳樊重之女。王莽末,与更始举义,兵兴,复长安,更始为赤眉所破。光武即皇帝位,平赤眉在位三十三年,年六十二。太子立,是为明帝,母曰阴皇后。在位十八年,年四十八。太子立,是为章帝,母曰贾贵人,在位十三年,年三十一。第四子立,是为和帝母,曰梁贵人,在位十七年,年三十二。少子立,是为殇帝,母曰邓皇后,立百七十日,年二岁,章帝孙清河孝王子立,是为安帝,母曰左姬,在位一十九年,年三十二。章帝孙济北王子北乡侯立二百七十日,安帝废太子济阴王立,是为顺帝,母曰李氏,在位十九年,年三十。太子立,是为冲帝。母曰虞贵人在位一年,年三岁。章帝玄孙千乘贞王曾孙乐安夷王孙渤海孝王子立,是为质长沙县,今潭州县舂陵乡名,本属零陵,元帝特徙南阳,仍号舂陵,故城今在随州枣阳县东。钜鹿郡在邢州县也。都尉,本郡尉,秦官也,掌佐守典武职,秩比二千石,景帝更名都尉。南顿县,属汝南郡。故城在今陈州顿城县西。帝母曰陈夫人,在位一年,年九岁,章帝曾孙河间孝王孙蠡吾侯子立,是为桓帝母曰氏,在位二十一年,年三十六。章帝玄孙河间孝王曾孙解、渎亭侯孙立,是为灵帝,母曰董夫人。在位二十二年,年三十四,子弘农王立,在位百三十八日。王弟陈留王立,是为献帝,母曰王美人。在位三十一年,年四十,禅于魏。魏文帝封为山阳公。明帝青龙二年薨,年五十四。后汉自光武乙酉岁至献帝庚子,凡八代十四帝,共一百九十六年。
魏太祖姓曹氏,汉相参之后,其先出于黄帝,当高阳世陆终之子曰安,是为曹姓。周武王克殷,存先世之后,封曹快于邾。春秋之世,与于盟会,逮至战国,为楚所灭,子孙分流,或家于沛。汉祖之起,曹参以功封平阳侯,世袭爵土,绝而复绍。桓帝世,曹腾为中常侍。大长秋,封费亭侯。养子嵩嗣,官至太尉。莫能审其生出本末一云:嵩,夏侯氏之子,吨叔父,太祖于段从父兄弟
。嵩生太祖,仕汉为丞相,封魏王。建安二十五年薨,年六十六。太子嗣丞相,位魏王。其年受汉禅,是为文帝。母曰卞皇后。在位七年,年四十。太子立,是为明帝,母曰文昭甄皇后。在位十四年,年三十六。无子,养子齐王为太子,在位十五年,为司马景王所废。年二十三,文帝孙东海定王子高贵乡公立,在位七年,年二十。太祖孙燕王,字子尝,道乡公立,在位七年,年二十,禅于晋武帝,封为陈留王。薨,年五十六。魏自文帝库子岁至陈雷王乙酉岁,凡四代,五帝四十六年。
晋宣帝,河内温县孝敬里人,姓司马氏,其先出自帝高阳之子重黎,为夏官祝融,历唐、虞、夏、商,世序其职。及周,以夏官为司马。其后程伯休父周宣王时以世官克平徐方锡以官族,因而为氏。楚、汉间,司马邛为赵将,与诸侯伐秦。秦亡,立为殷王,都河内。汉以其地为郡,子孙遂家焉。自邛八世生征西将军钧,字叔平。钧生豫州太守量,字公度。量生颍川太守隽,字元异,隽生京兆尹防,字达公,帝即防之第二子也。仕魏为太傅、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加相国,封安平郡公,固让。嘉平三年薨,年七宫省事秘,莫有知其所繇来者。魏自文帝庚子岁至陈留王,乙酉岁,凡四代五帝四十六年,十三追谥宣帝世子,以抚军大将军辅政。母曰宣穆张皇后。明年,迁大将军,加侍中、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累加相国,固辞。正元二年薨,年四十八。追谥景帝。母弟继为大将军,加侍中、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辅政累加相国,封晋王。咸熙二年薨,年五十五。追谥文帝世子,嗣相国、晋王位。母曰文明皇后。其年受魏禅,是为武帝。在位二十六年,年五十五。太子立,是为惠帝,母曰武元杨皇后。在位十六年,年四十八。皇太弟武帝第二十五子立,是为怀帝,母曰王太妃。在位七年,年三十。武帝孙吴孝王晏子出继。秦王立,是为愍帝。在位五年,年十八,为刘聪所害。宣帝曾孙,琅琊恭王觐之子,立为晋王。明年,即皇帝位,是为东晋。元帝母曰夏侯太妃。在位五年,年四十七。太子立,是为明帝。母曰豫章郡君荀氏。在位三年,年二十七。太子立,是为成帝。母曰明穆庾皇后。在位十七年,年二十二。母弟琅琊王立,是为康帝。在位二年,年二十三。太子立,是为穆帝,母曰康献褚皇后。在位十七年,年十九。成帝长子琅琊王立,是为哀帝。母曰章太妃。在位四年,年二十五。母弟琅琊王立。在位六年,大司马桓温废为海西县公。大元十一年薨,年四十五。元帝少子琅琊王立,是为简文帝,母曰简文宣。郑太后在位二年,年五十三。太子立,是为孝武帝,母曰孝武李太后。在位二十四年,年三十五。太子立,是为安帝,母曰安德。陈太后在位二十二年,年三十七。母弟大司马琅琊王立,是为恭帝。在位二年,禅于宋。其年遇害,年三十六晋自武帝乙酉岁至恭帝庚申,凡七世十五帝,一百五十六年
。
后魏道武姓拓跋氏,其先出自黄帝。黄帝有子二十五人,或内列诸华,或外分一服。昌意少子受封北土,国有大鲜卑山,因以为号。其后世为君长,统幽都之北,广漠之野,畜牧迁徙,射猎为业,淳朴为俗,简易为化,不为文字,刻木纪契而已。世事远近,人相传授,如史官之纪录焉。黄帝以土德王,北俗谓土为拓,谓后为跋,故以为氏。其裔始均,入仕尧世,逐女魃于弱水之北,民赖其勤,帝舜嘉之,命为田祖。爰历三代,以及秦、汉,獯鬻、猃狁、山戎、匈奴之属,累代残暴,作害中州,而始均之裔不交南夏,是以载籍无闻焉。积六十七世,至成皇帝屯立,聪明武略,远近所推,统国三十六,大姓九十九,威振北方,莫不率服。其后有节帝贷庄帝观明帝楼、安帝、越宣帝推寅。于是南迁大泽,方千馀里,厥土髭や簿淞S钟芯暗劾元帝侯和帝肆定帝机,僖帝盖威帝、侩献帝。邻时有神人言于国曰:「此土荒遐,未足以建都邑,宜复徙居献帝。年时衰老,乃以位授子圣。武帝诘汾献帝,命令南移。山谷高深,九难八阻,于是欲止。有神兽,其形似马,其声类牛,先行导引,历年乃出。始居匈奴之故地。其迁徙策略,多出宣、献二帝,故时人并号曰推寅,盖俗云「钻研之义。初圣武帝尝率数万骑田于山泽,鸭辎镒蕴于下。既至,见美妇人,侍卫甚盛。帝异而问之,对曰:「我天女也,受命相偶」。遂同寝宿。旦请还,曰:「明年周时复处此处」。言终而别,去如风雨。及期,帝至先所田处,果复相见。天女以所生男授帝曰:「此君之子也,善养视之。子孙相承,当世为帝王」。语讫而去。子即始祖,神元力微也。故时人谚云:「诘汾皇帝无妇家,力微皇帝无舅家,神元生而英睿元年,岁在庚子。先是,西部内侵,国民离散,依于没鹿回部大人窦宾。始祖有雄杰之度,时人莫测。后与宾攻西部,宾军败,失马步走,始祖使人以所乘骏马给之。宾归,令其部内求与马之人,当加重赏。始祖隐而不言。久之,宾乃知大惊,将分国之半以奉始祖。始祖不受,乃进其爱女。宾犹思报恩,故问所欲。始祖请率所部北居长川,宾乃敬从。积十数岁,德威大洽,诸旧部民咸来归服。二十九年,宾临终,戒其二子,使谨奉始祖。其子不从,乃阴谋为逆。始祖召杀之,尽并其众。诸部大人悉皆款服,控弘上马二十馀万。三十九年,迁于定襄之盛乐。四月祭天,诸部君长皆来助祭,唯白部大人观望不至。于是徵而戮之,远近肃然,莫不震慑。始祖乃告诸大人曰:「我历观前世匈奴、蹋顿之徒,苟贪财利,抄掠边民,虽有所得,而其死伤不足相补。更招寇雠,百姓涂炭,非长计也」。于是与魏相亲。神元飨国五十八年,年百四岁,子章帝悉鹿立,诸部离叛,国内纷扰。飨国九年,弟平帝绰立。雄武,有谋略,威德复举飨国。七年,神元孙太子追谥文帝沙漠沃子
,惠帝弗立,聪哲大度,为诸父兄所重。政崇宽简,百姓怀服。飨国一年,神元子昭帝禄官立,分国为三部。帝自以一部居东,在上谷北,濡源之西,东接宇文部,以文帝之长子桓帝猗统一部,居代郡之参合陂北。以桓帝弟穆帝猗卢统一部,居定襄之盛乐故城。自始祖以来,与晋和好,百姓掳膊,菩蟾皇悼叵移锸,克氖馀万。昭帝统部十三年,穆帝天资英特,勇略过人,遂总摄三部,为一统。三年,白部大人叛入西河,铁木刘虎举众于雁门应之,攻晋新兴、雁门三郡。并州刺史刘琨来乞师,帝使弟子平文皇帝率骑二万,助琨击之,大破白部。次攻刘虎,屠其营落。虎收其馀烬,西走渡河,窜居朔方。晋怀帝进帝大单于,封代公。帝以封邑去国悬远,民不相接,乃从琨求句注陉北之地。琨自以⒏轿胖,大喜。乃徙马邑阴馆,楼烦繁瘁。莆逑刂民于陉南更立城邑,尽献其地。东接代郡,西连西河、朔方,方数百里。帝乃徙十万家以充之。八年,晋愍帝为代王,置官属,食代、恒山二郡。帝飨国九年,子晋根立,月馀而薨。晋根子始生,恒帝后立之。其冬,晋根子又薨。思帝子平文帝郁律立,姿质雄壮,甚有威略。元年,岁在丁丑。二年,刘虎据朔方,来侵西部。帝逆击,大破之,虎单骑遁走。其从弟路孤率部落内附,帝以女妻之。西兼乌孙故地,东吞勿吉以西,控弘上马,将有百万。飨国五年,桓帝中子惠帝贺人辱立,以五年为元年政事。太后临朝四年,帝始临朝。以诸部人情未悉款顺,乃筑城于东木狼山,徙都之飨国。五年,弟易帝纥那立。五年,出居于宇文部。贺兰及诸部大人共立平文帝长子翳槐,是为烈帝。三年,石虎遣将李穆率骑五千纳烈帝于大甯国,人六千馀落叛易帝。易帝出居于慕容部。烈帝复位,以三年为后元年,城新盛乐城,在城东南十里。是年,平文帝次子昭成帝什翼犍立。帝生而奇伟,宽仁大度,喜怒不形于色。身长八尺,隆准龙颜,立湮地卧,则乳垂至席。烈帝顾命,使弟弥自诣邺奉迎。即位于繁粗北,时年十九,称建国元年。二年春,始置百官,分掌众职。三年春,移都于阒兄盛乐宫。飨国。二十九年,为苻坚所破,国众离散。坚使刘库仁、刘卫辰摄国事。七年,坚败于淮南,慕容文等杀库仁,库仁弟眷摄国事。九年,库仁子显杀眷而代之。明年,昭成嫡孙即位于牛川。建元登国凡九年,又改皇始,凡二年,又改天兴。是年,即皇帝位,改国号魏,迁都平城,是为道武皇帝。父曰献明皇帝,母曰献明贺皇后。并追尊成帝已下及后号,谥道武。在位十四年,年三十九。长子相国大将军、齐王立,是为明元帝,母曰刘贵人。在位十五年,年三十二。长子太平王监国,是为大武帝,母曰密杜皇后。在位二十九年,年四十五。嫡孙立,是为文成帝。父曰景穆皇帝,母曰宫闾皇后。在位十四年,年二十六。太子立,是为献文帝,母曰李贵人,在位六年,传国于太子,是为孝文帝。年二十二,孝文母曰李夫人,在位二十九年,改国姓曰元氏,年三十三。太子立,是为宣武帝,母曰高夫人。在位十六年,年三十三。太子立,是为孝明帝。母曰胡充华,在位十三年,年十九。孝文曾孙京兆王愉孙洮王宝晖子,刘立为幼。帝在位六十日,为尔朱荣所害。献文孙彭城王勰第三子立,是为孝庄帝。母曰李妃,在位三年,年二十四,为尔朱兆所害。尔朱世隆立太武玄孙长平王晔,在位六十日废之。又立献文之孙,广陵王羽之子,是为前废帝。母曰王氏,在位一年,年二十五,为高欢所害,立章武王驰第三子,是为后废帝。母曰程氏,在位二年,年二十,逊位于孝文之孙广平王怀第三子,是为出帝。母曰李氏,迁都长安,为宇文泰所簋,在位五年,年二十五。泰立,孝文孙京兆王愉之子,是为西魏文帝。母曰杨氏,在位十七年,年四十五。长子立,是为废帝。母曰乙弗后,在位三年。弟立,是为恭帝,在位三年,禅于后周。后魏自丙申岁道武建国至恭帝丙子岁,凡七代十八帝,共一百六十一年。
后周太祖文帝,姓宇文氏,代郡武川人也。其先出自炎帝神农氏,为黄帝所灭,子孙遁居朔野。有葛乌菟者,雄武多算略,鲜卑慕之,奉以为主,遂总十二部落,世为大人。其后普回因狩得玉玺三纽,有文曰皇帝玺,普回异之,以为天授。其俗谓天曰宇,因号宇文国,并以为氏焉。普回子莫那,自阴山南徙,始居辽西,是曰献侯,为魏舅生之国。九世至侯豆归,为慕容晃所灭。其子陵仕燕,拜附马都尉,封玄菟公。魏道武将攻中山,陵从慕容宝御之。宝败,率甲骑五百归魏,拜都牧主,赐爵安定侯。天兴初,徙豪杰于大都,陵随例迁武川焉。陵生系,系生韬,并以武略称。韬生肱,任侠有气。徽光末,沃野镇人破六汗,披陵作乱,远近多应之。其伪署王卫可孤徒党最盛,肱乃纠合乡里,斩可孤,其众乃散。后避地中山,遂舀于鲜于。防聒防窳铍,呕雇称洳,恐卺、嵛定州军所破,没于阵。武成初,追尊曰德皇帝,太祖德皇帝之子。仕西魏为太师、大冢宰、大将军,封安定公。恭帝三年薨,世子嗣大将军位。其年受魏禅,即天王位,是为孝闵帝。追尊太祖为文王。武成初,追尊文皇帝。孝闵母曰文皇后,在位二百七十日。为宇文言馑,废太祖长子大将军、宁都郡公立,是为明帝。母曰姚夫人,即天王位四年,年二十七。太祖第四子大将军、鲁国公立,是为武帝。母曰叱奴太后,即皇帝位十八年,年三十六。太子立,是为宣帝,母曰李太后。在位二年,传位于太子,是为静帝。宣帝自称太上皇,年二十二,静帝母曰朱皇后。在位二年,禅于隋后周自闵帝丁丑岁建国,至静帝辛丑凡三代五帝二十五年
隋高祖文帝,姓杨氏,弦农华阴人,汉太尉震八代孙铉,仕燕为北平太守。铉生元寿,后魏代为武川镇司马,子孙因家焉。元寿生太原太守惠嘏,惠嘏生平原太守烈,烈生宁远将军祯,祯生大司空隋国公忠,从周太祖起义关西,赐姓普六茹氏。开皇初,追谥武元皇帝。忠生高祖,受周禅,即皇帝位,复姓杨氏。母曰吕皇后,在位二十四年,年六十四。太子立,是为易帝,母曰独孤皇后。在位十四年。唐高祖立,帝之孙元德太子昭之子,是为恭帝。母曰韦妃。在位二年,禅于唐,封为隽阜国公。明年薨,年十五。隋自高帝己酉建国,至恭帝戊寅凡三代,三帝三十八年。
唐高祖神尧帝,姓李氏,陇西狄道人。其先出自颛顼,颛顼生大业,大业生女华女。华生咎繇。其子孙绵历虞、夏,代为理官,遂为理氏。殷末有理徵者,直道不容,获罪于纣。子利贞逃难于伊侯之墟,食李实得全。又改理为李氏。周时有李氏处者,生子曰重耳,字伯阳,周柱下史道,家称老君,秦将李信即其后也。信曾孙广为汉前将军,自此后代为牧守。广十六叶孙李谑,俏凉武昭王薨,子歆嗣位,为沮渠蒙逊所灭,歆子重耳奔于江南,仕宋为汝南郡守,复归于魏,拜弘农太守,赠豫州刺史。生熙,起家金门镇将,后以良家子镇于武川都督,军戎百姓之务,终于位,因遂家焉。生天锡,仕魏为幢主。大统时,追赠司空公,生太祖景皇帝。虎少倜傥有大志,好读书而不存章句,尤善射,轻财重义,雅尚名节,深为太保贺拔岳所重。元颢之入雒也,从岳击平之,以功封晋寿县开国子,食邑三百户。拜宁朔将军、屯骑校尉。复与岳破万俟蠊砼,留镇陇西,累迁东雍州刺史,寻转卫将军。贺拔岳既镇陇右,以太祖为左相、大都督,委以内外军事。岳寻为侯莫陈悦所害,太祖哭之甚恸,阴怀复雠之志。时岳兄胜在荆州,太祖星夜赴告,劝胜入关收岳之众,胜不能从。俄而周文帝起兵图悦,太祖闻之,自荆州还至阌乡,为高欢将所获,送诣雒阳。魏武帝将收关右,见太祖,甚喜,拜为卫将军,赐以金帛,镇关中。因与周文帝平侯莫陈悦,遇高欢入雒。太祖帅师迎魏武帝于潼关,以功拜骁骑将军,加仪同三司。遇灵州刺史曹泥拥兵作乱,太祖率兵击之。时有破野头贼,屯聚塞下,太祖遣使谕之,皆来降服。遂徵其众,并力攻泥,四旬而克。灵州平,会阿至罗部落别道断其归路。太祖亲率骁锐袭击,大破之,悉虏其众。进封长安县侯,食邑五百户。太祖不受让于兄子康生,周文帝许之。后从文帝破高欢于沙苑,斩级居多。有贼帅梁企定据河州作乱,太祖以本官兼尚书左仆射,为陇右行台总兵以击之。部将乌军长命潜与企定相连,阴图不轨,太祖斩之以令三军。贼闻而大惧,不敢战,遁走河北。太祖将济师于河,企定率众降,获男女数万口,以实三辅。进位开府仪同三司,馀如故。南岐州兵杨盆生、马僧等聚众反,与梁汉中相影响。太祖以还师便道击之,军大散,遣人谕以祸福。盆生遣使伪降。太祖察知其怀诈,因令军曰:「贼既降,可休士放马,以俟还期」。遣其使反,盆生大喜,遂不为备,放兵于外,营求粮食,太祖因而趋之。天将晓,围城已合,外兵不得还,城中大扰,因令壮士排闼而入,无敢动者。军令严肃,秋毫不犯。于是安辑其众,留别人镇守,俘盆生以归。周文帝嘉叹之,遣使劳问。寻授岐州刺史。遇莫折后炽寇秦州,太祖又讨之。军临贼境,后炽惧而降归,收其精卒数千人。会丁母忧,哀毁过礼。及葬,特给せ蹙车。太祖因庐于墓侧,负土成坟,优诏起令视事。尝与周文帝阅武于北山下,时有人为豹所噬,无敢救者。太祖不暇持杖,趋往捉豹杀之。周文帝大悦曰:「公之名虎,信不虚也」。后徙封赵郡公,历渭、秦二州刺史。复击叛胡,平之。徙封陇西公,进拜太尉,迁右军大都督、柱国大将军、少师。周受魏禅,录佐命功,居第一,追封唐国公,生世祖元皇帝。鞅世祖性至孝,沉深有识量。少为周文帝所礼。在位十七年,封汝阳县伯,食邑五百户。寻拜抚军大将军、大都督、通直散骑常侍。俄转车骑大将军,袭封陇西公,迁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侍中。隋受禅,袭封唐国公,拜御中正大夫。历恢荽淌钒仓,葑芄芪,政简静,甚获当时之誉。寻迁柱国大将军,赠少保、同华等八州刺史。高祖即元皇帝之世子,母曰元贞皇后。七岁袭封唐国公。义宁二年,受隋禅,即皇帝位,在位九年,传位于皇太子,是为太宗。年七十。太宗母曰窦皇后。在位二十三年,年五十七。太子立,是为高宗,母曰文德长孙皇后。在位三十四年,年五十六。太子立三十六日,母武太后废为庐陵王,立次子相王。六年,又降为皇嗣,赐姓武氏。太后遂革命称周,凡十五年。复以庐陵王为太子,寻即皇帝位,是为中宗。在位六年,年五十五。太子立,是为少帝。母韦庶人临朝凡十七日,相王第三子临淄王隆基平,韦氏乱,奉相王即皇帝位,是为睿宗。在位三年,年五十九。太子立,是为玄宗,母曰昭成窦皇后。在位四十四年,传位于太子,是为肃宗。玄宗称太上皇,年七十八。肃宗母曰元献杨皇后。在位七年,年五十二。太子立,是为代宗,母曰章敬吴皇后。在位十七年,年五十四。太子立,是为德宗,母曰睿贞沈太后。在位二十六年,年六十四。太子立,是为顺宗,母曰昭德王皇后在位百八十日,传位于太子,是为宪宗。顺宗称太上皇,年四十六。宪宗母曰庄宪王太后。在位十五年,年四十三。太子立,是为穆宗,母曰懿安郭太皇后。在位四年,年三十。太子立,是为敬宗,母曰恭僖王。太后在位二年,年十八,弟穆宗。第二子江王立,是为文宗,母曰贞献萧皇后。在位十四年,年三十二。弟穆宗,第五子颍王立,是为武宗,母曰宣懿韦皇后。在位四年,年三十二。宪宗第十三子皇太叔立,是为宣宗,母曰孝明郑皇后。在位十三年,年五十。太子立,是为懿宗,母曰元昭晁太后。在位十四年,年四十一。太子立,是为僖宗,母曰惠安王皇后。在位十五年,年二十七。母弟立,是为昭宗。在位十六年,年三十八。第九子辉王立,是为哀帝。母曰:「积善何太后」。在位四年,禅于梁,梁封为济阴王。明年薨,年十七。唐自高祖戊寅岁建国至哀帝丁卯凡十五代。二十帝、通武后革命,共二百九十年。
后唐太祖武帝,本姓朱耶氏,其先陇右金城人也。始祖拔野,唐贞观中为墨离军使,从太宗讨高丽薛延ヌ有功,为金方道副都言、庖蚣异豆、现萏宗平、薛延ヌ诸部,于安西北庭置都言庖允糁,分同罗、仆骨之人置沙ヌ都督府。盖北庭有碛曰沙ヌ,故因以为名焉。永徽中,以拔野为都督,其后子孙五世相承。曾祖尽忠,贞元中继为沙ヌ府都督,既而为吐蕃所陷,乃举其族七千帐徙于甘州。尽忠寻率部众三万东奔,俄而吐蕃追兵大至,尽忠战没。祖执宜,即尽忠之长子也,收合馀众,至于灵州,德宗命为阴山府都督。元和初,入为金吾将军,迁蔚州刺史、代北行营招抚使。庄宗即位,追谥为昭烈皇帝,庙号懿祖。烈考国昌,本名赤心,仕唐朔州刺史。咸通中,讨庞勋有功,入为金吾上将军,赐姓李氏,名国昌,仍系郑王一房。出为振武节度使,寻为吐蕃所袭,退保于神武川。及武皇镇太原,表为代北军节度使。中和三年薨。庄宗即位,追谥为文皇帝,庙号献祖,太祖即献祖之第三子也。母曰秦氏,仕唐为河东节度使,累封晋王。天趟哪晏瓢У垡鸯于梁,改元开平,而太祖犹称天讨廖迥贽。澳晡迨三长子,嗣晋王位,是为庄宗。同光初,追谥为武皇帝,庙号太祖。庄宗母曰贞简曹皇后天潭十年,即皇帝位于邺都。其年平梁,在位四年,年四十三。蕃汉马步总管李嗣源为三军所立,百寮劝进,是为明宗。明宗,北代人,生于应州之金城县,世事太祖,及其赐姓也,遂编入属籍。四代祖聿,赠麟州刺史。天成初,追尊为孝恭皇帝,庙号惠祖。曾祖敖,赠朔州刺史,追尊为孝质皇帝,庙号毅祖。祖琰赠蔚州刺史,追尊为孝靖皇帝,庙号烈祖。考霓赠汾州刺史,追尊为孝成皇帝。初,孝成事献祖为爱将,献祖之失振武,为吐浑所攻,部下离散,孝成独奋忠义,解蔚州之围。明宗即孝成之元子,母曰刘氏,追尊孝成懿皇后。在位八年,年六十七。第三子宋王立,是为愍帝,母曰昭懿皇后。在位百五十日,出奔于卫州,太后令降为鄂王。薨,年二十一,明宗养子潞王立,是为末帝,姓王氏。镇州人,母曰宣宪魏皇后。在位三年,年五十三。晋高祖入雒自焚后唐自庄宗癸未岁建国至末帝丙申,凡三代四主,十四年
。
晋高祖,姓石氏,北京晋阳人也。本卫大夫粑糁。后至汉,奋自河内徙,家长安,与子庆等德位俱盛,时号「万石君」。汉衰,关辅乱,子孙流徙西裔。有居甘州者四:代祖敢蕴,圃和中与沙陀军都督朱耶氏灵武入附,宪宗嘉之,隶为河东阴山府校,以边功累官至朔州刺史。天福二年,追尊孝安皇帝,庙号靖祖。三代祖郴,早薨,赠右散骑常侍,追尊孝简皇帝,庙号肃祖。祖昱,任振武防御使,赠尚书右仆射,追尊孝平皇帝,庙号睿祖。考绍雍蕃,字曰臬。捩鸡,善骑射,有经远大略。始从后唐太祖平定巢贼,及事庄宗,拒梁人,战上党柏仁,讨蓟门刘守光,有功功,与周德威相亚。德威镇蓟,庄宗承制授平州刺史。行事多抗于德威,德威惮其名,尝以礼下之。俄改笾荽,淌忿办度,卧太傅,追尊孝元皇帝,庙号宪祖,高祖即宪祖第二子也。母曰何氏,追谥孝元懿皇后。高祖事后唐,尚明宗女永宁公主,为河东节度使、兼中书令,封赵国公。清泰三年,契丹酋长耶律氏至太原,册立为大晋皇帝。是年入雒,在位七年,年五十一。从子齐王立,是为少帝。父曰敬儒,为庄宗骑将,早薨,母曰安太妃。在位五年,为耶律氏所陷晋自高祖丙申岁建国,至少帝丙午凡二代,二主,十一年
汉高祖姓刘氏,其先本沙ヌ部人也。四代祖湍,追尊为明元皇帝,庙号文祖。曾祖昂,赠太保,追尊为恭僖皇帝,庙号德祖。祖人巽,赠太傅,追尊为昭献皇帝,庙号翼祖,考典事。后唐武皇为列校,赠太师,追尊为章圣皇帝,庙号显祖。高祖即显祖之子,母曰安氏,追谥章懿皇后。高祖仕晋为河东节度使、太尉、兼中书令,封北平王。开运四年正月,晋少主为耶律氏所陷。二月,高祖即皇帝位于太原,称天福十二年五月至东京,在位二年,年五十四。第二子周王立,是为隐帝,母曰李太后。在位三年,禅于周汉自高祖丁未岁建国至庚戌,凡二代二主,共四年
。周太祖姓郭氏,邢州尧山人。或云本常氏子,幼随母霉氏,故冒其姓。高祖腹闼,吵踝纷鹞,睿和皇帝庙号信祖。曾祖谌,赠太保,追尊为明宪皇帝,庙号僖祖。祖蕴,赠太傅,追尊为翼顺皇帝,庙号义祖。考简赠太师,追尊为章肃皇帝,庙号庆祖。初,唐咸通中,代北徐方用兵伐叛,信祖、僖祖从戎师接战,以勇敢知名。义祖事后唐武皇为帐中亲信。乾宁中,从征泽、潞、邢、雒,累授河内马步军都虞候。武皇平安敬思,再定邢、雒,移授邢之军职,因卜居尧山县。武皇经启霸图,观兵大卤,刘仁恭陆梁燕蓟,窥伺中原,梁氏蚕食两河,寻戈不息。庆祖为武皇内牙爱将,专掌亲军,指麾所行,无不景从。攻城野战,勇爵崇高。天复中,武皇兵出居庸山北,克捷,以庆祖为顺州刺史。太祖即庆祖之子,母曰王氏,追谥章德皇后。太祖仕汉为枢密使、兼侍中。乾趟哪晔芎红在位四年,年五十一,养子开封尹,晋王立,是为世宗。本姓柴氏,盖太祖圣穆皇后之侄,在位六年,年三十九。子梁王立,是为恭帝,在位一年,禅于大宋。周自太祖辛亥岁建国,至恭帝庚申凡三代三主,共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