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四库全书
皇朝《文献通考》卷二百十七《经籍考》七
经四书》
乐
仪注
《日讲四书解义》二十六卷康熙十六年,大学士库勒纳等奉敕编。
圣祖仁皇帝御制序曰:朕惟天生圣,贤作君,作师万世道统之传,即万世治统之所系也,自尧、舜、禹、汤、文、武之后而有孔子、曽子、子思、孟子自易、书、诗、礼、春秋而外而有论语、大学、中庸、孟子之书,如日月之光昭于天岳,渎之流峙于地,猗欤盛哉!葢有四子而后二帝三王之道,传有四子之书,而后五经之道,备四子之书,得五经之精意而为言者也。孔子以生民未有之圣,与列国君大夫及门弟子论政与学天徳,王道之全修已,治人之要具在,论语一书,学庸皆孔子之传,而曽子子思独得其宗明新,止善家国,天下之所以齐治平也,性教中和、天地万物之所以位育,九经达道之所以行也,至于孟子,继往圣而开来学,辟邪说以正人心,性善仁义之㫖,著明于天下,此圣贤训辞诏后,皆为万世生民而作也,道统在是,治统亦在是矣。厯代贤哲之君,创业守成,莫不尊崇表章,讲明斯道,朕绍。
祖宗丕基,孳孳求治,留心问学,命儒臣撰为讲义,务使阐发义理,禆益政治,同诸经史,进讲经厯,寒暑㒺敢间辍,兹已告竣,思与海内臣民共臻至治,特命校刋,用垂永乆。爰制序言,弁之简首,每念厚风俗,必先正人心,正人心,必先明学术,诚因此编之大义,究先圣之微言,则以此为化民成俗之方,用期夫一道同风之治,庶几进于唐虞、三代、文明之盛也夫!
臣
等谨按《四书》之名,仿于朱子,自元迄今,定为程式。我
圣祖仁皇帝夙龄懋学,以《四书》为作圣之基,敷治之本爰取。
经筵讲义
亲御丹铅,首先刋布诸臣,钦承指授,荟萃成编,掲四子之心传,综百王之治法,仰见帝徳之隆,同符洙泗,逺绍唐虞也已。
《四书近指》二十卷
孙竒逢撰。竒逢见易类》
竒逢自序》曰:刘静修著《四书精要》,至鹿忠节著《说约》一编,窃领其教㫖,述曰近指,非有高逺之言也。丽竒轩四书讲义》无卷数
纪克扬撰。克扬见《易类
《四书翊注》四十二卷
刁包撰。包见易类》
《圣学心传》无卷数
薛凤祚编凤祚字仪甫,益都人。《四书大全纂要》无卷数
魏裔介撰。裔介见《孝经类四书讲义困勉録》三十七卷。 《松阳讲义》十二卷,《三鱼堂四书大全》四十卷 《续困勉録》六卷,陆陇其撰。陇其见《书类》。
《四书惜阴録》二十一卷
徐世沐撰。世沐见《易类》。
世沐自记曰:仇沧柱示以闗中李中孚反身録中孚曽讲学毗陵,彼深惜南浙两省学者,害于举业,彼时心不甘,南士必逊,北士如此,迄今几三十年,彼学已成名,已立南士,竟无与颉颃狂,不自量续,为《惜阴二集,不觉积成二十一卷。又曰:「李从陆王入而出入于程、朱四子,余从程、朱入,而准则于周、宋八贤,虽刚峻不逮,而古人所云醇正,则当仁不欲多让云。
《四书初学易知解》十卷
卲嗣尧撰。嗣尧见《易类》。
《四书述》十九卷
陈诜撰。诜见《易类》。
诜《自序》曰:朱子虑佛教之惑人,故确切分疏,以为下学所遵守。陆子略其枝叶,而独抉其宗㫖,葢于朱子有一本散殊之分,而非有所悖谬也。
臣
等谨按诜《自序》,乃调停于朱、陆两家之学者,故是书多不主朱子《章句集注》,葢其源固出于姚江也。
《四书钞》十八卷
秘丕笈撰。丕笈字仲负,故城人。康熙癸丑进士,官至陜西提学副使。
《四书贯一解》十二卷
闵嗣同撰。嗣同字来之,号双溪,乌程人。康熙乙帽副榜贡生,官景宁县教谕。
《四书剩言》四卷、《补》二卷 《四书索解》四卷 《逸讲笺》三卷
毛竒龄撰竒龄见易类》
章大来《序剩言略》曰:是编补缀所闻,各有记忆,且亦陆续成此书,故不能一辙。
王锡序《索解》曰:「谓必有以解之,直是索解人不得耳。一经考索,则世多学人,岂无始而惊,既而疑,又既而划然以解者?」因更名《索解》。
《四书释地》一卷、续一卷。又续二卷,三续》二卷,阎若璩撰。若璩见《书类》。
若璩《自序》曰:「宋王尚书应麟作《诗地理考》,葢补紫阳夫子之不备,然序而不断,甚至两说并存。其与仅云「邑名、地名不详,其所在者,何以逺过?余故矫之作《四书地理考》,得若干条。《尔雅》有释地,杜氏有《春秋释地爰,易》其名曰释地云。
臣
等谨按是书,初释五十七条,续八十条间及人名以地,非人不传也。又续一百六十二条,遂因人以及物且广,而释训诂释。典制三续》一百二十二条,则又推之及其馀。葢若璩学既淹通,又精于考证,故旁参互订,精核详明。自顾炎武而外,鲜有与之相匹者。
《圣门释非録》五卷
陆邦烈编。其师毛竒龄语。邦烈字又超,平湖人。邦烈自述曰:「北宋诸儒高树门帜,不容一人訾议。如刘贡父改《二程全书》一二字,便作札四布,痛加讥贬,必欲使其还复旧文而后已。而于先圣先贤恣情敲驳,《大学》、《孝经》连篇删改,即孔门诸贤何一不受其削斫。相其用心,实有抑圣贤以扬同类之意。因稍辑先生所言,与他书偶録可引㨿者彚为一卷,名曰《释非》。以为圣门口语,各有精义,或未可尽非耳。
《四书反身録》六卷,《续补》一卷,李顒撰。顒字中孚,别号二曲,盩厔人。康熙己未,荐举博学鸿词,以老病未赴。
臣
等谨按,是书乃顒口授门人王心敬所録实,仍顒所自定,康熙四十二年。
圣祖仁皇帝西巡
召顒入见,时顒已衰老,遣其子慎言以是书及二曲集进呈。
睿览。
特赐御书操志高洁匾额,仰见圣度如天嘉奬宿学,秦中下士,至今称荣幸焉」。四书札记四卷。 《辟雍讲义》一卷
杨名时撰。名时见易类》。
此《木轩四书说》九卷 杂说无卷数
,焦袁熹撰,袁熹见《春秋类》。
《五华纂订四书大全》十四卷,孙见龙撰。见龙字叶飞,号潜村,乌程人。康熙癸巳进士,改庶吉士。尝掌教云南五华书院,故是编以「五华」为名。
见龙《自序》曰:于四书《大全》旧本,讹者正之,偏者删之,明以来诸家制艺评语,并为采入。间附以近时李光地、杨名时之说见龙有所自见,亦附著于后。《四书纂言》无卷数
。
王士陵撰。士陵见《易》类。
四书㕘注无卷数
王植撰。植字槐三,深泽人。康熙辛丑进士,官至邳州知州。
《菜根堂札记》十二卷
夏力恕撰。力恕字观川,孝感人。康熙辛丑进士,官翰林院编修。
《四书録疑》三十九卷
陈绰撰。绰见《易类》。
《四书本义汇叅》四十五卷王歩青撰。歩青字汉阶,或自书罕,皆号已山,金坛人。雍正癸帽进士,官翰林院检讨。
歩青自序略曰:朱子之注《易》,曰《本义》歩青,禀此以读四子之书,四子书之《本义》固以朱子为宗,而朱子书之《本义》则必以《章句集注》为断焉。
《四书约㫖》十九卷
任启运撰。启运见《易类》。
《翼艺典略》十卷
萧正发撰。正发字次方,庐陵人。臣
等谨按刘吴龙序曰:「翼艺者,所以羽翼制艺也。书中皆诠释《四书》典故,葢専为制科而作。
《江汉书院讲义》十卷
王心敬语其子功述,而録之心敬,见《易类四书说注卮词》十卷。
胡在甪撰,在甪,永年人。乾隆丙辰进士,官湖北松滋县知县。
《四书顺义解》十九卷
刘琴撰。琴字松雪,任邱人。乾隆丙辰举人,官顺义县教谕。
边连宝序略曰:是编自雍正丁未至乾隆壬午,三十年而后脱稿。临殁犹斟酌改窜,一以紫阳为主,不敢稍背云。
《四书就正録》十九卷 《四书晰疑》无卷数
陈鋐撰。鋐字宏猷,嘉定人。
晰《疑例》略曰:「《四书》疑义虽多,其间或有一说之确当于经义者概不敢赘。特辑朱注以来诸说之所未偹而或未定者,故论孟皆少而学庸多。
《虹舟讲义》二十卷
李祖惠撰。祖惠本姓沈,字屺望,嘉兴人。乾隆壬申进士,官高安县知县。
《四书句读释义》十九卷
范凝鼎撰。凝鼎字庸斋,自号磨镜居士,洪洞人。选㧞贡生。
《四书逸笺》六卷
程大中撰。大中字拳时,号是庵,应城人。乾隆丁丑进士。
《四书讲义尊闻録》二十卷戴鋐撰。鋐字景亭,长洲人。《四书穷钞》十六卷。
王国瑚撰。国瑚字夏器,号珍吾,临县人杂说八卷。
不著撰人姓氏。
右四书。
《御定律吕正义》五卷
臣
等,谨按康熙五十二年圣祖仁皇帝御撰。律厯渊源》,此其第二部也。凡分三编。上编》二卷,曰《正律审音》,以定尺考度推求律本下编
二卷曰《和声定乐》,以明因律制器并图说之同异《续编》一卷。曰协均度曲》,则取西洋声律节奏,而以古法证之。钦惟。
圣祖仁皇帝学究天人,心㕘造化,故能辨积黍之纵横,审旋宫之端委。
神明通手制作之原,度数析乎精微之藴,自非圣神天纵,乌能使千古难明之絶学炳如复旦也乎!御纂《律吕正义后编》一百二十卷。
乾隆十一年,和硕荘亲王允禄和硕、履亲王允祹、大学士张廷玉等奉
敕纂
皇上御制序曰:
皇祖圣祖仁皇帝建中和之极,通声气之元,钦定律厯渊源》一书,审推歩以明象纬,研数理以备成法,至《律吕正义》,凡所以定尺考度、制器审音,与夫五声二变应和之原,析其精微,区其讹舛,古乐之大义明,而千古有定论。今乐之至理具,而千古有正声,诚所谓惟。
圣人能之者,顾七政,《授时九章》,布算至今,遵循罔斁,而律吕尚未暇施行。太常之司,和声之署,习其气而不能究其所以然,遂并其所习者而失之。袭谬承伪,不协不度,篇章音节,非重为厘正,不可和。硕庄亲王亲承皇祖指授,贯彻乐义,尚书张照研穷律本,博习往训,因命协同考正。朕亲加厘定,为器,为音,为宫,为调声之高下,节奏之短长,分刌而节,比之合则仍其故,不合则易其辞,更其调,或出自臣工撰述,或出自几暇亲裁,必考义理之原究,制作之本夫而后。
郊
庙所陈朝㑹燕飨,所奏律吕,各得其宜,歌奏不淆,其序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矣。爰诠次成编,俾垂永乆,更叅稽前代因革损益之异,为乐器考、乐制考乐章,考度量权衡考,以备律吕之条贯,复推阐为乐问三十五篇,以申明其㫖,趣于是而」。
圣祖之所为审音定乐,制器协均者,一一旋诸实用。自汉、魏以迄元、明,是非得失之故,了然可述,名之曰「《后编》」者实以征。
皇祖天纵圣神,通极造化,千古作者,无能出其范围,亦无能窥其涯涘,至于继述。
先绪则在我后,人益亹焉而弗敢忘。臣
等谨按是编,凡分十类:曰《祭祀乐》、曰《朝㑹乐》、曰《宴飨乐,曰导迎乐,曰
《行幸乐》曰《乐器考》,曰《乐制考》、曰《乐章考》,曰《度量权衡考》,曰《乐问葢》。
圣祖仁皇帝首阐声气之元,我皇上洞彻源流,备征器数。至是而律吕之学粹然,集万古之大成矣。
《大成乐律》一卷
孔贞瑄撰。贞瑄字璧六,晩号聊叟,曲阜人。顺治庚子举人,官大姚县知县。
《钟律陈数》一卷
顾陈垿撰。陈垿字玉停,太仓人。康熙己酉举人,官行人司行人。
《古乐经传》五卷
李光地撰。光地见《易类》。
臣
等谨按是书首《乐经》,即《周官》《大司乐》章而注之,是为《古乐经》。次《乐记》即《小戴礼》之《乐记》《注》之次,附《乐经》,即《易》、《书》、《诗》、《周礼》、《仪礼》之「言乐者注之。次附《乐记》一声。律篇,取《礼记左传》、《国语》、《管子》、《吕氏春秋》、《淮南子》、《史记》、《汉书》、《后汉书》、《通典》、《文献通考》及宋儒之言乐者注之。次《乐教篇》取《孟子《礼记》之言注之。次《乐用篇》,取《孟子》、《礼记左传》之言注之,而附以《乐论》三篇。皆考核精详,议论确当,固非师心臆度者所可比拟也。
《古乐书》二卷
应撝谦撰。撝谦见《易类》。
《圣谕乐本解说》二卷
《皇言定声録》八卷 《竟山乐録》四卷毛竒龄撰。竒龄见《易类》。
李塨序曰:乐者,《六经之一也。《汉艺文志》称六经为六,艺、六艺者一,《易》二《书》三,《诗》四《礼》五,《乐》六,《春秋》也。则是乐在《春秋》之前,而惜其经不传迄于今,即《志》所载六家之学尚存百六十五篇者,亦皆不传,而于是乐亡焉。先生少于乐有神解,著《乐録》四卷,㑹圣谕乐本,指生声之法,开周、秦以后既亡之绪,因之著《乐本解说》二卷。
《皇言定声録》八卷,塨读而感之,越三千里请受,乐凡三日,恍然曰:「如是乎?」豁然开于心,即以所受五音二变。
四清、七始、九声十二管之㫖,归而被以歌,按以器色,始知人皆有声,以人声而调之以律,皆可以为乐,而乃筹管量尺称锱算黍,使举世茫然,以为古乐不可复,是犹言衣食者不以口尝味,以身量衣,但闻古圣衣食之制,皆取诸易,因争执乾坤以为衣裳,描画小过以当杵臼,令人惶惑,莫解骇衣食为神竒而去之,卒至饥寒相寻而莫知返,不亦异哉!夫以塨之愚,闻先生言,尚觉心怡意,解渢渢手古乐,若在当前,况天下之大,生人之众,谁非具天地自然之声者?一倡百和、清明、广大之奏,可立致也。
臣
等谨按前二种,竒龄尝于康熙三十八年缮録恭。
进其后一种,则竒龄所自作,而托于其父镜所传镜字竟山,故题曰《竟山乐録》。
《律吕图说》九卷
王建常撰。建常字仲复,渭南人。王士祯曰。此编本诸朱、蔡㕘之李文利、王子鱼、邢云路诸书,而折𠂻以自得之义。
李氏学乐録》二卷
李塨撰。塨见《易类》。
塨自识曰:塨学乐河右,先生一年馀矣,虽窥涯岸未尽精微也。其明年春卜旋里,乃将五声歌诀及旋宫相生诸义修札求剖,而忽忽拜别受言,未悉郁抑于心端月北上一路沉吟,似有所得,若相生图,则四易稿乃成焉。因具録如左,以备就正臣
等。谨按:●尝问乐五音、七声、十二律,以器色相配之说于毛竒龄因手録之附宫调图、七调全图、十二律旋相为宫、隔八相生七声旋宫相生诸图,而皆为之论说。主于四上尺工、六五字圆转为用,于黄锺律本之义,一无发明,存之以备,参考可耳。乐经内编二十卷。
张宣猷撰。氏籍未详。
《律吕新书注》三卷
周模撰。模,仪封人。
《律吕新书衍义》一卷
吕夏音撰。夏音字大昭,新昌人。雍正丙午举人,官知县。
臣
等谨按蔡元定论律吕相生谓:六律在子寅、辰、午、申戍六阳辰者,皆损而下生。六吕在丑、卯、己未酉亥六阴,辰者皆益,而上生至㽔,宾生大吕,损而下生,其管只四寸一分八厘三毫。夷则生夹锺,损而下生,其管只三寸六分六厘三毫,无射生仲吕损而下生,其管只三寸二分八厘六毫,于是谓三吕在阴,无所增损,三吕在阳则用倍数,使与十二月之气相应,夏音虽取元定之书,更为推阐,而不从其说,専主吕氏春秋、淮南子》之论,无惑乎,与司马迁、班固诸家古法多不合耳。
《乐律表微》八卷
胡彦升撰。彦升字竹轩,徳清人。雍正庚戍进士,官定陶县知县。
《赓和録》二卷
何梦瑶撰。梦瑶字报之,南海人。雍正庚戍进士臣
等。谨按是书《恭録》。
圣祖仁皇帝《律吕正义》为《述要》上、下卷末附所纂蔡氏律吕新书训释》、曹庭栋《琴学纂要》二篇,诸家论琴律。
皆云一弦为宫,蔡、曹二书亦仍旧说恭读。
《御定律吕正义》本《管子》、《白虎通》诸书,以大弦为倍征,三弦为宫,与诸说迥异。梦瑶未能㨿《正义以纠流传之误,则亦乌能推阐?
圣制之精微乎!
《易律通解》八卷
沈光邦撰。光邦,临海人。雍正中官中书舎人,《乐经古义》二卷。
童能灵撰。能灵见《易》类。
《律吕新论》二卷 《律吕阐微》十卷江永撰。永见《礼类》。
臣
等谨按新论,上卷分九篇,下卷分七篇,大㫖本京房造,均以弦求声之意,故以琴音立说,不知管音弦音生声取律稍有不同,故不免于牵合阐微十卷首録。
圣祖仁皇帝论乐五条,为皇言定声一卷,然于五线六名、八、形号、三迟速之类,多不能解,则亦未尝恭读。
御制《律吕正义》也。其书中大㫖,多原本于郑世子乐书》,惟方圆周径用密率起算,则不能尽合云。
《大乐元音》七卷
潘士权撰。士权号龙庵,黔阳人。官太常寺博士。士权《自序》曰:「琴备五音之全,以全音之琴而定各音之调,则无不可就理。愚尝欲定古乐于琴,而音则究无有一定。《读管子》有云:下徵之数一百八,下羽之数九十六。又《白虎通》云:弦音离,故首征由是按弦审音,以首弦为下征,二弦为下羽,三宫、四商、五角、六征、七羽且从全数而半之,而再半之,而再半半之,靡不各如其音以相应,粗述鄙见,聊为盛世雅乐之助云尔。
《律吕新书笺义》二卷
罗登选撰。登选,衡山人。
臣
等谨按登选,以蔡沈《律吕新书》,至明永乐中列入《性理大全》,而韩邦奇《直解》、李文察《补注》今皆不传,乃荟为笺释,卷首附集论及《八音考略》各一卷,葢取蔡元定书为之训释,间附以臆说,不能无强合云。
《律吕图说》一卷
张紫芝撰。紫芝字鹫山,一字秀山,杭州人。《音律节略考》一卷。
潘继善撰。继善号本庵,婺源人黄锺通韵》二卷。
都四徳撰。都四徳,字乾,文号秋庄。满洲镶红旗人乐原无卷数
。
旧本题嚣嚣子撰。名字里籍未详《律吕纂要》二卷
不著撰人姓氏。
《琴㫖》二卷
王坦撰。坦字吉途,江南通州人。臣
等谨按,是书奉。
御定《律吕正义》为宗,而反复推求精思,阐发论琴音之律吕,而独得其宗㫖,故附之于乐,不以之入艺术类》。
焉。
右乐
《读礼问》一卷
吴肃公撰。肃公见《诗类》。
臣
等谨按是书辨论礼家丧服之制,意所未喻,及俗礼之不合于古者,虽㫁以已见,亦颇有可采焉。读礼偶见二卷。
许三礼撰《三礼字典三,汤阴人,顺治辛丑进士,官至兵部右侍郎。
朱子《礼纂》五卷
李光地撰。光地见《易类》。
汪漋曰:文贞服膺朱子,于语类手辑。至再是编,则専择其言之闗渉经典,散见文集及语类者,《读礼通考一百二十卷。
徐乾学撰。乾学字原一,号健庵,昆山人,康熙庚戍进士第二,官至刑部尚书。
《读礼记略》六卷,附《婚礼广义》一卷。朱董祥撰。董祥字熊占,长洲人。《婚礼辨正》一卷。 《丧礼吾说篇》十卷 辨定《祭礼通俗谱》五卷
毛竒龄撰。竒龄见《易类》。
竒龄婚礼辨正自述曰:「㓜时观邻人娶妇妇,至不谒庙不拜,舅姑归而疑之,急举似之仲氏。仲氏曰:斯礼之不明五百年矣,礼无不谒庙者。娶则告,迎入则谒至。曲礼曰:斋戒以告鬼神,此告迎也。《左传》曰:夫人姜氏入,此谒至也。妇至之夕,必入而告谒,谓之谒庙,亦谓之朝庙。予闻其言,越数十年,每就人质难而不得要领。予本无学,而仲氏又逝,全礼不明,将以俟后之有学者,因先録婚礼一节,记其所闻于仲氏之所言者,以就正有道,名曰辨正。嗟乎,世岂无知礼者耶?
又自序吾说篇》曰:「少时与先仲兄相订纂丧、祭二礼,以正末俗,而奔走鹿鹿,何能著书,往往偶记一礼,但黙㑹其意以为之说,纵不之考据而疑即阙之。初还里时,先辑《祭礼、通俗谱》,藉以问世而衰疾顿至急,取《丧礼》所为说,因陋就简缀成帙,间较胸臆所未备者。纵或原文难稽,多以已意相疏校,而一往审慎,并不敢钞《易》其辞而变反其义。至于武㫁则务絶焉,子不云乎?吾学《周礼》今用之,则但从先古所传与习俗所误,而较论其间,是亦夫子吾说之意也。
臣
等谨按《婚礼辨正一书,论颇辨博,多有根据,惟穿凿处在所,不免吾说篇则恃才谲辩,妄肆攻击。竒龄《说经,固多立异,此则其叛经之尤者。《通俗谱》则取朱子《家礼》并各族《祠堂礼》,酌以今制先为谱,以备叅考,斟酌变通,辨析古俗存之,以备一家之说可耳。
《学记》五卷
李塨撰。塨见《易类》。
《服制图考》八卷
朱建子撰。建子字辰起,秀水人。朱彝尊之从子《仪礼节要》二十卷
朱轼撰。轼见《易类》。
臣
等谨按轼家居时,尝辑吉凶诸礼,载之谱牒。其后又博搜三礼及唐、宋议礼诸书,著为家仪。及后巡抚浙江,乃増订全书,益以士相见。乡饮酒礼为十七卷,而属其门人王叶滋为图三卷,附刋行世。其目冠礼,一学义,一婚礼,二士相见。一,乡饮酒一,丧礼九、祭礼二。有黄利通为之序。
《家礼辨定》十卷
王复礼撰。复礼号草堂钱塘人。《四礼宁俭编》无卷数。
王心敬撰。心敬见《易类》。
《婚礼通考》二十四卷
曹庭栋撰。庭栋见《易类》。
《齐家寳要》二卷
张文嘉撰。文嘉字仲嘉,钱塘人。右仪注。
皇朝《文献通考》卷二百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