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沓藏书

卷九十二

钦定四库全书

皇朝《文献通考》卷九十二《郊社考》

顺治十八年十一月丙子冬至,圣祖仁皇帝大祀。

天于

圜丘

亲诣行礼。是年正月己未,圣祖仁皇帝登极,以即位遣官告祭昊天上帝。寻以诸臣详议祀典,各祀如旧。其禁中上帝坛及

大享殿合祀

太庙阶下合祭,皆请停罢」。从之。是月,首举冬至之典,亲祭如仪。

康熙六年十一月丁未冬至,大祀天于

圜丘奉。

世祖章皇帝配享,御史周季琬疏言:「世祖章皇帝以创业垂统之君,文德武功,光昭万世,应同太祖高皇帝。

太宗文皇帝配享

郊坛乃合严父配天之义。下礼臣议,卜日行礼。寻允所奏,于丁未、冬至大祀之日,举行其配享。

方泽即于丙辰日举行正祭日,圣祖仁皇帝亲诣行礼,恭奉神位,奉安于

上帝神位之左。

太祖高皇帝之次第二青幄内,前期祭告一应礼仪,俱与顺治十四年同。

九年正月辛丑,祈谷于

上帝奉。

世祖章皇帝配享

十二年八月,定祭祀时辰及别殿斋戒之例。礼部奉:

谕㫖议奏歴代祭祀、坛庙时辰,俱未画一详定,请照太宗文皇帝时。

庙用黎明。

夕月坛用酉时,又言:「歴代致斋,俱于别殿。今凡遇祭祀,皇上应于别殿斋戒」。从之。

二十五年十二月,定陪祀官员例,向例大祀陪祀官员俱照加级,四品以上人员众多,以致失仪不敬。至是,礼臣议请不照加级,止论职掌。有失仪者,监察御史及礼部官指名题㕘。其他中祀亦如此例行。疏上,从之。

二十九年正月辛丑,祈谷于上帝。

御制祝文。

亲诣行礼。先是,二十八年十二月,谕内阁:「朕意于祭祈谷坛文,欲更制焉,祈谷坛或有一代祀之,亦有不祀之者,辅臣时辍其祀矣,朕以为民祈谷之故,肇举祀事,毎岁祭文,皆因旧词,比年谷未大登,民艰于食夫,特为民生,致祭祈谷,宜悉陈其情,愫更制新词」。此事内阁、九卿等官会同详议奏闻,至是

亲诣行礼。

御制祝文曰:「臣纉承鸿业,抚育烝黎。惟贵粟重农,先务是亟荷!

天之眷,歴纪顺成,率土元元,久沾乐利,顷者岁行在已,旱暵为忧,畿甸之间,阻饥尤甚。臣睹灾馑,闵此穷檐,宵旰省惟,中情惶惕,殚心赈救,罔敢暇宁。顾时阅三冬,同云鲜应,侧席减膳,倍笃焦劳,兹者候届上辛,田功肇始伏念。

天心仁爱,必轸民力艰难,苟非锡以丰穰,何由共登?康乂敢因祈岁,展竭悃诚,冀昭事之精䖍荷。

穹苍之鉴格谨,率臣僚以玉帛牲醴、粢盛、庶品,恭祀上帝,仰祈。

右兹将享,时若雨旸,用观百谷之登,溥洽三农之庆。尚飨御制,祈谷坛颂有《序》

尝观古之明王,必严于敬,天隆于尊祖,诚于养人,惟其敬天,故飨帝尊祖,故崇配养人,故重农而上辛祈谷,厥义备焉。葢阴阳顺,风雨调,灾沴不生,五谷咸熟,斯比户可封,然后寛刑简赋,导以礼乐,跻之仁寿,茍阴阳失序,风雨不时,则五谷伤矣,五榖伤而民饥至矣,修粢盛而奏馨闻,将何藉焉?予肃将禋祀,每遇荐享,大典备极,诚敬期于孚格,苍穹为群,黎禔福幸,海内穑事,浃岁顺成,即间遘微祲而补助,旋施有秋,洊至岂非?

上天粒我烝民,而黙佑予一人以无疆之休哉!仰戴帝慈,莫可名喻,聊摅感忱」。作为颂曰:

皇矣

上帝仁覆万国,靡物弗怀,鉴于有德,古圣聿修,昭事建极,元日殷荐,爰祈粒食,藐躬受命,精意以禋泰圻,体方郊丘,象圜屋而大享,典礼均䖍,外至必主,本祖本天,巍巍三圣,陟降攸格,尽志对越,百神其怿。曰洁笾豆,曰崇圭璧。匪祝一身,为民请泽。惟

天监观,爱我兆人,宜夏而夏,宜春而春。和风应节,甘雨司辰。灾螟罔作,瑞穗含醇。岂止郊畿,式暨五服。畇畇疆理,何土不淑。薿薿黍稷,何产不熟。造化靳施,伊谁能育。启蛰而耕,纳稼而场。于耜于趾,我仓我箱。讵曰农夫,实予之庆。上下交裕,藉此丰穣。民则不知,予敢忘赐。湛恩汪濊,颂思奚匮。岁岁吉蠲,竭诚肆类。庶其眷之,永锡乐利」。四十四年正月辛丑,祈谷于

上帝

亲诣行礼。

御制唯。

天为大颂并序

康熙乙酉正月六日初辛,有事于南郊。是夜,瑞雪清尘,光风拂面,瞻拜之际,不觉䖍宻精诚筋力强健,所以不揣无文敬赋,唯

天为《大颂》一篇,聊记其事云尔唯。

天溥泽,唯大涵𢎞,无微不照,亿兆攸同。至诚感神,岂曰高崇,玉帛钟鼓,礼云表衷,为民请命,祈谷神功,潜施黙化,宻运罔穷,惟予小子洁䖍斋,戒对越。

昊苍匪敢少懈,食乃民命,时若是快,念兹邦本,无逺弗届,履薄临冰,敬勤作诫,宵旰萦萦,夙夜何解,东风拂淑,庚日布云,玉花徧野,万姓欣欣,占年自庆,望泽先殷,愆多德寡,恐塞上闻,一日二日,万几纷纭,休戚相闗,乃寐夜分,猗猗娭娭,须臻风化,熙熙皥皥,所赖春夏,惟德动天,编氓趋下,燠寒以时,蕃庑禾稼,三季苦辛,至冬少暇,谷黍登场,子女敬迓。

紫坛绀席,殷荐成田,钦若昭事,四十四年,求端可畏,鉴之在天,慎终如始,寸阴斡旋,作民父母,正直无偏,前后念兹,庶几保全」。

四十六年十一月丁丑冬至,大祀天于。

圜丘群臣请遣官恭代,弗许。谕内大臣:「大学士、九卿等郊祀大典,诸臣以天时严寒,请朕勿亲诣行礼。朕身体强健,歩履安和,毫不知倦,若果稍有患苦,即遣皇太子或大臣代行典礼,何不可之有?今身既无恙,可欺妄乎?况年齿渐增,正欲乘未老之时,躬亲行礼耳。

四十八年正月辛巳,祈榖于。

上帝遣官行礼。

御制祝文,曰臣仰承。

眷命抚育万方,念切民生,亟图康乂,两年以来,江浙地方,遭罹水旱,民失生业,去岁山东、河南亦因被旱,田禾歉收,又去冬至今,乾暵无雪,臣虽抱病,心切靡宁,溯自顺治二年,以迄今日,垂七十载,承平日久,生齿既繁,野无旷土,纵当大获之岁,犹虑民食不充,倘或一遇旱潦,则臣虽竭力殚思,蠲租散赈,而穷乡僻壤,岂能保无转于沟壑之人,在臣忧国忧民之念,即始终不渝,而雨泽应期实惟。

上天仁爱,愚氓是赖,兹者时届上辛,春耕将举,臣理应躬诣斋次,祗修祀事,但今幸荷。

天佑疾渐痊愈,而肃将大礼,尚未克胜身,虽未能致斋,而为万民恳切,祷祈之诚,敢用摅布。仰吁。

洪庥特命臣僚,洁蠲敬戒,䖍备玉帛牲醴粢盛庶品,恭祀上帝,伏冀昭鉴,俾雨旸时若,百谷用成,三农𢎞济尚飨」。五十年十一月戊戌,冬至,大祀。

天于

圜丘

亲诣行礼。初,臣僚以

圣躬违和,请遣官恭代」。报可。寻奉谕㫖:「朕躬安好如常,必亲祭,方展诚心。朕今年已六十,行礼时两旁人少为扶掖,亦可正祭日遂」。

亲诣行礼

五十四年正月,祈谷于。

上帝用立春后辛酉日祈谷,例用上辛。是年正月十日上辛,尚未立春。

谕诸臣详议之。乃以正月三十日下辛行礼。十一月己未,冬至大祀。

天于

圜丘用

御定雅乐。详见《乐考》

五十七年十一月乙亥朔,冬至,大祀天于。

圜丘,遣官恭代,仍照常斋戒定制。大祀之前,致斋三日。是月

谕大学士等曰:「十一月冬至祀天明日,即应斋戒。朕因足乏力,来至汤泉,身虽在此,瞻望郊坛,不能释怀。尔等传谕太常寺,令将斋戒铜人照常送至乾清门,朕在此照常斋戒。其祭祀人员斋戒,务令恭敬」。

五十六年十一月庚辰冬至,大祀天于

圜丘

命亲王恭代仍。

亲往瞻拜行礼。先是冬至将届,谕大学士等敬。

天尊

祖所闗重,大年来因多病足痛,不能亲,往遣大臣恭代今冬至,斋戒之时,朕足虽不得力洁诚之念有馀,拟于祭祀之前升。

坛瞻仰省视俎豆,量力跪拜,退处幄次,俟恭代亲王行礼毕,然后回宫。此系创行之礼。如汉大臣以从无此典,引据书史为言,朕年已老,在位六十年矣,岂易得此例乎?诸臣覆奏,以

圣体初愈,天气严寒,请停亲祭,又奉。

谕㫖:「朕必亲往,前者偶未亲祭,王以下公以上,俱不斋戒,此次著照常斋戒,随朕前往,不必随朕行礼,朕行礼,不必赞礼作乐,俟拜毕,至更衣幄次,派出亲王偕众行礼礼毕,朕乃回宫,将朕亲诣之处,著祝文内。正祭。前一日,御太和殿,视祝版、香帛如仪,正祭日升」。

坛先拜,拜毕。

命皇子和硕諴亲王允祉行礼。六十一年十一月丙申冬至,大祀天于。

圜丘是月十五日冬至,前期五日,圣祖仁皇帝命。

世宗宪皇帝恭代行礼。十三日,圣祖疾大渐。

世宗嗣皇帝位,改遣大臣恭代行礼。十四日祝版,恭填世宗御名。太常寺堂官由内阁恭捧安设。十五日,承祭官行礼。时各官不陪祭。

雍正元年正月辛帽,祈榖于上帝。

世宗宪皇帝亲诣行礼,前岁之冬,世宗宪皇帝登极,以即位,遣官告祭天。

宗庙

社稷逾岁改元以。

庙祭祀,典礼重大。

命派王二人,散秩大臣、御史各二员,部员、侍卫各四员,稽查失仪及扈从人等任意行走。著为例。是月辛帽

亲行祈谷之礼:

十一月辛丑,冬至大祀。

天于

圜丘奉。

圣祖仁皇帝配享。先是九月辛巳,谕礼部:「自古祖功宗德,制在不祧,飨帝飨亲,理应并举,报本之情罔极配」。

天之典宜隆我!

皇考圣祖仁皇帝允宜崇祀,郊坛克配。

上帝以后冬至祈榖祭

天祗奉。

圣祖仁皇帝同

太祖高皇帝

太宗文皇帝

世祖章皇帝配享、夏至,祭地亦如。

南郊祈谷礼祗奉配享,其详议以闻」。至是冬至大祀,世宗宪皇帝亲诣行礼恭奉。

神位奉安于

上帝神位之右。

太宗文皇帝之次第二青幄内,前期祭告,一应礼仪,俱与康熙六年同。

二年正月辛巳,祈谷于

上帝奉。

圣祖仁皇帝配享

七年正月

诏严。

坛庙演礼之禁,是岁既行祈谷礼,越日,奉谕㫖。

坛庙之中,最宜严肃,闻祭祀之先,即在其中,演礼非洁斋䖍享之义。其议之」。部臣议奏。《会典》开载,凡祭祀,执事等官当在凝禧殿演礼,嗣后宜仍遵行。如有特加祭典,先期于神乐观演习」。从之。

八年正月,祈谷于。

上帝以初二日上辛行礼停,止朝贺筵宴。上辛在初二日,例用次辛,前十二月奉。

谕㫖定例,正月上辛日祈谷于上帝。若上辛在初五日以前,则于次辛行礼,雍正三年、五年,俱以次辛祈谷,仍旧章也。但思元旦朝贺者,朕躬之礼仪,上辛祈谷者祀。

天之大典也,明年正月初二日上辛,礼部请于十二日中辛行祈谷礼。朕思以正月而论,则十二日为中辛,若以立春后而论,则为下辛矣。因朝贺筵宴而展祈谷之期,朕心深有未安,著于初二日上辛行礼,先期照例敬谨斋戒,停止朝贺筵宴。嗣后若逢元旦、上辛,则于次辛祈谷,如在初五以前,或值初七日。

世祖章皇帝忌辰,著两奏请㫖,正月初二日辛未,亲诣行礼。

十三年正月,祈谷于。

上帝以次辛行礼。是岁正月初十日上辛,尚未立春前十二月奉。

谕㫖:「前太常寺奏,请于雍正十三年正月初十日恭祭祈谷坛。今顺天府尹奏于雍正十三年正月十二日进春,朕思祈谷,乃新春典礼,似不应在立春以前,其定议以闻」。部臣请以次辛二十日行礼」。从之。

等谨按:礼以义起义之所在,即大中至正之礼也。然惟能执中、行权,乃克,各当其义我。

世宗宪皇帝于雍正八年正月初二日上辛祈谷。部臣请改期,不允。是年以尚未立春。

特谕改用次辛,葢一则敬天之诚,一则重时之义云。太宗文皇帝在位十七年,亲郊二。

崇徳元年四月乙酉,元年十一月乙丑

世祖章皇帝在位十八年,亲郊十五。

顺冶元年十月乙邜元年十一月丁未

三年十一月丁巳,四年十一月癸亥。

五年十一月戊辰,七年十一月戊寅

九年十一月己丑,十年十一月甲午。

十一年十一月己亥,十三年十一月庚戌。

十四年正月辛亥,十四年三月己酉。

十五年正月辛亥,十七年正月辛酉

十七年四月己酉。

圣祖仁皇帝在位六十一年,亲郊八十三。

顺治十八年十一月丙子,康熙元年十一月辛巳,二年十一月乙酉,三年十一月壬辰

四年十一月丁酉,五年十一月壬寅。

六年十一月丁未,七年十一月癸丑。

八年十一月戊午,九年正月辛丑。

九年十一月癸亥,十年正月辛酉。

十年十一月戊辰,十一年正月辛酉。

十一年十一月甲戌,十二年正月辛巳。

十二年十一月己帽十三年正月辛未。

十三年十一月甲申,十四年正月辛未。

十四年十一月己丑,十五年正月辛帽。

十五年十一月乙未,十六年正月辛帽。

十六年十一月庚子,十七年正月辛巳。

十七年十一月乙巳,十八年正月辛亥。

十八年十一月庚戌,十九年正月辛丑。

十九年十一月丙辰,二十年正月辛巳。

二十年十一月辛酉,二十一年正月辛酉。

二十一年十一月丙寅,二十二年十一月辛未。

二十三年正月辛,帽二十四年正月辛巳。

二十四年十一月辛巳,二十五年正月辛巳。

二十五年十一月丁亥,二十六年正月辛帽

二十六年十一月壬辰,二十七年十一月戊戌

二十八年十一月癸帽,二十九年正月辛丑。

二十九年十一月戊申,三十年正月辛帽。

三十一年十一月己未,三十二年十一月甲子。

三十三年正月辛亥,三十四年正月辛未。

三十六年正月辛酉酉,三十六年十一月乙

三十七年正月辛巳,寅。三十七年十一月庚

三十八年正月辛巳,三十八年十月乙未。

三十九年十一月辛丑,四十年正月辛丑

四十一年正月辛帽戌,四十三年十一月壬

四十四年正月辛丑,四十五年正月辛未

四十六年十一月丁丑,四十七年正月辛酉。

四十八年正月辛巳,四十九年正月辛未。

四十九年十一月癸巳,五十年正月辛丑

五十年十一月戊戌,五十一年正月辛亥。

五十一年十一月癸帽,五十二年正月辛帽。

五十二年十一月己酉,五十三年正月辛亥

五十三年十一月甲寅,五十四年正月辛酉

五十四年十一月己未,五十五年十一月甲子

五十六年正月辛酉辰,五十八年十一月庚

六十年正月辛未。

世宗宪皇帝在位十三年,亲郊二十三。

雍正元年正月辛帽元年十一月辛丑

二年正月辛巳、午。二年十一月丙。

三年正月辛亥子,三年十一月壬

四年正月辛丑,巳。四年十一月丁

五年正月辛丑戌。五年十一月壬

六年正月辛酉,帽六年十一月丁。

七年正月辛亥酉。七年十一月癸

八年正月辛未,九年正月辛巳。

九年十一月癸未,十年十一月戊子。

十一年正月辛帽午,十一年十一月甲

十二年正月辛巳亥,十二年十一月己。

十三年正月辛卯

皇朝文献通考卷九十二

 {{ anno.na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