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沓藏书

卷六十二

钦定四库全书

皇朝文献通考》卷六十二选举考十六

考课

乾隆三十三年。

谕向来各衙门保举抚民同知、通判,例由吏部请㫖,特派大员考试,第思此项人员原不过取其通晓字义,标判文书而止。并非场屋衡文可比,若一一传集校艺,恐其中转易滋代,倩●递诸弊,甚属无谓嗣后各衙门保举此项人员,彚送吏部照月选官之例,令其赴部亲笔缮写履厯,以凭核对,不必另为派员考试。等谨按向例考试保举人员,久成具文,今奉谕止令填写履厯,以从核实,所以澄叙官方者至矣。又

谕向来部院各衙门京察届期所有列入一等人员,均由吏部带领引见至二三等留任各官,并无引见之例。该堂官等以循分供职,无闗黜陟之典,且人数众多,其中即有年力衰庸,不无稍为姑息人材既难考核公务,未免旷鳏大典,何由克副?嗣后京察二、三等人员内,凡年至六十五岁以上者,并令吏部一并带领引见,候朕鉴定,庶曹司不致滥竽恋栈,而该堂官甄别公私,亦可立辨于澄叙官方益昭慎,重著为例。又

谕:各省岁贡生应用教职人员,督抚考验,务须详慎甄别,不得稍示姑容。其教职遇有悬缺,向来率委别学教官代理,此等司铎,㣲员两任,岂能兼顾?现在各省有挑选二等举人在籍候选教职之员,遇有缺出需人,听候督抚会同学政挨次派委。暂署,则员缺既不致久悬而需次者,亦不致闲旷,自为一举而两得,该部即遵谕行。

谕「翰林詹事府应考人员,自乾隆二十八年考试之后,迄今已阅五年,著于初五日,在正大光明殿考试」。寻定一等吴省钦等三员、二等宋铣等十八员,三等袁鉴等三十员,四等祝德麟等十五员不入等德昌等二员。又满洲由别衙门升用翰、詹等官之一等,巴彦学一员,二等恒济等二员,三等觉罗德成等五员、四等鹤龄一员不入等兆毅一员分别升降有差。

谕:「向来各部司员补授御史,该堂官等有奏请仍兼本部行走者,虽为熟谙部务起见,但御史有稽查各部之责,若仍令兼司部务,不无意存瞻顾。嗣后司员改任御史,奏请留部之处,著永行停止。其现在御史中兼部行走者,并著撤回」。

谕各省甄别教职佐杂及千总等员,前经谕令吏、兵二部于年终核较。彚奏,但各省地方大小不等,额设员弁多寡不同,其在地狭员少之省,每年酌量甄别一二员,即不得谓之姑息。若大省员数众多而其甄别斥退者,不过略举数人塞责,则较之小省,为数稍多,而统计该省原额所去,尚不及百之一二,且并有全行留任者,势必至衰颓庸劣之员姑容恋栈,而年壮应用者,反阻升进之路,岂核实澄叙之道。嗣后吏、兵二部,于彚奏时,各按省分大小,属员多寡,核其去留之数,列单呈览,并统核三年内有无甄别,一并奏闻。等谨按甄别人员,劝惩攸系,兹定为统核彚奏之例,庶政归核实,吏治益昭慎重矣。

三十四年,

谕:前经降㫖,令兵部将俸满之满洲副将、叅将,隔二三年,题奏一次。今据该部将各省俸深之员,开列名单具奏。此内厯俸在五年以上之满洲、蒙古副将,著该部行文调取来京引见。所有叅将各员,俟厯俸七年,再行调取来京引见。著为令」。

谕:「昨吏部将各部院保送楚呼楚办事之䝉古,郎中等带领引见,率皆年齿衰迈之人,虽将哈喇勒岱派出,不过就短取长,非谓其果副此选也。各部、院堂官遇内地美差,多择出色司员保送,而于此等差使辄以衰庸无用之员充数塞责,即此可见各堂官不能实心任事,著𫝊㫖通行申饬。嗣后如再蹈此辙,必将该堂官交部议处。

三十五年,督、抚大计荐举人员厯俸未满三年,分别议处。吏部议覆刑科给事中虞鸣球奏请:「嗣后各省大计,无论正附荐举之员,除本省前后阅厯数任及辗转升署,或縁事开复,一时扣算未清,经臣部核明未满三年者,照例议驳,该督抚免其查议。外,其自到任之日,起扣至该,督抚具题之日,止实在俸次,易于扣算,显然未满三年者,该督抚明知必经部驳故违定例,滥行列入,即将该督抚随本查议,照越次保题,降一级留任」。从之。

三十六年

谕今日吏部引见京察人员比较单内翰、詹衙门保送一等者,已较上届为多,其外又有兼部行走之员,由部注考,仍赴本衙门引见。虽属循例办理,但此等人员既已职系翰林不占部员之数,而翰詹衙门又以由部保荐,听其溢于旧额,似此两相影射,浮滥潜滋,殊非慎重考绩之道。所有此次兼部翰林之保列一等者,俱著撤去,不准带领引见。嗣后满洲翰詹各员有兼部行走列在一等者,即入于各该部保送员数内一体比较,其仍归本衙门另班声叙之例不必行。又各部、院衙门有到任未满半年之员,仍由原衙门注考者,该堂官往往曲为奬藉,冀博寛厚之名,按之激扬大典,究乖核实。此等人员任事之日既浅,即才猷出众,何妨暂置二等?俟下届再登荐剡,奚事亟亟于此一时为耶?著自今年为始,即为查明改正。所有原衙门注考之例,永行停止。至各衙门人员在翻书房行走者,因其给事勤劳,亦准保送一等。向例由该管大臣注考而引见,则仍归各本衙门,并不于单内注明,尤易混滥。此后翻书房准其自为一项,吏部另行带领引见,候朕阅定后,即为将来比较之数。并著为令。

谕太常寺:「鸿胪寺读祝、鸣赞等官,其职专于宣赞,自以仪娴声亮者为优。间有升任各部、院衙门者,仍兼本寺行走。遇典礼执事如常,并不藉其专心部务与翰林兼部者不同。是其考察又当责其本寺堂官,而不必归于部院矣。乃向来京察太常寺、鸿胪寺官升任部院者,皆由所升之缺注考,而本寺置之不问,所列一等,率取其次者滥充,既非所以示平允,亦不足以昭劝励。即如前日引见鸿胪寺京察人员,该寺因永信已升刑部,而以伍林泰为一等。夫永信在刑部,不过旅进旅退,即二等尚属过分,而在鸿胪传赞,实为杰出之员。迥非伍林泰所能及,因将二人等第更置。今日太常寺之德明,扎尔汉亦然。若仍拘泥成例,于造就人材之道无益。嗣后读祝鸣赞等官升任后仍兼本寺行走者,俱由该寺堂官注考保送,著为令」。又吏部议覆总理。

泰陵事务公永璥等奏:

陵寝笔帖式,系随同司员供职办公之员。三年,举核大典,该员等竟置之。不议不足,以示劝惩。嗣后准其照部院笔帖式之例,一体办理」。从之。

谕:「本日引见京察各员,内翰林庶吉士亦有列入一等者,该员尚未散馆授职,不应遽膺荐剡,著撤去嗣后庶吉士、保列一等之例,著停止」。

谕:「嗣后各省推升知府人员,该督抚验系堪胜任者,仍遵前㫖办理外,不能胜任之员,亦著一体送部引见,或仍令回任,或留部另用,候朕临时分别降㫖,其向例升衔留任,未免过优,应改照卓异人员,例加一级,以示平允。著为令。

谕吏部将各部分别堪胜繁简缺之知府人员带领引见,内有保送简缺兵部郎中张万国一员。朕阅其人年力衰庸,即简缺亦难胜任。因降㫖:将该员仍行留部,堂官则官保蔡新等注考咨送,甚属非是。各部院司员在署办事情形,该堂官皆所习见。至年满截取,分别繁简,自当秉公核实,不得稍事姑容,方为允协。该堂官如此,漫不经心,贻误甚大。使到任后一经体察,即登弹章,于该员既难保全,而人缺纷更官,方已深受其弊,抚躬自问,亦何所为而出此耶?所有此次滥行咨送张万国之堂官,俱交部议处。

三十七年,

谕:「嗣后各部司员,派出坐粮㕔仓差者,除京察仍依旧例,由仓场衙门分别出考外,其有于任内值报满之期者,吏部且不必行文截取,俟该员差满回部后再行知照。该堂官分别繁简及是否堪胜外任之处,咨送吏部引见,著为令」。

三十八年

谕兵部,将各处保送,以副将、叅将等官应用之员拣选带领引见时,朕视其中人去得者,拣选数人记名,以緑营官员简用至伊等记名后,各省有奏请调用人员者,陆续拣发,并非现在便可得缺发往,理宜简发之前,于各项差务仍照常奋勉。茍以业经记名,不日便用,遂将一应差务视为膜外□顸了事。此乃断不可有之恶习。著交各该大臣严行申饬各管记名人员拣发之前务,于各项差务当留心奋勉,毋得稍有怠忽。倘有因已记名,于一切差务视为膜外□顸了事者,该管大臣即据实叅奏。

谕:「前据裴宗锡奏,到属员贤否,各府州内列在三等,凡三员,其中知府李世瑞、佘模二员,因拿获邻省盗犯升用者,其才具皆属中平。现在留心察看,如果未能向上,难膺表率,当即据实纠叅。所奏甚是。嗣后各省督抚均宜照裴宗锡所奏,虚公甄别,弗存成见,于特用人员内见有不堪䇿励之员,即当据实具奏,断不可有意迁就,稍事优容,可将此通谕各督抚知之。又

敕督、抚大计,考察藩臬,另摺具奏。先是乾隆三十三年浙江巡抚熊学鹏条奏:凡遇大计之年,藩、臬二司令该督抚出,具考语缮具,履厯清单,随本进呈奉。

谕:「嗣后遇大计之年,著督、抚等于藩、臬考语,另摺具奏,声明交部存案,毋庸再于本内夹单。著为令」。

谕:「向来吏部推升文职人员,曽令该督、抚等出,具考语送部引见,而兵部之推升武职送部引见时,该督、抚并不出具考语,所办尚未画一。此等推升人员,部中不过因其厯俸既深,循资叙擢,至其平日居官之优劣,及于营务是否有益,惟该督抚为能深悉。嗣后著各督抚遇有论俸推升武职人员,于给咨送部时,亦照文职例出具切实考语咨部,兵部于带领引见时注明緑头籖上,候朕临时酌量録用。著为令」。

三十九年

谕:「嗣后凡新疆各处卡伦侍卫,三年期满,果能巡查严密,不与哈萨克、布噜特等私行贸易,并无过犯者,准其保列二等。如照常行走者,著列为三等。其保列头等带领引见之例,著停止」。

定离任候补各官京察例。吏部奏请考察各官,适届京察之,期年满离任、候补尚未得缺者,仍由原行走之处注考。从之。

谕:「昨因分部学习人员,三年期满,奏留本部及归部铨选之例,未经明晰,以致厯年办理。每有参差,令军机大臣酌议。凡留部之员,统归各本部以主事用。其次以知县归班铨选及监、丞等官用者,仍照旧例甄别。嗣后分部学习人员,三年报满时,各该堂官等务,须秉公核实甄别,毋致滥竽滋弊,将此通谕知之。四十年。

谕御史邱日荣所奏京察人员,必本衙门厯俸三年,方准保送一等,意在杜絶躁进之风,所言不为无见,即不能照外省拘定三年,亦当酌示限制。著该部详悉,妥议具奏」。寻议:「京察人员由别衙门升调,新任及由外任升补,京职人员在现在衙门厯俸已满一年,方准一体保送」。从之。

又吏、兵二部会同议覆,鸿胪寺卿江兰条奏查废弛营伍,向由提、镇题揭叅处,是以免其处分。至钦派督抚大臣查阅营伍之时,有以废弛叅奏者,并不由提镇题揭,自应将该管将备一体分别议处。从之。

谕兵部议,将总兵哈攀鳯照徇庇例,降三级调用,系因鸿胪寺卿江兰近日条奏定议,其例未免过严。各省提镇所辖将备,如果年力衰惫,弓马不堪,并不预行叅劾,原应酌予处分。但各标营员甚多,督抚于巡察营伍时,必不能不察出一二以塞责。若即将提、镇实降,则应降调者岁不知凡几,安得如许堪胜提镇者而易之?人材难得,亦殊可惜。且恐督抚等因立法过严,虑提镇之轻罹叅处,即实遇衰颓庸劣之员,亦竟姑容不劾。日久流弊转致,营伍废弛,甚有关系,并督抚与提、镇或有嫌隙,即藉此为挟私报复之计,亦属非宜,著该部另议行。

谕:「骑射系满洲本业,今阅在京八旗大臣等送到引见人员步箭,甚属不堪。此内应行补放之人,步箭平常将拟陪者补放,以示惩儆。所有此次在京挑选引见人员之都统、副都统等,俱著交部议处,并将此通谕八旗官兵等,嗣后若仍有似此者,不惟将该管大臣议处,必将伊等从重治罪。

谕:「据高晋奏推升广西平乐协都司之守备陈锦章,因患病精力疲弱,请勒令休致。此等办法,貌似秉公,久之不免流弊,其人才具中平,或仅胜守备而不胜都司,或仅胜都司游击而不胜副将叅将,该督抚等于各省推升时据实奏闻,自属公当。若年齿衰迈及精力疲弱,则平日早应知之,何直待其推升始行劾奏?此不过常时曲示姑容,及部推之后,必须送部引见知难,逃朕洞鉴,恐干诘斥。是以故为此奏,以塞责各督抚类此者甚多,殊非封疆大臣秉公整饬营务之道。著𫝊谕通行申饬。嗣后如仍有似此办者,必须将该督、抚议处。

四十一年

谕:「据裴宗锡奏,石阡府知府洪彬由刑部司员俸满截取,以简缺知府用该员才质中平办理,地方公务,每形竭蹷难胜表率之任,请给咨送部引见可否,以府佐改补。所奏甚是著交部照例办理各部郎中员外俸满截取,知府令该堂官酌量繁简,分别出具考语,保送引见。其不胜外任者,即声明留部,原属慎重甄别之意。乃相沿日久,各该堂官率徇情取悦,以繁缺保送者多而简缺及留部者少。昨经降㫖申饬,今裴宗锡适有此奏,可见各部堂官之保送不能公当矣。向来各部保送人员,遇有贪黩败露,原举之堂官考成甚重,而简缺选用人员,或有不胜任者,该堂官向无处分,遂不免于任情滥举。嗣后各部保送简缺,知府,经督抚奏其不胜方面之任者,其原举之堂官,亦当予以议处,俾知儆惕。其应如何酌定之处,著该部详议」。寻议得嗣后各部保送知府人员,经督抚以不胜知府叅奏者,将原保送不实之堂官,照滥保繁缺知府,致犯贪赃之例议处」。从之。

定各衙门滥保笔帖式处分。吏部言:「在京各衙门满洲䝉古笔帖式,外升知县,于咨取时,令各该衙门于笔帖式内,将厯俸五年以上堪胜外任者出,具考语,按衙门员数保送升用。如后有以不胜外任题叅者,将滥保之,堂官照例议处」。从之。

谕:「嗣后遇督抚题奏知县改教人员,摺奏到部留心察核,如有曾任教职之人,除由下第拣选分发,及举人、进士本班截取选授知县者,毋庸查议。若原保之督抚升调,他省见所保之员,难胜民社不肯回䕶,前非据实奏请改教者,自应免其处分,止将原保之学政议处,其馀保举堪膺民社之教职,有仍改教者,所有原保之督、抚、学政,均照例议处。若该督抚于改教摺内,不将原系教职保举之处,声叙经部查出,将该督抚严加议处。倘该督抚瞻徇原保之上司情面任意,姑容经朕察出,或经科道纠叅,必将该督抚重治其罪。

谕向来部院各堂官,毎届计典除荐举外,不过约略劾去一二员,以符成例,其馀概予优容,姑息瞻徇之习,皆所不免。明年又届京察之期,各该堂官务将满、汉司员及笔帖式等秉公核实,举劾沙汰,毋许稍示姑容。倘仍有心存徇庇、致衰病庸劣之徒,滥竽旷职者,或经朕访闻,或为科道纠弹,必将该堂官从重议处,将此通谕知之。

四十二年,

谕:向来各衙门保送京察一等人员,俱照上次数目,比较宁阙,毋滥引见。时吏部开单进呈,候朕阅定,于甄简材能之中,仍寓慎重激扬之意。惟是每次比上届少一人,下届又比此次少一人递行递少,势将无所底止,亦非所以示鼔励。嗣后吏部引见进呈比较清单,著将上两次数目,一并开列。若此次比上届多一人,而较之再上次数仍相仿,即可毋庸裁减。将来吏部较核,亦以此为准。如此酌中定制,既无虑滥膺保荐,亦不至屈抑人材。著为令。

又吏部奏请凡告病人员,该督抚等应详慎注考。其有患病劣员出,具应补考,语至病痊补用后,或犯有贪酷劣迹并才力不及者,将从前出考之,督抚及该上司均照保荐不实,例处分」。从之。

令州县佐杂不得辗转更署。大学士阿桂疏奏:「州县为亲民之官,刑名钱榖,是其专责佐贰,有弹压地方,稽查匪窃,监狱等项,均须实缺之员办理,方无贻误。请嗣后各省州县佐杂,不得辗转更署,如有必须调署者,将縁由并委调若干员,按季造册,咨报查核通省实缺、调署数在十分之二以外,将督、抚藩司照徇情例议处」。从之。

谕:保举、教职虽由司、道、府、县等转详,然其人之堪膺保荐与否,则由督抚、学政核定。主稿使、司道等所详未当,督、抚等原可驳正,既已列之荐剡,其处分自应较重而原详者,酌予从轻,方为允协。至所保堪膺民社之员,后经他省以才力不及叅劾者,其原保题之上司,固难辞咎。然竟议以降级调用,不准抵销设或所保之员,有犯贪婪不法者,其原保官又当如何加重乎?所有议处原保上司之例,著该部另行详悉,妥议具奏。寻议得嗣后保送教职人员,如仅以才力不及题叅,或仍请改教者,将主稿之督抚,学政改为降二级留任申详之司道、府改为降一级留任」。从之,令道府以下等官终养满服,由本籍督抚验看,分别奏咨。浙江升任巡抚三寳奏请道、府㕔州县等官,凡遇病痊起用,以及终养丁忧,服满请咨赴选者,均由本籍督抚验看。如果年力不至衰庸查叙,原咨考语,给咨赴部引。

见补用、佐杂各员咨部铨补,倘精力就衰,难胜原官之任,即行据实分别奏咨,降补、改教,勒令休致,以昭慎重。或其中有不甘废弃,情愿来京引。

见人员即照大计六法人员情愿引见之例,准其给,咨赴部引。

见。从之。

谕向来副叅各员,毎届五年,该督等分别一二等,密行咨部具奏一次,而提镇因系专阃大员向未之及。今思各省提督不过十馀员,皆朕所深知者始行擢用,原无俟该督之甄核。至总兵员缺为数甚多,间有经朕特加简用之员,其馀或因副叅等于保送引见时,酌量记名升用。亦有因军营劳绩及资俸稍深、从而升补者,其人之才具优劣,及在任管辖操防,是否于营伍有益,皆无由深悉。嗣后著各该督将所属总兵亦照副叅之例出,具切实考语,分别等次。每届五年,密为陈奏,一次即以今岁为始。其无总督省分,即著兼提督之巡抚,遵照办理。宜一秉至公,毋稍瞻徇。四十三年。

谕向曾令翰林院于轮班日期带领编、检,十人引见,以备甄识,著于三月内朕谒。

陵回銮后,将现在编检,按班通行轮带,嗣后毎阅五年即请。

㫖办理一次。

四十四年,吏部奏请凡卓异官原任钱粮未清及前后别犯贪赃不法,向例督抚,降二级调用,司道等降三级调用。查保用人员,虽由司道等申详,其堪膺荐举与否,则専由督抚核定,出具切实考语,咨送引。

见仅照旧例处分,殊未允协。请将旧例司道降三级调用者,今改拟督抚降三级调用。其司道等即请照议处督抚旧例查议,庶计典不致滥邀惩,劝益昭平允得」。

㫖允行。

四十八年

谕:「现在京察届期,所有各部院衙门保送一等人员,著吏部即行办理,于三月内带领引见」。

谕:「昨召见詹事兴桂,见其年力已衰,已降㫖将伊原品休致,此等三品京堂,毎逢京察,届期吏部不过照例具本开列,既不似各部院堂官时常接见,又非如四品以下京堂,特派王大臣验看,带领引见者可比,是衰庸者得以恋栈转致,有碍后进者升途,非澄叙官方之道。嗣后京察时,满、汉内阁学士、副都御史,仍著吏部照例开列具题,其馀大小三品京堂,既不便,派王大臣验看,俱著吏部一体带领引见,其履厯注明,所有本年京察三品京堂,即著照此例行」。

谕台湾为海疆重地,民、番杂处,最关𦂳要。向例该处总兵、道府,俱系三年更换,即调回内地该员等因瓜期不逺,未免心存玩忽,以致诸务废弛。近来屡有械鬬滋事之案,必当设法调剂,俾该地方文武大员久于其任,新旧相兼,则伊等知责成綦重,方足以资整顿。嗣后台湾总兵、道府各员,俱著改为五年任满届期,若一体更换,未免更易生手。著将总兵、道、府各员轮间更换,每过两年更换一员,庶该处前后交代,常有久任熟谙之员经理于海疆重地自有禆益。著为令。四十九年。

谕:「据福崧叅奏石门县知县朱麟徵因地保张,奕高承催钱粮,多未完纳,令役责处张奕高推诿不服,出言:唐突该县将张奕高重责三十板,旋因伤重毙命,请将朱麟徵革职等语,所办未免过当知县,身膺民社。如于所管人役有因私挟忿责处,致毙情事,自应叅奏,革职治罪。今朱麟徵于地保徵催钱粮多未交纳,且又挺撞本官责处,三十板,亦系如法决责,不得谓之滥刑。若因此而概请革职,则将来州县所管吏役保约皆得有所依。恃挟制本官,于实力办公之道殊多未便。嗣后如挟嫌逞凶致毙人命者,仍照例办理外,如事属因公按法责毙所属人役,该督抚止须奏请交部议处」。部议时亦不过议以降级留任,已足示儆,不得遽行革职,致启胥役刁恶之渐。著为令五十年。

谕:「朕因修四库全书,未免从权优用。兹书既告成理,应循名责实,以清翰苑,是以于乾清宫考试而切题者不一二见,祗按其文字优劣分为四等,其留馆者,各宜读正书,励实行勉之」。考列一等:陆伯焜等二员:二等蔡廷衡等三十五员,三等彭冠等五十员,四等罗修源等三十二员,不入等饶庆捷等四员,分别升降留任,改补部属知县及休致革职有差。又考试满洲由别衙门升用翰詹等官一等,庆龄一员,二等观永等二员,三等傅彬等二员,四等九十、四等二员不入等阿礼谟一员留任降革有差。

皇朝文献通考卷六十二

 {{ anno.na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