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四库全书
《皇朝文献通考》卷二百十刑考十六
赦宥寛恤
。
臣
等谨按,刑罚者,经国之大权。赦宥者,钦恤之旷典也。罪人逃戮则废法,矜疑弗释则失情。义正仁育,要各以时而已我。
朝初造革,故鼎新,涤瑕荡秽,旧染污俗,从风丕变,自时厥后。
列圣继承,惟以刑期。无刑辟以止辟者,饬纪纲而彰成宪。凡不在三刺三宥之列者,先著不赦之条。其馀或遇。
庆典则肆赦,或遇𤯝灾则肆赦矜宥,减免特恩寛大之诏,岁辄屡下,或间岁而一下,湛濡汪濊,浃髓沦肌。自
开国以迄于今,未之有改也。然而吏民触法抵禁者,无幸免之患,胁从过误,连坐逮问者,无久淹之虑,至于奸宄肃清,狱讼衰息,囹圄无轻,系小罪而岁决重,囚不过数十人,猗欤!盛哉!唐虞三代之隆,莫是过矣臣
于详谳一门,既备载慎刑。
训㫖兹考赦宥,凡省刑停刑诸条,有闗于矜恤庶狱者,例得谨敬,特书以昭」。
《旷典》云:
天命六年,释辽阳系狱官民十年。
诏赦国中死罪以下人犯。十一年,赦汉官汉民罪。奉谕汉官、汉民从前有潜逃及与奸细往来者,事属已往,虽举首不论。
天聪元年。
命寛盗犯,时以岁饥,盗贼劫杀,所在多有,诸臣请按律严惩。
上恻然曰:「彼皆不得已而为盗耳,缉获者,鞭而释之可也」遂。
命是岁谳狱,姑从寛典。
十年,以受。
尊号礼成,大赦,除十恶不赦外,馀悉原之。崇徳二年。
皇子生,大赦。
五年,以
万寿圣节,大赦。
七年,以:
圣躬违和,大赦。凡重辟及械系人犯,俱令集大清门外宣。
谕曰:「尔等众犯有罪,应死者有应责应罚者,今俱释尔罪。其各改过自新,毋再干国典」。
八年,
上不豫,大赦。
又
世祖章皇帝御极,大赦。
顺治元年,定鼎。
京师
颁诏中外,大赦天下。
设恤刑官,五年一差,慎选廉明者居之。又赦伪官、土冦前罪自流贼作叛以来,民间毎将掳杀不赦等罪,纷纷互告,是以。
特谕:凡伪官投诚及明降贼官员,并土冦为乱,改过自新者,咸赦前罪。
二年,饬内外刑官毋得淹滞。狱犯,御史赵开心奏言监犯淹滞,可悯请。
敕刑部遣司官五日一查速行审结,并令直省抚按,通饬有司,除重罪宜加详审外,其馀十日,即与结案从」。
之。
又以陜西平定。
诏赦该省罪犯。
定盗贼分别免罪,御史马兆煃奏:「毂辇之下,盗贼窃发,及至捕获少长,尽置之法。臣以为歼厥渠魁,胁从罔治。其老稚不能弯弓操刀者,望加矜宥,以广罪人不孥之意」。
又以江宁、平定。
诏赦河南、江南、江北等处罪犯定争,讼小事,毋滥行监禁。从山东巡抚丁文盛请也。
三年,以四川平定。
诏赦该省罪犯。
四年,以浙、闽平定。
诏赦两省罪犯。
又以广东平定。
诏赦该省罪犯。
申定赦例:凡犯十,恶杀人、盗官、财物及强盗、窃盗、放火发冢、受赃诈伪、犯奸略、人、略卖和、诱人口、奸党、谗言、左使杀人,故出入人罪、知情故纵、聴行藏匿、说事过钱之类,虽遇赦不原,其过悞犯罪,及因人连累官吏有犯公罪,并从赦宥赦书,临时钦定。其特免及降减从轻者,不在此限。徒流人在道遇赦,计程无故过限者,不得以赦放,若会赦,在逃虽在。
程限内亦不放免,其逃者身死。所随家口愿还者,聴迁徙安置人准此。其徒流迁徙安置人已至配所,及谋反叛逆、造畜蛊毒、采生折割人,杀一家三人,缘坐应流者,不在此限。
五年,恭奉。
太祖髙皇帝配。
天并追尊。
四祖考妣,礼成。
诏赦天下。
定矜恤狱囚之例,毎日给仓米一升,冬给绵衣一袭,夜给灯油,有患病者,令医生诊视给药,并酌寛刑具。
八年,
上亲政
诏赦天下。
定热审减等之例。时以天气渐热,饬刑部通察五城司坊、顺天府、京县各监犯,分别减释。嗣于顺治十年定,毎年小满后十日,内外直省一体举行十年。
诏赦土贼等罪,凡啸聚山林,劫掠道路,曽为土贼者,无论人数多寡,罪犯大小,但能自首投诚,尽赦前罪」。
又矜免死罪重犯,时朝审重,辟有张学者伤人,应抵伊子。玉儿泣请代死,法司以
闻
上矜其请,特免死,遣戌辽阳,仍谕后不为例。
十一年,以
大婚礼成恭上
皇太后徽号
诏赦天下。
増定热审减等之例,定例,各省犯案在热审之先到部者,准行减等。至是,刑部奏准,各省在热审之时,具题到部者,虽过热审之期,亦准减等发落。又:
上以灾异修省。
诏赦天下。
十二年,定恤刑事例:「凡恤刑官,审录罪囚,有死罪可矜疑,及事无证佐可结者,具奏处置。流徒以下减等发落充军人犯除已经发解外,其馀不分曽否详允,及虽经定卫尚未起解者,逐一闗送审录,内有应释应减者,会同巡抚酌量发落。又军罪有不用全律摘引例文,及不分首从滥坐者,如未发遣,即附入矜疑,疏内,题请开释。杂犯死罪,准徒五年者,并已徒而又犯徒总徒四年者,各减一半,例应枷号,就近释放。其馀徒流等罪,各减等发落,笞罪放免。其赃犯,除侵盗官银五十两、粮一百石以上者,照旧监追,如应还官银不及五十两,并入官给主。百两以上,各赃监追至五年或正犯身故逮及子孙,勘无家产者奏请豁免。其各处盘查,坐赃追赔银两草束,亦聴查勘正犯存亡家产有无,具奏。
裁夺
停止秋决,以直省恤刑官审录未竣也。嗣准左都御史龚鼎孳奏,毎遇恤刑,年内外一体停决」。十三年,以
乾清宫成。
诏赦天下。
又停在京秋决奉。
谕:「朝审秋审,系刑狱重典,朕必详阅招册始末,情法允协,令死者无寃。今决期伊迩,朝审甫竣,招册繁多,尚未详细简阅,骤行正法,朕心不忍。今年著暂停秋决,至明年九月。
上以内外刑辟宜同一视,命各省秋决亦暂停一次,定旗下官民死罪援免例。满洲䝉古、汉军官员,有祖父、伯叔兄弟阵亡及身出征,负重伤者,皆免死一次。罪不至死者折赎。强盗重犯不得援免,又以册封。
皇贵妃礼成
诏赦天下,除十恶不赦等罪外,其馀死罪皆减等,军罪以下咸赦除之。在京朝审候决重犯,及直省秋决重。
犯,皆与减等发落。
十四年,恭奉。
太宗文皇帝配
天礼成
诏赦天下。
十五年,以
皇太后圣体康豫
诏赦天下。
十七年,以地震岁祲。
上省躬
诏赦天下。
定正月停刑之例。左都御史魏裔介奏:「正月系万物,发生之初,应停止,行刑以广」。
皇仁从之。
又
命监候各犯概从减等停止,秋决以明年辛丑恭过皇太后万寿节,因有是。
㫖遂撤恤刑各官。
定赦罪减等例,刑部议覆。给事中杨鼐疏言:「臣伏读
上谕:「凡秋决各犯,俱令减等第,按律减死一等,皆为流罪。而迩来则例不同,法曹聚讼,或主内流,或主逺徙」。
未有定论,若概遵新例,悉流边逺,非所以仰体皇上矜宥生全之意。请
敕法司:各照定例减等,以广皇仁」。从之。
十八年,
上大渐。
谕京城内除十恶外,其馀死罪以下,悉行放释。又:
圣祖仁皇帝《御极》
诏赦天下。
又
命刑部审拟案内,凡系现任官员应援赦者,交吏、兵二部议奏,著为例。
又免被掳下海后投诚死罪。刑部奏徐胜等下海旋经投诚,仍按律治罪。
上宥之,并令凡有下海后投诚者,照此例免罪。康熙二年,免海贼案内罪犯。刑部奏海贼入犯江南案内罪犯奉有。
谕㫖:除康熙元年以前审结外,馀从寛免。今有先结案内干连缉获人犯及未获人犯应否,一并寛免得。
㫖不论已结及告发者,俱著寛免。
四年,
诏赦广东地方官罪。时广东逆贼苏利反叛,地方官多罣罪戾。
上以乱起仓卒与外来贼寇失于防御者不同,且该省旋,即将逆贼𠞰灭,地方荡平,凡大小各官之罪俱著。
寛免。
又以星变地震。
上省躬
诏赦天下。
四年,恭上。
太皇太后
皇太后徽号礼成
诏赦天下。
六年,
上亲政:
诏赦天下。
又恭奉
世祖章皇帝配。
天并加上。
太皇太后
皇太后徽号礼成
诏赦天下。
七年,以天旱,寛释轻罪,御史黄敬玑疏言:刑狱上闗。
天心今雨泽愆期请。
敕内外刑官除重囚外,其馀轻罪即行保释」。从之。八年,申定各省热审减等之例,时以停遣䘏刑官。谕各省热审时有非实犯死罪者,量予减等,如在京法司例。
九年,定军流减等例,凡军罪遇热审,亦准减等,军流以下已经具题未奉。
㫖发落者,皆准减等。至十年,又定:直省罪犯在热审之先,具题到部之案,遇热审,仍行减等。其在热审时具。
题之案虽过热,审之期到部者,亦仍减等发落。又
孝康章皇后升祔
太庙
诏赦天下。
定各卫军犯赦后到配所者,察明释放。在途遇赦者,即行请题。从给事中王曰温请也。
定徒罪援赦例。刑部奏:「准旗人犯徒罪,枷号日期未满,遇赦即行放释。其民人徒犯已到配所遇赦者,亦免徒释放」。
定流徒人犯六月及十月正月,俱停发遣。十年,以天旱。
命刑部清理现禁现审人犯,如有可矜疑者,即予减等发落,寻免斩绞,人犯死罪十一人。
十一年,定免死流犯,有祖父母、父母老疾家无次丁者,照旗人例折枷,存留养亲之例。
十二年,
诏赦逆贼吴三桂属,下散处直隶各省不知逆情、官员、亲族人等罪。至十三年复。
敕刑部将逆案干连人等情罪稍可矜疑者,概行省释。十三年。
诏赦逆贼孙延龄所管人员亲族人等罪。又
诏赦逆贼耿精忠属下现任直隶各省文武官员罪。十四年,复正月停刑之例。先是,顺治十七年,定正月停刑,康熙元年此例停止,至是,给事中彭之凤复请照例行,从之。
又
敕刑部速行审结罪囚。
上以时值严冬,不忍罪人久系,故有是命。
十五年,
诏赦逆贼尚之信亲属及属下人员罪。十六年,以册立。
皇后大礼,将行」。
命停秋决。
十七年,停秋审重提质对之例。旧例,直省秋审,必重提犯人家属及失事牵连之人质对,由县府递解跋渉,道路守候审结,为累不浅。至是,御史蒋鸣凤奏请停止。从之。
十八年,
诏赦吴逆案,内滇、黔各省从逆人员罪二十年,定交六月节停刑之例。刑部奏立决人犯,请交六月节停刑得。
㫖六月节若在五月内,即以交节日起停刑。若六月方交节,即以六月初一日起,至立秋在六月内,必俟七月初一日方令行刑。
又停止秋法。
又以吴逆荡平。
诏赦天下。
二十一年
命山海闗以外及宁古塔等处人犯死罪减等,军流以下赦免。
又
特赦流犯回籍时。
上谒
陵有尚阳堡流犯王廷试子,王徳麟叩阍称伊父以窝逃充,发今年老,恳发回籍,愿以身代。督捕。议不准行。
上以情实可悯,著一并发回原籍仍。
谕后不为例。
臣
等谨按曲宥之典。
列祖偶一行之,然不以此开幸免之门也。先是,顺治十年世祖矜子代父死之请。
特免斩犯死罪,遣戍辽阳,即谕后不为例。又康熙七年,浙江嘉善县民郁之章有罪当徙尚阳堡,㑹有认工赎罪之例,其子候选知县郁。
褒请修刑部衙署,赎父还里,迨限满尚未讫,工郁之章例当复徙,郁褒叩阍愿弃官代父之从所。郁褒弟生员郁广亦叩阍,言已当代,徙留其兄郁褒侍父疾,部议子代父徙非例,仍以冲突仪仗论,上并矜而宥之,至是复有是。
赦并
谕后不为例,盖皆于矜宥之中,防废法之渐。仁至义尽,所谓垂万世而可守者也。
又省释拘禁人员时,以天旱科道等官遵谕会议,请暂释江西出兵官拘禁者,俟大兵还日议罪。上曰:「省释拘禁人员,亦寛政之一端也」。俱令暂释,又停止秋决并。
敕部将可矜人犯,免死,减等。二十二年。
命刑部存恤狱囚,刑部题在狱病故四十馀人,上谕大学士等曰:「人命重大,无辜,枉死上干天和。朕念狱中罪犯,恐死于非命,曾经命御医,给与药物疗治有疾之人,今岁狱囚患病者多,何故不将现给医药疗治?此皆该部怠忽之故。尔等传谕刑部,严加申饬,令伊等不时巡视,仍令该管官员加意存䘏,无致监毙,二十三年停止秋决」。
定严寒停遣之例奉。
谕:「军流人犯甫离刑狱一线,仅存严寒发去,恐致死亡之患。朕心不忍,嗣后著过严寒之时发遣」。
二十五年,赦受赃行贿人员奉。
谕:「各案枉法得赃行贿与受人员,免拟重辟,照例追赃,其未经发觉者,悉予寛免。
二十六年,以天旱。
诏赦天下。
又
命内外现监重犯,除十恶及贪官、光棍外,概予减等。先是本年停止内外秋审,至是
太皇太后圣躬违和,因有此㫖。
二十七年,停止内外秋审。二十八年。
上南巡,赦山东、江南、浙江经过地方死罪以下人犯除十恶外,馀悉寛释。
停止秋决。
二十九年,以天旱。
命释拘禁枷,号人犯。
又停止秋决,情可矜疑者,照例具奏。三十一年停止秋决奉。
谕:朕阅秋审册内,各省情实人犯甚多,除可矜者,照例减等发落。其情实各犯今年停其正法」。
定酌减陜西秋审人犯罪。时以秦省岁饥,特恩加宥,凡秋审情实、缓决人犯,除十恶外,馀悉减等发落。
三十二年,停止秋决。
三十四年
诏赦天下。时以直省旱潦,晋省地震,特恩赦宥除贪官污吏,行间犯罪与十恶外,一切罪犯,减等发落。
又停止秋决。
三十五年,停止。
朝审秋审。
三十六年,寛宥言官妄陈赦款之罪。时给事中郑昱条奏平定噶尔丹庆贺大礼颁诏款项奉谕:「凡颁赦诏,皆人立之事,非人臣所宜言。自古不以颁赦为善政者,以其便于恶人,而无益于善人也」。郑昱妄以诏款陈奏,念系言官,特从寛宥,著大学士严行申饬。又以平定噶尔丹值。
太和殿成。
诏赦天下。
三十七年,免死罪五百馀人。刑部议:「山西宁乡山贼安守荣等聚众五百馀名,劫掠村庄,安守荣等十四名,应立斩枭,示馀犯一百九十四名,应照律立斩,未获各犯二百十二名,严缉另结得」。
㫖:安守荣等于该抚兵到,即率众迎降,俱从寛免,死发往奉天安插贺之荣等一百九十四名,俱从寛免死,李雾等二百十二名俱免缉。
又
命停止乌拉及。
盛京应决人犯。
上以亲临乌拉。
谕大学士㑹同将军查明罪犯应正法者,停其处决,可缓法者仍监候,可矜者即行完结。并
谕至盛京时,亦照此例行。
三十八年,赦山东、江南、浙江三省死罪以下人犯时。
上南巡经山东、江南。
恩赦两省死罪以下及
驻跸浙江,赦通省罪犯如前例。又免茶陵叛贼黄明案内为从人犯九十六人死罪,发往黑龙江。
定寛免监禁缓决人犯死罪,奉谕监禁缓决人犯甚多,今又增一年,人犯秋审,朝审亦甚冗剧,若久禁囹圄死者必多,皆从寛免死,各枷三月,鞭一百,分别发黑龙江当差。
三十九年,停止秋决,都察院以秋审事奏请,上曰:「若停秋审,此内矜疑人犯,又致多监一年,将可矜疑者,照常审理,即行减等完结。其情实人,犯今年停决,免盗案为从者死罪」。刑部议覆,广东巡抚萧永藻题强盗杨三等,不分首从,尽行处斩,应准行。上曰:「此案同谋者六十馀人,尽诛之,则人命甚多。可将为首者即行正法,为从者俱从寛免死,发往黒龙江。
四十一年寛减内外缓决人犯奉。
谕罪犯一经缓决,即皆冀望生全,而长困桁杨,淹流岁月,自新无路,朕甚悯之。今方春始和,用沛矜释之仁,现在刑部及直隶各省监禁人犯,凡经康熙四十年秋审,奉㫖缓决者,通行减等。
又停止秋决奉
谕今年内外秋审,情可矜疑者,照例发落。其情实缓决,各犯著于明年秋审具题」。
四十二年,以
万寿圣节、四海奠安河工告成,诏赦天下。
又停止秋审,以本年三月已奉恩诏,所有罪犯无㡬,因有是命,寛恤罪犯,因亲老废疾者,准其留养。四十四年,赦福建、浙江、江南、山东等省死罪以下人犯时。
上阅视河工。
特恩寛减浙江、福建、江南三省死罪以下,并四十三年秋审缓决人犯及回。
銮次山,左赦。通省罪犯如前例。又
命停决朝审情实罪犯可矜疑者,照例减等。四十五年。
谕刑部缓决人犯至三四次者,免死减等。又
命免直省缓决人犯死罪。时刑部歴年缓决人犯,凡二百二十五人,俱免死减等,并著通行各省照例行。
定大臣荫袭子孙犯死罪,家无次丁者,许妻妾入监相聚。刑部议准,凡经
恩赐祭葬之子孙难荫出身之人,不可使宗祀,断絶如审。拟大辟。家无次丁者,令其妻妾入监相聚生,有子。
息再行正法。
四十六年,以各省重犯甚少,命停秋审。
四十七年,停止秋决,缓决者减等,矜疑者照例发落。
四十八年
命停止江南、浙江秋决,以两省岁祲疾疫故也。四十九年,停审情实人犯奉。
谕:「本年朝审秋审,可矜可疑,罪犯照例审奏,其情实罪犯停审」。
五十年,免喀喇沁盗贼逃人罪五百六十馀人。时缉获喀喇沁地方,盗贼逃人甚多。
上命将盗首二人正法,馀令各归原籍。又酌减刨参人犯罪奉。
谕偷盗人参等案,为从者俱照例完结。其为首之人拟绞罪在狱者甚多。此等人到秋审时,亦应赦之时。值立夏天气渐热,监犯易于染病致毙,著刑部酌量减等发落。又免海贼死罪五十馀人。刑部题福建海贼郑尽心等俱拟即行正法。
上以正法人犯五十馀名,多迫于饥寒,抢夺财物,并未与官兵拒抗,且俱熟谙水性。
特㫖从寛免死,发往黑龙江、宁古塔等处充水手当差,又停止秋决。
五十二年,以
万寿圣节
诏赦天下。
又停止。
朝审秋审。
恩诏颁行,所馀案件甚少故也。五十三年停止秋审,可矜疑者减等,并谕现审人犯罪不至死者,亦著减等发落。以是年三月万寿圣节,从大学士九卿之请也。
又寛恤在京监犯时。
上驻跸避暑山庄,轸念在京狱囚,恐盛暑致疫,命加寛恤,多置冰水,以解郁暑。其九门锁禁,人犯亦寛,其锁条、枷号、人犯,暂行释放。至明年六月,以天气炎。
热
命照此例行,又明年六月以时渐大暑,命将监禁人犯,暂寛拘系。
又矜恤命盗案内牵连人犯,奉谕:直省命盗案内牵连之人虽笞杖轻罪,不免羁禁淹留,深可悯恻。嗣后杖罪以下,审结日即行发落,不必羁候部覆,务使无知,罣悞之民,早得脱身宁家,以副朕哀矜体恤之意」。
又恤旗民词讼,解部候质之累。御史周祚显疏言:「近京畿辅之地,旗民杂处,一切斗殴赌博,田产细事,例应解部候质,以致牵连拖累者甚多。请嗣后不必令其解部交理,事同知审理,详报巡抚完结得」。
㫖允行。
五十四年,停止秋决奉。
谕今年京师情实人犯甚少,此内犹有可矜者。再宥数人,其应勾者十四五人而已,即至来年亦不过二三十人。今年停刑,亦无不可。将此情实,缓决案内折角处记档,来年审奏时声明。
五十五年,停止秋决。先是,法司奉命查缓决人犯年分久逺者,分别减等。至是,复奉谕:「今年朝审情实,人犯止七十馀名,迨三次覆奏后,勾决者不过二三十名,著停止处决。
五十六年,
命停决情实人犯缓决者仍监禁,可矜疑者减等。五十七年。
命刑部减释枷锁人犯。
又停止秋决奉
谕:「凡人命事,朕必详看,方肯完结。此次朝审情实各案,朕欲一一详看,觉精力不支,若俟从容看过批出,照例覆奏三次,冬至以前总不能决,前数年俱曽停决,今年亦停止。
又
命各省缓决人犯,分别减等完结。五十八年停止。
朝审秋审,以本年重犯无㡬,因命停审。
五十九年,停止秋决。
六十年,
命暂释枷锁人犯,毎年暑热时,将枷锁人犯,暂行释放。上以是年未经降。
㫖该衙门亦未奉请,故有是命。
又停止秋决
六十一年,停止秋决。
又
世宗宪皇帝御极
诏赦天下。
雍正元年,恭上。
圣祖仁皇帝尊谥升祔
太庙礼成
诏赦天下。
又酌免台湾叛贼亲属死罪。刑部议奏台湾叛贼郑文逺等家口,应分别定罪得。
㫖:凡谋反大逆,按律凌迟处死,正犯之亲属皆斩。但此案事起仓卒,逺隔海洋亲属,有身在台湾者,亦有身在内地者,若概从诛戮,情堪悯恻,除身在台湾者,依律正法外,其在内地者,从寛免死,给与功臣之家为奴。
又酌减枷杖轻罪人犯,笞罪寛免。
又恭上
孝恭仁皇后尊谥升祔。
太庙礼成。
诏赦天下。
又恭上
孝诚仁皇后。
孝昭仁皇后
孝懿仁皇后尊谥升祔。
太庙礼成
诏赦天下。
又恭奉
圣祖仁皇帝配。
天礼成
诏赦天下。
又停止秋决
二年,停止秋决。时以各省丰稔,特谕刑部:「朕君临天下,常愿无一夫不获其所。今年直隶、河西务堤水虽略有泛溢,江西一二县水发江南海啸,典浙江起蛟之处,亦皆不成灾。其馀直省各州县,以及口外用兵地方,俱田禾茂盛,五谷丰收亿兆乐生遂性,咸受和平之福。而秋审朝审,情实重犯,罹于政典,虽罪无可赦,然朕心深为轸恻爰顺。
上帝好生之心,著将今年情实人犯,停其处法,以副朕钦恤至意」。
三年,以时值盛暑。
命王大臣㑹同三法司详谳现审,人犯应释放者,即行释放。其部议,枷号、送门之人亦著保释,俟处暑后补枷四年。
命酌量保释轻罪监犯。
又寛释命案:罪犯奉。
谕各省命案内,或缘细事起争,或因䕶亲情急,或本意恐吓,而悞伤莫救,按律抵罪,法所当然。但念愚氓,因一朝之忿,顿罹重罪,朕心不忍。现在各省具题案内,除情,由可恶者,不准寛免外,其馀一百七十七名,俱著释放,此朕格外生全之恩,为旧例之所未有,凡兹小民,当体朕省刑宥过之意」。
又
命各省修缮监狱。时以各省狱多倒敝,遇严寒酷暑,毎有监毙者。
特饬各省逐加修葺,地势低洼者改在髙阜之处,狭隘者展寛葢造」。
又停止秋决,并酌减情实、缓决人犯,五年免隠匿开垦地税之罪,定限一年内,令各省官民自行出首,其从前隠粮漏科之罪,悉从寛免。定援赦审释之限。凡
恩诏赦款内应免罪囚,逐一查明,登明释放。如情罪可疑者,限赦到一月,核明释放。如耽延时日,滥行拘禁」。
者问官议处。
又停止、秋决。
六年停止、秋决,并酌减情实人犯,七年停止,秋决可矜疑者寛减。又
谕:「八旗包衣发遣人,犯三年无过,酌予赦宥。八年,停止秋决。
九年,寛减监犯时,以亢旱,命法司将监禁枷号轻犯暂行保释,其拟绞、监候、贼犯已经三年者,酌量释放减等,并
谕将外省轻罪人犯已经到部,有问拟徒杖而准其折赎者,悉行寛免。
又定流犯年逾六十者,准入养济院,给与口粮。十年,免侵帑官吏罪奉。
谕:侵蚀钱粮之官吏,应加重罪,今施恩法外,分年带徵。若有不拘年限、先行完纳者,准其开复,依限完纳者,寛免其罪。胥吏中有先期及依限完纳者,亦加恩免罪」。是时以天旱。
命法司省释轻罪监犯。
又寛减八旗,缓决人犯。
又寛免孀妇独子斗殴杀人死罪,时安徽巡抚程元章题报殴死陈小厮之石兆林,应绞监候,声明石兆林,系孀妇独子陈小厮,并非独子,奏请留养,经部议驳具奏。
上以石兆林之母青年守寡,苦节抚孤,而尸亲亦呈,请免抵。
特加恩准其存留养亲,仍追埋葬,银两给付,死者之家又停止秋决。
定夫殴妻死,审无故杀别情如家无次丁者,准留承祀例。
申定额设囚粮之例,定例系狱囚犯,俱给口粮。时上因各省额设囚粮有无多寡不同,且虑有扣克等弊,特谕督、抚、藩、臬悉心详查,若该府州县额设之外,岁有馀粮,则当分给于不足之府、州、县。若本地原无额设之项,或额数不敷,则应支动存公银两,核实散给。令各处监禁之犯,日食有资,不至饥馁。倘有刑书禁卒扣克等弊,将该管官一并议处。
十三年,
皇上《御极》
诏赦天下。
乾隆元年,释铜案,遣犯时铜禁已弛,命将从前发遣,在配者释放回籍。又饬应赦人犯速行审结奉谕恩诏之颁,期以息事宁人使逺迩,咸知迁善改过,共为良民,乃各省于一切案件,仍行提审,严刑酷夹,恣意株连,使无辜之人困于囹圄,含冤负屈,所在多有。夫罪名既非犯在不赦,则㫁谳亦易成招。若使合于赦款之人不得即邀赦免之泽,而以酷刑毙命,或因拖累破家后,即审明援赦亦已无及。是朝廷已生全之,而有司故戕害之,藐视功令残害民生,莫此为甚。著该督抚严饬各属,立即查明,归结省释。刑部所有案件,亦即速为剖晰,勿致沈搁,以副朕哀矜庶狱之意。
又寛减年乆缓决人犯,奉谕秋审册,内有自康熙五十三年至雍正三年以前,皆系缓决者,此等案犯遇赦不准援免论法,本无可寛,而长系囹圄,瘐毙狱底,亦属可悯。此次秋审,著将积年,俱拟缓决之犯,悉心简阅,应否减等,酌议请㫖,嗣经九卿科道等酌拟应减等者一百九十九名,得㫖准其减等。
定发遣人犯,分别援赦回籍。刑部奏:「宁古塔、黑龙江等处发遣当差人犯可否援赦,分别情罪,令其回京得」。
㫖尔部详查各犯情罪,如所犯尚轻可以回京者,行文各将军询问。该犯有情愿回京者,令其回京不愿者,另行报部。
定军、流人犯之,妻老病不能随行者,聴免其佥遣,定军流身,故妻子愿回籍者,计程逺近,毎名日给米一升。
又停止秋决。
二年,恭奉。
世宗宪皇帝
孝敬宪皇后升祔
太庙礼成
诏赦天下,军流以下悉予寛免,又恭奉。
世宗宪皇帝配。
天礼成
诏赦天下。时以天旱。
命清理滞狱。先是,三月雨泽愆期,命免缉,应赦各犯并省释枷,责轻罪。至是,复谕刑部详覆雍正四年以后十三年以前所有不赦各案,及屡经秋审缓决之犯,如果有一线,可原应行减等,即著请㫖。
又赦释配所年老人犯向例,军流已到配所者,遇赦不准放回。是岁四月。
恩诏内令情罪稍轻已过三年者,准其回籍。至是,复谕从前发遣之人,其中有年逾七十,虽原案较重,而在外年久,国法已伸,著查明所犯情罪,具奏请㫖。
命发遣在外安置当差罪犯本身已故者,妻子准回旗籍。
又申定热审减杖之例。刑部议覆福建巡抚卢焯条奏热审事宜,称「律文无八折之条,地方有司或将笞杖之罪概行八折,嗣后毎遇热审,不必复行。八折得。
㫖:犯杖责者,其罪本轻,而盛暑之中,量减其敲扑之数,亦国家寛恤之仁。八折之例,由来已久,不当轻为改易。著另行妥议」。寻议:凡一应杖,责之犯时,遇热审于减等之中,仍照旧八折发落」。从之。
又停止行刑,以是月恭遇。
万寿圣节,自初一日至三十日,止一月不行刑,又停止秋决。
三年,以天旱。
命寛减监犯。
又定犯人患病分别留养之例,凡秋审人犯于起解时患病者,除系初次解审之犯,仍照例提解外,如已经秋审一次者,该州县即报明上司委员验实,取具印甘,各结,准其留养。
又定旗人命案,有亲老丁单者,照民人例,准其存留、养亲承祀,减等发落。
又恤旗民词讼,应质人犯牵连之累,向例奉天所属旗民交涉案件,由地方旗民官累具案情,送刑部审拟。应质人犯,多属牵连,及刑部提解驳查道路往返担延时日,不无滋累。至是奉
谕令就近旗民官会同承审定拟,止将罪犯解部覆讯定案。其馀一切牵连对质之人,于审明之日即行省释。互见《刑制门》
。
四年,以天旱。
命法司将杖徒以下等罪查明请㫖,减等释放。又
命朝审秋审、缓决五次,情罪稍轻者,比照凶盗免死减等例,发边逺烟瘴充军。
定奉天狱囚及解审人犯,一体矜恤。刑部议准:奉天府属狱囚,绵衣、煤炭、药饵、棺木等项,从前未经额设,应于赃罚各项银内给发。其解审人犯均,照逓解例,一体给发口粮。
五年,以天旱。
命酌减轻重各犯。
又停止秋决。
又饬各省清厘监狱奉。
谕各省、监狱,毎有一案人犯,证佐未齐,以致经时累月囚系不释者,或有事涉牵连,有司不分轻重,概与正犯同系囹圄者。屋既湫隘,人复众多,浊气薰蒸,疾病𫝊染,因此致毙者,不一而足。著各督抚严饬所属,逐一清厘。有牵涉多人者,速为开豁。并将牢狱不时扫除,以免疫疠𫝊染,倘有奉行不力者,即行查叅六年。
命朝审秋审,照例办理,其情实、人犯,停止勾决。七年,以天旱。
命刑部省释轻罪,直隶、山东、江南照例行,并谕各直省,遇有灾𤯝之年,该督抚将清理刑狱之处,奏闻请㫖。
又
命江苏、安徽秋审减等时以上下两江被水,特谕两省秋审人犯中,或情有可矜及多年缓决者,皆减等完结,以示因灾恤刑之意。
又
命照乾隆四年例,酌减缓决罪囚,并谕情实未勾人犯内,有情罪稍轻者,亦著分别具奏,八年减释徒罪以下,并加恤重囚奉。
谕:「今岁天气炎热,甚于往年省刑之典,允宜举行,著刑部于在京,徒杖以下轻罪查明,减释其重犯,虽法无可寛际,此炎天著添盖席棚,给与冰汤药饵,无致病暍」。
又以山东、河南祷雨。
命照例省刑。
又停止秋决。
又定孀妇独子声请留养之例,凡孀妇独子有犯戏杀误杀等案,如伊母守节已逾二十年者,该督抚查明被杀之人,并非孤子取结,声明具题法司核请留养。其斗殴杀人者,审无谋故别情该犯之。母守节二十年而又年逾五十者,亦准其照例声,明法司夹签入本恭候。
钦定至军、流、徒罪,果系合例声明报部,照例分别减等发落。互见《刑制门》
又
上恭谒。
永陵
福陵
昭陵礼成,赦奉天等处人犯奉天府、宁古塔、黒龙江等处罪犯除十恶外,其馀死罪减等,军流以下俱寛释。
九年,以天旱炎热,省刑恤囚,如八年例。
又停止秋决时,以甲子再周。
国家承平百年,本年
朝审秋审,情实人犯,停其勾决。十年,以雨泽愆期。
命减释徒杖以下罪犯。
十一年
诏赦天下奉。
谕:「朕临御以来,爱育黎庶,惟日孳孳,于兹十年矣,惟念各省获罪之犯,其中轻重,亦有差别,国家赦宥之典,或因行庆施惠,或因水旱为忧,间一举行,今朕哀矜庶狱,不忍令其淹滞圜扉,所有刑部及各省监禁人犯,除情罪重大外,馀著分别减等,发落军流徒杖以下人犯,一并分晰,减等完结,俾同沾肆赦之恩,勉图自新,以副朕协中,钦恤至意」。
又
命军、流人犯到配已过十年者,分别奏请省释回籍。又
命各省羁禁人犯经、督抚审题部驳。未结及各省未经审题案、犯事在恩㫖以前者,俱酌分别减免请㫖。又
上巡幸五台,命寛减直隶、山西二省军,流以下罪犯停止秋决。
十二年,以天旱。
命减免缓决五次,及徒罪以下人犯十三年。
上巡幸山东,命寛减直隶、山东两省缓决五次,及军流以下罪犯。
又停止秋决
十四年,以平定金川。
诏赦军中获罪枷号人员十五年寛恤,声请留养,未邀减免之,犯谕国家定有独子留养之例,凡属情轻,俱已邀免,惟是愚民无知,轻身鬬狠,不知留养,为格外之仁,或转恃此为幸免之路,以致罹于法网,因于案情稍重,或理曲寻衅,金刃重伤,虽经督抚声请,仍以原罪定拟,不准留养,固属该犯罪所应得,但声请之案,不过寻常鬬殴等类,㫁不至入于情实,徒使淹禁囹圄,不得侍养,而穷老孤孀无所倚赖,深可轸恻。朕思此等罪犯,本非有谋,故重情为常赦所不原,既经定拟,拘系逾时,已足驯其桀骜之气,应量为末减,俾得自新。上年秋审,经九卿定议矜减者,止有二起,馀仍监候著该部查明各犯祖父母父母现存,果无次丁侍养,俱以可矜减等请㫖,发落嗣后、独子犯罪未邀寛减者,该督抚于秋审朝审册内声明九卿覆核时,照此办理,以昭轸恤无告之意。至十九年三月并。
谕:「十五年以前此等亲老丁单之犯间,有原题内未经声叙者,亦著各督抚查明,准其一体,入于另册,量予末减」。
又以天旱,减释徒罪以下人犯,又以册立。
皇后恭上
皇太后徽号礼成
诏赦天下,本年内外秋审、情实人犯,俱停处决。其缓决五次以上者,量予减等。妇人犯罪,除十恶外,馀俱赦免。
又
上巡幸河南。
命寛减该省军流以下罪,犯十六年酌减缓决三次以上人犯又停止秋决。
十七年,
命展热审减等限期,向例热审减等,以立秋日为止。立秋在六月内者,以七月朔日为止。至是
上以天气炎热,著展至处,暑日为止,越旬日,雨泽尚未沾足复。
谕刑部仍行减等,俟雨足后照旧办理。十八年,以天旱减释徒罪以下人犯。又
命酌减缓决三以上人犯,并谕各犯有情罪,本重歴年查办,未经寛减而定案在康熙雍正年间缓决十馀次至数十次,内有一线可原者,亦著查明,分别请㫖。互见《详谳门》
。
十九年,矜恤寻常,鬬殴未经声,请留养之犯,奉谕:从前各省斗殴情罪稍重之案,经部定议,不准留养后,因此等人犯秋审时,原不至入情实。乾隆十五年,特颁谕㫖,令各该督抚秋审时另册办理。但十五年以前此等亲老、丁单之犯,间有原题内未经声叙者,遂不得一例邀恩,情亦可悯著。各该督抚将从前未附声明确有成招原案可凭者,准其一体入册,量予末减,以示钦恤。
又
上恭谒。
三陵礼成赦,奉天等处人犯,又停止秋决。
二十年,以平定伊犁。
诏赦天下,除谋杀故杀外,如原无仇隙,偶因一时忿激相殴伤重致死者,将凶犯免死,决杖一百,照例追银给死者家属军流以下概予减等。
二十一年
上东巡,命寛减山东现在军流以下罪犯二十二年。
上南巡,命寛减江苏、安徽、浙江等处军流以下罪犯。二十三年,以天旱,减释徒罪以下人犯。
又以天旱,酌缓寻常处决案犯。
二十四年,以天旱,减释徒罪以下人犯,又以平定回部。
诏:「赦天下流徒人犯在配身故妻子准回原籍。现在军流以下人犯概,行减等发落」。
二十五年,酌停秋审,解勘女犯,凡斩绞、监候、妇女业经解勘一次,情罪显然,无可改拟者,下次即停。其解审其外省,定拟可矜具题经九卿㑹核缓决者,次年秋审核其无异,亦即停其解审,以昭矜恤。二十六年恭逢。
皇太后万寿圣节
诏赦天下。先是,七月,以今岁恭逢皇太后七旬万寿,举行庆典,特谕刑部,将朝审秋审,各犯缓决至三次以上者,核其情罪,分别减等,至是
恩准部议,减免死罪以下五千一百八十馀人,又停止秋决。
二十七年
上南巡,命寛减江苏、安徽、浙江三省军流以下人犯,八月分别寛减,可矜人犯。
命刑部会同九卿于可矜人犯内有情切天伦一时义忿所激,与寻常斗狠不同者,量为区别,照免死减等例,再减一等发落。互见《详谳门》
二十九年
命「缌麻服属人犯照期功以上例,于停勾二次后,著大学士会同该部,一体省核,改入缓决。互见《详谳门》
又
敕部详定论功免死例,绿营官兵,一体矜恤详见《刑制门》
三十年。
上南巡。
命寛减江苏、安徽、浙江三省军流以下人犯。又
命刑部将朝审秋审,各犯缓决至三次以上者,分别情罪,减等发落。
恩准部议,减免死罪以下六千二十五人,并寛减缓决十次以上者,三百三十三人。三十二年
上巡幸天津。
命寛减直隶军流以下人犯三十四年。
命刑部将朝审秋审曾经三次缓决者,核其案情分别请㫖减等。详见《详谳门》
三十五年
上巡幸天津。
命寛减,直隶省。军流以下人犯。又以京师雨泽愆期。
命刑部寛减军流以下人犯及因事牵涉拘系者,速予省释。
三十六年
上巡幸山东。
命寛减山东省军流以下人犯,悉予减等发落。又以雨泽愆期
命清厘庶狱。
又恭逢
皇太后八旬万寿圣节
诏赦天下。先是,五月以雨泽愆期,奉命寛减,军流罪犯并
谕秋审册犯内有经三次缓决者,其情罪俱尚可原,今岁恭逢。
万寿、庆典,此等人犯,亦当在恩诏寛减之例,又何必令其久系囹圄?著刑部查明,分别减等具奏,以清庶狱而召和甘。
三十七年
敕查逓年未勾情实人犯,改入缓决,谕「朝审情实人犯,内有屡次未经予勾者,所积渐多。著刑部将已阅五年之官,犯常犯查明具奏,下次,即改入缓决册内。
三十八年,
上巡幸天津。
命寛减直隶省军流以下罪犯三十九年,以近畿微旱。
命刑部寛减军流以下等罪,敕直隶总督周元理一体遵行。又
命酌减缓决人犯时,以雨泽愆期,谕刑部,将自乾隆三十六年以来至本年秋谳时应入缓决三次以上罪犯并缓决一二次者,查明奏闻,分别减等,以昭钦恤。互见《详谳门》
。
又
命查秋审朝审,未勾人犯,改入缓决。谕:「嗣后秋审、朝审、情实人犯、有经十次未勾者,著刑部查明,于下次改入缓决,但不得擅改可矜,著为令」。又以朝审情实、官犯旧案,馀存者太多复。
命查明有经五次未勾者,即改入缓决。四十一年,以两金川全境荡平
上巡幸山东告功。
阙里
命寛减直隶、山东军,流以下人犯又恭上。
皇太后徽号册宝
诏赦天下。
又
命寛减缓决人犯,自三十九年查办之后,秋谳拟入缓决者,积有六千馀名。刑部遵。
㫖分别奏请减等发落。
四十二年,以雨泽愆期。
命清厘滞狱。
又
孝圣宪皇后升祔礼成
诏赦天下,直省军流以下人犯,分别减等四十三年。
命省释在配军、流人犯。
上以直省军流人犯,自乾隆十一年省释之后,歴时已久,到配渐多。
谕各省督抚查明已过十年者,咨部照前例核议。省释其在配自能谋生不愿回籍者聴。
又以河南旱,祷雨。
命寛减开封、彰徳、卫辉、怀庆、河南五府属军流以下人犯,寻又奉。
谕通省一体酌减,并清理庶狱,以召和甘。又以京畿雨未沾足
命刑部寛减罪囚。
又
上恭谒。
祖陵礼成,赦奉天等处。人犯四十四年。
命刑部寛减缓决人犯,其官犯另列清单,恭候谕㫖,著为令。
四十五年
皇上七旬万寿。正月
诏赦天下。
又
上南巡。
命寛减江苏、安徽、浙江三省恩诏后军流以下人犯。
又停止秋决。
四十七年,秋审朝审三次缓决人犯八千五百馀名。
命刑部分别减等发落。
四十八年,京畿雨泽愆期,命清厘庶狱。
又
上躬诣
盛京恭谒。
祖陵礼成,赦奉天等处,人犯如前例四十九年。
上巡幸江、浙。
命寛减军流罪犯、照歴次南巡之例。四月,以山东直隶旱,并谕二省军流人犯一体加恩,各予减等。又
命酌减秋谳缓决人犯六千三百七十二名五十年。
皇上以纪元五十覃庆元正,诏赦天下。
又省释监禁缓决人犯在七十以上者,谕本年举行千叟宴。盛典官民耆老咸被恩施,军流人犯,亦概予减等。其监禁缓决人犯,年在七十以上者,著加恩,分别减免释放。
又免柘城县民王金等聚众抗差案内为从人,犯六十七名,死罪发往伊犁黑龙江等处为奴。
皇朝文献通考卷二百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