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四库全书
皇朝文献通考》卷九十
《职官考》十四
封阶
文职
正一品光禄大夫 从一品荣禄大夫。正二品资政大夫。 从二品通奉大夫。正三品通议大夫 从三品中议大夫。正四品,中宪大夫。 从四品,朝议大夫。正五品奉政大夫。 从五品奉直大夫、正六品承徳郎。 从六品儒林郎吏员出身者,宣徳郎
正七品文林郎吏员出身者。宣议郎
从七品徵仕郎。正八品修职郎。 从八品修职佐郎,正九品登仕郎。 从九品,登仕佐郎,武职。
正一品建威将军 从一品振威将军。正二品武显将军 从二品武功将军。正三品,武义都尉。 从三品武翼都尉正四品昭武都尉 从四品宣武都尉。正五品武徳骑尉。 从五品武徳佐骑尉。正六品武略骑尉。 从六品武略佐骑尉。正七品武信骑尉。 从七品武信佐骑尉。正八品奋武校尉。 从八品奋武佐校尉,正九品,修武校尉。以下新増
。 从九品修武佐校尉臣
等。谨案:初制,武职正二品,称骠骑将军,从二品,骁骑将军正三品,昭勇将军从三品,懐逺将军正四品,明威将军从四品,宣武将军正五品,武徳将军从五品,武略将军正六品,昭信校尉从六品,武显校尉正七品。奋力校尉八品、九品,则级所无焉。嗣更定初例,一品至四品俱称大夫,五品以下则皆改称为郎,略参宋制,武功大夫、武功郎之意,乾隆五十一年特奉。
上谕:「旧例,武官正从一品,俱封荣禄大夫,正二品至从五品,俱封将军。既未为允当,嗣更定新例则皆称大夫。因思将军为専阃主,帅大夫系文臣之称,乃旧例则封将军,而今又更封,大夫名义殊觉混淆。嗣后武职正一品至从二品,俱应封为将军,正三品至从九品,应分别酌与都尉、骑尉、校尉等字様递为差等,以示区别。旋是遵」。
㫖定议,一二品俱封为将军,三、四品俱封为都尉,五、六、七品俱封为骑尉,八、九品俱封为校尉,经进呈。
睿鉴准行,于是武职封号,较旧制弥尽,美尽善矣。至文武邀封之期,初制恭遇。
覃恩及三年考满,均给封赠。康熙九年,停考满封赠之例遇。
覃恩始按品颁给至封赠命妇,一品妻为一品。夫人、二品妻夫人、三品妻,淑人四品妻,恭人五品妻宜人六品妻安人七、八、九品妻、孺人、命妇但论品级不分正从一品封赠三代,二、三品封赠二代,四品至七品封赠一代,八、九品止封本身。凡一品至五品皆授以。
诰命六品至九品,皆授以敕命文职,𨽻于吏部,武职𨽻于兵部。今依㑹典所载,并新定章程,辑大要以备考云。
乂谨案:乾隆五十年正月初一日恩诏条款内,开内外大小官员,除各以现任品级已得封赠外,凡升级及改任者,俱照新衔封赠。嗣部议查核。㑹典酌定四条:一,本宗貤封,宜定以品限,一、二品官不得貤封髙祖父、母,四品及五六品官均不得貤封曽祖父母,以符体制。一外姻貤封,宜严以限制,凡貤封外姻止许遵㑹典貤封外祖父母,其馀外姻,概不准请,以杜冒滥。一,京官八品以下加级请封,宜区以差等㑹典,载京官有加级者,得进阶受封级多限以制,七品以下不得逾五品,五、六品不得逾四品,三、四品不得逾二品,推原义例,殊为允当。但五、六品官不越四品,而七品至从九品未入流人员,俱得照加级请领。五品封典,亦觉太优,请于㑹典内添七品,不得逾五、六品、八品以下不得逾七品,于封典益昭详慎。一、重封条例宜晰。如司员调部、道、府、州县调任虽署新衔,而职既仍旧,级亦未増,岂得前后一官两请封典?请凡衙门地方调易而职阶相同者,不准重封。再京官请除官阶级数与上次相同者,不准重封外,所有加级既増晋阶较大各员,俱照向例给,封级多者,仍限以制,如八品以下,不得过七品之类。其捐纳各级,概不准计算,庶重封之弊,絶而于例亦昭画一奉。
朱批:所议是依议」,斯又酌定章程,并载入「㑹典则例者,谨因官阶,而附辑封典之制如此。
禄秩
臣
等谨案:我
朝量能授官,因官制禄银米兼支,视前代折米折钞之制,允为优厚。
世宗宪皇帝定养廉、増禄米,皇上御极之初即加。
赐京官恩俸,所以示体恤而励廉隅者,靡所不至,恩至渥也。谨依马考之例,书现在正支数于前,而以歴年増减之数附后,作禄秩一篇。又按马考及五朝考禄秩后复有职田一门。
国初,勲臣皆给庄田以代廪禄,寻即按品给禄,其庄田之数,详见《田赋》不另载。
世职俸银俸米
臣
等谨案:五朝考禄秩,俱载王公及公主、驸马都尉以下、奉恩将军、仪宾以上所支之数,今据。
《国史职官志》及《㑹典》文武官制,俱自一等公以下有品级、官员作为考,故禄秩亦祗载一等公以下。其奉恩将军以上廪禄,俱不载。
一等公岁给银七百两、米三百五十石。二等公岁给银六百八十五两、米三百四十二石五斗。
三等公岁给银六百六十两、米三百三十石。闲散公岁给银二百二十五两、米一百二十七石五斗。
一等侯又一云骑尉,岁给银六百三十五两,米三百一十七石五斗。
一等侯:岁给银六百一十两,米三百五石。二等侯岁给银五百八十五两,米二百九十二石五斗。
三等侯,岁给银五百六十两、米二百八十石。闲散侯:岁给银二百三十两、米一百一十五石、一等伯。又一云骑尉,岁给银五百三十五两,米二百六十七石五斗。
一等伯,岁给银五百一十两、米二百五十五石。二等伯:岁给银四百八十五两,米二百四十二石五斗。
三等伯:岁给银四百六十两、米二百三十石,伯品级官岁给银二百五两,米一百二石五斗。一等子又一云骑尉,岁给银四百三十五两,米二百一十七石五斗。
一等子,岁给银四百一十两、米二百五石。二等子岁给银三百八十五两,米一百九十二石五斗。
三等子岁给银三百六十两、米一百八十石,一等男又一云,骑尉,岁给银三百三十五两,米一百六十七石五斗。
一等男岁给银三百一十两,米一百五十五石。二等男岁给银二百八十五两,米一百四十二石五斗。
三等男,岁给银二百六十两、米一百三十石,一等,轻车都尉又一云骑尉,岁给银二百三十五两、米一百一十七石五斗。
一等轻车都尉,岁给银二百一十两、米一百五石,二等轻车都尉,岁给,银一百八十五两,米九十二石五斗。
三等轻车都尉,岁给银一百六十两,米八十石。骑都尉,又一云骑尉,岁给银一百三十五两,米六十七石五斗。
骑都尉岁给银一百一十两,米五十五石。云骑尉,岁给银八十五两,米四十二石五斗。恩骑尉岁给银四十五两,米二十二石五斗。八旗世爵、俸禄由都统咨部支领。曾经效力行闲致仕者,或给半俸,或给全俸,由兵部奏请。凡八旗武官,皆同汉世爵,由本省支给咨部,察核汉世爵擢,用京营外省及选用侍卫者,均食全俸。其发标效力,未经受职,及自愿效力,非?
命往者均给半俸,实授,始支全俸。其奉㫖,令其回籍及不能供职,并未及岁,承袭在家闲住者,均停给俸。雍正十三年定。
八旗世爵授外省文职者,如世爵之俸,浮于外俸,于任所支领外任之俸,所馀世爵俸银并世爵、禄米,仍留京支领。若与外俸相等及外俸,浮于世职者,俸银均在任所支领世爵禄米仍准留京乾隆三年定
。
八旗世爵授外省武职者,其世爵禄米,照文官例留。京支领乾隆四年定
在京满、汉文武官员俸银禄米臣
等谨案:在京文武官员俸银,满洲、汉人俱一例按品,颁发禄米,即照俸定数,每俸银一两支米一斛。
正、从一品,岁给俸银一百八十两,俸米九十石。正从二品,岁给俸银一百五十五两,俸米七十七石五斗。
正从三品,岁给俸银一百三十两,俸米六十五石。正从四品岁给俸银一百五两,俸米五十二石五斗。
正从五品岁给俸银八十两,俸米四十石,正从六品岁给俸银六十两,俸米三十石。正从七品,岁给俸银四十五两,俸米二十二石五斗。
正从八品,岁给俸银四十两,俸米二十石。正九品:岁给俸银三十三两,一钱一分四厘,俸米一十六石五斗五升七合。
从九品岁给,俸银三十一两五钱,俸米一十五石七斗五升。
未入流俸银禄米与从九品同。雍正三年奉。
谕㫖:「朕体恤臣工,时深轸念,每思经理区画,以赡其俯仰之资。今见汉官携带家口者多,若俸米仍照旧数食用,或有不敷居官者,难免内顾之忧。嗣后在京大小汉官著按俸银数目,给与俸米,俾禄糈所颁,足供养赡,以示朕加恩群臣之至意」。
五年,议准。
盛京户部及守䕶。
陵寝文武各官俸银,照京官正俸一体颁给。十二年,议准凡
内府及王公府属佐领,照八旗佐领,一体,颁给俸禄。乾隆元年,奏准七品笔帖式,岁支俸银三十八两,八品二十八两,九品二十一两米,照俸支给臣
等。谨案:初制,自顺治元年定汉文官正一品,岁实支俸银二百一十五两五钱,有竒从一品一百八十三两八钱,有竒正二品一百五十二两一钱有竒,从二品一百二十两五钱有竒正三品八十八两八钱有竒,从三品六十六两九钱,有竒正四品六十二两有竒从四品四十八两七钱有竒,正五品四十二两五钱,有竒从五品三十七两六钱有竒,正六品三十五两四钱,有竒从六品二十九两,有竒正七品二十七两四钱,有竒从七品二十五两八钱有竒,正八品二十四两三钱,有竒从八品二十二两七钱,有竒,从九品一十九两五钱,有竒汉武官正一品,岁实攴俸银九十五两八钱有竒,从一品八十一两六钱,有竒正二品六十七两五钱,有竒从二品五十三两四钱有竒,正三品三十九两三钱,有竒从三品二十九两五钱有竒,正四品二十七两三钱有竒从四品二十一两五钱,正五品一十八两七钱,有竒从五品一十六两五钱,有竒,正六品一十五两二钱,有竒,从六品一十二两四钱有竒。又定汉文武官岁额给柴薪银,一品二品一百四十四两大学士加宫衔者,加柴薪银二十四两
,三品一百二十两,四品七十二两,五品、六品四十八两,七品三十六两,八品二十四两,九品一十二两,在俸银之外。八年,定满洲䝉古、汉军都统、尚书,岁给银一百四十两,副都统、侍郎一百三十两,㕘领等官一百二十两,佐领等官一百两,䕶军校、骁骑校六品官六十两,七品官四十两,八品官二十两,每银二两,给米三斛。十年,更定满洲䝉古、汉军都统、尚书,岁给银一百八十两,副都统、侍郎一百五十五两,㕘领一等。侍卫郎中一百三十两,佐领、二等,侍卫、员外郎一百五两。三等侍卫主事八十两,䕶军校、骁骑校,六品官六十两,七品官四十五两,八品官四十两。至十三年,始议定文武俸禄,不论满、汉一例,照品支给,并裁汉官柴薪银两。
在京官员恩俸。
臣
等谨案:凡官员于正俸外,加倍给赏,曰「恩俸,其数与正俸同敬録前后。
恩㫖于左。
雍正五年
谕:「乾清门侍卫著照品级,加给俸银一倍,米石不必加给。嗣后凡令在乾清门行走之侍卫,俱照此给与」。
六年,
谕吏、户、兵、刑、工五部堂官,今皆各殚厥职,赞勷政治,共相黾勉,矢勤矢慎,端方自持,剔除情弊,杜絶请托,甚属可嘉,朕深许之。夫大臣者,果能廉洁自守,其用度必不敷。朕因国家政事,资藉大臣之力,而使之分心家计,朕心不忍。五部大臣内除差往外,省署印外,俸银俸米著加倍给与。其署理之大臣,亦照此赏给。若遇罚俸案件,将朕分外所给之俸,不必入议。
乾隆元年,
谕礼部,堂官照五部堂官例给与双俸。又
谕从前在京文员俸入,未足供其日用时,厪皇考圣懐,是以雍正三年。
特㫖增添汉官俸米,而各部堂官又加恩给与双俸,其馀大小各员,原欲次第加恩,俾得均沾渥泽。今朕仰体
皇考加恩臣工之意,彷佛双俸之例,将在京大小文员俸银加一倍赏给,令其用度从容益得,専心官守所给恩俸,著自乾隆二年春季为始」。
在京旗员养廉。
领侍卫内大臣,岁给养廉银九百两,满洲都统岁给养廉银七百两,䝉古都统、汉军都统、前锋统领、䕶军统领,岁各给养廉银六百两。
满洲副都统、步军统领,岁各给养廉银五百两。䝉古副都统、汉军副都统、歩军翼尉、内大臣、散秩大臣、銮仪使、上驷院卿、奉宸苑卿、武备院卿,岁各给养廉银四百两。
㕘领岁给养廉银六十两副,㕘领前锋侍卫印房官,岁各给养廉银四十两臣
等谨案八旗官员养廉之设,自雍正五年奉谕将两淮盐课羡馀银,每旗赏给一千两,分拨都统、副都统等员各有差。又将两浙盐课馀银赏给一万两。
分拨前锋统领、䕶军统领等员各有差,至乾隆十年奉。
特恩议定今制至八旗武大臣及官员,俱给亲兵随粮,另详兵考,兹不载。
在外文官俸银。
直省大小文官俸银俱照在京文官正俸,按品支领。
乾隆元年。
谕:旧例,教职两官同食一俸,未免不敷。著从乾隆元年春季为始,照各官品级给与全俸,永著为令。
臣
等谨案,初制于顺治四年定在外文职按品支俸外,复给薪银、蔬菜、烛炭、银心红纸、张银案衣、什物银四项。自督抚至佐贰杂职,各有等差,岁为常额。嗣于顺治九年裁案衣什物银,十三年裁薪银,康熙九年裁心红纸张银。
在外武职俸薪。
正一品,岁给俸银九十五两。从一品,岁给俸银八十一两,各有竒薪、银各一百四十四两。
正二品岁给俸银六十七两,从二品,岁给俸银五十三两,各有竒薪银与一品同。
正从三品:岁给俸银三十九两,有竒薪银一百二十两。
正、从四品,岁给俸银二十七两。有竒薪银七十七两。
正从五品,岁给俸银一十八两,有竒薪银四十八两。
正从六品,岁给俸银一十四两,有竒薪银三十二两。
正从七品,岁给俸银一十二两,有竒薪、银与六品同。
臣
等。谨案緑旗武职,自顺治五年定俸薪之外,复给蔬菜、烛炭、银心、红纸、张银案,衣什物银,俱按品有差,详在㑹典。至于武职定品不一,故支领俸薪,亦时有异同。初制,在外武官给俸至五品止,其营千总、把总止支廪、给银。康熙元年,定千总六品把总七品。初制,都司支三品俸,薪守备支四品俸薪。康熙二十五年,改都司正四品,守备正五品,俱按品支俸。至乾隆十八年,议定緑、旗营武职向系照衔食俸,今既将小衔删除,则自提督以至守备,所食俸银,自当一例更定,应将提督定为从一品,食俸八十一两六钱。总兵官定为二品,食俸六十七两五钱各有竒。其副将以下,各官俱照品给俸如额。
直省文职养廉。
臣
等谨案养廉之设,自各省耗羡,存公以备公用,即其赢馀,定为各官养廉。雍正二年,山西巡抚诺岷始行之。嗣后各省大吏俱奏请仿效其法,䝉世宗宪皇帝次第允行。盖以外官事务较繁,故于俸薪常额之外,酌给养廉,明立规制,使不得需索以扰民。
逮我
皇上御极之初,复増定佐杂各官,养廉其制,尤为大备,俾直省群工,顾名思义,大法小廉,诚不易之善则也,今恭録。
恩谕于左,仰见我。
国家加惠臣工,及杜止贪墨之至意,若夫酌耗羡之多寡,分差务之繁简,同一省而官有等差,同一官而数有等差,自督抚司道以至佐贰杂职,为数递减不等,皆核其籍于户部,兹不具载。
雍正六年。
谕曰:钱粮之加耗羡,原非应有之项,朕勤求治理,爱养黎民,本欲将此悉行禁革,而博采舆论,留心体,访知州县地方官,实有万不得已公私两项之用度,若全革耗羡,其势必不可行。为有司者,果能减轻收纳,不苛取于民,在民亦所乐,从此耗羡所以未尽裁革之故也。州县既有耗羡,而上司官员无以养廉势,不得不收州县之馈送,是上司冒贪赃之罪,以为日用之资,在谨慎小心者则畏惧而不敢行,必至过于窘迫而贪取滥用者,又因无所限制,借规礼之名,恣意横索弊端,种种州县,公私之用,既有不敷,必致加派巧取为害于民,况上司既收属员之规礼,则必有瞻顾回䕶之处,而下属反得操上司之短长,于察吏之道大有关系,所以雍正二年间,山西巡抚诺岷,请以通省耗羡提解存公,将阖省公事之费,及上司下属养廉之需,咸取于此,上不误公,下不累民,无偏多偏少之弊,无苛索横征之扰,实通权逹变之善策。朕是以降㫖允行,此提解火耗之所由来也。向来山西亏空之员,革职留任,以为弥补之计。夫以不肖之徒,令其留任还帑,是以亏空为䕶官之符,不但无益于国计,亦且有害于民生,而德音在任,又借弥补亏空之名,提火耗以肥私櫜及诺岷接任,洁已奉公实心办理,将亏空劣员,悉㕘革州县火耗,严行裁减,而酌留羡馀,以补无著之亏空,既不累及于闾阎,而有司亦免㕘罚,又为官员定养廉之资,为公事留办理之费,诺、岷此举为国计民生上下公私均有裨益,然伊当始行之时,不但晋省属员怨望,而内外臣工皆有异词。朕比时降㫖曰:此事惟如诺岷之督抚方能行之耳,葢朕之意,原听各省督抚自为之,而至于不能行之督抚不便行之地方,则朕并未强之使行也。诺岷举行之后,随有数省仿效其意,提解十分中之二三,以备公用。亦以地方公务繁多,若不预为计画,则一时需费仍至累及小民。然此亦皆督抚自行奏请者,非由朕谕也。伊都拉接诺岷之任,曾奏称山西亏空,渐次清楚,将来耗羡,便可充饷。朕严切训饬曰:本地之羡馀,只应作本地之用度,若归公充饷,断无是理。且恐相沿日久,遂成公项,不肖官员竟有重复徵收之事矣。田文镜亦曾奏称豫省亏空弥补,已清火耗,尚有赢馀等语。朕批示之曰:此项耗羡,原系豫省官民之物,假使果有赢馀,则当增添官员养廉之资,使其用度寛裕,倘再有赢馀,则当再减民间火耗之数,使其储蓄充赢。葢朕之准,其提解耗羡者,原为爱养官民之苦心,若以支给地方公用之外,尚有馀资,即请收作公项,朕必不为也。今魏廷珍又以上江提解火耗之事,具摺陈奏,恐外人不知,以为出自朕意,故特颁此㫖,明白晓谕。盖提解火耗之举,若行之果善,亦督抚分内之事,不得居功。倘行之不善,实足为伊身家性命之患,无所逃罪,总在伊等自行度量,其愿行者朕不拒阻,其不愿者,朕亦不强也。
乾隆元年。
谕曰:「闻江南佐杂等官向来未议养廉,该省事务繁多,差遣络绎,倍于他省。微员俸少力薄,未免衣食维艰。查江苏有不充饷之盐,规银两,安徽司库有存公耗羡银两,著总督赵宏恩、巡抚顾琮、赵国麟,公同查核。仿照江西、湖广之例,酌定数目,每年赏给,以为养廉,示朕体恤㣲员之至意」。
二年,
谕曰:「向来浙江等省佐杂㣲员,未曾议给养廉。朕闻江南地方事务颇烦,差遣络绎,已于上年特颁谕㫖,赏给养廉,以资日用。今思浙省事务差遣亦属繁多,微员等俸少力薄,所当一体加恩,著将应给各官查照。江南之例,从乾隆二年为始」。
五十年奉。
谕各省州县官于耗羡内有自行动支、抵算养廉者,耗羡归公,原为各官养廉之费,但官员自收自支其中,恐滋影射,冒混情弊。此后应一并禁,止令尽数解司,后再行由司库动支给发,以杜弊混并,令该督抚于年终分晰报部查核。
臣
等谨案耗羡,自雍正年间清厘之后,用给各官,养廉即禄,以驭富之良法也。我
皇上加意整顿,优厚臣工,务俾尽数报解动支,实于常法之中更寓防弊之道。近又因在京官员,非如外任养廉优厚者可比。是以向于俸银之外,兼支俸米特降。
恩㫖:凡有降级、革职留任者,止将俸银分别停减,其应得俸米,仍准照原品支领。因奉行在五十一年以后,谨附识禄糈条仰见我。
国家匪颁之制,所以劝励官聨者,至优且渥云:「武职禄糈!」
十年,户部奉:
特㫖赏给八旗大臣官员养廉,岁支银八万六千两,计领侍卫内大臣九百两,八旗满洲都统七百两,前锋䕶军统领,䝉古、汉军都统各六百,两歩军统领、满洲副都统、内务府总管各五百两,内大臣、散秩大臣,䝉古汉军副都统、两翼翼尉、内府三旗统领、内务府、奉宸苑上驷、武备院卿各四百两,健锐、火器营翼长围场总管各二百,两围场翼长一百两,其自八旗满洲䝉古、汉军,各㕘领印务章京。
圆明园三旗各㕘领八旗䕶军各㕘领两翼前锋㕘领、侍卫、健锐、火器营营总㕘领、八旗察哈尔总管等官,每年俱按大臣养廉,支剰银两,尽数分给,四十六年奉。
谕:向来各省提镇以下至将弁等俱有分扣兵丁名粮作为得项者,此例定自何年?其每员应得若干系何名目,各省是否一例,按照地方情形,品级大小,酌定数目多寡。又或各省参差不同,著交各该部将定例年月及现在款项数目,分晰查明,分单具奏。至此事因循已久,恐又于定数之外私自克扣增添者,若每员任内私扣一名,后任积渐加增,侵扣无所底止,督抚姑息不加查察,久之即为虚额空粮之弊,尤不可不彻底清查。著传谕各督抚,将各省提、镇以下武职现在分扣名粮实数,及有无私添之处,查明据实具奏。又奉
谕国家设兵卫民,简核军实,期于营伍整齐兵额充足,如兵丁等红白事件,从前设有生息惠济银两,以资赏恤。后因生息名色,有闗国体,特饬停止。昨陜甘添兵案内筹及赏恤声,请酌复恵济银两。朕以国家赏兵之费,藉商生息支给,究属非宜。已传谕令其动用正项,开销各省兵丁红白银两,原系加恵行伍格外施恩。若因此裁扣口粮,致额不足,殊非核实行伍之道。所有各省营赏恤兵丁,红白银两,自乾隆四十七年为始,俱著于正项支给造册报部核销。至各省提镇以下武职员弁,俱有应得坐粮马乾等项,令军机大臣会同该部核办照文员之例议给养廉。其所扣兵饷,即可挑补实额,核计添给养廉岁支亦及二百万两。官员既无拮据,而各省又添兵力,于行伍大有裨益。所有办理添补兵额红白赏恤银两,及名粮裁添养廉,縁由明晰晓谕,中外知之。嗣据直省各将武职应得养廉名粮数目,陆续具奏,经户部酌核章程,统归画一,以垂永久。按各武职品级大小,通同比较定额提督,每员给飬廉银二千两,总兵一千五百两,副将八百两,𠫭将五百两,逰击四百两,都司二百六十两,守备二百两千总一百二十两,把总九十两,经制外委千、把总毎员十八两,毎年照文职养廉,例于耗羡项下动支。又以在京巡捕五营员弁管辖地方处分较重,并非省营専事操防者可比。所有歩军统领,向系部旗大臣兼理,应得养廉名粮银八百八十两,照旧支给外,其副将核给养廉银九百两,𠫭将六百两,逰击五百两,都司三百两,守备二百四十两千总一百四十两,把总一百两,外委二十两。又以甘肃之乌噜木齐等处,云南之腾越镇、龙陵协,四川之崇化、绥宁、靖逺、懋功、抚边五营,或系新疆或在边境,亦与腹地情形迥异。酌给甘肃省乌噜木齐提督养廉银二千八百两,伊犁、巴里坤总兵各二千一百两,玛纳斯哈密副将各一千二百两,其㕘将各八百两,游击六百两,都司三百八十两,守备三百二十两,千总一百八十两,把总一百二十两,外委二十八两。云南腾越镇总兵一千六百两,龙陵协副将九百两,其游撃四百五十两,都司三百两,守备二百二十两,千总一百四十两,把总一百两,外委二十二两。四川崇化等五营,游击五百二十两,都司三百四十两,守备二百六十两千总一百六十两,把总一百二十两,外委二十八两。通计直省大小员弁,原扣名粮银一百三十六万八千四百七十六两,改给养廉银一百三十二万五千七百十六两,仍节省银四万有竒。其云南省之提督、总兵,福建省之台湾镇总兵,旧有额外动支耗羡公件银两,广东水师各营旧有额外加增草乾银两,一并删除,毋庸重给,再各省緑营兵丁红白赏恤银两。既遵奉恩㫖,动支正项,所有各省原动用之裁扣,节省各款应查明分别正闲款项,另行提解,及存为武职养廉支销之用等,因具题奉。
㫖:依议云南提督、总兵及福建台湾总兵,或地当烟瘴,或逺隔重洋,均与腹地不同,著加恩于议,给养廉外,云南提督加赏银五百两,云南总兵及福建台湾总兵,各加赏银二百两,以示朕轸念岩疆,加恵戎行之至意,著为令。
皇朝文献通考》卷九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