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沓藏书

卷七十

钦定四库全书

皇朝文献通考》卷七十

学校考

直省乡党之学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

世宗宪皇帝御极。

恩诏各直省入学额数,大学加七名,中学加五名,小学加三名,不为例。

恩诏各府、州、县、卫各举孝廉方正,暂赐六品顶帯,以备召用。

雍正元年。

谕曰:「朕缵承大统,遵守旧章,寤寐求贤,惟恐或失念。学校为士子进身之阶,督学一官,尤人伦风化。所系遴选各省学臣,倍加郑重。尔等须廉洁持身,精勤集事,实行文风两者所当并重,若徒事文华,而不敦崇实行,未为尽职也。衡文以理明学,正典雅,醇洁为主。古人云:言乃心声气由,夙养必士品端而后文风正。他日为国家柱石为廊庙羽仪不綦重欤?勿私纳苞苴,勿瞻徇情面。勿轻视武途,勿滥取祠荫。勿矫激沽名,勿昏庸废事,勿卑污贬节,勿骄暴凌人。胥吏必谨闗防幕客,尤宜选择。如此,则内外交毖,本末兼修,上不负朝廷,下不愧多士。朕耳目所及,必有见闻,若罔顾声名,廉隅不饬,国有常宪,罚必随之,尚其勉旃毋忽。

谕吏部,各省教官,专司训迪士子,今捐纳教官人员,有不谙文艺之人,不可为年长学优者之师,应照伊所捐品级,别任补用。该部议奏」。寻议:「各省教职,俱以举人恩㧞副榜廪生挨贡补用。其捐纳人员,教谕改以县丞,用训导以主簿用」。从之。

申明旌表孝义贞节之典,上以旌表孝义贞节之典,直省大吏视为具文,并未广谘逺访,祗慿郡县,监司申详,即为题请建坊,而山村僻壤贫寒,耕织之人,幽光湮郁,潜徳销沉者,不可胜数,特谕礼部,即行𫝊谕督抚学政,嗣后务令各属加意搜罗,虚公核询,确具本人乡评真迹,题奏旌奬,勿以匹夫匹妇轻为阻抑,勿以富家巨族滥为表扬,以副成俗化民实心,彰善至意。至三年又。

敕直省督抚、提镇学臣,查明营伍中合例节妇,移明教官申报州县详请旌表定为例」。

命各省改生祠书院为义学,延师授徒,以广文教。如实系名宦去任之后,百姓追思建造者,准其存留。馀俱。

著地方官查明,改为义学。

定科试生员増用经文之例,旧例四书题文二篇。至是,礼部议:准御史田嘉榖奏请増用经文一篇,如遇三冬日短减去四书文一篇。

设立广西太平土州学额,取文、武童生各四名以养利州训导一员移驻土属,就近教督。至十年,定廪増额各四名。

升山西平遥县中学为大学额,取童生十五名。定各州县设立社学义学之例。旧例,各州县于大乡、钜镇各置社学,凡近乡子弟年十二以上、二十以下有志学文者,令入学肄业。至是,复经申定将学生姓名造册申报学正。按临时如有能文入学者,社师优赏若怠于教习、钻营充补者,禠革。至三年,议准云南威逺地方。五年,议准云南东川土人八年,议准四川建昌番夷、湖南永绥、六里等处,并建立义学,选延塾师,先令熟番子弟来学,日与汉童相处宣讲。

圣谕广训,俟熟习后,再令诵习《诗》、《书》,以六年为期,如果教导有成塾师,准作贡生,三年无成该生,发回别择」。

文行兼优之士,应需经书日用,令该督抚照例办给。俟熟畨学业有成,令往教诲生番子弟,再俟熟习,通晓之后,准其报名应试。

二年,

颁发

圣谕广训并。

御制序文于直省学宫。

命改直省小学为中学,中学为大学。上谕曰:「迩年文教广被由我。

圣祖仁皇帝寿考作人山陬海澨,莫不读书。稽古直省应试,童子人多额,少有垂老不获一衿者,其令督、抚学臣查明实在人文最盛之州县,题请小学为中学,中学为大学大学,照府学额数取録,督抚等务宜秉公详查,不得徇私冒滥。寻礼部等衙门遵。

㫖:查核题准,直𨽻顺天府大兴、宛平一学,实分三学,今照三大学例,俱加七名,各取进二十五名,文安通州。

宝坻、丰润、蠡县、髙阳、河间、任邱、景州、冀州、定州、南宫、枣强、清丰、滑县、东明、开州、长垣等十八州县,向系大学,今照府学额,各取进二十五名。蓟州卢龙、迁安、昌黎、乐亭、博野、祁州、安州、新安、献县、阜城、静海、宁津、天津卫、万全、蔚县、衡水、安平、鸡泽、成安、清河、魏县、南乐内黄等二十四州县卫,向系中学,今改为大学,取进各十八名。香河、顺义、深泽、青县、西宁、灵寿、行唐、赞皇、新河、髙邑、无极、新乐、曲阳、广宗、唐山、内邱等十六县,向系小学,今改为中学取进各十五名,江南苏、松等属之上元、江宁、句容、溧阳、太仓、长洲、吴县、吴江、常熟、昆山、嘉定、华亭、娄县、上海、青浦、武进、无锡、江阴、宜兴、丹徒、丹阳、金坛、邳州、山阳、盐城、髙邮、通州、泰州、江都仪征、泰兴、兴化等三十二州县,向系大学,今照府学额各取进二十五名。溧水、髙淳、崇明、海州、清河、桃源、安东、宿迁、睢宁、沭阳、宝应、如皋等十二州县,并金山一卫,向系中学,今改为大学,各取进二十名。江浦六合、贑、榆等三县向系小学,今改为中学,各取进十六名,其海门乡向系海门县后裁并,通州另取六名,今准其増额四名,安徽所属之懐宁、桐城、宣城、泾县、鳯阳、广徳等六州县,向系大学,今照府学额各取进二十五名。潜山、太湖、宿松、黟县、宁国、旌徳、太平、贵池、青阳、建徳、当涂、芜湖、无为、六安,泗州合肥、宿州、亳州、含山、建平等二十州县,向系中学,今改为大学,各取进二十名。望江东流,繁昌、舒城、庐江、临淮、定逺、䝉城、懐逺等九县,向系小学,今改为中学,各取进十六名。江西之南昌、新建、丰城、髙安、宜春、清江、庐陵、吉水、安福、临川、金溪、南城、新城、上饶、鄱阳、贑县、宁都等十七县,向系大学,今照府学额各取进二十名。奉新、永新、宜黄、东乡、南丰、广昌、贵溪、馀干、星子、都昌、建昌、徳化、湖口、大庾等十四县,向系中学,今改为大学,各取进十五名。萍乡、峡江、玉山、安仁、安义、瑞昌、南康、石城等八县向系小学,今改为中学,各取进十二名。浙江之仁和、钱塘、海宁、嘉兴、秀水、嘉善、海盐、平湖、乌程、归安、徳清、鄞县、慈溪、山阴、㑹稽、诸暨、馀姚、临海、金华、兰溪、西安、建徳、淳安、永嘉、丽水等二十五县,向系大学,今照府学额,各取进二十五名,奉化、新昌、嵊县、天台、永康、常山、瑞安、平阳等八县向系中学,今改为大学,各取进二十名,于潜昌化、汤溪、江山等四县向系小学,今改为中学,各取进十六名。又定海县向止额取十一名,今改为小学取进十二名,福建之闽县、侯官、长乐、福清、莆田、仙逰、晋江、南安、恵安、同安、安溪、龙溪、漳浦、海澄、南靖、平和、南平、建安、瓯宁、建阳、崇安、邵武、长汀、上杭、永定、福宁等二十六州县,向系大学,今照府学额各取进二十名。连江、福安二县向系中学,今改为大学,各取进十五名。永春、徳化、尤溪向系小学,今改为中学,各取进十二名。湖北之江夏、武昌、兴国、黄冈、蕲水、黄梅、黄陂、京山、天门、沔阳、孝感、江陵、公安、石首、监利、襄阳等十六州县,向系大学,今照府学额各取进二十名,大冶、云梦二县向系中学,今改为大学,各取进十五名。应山县原系小学,今改为中学取进十二名。湖南之长沙、善化、湘潭、茶陵、攸县、益阳、衡阳、衡山、耒阳、零陵、祁阳、邵阳、武冈、新化、巴陵、华容、澧州、武陵、桃源㑹、同、郴州、靖州等二十二州县,向系大学,今照府学额,各取进二十名。湘乡、宁乡、常宁、安乡、溆浦、永兴、桂阳等七县,向系中学,今改为大学,各取进十五名。辰溪向系小学,今改为中学。取进十二名,山东之厯城、章邱、泰安、莱芜、徳州、武定、滨州、滋阳、滕县、济宁、鱼台、单县、曹州、曹县、东平、沂州、四氏学、桞城、髙唐、濮州、益都、寿光、安邱、诸城、掖县、胶州、蓬莱、莱阳等二十八州县,向系大学,今照府学额各取进二十名。新城、济阳、长清、阳信、海丰、乐陵、商河、利津、沾化、宁阳、邹县、武城、定陶、钜野、郓城、汶上、东阿、阳榖、堂邑、茌平、馆陶、临淄、昌乐、莒州、日照、髙密、即墨、栖霞、宁海、文登等三十州县,向系中学,今改为大学,各取进十五名。峄县、费县、观城、髙苑,䝉阴等五县,向系小学,今改为中学,各取进十二名。山西之阳曲、榆次、文水、临汾、洪洞、曲沃、翼城、闻喜、汾阳、介休、忻州、代州、长治、蒲州、临晋、猗氏、解州、安邑、泽州、髙平、阳城、綘州、太平、襄陵等二十四州县,向系大学,今照府学额,各取进二十名。綘县、临县、大同、蔚州、朔州、辽州、平定、盂县、崞县、夏县、沁州、稷山等十二州县,向系中学,今改为大学,各取进十五名。黎城、壶闗、繁峙、保徳、兴县、吉州、隰州等七州县,向系小学,今改为中学,各取进十二名。又太原、平阳二府府学,向系所属州县内拨取,今太原府分设直𨽻诸州属府辖者,止存十一州县,平阳府分设直𨽻诸州属府辖者,亦止存十一州县,令学臣将府学二十名,即于府属各州县拨入。其蒲州等十二州县,除闻喜县已属平阳府拨入府学外,其馀十一州县,照旧例听往运学考试。河南之祥符、杞县、太康、陈州、商邱、永城、鹿邑、睢州、安阳、河内、洛阳等十一州县,向系大学,今照府学额各取进二十名。陈留、通许、中牟、西华、临漳、济源、武陟、孟县、温县、偃师、灵保等十一县,向系中学,今改为大学,各取进十五名。荥阳原系中学,后改小学,今准复为中学,取进十二名。原武、长葛、临頴三县向系小学,今改为中学,各取进十二名。陕西之蒲城县及宁夏等卫,向系大学,今照府学额各取二十名,咸阳、同州、乾州、武功、鄠县、兴平、肤施、洛川、清涧、宝鸡、城固、兴安、泾州、安化、㑹宁、文县、伏羌、秦安等十八州县,向系中学,今改为大学,各取进十五名。三水商州、安平、葭州、汧阳、沔县、镇原、盛宁、礼县等九州县,向系小学,今改为中学,各取进十二名华阴县向系中学,今潼闗卫裁去卫籍,并入华阴县,准照府学额取进二十名。鳯翔、庆阳二府学向止十五名,今俱准如府学定例,各取进二十名,镇番卫向系小学,今改为大学,取进十五名。平凉府向系中学有平凉卫籍八名,附入府学,今卫籍虽裁,仍准如府学定例取进二十名。凉州卫向系中学,今改为大学,取进十五名,古浪所向,取童生八名,附入凉学,凉学廪増,旧止二十名,今増古浪所八名,准加廪増各十名,其出贡旧,照县学例,两年一贡,今照州学例,三年两贡,四川之成都、崇庆、简州、阆中、南部遵义、睂州、卭州、雅州、泸州等十州县,向系中学,今改为大学,各取进十五名。嘉定州向系大学,今照府学额取进二十名。温江、新繁、新津、郫县、巴县、江津、南充,宜宾、富顺、奉节绥阳、洪雅,遂宁等十三州县,向系小学,今改为中学,各取进十二名。广东之南海、番禺、东莞、顺徳、新㑹、香山、海丰、海阳、潮阳、揭阳、澄海等十一县,向系大学,今照府学额各取进二十名三水。増城、保昌、英徳、兴宁、长乐、龙川、程乡、饶平、儋州等十州县,向系中学,今改为大学,各取进十五名,新宁、初平、永安、大埔、惠来、平逺、镇平、开平、吴川、东安、西宁等十一县,向系小学,今改为中学,各取进十二名。广西之临桂、全州、苍梧、鬰林、懐集、宣化、横州、新宁、宾州、上林等十州县,向系大学,今照府学额各取进二十名。灵川、兴安、灌阳、桂平、贵县、隆安、永淳、武縁等八县向系中学,今改为大学,各取进十五名南平向系小学,今改为中学取进十二名。云南之昆明、安宁、晋宁、宜良、南宁、寻甸、建水、石屏、通海,河西、河阳、新兴、太和、赵州、邓川、浪穹、剑川、保山、腾越、楚雄等二十州县,向系大学,今照府学额各取进二十名呈贡。陆凉沾益、宁州、阿迷蒙,自云南宾川等八州县向系中学,今改为大学,各取进十五名。和曲州向系小学,今改为中学,取进十二名。再准该抚所请,将黒白琅三井于州县外另为设学,俱照小学各取进八名。贵州之贵阳、威宁二府学向各止取十五名,镇逺府学向止十六名,今俱准如黔省府学定例,各取进二十名。贵筑县向系大学,今照府学额取进二十名,毕节县向系中学,今改为大学,取进十五名。贵定清镇、普定、瓮安、安化等五县向系小学,今改为中学,各取进十二名。至三年,并

谕兵部令督抚㑹同学臣查明陕西技勇最优之州,酌量数目,奏请増加武童入学额数,详见三年分设陕下西、宁夏等府学条。颁发。

御制平定青海碑文于学宫,详见《太学门》禁贵州儒童寄籍冒考之弊,凡同省异府、同府、异县者,不得滥行收考。

令各省学臣,严核生监优劣,凡各省生员优劣,令学臣将举黜之数,于任满日造册送部,至各省捐纳,贡监,亦归学臣约束,岁终将优劣,造册送部,増八旗满洲䝉古、汉军廪膳増广生员额,满洲、蒙古各四十名,汉军各二十名,从顺天学政呉襄请也。互见《旗学门》

増定。

盛京入学额数,奉天、锦州二府学各増五名,满字号,増一名,合字号増二名互见《旗学门》

増设山东运学武生额,取八名颁发。

钦定孝经衍义,于直省学宫増设湖南学政。先是元年,上以湖南士子赴湖北乡试,经由洞庭风浪之险,拟于湖南建立试院,毎科另简考官,俾士子就近入场。

特谕礼部:「行文湖南巡抚,若能于二月前预备场屋,则于明春即分两闱考试,倘预偹不及,则于下科举行」。至是,始建湖南试院,増学政一员。

三年,奉。

上谕:「从前学政主考,皆就其为人谨慎者●往,并未考试文艺,其中竟有不能衡文者,或因中式之后,荒疏年乆故耳,著应差之翰林并进士出身之各部院官员查奉,俟朕试以文艺,再行差委」。

更定京卫武童附府入学之例,京卫岁考取入武童共一百名。时以燕山等六卫地丁编入顺天、保定、河间、正定四府,其卫学武童亦令分归四府,于顺天府大兴、宛平二县,各取进二十名,归入顺天府武学。其馀六十名于保定、河间二府各二十名。惟正定府又分设直𨽻州,令于正定府取八名,赵州、冀州各三名,定州、晋州、深州各二名,俱拨入本府本州儒学。

改天津卫学为州学,裁保定、延庆等处所卫学,归并府州学。内以天津教授为学政,裁保定左所教授、训导各一员。其左所生员并入保定府学,毎试额,取童生十八名,分入清苑等六州县,酌量加増廪附。左所考试之任邱卫军籍生员,归入河间府学,延庆卫生员分入昌平、延庆二州学,毎试额取童生,亦分拨各府州学考取。

増设安徽学政,从都御史蔡珽请也。増设䑓湾彰化县学教谕,额取童生八名,设立广西、崇善、荔浦二县儒学取进文武童生各四名,拨太平府训导驻崇善、宜山县训导,驻荔浦,令直省各学儒童诵习。

圣谕广训,凡不能背録者,不准録取严定生监假托文㑹结盟聚党之禁,饬地方官拿究申革,外有逺集各府州县人等标立社名,论年序谱指日盟心者,照奸徒结盟律,分别治罪。定云南苗童附试元江府入学二名。

分设陕西、寜夏等处儒学教官,并定各学廪増选贡,及文武童生入学额数,时以寜夏等卫所新经改设郡县,乃分设宁夏、西宁、凉州、甘州四府教授、训导各一员,取进文、武童生各十二名,廪増各四十名,一年一贡,灵州学正一员,取进文童十二名、武童十五名,廪増各三十名,三年两贡,宁夏、宁朔二县教谕各一员,取进文童各十五名,武童各二十名,廪増各二十名,两年一贡,中卫县教谕一员,取进文童十二名,武童十五名,廪増仍照旧额。三年两贡,西宁县教谕一员取进文、武童生各八名,廪増各二十名,两年一贡、武威县教谕一员,取进文、武童生各十五名,廪増各二十名。两年一贡,平罗、碾伯、古浪三县训导各一员,取进文、武童生各八名,廪増各二十名。两年一贡,髙䑓县教谕、训导各一员,取进文童十五名、武童二十名,廪増二十名。两年一贡。永昌、镇番、山阳三县教谕各一员,童生照题定之数,取进廪増,仍旧两年一贡,平番县训导一员,童生照题定之额,取进廪増,仍旧两年一贡,张掖县教谕一员,童生,照题定之额,取进廪増,出贡,照定例行。

定湖南苗童入学额数:衡州、永州、寳庆、辰州四府,郴、靖二州,毎学额取三名。

颁发

御书生民,未有匾额,恭悬孔庙。

定贵州苗童取进额数,凡黔省苗人子弟情愿读书者,准其送入义学,一体训诲,毎遇岁科两试,于该学定额外取进一名,以示鼓励。

定黔省南笼㕔学,廪额二十名,分设江南苏、松、常三府属州县教职。其原设之太仓州,留学正一员。长洲、吴江、常熟、昆山、嘉定、华亭、娄县、青浦、上海、武进、无锡、宜兴十二县留教谕各一员。新分之元和、震泽、昭文、新阳、寳山、镇洋、奉贤、金山、福泉、南汇、阳湖、金匮、荆溪十三县,拨训导各一员。

颁发

御制《律书渊源,于直省重刋者听四年。

上以士习不端,皆教官之因循怠惰所致,特谕学臣持正秉公,宣扬风化,于教官之称职者即加荐㧞,溺职者即行㕘革。为教官者训诲士子,悉秉诚心如父兄之督课子弟,至于分别优劣,必至公至当,不涉偏私。如此,则士子各崇尚品诣,砥砺㢘隅,风俗丕变,庶几可望。寻定各学教官所属文武生员,果能尽心训导,阅俸六年之后,所属士子并无过犯,督抚学臣据实保题升用。

设立顺天府学满洲教授、训导各一员。礼部于满洲进士、举人、贡生内考取文理优通者,拟定正陪送吏部引。

见进士举人,授为教授、恩㧞副榜,岁贡授为训导,令其毎月将八旗生员考试一次,并以时教令,骑射如有。

文理不通,行止不端者,该教官申详学政,即行革退,如教官怠惰废弛,有玷厥职,许学政指名题㕘。互见《旗学门》

谕礼部、直省学臣,三年任满,著于各学生员内选择人品,端方有猷,有为有守之士,大省四五人,小省二人,送部引见酌用。

裁顺天府武学教授、训导等缺,以满洲、蒙古、汉军武生归八旗满洲教官,管辖大兴、宛平二县。武生归顺天府儒学管辖。

定山西新设府县学廪,増及文武生童额数,新设朔平、宁武二府,照晋省大学例,取进童生各十五名,廪増各二十名,其右玉县,原系两卫,并为一学,取进十五名。左云、平鲁二县,照旧卫学额各取进八名。大同府新设阳髙、天镇二县,亦照旧卫额以上五学廪増出贡,俱照县学例。宁武府属之宁武闗,新设县学,照小学取进。八名,偏闗县,原系两所并为一学,取进十五名。又新设神池五寨、二县,取进六名,俟人文充盛,再议定额。

定东川府学照小学额进十名例,以是时东川改𨽻云南,应试童生无多故也。

命直省、学臣以部员奉差者俱兼翰林院衔,二甲进士出身者加编修衔。三甲同进士出身者,加检讨衔任。

满仍在本部补用。

定江南新设,分县学取进生员额数。苏州府长洲县学额进十三名,元和县学额进十二名,吴江县学额进十三名,震泽县学额进十二名,常熟县学额进十三名,昭文县学额进十二名,昆山县学额进十三名,新阳县学额进十二名,松江府华亭县学额进十三名,奉贤县学额进十二名,娄县学额进十三名,金山县学额进十二名,上海县学额进十三名,南汇县学额进十二名,青浦县学额进十三名,福泉县学额进十二名,常州府武进县学额进十三名,阳湖县学额进十二名,无锡县学额进十三名,金匮县学额进十二名,宜兴县学额进十三名。荆溪县学额进十二名,直𨽻太仓州州学额进十三名,镇洋县学额进十二名,嘉定县学额进十三名,寳山县学额进十二名,其廪増生额数俱各半分𨽻。

令各省学臣验看教官,凡各省恩㧞副榜贡生,已就教职者,学臣于岁科两考事竣后,㑹同巡抚与挨贡一体验看,造册送部,铨选年老者,以原品休致。

増设奉天府,兼辖州县儒学船厂,増设永吉州学正一员,宁古塔増设泰宁县教谕一员,白都讷増设长宁县教谕一员,并属奉天府管辖。

五年,増设贵州五开卫学,置教谕、训导各一员,改铜鼓卫学教授为教谕,其岁科二试取进,文、武、童生各如旧额。寻定五开县曰开泰,铜鼓,改县曰锦屏。

复定华阴县为中学,新设潼闗县学各额数。先是,陕西裁潼闗,卫文武童生归,并华阴县考试,将华阴县额十二名之中学、照府、大学,广为二十名,至是该卫复改为县,其华阴仍照中学例,额进十二名,所改之潼闗县学,即照该卫原额,文武童生各取进十二名,廪増出贡,俱照各县例行。

又申定令直省捐纳贡监俱归学政约束,礼部议覆。河南巡抚田文镜疏言:「捐纳贡监,归并学臣与生员一体约束,应如所请。嗣后贡监犯事,禠革行,令督抚移咨学臣得。

㫖捐纳贡监,既令学臣约束,若必俟督抚移咨学臣,则学臣仍无约束之权。嗣后有应行禠革者,令地方官申报督抚学臣,其事属督抚者,准督抚移咨学臣。其事属学臣者,准学臣移咨督抚,如此始为周备。寻又定贡监归学政约束照依生员之例,令州县官设立门簿,凡贡监出入衙门,逐一填造,每月申报督抚、学政严加查核。

裁并河南胙城、延津县学,更定额数,胙城、延津二县小学岁科两试,额取文生各八名,岁考额取武生各八名。是时胙城裁并,延津议准照大学例,岁科两考,各取进文生十五名,岁考取进武生十五名廪増,仍照各县学例,两年一贡,廪生缺出,准其顶补。

裁并山东复州、全州二卫学廪増额。是时,将山东、莱州府之复州卫、全州卫,归并奉天府府丞考试,其二卫民人留居山东者,即与莱州府民籍一体考试,现在二卫生员改归莱州府学,其卫学廪増额缺,停其顶补。

定东川府寄籍入学生员,改归本籍例,四川东川府归并云南,所有外州县寄籍东川府学文武生员,改归本籍各学应试。其东川府土著文武生仍归并云南应试。

设贵州平溪、清浪二卫教谕、训导各一员。平溪改县曰玉屏、清浪,改县曰青溪。

严定学政贪劣,并议处提调之例。上以向来学臣,恣行贪劣,固属本人,不肖亦大半,由于提调官员引诱挟制,使不得全其操守,而于中网取。

厚,利所致也。

特谕嗣后学政声名不好,应将提调官一并议处,其如何定例之处,著九卿㑹议具奏。寻议嗣后提调,如听学臣贪墨通同作弊,以及引诱为非者,照贪官例同学臣,一并革职拿问。如学臣暗通闗节,私鬻名器,提调,虽无通同,引诱情弊,而防范不严,照溺职例革职。如有猾吏奸胥,招揺撞骗以及受贿传递等弊,提调不行,访拿究治,照失察衙役、犯赃例议处。倘学臣操守清廉,杜絶情弊提调,不得遂其引诱反行、挟制把持者,准学臣即行指㕘审实,照贪官例治罪。

敕下第举人挑选,教官勉力供职。吏部遵。

㫖将,㑹试下第,举人挑选,教职引见奉。

上谕:「教官有董率士子之责,果能实心训导,使诸生读书循理,无佻达嚣凌之习,则平民有所观法,风俗可望淳厚,所闗匪浅也,乃向来教职,因循偷惰,全不以教训为事。朕屡颁谕㫖,而积习如故,因于尔等下第举人之中,择文理明通者,引见命往论尔等科分名次,尚非应选之人。朕加恩特用,务须勉力供职,加意训诲,六年之内,如果著有成效,督抚题荐,朕格外加恩,如有负职守经,督抚题㕘,朕不姑容也」。

谕吏部:「凡县令改授教职者,因其不胜民牧之任,例当罢黜。朕念其读书攻苦,选授一官,不忍遽令废弃,是以俾居师儒之席,以展其所学,此朕格外之恩也。况教官有化导士子之责,较理民之任,闗系尤重,应当殚心竭力,以尽职守。倘因改授之故,志气隳颓,奉职怠忽,著各省巡抚学臣查㕘议处。

命台湾生童听巡察御史考试台湾逺隔海洋,向例学政交与台湾道兼管。

上以道员管理地方之事,又兼学政,未免稍繁,特谕吏部,将学政交与𣲖往巡察之,汉御史管理,并著为例。

更定奉天府学出贡及生员,附近考课例。奉天府府丞须洲疏言:「奉天府学民籍廪生一年一贡,似觉太速,请两年一贡满字号,廪生五年一贡。似觉太迟,请三年一贡再。

盛京幅貟广阔,满、汉生员,散处千里之内,总属教官管辖,耳目难周,请令查明居址,拨归相近,州县督课」。部议应如所请,从之。互见《旗学门》。

六年二月

命颁

御制仲丁祭。

文庙诗章,石刻于直省学宫详见太学门》,禁各省生童冒籍及学臣私行馈送督抚之弊。是时滇、黔、楚粤等省苗民,向化新増土司入学额数上,虑不肖士子冒充苗籍,阻土民读书上进之路,特谕礼部,令学臣加意禁饬。又以前因各省学臣用度不敷,令该地方给与养廉,俾盘费从容得,以尽心考。

核杜絶私情,至是恐日久弊生复。

谕向来陋规,学臣有馈送督抚之项,若外存养廉之名,而暗中仍有馈送之实,则考试必至不能肃清,深负朕加恩学臣之意矣。

设立四川黎大所学。四川巡抚宪徳疏言:「黎大所旧系州治后,以人士稀少生童,逺寄籍于各府州县考试。今生齿日繁,文风渐盛,请设一学,取进文、武童生各六名,并拨荣经县训导一员,専司课士。其在外府州县卫寄籍入学已经补廪者,仍听其于寄籍之处,考试挨次出贡。其馀増附及武生,俱改归黎学」。从之。

定云南乌䝉府州县学,取进文武生员各十名。又

命直省选㧞贡生不得拘定考试等次,向例考取㧞贡,俱于现考一、二等生员内选㧞。

上以作文有一日之短长,而文理平通,不列优等,或品行端方,才识练达,足备国家之用,亦未可定。

特谕嗣后各省学政不必拘一二等之生员,俱准収考酌量,试以时务策论,其人果有识见才干,再访其平日品行端方,即正考未列优等,亦准选㧞。互见《太学门》

増设山东兖州、府鱼台县学训导一员,登州府福山县学教谕一员。

定粤民寄籍闽省台湾者,别编字号,取入府学。礼部议准,粤民流寓。福建、台湾年久入籍者,台属四邑均有户籍可稽应童试者七百馀人,应别编字号于四邑内通较,粤童文字,共取进八名,附入府学。再有读书应试者,总以八名为率。

令直省学臣开报生员科考册送部,向例生员縁事欠考等项,止于岁考报册内开载」。兹从学政王世琛请也。

禁止直𨽻、河南、山东、山西四省生员,托名考试鸿胪寺序班,鸿胪寺序班。向例四省生员在京者,考试后,因䂓避本处,学政考试,倩人递呈,并不亲身到京。至是,令生员愿考序班者,取具同乡京官印结选取留寺学习。其迭催不赴考之生员,该寺查出除名,仍归本学肄业。

更定学政岁科两试,加试经策例。先是,元年定岁考用四书文二篇科考,加经文一篇、冬日四、书文一篇、经文一篇。至是更定岁试作两书,一经冬日,一书一经,科试作一书,一经一策,冬日一书,一策草率塞责者。岁试不准优等科试,不准録送定考试儒童改试孝经论之例。旧例正考四书文二篇,覆试四书文一篇、小学论一篇。至是停小学论题改出,孝经,题作论。

禁东省卫籍童生及衍圣公所属户人子弟,两地应试时,皆散居各州县地方,令于现在居住之地应试,毋许两地赴考,违者以冒籍论。

定州县学官𢃄理月课之例。先是五年,部议教官月课诸生,面加考试,至是又定府学生员百里以内者,月课仍在府学百里以外者,在州从州、在县从县令、州县学帯理月课至府学生员,有干犯学䂓者,亦许州县学官严加约束。

令新设宝丰县地方民人愿就考试者,附入邻近州县,酌收入学。时川陜总督岳锺琪酌议,插汉拖辉,地属新疆,招徕民人,请立学校,部议民人虽有四千馀戸,士子尚属有限,应请暂停立学。得㫖:「据奏招徕民人已有四千馀户,其中亦多读书之人,若必俟人文蔚起,始行考试,恐逺方士子目前,阻其上进之阶,应将现在读书愿就考试者,附入邻近州县考试,酌量加额,收録入学,俟人文渐盛,建学设官,仍行拨入本学,庶为妥恊」。寻定新设县曰宝丰。

七年,奉:

上谕:「嗣后教官沽名邀誉,纵容劣生不行举报者,经学臣指㕘,将教官照溺职例革职。若学臣瞻徇情面不行纠㕘者,将学臣照徇庇例,降调,永著为例」。

定每月考验新进武童弓马,凡武童新案到,学教官造册,移送驻防武职备案,每月定期𫝊集诸生㑹同考验,弓马内有生疏者寛限,学习限满仍未娴熟,面加训饬,如抗不赴考,或托故䂓避移学责儆其生事犯法者,即㑹详禠革究拟,倘教官徇庇不移,㑹有司转详学臣咨部者,照徇庇劣,生例革职。

学臣徐本条奏,各省府学皆取所属州县童生拨入,惟黔省生童自为府籍,府学额多,即不如州县生童之卷亦将充额。州县学额少,即有优于府籍童生之卷,亦为额限,未免去取不均。嗣后府籍童生倘不足数,请于所属童生内酌量拨入。从之。严贡监生员拖欠钱粮之罚,经州、县官申报督学,即行黜革,照民例治罪。学政隠徇者,降三级调用。禁直省教官干预地方事违者,照不应为而为例议处。

申定详报劣生例:各学教官所属文武生员贡监,有窝匪抗粮、捏辞生事、唆讼䧟人、灭伦悖理者,该教官即行通详,免其议处。若被府州县访出及他人首告审实,不准补掲正、副教官,并革职。如府州县于劣生事发之后,令教官补开详揭者,降三级调用。若教官有受贿徇隠,反借端勒索诸弊,仍革职究拟。府、州、县不行申报者,亦照徇庇例议处。改四川雅州州学为府学,设教授一员,州训导改为府训导,其府、州、县三学,取进生童并廪増出贡额数,俟人文日盛,再议増置。

定㑹理州学为中学,㑹川卫向系小学额取八名,至是该卫裁改,并入㑹理州,该州额取六名,无専学部议,应照州制中学之例,取进童生十二名。从之。

复设四川双流、崇宁、彭县、彰明、罗江、大足、璧山、定逺、大宁、新宁、安岳、彭山、青神、威宁等县儒学,每学置训导一员。先是地广人稀,政事简少,概行裁并。今因生齿日繁,令照旧复设县治。

又礼部议覆河南学政于广条奏事宜,学臣考试提调官,専用知府责任綦重,嗣后凡知府有外委公事,令其申详督抚,另委州县正印官代理,不得以佐贰微员充任,一候补廪増。豫省旧例虽考列三等,亦得新旧间补,殊非鼔舞人材之意。嗣后必考居一、二等者,方准与新考,上等者间补食饩,均应如所请」。从之。

増定湖南、湖北、云南、山西、四川裁并升改各属学生员各额,湖南九溪、永定二卫小学裁并一县,照大学例取进生员十五名。湖北之施州卫改为恩施县,取进生员十二名,额设廪増二十名,云南之普洱州改为府,应设学校教职在沅江府学调拨训导一员,董率入学额数,应照滇省小学例取进八名,俟人文渐盛,题请广额,从前附入沅江府学各生,俱令拨入普洱府学。山西之临晋县学额进二十名,今分为两县,每学取进各十名,将临晋县训导一员,分拨新设之县,办理学务。四川之威州裁并保县,应将保县照中学取进文、武、童生各十二名,廪増各二十名。又裁汰马湖府所属屏山县,归溆州府管辖,并未设学,应将马湖府学照大县学取进文、武童生各十五名,廪増二十名以上,各学取进,俱以雍正八年为始。

増设广东肇髙学政,其教职士子,令观风整,俗使兼行稽察」。

谕内阁:「广东盗案繁多,民俗犷悍,应设观风整俗,使一员化导训饬,令风俗人心渐归醇厚。又该省督抚奏称,粤东士习未能端,谨请设学政二员,一司文衡,一饬士行,以为造就人才之地,朕思文行本属相闗,不可离而为二,况广东地方辽阔,若司文司行分属两员,仍各遍厯通省,耳目闻见,恐有未周,著设学政两员,按该省地方分管考试,督察广东观风整俗使,著通省教职士子,令其概行稽察。

定八旗应试童生内佐领㕘领考取咨送例,由本佐领考取送㕘领,由㕘领考取,报都统,咨送学政。试期,各佐领亲率领催,㸃名搜检入场。至十年,又定八旗童生应试者,由㕘领报名造册,申送本旗都统,定考试日期,咨取翰詹衙门科甲出身满官一员,㑹同该旗㕘领佐领考试録取呈,都统咨送兵部考箭,再送学政,考取入学互见《旗学门》

八年,设四川土番义学。礼部议准四川巡抚宪徳疏言:「新设建昌府,蛮夷杂处。请于汉境内择大村堡照义学例,建设学舍,选取本省文行兼优之士,延为塾师,令熟番子弟来学。俟学业有成,俾往教生番子弟」。

増设云南宣、威州儒学,置学正一员,取进文、武童生各八名。

颁行

御制《性理精义》、《书》、《诗》、《春秋三经、传说彚纂。每书二部,于直省令各布政司重刋流布。

定黄陂、孝感二县,学改归汉阳管辖例,其原拨入黄州、徳安二府各生,照例改归汉阳,府学廪増各生,俱以候廪候増与汉阳府学各生,照考案先后挨次间补。

定山东升改新分等州县学生员各额,东平等四州改为直𨽻。州将所属文武生员在府学者,应查明州县籍贯,改归本学。其廪増生员,俱改为候廪,候増与本州县学生员,照考案间,补至济宁州,郓城县仍归兖辖。新进童生,仍照例拨入府学。又济南等府既经分出直𨽻泰安等州,其入学名数,将济南府学额内减去六名,归于泰安等三州,兖州府学额内减去六名,归于曹州等。三州、东昌府学额内减去四名,归髙、濮二州,青州府学额内减去三名,归于菖州武童,照此例减拨㧞取。

定四川分设新旧等州县学生员各额数,新津、郫县、新繁三县原额取进文、武童生各十二名,原设廪増各二十名,与新设之双流,崇宁、彭县平,分取进文、武童生各六名,廪増各十名。徳阳、梁山原额取进文、武童生各八名,原设廪増各二十名,与新设之罗江、新宁各分取进四名,原额廪増各分十名,绵州分设之彰明一县,亦将原额取进,文武童生各十二名,以七名归绵州分拨,五名归彰明原额廪増,各三十名,以二十名归绵州,以十名归彰明,睂州分设之青神、彭山两县,将原额取进文、武童生各十五名,以七名归睂州,以八名归。青神、彭山各分四名,原额廪増各三十名,以十四名归睂州。以十六名归青神、彭山,各分八名。荣县小学人文称盛,分设威逺一县,均改作中学之半,取进文、武童生各六名,廪増各分十名,奉节、中学分设大宁一县,人数,仅有奉节三分之一,应将原额取进文、武、童生各十二名,以八名归奉,节以四名归大宁。原额廪増各二十名,以十三名归奉节,以七名归大宁。

定议处生员不复本姓及童生冒籍入学之例,除本生改复本姓,仍行禠革外失察之教官及滥送之地方官照例议处。

九年,定江西棚民入学之制,凡江西棚民内文武童生入籍在二十年以上,有田庐坟墓者,准其在各居住之州县,一体考试。其入学额数五十名,取进一名,百名取进二名,二百名取进三名,其㝡多者,亦以取进四名为率。其不满五十名者,仍与本籍童生一体慿文考取。

改直𨽻天津州学为府学,并设天津县、宁河县儒学官,府学置教授、训导各一员,天津县学置教谕一员,宁河县学置、教谕、训导各一员。

改湖南、岳东、岳西两府学归并岳州府学,其九溪、永定二卫学生员,归并就近县学应试。湖南学政习寯疏言:「岳州府属之澧州,先经题准,另建考棚湖西六属生童就近赴考,另给岳西府学钤记改驻澧州。今澧州改为直𨽻,州既不属岳州府管辖,请将岳西府学裁去,将该训导,仍归岳州府驻札。其岳东府学,应仍改为岳州府学。又九溪、永定二卫军户屯田,俱散在澧州等处,今二卫改为一县,应将该卫文武旧生照依户口田粮附近新县者,拨归新县,逺在各属者,拨归各属应试」。部议应如所请,从之。

改山西大学为中学,更定廪増附生额数。先是,学臣励宗万将民重冒籍啇学者,题请改归本籍。至是应试生童无多,学臣朱曙荪疏请改为中学,于原额二十名内减去八名,取进文武生童各十二名,原额廪増各四十名,减去其半,止留廪増各二十名。从之。

増山西临晋县入学额数,并建置村庄等处,义学临晋,原属大县,向取进儒童二十名,后以分设虞乡县,分额十名,至是,照中学例加増五名。其临晋之坡,上一帯,地方绵长四十馀里,地瘠民贫,读书无力,村庄逺近,命各设立义学八所,以广教育,増设广东鹤山县儒学,置训导一员,取进文武生童各八名,由新㑹、开平两县额内拨取,以鹤山、向原、介两县之间也。

严除武童生考试之弊。兵部议准湖南学臣习寯疏,言考试武童定例技勇汉仗好者用好字号印卷移送内场,择其文理通明者取进。如好字号,不足再于合式卷内取进。但武童之外场,好者或策论不通,或请枪手代考,或㸃名入号时调换试卷。又合式武童自揣技勇不及惯为代倩,以致作奸犯科种种情弊。嗣后请于武童考试外场时,每人供单一纸,各令亲书籍贯三代年貌,俟取进时,再令复写亲供,严加验对,以絶内外场调换之弊。至考试内场,将好字号、武童合式字号,武童分坐,以防临时代倩之弊,著为定例。

増定贵州大定府学,取进儒童额数,向系州学取进十五名,今改为府学,加増五名,其威宁虽以府改州,因读书向学者甚多,仍照旧取进二十名。十年,酌定直𨽻天津等府州县学,及商灶文武生童考试入学额数。天津府学取进文武童生各二十名,设廪増各四十名,天津县仍照州额,取进文童十八名,武童十五名,设廪増各二十名,天津、沧州二州县,另立商学商籍,取进文童八名、武童七名,灶籍取进文童七名,武童六名,即归天津,府学考课设廪増各二十名,其现在河间府学商灶二籍生员,悉改归商学。河间府旧有拨入天津、武童三名,拨入沧州,武童二名,俱改入天津府学,宝坻县及分设之宁河县入学额数,酌量分𣲖宝坻县取进文、武童生各十二名,廪増仍循旧额。宁河县取进文童十一名,武童入名,设廪増各二十名。

更定四川成都、华阳二县学生员额数。先是,七年,定华阳系成都分出之县,额进童生十五名,二县各分其半,至是,又定成都、华阳,原系两县,又省㑹首邑,与他处一县分为两县者有别,应将成、华两县俱照中学之例,岁科两试,每县各取进童生十二名,武童于岁考,每县各取进十二名。

定考校察核事宜:一,各省造报生员优劣事实,该府州县及教官随时具报,务在访查详确。一,学臣按试,事竣后,始诣学讲书,势必听讲寥寥适成具文,嗣后照旧例,于按试次日举行。一,凡苗童应试用汉廪生同苗生聨名保结苗童五名互结,以杜汉童冒占。其苗童名目,改为新童,苗卷改为新卷。一,考试武生,以弓马技勇为先。外场事竣,即将好字合式中等字钤记卷面与内场相较,分别等次。其骑射时,照武童例当面书写清供磨对字迹,以杜顶替,代倩情弊。从贵州学臣晏斯盛请也。新设湖南改土归流之府县为小学。镇沅府、恩乐县均照小学例。岁试取进文、武、童生各八名,分定土著、寄籍各四名。科试取进文童各八名。

谕礼部:「制科以四书文取士,所以觇士子实学,且和其声,以鸣国家之盛也。近科以来,文风亦觉丕变,但士子逞其才气辞华,不免有冗长浮靡之习,是以特颁谕㫖,晓谕考官所㧞之文,务令雅正清真,理法兼备,虽尺幅不拘一律,而支蔓浮夸之言所当屏去,秋闱相近,可行文𫝊谕知之。

定、顺天各属童生,改归四路同知,録送院试例。顺天学政吴应棻疏言:「顺天府童生考试,旧例除大宛二县属府丞専理外,其馀二十三州县于州县考试后,俱由霸昌道録取转送。查霸昌道驻札昌、平州各州县,有往返八九百里或七百里者,殊属未便。嗣后请就近改归四路同知,按所属州县,録取转送,永著为例」。部议应如所请,从之。

更定奉天八旗清文义学训课之法详见《旗学门》。又

御书世笃仁风匾额

赐湖南沅江县生员谯衿,以七世同居,孝友可嘉也。増定陜西榆林府等处文武童生额数,榆林府学照宁夏等府例,取进文武童生各十二名,定边、怀逺二县,照小学例,取进文、武、童生各八名。榆林靖边,向系卫地,今添设府学,于卫县取进武童旧额内,减去四名。其平凉府取进童生一名,向附平凉卫,今卫地改归各州县管辖卫籍童生,即就所归州县考试。其府学二十名,额数统于平凉府本属童生,考取同州、华州、绥徳、秦州、韩城、合阳、清涧、秦安三原九州县,照府学取进文、武、童生各二十名,商州、澄城、华阴、醴泉四州县,照大学取进文童各十五名,岷州照中学取进,文武童生各十二名,该州训导一员,移驻西固固原州通渭县,照大学取进文童各十五名。漳县照中学取进文、武童生各十二名,甘、凉二府照府学取进文童各十二名。永昌县照中学取进文童十二名。庆阳府之环县照中学,取进武童十二名。巩昌府之㑹宁县,延安府之米脂县,俱照大学取进武童各十五名。

申严学官子弟,随任冒考之禁。

十一年,

命直省省城设立书院,各赐帑金千两,为营建之费。谕内阁:「各省学校之外,地方大吏,每有设立书院,聚集生徒,讲诵肄业者。朕临御以来,时时以教育人材为念,但稔闻书院之设,实有禆益者少,浮慕虚名者多,是以未尝敕令各省通行,葢欲徐徐有待,而后颁降谕㫖也。近见各省大吏,渐知崇尚实政,不事沽名邀誉之为,而读书应举者,亦颇能屏去浮嚣奔竞之习,则建立书院,择一省文行兼优之士读书其中,使之朝夕讲诵,整躬励行,有所成就,俾逺近士子观感奋发,亦兴贤育才之一道也。督抚驻札之所为省㑹之地,著该督抚商酌奉行,各赐帑金一千两,将来士子群聚读书,须预为筹画,资其膏火,以垂永久。其不足者,在于存公银内支用封疆大臣等,并有化导士子之职,各宜殚心奉行,黜浮崇实,以广国家菁莪棫朴之化,则书院之设于士习文,风有禆益而无流弊,乃朕之所厚望也。

改江苏徐州学为徐州府学署,两江总督尹继善请改徐州为徐州府,附郭新置一县曰铜山,即以州学正为府教授,以徐州原设之训导,管新县学事,再鳯阳府属之寿州,分置一县,曰鳯台,即以寿州原设之训导,管县学事,部议应如所请,从之。

改广东程乡县学为州学。礼部议准总督鄂弥达请定程乡为新设直𨽻州曰嘉应,改教谕为学正,取进文童二十名。

立台湾社学,以生员中之文行兼优者,专司教导。从总督郝玉麟之请也。

定广西,改土归流各学教职生童例,镇安府改土归流,立府学,设教授,取进文、武、童生各十二名。泗城府学旧无定额,令照镇安例。其新改流之东兰、归顺二州,各设学正一员,取进童生各四名。思明土府新改为土州,归并宁明州,照州学例设学正,取进文、武童生各十五名。梧州府北流县改𨽻鬰林,直𨽻州、府学旧额八名外,増取文武童生各四名。

増设福建台湾府学及台湾、鳯山、诸罗、彰化四县学训导各一员。

奉。

上谕:「各省学臣考试闻有弓马平庸文理粗通之人,混入内场,越号换卷,传递代笔,希图取利,以至好字号之。武童。自知文理平常,贿嘱倩代,揆厥所由,总因府、县考试时,每以广收博取市寛大之名,无论骑射优劣,悉行録送,令技艺不堪汉仗猥𤨏之辈,混入内场种种作弊。嗣后府、州、县官考试武童,倘不悉心校阅,滥行録送者,该学政题㕘议处。其该学政校阅外场,尤当加意选择。若将平常懦弱之人,滥列好字号,入场取中,亦著督抚查㕘」。

十二年,定贵州永丰学儒童入学额数、岁科两试,各取进四名。

严定月课季考不到之例,凡直省学宫,按月月课四季季考照定例,集诸生严加考试。如有托故三次不到者,即行严传戒饬。其有并无事故,终年不到者,详请斥革。如教官不力行课试,经上司察出,揭报咨㕘,计其月课、季考、废弛次数,每次罚俸三月。若视为具文,竟不举行者,革职。

复定陜西商、兴二州属之镇安等七县学生员,俱照小学例。先是,镇安、山阳、商南、平利、紫阳、石泉、白河七县,应试人少不能足额,议准裁减。至是,学臣以本籍应考人数,合计文武最少者三十四人,多者百馀人,请复原额。经部议准,仍照小学原额取进文、武、童生各八名,廪増额数亦应仍照原额二十名。

定贵州黎平府之古州苗童应试者,附入府学例。学臣晏斯盛疏言:「黎平府之古州,虽未设学,而苗民繁庶,颇知向学。请择其文理明顺者,量取一二名,附入府学苗童之后,以示鼔励」。部议应如所请,从之。

定顺天、大兴、宛平二县童生考试送府之例,学臣吴应棻疏言:「定例岁科两试,文武童生先由本县考取,造册送府,该府再行考试。惟大兴、宛平两县童生向例止慿审音,并不衡文,以定去取。嗣后请照例由县审音,再行考试,造册送府,庶例归画一,而假冒顶替之弊,亦可永除」。部议应照所请,从之。

増设福建福宁府等处儒学教官。时总督郝玉麟请改福宁州为福宁府,设府学教授一员,附郭新置一县,曰霞浦,设训导一员。其福州府所属之古田县,双溪地方新置一县曰屏南,设训导一员。其泉州所属之永春县改为直𨽻。永春州、漳州所属之龙岩县改为直𨽻龙岩州,二州教谕俱改为学正,其训导仍旧。

定江苏江都等县取进儒童额。时江都新分甘泉县,山阳、盐城、新分、阜宁县𣲖取江都文生十三名,武生八名甘泉文生十二名,武生七名,山阳、盐城两县文生各十九名,武生各十一名,阜宁文生十二名,武生八名。

増定奉天府、复州等学官及廪増出贡文武生童入学之例,复州设学正一员,文武童生各取进八名,廪増各五名,三年一贡。宁海县置教谕一员,义州置学正一员,取进文、武童生各四名,廪増各二名,五年一贡,永吉州、长宁县向𨽻顺天府,相隔俱八九百里,司教者难以督课,今于永吉州添设学正一员,专司董率,其长宁县生徒,就近兼管,复设河南南召县学,以南阳县训导,管理学务。増定江苏徐州府铜山县取进儒童额数及廪増出贡之例,徐州改州学为府学,取进文、武童生各二十名,廪増各四十名,俟十二年后,挨次一年一贡。新设铜山县学,取进文、武童生各十五名,廪増各二十名,照例二年一贡。

更定河南、陈州等府县学教官,改陈州、许州皆为府,各设府教授一员。其陈州府新设附郭县曰淮宁,许州府新设附郭,县曰石梁,并以二州旧设训导为训导。

申严各省生童,因事罢考之禁。时各省生童往往因与地方有司争竞龃龉,相率罢考奉。

谕:「嗣后如果该地方官不公不法,凌辱士子,许令生童等赴该上司衙门控告秉公剖断。倘不行控告而邀约罢考,即将罢考之人停其考试。若合邑合学罢考,即全停考试」。

定湖南永顺府县各学官及生童入学额数,时以永顺设府分,县以来,人文日盛,于府城内建立考棚,设教授一员,所属永顺、龙山、保靖、桑植四县,各设训导一员,府学取进文、武、童生各十二名,县学各取进八名。其永顺县有永定卫归并户口,桑植县有慈利县归并户口,俱附澧州考试,今俱改归永顺,即于永顺、桑植二县额设八名,内取二名入学。

更定四川、䕫州府等处儒童入学之例,䕫州府原属之达州,改为直𨽻州,原属之梁山县,拨入直𨽻忠州管辖。䕫州府学取进童生原额内酌拨六名,以二名归直,𨽻达州,以四名归梁山县。

増置顺天府新设直𨽻等州儒童入学额数,学臣吴应棻疏言:「保定、正定二府属业,经改设直𨽻等州,请于保定府学取进文、武童生原额内减取三名,以二名归易州,一名归定州,正定府学原额内减去九名,以三名归冀州,三名归赵州,二名归深州,一名归定州。礼部议覆,正定府学额内,祗酌量减去七名,冀、赵二州各拨归二名,以均多寡,得㫖,改设直𨽻各州。应増入学额数,著照该学政所请行,其府学文武童生,仍照原额取进,不必裁减。

改山东大嵩、成山二卫学为县学,更定取进儒童及廪膳生员、额数。时以河东总督王士俊疏言,改大嵩、成山二卫为二县,大嵩曰海阳、成山,曰荣城,设教谕各一员。其靖海卫童生,附海阳县考试。威海卫童生附荣城县考试,各取进十六名,増设廪生二十名。

裁改山东鳌山、雄崖等卫所学归并州县,鳌山卫及雄崖、浮山二所改归,即墨县管辖,灵山卫改归胶州管辖。其原设教授裁去取进儒、童学额,照旧籍原设名数,各于所归州县取进。

増设广西崇善县学廪増生员各四名。至十三年,定太平土州、西林县学廪増额数,亦照例行。更定山西蒲州等处府学儒童取进额数,蒲州、泽州二府学取进文、武、童生各十五名。裁平阳府学原额,取进童生二名,归蒲州府学额。又裁太原府学原额,取进童生三名,以一名归蒲州、忻州二名归直𨽻代州。

増定广西鬰林直𨽻州学,取进儒童额数,以梧州府学原额取进文童五名、武童三名拨入。

増定直𨽻宣化府等处州县儒童入学额,数谕内阁畿辅为天下首善之地,是以各府州县童生入学额数,昔年曽加恩増添,以示鼓励,惟宣化府属之蔚州,从前原𨽻山西广平府属之磁州,从前原𨽻河南,及改归直𨽻之后,其入学仍照晋豫原额,未与直𨽻一体邀恩,又新从山西改归易州管辖之广昌县入学之数,尚不及直𨽻小县,此两州一县,均当酌议加増,毎遇乡试之年,宣化府属另立旦字号,与奉天府属夹字号,额数相同,各取中三名,今宣郡人材较前渐盛,又添蔚州一属应举人数加多。查夹字号,前已广额二名,则旦字号亦应加増中式之数,著礼部定议具奏。寻覆准:「蔚州、磁州照直𨽻大州县入学额数,毎州于原额十五名外,加増三名,额进文童十八名,广昌县照直𨽻小县入学额数,于原额八名外加増二名,额取文童十名。

十三年,

谕内阁定例,文武生员不准入伍食粮。闻陜甘兵丁内有文武生员,现充营伍,而延绥一镇竟至六十馀名之多,在文武生员名列胶庠,各应専心举业,娴习技艺,以图上进,岂可又挂名营伍?其已经入伍之兵粗知文义愿应考试者,原有准入武场一体乡试之例,不必又附名学校。若以一身而兼顾两途,必且互相牵制,转致两误。著通行陜、甘各提镇将兵内之文武生员,查明革粮,令其归学。如有情愿革去生员当兵食粮者,即行知该学政除名,准留营差操,并饬行各将弁嗣后文武生员,一概不许滥收入伍,将此通行各省知之。

更定湖南澧州等处儒童入学额数。时岳州府属之澧州、衡州府属之桂阳州,俱改为直𨽻州,以岳州府属原额取进文、武、童生各五名。归、澧州以衡州府学原额取进文、武、童生各三名,归桂阳州更定安徽六安州等处儒童入学额数。时庐州府属之六安州、鳯阳府属之泗州、頴州、亳州俱改为直𨽻州,以庐州府学原额取进文童三名,武童二名归六安州以鳯阳府学原额取进。文童五名,以二名归泗州,二名归頴州,一名归亳州。

更定河南、陕州等处儒童入学额数,河南府之陕州,汝宁府之光州,俱改为直𨽻州。以河南府学原额取进文童三名,武童六名归陕州,以汝宁府学原额取进文童四名归光州。

更定陕西耀州等处儒童入学额数,西安府属之耀州、同州、华州、乾州、延安府属之鄜州,巩昌府属之秦州,俱改为直𨽻州,于西安府学原进文童额内以三名分归耀州、同州、华州。二名归乾州。原进武童额内,以一名归乾州属之。武功县于延安府学原进武童生额内,各以三名归鄜州,于巩昌府学原进文、武童生额内,各以三名归秦州。

更定四川苗民入学例。学臣隋人鹏条奏:「川省苗民久经向化,嗣后苗童有读书向上者,准与汉民文武童生一体考试,于各学定额内慿文去取卷面,不必分汉苗字様。部覆应如所请」。从之。

増奉天、永吉州学廪増生,及按年出贡例,旧设廪増各一名,今以长宁县学归永吉州管辖,改设廪増各一名,五年出贡一次。

以贵州可渡河南界生童归云南宣威州学考试,时以威宁州所属宣化里可渡河之田地户口俱经改归云南宣威州管辖。

増定江苏、太仓等州儒童入学额数,苏州、淮安、扬州三府,分设太仓、通、海三州于苏州府学额内,以文童、五名、武童三名归太仓,州于扬州府学额内,以文童五名、武童三名归通州。于淮安府学额内,以文童二名武童三名归海州。

设台湾府彰化县学廪増生员。彰化设学已久,文风日盛,议准额设廪,増各十名,十年后出贡一名,嗣后四年一贡,俟人文加盛之日,再照县学之例,题増廪额,并二年出贡一名。

以山东曹州、泰安两州学为府学,更定教职等官。时改曹州为曹州府,泰安州为泰安府,各置府教授一员。其原设州训导俱改为二府,附郭、新县训导。

改山东武定、沂州两州学为府学,设廪増生各四十名,取进文、武童生各二十名,一年一贡。其新设附郭之惠民兰山县学设廪増各二十名,取进文武童生各十五名,二年一贡。

更定、安徽、鳯阳府属之寿州,新分鳯台县各学生员额数,州学取进文生十二名,县学取进八名,州学取进武生九名,县学取进六名。州学准其额,定廪増各十八名,县学廪増额定各十二名,州学二年一贡,县学三年一贡。

皇朝文献通考》卷七十

 {{ anno.name }}